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
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
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
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
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
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
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
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
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
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
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
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
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
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
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
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
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
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
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
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
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识阅读作品的价值,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体验。
这种评价和鉴赏能力,既是以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又是知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具体表现;它既要对现有作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要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对照;它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标准,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标准的层次,从而不断提高评价鉴赏的水平。
4.迁移应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它指学生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储存起来的知识在新的阅读过程中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迁移应用能力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获得新知识。
想象和创造能力。
阅读是读者的主动的心智活动,它以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思想情感的撞击为特征,因此,阅读从来都不只是对文本意义的重建,它还非常突出地表现为根据读者的经历、体验、知识、性格、思想在阅读中作丰富想象和创造;或是根据作品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形象的表征,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或是在作品语言信息的诱导下,根据经验,延伸想象的时间、空间,强化、丰富现实的体验、感受,或是由文本出发,产生对自己的一种观照、思考,对社会其他事物的比照思考,使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文本意义的构建,从而使阅读超越作者的思路,使读者的认识超越作品本身的意义。
一般说来,高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践逐渐增加,抽象思维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创造性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
这种较高的思维和想象的结合,造成了一种积极的心理势态,表现在阅读上,就是掌握了精读、速读、浏览的方法;摘录、笔记、摘要、制作卡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等方法。
阅读更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阅读技能达到了相当水平。
阅读过程中的四种能力虽然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但仍是交错的,呈螺旋并进的态势。
认读中有理解,理解中有评价,欣赏又是理解的深化,迁移则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
这些都取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根据对阅读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注重阅读的外化行为活动对内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在中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下大力气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使中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能力。
比如通过强化阅读的注意力,学会跳读,突出选择性,提高速度;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要点,强化整体意识;通过咀嚼、品味重点词句的语境义,提高理解能力;通过结构形式的比较分析,提高评价、鉴赏能力:通过联想、想象,提高创造性阅读的水平。
在总体的操作上,注意默读和吟诵相结合。
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勤动笔,圈点、批注、摘录、写随感、作评论,不一而足;常思辨、善讨论,相互启发,主动交流,在合作中提高。
2、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言是思想物质外壳,作品语言信息的传递实质上是思维活动。
阅读言语作品,是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思想,阅读是语言,接受的是思想感情;同样读者要感知、辨析、评价、创造,也是借助于语言在思考。
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表现的一般思维规律,遵循认识思维规律,在阅读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发散和概括互为补充,尤其要根据汉语言表达的“板块式”特征,学会抓住词句以至段章的内在联系,从模糊含混中体会丰富的意蕴。
坚持从信息的筛选到处理加工,均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线,使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至于停留在一般的朗读记诵、一般的信息接受层次,使读者的心智得到不断的开发。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阅读,必然是多元的。
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的吸收、阅读的积累,另一方面各类信息的收集、碰撞,又常常会使读者在信息的交融碰撞中产生新的启发、认识。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必须以深厚的知识文化素养为基础的。
知识文化背景的宽厚不同,直接影响读者阅读心理活动,而且包括阅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是敏锐的语感能力,也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
华罗庚的读书法
用慢功夫打基础。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自学高中内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础,再逐步加快进度,他用五六年的时间才自学完高中内容。
由于学得扎实,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研究主课程。
“厚薄”法。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推想法。
一本书拿到手后,华罗庚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开始闭目推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做,该怎么做。
待一切全部想好后,再开始阅读。
凡是已经知晓的内容,很快浏览而过,专门去读书中那些新的独到的观点,这样,华罗庚博采众长,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