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置原则1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升行政效率的需要。
1982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专门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1988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点政府的关系。
1993年机构改革。
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全然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12、1998年机构改革目标与原则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和谐、行为规范的行政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养的专业化行政治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治理体制。
改革原则:一是按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大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大执法监管部门,进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治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大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行政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其特点包括权威性,即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力来实施管理;政治性,行政管理的目的和方向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服务性,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系统性,涉及多个环节和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二、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行政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此外,还包括依法成立、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
客体则包括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国家事务如国防、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涵盖教育、卫生、环保等;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比如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的职能通常分为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
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等;经济职能有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文化职能包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社会职能如提供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等。
运行职能包括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和监督职能。
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决定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组织职能负责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协调职能旨在解决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协同工作;控制职能通过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监督职能则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
四、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载体,它是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
行政组织的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是指层级制,从上到下分为不同的层次;横向结构则是按照职能、业务等划分的部门。
行政组织的设计需要考虑职能目标、环境因素、组织规模等多方面因素,以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行。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组织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协调、监督和执行各项行政事务,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公共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行政管理的核心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行政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内部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通过规范、协调和监督组织内各个层级、部门和个体的行为,确保组织内外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运作公共事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活动,确保合法、公正和公平。
2. 效率原则:行政管理应追求高效率,即以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公平原则:行政管理应坚持公平原则,即对待公民和企业应公正无私,不偏袒和歧视任何一方。
4. 可行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基于现实可行性,即管理措施和目标要具备实施条件和可行性,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5. 透明原则:行政管理应追求透明度,即管理行为和决策应对公众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三、行政管理的核心任务1. 机构设置和改革:行政管理需要根据组织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设置各级机构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提高组织效能。
2. 绩效管理:行政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需要合理配置、培养和激励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确保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4. 决策和执行: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决策和执行,即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计划和项目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5. 监督和反馈:行政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活动公正透明。
行政管理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知识点总结一、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各级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活动。
它包括公共组织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执行三个方面。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1.法定原则: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公正原则: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公平、公开,不能偏袒,不能滥用职权。
3.效率原则:行政管理要高效、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独立性原则:行政管理应独立于经济和政治利益,并且相互独立。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1.规划管理: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
2.组织管理:构建行政组织,确定职责和权限,实现目标协调。
3.领导管理: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资源分配和调整。
4.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和评估公务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5.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审计和监督。
6.绩效管理:制定绩效目标,评估和奖惩工作绩效。
7.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四、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1.权力过分集中:行政管理中存在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2.缺乏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缺乏对外沟通和公众参与。
3.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工作效能不高,阻碍了行政管理的改革进程。
4.腐败问题:行政部门中存在着腐败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
5.人员管理困难:行政管理中的人员管理问题是制约行政效能的重要因素。
五、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1.简政放权: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和放宽市场准入来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监察体制,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
3.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4.人才培养: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5.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六、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1.从政府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重视政府管理向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转变。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领导理论等。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公共事务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目标和功能等;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绩效评价、组织文化等;决策理论主要研究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和技巧;领导理论主要研究行政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等。
2.公共行政的特点和功能公共行政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延续性、非营利性、政治性等特点。
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管理维稳、公共领域治理等。
3.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行政组织是指负责公共事务管理和行政服务的组织,包括政府机构、公共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行政管理是指对行政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置、工作流程、绩效评价、决策和控制等。
4.行政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行政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评估、方案选择和实施评估等阶段。
行政决策的方法包括分析决策、规则决策、判断决策、政治决策等,不同的决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管理问题和环境。
5.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绩效管理是指对行政组织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估的活动,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指标的制定、绩效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等。
绩效评估是指通过评估行政组织的绩效,判断其工作的成效和改进的方向,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6.市场化与政府治理市场化是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方式,和优化公共事务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能,包括制定政策、监管和服务等。
7.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公共事务组织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
社会创新是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的一种创新机制。
8.公共政策与实施评估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公共利益制定的规划和行动方案。
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实践应用,对于理解和改进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一、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运用权力和资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其特点包括政治性、权威性、系统性、服务性和法制性。
政治性体现在行政管理必须贯彻国家的政治意图和政策方针,为实现政治目标服务。
权威性则来自于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合法权力,使得其决策和指令具有强制力。
系统性要求行政管理活动要从整体出发,协调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工作。
服务性强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法制性意味着行政管理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遵循法定程序和原则。
二、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依法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管理主体,按照层级和职能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行政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社会事务、文化事务、生态环境事务等。
这些事务涉及公众的共同利益,需要通过公共管理来保障和促进其发展。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和生态职能。
政治职能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巩固政权等。
经济职能涵盖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秩序。
文化职能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推动文化繁荣。
社会职能涉及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生态职能则着重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行政管理的权力行政管理权力是行政主体履行职能的保障,包括行政决策权、行政执行权、行政监督权等。
行政决策权是制定政策和规划的权力,行政执行权是将决策付诸实施的权力,行政监督权是对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公共政策等。
下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行政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特点包括:权威性,行政管理是基于国家权力进行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政治性,它往往与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紧密相连;服务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满足公共需求;系统性,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相互协调配合。
二、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载体。
它是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行政组织的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等。
一个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应具备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层级、合理的分工以及有效的协调机制。
在行政组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作专业化、部门化、管理幅度与层次、集权与分权等因素。
同时,行政组织的变革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管理的需要等原因而发生。
三、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具有决策、指挥、协调等职能的领导者。
行政领导的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
一个优秀的行政领导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素养、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其领导方式也有多种,如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不同的领导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
行政决策的类型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行政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与选择、决策的执行与监督等步骤。
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需要广泛收集信息、充分论证、听取各方意见。
五、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公民道德建设,经济、行政管理 )
1、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三、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六个坚持):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核心和集中体现),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一切行业岗位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在其他几项要求中,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表现)●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提出时间: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的●“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哪些关系?答、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行政管理的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的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定义及特点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政府性、强制性、普遍性和专业性。
2. 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行政管理的职能是指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目标,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处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服务功能、约束功能、调整功能和协调功能。
3.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为先、公平公正、责任追究和鼓励创新等。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1. 福利国家模式福利国家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力度。
2. 市场型国家模式市场型国家模式是指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和运行,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自由度。
3. 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积极引导和调控市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三、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 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实现国家的法治和社会的安定。
同时,还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
政务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管理。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引导、协调和监督社会各方面的事物,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经济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对市场进行引导和监管,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四、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1. 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国务院、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公共行政管理主要知识点
公共行政管理主要知识点一、公共行政关键词:公共行政1、公共行政的含义——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目的2、公共行政的主体3、公共行政的客体二、政府职能(公共行政职能)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1、政府职能的含义——实施主体、主要内容、实施手段、完整统一的体系2、政府职能的作用(重要地位)——公共行政的要求、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据、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行政效率衡量标准3、政府职能的发展——自然经济、近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4、政府职能的内容(体系)静态结构体系(基本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动态结构体系(运行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5、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联系)影响与制约行政职能转变的要素●社会环境变迁(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变化)——外因●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共行政科学化——内在动力●行政职能合理配置●机构改革●技术手段现代化(创新)●传统行政文化——这一点只可以是制约因素,而以上六点既可以是必然性,也可以是制约因素6、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职能外移、职能内移、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职能重心、职能方式、职能关系8、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责分开●企业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府内部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开9、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职能界定、机构改革、制度化、中介组织三、行政组织和行政体制关键词:行政组织、行政体制、行政机构1、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的机构和体制(静态层面)、行政组织的运行机制(动态方面)2、行政组织的特征3、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4、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5、行政组织的类型——首脑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幕僚机关、派出机关、直属机关6、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职能需要原则、精干高效原则、完整统一原则、权责一致原则、依法设置原则7、行政组织体制(联系行政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方式)——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和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层级制与职能制、矩形组织体制与立体多维组织体制8、行政体制●行政职能构成行政体制的基础●行政权力的划分与设置构成了行政体制的核心●行政组织机构构成行政体制的载体●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构成行政体制的纽带9、行政机构的含义●政府机构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机构都是整个股价行政机关系统的组成部分●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担负国家公共行政事务10、行政机构的地位●由人民授予,对人民负责——从属于社会●对社会行使广泛的行政管理权——高于社会●行政机构与其他机关(除人大)的关系是协作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11、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12、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行政管理体系——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国家公务员制度●高素质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行政管理体制13、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政企分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施精兵简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部门的权责,明确部门间的职能分工——按照权责一致●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四、行政领导关键词:行政领导、职责与权力、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艺术、领导素质、领导理论1、领导的含义●产生于一定的组织,又服务于一定的组织●统御和指引被领导者的行为过程2、行政领导的含义●通过命令、指挥,使整个组织活动达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促使下级满怀信心地完成任务的艺术,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努力●使行政组织有效适应外在环境的活动3、行政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领导者处于重要的地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沟通→使行政领导活动顺利推行●实现领导目标(组织价值、个体价值和领导者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肯定)——领导活动的最终目的●任何行政领导活动必须在适应或有效改造外在环境的前提下4、行政领导的特点——时代性、权威性、综合性、服务性5、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6、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职责——三者是统一的7、行政领导的职位的特点●以“事”为中心确定●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相对的稳定性8、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职权是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9、行政领导的职责——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岗位责任)、法律责任10、行政领导的权力●权利构成——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来源——合法权力、奖惩权力、专业知识权归属权11、行政领导体制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层级制、职能制——按照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完整制、分离制——按照指挥控制权集中于几个领导来分12、行政领导的方式●集权式领导、分权式领导、均权式领导——按权力控制程度●专断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按决策权集中程度●重事式领导、重人式领导、人事并重式领导——按领导的工作重心划分●按机关性质应变领导、按教育程度应变领导、按上下级应变领导——根据领导对象的不同进行应变领导13、领导艺术——权力运用和权威接受、授权艺术、用人艺术14、权力运用——说服、示范、命令15、权威接受——奖赏、惩罚16、授权的艺术(1)取决于三个因素●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的间接性——必须依靠授权调动下属积极性●当代行政活动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是全才●现代行政领导不是以领导者为原点的垄断性活动,而是下属与领导者融为一体的参与型活动(2)类型——刚性、柔性、惰性、模糊授权(3)原则——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明确权责,适度授权;授权留责,监督控制;防止反向授权17、行政领导者的个体基本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心理品德素质18、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结构●领导集体的全面能力结构●协调互助住的性格气质结构19、行政领导理论(1)领导特质理论——确定什么样特性的人适合做领导者(2)领导行为理论——确定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以及哪一种行为的效果最好(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PM型领导模式、领导系统模式、领导作风模式)(3)领导权变理论——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菲德勒的权变模式●通路-目标模式●领导-参与模式●不成熟-成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4)变革型领导理论●巴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豪斯的个人魅力型领导理论五、公共政策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过程1、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政策制定的层次及作用范围的大小;社会公共领域的组成方面;政策的功能2、功能——导向、管制、调控、分配3、体系●政策元素(政策客体元素、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政策文本、政策主题元素)→政策单元→政策网络系统→政策环境(环境大系统的一部分)●特征——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开放性4、主体与客体●主体——官方的政策活动着(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执政党);非官方的政策活动着(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客体——社会问题;目标团体;政策环境5、结构●纵向结构——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横向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政策6、公共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制定(2)公共政策执行(3)公共政策评价(4)政策调整和终结7、公共政策制定(1)含义——制定公共政策方案、对方案进行选择和决定(2)特征——权威性、选择性、主导性(3)程序●(宏观层面)政策、资源→政策制定过程系统→政策、资源●(微观层面)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方案●(将两个层面结合起来)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微观过程)→政策合法化(审议、批准)(4)影响制定的因素●体制因素——决策系统、智囊系统、信息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制定者因素——个人智力和能力;个人性格●客体因素●技术因素8、公共政策执行(1)性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组成、一系列行动组成、有组织的活动系统、执行主体和目标全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2)特点——行动性、组织性、灵活性(3)执行者——行政机关;立法和司法机关;政党组织;利益集团、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个人(4)原则——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创造性相结合;注重整体性;强制执行和宣传教育相结合(5)手段(联系行政执行的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教育(6)过程准备(学习宣传政策、制定执行计划)具体活动(宣传解释、组织协调、监督反馈、善后工作)(7)影响执行的因素●执行体制(主体权威性、权力分配、执行机制、信息反馈)●执行者(执行组织、执行人员)●客体(政策对象、实践与对象的差距、认同程度)●政策本身(正确性、明确性、完备性)●执行的资源9、公共政策评价(1)意义●政策制定活动的前提●政策实施活动的条件●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内容(2)主体——评价人员、组织机构(3)标准——一般标准、特殊标准、主观标准(4)程序●准备工作——确定方案、获取资料●具体实施●政策评价总结(5)方法——比较分析法、整体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6)影响因素——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资源的混合、评价资源的稀缺性、社会环境因素(7)提高评价质量应在三方面努力——自身素质提高、客观因素明确具体、社会环境净化10、政策的调整和终结(1)调整●特点——非零起点、双重优先●内容——政策目标、政策方案、实施措施、政策效能、政策关系●类型——增扩性和缩减性;合并性和分解性;激进性和渐进行;终结性和延续性(2)终结●作用——产生很大的政治效应,提高政府公共权威和形象;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有利于政策优化、新政策的贯彻执行●内容(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实施计划、宣布执行终结、组织机构、功能●方式——废止、替代、分解、合并、缩减●障碍——心理、组织、利益集团、成本六、行政执行关键词:行政执行、行政协调、刑侦沟通、行政控制、行政监督1、行政执行的含义和特点从决策批准时起,到决策目标实现为止的整个实践过程特点:综合性、目的性、具体性、强制性、灵活性2、行政执行的原则——国家意志的执行、准确和迅速、灵活创新、统筹兼顾3、行政执行的作用决定决策方案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4、行政执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舆论宣传、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协商对话●行政干预手段——预防性干预、事中敢于、事后干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5、行政协调的含义——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行政组织内部各种关系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关系的协调)6、行政协调的作用——凝聚、平衡、放大7、行政协调的模式(1)系统环境的协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执行反馈●行政功能分析——形成新的职能;转变职能●行政参与●行政委托(2)系统结构的协调——系统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纵向结构协调——权力委托、行政分权、行政督导●横向结构协调——政府会议制度、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职能部门的协调、行政改组(3)行政人员的协调●人员咨询与建议●态度调查●团体活动●直接处理争议8、行政沟通的含义——开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和了解的过程(信息的传递)9、行政沟通的功能——收集功能、维持功能、革新功能、监控功能、协调功能10、行政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下行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参与感)、上行沟通、平行沟通●非正式沟通——特征、功能11、行政沟通的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分联式12、行政沟通的方式——视、听、视听13、行政控制的含义——对行政执行过程及行为是否遵从法律规章进行监督((从法律的角度对行为和过程进行监督)14、行政控制的步骤——确立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15、行政控制的方式——预先控制、反馈控制、目标控制(目标管理)16、行政监督的含义——机关系统内部监督→具体表现17、行政监督的原则——合法性、行动统一、弹性、尊重下级、幅度、时效、经常性、公正性18、行政监督的作用——行政督察、行政纠错、行政防护19、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一般监督(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平行监督●专门监督——行政监察(人事管理)、审计监督(财务管理)20、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政党监督——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信访、传播媒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社会舆论监督——新闻报道、公开披露、表达民意七、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词:人事行政、中国公务员制度1、人事行政的含义——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原则2、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3、我国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4、西方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5、我国公务员法的特色6、职务和级别7、录用8、考核9、职务任免10、职务升降11、奖励12、惩戒13、培训14、交流与回避15、工资福利保险16、辞职辞退17、退休18、申诉控告19、职位聘任八、行政方法关键词:行政方法、基本手段、技术手段1、行政方法的含义——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采用的方式、手段、措施2、行政方法的作用——行政实践、履行行政功能、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现代化、衡量行政水平3、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4、行政手段的特点、种类、作用5、法律手段的特点、种类、作用6、经济手段的特点7、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种类、作用8、行政技术方法——定量技术、系统分析、网络规划、戴明循环、帕累托分析九、公共财政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预算、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公共支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1、公共财政的含义——广义、狭义2、公共财政的特点3、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收入、调控、监督4、公共预算的含义5、公共预算的内容6、公共预算的功能7、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8、多级预算制9、预算编制的原则10、预算编制的过程11、公共支出(财政支出、政府支出)的分类12、公共支出结构13、公共收入的分类14、税收的特点15、税收的要素1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原则17、税收管理的内容18、税收管理的要素19、政府收费与税收的比较20、政府收费的管理原则21、政府收费管理的形式22、分税制原则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行政管理是指在国家、地方政府、组织或机构中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作为公共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知识对于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以及管理组织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目标、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职能、行政管理的工具和技巧等内容。
一、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目标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行政命令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手段,对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范控制和有效协调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标是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职能1.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应保证公正性,即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服务性原则:行政管理应以服务为宗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3.效率性原则:行政管理应注重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和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4.公开透明原则:行政管理应保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5.责任追究原则:行政管理应明确责任,对工作结果负责,并依法追究责任。
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1.制定政策和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政策和行政法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组织协调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施管理控制: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组织内部实施管理控制,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4.服务公众:行政管理机关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5.监督检查:行政管理机关对组织、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作按照规定进行,防止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三、行政管理的工具和技巧1.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建立和运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2.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约束其工作表现。
3.决策分析: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决策分析工具,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方案的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行政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行政管理知识一、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哲学1. 哲学是什么呢?嘿,小伙伴们,哲学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冷哦。
简单来说,哲学就是对世界、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啦。
比如说,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的本质是啥。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开始去想一些很深层的东西。
像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那可是哲学界的大佬们。
像苏格拉底,他就整天到处找人聊天,问一些看似简单却超级有深度的问题,像“什么是正义”之类的。
这就是在探索哲学啦。
2. 哲学的基本派别。
这里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啦。
唯物主义觉得世界是物质的,就像我们看到的东西,摸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而唯心主义呢,有的觉得世界是由精神创造的,像有些宗教的观点。
举个例子,如果唯物主义是说我们住的房子是由砖头、水泥这些物质建成的,那么唯心主义可能会说房子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概念先存在,然后才有了这个房子。
这两个派别就像两个不同的团队,一直在辩论呢。
3. 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可有趣啦,它强调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且充满矛盾。
就像我们的生活,今天你可能觉得很倒霉,但是这倒霉可能会让你在未来变得更谨慎,然后有好事情发生呢。
而形而上学就有点死板啦,它觉得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
就好像觉得一个苹果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不会变化似的。
二、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管理知识1. 行政管理是干啥的呢?行政管理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呢。
比如说政府部门的那些事儿,怎么制定政策,怎么执行政策,怎么给老百姓提供服务。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管我们的课程安排、宿舍管理之类的。
在社会上,行政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到保障我们的安全,都离不开行政管理。
2. 行政管理的职能。
有政治职能,这就是要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啦,像打击犯罪之类的。
还有经济职能,政府要管经济的发展,比如制定一些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让大家都有钱赚。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201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 行政管理的主体、客体、根本原则和主要特征Ø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Ø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
我国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管理的支配权即行政权,在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授予的。
Ø 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Ø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Ø 行政管理的特征: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权威性。
(国家强制力做后盾)3、合法性。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主要标志之一)4、服务性。
5、统筹性。
(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二) 行政环境Ø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环境,是各种直接的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Ø 利格斯从行政的经济环境方面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1)融合型即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2)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3)衍射型即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Ø 国内行政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两大领域。
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也是行政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对行政管理也有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作用于行政系统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Ø 国际行政环境:国际社会环境和国际自然环境,对行政管理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国际社会环境。
Ø 行政环境有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Ø 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Ø 中观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包括行政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职能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制度是否健全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一、政府基本职能
(一)政治
阶级专政、军事保卫、社会治安、民主政治、国际交往。
(二)经济
计划指导、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服务、检查监督。
(三)文化职能
科学技术、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四)社会职能
服务、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控制。
二、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关。
2.职能机关,某一专业方面。
3.辅助机关,综合、专业、政务、事务性等辅助性工作。
4.参谋咨询机关,智囊机构,但不对决策负责。
5.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区公所(县、自治县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6.信息。
7.监督机关(审计部门)。
三、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为民便民原则。
2.精干效能(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3.完整统一。
4.按需设置。
5.权责一致。
6.依法设置。
7.适应发展。
四、行政监督
监察、督促、控制活动。
(一)概念
1.主体:各类监督主体。
2.对象:新政行为、职务行为。
(二)体系
1.内部监督: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层级。
专门监督:审计。
2.外部监督:立法、司法、政党、社会(公民个人)、监察(监察委员会)。
行政管理(车绪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节 行政组织
一、概念
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
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
调的组织机构;
从狭义上说,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
统的组织机构。
8
二、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精简与效能原则
行政管理
主讲:车绪良
目录
第一章 行政管理 第二章 行政职能
1
第一章
行政管理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2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
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 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
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3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1、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
一、含义
行政职能概述
行政管理职能(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 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
6
二、分类
A、 按照政府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将行政职能分为: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职能: B、按照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将行政职能分为: 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实施、行政监督。
2、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的分配情况,分为群 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按照所要解决的决策问题的范围和重要性,分为战略决 策和战术决策。
20
4、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和不确定型决策。 5、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分为经验决策和科 学决策。
6、根据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有无既定的程序可循,可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各类考试和个人知识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政治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法律部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2、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包括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置原则1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升行政效率的需要。
1982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专门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1988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点政府的关系。
1993年机构改革。
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全然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12、1998年机构改革目标与原则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和谐、行为规范的行政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养的专业化行政治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治理体制。
改革原则:一是按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大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大执法监管部门,进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治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大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13、垂直治理部门垂直治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治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治理的机构有地点税务、工商治理、质量技术监督治理等系统。
14、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1)第一时期1984-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这一时期要紧以研究、草拟、修改公务员法规为重点,以克服传统人事行政弊端为背景,以实现国家公务员治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脚点。
第一时期可分为如下三个小时期:1982-1986年,制定《国家行政槎作人员条例》;1986-19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分不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人事部、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法规;1989-1993年,按照边实践、边探究、边修改的精神,先后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环保局、税务局、统计局、建材局6个部门和深圳、哈尔滨两个市进行试点,并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颁布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第二时期以全面施行、分步推进、持续完善各项配套的法规为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为背景,以建设高素养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为落脚点。
1993-1996年,按照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由易到难的原则,主动而稳妥地在全国范畴内推行公务员制度。
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1)同西方文官制度比较:坚持党的差不多路线,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同传统人事制度比较: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比较科学的竞争鼓舞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廉政勤政的保证机制。
16、国家公务员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养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已在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国家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务员队伍学风:刻苦钻研,主动探究,民主研讨,求真务实。
当前在业务熟知方面普遍缺乏敬业乐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高素养的内涵要紧包括: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与道德品质上的高境域;理论素养与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勤政建设上的高风尚、高效率;业务上的熟知;身心上的健康。
专业化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要紧体现为身份职业化、职业专门化、知识与能力专业化,其内涵要紧包括: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能力;沟通和谐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
17、公务员制度的进展目标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进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制造一个公布、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治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18、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录用原则:公布、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
上述几个原则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一,公布是竞争的前提,平等是竞争的保证,择优是竞争的目的,考度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差不多竞争方式。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应同意培训;省以上政府工作部门按照专门规定录用无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当安排在基层工作一至二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能够原岗位上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半年,也可调换岗位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9个月,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19、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方法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形对待。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党内严峻警告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峻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因其他错误而受严峻警告处分的,只定评语不定等次。
受留党观看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留党观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观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公务员,能够参加考核,但在其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相应按上述方法处理。
20、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
其具体的权限为: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21、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及种类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依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适用行政纪律一律平等;行政处分的轻重与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相适应;惩前毙后,治病救人,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种。
按照违纪行为的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区不对待:关于违反行政纪律情节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峻缺失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对严峻违纪,不适合连续任现职的,给予撤职;对严峻违纪,不适合连续在政府任国家公务员的,给予开除。
22、公务员处分的权限(1)给予国务院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和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须报国务院批准。
(2)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的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须先由本级人大罢免或人大常委会免职,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在罢免和免职前,国务院认为必要时能够停止或撤销其职务。
(3)给予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任命的正副司局长包括相当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由本部门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4)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报国务院备案,给予这些国家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先由本级人大常委员免职,再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23、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警告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一年;撤职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两年。
被处分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专门奉献的,能够提早解除行政处分。
提早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24、公务员培训的按照、原则和类型按照:一是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二是职位的需要。
其原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公务员培训类型要紧有:(1)新录用人员培训。
在试用期间进行,许多于10天。
(2)晋职培训。
培训时刻许多于30天。
(3)专门业务培训。
(4)更新知识培训。
每年许多于7天。
25、国家公务员辞退制度有五种情形之一的: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同意其他安排;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编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阻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应当辞退。
被辞退的公务员能够领取“低于国家办事员最低工资、高于社会救济”的辞退费,工作连续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发三个月;连续满四年,发四个月;连续满两年以上,每增一年增发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辞职的公务员不能领这部分费用。
2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养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
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克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