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共鸣

作者:东埔中学江卫值时间:2007/5/8 6:11:03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00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而课堂上教师能否与学生求得心理上的共鸣则是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下面介绍几个课堂教学中使师生产生心理共鸣的做法,仅供参考。

一、打破“一言堂”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教师不仅要时刻关心并洞察其心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疑”点。此时,教师应马上停下来,让有“疑”的学生动口讲出“疑”之所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只须遇错纠之,遇对赞之。学生之“疑”必会迎刃而解。而这一过程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与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也实现了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教”与“学”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切不可只为赶教学进度,依然不闻不问,滔滔不绝,这样只会使学生之“疑”得不到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避免“独角戏”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而不是“独角戏”。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只要我讲好了,还怕学生不会吗?也有的一味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为只要我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沿着我的思路思考,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两种观点一个把老师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了观众;另一个则把老师看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忽视了与学生间的交流,使课堂变成了“独角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与老师共同表演。例如化学课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些实验老师可尽量与学生共同动手做。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实验成功的关键,一起观察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一起体验实验成功的愉悦,必定会引起师生间的强烈心理共鸣。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三、不要“黑白片”

课堂应是绚丽多彩的世界,而不是单调的“黑白片”。“一块黑板,一只笔,一张嘴皮,一本书”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创造一个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完美课堂。例如板书设计中,教师不要把黑板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要尽量留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当学生看到自己和老师一同创作的板书作品,其心理的愉悦程度可想而知。同时,板书应尽量避免“黑白配”,要选择恰当的颜色搭配,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师生在一起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心理间的交流也在无形中进行着。另外,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老师恰当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学生精彩的解答都会使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氛围,进而有利于师生心理间产生共鸣的火花。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与教师始终是这门艺术的创造者,怎样求得课堂上师生心理间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则需要从教者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