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夜雨寄北》的主题思想,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A.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B. 诗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C.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D. 诗歌讲述了诗人旅途中的奇遇答案:A2. 在“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中,“君”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是什么?A. 感激B. 怀疑C. 期待D. 无奈答案:C二、填空题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______诗,它通过______和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抒情,问答,想象2. 在诗中,“______夜雨涨秋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______。
答案:巴山,孤寂与愁绪三、实词虚词意义1.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归期”是______词,在这里指的是______。
答案:实词,回家的具体日期2.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何当”是______词,它在句中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不确定的时间四、句子翻译1. 请将“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句话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巴山地区连绵的夜雨使得秋天的池塘水位不断上升。
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内心因思念而波涛汹涌的情感。
五、内容理解概括1.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开头“君问归期未有期”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何影响?答案:这句开头设置了问答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六、描写手法分析1. 在“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中,诗人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如何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答案:诗人运用了设想未来场景的描写手法。
这种手法通过设想与亲友团聚的温馨场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中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和现实中的无奈。
七、人物环境分析1. 诗中的“君”这一角色,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桥梁作用?答案:诗中的“君”代表了诗人思念的亲友,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交流对象。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译文篇一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篇二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诗、诗意]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文学成就:篇三1、成就综述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七上10《夜雨寄北》-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1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解释:①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内容描述: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能和你一同在西窗下剪烛谈心,再叙今夜在雨中对你的深深思念。
全诗赏析: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绵绵夜雨,设想相逢之日与家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语的温馨情景,虚实相生,包含苦涩与无奈,感到孤独凄凉,抒发了思归的愁苦与漂泊的寂寥之情。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写作特色: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考点精练: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平明:黎明②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③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题组一1.【内容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在做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1分)2.【思想感情分析】《夜雨寄北》中有两处“巴山夜雨”,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题组二3.【内容筛选】请分别找出这两诗中描绘“雨”的句子。
(2分)4.【思想感情分析】这两首诗都表达的思念亲友之情,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写出。
(2分)题组三5.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分)6.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分)7.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分)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阅读(68分)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首句两个“期”字连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分析。
ABC.正确;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理解分析。
首句两个“期”字连用,第一个“期”是妻子(或友人)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话。
妻或友人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答案:(1)D(2)首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题目:《夜雨寄北》2、作者:李商隐3、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翻译要点5、赏析角度二、原文翻译11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翻译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111 此句开篇即直抒胸臆,通过夫妻之间的问答,展现了归期的不确定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羁旅之愁。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为: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21 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秋雨连绵,池水上涨,烘托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翻译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131 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未来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14 “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为:那时再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1 这一句回扣前文的“巴山夜雨”,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绵邈。
三、诗歌赏析21 情感表达211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多种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212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展现了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22 意境营造221 诗中通过“巴山夜雨”这一特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222 同时,“西窗烛”的想象又为诗歌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结构巧妙231 诗歌采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从眼前的实景到未来的想象,再回到眼前的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动人。
232 首尾呼应,“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语言特色241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42 用词精准,如“涨”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雨之盛,池水之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总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巧妙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情感深邃的夜雨思愁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情感深邃的夜雨思愁诗《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
这首诗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之苦。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2、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王晏媄的。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似乎更确切些。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寄北: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君:指所怀念的妻子。
巴山:亦称大巴山,又叫巴岭,其山脉横亘干今陕西、四川两省边境,这里泛指巴蜀之地。
夜雨涨秋池:秋夜下着大雨,池塘里的水涨满了。
何当:何时。
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西窗:住室两边的窗户,这里指内室。
却:回溯。
这两句说,何日于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话,回叙今夜我客居巴山思念你的情景。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字。
另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
[鉴赏提示]《夜雨寄北》这首诗大概是李商隐寓居蜀地时所作。
身居“巴山”,又值秋天“夜雨”,在羁旅寂寞之中,自然会想到亲人。
但作者开头却说“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自己;“未有期”是作者的回答。
在一句之中,一问一答,一虚一实,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想到妻子也在怀念自己这种深厚的感情,用推进一层的写法,真挚地表达出来了。
后两句以希望作结,预想着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描写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设想,就把怀念亲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加具体和深沉。
这首诗内容并不复杂,而艺术构思却颇具匠心。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接下来,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先来看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就给人一种无奈之感。
爱人询问诗人的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的感觉,通过简单的七个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君问”表明了远方的牵挂,“未有期”则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苦衷。
在这句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对着远方的爱人,满心愧疚又满怀愁绪的模样。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将笔触转向了眼前的景色。
诗人身处巴山,夜晚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也因为雨水的不断注入而上涨。
这里的“夜雨”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如这雨水般连绵不断。
而“涨秋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积累和蔓延。
秋,本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到伤感的季节,再加上这不停的夜雨和上涨的池水,更增添了几分萧瑟和哀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凄苦景象一下子飞到了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他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够与爱人相聚,一起在西窗下剪着烛花,温馨而又亲密。
这里的“何当”二字,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团聚的急切向往。
同时,“共剪西窗烛”这个画面温馨而美好,与前面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着相聚时与爱人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了一起,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珍视。
尽管此刻身处困境,但他相信,未来与爱人分享这段经历时,会别有一番滋味。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眼前的实景与未来的想象相结合,把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对归期的迷茫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表现得细腻而深刻。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6.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不超过30字)37.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答案】36.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7..[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
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解析】3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
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
《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
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
24《夜雨寄北》阅读练习与答案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
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烘托了人物心情。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答: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⑴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与诗圣杜甫齐名,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⑵李商隐的诗多以词采“华艳”著称,本诗却朴素无华,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诗人的作品里并不多见。
(√)⑶这首诗两次写“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作者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6.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7.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8.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8.清代王尧衢说:“此诗内复用‘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虚实结合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下列诗句中,同样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D.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39.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案】38.C 39.诗歌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以及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38.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C.句意为: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当前情境,为实写;“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梦境,为虚写。
这两句虚实结合,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故选C。
39.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诗歌鉴赏】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抠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注释、递北:写诗寄到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道“递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想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则表示动作犯罪行为就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出现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转头说道,上溯。
李商隐《夜雨寄北》翻译译文一:你反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没确认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就可以返回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家访,那时我再对你说道说道,今晚在巴山作客听到着绵绵夜雨,我就是多么孤独,多么怀念你!译文二: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译文三:你反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够说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存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趴在家里的西窗下,共抠烛花,相互诉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不好!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递北》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这首诗就是李商隐连绵不绝巴蜀(今四川省)时柳亚子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夜雨递北诗意图戴敦邦所画北,故题并作《夜雨递北》。
寄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就是诗人给对方的回信。
诗的结尾两句以猜谜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发,阐释了孤独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想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赏析练习题(含答案)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作者简介: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主题思想:这首诗既写出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快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重点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寓情的抒情诗,也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回信,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将眼前景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运用想象,使“(魂)预飞到归家后”(《李义山诗集笺》),然后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一个来回。
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即巴山—西窗—巴山),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今宵—他日—今宵),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实例赏析: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有何妙处?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秋思深重,“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2.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像。
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一个是语态“却话”。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图。
一个“共”字极写亲昵之情态。
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3.“秋”字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何当”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体现了诗人急切的回家见妻子(或友人)的心情,突出今夜心境的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译文、赏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历年初中中考鉴赏阅读试卷试题
《夜雨寄北》赏析题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此刻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店里,面对不断夜雨,只见秋季的池水往上升。
什么时候才可以与您在家中西窗下边一同剪烛长谈,又提及我独居巴山的旅店中面对夜雨的情形。
主题:这首诗描绘巴山夜雨情形和诗人对老婆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1.文学知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联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老婆一同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盼望和老婆聚会的心情。
(2)本诗共 28 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有了 8 个字。
后代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论极高,不单是在声韵上回环和睦,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改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梦想,诗人想象了与亲人聚会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盼望与亲人分别重逢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朋,盼望聚会的感情。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既写出巴山川注秋池的夜雨情形,又表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进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正确,富于动向感。
4.“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如何的感情?答:点了然季节,同时衬托了人物流浪在外的孤独。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呼之欲出。
5.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诗人今晚的心境。
答:流浪在外的孤寂、苦雨暮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6.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一样的时间和空间?答:时间 :分别的此刻和见面的未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聚会的北方(长安 )。
7.“何当”表现出主人公一种如何的心情?答:表现主人公当时急迫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晚的心境之愁闷、孤寂和心里的相思之苦。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60.小语认为,朗读诗词时需要在关键处重读,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在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时,同学小丽认为两个“期”应该重读,小华却认为“涨”字应该重读,小语认为两位同学说得各有道理,你同意谁的读法?请你阐述理由,帮小语解决一下难题。
61.两首诗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60.示例一: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表达了妻子思念诗人和诗人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所以应重读。示例二:我同意小华的读法。“涨”字形象地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景象,也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盈满心间,所以应重读。示例三:两个人的读法都有道理。两个“期”字表达了妻子思念诗人和诗人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涨”字形象地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景象,同时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盈满心间,所以两个人的读法都可以。61.《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秋思》的后两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了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的心理。“又开封”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解析】60.本题考查炼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示例1: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重读,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归期”与“未有期”对比,蕴含着作者欲归不得的愁绪和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示例2:“涨”是涨满之意,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如池中秋水,在心头漫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答案】
1.D
2.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1.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2.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①
王维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②幽篁:幽深的竹林。③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④深林:这里指“幽篁”。⑤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案】
1.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言之有理即可)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背景,据说是李商隐身处异乡巴蜀时,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回信。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并非是一封具体的回信,而是诗人借想象中的重逢来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君问归期未有期”,开篇一句,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无尽的无奈和深深的歉疚。
妻子来信询问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这种不确定,不仅仅是因为行程的难以预料,更是因为世事的无常和漂泊生涯的身不由己。
简单的七个字,把夫妻间的牵挂和诗人的苦衷展现得淋漓尽致。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
诗人身处巴山,夜晚的雨水不断地下着,致使秋池的水涨满。
秋雨本就带着丝丝凉意,而这不断上涨的池水,更增添了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氛围。
这里的“涨”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雨水的充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思念之情的积聚。
同时,这一景象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凄苦转向了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想象着有一天能够与妻子团聚,在西窗下共同剪去烛花,温馨相伴。
“共剪西窗烛”这一画面,充满了家庭的温暖和夫妻间的亲密,与此时的孤独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说在相聚之时,再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的情景。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呼应了前文的“巴山夜雨”,而且通过对未来回忆现在的设想,把现在的痛苦和未来的欢乐交织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这种时空的交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团聚的坚定信念。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又含蓄隽永。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简洁的文字传达出了最深沉的情感。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实景“巴山夜雨涨秋池”与想象中的虚景“何当共剪西窗烛”相互映衬,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同时,反复出现的“巴山夜雨”这一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连贯和深沉。
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答案附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2分)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话]:_____(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答案:(1)、xx;(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阅读练习二: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参考答案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寄北: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君:指所怀念的妻子。
巴山:亦称大巴山,又叫巴岭,其山脉横亘干今陕西、四川两省边境,这里泛指巴蜀之地。
夜雨涨秋池:秋夜下着大雨,池塘里的水涨满了。
何当:何时。
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
明亮。
西窗:住室两边的窗户,这里指内室。
却:回溯。
这两句说,何日于西窗
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话,回叙今夜我客居巴山思念你的情景。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字。
另
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
北方。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
北方联结起来。
[鉴赏提示]
《夜雨寄北》这首诗大概是李商隐寓居蜀地时所作。
身居“巴山”,又值秋
天“夜雨”,在羁旅寂寞之中,自然会想到亲人。
但作者开头却说“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自己;“未有期”是作者的回答。
在一句之中,一问一答,一虚一实,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想到妻子也在怀念自己这种深厚的感情,用推进一层的写法,真挚地表达出来了。
后两句以希望作结,预想着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
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描写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设想,
就把怀念亲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加具体和深沉。
这首诗内容并不复杂,而艺术构思却颇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