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修订)教科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
(19分)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3.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4.假如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______。
5.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___________振动,耳中的___________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___。
9.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___________乐器和___________音高。
二、选择。
(42分)1.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A.水B.木头C.钢铁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3.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B.液体C.气体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常常掏耳朵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5.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逝,这是因为()。
A.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B.手阻挡了空气的振动C.手拦住了声音的传播途径6.在“咪”“发”“索”三个音阶中,()的音最高。
A.“索”B.“发”C.“咪”7.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 综合练习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综合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B.游泳池C.桌面2.敲击同样长的粗钢丝与细钢丝,()发出的声音比较脆。
A.粗钢丝B.细钢丝C.无法确定3.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不均匀D.小4.()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声音。
A.安静的音乐B.人们的喧闹C.疾驰而过的车辆5.敲击同样锣鼓时,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改变的是声音的()。
A.高低B.强弱C.传播方式6.图中这五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B.5号C.3号7.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错误的是()。
A.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B.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8.小圆和小西在做“土电话”的实验(如图),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多挂几根小草B.绳子中间没东西且拉直C.绳子中间保持稍微弯曲D.绳子中间多打几个结9.如图所示,小柠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铁钉的两端,()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A.拉伸B.揉搓C.按压D.弹拨10.当我们拨动琴弦时会发现:琴弦()些,音高就高;琴弦()些,音高就低。
A.松紧B.紧松C.和松紧无关,都一样11.钓鱼时如果大声说话,鱼就不敢靠近吃饵,说明()会传播声音。
A.鱼竿B.水C.水和空气12.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13.手机的铃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A.空气B.喇叭C.声带14.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耍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只能在操场传播15.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在这个实验中,()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三套附答案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A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拉伸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 )。
A.没有变化B.没有振动C.变化不明显2.把一根钢尺的一半伸出桌外,先轻轻拨钢尺,再用力拨钢尺,听到的声音()。
A.高低不同B.强弱不同C.一样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则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强C.低4.停止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
这是因为( )。
A.回声B.人的错觉C.虽然撞击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5.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低C.不一定能听到6.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铁钉,大的铁钉发出的声音( )。
A.高B.低C.强7.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
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很好地( )。
A.通风B.传热C.传声8.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真空9.声音是以( )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波C.气流10.下列关于鼓膜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B.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C.将声波转化为振动11.把3枚硬币放人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C.以上方法都可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会影响听力,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B.为了让自己更投人地听音乐,我们应该尽量开大音量C.虽然环境很安静,但戴耳机听音乐时,音量还是要开到最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叉上的数字表示音调。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把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3.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定能听到声音。
( )4.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5.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 )6.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四)(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4)一、单选题1.周围燃放鞭炮时,下列动作不能保护听力的是( )。
A. 张开嘴B. 捂住耳朵C. 闭上眼睛2.将钢尺伸出桌边一部分,固定桌面的部分。
手压下桌边外的钢尺并让尺滑过,手刚滑过时,看到尺()A. 越远离桌边越模糊不清B. 每个部分都看得清晰C. 伸出桌边越远越清晰3.黄莺的叫声婉转动听,它的叫声是用( )发出的。
A. 声带B. 翅膀C. 唇舌D. 鸣管4.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A. 敲击前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B.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C.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没有明显的波纹5.龙龙和华华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乐器(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吸管开口的一端从侧面往里吹气,吸管里面的空气就会振动起来B. 短吸管中的空气会比长吸管中的空气振动得慢C. 吹气时,短吸管发出高音,长吸管发出低音6.弹琴时会发出“dou.1ruai.2 mi.3 fa.4”等声音,期中音调最低的是()A. dou.1B. ruai.2C. mi.3D. fa.47.如下图,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 )。
A.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B.会比原来更响C.和原来的一样响,没有变化8.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
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
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的声音()A. 强弱不同,频率相同B. 频率不同,强弱相同C. 频率、强弱都不同9.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笛子本身B. 笛子中的空气C. 吹奏者的嘴唇10.当上课铃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朝着()的。
A. 前后方向B. 左右方向C. 四面八方11.()不属于家里的声音。
A. 菜市场的吆喝声B. 炒菜的声音C. 打呼噜的声音12.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音高()A. 越慢越低B. 越快越高C. 越慢越高13.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范围之内。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全册)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选择题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音高( )。
A.越快越高B.越慢越低C.越慢越高2.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 B.揉搓橡皮筋 C.用手按压鼓面 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3.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
A.空气B.水C.钢铁4.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那么玻璃罩内的闹钟的声音将( )。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响C.不变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减缓了C.声音传到锣里面了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仍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这是因为()。
A.他们处于真空状态 B.他们戴着头盔 C.他们离得太远7.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8.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B.鸦雀无声C.震耳欲聋10.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回声B.人的错觉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二、填空题1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 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的。
12.鼓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3.人的(______)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______)。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2020教科版

教学资料范本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1 / 6一、填空。
(19分)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3.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________ ___振动产生的。
4.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______。
5.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___________振动,耳中的___________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___。
9.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___________乐器和___________音高。
二、选择。
(42分)1.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A.水B.木头C.钢铁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3.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B.液体C.气体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经常掏耳朵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5.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教科版

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_____、层云和________.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________.3.风向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________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就是________风.4.降水量一般以,________为单位计量.5.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________.6.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________现象的.7.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内.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9.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叫________.某市某日24小时的降水量是15毫米,按降水量等级来分,属于________雨.10.“ ℃ ”是气温的单位符号,读作________.二、判断题.11.如果天空中有积雨云,那么就一定会下雨. ()12.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1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14.如果风大到很难撑伞走路了,那么这时的风力已经有六级了. ()15.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16.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17.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18.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1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的,不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20.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 ()三、选择题.21.气象部门报告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A.有下雨的可能性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22.下列有关动植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应相信科学,不能用物象的方法来预测天气的变化B.动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植物对天气的变化是没有反应的C.我们通过观察松果鳞片的开和闭,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23.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处风为( ).A.东风B.南风C.西北风24.小红要制作一个雨量器,可以建议她选择用下面的容器( )来制作. A.B.C.25.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浙江省四季分明B.成都明天有大雾C.昆明四季如春26.下列有关降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4小时降雨的总深度B.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体积C.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高度27.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28.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云,出现( )时,容易下雨.A.雨层云B.层云C.积云29.测量雨量的雨量器应放在( ).A.大树底下B.屋檐下C.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方30.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的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度……”中雨指的是( ).A.24小时的降水量在25~50毫米B.24小时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C.24小时的降水量在I0~25毫米四、读图题.31.( )刮3级风图( )刮6级风图( )刮10级风五、连线题.32.找出下列气象仪器的作用,连一连,并完成填空.33.先将三张云量照片与对应的天气符号连线,再在圆圈内画出三种不同的云量示意图.六、简答题.34.李明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如下:连续三天只降了一场雪,一点降水都没有.他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有问题吗?请指出来.35.陈新正在通风的凉亭内测量当地的气温,他选择的测量地点对吗?为什么?七、实验题.36.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2015年9月20日时间6时 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气温℃15℃16℃18℃20℃22℃20℃18℃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统计图.37.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一天的气温记录表2015年9月20日时间6时 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气温℃15℃16℃18℃20℃22℃20℃18℃(1)小明测量气温的日期是( ).(2)小明测量了这一天中( )时的气温.(3)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 ).(4)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 ).(5)在这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答案解析部分一、<b>填空题.</b><b></b>1.【答案】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解析】2.【答案】积云;卷云;雪【解析】3.【答案】风向标;吹来;西南【解析】4.【答案】毫米【解析】5.【答案】天气【解析】6.【答案】天气【解析】7.【答案】百叶箱【解析】8.【答案】雨;雪;冰雹【解析】9.【答案】雨量器;中【解析】【解析】二、<b>判断题</b>.11.【答案】错误【解析】12.【答案】错误【解析】13.【答案】错误【解析】14.【答案】正确【解析】15.【答案】错误【解析】16.【答案】正确【解析】17.【答案】正确【解析】18.【答案】正确【解析】19.【答案】错误【解析】三、<b>选择题.</b><b></b>21.【答案】B【解析】22.【答案】C【解析】23.【答案】B【解析】24.【答案】C【解析】25.【答案】B【解析】26.【答案】C【解析】27.【答案】B【解析】28.【答案】A【解析】29.【答案】C【解析】四、<b>读图题.</b><b></b>31.【答案】③|①|④|②【解析】五、<b>连线题.</b><b></b>32.【答案】解:【解析】33.【答案】解:【解析】六、<b>简答题.</b>34.【答案】有问题.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一场雪也是降水.【解析】35.【答案】对.因为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所以通风的凉亭符合气温测量的要求.【解析】七、<b>实验题.</b>36.【答案】解:【解析】37.【答案】(1)2015年9月20日(2)6~18(3)6| 15℃(4)14|22℃(5)上午的气温由低到高,下午的气温由高到低. 【解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噪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噪音会使人心烦意乱B.汽车的消音器可以消减噪音C.噪音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为了防止外界噪音损害听力,使用耳机时我们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2.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 B. C.3.古代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能传播声音。
A.空气B.液体C.固体4.用橡皮筋自制简易古筝时,能听到较高声音的是()。
A.琴弦调得紧一些B.弹得用力一些C.弹粗一些的琴弦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
A.变小B.变热C.振动6.下列物质中,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A.铁轨B.大海C.空气7.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钢管,这种方法利用了钢管的()性能好。
A.传声B.导电C.通风8.外耳由耳郭和()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9.用越大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越()。
A.强B.弱C.没有变化10.下列情景中,正在发出声音的是()。
A.拉紧的橡皮筋B.静止的音叉C.被拨动的钢尺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在()的环境中,声音()传播。
2.通常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中的传播速度之,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3.通过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和音叉发现,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的(),并通过这些振动把()从一个地方传播到了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4.鼓声是由()振动产生;二胡的声音是由()的振动产生。
5.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6.我们的发声器官是()。
7.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产生的。
8.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我们听见的鼓声是通过()传播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教科版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范本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教科版2020新教材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
(19分)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3.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________ ___振动产生的。
4.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______。
5.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___________振动,耳中的___________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___。
9.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___________乐器和___________音高。
二、选择。
(42分)1.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A.水B.木头C.钢铁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3.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B.液体C.气体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经常掏耳朵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5.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
(19分)
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3.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4.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______。
5.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___________振动,耳中的___________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___。
9.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___________乐器和___________音高。
二、选择。
(42分)
1.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A.水
B.木头
C.钢铁
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3.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
5.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A.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B.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6.在“咪”“发”“索”三个音阶中,()的音最高。
A.“索”
B.“发”
C.“咪”
7.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
B.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
C.绳子中间弯曲
8.在图书室等公众场合,我们()。
A.可以大声说话
B.不能大声喧哗
C.垃圾丢在桌上
9.耳廓的作用是()。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10.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
A.更快
B.更慢
C.不能传播
11.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
A.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B.电铃的振动停止了,听不到声音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1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说明()。
A.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强弱可以控制
13.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听到了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四面八方的
14.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 B. C.
三、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10分)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四、实验探究。
(29分)
1.401班某实验小组的飞飞、果果和亮亮在科学课上分别探究了以下实验:飞飞把手放在喉头,大声说话,感觉声带振动了;果果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亮亮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
(6分)
(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奇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找来5根长短、粗细不相同的铁钉,如下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奇奇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
铁钉号长度(厘米)直径(厘米)
① 5 0.2
②8 0.2
③10 0.2
④10 0.3
⑤10 0.4
(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__________号铁钉,振动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___号铁钉。
(2)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蔽击③④⑤号铁钉,发出声音最低的是___________号铁钉。
如果在③号铁钉上由重到轻敲打五下,这根铁钉的()。
A.振动频率不变
B.振动幅度不变
C.振动幅度和频率都不变
(3)铁钉振动发出的声音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耳朵里的___________产生振动。
3.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4分)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音高看到的振动快慢音高的变化顺序4厘米高快
8厘米较高较快
高→低12厘米较低较慢
16厘米低慢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401班同学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
(7分)
尺子振动的幅度(厘米)声音的强弱
6 弱
10 较弱
14 较强
18 强
(1)补全音量变化柱状图。
(2)你能找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吗?
参考答案
一、
1.振动声波
2.波纹
3.声带翅膀
4.变清楚
5.鼓膜听小骨
6.外耳中耳内耳
7.音量音高
8.高低强弱
9.调试测试
二、
1. C
2. C
3. A
4. A
5. A
6. A
7. B
8. B
9. C
10.C
11.C
12.A
13.C
14.C
三、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将声波转换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四、
1.(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①③(2)⑤ A (3)声波鼓膜
3.(1)越低(2)越低
4.(1)
(2)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