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些都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关。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如果语言概括能力差,就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阅读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去读懂文章。霍懋征老师说过“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和考试中往往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阅读教学中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或走过场,或不到位。很多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有时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要么东拉西扯,把握不住重点,要么干脆简述课文内容,他们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这种情形,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地培养。

解决问题将采取的方法与行动:(谁?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加强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什么内容,其次,让学生养成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自觉地问自己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并坚持做到,每篇课文、重点段落都要练习概括主要内容。再次,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准确,在每次学生概括回答后,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明白,概括必须做到:内容要完整、叙语言述要清楚精练。

以下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的一些具体训练的方法:

a.可以从课题入手。课题是文章之首,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更是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的开始.在每新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揭示完课题以后,总让学生好好地读上一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从课题中想提什么问题,从课题中能推测出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读完课题的质疑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b.可以中心句入手。有些课文里的段落是有中心句的,引导学生先找中心句,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再次加工、概括。

c.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入手。有些课文的前面或后面、练习中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说法或是提示,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d.从板书入手。虽然板书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但往往是课文的重、难点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妨在板书设计花费许多心血,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入手,精心设计板书。在每上完一节课时,有意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这一节课学到的东西,从而渗透课文的重、难点,这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较有效的办法。

e.从主要问题入手。我们读一篇文章,先抓住作者在文章中叙述的几个主要问题,再以简洁的语言逐一作出回答,最后把答案概括连续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f.从概括段意入手。段意是每段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将一个一个段落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这些基本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再使它连贯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学生便会更兴趣盎然,具体的方法有连词成句,给句子加关联词语,给一段话加开头,加小标题,复述课文等等;还应经常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想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面对文章,也要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一、课标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

概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年级段都有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其主要注重的是阅读中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

二、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教师若提一个难度较大、概括归纳程度高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敢尝试回答。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由简入手,逐步提高认识,然后加大难度,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呈现梯度,更能激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