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以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文化特征

????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化。
???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中 国营经济56%
国营批发营业额占全国的 60%
2、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两极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


3、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4、国际环境中相对有利的一面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条件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大大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日益壮大,并且大力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业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从当时的发展情况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因素,促使毛泽东考虑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 ? ?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和借鉴苏联的经验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可以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两者同时并举。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的时候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到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 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 土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 ----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执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政策,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家的剥夺,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方式: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
列宁曾想采用赎买的方式,但由于俄资产阶级的反抗而告结束。
我国实行和平赎买,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先例。
赎买政策的优越性
* 有利于发挥私营企业在国计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各阶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 有利于发挥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 有利于团结与之相联系的各阶层为社会主义服务.
赎买的可能性
*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与拥护社会主义
* 长期的统一战线关系,化对抗性矛盾为非对抗性矛盾
*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与强大的国营经济
* 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和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2)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 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先例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 对资方在职人员和代理人?°包下来?±的政策
* 以企业为基地?°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 政治上适当安排
* 工作上发挥作用
* 生活上妥善照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⑵、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区别对象、区别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 从而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⑶、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说服教育、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中国人民对社会

主义的选择变成了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又一次最深刻、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进一步发展我国 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最根本的变革
4 .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 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问题同它的成就相比毕竟是第二位。
*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相同, 但具体任务不一样---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具体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为了把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完善起来。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必须坚持用继承、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当年社会主义 改造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 的弥补和纠正;绝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 的全盘否定,而是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 好并做得更好。


第四,必须从人类认识规律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 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 毛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