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4: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题目,B项是对运动概念的准确表述,故应选之。
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与静止概念的把握,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B、C、D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选A。
3.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观点是不承认物质是运动主体的唯心主义观点,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是诡辩论的观点。
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2014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
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告诉我们()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舍去;故应选C。
5.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类所能预测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灾害消弭在最小状态却是可能的。
这就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
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C.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答案A解析人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造规律,A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4: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 A解析材料中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2.“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答案 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符合题意,A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答案 A解析该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A符合题意。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中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此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最契合的是()A.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答案 A解析王夫之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即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选项入选。
B、C、D选项只阐述一个方面,不是阐述二者的关系,均排除。
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4课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运动是有规律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答案] A[解析] 这首诗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选A。
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 A[解析]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正确;B、C材料未体现;D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
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答案] D[解析] 列宁的观点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D正确;其余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4.近两年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
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了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2《认识运动__把握规律》同步习题1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同步习题1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④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指导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而这座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①是人的头脑中天生就储备好了的②离不开客观存在③来源于实践和生活④来源于书本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马克思说:“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B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4、2007年9月20日,13号超强台风“韦帕”在上海登陆。
此前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强台风警报和暴雨蓝色预警。
全市各类工地临时用房、危房简屋内的人员以及一线海塘外人员约20万人已陆续组织撤离转移。
提早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
这表明()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C、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历史常识。
《史记》上明确写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在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后,无限感慨地歌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每平方米5个钻孔进行密集的钻探。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课 课时二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含答案
课时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对应学生用书P211.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东西由于某种运动得以存在”说明物质是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④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观点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观点错误。
答案选C。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答案 C解析“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C正确,D错误;观点既看到了竹排的运动,又看到了青山的静止,并不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也不否认运动的绝对性,A、B说法错误。
3.漫画反映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A.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B.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C.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D.深层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联系答案 B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该漫画中说“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呢”,说明规律是看不见的本质,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4.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神秘消失。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
等到人们认识到破坏环境的恶果,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的措施时,已无力回天。
材料启示我们()A.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事物B.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C.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答案 B解析A、C与材料主旨不符。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错误。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测)-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同步课堂(提升版)(4)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10小题,总共40分)1.2016年5月18日凌晨,云南大理发生多次地震,其中三级以上5次,最大5.0级。
专家指出:“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的哲理是①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④就具体存在方式来说,物质是静止的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2。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一方面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固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运动和规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②错误;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④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4.2016年11月19日中央气象台预报:20日至24日,受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4-8℃,局地降温10℃左右,并伴有4-6级风;冷空气入侵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天气有所好转。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其观点否认了静止,而不是否定了客观性,故A项不选。
其观点夸大了运动,而不是夸大主观能动性,故B项不选。
克拉底鲁的观点夸大了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项应入选。
D项观点不能从题干得到说明,不选。
答案:C2.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按此计算,他的“第一步”迈出了9 165千米。
但是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
这说明(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把运动和静止等同,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是错误的。
②③④是对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
答案为A。
答案:A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A、C、D三项本身都错误。
B项正确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且符合题意。
答案:B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项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静止是相对的;B项也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C项观点明显是错误的;D项正确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0: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 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总和B. 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B.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C. 承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D. 承认运动与静止的统一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B. 日出东方C. 新陈代谢D. 万有引力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规律性C. 可知性D. 运动7.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
这告诉我们( )A.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8.“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D. 相对静止是暂时的9.《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
”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10.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以致用【自我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2.“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
”这是因为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4.《列子》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5 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了一头带有人血清蛋白的转基因试管牛。
这表明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D.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可知性 D.永恒性7.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言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上述典故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9.上述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B.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C.做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的反作用D.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二、非选择题10.材料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5: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次举行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
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十号轨道舱内,航天员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体现了( )A.绝对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3.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4.在“刻舟求剑”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否定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6.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30日发布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西南地区淮河流域等地有小到中雨。
东北平原黄淮江淮等地有轻雾或霾,材料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八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跟踪检测(八)相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选B 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更之中,故选B项。
A、D 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行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见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选C 本题考查相对静止的含义。
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更,把事物说成是不行捉摸的东西,是典型的不行知论。
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3.面对高发的食品平安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允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
这告知我们(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反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规律是可以被相识和改造的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故解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相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解除D项。
本题主要强调违反规律从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故答案为A项。
4.针对10岁小女孩上高校,按下加速键的“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化要按部就班,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
这启示我们( )A.按规律办事,不能违反规律B.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解析:选A 教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按部就班,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我们要遵循教化规律促进孩子成长,而不是按下加速键的“开挂”人生,A项正确。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课时练习附参考答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姓名班别一、知识目标(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读书、基础填空(提前根据书本完成填空,在书中勾画出相应知识点,抽问2位同学)(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特点不同。
运动是的、的和的;静止是的、的和的。
(2)联系: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原理: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个人疑问:上述填空有哪些自己找不到、哪些词语或句子不理解?记在下面:▲.四、.....(.5.分...交流讨论:................小组..自习课提前解答以下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钟)..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哲理?3.人与规律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五、构建知识体系六、本课原理与方法论总结:4.2认识运动把握课时训练1.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物质的运动2.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4.2021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继2021年夏天出现日全食之后,2021年1月15日出现的日环食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追日”热情。
实际上,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运动,但是大自然却呈现给人们的是月亮从静止的太阳下经过,从而掩盖了太阳的光辉。
日食的形成能够印证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运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5.2021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联系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D.万有引力8.2021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政治4课时练: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存在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
由此可见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
2016年2月12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这次发现科学意义重大,因为引力波可以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由此可见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A。
①② B. ①④C。
②④ D. ②③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新人教版必修)
4.2 认识运动掌握规律一、选择题1.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可以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以下说法中与苏东坡看法邻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一次也不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可是是我们的心灵所采纳的一种看法2.《坛经》记录,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谈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看法()A.走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看法B.走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物主义看法C.走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行知论看法D.走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全能论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必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一致。
据此回答3~4题。
6.规律拥有客观性是指()A.规律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B.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在规律眼前是力所不及的C.自然界、人类社会、思想的运动变化都按照其固有的规律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7.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行思议的,这说明()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B.世界的实质是拥有规律性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规律拥有客观性和广泛性8.以下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季南飞春季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计⑤一年四时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推行等价互换⑦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情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钱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 .③④⑧C.⑦⑧⑩ D .②④⑥⑦二、非选择题11.在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二层有一个250 平方 M 大的荷花池,是红色和粉色系列的荷花品种,这个荷花池叫做“感悟之泉”,意喻“和睦”。
我们知道,荷花都是在七八月的夏天才绽放,而在中国馆里的荷花,要求从 4 月至 11 月花开不停。
新教材高中政治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有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
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材料强调事物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利用规律,②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2.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干旱,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生产。
气候的变化令人防不胜防,体现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③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中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气候的变化令人防不胜防”一方面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存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③符合题意。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错误;④的说法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排除。
答案: C3.近期,山东省地震局举办的“邀您揭秘省地震监测中心台”活动上,不少参观者感慨,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光知道海洋有潮汐,这次才知道原来都是岩石的地壳也有潮汐,而且和地震有很大关系。
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在运动中认识事物D.事物时刻都在运动中,不存在静止的事物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的知识。
岩石构成的地壳也像海洋一样有潮汐现象,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A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运动的主体,而是强调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不符合题意;D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 错误。
答案: A4.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希望对你有用。
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2、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
( )
A、联系运动
B、运动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联系
D、客观实在性运动
5、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宋人有看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也。
此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7、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二、非选择题
8、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节律一样开始运行,按照正弦一直延续到死亡。
上述发现,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
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BBCDD AA
二、非选择题:
8、(1)这一发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波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
(2)这一发现还告诉我们: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材料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是人们能够发现规律的具体表现。
看了”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二上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及答案
2.高二上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试题及答案
3.高二上册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试题及答案
4.2015年湖北名校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