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观察植物的内容,对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观察动物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但可能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

2.准备动物模型或实物,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掌握动物的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常识。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观察动物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准确描述并总结归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观察动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观察时进行参考。

2、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3、准备好有关动物的生态知识和习性,以便在课堂上做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4、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种动物”的主题,解释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目的。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观察过哪些动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感受和收获。

3、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观察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动物,从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动物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动物的生活状态。

2、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总结。

第四步:总结归纳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格,总结分析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梳理归纳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课题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但是为什么选择了蜗牛呢?第一、蜗牛在我们各省市都有分布,是我们身边常见动物。

第二、蜗牛易于饲养,行动缓慢,便于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观察。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方面特征。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从科学认知上,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科学态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体。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鱼》说课教学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鱼》说课教学课件
5.观察鱼
一、聚焦
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着鱼。
二、探索
1.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鱼的身上长着什么? 3.安静观察后把鱼画下来。
三、研讨:鱼的身体特征
鳍 鳃 鳞片眼睛Biblioteka 嘴整体局部头
躯干

鳍(qí)
胸鳍(2片)
腹鳍(2片)
尾鳍(1片)
臀鳍(1片) 背鳍(1片)
鳃(

四、拓展:鱼的内部有什么结构
比一比鲫鱼和蜗牛的身体,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鱼
没 从 走摇
谜 腿 来 路头

没不 胳离
不又 用摆
膊 水 脚尾
, 。 ,。

小溪 大河
池塘 大海
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观察鱼的呼吸
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吧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2《观察鱼》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2《观察鱼》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2《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观察鱼》,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节“认识鱼”,通过观察鱼的特征、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鱼类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鱼类图片、实物鱼、鱼缸、观察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鱼缸,引导学生观察鱼缸中的鱼。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鱼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类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观察鱼缸中的鱼,记录鱼的特征。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鱼类图谱。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绘制图谱。

(2)小组讨论:为什么鱼能在水中生活?(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特征(1)生活在水中(2)用鳃呼吸(3)用鳍游泳2. 鱼类图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鱼类图谱,并标注鱼类的特征。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鱼,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2)组织学生参观鱼类养殖场,了解鱼类的养殖过程。

(3)开展保护水生动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活动。

3. 随堂练习中学生的观察和绘制图谱。

4. 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鱼缸中的鱼种类丰富,以便学生观察到不同鱼类的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共17张PPT)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共17张PPT)
蝴蝶
蜜蜂
蚂蚁
蚯蚓
蜗牛
关于我, 你有什么好奇的吗?
请你帮我 拼一拼


躯干
任务一
蜗牛有什么特Biblioteka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身上长着什么? 3.安静观察后把蜗牛画下来。
安静有序、分工协作、珍惜生命
任务一
蜗牛的口
任务一
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 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 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2.静静地观察它的运动
3.试一试把透明板竖起来、 倒过来
任务二
黏液 保护蜗牛、留下信息 腹足
与蜗牛相似的动物
kuò yú
luó

蛞蝓


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观察的蜗牛有什么相似之处?
应激反应
任务一


fù zú
腹足
chù jiăo
触角
yǎn jīng
眼睛
口kŏu
任务一
口可以用来___吃__食__物___ 眼可以用来_____看_____ 触角可以用来___探___路____ 壳可以用来_保__护__自___己___
___?___可以运动
任务二
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1.将蜗牛轻放到透明板上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种动物》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
猜一猜
jiǎo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pènɡ
duǒ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打一动物)
蜗牛
闯关游戏
说一说 看一看 画一画 比一比
第一关
说一说:
蜗牛经常生活在哪里? 关于蜗牛,你知道什 么?
结束
第二关 观察蜗牛的身体
壳 头

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眼睛在哪里?
眼眼
触角 触角 嘴
观察蜗牛的运动
菜叶
尺子
线 树枝
观察蜗牛的运动
用腹足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你还有哪些发现?
结束
第三关
画一画蜗牛
画一画
huà yì huà
画一画
结束第四关比一比kò yú蛞 蝓 (鼻涕虫)
这是蜗牛吗?说说你的理由。
蜗牛
和蜗牛相似的动物
再见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

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教学准备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

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

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3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使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描述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本节课相关动物的特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其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斑点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饮食、睡眠、运动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融合文学、艺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实现了学科融合,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度,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认真、学得高兴,在玩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分享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水中的生物》中的第1课《观察鱼》。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通过观察活鱼,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鱼的外部特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知道鱼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外部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难点: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鱼、鱼缸、观察箱、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缸里的活鱼,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的生物,引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外部特征,如鳞片、鳍、尾巴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活鱼,记录鱼的外部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鱼的各个部位,讲解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用彩纸制作鱼的模型,加深对鱼外部特征的认识。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明白保护水环境对鱼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外部特征:鳞片、鳍、尾巴等。

2. 鱼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 鱼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观赏、科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鱼,记录鱼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活鱼,让学生了解鱼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保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族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案一年级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案一年级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案一年级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识别一些基本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

2.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形态、生活习性、食性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

3.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物模型。

如何让学生对不同的动物进行认知和区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5分钟)教师会将一些动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动物,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叫什么名字吗?”“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习材料(20分钟)教师将各种动物的特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如狗是一种友好而忠诚的动物,会很好地保护主人;猫是一种独立性强、喜欢自由的动物;鸟会飞,可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等等。

学生要注意辨认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话表述。

3.小组活动(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选一种动物进行讨论,研究该动物的特点,并制作一个属于他们组的动物模型。

教师会提供相关的制模材料和一些指导意见来帮助学生制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它更加具体的材料来增加他们模型的真实感。

4.展示与评价(2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模型之后,他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物模型,并向全班进行报告,介绍该动物的特点。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在课堂结束前,老师会公布评选最佳模型的结果,奖励优胜者。

五、课堂延伸1.请学生完成一份动物考察报告,并展示给全班的同学。

2.请学生将所学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探究动物在我们每日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3.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去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去观察和学习那些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注意了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入了与生活中环境紧密相连的话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动手制作模型的环节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观察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鱼的身体结构,如鱼鳞、鱼鳍、鱼鳔等;鱼的生活习性,如呼吸、游泳、繁殖等;以及鱼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食用、观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认识各种鱼鳍的作用,知道鱼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生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鱼的生活习性。

难点:鱼鳍的作用,鱼在水中呼吸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鱼缸、活鱼、解剖工具、投影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鱼缸里的鱼,引发学生对鱼的兴趣,提出观察鱼的任务。

2. 自主观察: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鱼的外形特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课件,讲解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等。

4. 实践操作:分组解剖鱼,观察鱼的内脏,了解鱼的身体结构。

5. 例题讲解:讲解鱼鳍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8. 拓展延伸: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关爱水生动物。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形态结构:鱼鳞、鱼鳍、鱼鳔等。

2. 鱼的生活习性:呼吸、游泳、繁殖等。

3. 鱼与人类生活:食用、观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鱼,描述其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金鱼,身体呈梭形,有背鳍、腹鳍、尾鳍等,生活在水中,通过鳃呼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鱼的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深入了解各种鱼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成果,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发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察一种动物》选自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章《动物王国》。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一种动物(如蝴蝶)的观察,让学生认识蝴蝶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使用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认真观察蝴蝶标本,还能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思考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记录观察结果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他们对观察结果记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还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动物基本特征的认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基本特征,如蝴蝶的翅膀形状、颜色、飞行方式等。

《观察一种动物导学案》

《观察一种动物导学案》

《观察一种动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2. 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3. 培养动物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盘绕观察一种动物展开,学生们将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动物的生态习性、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

导学步骤:一、选择观察动物1. 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是家养宠物,也可以是野生动物;2. 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尽量选择能够观察到动物生活状态的时段。

二、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1. 记录动物的体型大小、颜色、毛发或羽毛的特征;2. 观察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等部位的形态;3. 注意观察动物的动作和姿势。

三、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1. 观察动物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2. 记录动物的食性和取食方式;3. 观察动物的休息和睡眠习性;4. 注意观察动物与其他动物的互动行为。

四、观察动物的生态习性1. 观察动物的栖息地和巢穴;2. 记录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季节;3. 注意观察动物与环境的互动干系。

五、总结观察结果1. 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进行整理和总结;2. 分享观察结果,与同砚们交流并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

六、动物珍爱认识1. 强调动物的重要性和珍爱的必要性;2. 提醒学生们不要捕捉、伤害动物,珍爱环境,共同呵护动物的故里。

导学延伸:1. 可以邀请动物专家或珍爱组织的人员到校进行讲解,增加学生们对动物珍爱的认识;2. 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野外考察,观察更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培养动物珍爱认识,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异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
录是用简图记录蜗牛的
身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
册《植物》单元和本册《动
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
的掌握已经有一定的基
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
到的蜗牛真实、完整地用
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
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
的科学词汇标注上去:口、
触角、眼、壳、腹足等。

拓展活动中,“把蜗
牛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
看它爬行,你发现了什
么?”也可以在分小组观
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的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吗?”作为课后的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