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汇总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图3-5 不第对三章称平纵路横断幅面横断面图
图3-6 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结构:
图3-7 城市道路横断面图(尺寸单位: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1、机动车道:
车道宽度与车速有关,一般在3.4~3.8间变化。考虑 到城市道路上车辆各异,一般取平均值3.5m,车速大于 40km/h时,取3.75m,交叉口可取3.0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表3-2 单侧步行道的最小宽度
根据我国部分城市的调查资料:大城市现有单侧步行 道宽度为3~10m,中等城市为2.5~8m,小城市为2~ 6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2)种植带的宽度 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株距一
般为4~6m,书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 矩形,也可种植草皮和花丛。
d—同向车间隙(m);第三y章—平纵车横身断面与缘石间安全距离(m)。
2、非机动车道:
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 规划设计中,宜考虑设专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分离、非机动车道“宁宽勿窄”等原则。
非机动车的单一车道宽度,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身两侧横向安 全距离确定。一般:自行车道1.5m,三轮车2.0m,板车 1.5~2.0m,兽力车2.5m。
第三章、城市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设计
中需要综合考虑横断面方向的布置,所以一般先 做横断面的设计,再做平、纵设计。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 1、单幅路(“一块板”形式)
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可画出快、慢分车线;也 可不画线,适时调整混合交通,如单行道、步行道等。
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二)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1.定义: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 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 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 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 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3.城市道路设计速度的规定
双幅路(两块板)
设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 适用:城市快速路和郊区道路
“二块板”横断面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断面的二块板型式
(3)三幅路(三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 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 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
六、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
1.道路建筑限界 (1)定义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2)作用 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 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 间界线。道路建筑限界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 时应充分研究组成路幅要素的相互关系及道路各种设施 的设置规划,在有限空间内作出合理的安排。
车行道为机非混合行驶 适用: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支路
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
单 幅 路
单幅路
(2)双幅路(二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 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 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适用于单向二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 此形式(但无非机动车道)。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也可采用 此形式。
最新2.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横坡与路拱

人行道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线型向侧石方向倾斜
路拱
• 指路面的横向断面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 状,其作用是利于排水。路拱的基本形式 有抛物线、折线或直线。为便于机械施 工,一般采用直线形。
* 掌握各种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横坡 与路拱
一、基本形式
• 单幅路(一块板断面) • 双幅路(二块板断面) • 三幅路(三块板断面) • 四幅路(四块板断面)
二、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 填方路基(路堤) • 挖方路基(路堑) • 半填半挖路基
三、横坡和路拱
• 设置的目的:排水
类型
采用形式
车行道横坡 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 形成路拱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 城道机动车道设计
一、DHV的确定和设计年限交通量的估算
(一)DHV的确定 (二)DHV的修订 (三)设计年限交通量的估算
二、通行能力 三、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各类机动车的净空要求
车长
小型汽车 5.0
普通汽车 1.2
车宽
1.8
2.5
车高
1.6
4.0
横向安全距 x=1.2-1.4
D=1.0-1.4
交接车 18.0 2.5 4.0 C=0.5-0.8
一条车道宽
3.5
3.5(V <40km/h)
3.5-3.75
或3.75
(V>40km/h)
净高
2.5
4.0
4.0
back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车行道宽度=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
车道数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 量 一条车道的设计小时通 行能力
(2 条)
一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推荐值
车辆类型
小客车 载重汽车 公共汽车 混合
一条车道通行能力(辆/h) 500-1000 300-600 50-60 400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back
第四节 车行道路拱和横坡度
一、横坡
为自然排水而设置的横向坡度; 大小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
道路横坡参考值
高级路面 横坡% 1.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行道
人行道
次高级路面 中低级路面
1.5-2.0
2.0-3.0 1.0-2.0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由于城市道路的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道路主要控制点高程均受到规划的制约。
城市道路设计重点在横断面设计上。
§ 1 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布置类型1.1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通常由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组成,如p86 图4—1 所示。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1.2 横断面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司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茸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寸保证交通安全。
道路改建除采取工程措施如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外,还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如采取分隔措施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减少相互干扰。
又如若两条道路相互平行距离较近时,可改为单向行驶以减少拥挤,提高车速。
在商业性街道上除通行公共交通外,限制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通行,以保障行人安全。
1.3 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一)四种基本类型城市道路交通由机动车辆交通、非机动车辆交通和行人交通三部分组成。
通常是利用立式沿石把行人部分和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程上,以分隔行人和车辆交通,保证交通安全。
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是分隔还是混行,则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小结

LC
i
p
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 (m); 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 缘的宽度(m); β=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β=B/2:绕路中线旋转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Δi = i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Δi = ih+i1: 绕路中线旋转 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 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4.5m)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1. 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全超高阶段
双坡阶段
旋转阶段
ZH
HY
提肩
3. 《规范》推荐公式:
4. 中间带的宽度 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 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
(二)两侧带
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 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 最小宽度:规定为 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 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
(二)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3. 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4 .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 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3 第三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 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 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四)、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
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地布置在街道的两侧。 路侧带(人行道)的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全与畅
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行
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导致道路
通行能力的下降。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
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人
3 第三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 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 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
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 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表4-16 各种返回物线路拱比较
抛物线类型
计算公式
各点高度(m)
各点间横坡(i)
h1 h2 h3 h4 h5 i1 i2 i3 i4 i5
二次抛物线
y
4h B2
x2
h
0.96 0.84 0.64 0.36 0.2
h
h
h
h
0
0.6 0
1.0 0
1.4 0
1.8 0
改进二次抛物线 半立方次抛物线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3、分车带设计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二)路幅布臵形式 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 整体式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的交通量范围 大,最高达7000辆/昼夜,行车速度可以从 20km/h至80km/h。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和一部分四级公路都属于这一种。此类公路的 最大缺点是混合交通所造成的交通干扰。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3.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 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单车道,我国《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中的山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 路面宽度为3.50m的就属于此类。此类公路虽然交 通量很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车,为此,应在不 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臵错车道,使驾 驶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驶来的车辆。错车道处的 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20m,错车道的尺寸规 定见图1.4.2。
Qh Qda k 4315711% 0.6 2848 pcu / h).13 1690 pcu / h) (
N设计 N可能 c 1690 0.8 1352 pcu / h) (
③
N Qh 2848 2.11 N设计 1352
2.双幅多车道 ,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 公路,中间一般都设中间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 “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 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 这种类型的公路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 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 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 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属于此种类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主要差别在是否全立交和 全封闭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美化等方 面的完备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一、公路横断面组成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
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必要 的通行能力、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 投资少,道路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路幅的构成 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支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某些有特殊功能要 求的路段也可采用此型式。
单幅路(一块板)
车行道为机非混合行驶 适用: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支路
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
单 幅 路
单幅路
(2)双幅路(二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 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 型,即单幅路(一块板断面)、双幅路(两块板断 面)、三幅路(三块板断面)、四幅路(四块板断 面),此外,在某些特殊路段也可有不对称断面的处 理型式。
(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适用于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二)路幅布置形式 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
整体式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的交通量范围 大,最高达7000辆/昼夜,行车速度可以从 20km/h至80km/h。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和一部分四级公路都属于这一种。此类公路的 最大缺点是混合交通所造成的交通干扰。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车行道(机动 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 施带等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
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
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其总宽度为城市道路横断面的
路幅宽度(图5-1-1、图5-1-2)。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
常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
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称为红线宽度。其
宽度的确定主要考虑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
交通需求及埋设城市地下工程管线和地面杆线设施的
需要。道路宽度应能容纳地下工程管线所需的宽度,
若它所需的宽度超过交通所需的宽度,道路宽度可适
三幅路(三块板)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第二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设计内容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 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 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红线 范围以内的各种地下管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 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适用于单向二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 此形式(但无非机动车道)。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也可采用 此形式。
双幅路(两块板)
设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 适用:城市快速路和郊区道路
“二块板”横断面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断面的二块板型式
(3)三幅路(三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 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 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 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适用于机、非车辆多,道路红线较宽(≥40米)的城市主干路。
2.双幅多车道 ,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 公路,中间一般都设中间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 “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 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
这种类型的公路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 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 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 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属于此种类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主要差别在是否全立交和 全封闭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美化等方 面的完备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3.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 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单车道,我国《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中的山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 路面宽度为3.50m的就属于此类。此类公路虽然交 通量很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车,为此,应在不 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 驶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驶来的车辆。错车道处的 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20m,错车道的尺寸规 定见图1.4.2。
对于路幅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有分隔带,一种是无分 隔带。等级高、交通量大的公路(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适用于第一种方式。通常是将上、下行车辆分开。分隔的 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分隔带分隔,另一种是将上、下行 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前者称作整体式断面, 后者称作分离式断面。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 路肩以及紧急车带、爬坡车道等组成部分。不设分隔带的 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 及错车道等,应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选用。
当放宽。
宽度中还包含种植各种行道树和设置分隔带所 需的宽度。但在道路设置展宽的街心花园、以 及在道路外侧至建筑物之间布置沿街绿地带, 均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公共绿地 (G1),不 属于城市道路用地(s)范围。
二、横断面布置类型
1、横断面布置类型
城市道路交通由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 通三部分组成。通常是利用立式缘石把人行道部分和 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程上,以分隔行人和车 辆交通,保证交通安全。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 组织是分隔还是混行,则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 况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