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合集下载

浅谈“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的绘制

浅谈“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的绘制

浅谈“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的绘制作者:徐正涛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21期【摘要】介绍了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绘制“时间-荷载-沉降量监测曲线图”的方法,包括手动绘制和使用VBA编程自动绘制,并结合某一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沉降监测;曲线图绘制;Excel电子表格VBA一、引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类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及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工程监测在信息化施工中的作用日益突现。

工程监测中数据采用表格和图形的表现形式,而图形最为直观地反映了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其中“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是最常用的曲线之一。

工程中常采用Auto cad和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成图功能进行曲线绘制,由于Auto cad作图在非编程的情况下进行多条曲线绘制相对较为繁琐,而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软件相对简单。

本文由浅入深,介绍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电子表格软件(以下简称“Excel”)进行“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手动绘制和VBA编程自动处理。

二、数据准备首先在Excel表中第一行、第二列开始从左至右填入各监测日期(时间),其次,在第二行、第一列从上至下填入各监测点编号,再根据行列标签填入所对应的累计沉降量(由于沉降数据大多是以米为单位计算,且各监测点的高程变化较大,不利于曲线绘制,因此,需将各点累计沉降量计算后填入Excel表格中)。

最后将荷载值同样方法填入Excel表格中,如下图所示:对于瞬时加载特殊情况,我们需要多插入一数据列,填入瞬时加载后的累计数据,如下图所示,2012年7月14日和2012年7月28日瞬时加载情况:三、手动绘制数据准备好之后,我们将所准备数据全部选定,然后在“插入”菜单中“图表”标签下选择“折线图”,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

此时,表中会增加一个曲线图,在图中选中“荷载A”单根曲线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弹出对话框“系列选项”中选择“系列绘制在--次坐标轴”。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摘要: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地基上方荷载量不断加大,利用现代测量手段周期性、有规律的对建筑物的整体垂直位移进行可量化监测,以指导高层建筑安全、有序施工,并为建筑物质量评级提供数据支撑的过程,即为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

本文以具体的工程为例,首先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进行说明、其后重点探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高层建筑沉降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可缓解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高层建筑物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备受青睐。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物的竖向位移会因为地面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这种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安全施工,甚至不利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基于此,应用工程测量的变形监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实时分析沉降指标是否正常,从而为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梳理,为今后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展实际工作。

1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1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市新城区,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其中1#楼a座为地上16层,地下1层的高层住宅建筑,总高度60m。

周边地势起伏较大,且四周道路密布,车流、人流密集,对项目的监测工作的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1.2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本次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使用网络RTK技术测量,施测前与项目所在区域3个以上的原有平面控制点联测,以进行坐标参数的转换,提高测量精准度。

沉降观测点的平面位置使用全站仪配合RTK测得,其测量方法和精度不做过多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欢迎共阅沉降观测1 一般规定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

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

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

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

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

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选】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精选】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灵活运用EXCEL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

灵活运用EXCEL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

灵活运用EXCEL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康政虹李世涌(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早在1985年,Microsoft Excel一经问世,就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技术最先进、使用最方便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

她不仅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也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制图工具。

它可以根据表格中枯燥的数据迅速便捷地生成各种直观、生动的图表。

在路基沉降及路堤稳定的观测工作中,为掌握路基沉降规律和趋势、控制和安排施工进度,就必须按要求进行长期沉降及稳定观测,随之即来的便是大量的观测数据。

如何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表格和图表功能,对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提高成果的精确度及美观性,工程技术人员为此进行了不倦的探索。

本人在沉降观测数据资料整理中使用Excel时深深体会到它的方便快捷,在此想谈谈用Excel绘制沉降观测中XX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时的一点小技巧。

除了编程之外,若各位行家还有更好的方法,请不吝赐教。

按委托单位的要求,沉降观测报告中必须包括部分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而且为了形象直观,填土荷载要画成台阶状。

为达到此目的,笔者曾做了许多尝试,发现通过编程固然可行,但运用Excel本身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稍稍把数据作一点调整,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下面以某一测点为例简要说明绘制方法,该测点桩号(测点号)为K28+920中(H017),填土情况及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单纯从上表中的数据是没办法画出所需的曲线图的,填土高度要呈台阶状就意味着对于同一个日期,势必要有两次填土高度与之对应。

基于此认识,我们只需将以上数据稍作改进:把前一层填土的高度延续到下一层填土成型的时间。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要求的不同而调整数据,使之尽可能与实际吻合。

为了图形的美观,不妨将填土高度的单位以分米(dm)计,新的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1 在Excel文档中,分三列输入表2中数据,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折线图”,然后点击“子图表类型”中的“数据点折线图”→“下一步”。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3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4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沉降评估条件及工作流程

沉降评估条件及工作流程
1、严格按照《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及 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日常数据的观测采集, 保证测量数据真实、成果满足要求、频次符合要求。 2、各工区按区段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 作报告》,于6月8日前将“报告”中第1条工程概 况、第二条的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和观测断 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提交到精测队,我们将 上报到评估单位评估小组;
累计沉降量(mm)
点位变化曲线图

2009.01.13
2009.01.26
2009.02.13
2009.2.26
2009.03.26
2009.04.13
2009.04.26
2009.05.13
观测时间
2009.05.26
桥梁最大沉降在水电十 局金山铺特大桥23#墩, DK443+868.46,累计 沉降量为13.8mm,观 测次数29次,累积观测 天数为209天(已架梁, 运梁车通过)。时间累计沉降量变化曲线图 如下:
五、评估程序
当桥涵路隧满足首次评估条件时,
施工单位应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并向建
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六、《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内容是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 质情况 其中“工程地质情况”由设计院提供。 2、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3)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 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16 14 12 10 8 6 4 2 0
累计沉降量
累计沉降量(mm)
涵洞最大沉降在水电
点位变化曲线图 30 25
累计沉降量

沉降观测布点原则

沉降观测布点原则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3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4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ep曲线和时间沉降曲线

ep曲线和时间沉降曲线

ep曲线和时间沉降曲线
EP曲线(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Curve)是土体内孔隙
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EP曲线通常用于描述土体在受到外
部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EP曲线的特点反映
了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演变过程,对于土体的固结沉降特性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时间沉降曲线则是描述土体在受到荷载作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量的变化规律。

时间沉降曲线是描述土体在承受荷载后的
沉降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瞬时沉降和持续沉降两个阶段。

瞬时沉降
是指土体在受到荷载后立即发生的沉降,而持续沉降则是指在一定
时间范围内,土体继续发生的沉降。

这两种曲线都是土力学和地基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对于土
体的变形特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EP曲线和时间沉降曲
线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土体在受到荷载后的响应规律,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这两种曲线
的测定和分析对于地基处理、基础设计以及工程质量控制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EP曲线和时间沉降曲线都是描述土体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后的变形特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这两种曲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土体的力学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时间与沉降的关系[高级课件]

时间与沉降的关系[高级课件]

不透水边界
0.01
0.1
时间因数
严选内容
曲线1 曲线2 曲线3
1
30
地基沉降过程计算 2) 常见计算条件
基本情况: 1
2
pa
(1) 压缩应力分布不同时
3
透水界面上作用的压缩应力 = z1
不透水界面上作用的压缩应力
4
5
z
透水边界
应力分布:
pb 1
0
0 1
不透水边界
1
实践背景: H小,p大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自重应力 压缩土层底面的附加
8
结论:土骨架变形与有效应力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
土骨架变形为零 土骨架变形逐渐加大
试验过程
p
h p
w
p
h h
土骨架变形稳定
h 0 p
t 0
0t
t
附加应力:σz=p
附加应力:σz=p
附加应力:σz=p
超静孔压: u = σz=p 超静孔压: u <p
超静孔压: u =0
有效应力:σ’z=0
有效应力:严σ选内容’z>0
u
z

,t
4p
n=1
1 n
sin
nz
2H
en2
2 4
Tv
Tv
Cv H2
t
排水面
排水面
时间因数
渗流
Tv=0 Tv=0.2 Tv=0.7 Tv=∞
渗流 Tv=0 Tv=∞
H H
H
渗流
不透水层
u0=p
z
单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排水面
u0=p
z
严选内容 双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25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XXXX综合楼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终期报告编制:___校核:审核:2016年12月1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监测作业依据三、高程系统及基准点布设四、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五、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六、监测周期安排七、质量管理体系八、观测结果及变形分析九、结论附图表:1、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2、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一)3、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二)4、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成果表一、工程概况___委托___完成了___综合楼沉降监测工作。

该工程位于湖北省,总建筑面积为3320.94平方米,共22层,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

二、监测作业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2009)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5.业主方提供的《技术设计书》及相关设计图纸。

三、高程系统及基准点布设3.1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系。

3.2控制点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控制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控制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监测前均应检核控制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监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变形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四、沉降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监测点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的重要部位。

2.监测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建筑物主体结构。

3.监测点应位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同一层面上。

4.监测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内。

五、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法进行监测。

2.精度要求监测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8-2007)的要求。

测点沉降曲线图及总沉降量曲线图

测点沉降曲线图及总沉降量曲线图

3# 2012-12-13
观测时间
4# 2013-3-30 4# 2013-3-23 4# 2013-3-18
4# 2013-3-12
1
4# 2013-2-1
4# 2013-1-26
4# 2013-1-18 4# 2013-1-14
4#号点沉降曲线图
4# 2013-1-10
4# 2013-1-6
4# 2013-1-2
7# 2013-1-10
7#号点沉降曲线图
8#号点沉降曲线图
8# 2013-1-10
7# 2013-1-6
7# 2013-1-2
观测时间
8# 2013-1-6
8# 2013-1-2
7# 2012-12-26 7# 2012-12-18
7# 2012-12-13
8# 2012-12-26
8# 2012-12-18
-5 -6 -6 -6 -7 -7 -8 -9 -10 -12 -1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12-12-13
累积沉降 (mm)
5# 2012-12-9
点号 6#
观测时间 2012-11-15 2012-11-20 2012-11-28 2012-12-4 2012-12-9 2012-12-13 2012-12-18 2012-12-26 2013-1-2 2013-1-6 2013-1-10 2013-1-14 2013-1-18 2013-1-26 2013-2-1 2013-3-12 2013-3-18 2013-3-23 2013-3-30
8#号点沉降曲线
5 4 3 2 1 0 -1 -2 -3 -4

荷载-时间-沉降图

荷载-时间-沉降图

高度曲线,在“数据系列格式”中选击“图案”,设制其线型,数据标记点选为“ 无” →“确定”。
地右击累计沉降曲线图,设制其线型和数据标记,但别忘了勾选“平滑线”。
止,一张比较合乎要求的XX测点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已经画好,下面要 的就是稍许对曲线图的细节作一些调整,对整张图进行美化,如下图
~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K28+920中(H017)观测数据
时间 6月2日 6月10日 6月10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19日 6月30日 6月30日 7月5日 7月16日 7月16日 7月19日 7月25日 8月7日 8月11日 8月11日 8月20日 8月20日 8月28日 8月28日 8月31日 8月31日 9月1日 9月14日 10月19日 10月30日 累计沉降(mm) 0 填土高度(dm) 2.2 2.2 3.1 3.1 5.6 5.6 7.1 -17 7.1 8.4 -24 8.4 -30 9.9 11.3 11.3 14.1 14.1 15.4 15.4 16.8
1 在Excel文档中,分三列输入表2中数据 卡中选“折线图”,然后点击“子
-6
2 选击“系列”,有时Excel会由 除”,点击“添加”,当光标在系列一的 在“值”中点击左键;按住鼠标左键,拖 高度(dm)”及其数值,→在“分类(
3 按要求填写图表标题(T)“K (X)轴(C)“时间”、数值(Y
4 点选“作
10月13日
10月20日
累计沉降(mm)
10月27日5日
9月22日
9月29日
10月6日
8月25日
累计沉降(mm) 填土高度(dm)
填写图表标题(T)“K28+920中(H017)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类 (C)“时间”、数值(Y)轴(V)“填土高度(dm)”→“下一步”。 4 点选“作为新工作表插入(S)” →“完成”。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48626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48626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3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4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