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共鸣

合集下载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些特点:1.互信与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愿意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2.温暖与关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涉及到情感交流和关怀。

教师应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并主动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安全。

3.公正与公平: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对待每个学生公正和公平。

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有偏见,并以客观的态度评价他们的表现。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公正的机会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4.激励与倾听: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声音。

5.合作与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合作和沟通之上。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师也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建立积极的教师形象:教师应该展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包括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倾听和理解学生: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

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理解和共鸣的关系。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活跃、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

浅谈师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师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直接影 响着学习效率 的高低 和学习效果 的好 坏 。如 何
能把学生 原本具有 的学 习欲 望 以极其 自然且 又最佳 的
状 态发挥 出来 ,如何 能让学生 畅开胸怀 大胆地 表达 自 己的思想 ,解 决这一 关键 问题 与师生 间情 感 的共鸣有
Hale Waihona Puke 丰富多彩的交流 中, 获得有效信息 , 调 自己的行 为 , 协 使
擅 长朗读 的朗读 , 擅长歌 唱的歌 唱 , 让 让擅 长舞蹈 的舞 蹈, 每位学生积极 地参与其 中, 我总耐心地看他们表演 , 适 时地给他们 一些有益 的建议 ,从 而凝 聚学 生的 注意 力、 活跃气 氛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这样师生情感 又一

师 生共同活跃 课堂气氛产生师生共鸣
满慈爱 、 充满信 任 的微笑 , 以能 让学生 把 自己的水平 足 发挥得淋漓尽致 , 而且 足以能让学生感动 、 铭记在心 。 同
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 双边 的 , 教师和学
生之 间能否建立 和谐 、 洽的师生关 系 , 融 直接 影响着 教
时, 他们跟教师 的距离也缩短 了。
教师 的耐 心教育服 务 中 、从教 师课堂 内外 的关心 与尊 重 中体会 到温暖与期 望 、 激励 与鼓舞 , 进而感 到教师 的
1 5 1
在课外 我与学 生共 同协 商 、 通和交 流 , 沟 既有 知识 和理性 的交流 , 又有情感 和感受 的交流 ; 既有 品德 风范 的交流 , 又有性格和个性 的交 流。 与学生打成一片 , 融入 他们 中间 , 充分 了解 他们 每个人 的特点与需 求 , 这种 在
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中 , 学生 的主动性 、 积极性 和创造 性

创设“同频”情境 实现师生“共振”

创设“同频”情境 实现师生“共振”

创设“同频”情境实现师生“共振”作者:杨胜来源:《地理教育》2008年第05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就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规律,即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思维就会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产生思维共振,同时也会使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同频共振”效应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会“换位思考”是实现“同频共振”的前提所谓“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或把对方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

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的悬殊,这就常常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正常交流的障碍,影响了教师策动行为的“有的放矢”。

地理教学欲和谐共振,必须消解交流障碍,而要消解交流障碍,就应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准确理解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准确把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涉及到许多种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洪水、飓风、海啸、地震和泥石流等。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的只有我国的洪涝灾害,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希望了解其它不熟悉的自然灾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用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灾害的“威力”,具体分析则可放在选修课或校本课程中。

另外台风灾害对本地区每年都有几次比较严重的危害,学生对台风灾害的破坏性感受很深,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台风灾害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因为对这个话题,学生有体验就可能激发出热情,有热情就会积极参与讨论,有讨论就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同频情境”是实现“同频共振”的条件“同频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新课程中师生融合、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最重要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语文教育教学领域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人们重升学、重应试的意识还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机械练习,题海战术,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情感的教育。

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情感体验过程。

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值得探讨。

下面谈谈自己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一、引导学生喜欢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实用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内容包罗万象。

语文学习的时空广阔,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时时都会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同样,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人手,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学习中才能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容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然而教师巧妙地设置情景,不仅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的制作及其使用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课件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使学生人情入景、入耳入目。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也必须参与。

教、学是双向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断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三、注重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激发学生感受美、探索美、创造美的激情具体地说,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包括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气氛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气氛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气氛【摘要】笔者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气氛和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从而构建出良好的课堂师生心理气氛并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对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气氛【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17-011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公平、公正、理解、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彼此之间应做到坦诚相见,热情关怀。

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朋友和知己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爱,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进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也得以有效提高,最终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对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展开研究调查,从师生间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程度、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否与教师相互支持和配合以及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否是朋友和知己等问题人手,大部分学生均反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

因而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和谐关系,二者之间能够互相尊重。

2 初中体育课堂活动中学生心理状态2.1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当前分组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得到较多应用,通常是男教师负责男学生的课程教授,而女教师则负责女学生的课程教授,为使学生树立针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得以明确,笔者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自觉性、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学习内容喜欢的程度入手展开相应的研究调查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均较为满意,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与男生相比,女生略差,这恰好契合了女孩子的性格特征。

因此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目标以及身心健康不断提升的重要性有了明确认知,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定向,继而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为认真负责,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卓越课堂之“学案”唤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卓越课堂之“学案”唤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卓越课堂之“学案”唤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师生之间一般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才能建立起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

师生初次接触难免有生疏之感,学生难免有敬畏心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打造高效卓越课堂,让“学案”唤起亲近的感情。

在学案中引领学生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被学生理解,或在共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并且利用学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融入新课程。

学生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学生对学案“情感升华”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反思:“情感升华”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那些部分的感触最深,教师可以和自己教学设计对照,进而优化备课。

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体会。

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索。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

高效卓越课堂前提是教师要做好学案的编写,因为“学案导学”使得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如何让学生产生思想上共鸣,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者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思想上的引领者。

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

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共鸣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共鸣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共鸣的必要性[摘要] 情感激励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运用它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热情。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是必须的,它能引导学生接受教育,达到体育教学所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师生信息沟通情感共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教师的表情对学生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上课应保持良好的心情、丰富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引起共鸣。

同时教师的情感要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结合起来,如果离开了教材,那么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各种体育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深挖体育教材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在一起,从中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教材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形成一个情感交融、扣人心弦的教学场景,方能引导学生接受教育,达到体育教学所预期的目的。

一、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体育教学过程包含着品德形成的五个环节:知、情、行、信、意,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

它可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意志,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克服学生的娇气、怕苦怕累、集体观点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等不良倾向,引导学生树立吃苦耐劳、集体主义精神和为祖国建设而锻炼学习的崇高品质。

一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他的动机、意识、胜负观点是受环境及主观因素影响的,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都不无影响着学生体育品德和道德的形成,通过体育教学加以引导,教师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指导学生的行动,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随时随地、课内课外,用教师自身的行动指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好榜样。

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

谈政治课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共鸣

谈政治课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共鸣
学 手段
( ) 用 电化 教 学 , 发 师 生情 感 共鸡 一 利 激 在 政治 课 教学 中 , 不少 教 师 备课 非 常认 真 , 教学 内容 也 报 克 实 , 课 堂 上 往 往 死 气 沉 沉 , 生 参 与性 不 但 学
高. 其原 因就 是 学 生对 教 师所 讲 没有 引 起情 感 共 鸣 . 而 使学 生 在政 治 课 堂 上 缺 乏 灵 活 性 和剖 造 性 。 因此 教 进
学 中 教 师要 善于 刨设 情景 、 善于带 领 学 生 置身 于教 与 学 内 容相 应 的 情 景 当中 使学 生 进 入 “ 振 的境 界 , 而 共 尽 不断 地 激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实 践证 明 , 录音 、 灯 、 幻 音乐 等 电 化教 学 手 段对 剖 设情 景起 着 不 可 低 估 的 作 用 。 如在 讲 授 识是 对 客观 存 在 的反 映 一 基本 哲学 原 理 时 , 采 用 如 下 的 方 法讲 授 . 这 样 阀 : 意 这 可 可 既然 意 识是 客观 存 在 的反 映 . 没有 被 反 映 者 , 不会 有 反映 , , 为什 , 的思 想往 往会 出现 一些 在 现 实生 活 中并 不存 在 就 那厶 厶人 的 东 西 ?神 是 鬼怪 、 头六 臂 、 叉 作何 解 释 ? 为 了说 明这 个 间题 , 三 这 ” 紧接 着 叉 向学 生播 放 电 视连 续 剧《 游 记 》 西 的 主题 歌 . 让学 生欣 赏 蒋大 为 演 唱的 < 问路在 何 方 。面 对 这熟 悉 而优 美 的 歌声 . 生 一 下 子显 得精 神 振 奋 . 敢 学 有 的 随 声 轻 唱起来 。接 着启 发 学生 . 到这 首 歌你 们 都 想 到 了什 么 ?学 生 们 的情 绪 非 常 活跃 纷 举 手发 言 、 听 纷 畅 谈 自己 所喜 欢 的< 游记 》 西 中的人 物 以及 对《 游记 》 西 中人 物 的 感 悟 他 们 谈 到孙 悟 空 , 八 戒 , 猪 沙僧 这些 神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动机的激发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动机的激发

治素养、 文化素养和 经济生活能力, 培养 学生为未来 生活而 自 主学习 , 选择 极被动地 学习, 这样学习效果当然很差了。因此 , 师在教 学的过程 中, 教 就
探 究的能力。
要有意识地 向学生揭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和实用价值 ,使学生 弄懂 、
l 教师导入, 境触动政治课相 比其 他学科还是较为抽象枯燥 的, 、 情 为 弄清 、 搞明 白为什么要学习这 门课程 , 学习这 门课程对 自己究竟有什 么作
而且有 利于形成积极 的高水平的学 习动机 。 当然, 积极 代 教师 的主 导作用 。 教师始 终在互 动式课堂 教学进行科学指导、 引导, 是学 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对 知识 的全 面理解 。 这时师生都动起 来了, 生之 间产生 了心理共鸣 , 师 教学 也达到 了高潮 , 实现 了培 养学 生哲学素 养、 政治素养 、 文化 素养等知 识 目
对今后 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和指导。只有 使学生觉得 学习思想政 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 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 用 和好处 , 究, 让政治课堂互动起 来, 会收到意想 不到效 果。 教育 家陶行知说过 :先生 “ 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在教学生学 。为此, ” 教师首先要 让学 生懂得所学 知识的重要性, 用各种方式介绍情境, 恰到好处 的触动 ,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德 育 研 究
浅 谈初 中政治互 动式课 堂教学模 式 及学 习动机 的激发
霸 州市第三 中学 张 雨
摘 要: 随着时代 的发展 , 中政 治课 堂教 学的 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着 日新 月益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就课 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 学习动机 的激 初
发展开探讨 。
关键词 : 中政治 初

浸润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情

浸润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情

2017.11阅较之其他学科来说,语文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现着丰富的情感性,情感蕴含于文本之中,亦表现在师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每一篇课文无不凝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它是作家与读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催化剂;同样,要学好课文,师生也要一道满怀激情地去解读、诵读,领略其情感要素,受到熏陶与感染,产生启迪与共鸣。

这些主客观因素都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资源,是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教化功能,浸润学生心灵的重要依托。

然而,情感并非靠“灌输”而达成或训练而奏效,它追求的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现谨围绕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体验这一问题,阐述自己一点拙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咬定文本不放松”,披文入情求共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喜爱、钟爱、愤怒、哀怨、愉悦、憎恶、讨厌、向往、羡慕、嫉妒,等等,皆是情感所涵盖的内容。

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皆为情感的重要特性。

对于文学乃至文艺作品来说,刘勰在《文心雕龙》强调情感乃“立文之本”,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审美性,能给予人无限的正能量。

综观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它们无不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真情涌动,它们真实地记录着生活,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人物形象,表达着作者的深切感悟或对假恶丑进行无情揭露与针砭。

这些课文体裁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意蕴丰富的散文、铿锵悦耳的诗歌,有情节曲折的小说、构思严谨的说明文,每一行字符皆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芒,散发着情感的芬芳。

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实践需动情。

教学活动中,教师务必要“咬定文本不放松”,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披文入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文怡情,以情益智,使之产生心理共鸣,促课程改革之前,在不正确的评价制度牵引下,为了应试,急功近利的教师们采取的生吞活剥、“庖丁解牛”式的教法,全然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味地进行生硬的灌输。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心中装的死记词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分析人物形象及提炼主题思想等,认为这些训练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于是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感和多姿多彩的思想皆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略,阅读兴趣被压抑,灵感火花被泯灭,探究热情被冷却,阅读教学一度步入了误区。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怎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理解到实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快速有效开展的关键。

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一、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权威与服从,而是建立在共同成长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引领与情感共鸣: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要以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同时也要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 平等对话与相互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想法,并以平等的姿态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3. 共同成长与共同进步:师生双方都处于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状态,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人生经验为学生提供帮助,共同进步。

4. 承认差异与包容表达: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轨迹,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营造一个包容的学习环境。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实践策略1. 确立积极主动的课堂互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和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和持续进步。

3.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4. 积极沟通和坦诚交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5.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以身示范,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如何营造师生共鸣的历史课堂

如何营造师生共鸣的历史课堂

艘l 4
J I l 6 基 H )
事教育施代札
学 术 论 坛
如 何 营造师生共 鸣的历 史课堂
福 建 省 莆 田四 中( 3 5 1 1 0 0 )史 丽 红
美 国教 育家 布鲁 纳 曾提 出 : “ 学校 不是 灌输 知识 的场 所 , 感上 很 自然 、 很 和谐地 与老 师一起 融入所学 内容 。 而是 培养 学生学 习 、 如何求 知的地 方 。 ” 所 以, 我 们的历 史教师 3 巧 设 探 究 问 题 引 导 学 生 , 以引发 交流 。 促 进 师 生 思 维 上 的 应想 方设 法让 学生动 起 来 ,让学 生 “ 动情 ” 、 “ 动脑” “ 动 口” 、 共鸣 “ 动 手” , 营 造师生共 鸣 的历史课堂 , 这样才 能真正 寓意 ,很 容易激发 学生 的探 究欲望
2 . 1 真 实性 : 历 史 的特 点是 真实 , 这正是 历史 的生 命 , 历史 不 和 交流 的冲动 。 是 可 以任 人虚 构和臆 造的 , 教 师所 选的教 学资 源首先必 需保 3 - 3 体 验性 : 设计 “ 角色体验 式 的问题 ” 或让 学生 自己动手制 作 表格 或 示意 图 ,使 学生 设身处 地感 受历 史人 物的 行为 、 思 证 是可 靠的史 料和可 信的史 实 , 只有 真实才能 打动人 心。
古文材料应适当标上注解。 只有这样“ 平易近人 ’ 的内容, 学生 更有 利于师生 的交流 与对话 , 产生 和谐的思维 共鸣 的气 氛 。
才 会乐意 接受 , 反之 , 则会让 学生 身心俱疲 。 3 . 4 开 放性 :设 计的探 究问题 不能拘 泥于书 本或一种 观点 ,
2 - 3 生动性 : 教师 所选 的教学 资源要 生动 逼 真 、 富有新 意 , 在 某些 问题 可 以设计成 讨论式 的或辩论式 的 ,这 样的方式 能够 这 一方面 , 历 史学科 有着独特 的优 势 。其 一 , 可 以选 取直 观形 充分开 展师生 之间 、 生生之 间 的互 动和对 话 , 激发 更多学 生的 象 的教 学 资源 , 如, 地 图、 图片、 漫画 、 音像 等 , 让 学 生如 临 其 表现欲和 创新 意识 , 让更 多的学生发 表个性化 见解 , 把师 生思 境, 如视 其人 , 如 闻其 声 , 学习 的激 情一触 而发 。其二 , 合理 选 维上 的“ 共鸣 曲 ” 推 向高 峰 。如 , 学 习《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 的前 用诗 词对联 、 俗 语谚 语等 , 这些 历史 留下来 的语言是 脍炙人 口 景, 可 以设置 如 下讨 论题 : 有 人说 “ 全球化 是发 达 国家用来 打

开学第一课的师生互动方式与感受共鸣方法

开学第一课的师生互动方式与感受共鸣方法

开学第一课的师生互动方式与感受共鸣方法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开始的重要节点,对于师生来说都意味着新的起点与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师生的互动方式以及感受共鸣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开学第一课的互动方式以及感受共鸣方法,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师生互动方式1. 问答互动开学第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的学期做好准备,并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新学期的期待和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小组合作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模拟真实情景的方式体验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场景。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们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

4.展示表演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与兴趣,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展示表演的环节。

通过展示表演,学生们可以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感受共鸣方法1.心理倾听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回到校园后的第一次集体面对教育教学的场景,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和情感需求。

通过倾听与理解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恰当的扶持与教育。

2.情绪共鸣对于开学第一课而言,学生们可能面临一定的紧张和焦虑。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共鸣的方式,与学生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通过与学生们共情,教师可以更加细致地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

3.故事共鸣通过讲述一些与学生们生活相关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教学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课堂教学的价值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的价值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递、情感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价值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将学科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1. 系统性:课堂教学能够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有效性:课堂教学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3. 实时性:课堂教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二、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途径,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尊重和关爱,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感共鸣: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动力。

3. 人际交往: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堂教学是能力培养的摇篮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摇篮。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能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摘要] 本文阐明了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学会熟悉、关爱并尊重学生,有效利用情感资源达到师生间情感共鸣,同时学会反思与自我批评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情感交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rogers,1983)。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与厚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师生间出现感情上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

一、了解、关爱并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

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师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师生情感的共鸣
过 程成 为一个 流 动 的 , 满 f感 的创 造过程 。 充 青
心理压力 , 被动消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 , 教师 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
作者简 介 : 贺晓敏( 94 )女 , 18 一 , 内蒙古包 头人 , 西北师 范大学教育学 院 0 8级教 育原理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基础教 育理
论 与实践研 究。

l — 44
跃, 性格外 向的学生或学 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 而对 那些 性格 内向或 是后 进 生关 注较 少 , 而这 些 学生 往 往需要教师情感上的鼓励与安慰。教师的情感交流 在这里显得尤 为重要 , 堂属 于全体学生 , 课 不是属 于个 别 优 等学 生 ,只有 调 动 起 全班 同学 学 习 的热 情, 才会 使学 生真正 得到 全面 发展 。
( ) 飞理 想的翅 膀 , 生 涩 的 内容 予以丰 富 三 放 把
的情感, 学生体会到它的深刻 内涵 让 列 宁说 , 没有人 的情感 , 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
能 有人对 真 理 的追求 。 情 感是 一种 内驱力 , 极 的情 感能 调 动学生 的 积 求 知 欲望 、 习 的热情 。 教 师要 改 进 教 法 , 教 于 学 寓


师 生情 感的缺 失是造 成课 堂教 学的
低 效的重 要原 因
( ) 统 的教 师 角 色定位 与教 师 教 学有 效 性 一 传 观 念 淡薄 长期 以来 , 师把 自己更 多 的定位 为管 理者 和 教 控制者 , 为维 持课 堂 纪律 和课 堂 教学 , 生一 般 不 学 被 允许 发 出信号 。在教 学 中 , 师更要 求 自己 的行 教 为 被学 生接受 和 执行 , 一旦遭 到拒 绝会 倾 向于各种 方式 , 包括强 制 的方式达 到 目的 。 在这 种情 况下 , 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才能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呢?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

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

中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是因为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

一、教师只有“动情”,用自己的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高中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

高中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

高中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平时,经常听到教师发这样的牢骚: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差,或者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提问时,无学生作答。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教学内容陈旧、教法单一和理论不联系实际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师生心理不相容所致。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心理相容,则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反之,则相互歧视、相互猜疑、相互排斥。

由此可见,探讨师生之间心理相容问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激发情感,动之以情,努力创造心理相容的气氛所谓情感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受某种条件反射产生的融洽或分离的心理反映。

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伴有某种态度,产生或喜或厌、或爱或憎、或怒或惧、或哀或乐等内心体验,所以说情感在人们思想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人们把情感称为思想的“过滤剂”,意即为某种教育要求能否为教育者所接受,有时并不单纯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还要视教育者是否动情。

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其直接效果往往不如侧面的教育效果好,这里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呢?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交换意见,用真诚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愿意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

有长期教育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所教的学生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往往是当年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

究其原因,就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他们的心,即使当时没有理解,但日后总会体会,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反之,那种以“天生教育者”自居,以“永远正确”面孔,采取轻视学生的态度,动辄训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人格等做法,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抗和抗拒心理。

情感共鸣,互动体验的教案设计

情感共鸣,互动体验的教案设计

情感共鸣,互动体验的教案设计。

一、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学习元素的情感交流、共鸣和融合的现象,是一种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的过程。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切合学生个性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情感的释放者。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释放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激发主观能动性情感共鸣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自主探究,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3.改变心态态度情感共鸣的成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学习中具备自信、乐观、进取、持之以恒的品质。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情感共鸣的因素,创造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灵魂的触动。

二、互动体验互动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突破过去被动接受的模式,积极地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与教师和同学建立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

互动体验特点如下:1.打破学习局限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与表达的空间,互动体验能打破这种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互相交流。

2.增强学习兴趣互动体验能带来学习过程的乐趣和人际交往中的欢笑,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强化学习效果互动体验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方法,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熟练。

针对互动体验,教师应当注重学习环节的组合,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丰富的今天,利用互动性质的教具及网络资源,丰富互动体验活动的形式。

三、教案设计情感共鸣与互动体验是教案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因素及特点、知识性质和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并感受教学内容。

以下是一份情感共鸣与互动体验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用英语表达自我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表达自我介绍,正确运用短语和句式。

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师生互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佐斌教授的师生互动论在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篇文章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讨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佐斌教授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师生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思维方式以及培养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互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亲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

2.佐斌教授的师生互动理论在佐斌教授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心理共鸣”、“情感共鸣”和“认知共鸣”等概念,强调了师生互动中情感、认知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真诚、平等、价值共鸣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

当师生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时,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引导和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师生互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堂师生互动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策略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共鸣和认知共鸣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和学习动力。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发现,佐斌教授的师生互动理论对于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师生之间情感共鸣和认知共鸣的建立,重视师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认知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了佐斌教授的师生互动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共鸣
作者:东埔中学江卫值时间:2007/5/8 6:11:03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00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而课堂上教师能否与学生求得心理上的共鸣则是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个课堂教学中使师生产生心理共鸣的做法,仅供参考。

一、打破“一言堂”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教师不仅要时刻关心并洞察其心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

如: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疑”点。

此时,教师应马上停下来,让有“疑”的学生动口讲出“疑”之所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只须遇错纠之,遇对赞之。

学生之“疑”必会迎刃而解。

而这一过程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与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也实现了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教”与“学”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切不可只为赶教学进度,依然不闻不问,滔滔不绝,这样只会使学生之“疑”得不到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避免“独角戏”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而不是“独角戏”。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只要我讲好了,还怕学生不会吗?也有的一味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为只要我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沿着我的思路思考,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两种观点一个把老师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了观众;另一个则把老师看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

忽视了与学生间的交流,使课堂变成了“独角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与老师共同表演。

例如化学课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些实验老师可尽量与学生共同动手做。

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实验成功的关键,一起观察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一起体验实验成功的愉悦,必定会引起师生间的强烈心理共鸣。

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三、不要“黑白片”
课堂应是绚丽多彩的世界,而不是单调的“黑白片”。

“一块黑板,一只笔,一张嘴皮,一本书”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创造一个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完美课堂。

例如板书设计中,教师不要把黑板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要尽量留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当学生看到自己和老师一同创作的板书作品,其心理的愉悦程度可想而知。

同时,板书应尽量避免“黑白配”,要选择恰当的颜色搭配,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师生在一起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心理间的交流也在无形中进行着。

另外,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老师恰当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学生精彩的解答都会使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氛围,进而有利于师生心理间产生共鸣的火花。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与教师始终是这门艺术的创造者,怎样求得课堂上师生心理间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则需要从教者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