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 第三章 学生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小学教育的阶段划分和教学内容1.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小学教育的阶段和教学内容1.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发展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互动:讨论小学教育的阶段和教学内容第二章:小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2.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掌握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2.2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2.3 教学难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需求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小学生发展的评价和反馈2.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2.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讲解:讲解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互动:讨论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第三章: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3.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理解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掌握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重点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难点小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3.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讲解:讲解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互动:讨论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强调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章: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理解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掌握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2 教学重点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3 教学难点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4.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讲解:讲解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互动:讨论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重点和难点第五章:小学教育评价与反馈5.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5.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讲解:讲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互动:讨论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总结:强调小学教育评价与反馈的重点和难点第六章:小学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6.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6.2 教学重点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6.3 教学难点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6.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6.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的重点和难点第七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7.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7.2 教学重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7.3 教学难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7.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7.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讲解:讲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互动:讨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点和难点第八章: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8.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理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掌握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8.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8.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中的问题和挑战8.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8.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讲解:讲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互动:讨论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重点和难点第九章:小学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9.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9.2 教学重点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9.3 教学难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9.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9.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讲解:讲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互动:讨论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第十章: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掌握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10.2 教学重点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10.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第十一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11.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1.2 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11.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1.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12.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2.2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12.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2.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13.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3.2 教学重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挑战13.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3.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点和难点第十四章:小学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14.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理解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14.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小学教育评价方法的选用和实施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14.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4.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讲解:讲解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互动:讨论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总结:强调小学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五章: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5.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理解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掌握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技巧15.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技巧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和实施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小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小学教育学》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发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合作、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等内容。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绪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
关系密切; 2、 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
习的态度; 3、 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育活动是在共同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2、 教育的水平很低:教学内容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经验,教育方法
是口耳相传 3、 教育没有阶级性:大家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
余产品,可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 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 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 学校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学校便应运而生。
2、评价:限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不能正确认 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二)生物起源说 1、基本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
动。 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
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动物,尤其 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 潜在的教育。”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 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 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 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 等。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12.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乍主张(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大纲
第三章小学学生第一节小学生概述一、小学生的概念(一)定义:小学生专指用专门时间在小学校里从事专门学习活动的人。
(二)地位: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小学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构成:一是按学习阶段划分,小学生可分为低年段(1~2年级)学生、中年段(3~4年级)学生和高年段(5~6年级)学生。
二是按学习水平划分,小学生可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优秀生。
二、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一)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表达。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持的儿童观,通常以学术理论的形式予以表达。
主要有如下四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3.辐合论的儿童观4.后现代理论的儿童观(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它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通常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有儿童是“花朵”和“小天使”等。
第二节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小学生的入学特征(一)学生入学特征的六大要素环境、已有知识、认知风格、志向与期望、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情绪与情感(二)小学生入学特征的两大状态一是入学准备不足;二是入学准备充分。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体质发展特征。
二是认知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水平和方式。
三是人格发展特征。
主要包括兴趣与动机、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一是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二是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三是小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
(三)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学生的入学特征;第二类是学生的发展特征;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
教育学第三章
第三章班级管理【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和任务。
2. 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
3. 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4.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5. 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教育的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学教育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小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2. 掌握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 理解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二、教学内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4. 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5. 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小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
2. 掌握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
3. 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课程的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介绍小学课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课程的思考。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1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1儿童身心发展概述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儿童身心发展概述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地促进儿童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因此就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简单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可称为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 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1/ 9增强又有助于有机体的正常发育。
二是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等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学生
案例分析
• 案例: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 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 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教学效 果事与愿违。
• 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 童主体活动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不拔苗助长不平衡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高速发展期关键期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年龄特征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优势智能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不一样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互补性生理机能互补心理机能互补身心互补勤能补拙长善救失扬1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规律[重点]
发展规律
具体表现
教育策略
身心发展是稳定的、连续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 顺序性 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凌节而施、不拔苗助长
不平衡性 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 高速发展期、关键期 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
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 年龄特征、避免儿童教育
阶段性 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
• 2.教育与儿童发展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与影响 儿童发展的其他因素相比,教育的影响力 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
• 3.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什么是教育的科学性[理解、背诵]
• 教育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善良本意能否转化为 现实,还取决于教育的科学性。
• 教育的科学性指教育既要真实地了解和顺应儿 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正确理解社会生活, 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真实反映社 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 求相一致。
• 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删除“繁、难、偏、 旧”的知识内容。
• 2.强调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学习 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让学生有更多的 时间和机会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
小学教育学_第三章_小学学生
❖ 书法作业本发下去了,我看到那学生眼睛瞪着自 己的成绩,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见到他旁边 同学的奇怪反应。我猜想:他们一定认为我这个 老师乱批。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 每一个孩子都在某一方面的智能上有所擅长。
案例5:陶行知先生带来的“公鸡啄米”故事
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例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例5:陶行知先生带来的“公鸡啄米”故事
就每一个实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 表达其中蕴含的学生观。
❖ 11岁的张一帆,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由于作文题 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认为该作文没有 意义,并引发长篇议论,结果作文成绩按跑题处 理。
案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 “马失前蹄”啊,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 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 《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 他在最后这首词中这样写道: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 我相信,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他一天 天地进步。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他的字不再 横涂竖抹。最后,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 赛。
❖ 如果有一天,他成为名书法家,我一点也不会诧 异。
案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容 易保持他们较长的注意力。相反,单调枯燥的教 学活动就不容易引起或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 泪眼已过,蒙眬,成绩难留心中。 ❖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小学教育学 第三章 学生
• 食物对于饥饿的人更有意义
• 对儿童有意义的刺激 → 反应 → 和儿童原有经验结构相联 结(同化或顺应)→ 儿童的发展
• 把外在刺激与自己原有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联系,是儿童 活动的实质
• 必须避免的误解:把儿童所参与的外在于儿童的客观活 动过程,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根源。
•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 否认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
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 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 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 “教育万能论”
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1878年1月9日—1958 年9月25日)
• (三)对环境决定论(养育论)的评价 • 1. 环境决定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 • ——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 • 2. 肯定儿童发展的可塑性,但是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Βιβλιοθήκη •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 1989年底,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发展的 权利问题及其保障措施
• 1990年9月《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指出: “最优先地重视儿童的权利、儿童的生存以及儿童的保护 和发展。”
•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学校应尊重未成年 人的受教育权利,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人。
• 2、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 作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的过程。
• 3、儿童的发展也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 自主学习与接受教育,只是个人和社会为促进儿童发展 做出的一种努力,不可能代替发展本身,这种努力的结 果也并不一定如愿以偿。
• 学习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儿童发展的规 律
第三章学生《小学教育学》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
(三)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 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 点。(也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有促进作用,把握发展的潜能 “最近发展区”, 提出合理要求。
(四)个别差异性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 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 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 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来源 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因材施教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你对几种儿童观的看法看法?2你对几种儿童观的看法看法?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不同的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辐合论一遗传决定论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就是认为儿童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而尽快赎罪的手段就是教育
第三章 学生
主要内容: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顺序性 儿童发展的过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发展 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秩序。 ——教学要循序渐进
(二)不平衡性
儿童身心发展速度不是匀速的:不同年龄 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 的;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完全协调统一: 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教育,能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发展的内涵 儿童发展的特点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 质为基础的 1、 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不确定会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 2、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遗传素 质本身有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
小学教育学之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
②刺激-反应学习。
③连锁学习。
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
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提示:黑体部分为特殊关注的知识点,红群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略: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咨询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以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一般教育学》,被以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日子”、“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别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以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以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摹仿”。
3、劳动起源讲:劳动起源讲是在批评生物起源讲和心理讲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要紧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惟独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故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要紧内容,语言与交往的进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后要经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进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进展而进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非常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日子中举行的。
小学教育学第3章教案
广东省精品课程小学教育学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小学学生教学器材与工具网络、视频展示仪教学时间共3课时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1.识记:儿童发展观,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认知,认知发展,人格,习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先天决定论,人类早期三种有代表性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当代儿童观的内涵,儿童的权利,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儿童的目的,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学习习惯形成的基本环节,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衡量学习习惯是否良好的标准。
3.理解:近代三种有代表性的儿童发展观的主张,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杜威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小学生的基本特性的内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学习习惯的内涵,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品质,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4.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或调查研究,结合本章所学内容,提出并阐明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现象,感受小学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2.了解教育的文化本性以及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3.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4.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5. 分析与建构我国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和把握小学生的本质属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难点是了解和认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与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阐明对教学基本内容的展开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讨论、作业布置):第一课时一、导课本次课有两大主题:“树立正确的小学学生观”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授(一)学习“树立正确的小学学生观”1.教师呈现供讨论的5个实例。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学生
美国教育家杜威: 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 经验,把儿童当做知识内容的容器臵于被动 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 为中心的教育。 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 出了“教育即增长”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根 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是要尊 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 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处于教育 活动的中心地位。
(二)怎样正确认识环境决定论 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环境决定论发现 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 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 于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 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 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 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 发展的目的。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 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三、辐合论 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 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 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其所著的《早 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儿童 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二因素共同影 响的“合并原则”。
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上的举措: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 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 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1)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 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 稳定的顺序,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 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渐 进。 (2)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 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发展的速度和水 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教育上要注意抓关键期。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三章学生
第三章学生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关于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目的等重要内容。
关于儿童人性和儿童在个体人性展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原因的问题,历史上有三派不同的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辐合论。
一、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
在柏拉图的儿童发展观中,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生来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
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
柏拉图关于儿童天生素质不等的观点,为教育实践中的阶级差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基督教的“原罪说”成为一种典型的儿童观。
在这种理论中,儿童被视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成了人生的目的,教育成了帮助他们尽快赎罪的手段。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
主要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和董仲舒、韩愈提出的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行为语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
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使教师能够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具体关 注。
可以开设尖子班、特长班;也要给落后的学生单独补课, 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开发其潜能 。
√(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儿童的发展始终是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环境以及自己与周围 环境的关系,启发儿童更好的认识自己。
2、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 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的过程。
3、儿童的发展也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 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不断转化、互为 基础的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知识的积累,更是儿 童个体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 过程。
二、 √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三)评论 肯定儿童发展的可塑性,但是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的地位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结果也会大
大不同。
三、辐合论
“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
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二)儿童的发展蕴涵在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儿童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体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自我调节机 制的活动结果。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身调节的能力,对与自己有关系、 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主体原有的水平及其赋予外界刺激的意义,是制约活动的 关键性因素。
把外在刺激与自己原有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联系,是儿童活 动的实质。
调研一下你身边的情况如何?
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提出新要求
1、 取消“繁难偏旧”的内容,使内容变得简化和 简单,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2、强调学校学习与学生环境相联系,学习内容更加 贴近生活。
3。将教学方式进行更新,把以前的被动接受、机械 记忆和重复训练转换为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主 动学习。
思考 √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发展的内涵 儿童发展的特点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1、 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可能性不一
定会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的发展离不 开必要的外界条件。
2、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并不完全 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遗传素质本身有生物特点的 自身演变规律。 狼孩
——因材施教
(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互补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 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 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 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 生活环境。
这种协调性是生理缺陷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 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
——关注特殊的学生
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主从关系,儿童发展为主,教育为儿童发展服务,也是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与儿童发展需求相一致。
(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 基于人、为了人、建立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的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科学的教育活动,要辨证地对待儿童的成熟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拔苗助
让学生经常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 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对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 而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外在环境的新要求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完全协调统一:生理成 熟先于心理成熟。
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比如 3~5岁的语言和记忆力优于成年人
——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教育,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
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也称儿 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一代新人。
三个变化: 1、强调终身教育,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2 、注重全面发展。 3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压缩传统科目,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或乡土课程。
这是提倡教育活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注重学生的感受等原则的原因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发展的权
利问题及其保障措施
生存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安全的权利
(四)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发展——简单 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过程。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顺序性 儿童发展的过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都表现出
一种稳定的秩序。 头 躯干 四肢 翻身 坐 站 走 跑 精细动作 具体-抽象 先前的变化是之后的基础,连续 不可逆 ——教学要循序渐进
(二)不平衡性
儿童身心发展速度不是匀速的:不同年龄阶段, 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你对几种儿童观的看法看法 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遗传决定 论 环境决定论 辐合论
一、遗传决定论 (一)基督教的“原罪说”
认为儿童“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 而尽快赎罪的手段就是教育。
一、遗传决定论
(四)评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一)洛克的“白板说” 主张“教育万能”,认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教师
可以任意书写。
二、环境决定论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 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 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教育要有促进作用,就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 征, 提出合理要求。
(四)个别差异性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
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 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 和生活环境的差别,以及个体的主观意识。 如何理解主体意识对发展的影响?
长,但也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把复杂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儿童能力所能 接受的形式教给儿童。 识字与读图的思考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展
忽略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去追求整体发展是不现实的。
给个体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发展丰富多彩的个 性,使儿童整体更有潜力和活力。
发展个性特长与学习学校课程的关系?
教育只能帮助儿童选择,不能代替儿童选择。教育归根结 底是自我教育。
1.尊重儿童的感受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 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 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2.尊重儿童的选择 教育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
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在学习内容上有所偏重,在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 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二 )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金——最高贵,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 因此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级的教育。
银——次等,发展目标是武士,接受初等教育 就可以了。
铁——最低等,劳动人民,无需接受教育
一、遗传决定论
(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孟子 性善论 荀子 性恶论 韩愈 性三品
一等人看看就会,二等人学学就会,三等人打 死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