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
要注重学生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要。正确使用语言的人,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要发展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本文通过对语言的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
1、从听入手,让学生善于倾听
让学生会倾听,是培养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把听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把文字语言形象化,然后在进行合理的抽象提升,形成自己的感悟。
2、以读入境,感悟文字
“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请、有气韵、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在纸上的符号,那是‘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文字都可以变成有声音的语言,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在琅琅书声中走进文本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如萨特所言:“阅读是自由的梦,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创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感悟,使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尝试品评文字,提高欣赏能力
文章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思考后,融入自己深的思想或意境,用自己的真情熔铸而成,或语言精妙,或内涵丰富,或见解独特,不一而足,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领悟与欣赏,尝试品评文字,提高文字欣赏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咀嚼、揣摩、推敲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真切的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1、精心设计课前五分钟演讲,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获得语文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举行“每日一讲”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每日一讲”的取材题目要密切联系生活。如《最难忘的一天》《我的发现》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锻炼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2、展开课堂讨论
针对一些学生感兴趣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分析思考,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辩解能力,学生辩论要集中时间,语言要简炼,并要注意引导,在分析辩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达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运用于交流,表达思想意识,是彼此沟通的手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1、以旧带新扩充法。
这种方法对于教师来讲是举手之劳,而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生字“工”一词时,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扩充出一系列词组,如组词、“工人,工厂,工作”等;再用一句话大这三个词连起来。“我爸爸是一位工人,他工作在工厂里。”而当再学到新词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用这种以旧带新的方法扩充出许多新词和句子。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思路,而且无意识地、轻松愉快地复习了许多旧知识。
2、改编对话创编故事表演法。
语文教材中的对话和故事多为学生熟悉的童话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对话、故事等重新改编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学生照抄照搬教师所教内容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练习、运用语言的交际演练过程。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语言训练,有意识地朝着维护好学生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应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