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潮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潮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潮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不同。

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

宗教仪式是庄重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

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

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奠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奠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

宗教祭奠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

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

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这种形成渊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了戏剧在正统文艺中地位的差异,这些都加强了观众的心态视角的差异。

观众心态视角和戏剧的悲喜色彩的选择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众心态视角的差异使得戏剧的悲喜色彩倾向不同。

反过来,戏剧悲喜色彩的不同又加强了心态视角的差异。

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肃穆的气氛,和作为戏剧渊源的宗教祭奠的庄重气氛最接近,都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

中国戏曲观众喜欢看喜剧。

这和戏曲形成时的娱乐滑稽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反映出的俯视心态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同样是看悲剧,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也不相同。

中国戏曲悲剧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

冲突的基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

西方悲剧不管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都是人对于其强大的对立面,即命运、社会、性格所做的奋力挣扎反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

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在悲剧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

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

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

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橹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橹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

”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

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

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

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阅读题及答案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阅读题及答案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阅读题及答案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饶芃子中西戏剧结构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悲剧的创作上。

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显得迂回曲折。

一部堪称杰作的《牡丹亭》,评论家在它“悲剧乎?喜剧乎?”的问题面前莫衷一是,无可奈何,致使它既不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亦不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所容,因为全剧表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但又自始至终洋溢着喜剧的气氛。

这不仅体现在结局上,且体现于全剧,体现在悲剧主人公身上。

这不得不令以西方戏剧理论作为衡量中国戏剧标准的评论家头痛。

不把悲、喜绝对化,这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

商周时《易经》就提出了阴阳交感产生万物的思想。

以后,在哲学上、美学上、文学上,这种相对的概念成对成对地层出不穷:刚柔、虚实、动静、通变、偏正、收放、抑扬、疾徐、哀乐、心物、形神、文质……《老子·二章》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这些相对立的范畴是相济相和的。

所以古代艺术极强调形式结构的奇正相间、收放相间、虚实相间、起伏相间、疏密相间、曲直相间、动静相间……以达到一种“中和”之美。

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正是这一参差变化的结构规律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传统看,中国古典戏曲比西方戏剧更具娱乐性和消遣性,它源于民间,必然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

来看戏的人不是来听取一番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更多是来“图个乐子”,且大多数戏剧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所以总得来点科诨杂耍,甚至在迭宕曲折的悲、欢、离之后,如不能真“合”,也常常以幻想的形象来个“合”的结局,以求获得情感心理平衡。

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当然有例外,如《熙德》),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也都是在血淋淋的惨状中拉上幕布的。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十一 语言连贯11a (解析版)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十一 语言连贯11a  (解析版)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

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

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

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语境,并结合括号前“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一句,可知此处论述的中心是“创新”,故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用“创新”,排除A、B两项。

虽然C、D两项表意相似,但C项语言更为凝练、连贯,更恰当,排除D项。

[答案] C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9—12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①执政:宰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B作《进学解》以自喻喻:比喻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摭:拾取,摘取D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勒:雕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①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C①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②焚茅茨,穷山之高而止D①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一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①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③其辞多叙裴度事④与人交,荣悴不易⑤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刻苦好学。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

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

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

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线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两部作品故事的开端都是来自于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相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4i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罗》中,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

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

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1i想独活人间,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以下简称《梁》)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经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影响深远、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中,梁祝经过化装求学、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之后,两人已经难分难舍,尤其梁山伯在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乃女子之后,欣喜不已。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朱光潜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我感到把悲剧和喜剧截然分开在今天已不妥当。

希腊罗马时代固然把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划得很严,其中原因之一确实是阶级的划分。

上层领导人物才做悲剧主角,而中下层人物大半只能侧身于喜剧。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所谓“中层阶级”)已日渐登上政治舞台,也就要求登上文艺舞台了,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了,于是悲剧和喜剧的严格划分就站不住了。

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瓜里尼(G·Guarini)不约而同地创造出悲喜混杂剧来。

爪里尼还写过一篇《悲喜混杂剧林诗的纲领》,把悲喜混杂剧比作“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相结合的共和政体”。

这就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城邦一般人民要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要求。

莎士比亚的悲喜混杂剧大半在主情节(main plot)之中穿插一个副情节(Sub-plot),上层人物占主情节,中下层人物则侧居副情节。

如果主角是君主,他身旁一般还有一两个喜剧性的小丑,正如塞万提斯的传奇中堂·吉诃德之旁还有个桑柯·邦查。

这部传奇最足以说明悲剧与喜剧不可分。

堂·吉诃德本人既是一个喜剧人物,又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

到了启蒙运动时在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之下,市民剧起来了,从此就很少有人写古典型的悲剧了。

狄德罗主张用“严肃剧”来代替悲剧,只要题材重要就行,常用的主角不是达官贵人而是一般市民,有时所谓重题材也不过是家庭纠纷。

愈到近代,科学和理智日渐占上风,戏剧已不再纠缠在人的命运或诗的正义这些方面的矛盾,而要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于是易卜生和肖伯纳式的“问题剧”就应运而起。

近代文艺思想日益侧重现实主义,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严格区分为悲喜两个类型。

就主观方面来说,有人偏重情感,有人偏重理智,对戏剧的反应也有大差别。

我想起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中西方戏剧》—阅读题答案

《中西方戏剧》—阅读题答案

《中西方戏剧》—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迫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

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

这些都是极激昂人的人生大问题,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

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在《大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

但庄子却并未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

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在内,刺激够深刻。

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

因此看完戏,似乎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安稳入睡。

一切严峻的剧情,那么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那么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

假设看西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

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

在中国那么盼能人生而戏剧化。

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表达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

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

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

假设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淡了一些真实性。

而临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

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呢?西方戏剧又着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阅读答案《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阅读材料至于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

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

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

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

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首先是儿童从这种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

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

人为什么爱追求刺激和消遣呢?都是要让生命力畅通无阻,要从不断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

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

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

所以戏剧所产生的美感在内容上是最复杂、最丰富的。

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

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望文生义,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

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

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中外戏剧阅读”综合应用 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中外戏剧阅读”综合应用 知识讲解

“中外戏剧阅读”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了解戏剧作品的阅读方法;3.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作家介绍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

他—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曹禺(1910年─1996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字词汇总桃杌(wù)提防(dī fang)盗跖(zhí)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罪愆(qiān)一陌儿(bǎi)苌弘(c háng)伺候(cì)缜密(zhěn)吮舐(shì)砧(zhēn)石傀儡(k uǐ lěi)同衾(qīn)觊觎(jì yú)赫卡忒(tè)暴虐(nüè) 嫁奁(lián)横暴(hèng)文本精要理解主旨《窦娥冤》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精辟地提出喜剧的对象是丑陋与错误的观点,将丑视为喜剧的基础,但他的喜剧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如把悲剧与喜剧形而上地对立起来,认为喜剧与悲剧有严格的界限,“喜剧不致引起痛苦”,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同时,他重悲剧、轻喜剧,认为悲剧是最崇高的艺术,喜剧则等而下之。

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喜剧心理学角度看,喜剧的审美心理不是一味地轻松愉快,而是由紧张到松弛。

笑可以有轻松的笑、无可奈何的笑乃至撕心裂肺的笑,喜剧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复合的。

让·保尔曾指出:“喜剧性接近这样一种有形的痒感,这种痒感作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双音和复义震颤于痛苦与喜悦之间。

”喜剧性笑所具有的“紧张——松弛”的模式,是由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所决定的。

人有需要就意味着他感到缺乏,当人产生需要时,肌体就会感到一种紧张,无论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都有一种寻找解脱的欲求,希望从引起紧张的体内情境或体外情境中逃脱出来。

“笑就是摆脱紧张,重归松弛状态的一种心理对策”。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喜剧也是人类渴望摆脱制度与规范的束缚、解除紧张状态的方式。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社会中,必然会受到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束,人类的天性及种种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但是,人的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却又力求使这些本能表现出来。

因而,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会要求以间接、曲折的方式得到满足,笑正是缓解内心紧张、使人感到松弛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喜剧的审美效果是笑,笑是使人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极佳方式。

但笑的情感状态仍是复合的,伟大的喜剧所引发的笑往往并不纯粹使人感到愉快,而是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的情绪。

2020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3讲中外戏剧阅读(一)(解析版)

2020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3讲中外戏剧阅读(一)(解析版)

阅读《雷雨》第一幕中的一个片断,回答后面1〜4题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边倒药。

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

(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大那里去。

蘩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① )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②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③ )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你说什么?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

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含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周朴园(④ )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萍爸!我——周朴园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蘩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蘩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文中①〜④处是舞台说明,选出依次填人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然严厉地B.不高兴地C.怒视D.冷峻地【答案】B【解析】要结合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表情,比如① 处的台词是“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周朴园还带有一种劝说的态度,表情不可能是“忽然严厉地”,也不可能是“怒视”。

② 处是在蘩漪不想喝药而让四凤把它拿走之后,周朴园大概没有想到蘩漪会这样做,所以“忽然严厉地”才符合剧情的发展。

中西戏剧中的悲喜剧结构以霍根的叙事普遍原型为视角

中西戏剧中的悲喜剧结构以霍根的叙事普遍原型为视角

⑧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1: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答辩日期:2014年2月27日AcknowledgmentsAtthismoment,whennearlyalloftheworkofthisdissertationhasbeendone,1wouldliketOconveymysincerethankstOallofthosewhohavegivenmekindlyhelpandgreatencouragementduringthenearlyoneandahalfyears.Withinthislimitednumberoflines,Ishouldfirstofalldedicatemyfullgratefulnesstomysupervisor,ProfessorHeHuibin,aversatileexpertinnotonlytraditionalcomparativeliterarystudiesbutalsocognitiveliterarystudies.Itishimwholedmywaytothecognitiveliterarystudies,anentirelynewdisciplineinChina,andgavemecountlessauthorialinstructionsandadvicestothisresearch.Anditishimwhogavemeapreciousopportunitytotranslateoneofthegreattheoreticalworksofcognitiveliterarytheories,fromwhichIapproachthisdisciplinefromaclosedistance.IamgratefultOmanyotherkindteachersofmyschool,fromwhoselecturesIhavelearnedalot.Iamgratefultotherichacademicresourcesofmyuniversity,withoutthesupportofwhichthisresearchwouldbeveryhardtogoon.Lastbutnotleast,1wouldliketogivedeepthankstomyparents,whohavebeenstandingbymesupportively,sharingeverymomentofhappinessorfrustrationwithme,andtomydearclassmates,agroupoflovelyandsmartyoungladies,withwhomIhavespentthetimeofstudyingreatpleasure.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lractAbstractCognitiveliterarystudiesarebasedonhumanbeing’Scognitiveuniversals.Theirdiscoveriesmayprovidethetraditionalcomparativeliterarystudywithanewhorizonandauniversalreferenceapplicabletoallhumanliteraturetradition.InTheMindandItsStories,cognitiveliteraryresearcherHoganpromotesthattragi-comedy,whichtakesprototypicalhappiness—elicitingsituationsastheendingandtheprototypicalsorrow-elicitingsituationsasthemiddlepart,istheuniversalnarrativestructureofallhumanliteratureandwhentheendingiscutoff,itchangesintoitsshortenedform,tragedy.Inthispaper,themodelisappliedintothecomparativeliterarystudyofthecomparisonofnarrativestructure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dramaandwestem.Itrytoarguethatwiththistheory,bothChineseandwesterndramashavethecompletestructureoftragi-comedyandtheshortenedtragi—comedy,ortragedy.Butwhereasthetwopartiesresembleeachotherintheformerstructure,theydifferfromeachothermagnificentlyinthelatter.Thoughtheyarealikeshortenedonthebasisoftragi—comedy,itcanbefoundfromtheirliterarytheoriesandmasterpiecesthatwhilethewesterntragedyisshortenedmoreandthoroughly,andthereforeathoroughly-cuttragi—comedy,theChinesetragedyisshortenedlessandslightly,thereforeatragi—comedy.Andfromthesecondconclusion,Icontributeacognitiveanswertothewell—knownquestionincomparativeliterature一‘whetherChinahastragedy”.KeyWords:cognitiveliterarystudies;comparativeliterarystudies;tragi-comedy;shortenedtragi-comedy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认知文学研究以人类认知普遍性为基础进行文学研究,其结论可以为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适用于所有文学传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系。

中西美学比较阅读附答案

中西美学比较阅读附答案

中西美学比较阅读附答案中西美学比较阅读附答案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高中阅读题及答案《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高中阅读题及答案①关于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区别,钱穆先生有一个观点:西方戏剧力求真实,百分之百复原生活。

而中国戏剧的要求那么是始终和生活隔着一层,它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告诉大家,这是在演戏,不是生活。

②所以,在西方,是“戏如人生”,而在中国,是“人生如戏”。

③由此联想到,中西方也是存在着这样的差异。

西方小说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细节和逻辑上的真实,力求复原生活,再进一步凝练出生活中的秩序和道理。

即使是所谓西方魔幻主义题材,也只是装在魔幻的壳里,反映现实生活。

中国的小说,那么仍旧是“和生活隔了一层”。

④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钱穆先生也有论述,他认为:在西方,宗教是人们的慈母,而丈艺作品那么是人们的严父。

在中国,日常标准人们行为的是伦理道德,这些礼教更像是严父,文艺作品那么承当起了慈母的角色。

这是一个很贴切而且通俗易懂的比喻。

⑤在生活中,人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期待是不同的。

尤其是按照的传统习惯,严父慈母,父亲永远都是要板起面孔,让孩子们望而生畏。

母亲对孩子那么是更多了关爱、宠溺和放纵的。

⑥回过头来,再看现在流行的,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甜甜的、浅浅的、看完后没任何意义的。

即使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战争的,情节和细节也大多是荒谬不经的,经不起推敲的,只为了让观众取乐的。

其实这些书和剧的内容,都是对观众平日里受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放纵。

’⑦把文艺作品当成母亲,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

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位盲目纵容着我们、宠溺着我们的母亲,和不是一位不断说教的母亲,更不是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

所以,一旦小说和戏剧中蕴含的说教重了一些,马上就被读者和观众排斥。

即使“母亲”真想要说点什么,也是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荒谬不羁的方式。

⑧现在有了网络,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和“母亲”平等对话的`时机与权力,所以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像婴儿期那样,只能无要求的承受母亲的宠溺:妈妈给什么,自己就得到什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不同。

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

宗教仪式是庄重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

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

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奠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奠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

宗教祭奠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

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

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这种形成渊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了戏剧在正统文艺中地位的差异,这些都加强了观众的心态视角的差异。

观众心态视角和戏剧的悲喜色彩的选择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众心态视角的差异使得戏剧的悲喜色彩倾向不同。

反过来,戏剧悲喜色彩的不同又加强了心态视角的差异。

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肃穆的气氛,和作为戏剧渊源的宗教祭奠的庄重气氛最接近,都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

中国戏曲观众喜欢看喜剧。

这和戏曲形成时的娱乐滑稽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反映出的俯视心态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同样是看悲剧,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也不相同。

中国戏曲悲剧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

冲突的基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

西方悲剧不管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都是人对于其强大的对立面,即命运、社会、性格所做的奋力挣扎反抗。

【推荐】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含解析

【推荐】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含解析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一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元杂剧的形成与兴盛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

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

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

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

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

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

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为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

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

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2020-2021学年永兴路二小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永兴路二小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永兴路二小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

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试析东西方传统戏剧悲喜关系的流变

试析东西方传统戏剧悲喜关系的流变
名 山、 传之 后人 ” 的文 化 理 想 , 而 是把 创 作 当作 自我 内心 的发泄 和实 现 美梦 的手 段或 凭借 , 所谓 “ 是 暮雨
催寒 蛩 , 是晓 风吹 寒 月。 ” [ 9
低神 的作用 , 它要 求 把对 神 的盲从 、 迷 信转 变 为对人
的 自信 、 自尊 。古 代 希 腊人 在 对 理 性哲 学 本 体 论和
说, “ …… 他 们 ( 希腊人) 从 来不 想 为 了敬神 而 苦 修 、 守斋 、 战 战 兢兢 地 祷 告 , 伏 在地 上 忏 悔 罪 过 ; 他 们 只 想 与神 同乐 , 给 神 最 美 的裸 体 , 为 了神 而装 点城 邦 , 用 艺术 和 诗 歌 创造 辉 煌 的作 品 , 使 人暂 时能 脱 胎 换
的悲剧 是 以为证 。然而 , 喜 剧却 以事 情 的 困厄开 始 ,


由丑 见 美—— 欧洲 戏 剧 悲 喜关 系 严 格 界 限
的打 破 古希 腊 时期 , 亚里 士多 德确 立戏 剧创 作法 则“ 三

但 是结局 却 是一 帆风顺 ……泰伦 提乌 斯 的喜剧 可 以
为证 。 ” ㈣
第2 0 卷第 3 期
2 0 1 4 年 6月
山东工会论坛
S h a n d o n g T r a d e Un i o n s’ Tr i b u n e
Vo 1 . 2 0 No . 3
J u n . 2 0 1 4
试析东西 方传统戏剧悲喜关 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变
戴 玮
在《 阿 尔刻提 斯 》 、 《 圆 目巨人 》 的创 作 中 , 把 悲剧 因素
和喜 剧 因 素较 好 地 结合 在 一起 , 被 人们 视 为 西方 悲 喜剧 的滥觞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阅读题及答案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
饶芃子
中西戏剧结构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悲剧的创作上。

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显得迂回曲折。

一部堪称杰作的《牡丹亭》,评论家在它“悲剧乎?喜剧乎?”的问题面前莫衷一是,无可奈何,致使它既不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亦不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所容,因为全剧表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但又自始至终洋溢着喜剧的气氛。

这不仅体现在结局上,且体现于全剧,体现在悲剧主人公身上。

这不得不令以西方戏剧理论作为衡量中国戏剧标准的评论家头痛。

不把悲、喜绝对化,这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

商周时《易经》就提出了阴阳交感产生万物的思想。

以后,在哲学上、美学上、文学上,这种相对的概念成对成对地层出不穷:刚柔、虚实、动静、通变、偏正、收放、抑扬、疾徐、哀乐、心物、形神、文质……《老子·二章》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这些相对立的范畴是相济相和的。

所以古代艺术极强调形式结构的奇正相间、收放相间、虚实相间、起伏相间、
疏密相间、曲直相间、动静相间……以达到一种“中和”之美。

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正是这一参差变化的结构规律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传统看,中国古典戏曲比西方戏剧更具娱乐性和消遣性,它源于民间,必然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

来看戏的人不是来听取一番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更多是来“图个乐子”,且大多数戏剧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所以总得来点科诨杂耍,甚至在迭宕曲折的悲、欢、离之后,如不能真“合”,也常常以幻想的形象来个“合”的结局,以求获得情感心理平衡。

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当然有例外,如《熙德》),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也都是在血淋淋的惨状中拉上幕布的。

而中国则不然(当然也非全部,但却是主导的),赵氏孤儿大仇得报;赵玉娘夫妻团圆,一门旌奖;白蛇、许仙最终皆得正果;窦娥沉冤昭雪,冤魂得到慰藉;娇娘、申纯亦化作鸳鸯长相厮守等等。

反正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

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一切以是否“有补于世"为准绳。

在真、善、美中,西方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而中国强调的是“美善相乐”,即把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合一,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政治效果,追求尽善尽美。

西方则强调文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注重艺术的认识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生进行探索。

所以,在西方,“戏剧艺术就在于把现实搬上舞台”,而“戏剧作品是一种模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
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我们却把戏曲当做“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药”。

在戏剧的审美过程中,中国人是爱憎强烈、倾向鲜明的,他们不仅要欣赏一个故事,还要知道作者的评价和感受,而不像西方那样,作者愈隐藏愈好。

所以,中国戏曲并不注重刻画复杂的性格,更不会无所褒贬,戏剧冲突也多是美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正反两面的斗争,安排一个惩恶扬善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6.下面对中国戏剧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结构迂回曲折,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

B.中国古典戏曲更多是“图个乐子”,所以没有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

C.中国的古典戏曲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一种“中和"之美。

D.中国的戏曲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7.对中国戏剧特点形成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具体体现。

B.因为中国古典戏曲大多数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所以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

C.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定势是中国戏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最后以大团圆收场的主要原因。

D.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中国的戏曲要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政治效果。

8.下面对中西方戏剧差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

B.中国古典戏曲源于民间,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因此,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点,西方戏剧则不然。

C.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中国悲剧则是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

D.西方戏剧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

参考答案
6、B
7、C
8、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