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歌、儿童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教案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6592a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1.png)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教材《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中第三章“儿歌与儿童诗”部分的《小星星》儿歌作为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儿歌的朗读、理解、背诵以及简单的儿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星星》儿歌的歌词,并能熟练朗读、背诵。
2. 培养学生对儿歌节奏和韵律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夜空,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以及儿歌创作。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小星星》儿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星卡片、录音机、音乐磁带、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出示星星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夜空,讨论星星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小星星》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朗读《小星星》儿歌,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b. 教师对儿歌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星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创作一个简短的儿歌。
b. 各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4. 儿歌创作(10分钟)a. 教师给出几个关键词,如“月亮、星星、天空”等,引导学生进行儿歌创作。
b.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写在画纸上,并配以插图。
a.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儿歌作品,并进行点评。
b. 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作品,教师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小星星》儿歌2. 内容:a. 儿歌歌词b. 重点词汇解释c. 儿歌创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夜空的儿歌,要求至少包含四个关键词。
2. 答案示例:夜空浩瀚,星光闪烁,月亮弯弯,伴我入梦。
风儿轻吹,云朵飘过,梦中相见,美丽星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学生对《小星星》儿歌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儿歌创作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大苹果》
![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大苹果》](https://img.taocdn.com/s3/m/510bf6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3.png)
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大苹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儿歌》中的第三章《水果篇》,详细内容为儿歌《大苹果》。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苹果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水果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熟练地演唱儿歌《大苹果》,感受儿歌的节奏与韵律美。
2. 培养幼儿对苹果的认知,知道苹果是圆形、红色的,味道甜美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儿歌《大苹果》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出苹果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和味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苹果实物、图片、歌词卡片、录音机、音响设备。
学具:小苹果道具、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手拿大苹果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苹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通过互动,激发幼儿对苹果的兴趣。
2. 歌词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歌词卡片,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歌词。
逐句教唱,让幼儿跟唱,并纠正发音。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一名幼儿,手持小苹果道具,示范表演儿歌。
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每组挑选一名幼儿扮演“大苹果”,其他幼儿围成圆圈,一起演唱儿歌。
5. 歌曲演唱(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大苹果》的录音,带领幼儿一起跟唱。
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注意节奏和音准。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奖励。
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大苹果实物图片2. 歌词卡片3. 表演动作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儿歌《大苹果》,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答案:儿歌《大苹果》歌词及表演动作。
2. 家长评价:家长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苹果的知识,如生长过程、品种等。
(2)开展“我最喜欢的水果”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三章 儿童文学之儿歌
![第三章 儿童文学之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a1b8f2919b89680203d82592.png)
• 中门也开了
(两手中指分开)。
• 小朋友都进来了
(两手十指交叉抱拳)。
• 教室门开了
(两手拇指分开)
• 老师走进来了
(左手
• 坐下(两手交叉抱拳)。
• 报数1(手形同上,右手食指伸出,然后立即放下)。
• 一二一(先伸展左手手指,然后换右手。按口令左右手轮番伸展)。
例如: 《森林是个幼儿园》 森林是个幼儿园, 幼儿太多要分班。 大狮子,读大班, 小白兔,读小班, 剩下小鸟怎么办? 给开一个小小班。
《宝石光光》 星星,月亮, 抬头望望, 摘来点灯, 宝石光光, 借来梳头, 照我模样。
• 金波的《雨铃铛》
• 沙沙响,沙沙响, • 春雨洒在房檐上。 • 房檐上,挂水珠, • 好像串串小铃铛。 • 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 它在招呼小燕子, • 快快回来盖新房 。
• 生活儿歌:取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 例如:《海马》
《敲背》
• 海马头像马 • 大海是它家 • 妈妈生小孩 • 爸爸孵娃娃
老公公 八十岁 请您坐下来 给您捶捶背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样式
(一)摇篮曲
•
主要是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的、最早进入婴儿生活
领域的文学样式。
• 特点:悦耳轻柔、常带有宝宝、睡觉的字眼
民间流传的童谣 作家创作的儿歌
(二)儿歌的功能
1.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听赏诵读音韵和谐的儿歌是幼儿的天性需求。
2.陶冶幼儿的性情 ①婴儿期:儿歌可以舒缓其神经;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②幼儿期:培养幼儿的情感、开朗的个性、良好的道德行为
习惯、审美情趣都有积极的作用。
• 3.开启幼儿的心智 • 儿歌可以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想象和思维,认识自然、
中班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案
![中班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502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6.png)
中班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儿歌教学,对应教材的第三章《小手本领大》中的第二节《我有一双小小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手的结构和功能,学会通过儿歌表达对小手的喜爱,以及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小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通过儿歌形式表达对小手的喜爱。
3.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学会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小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小手的重要性,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重点:认识小手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表达对小手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小手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激发他们对小手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让幼儿观察小手模型,引导他们认识小手的结构和功能。
(2)教唱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小手的喜爱。
(3)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理解小手的重要性,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抓握等,感受小手的功能。
(2)分组进行儿歌演唱比赛,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小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有一双小小手》2. 板书内容:(1)小手的结构和功能(2)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3)小手的重要性与自我服务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小手,并写一句表达对小手喜爱的话。
示例答案:我有一双可爱的小手,它能帮我做很多事情。
2. 作业要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自备,作业完成后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小手本领大”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小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记录幼儿用小手完成自我服务的过程,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儿童文学-儿歌和儿童诗ppt课件
![儿童文学-儿歌和儿童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c5c1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2.png)
儿童诗的分类
7、儿童科学诗:用凝练生动的诗句来描绘科 学现象、反映科学规律赞颂科学精神的诗。
8、儿童题画诗: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诗。其 特点是诗情与画意有机融合,内容源于画面, 但又不囿于画面。
(四)儿歌与儿童诗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形象性强,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不同点:
(1)对象上:儿歌多为婴幼儿创作,童诗则为少年 儿童创作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4.问答歌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
我家来? •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
来。
•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 长?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金箍棒,有力量,
老妖婆,真正坏,
妖魔鬼怪消灭光。
6.谜语歌
一张笑脸庞, 总是朝太阳, 生的儿女多, 谁吃都说香。(拟人)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比喻)
7.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说十四是四十, 就打谁十四,
– 谁说四十是十四,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页。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3、意境优美隽永
《月亮》
刘饶民
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4、想象丰富奇特
《海 带》
谢采筏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但每次都没找着 今天总算不坏
• 桂花秋天第一香;鸿雁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小班儿歌《逗蚂蚁》精品课件·精·选.
![小班儿歌《逗蚂蚁》精品课件·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5641f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0.png)
小班儿歌《逗蚂蚁》精品课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儿歌教学,教材为《幼儿快乐歌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动一动,唱一唱》中的《逗蚂蚁》一课。
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逗蚂蚁》,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通过学唱儿歌,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2. 学会唱儿歌《逗蚂蚁》,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中的节奏掌握、歌词记忆。
教学重点: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学会唱《逗蚂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蚂蚁模型、儿歌CD、黑板。
学具:儿歌教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蚂蚁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讨论蚂蚁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播放儿歌《逗蚂蚁》,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逗蚂蚁》,注意指导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让幼儿相互指导、纠正。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PPT,展示歌词,讲解歌词内容。
(2)结合歌词,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蚂蚁的动作,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唱《逗蚂蚁》。
(2)其他组员观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六、板书设计1. 《逗蚂蚁》2. 内容:(1)儿歌歌词(2)蚂蚁生活习性(3)节奏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逗蚂蚁》,并分享蚂蚁的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开展“观察蚂蚁”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与分享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学习需求。
幼儿园教案儿歌小蚱蜢
![幼儿园教案儿歌小蚱蜢](https://img.taocdn.com/s3/m/fff804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8.png)
幼儿园教案儿歌小蚱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教材《儿歌小蚱蜢》。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趣味儿歌》,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儿歌《小蚱蜢》,了解小蚱蜢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小蚱蜢》,了解小蚱蜢的外形、生活习性,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3. 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关爱他人,学会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儿歌《小蚱蜢》的歌词和节奏,了解小蚱蜢的生活习性。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蚱蜢玩具、图片、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蚱蜢玩具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蚱蜢的特点,如绿色的身体、长长的触角等。
同时,让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小蚱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儿歌《小蚱蜢》(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小蚱蜢》,让幼儿跟随音乐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歌词和节奏,注意发音准确。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小蚱蜢的生活习性,如吃草、跳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蚱蜢的生活习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蚱蜢;(2)用动作模仿小蚱蜢的跳跃;(3)分组进行儿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小蚱蜢》歌词;2. 小蚱蜢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 课堂活动流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蚱蜢,并写下儿歌《小蚱蜢》的歌词。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并拍摄视频。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小蚱蜢,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感受儿歌的魅力;(3)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小班语言儿歌《布娃娃》教案音乐
![小班语言儿歌《布娃娃》教案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f1bd28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b.png)
小班语言儿歌《布娃娃》教案音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班语言儿歌教材的第三章《布娃娃》。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的歌词学习、节奏感知、动作创编以及简单的合唱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歌《布娃娃》的歌词,并能熟练地唱出来。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合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动作创编。
教学重点:儿歌歌词的学习和合唱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卡片、布娃娃道具。
学具:学生用书、彩色笔、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布娃娃道具,创设一个家庭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布娃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组进行歌词学习,每组学生领取一张歌词卡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3. 节奏感知(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随后,引导学生用布娃娃道具进行动作创编。
4. 合唱练习(10分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词、节奏和合唱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布娃娃》歌词2. 音乐节奏图谱3. 合唱声部划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习的儿歌《布娃娃》,并尝试教家长一起唱。
2. 答案:无特定答案,以学生完成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对歌词、节奏、合唱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儿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等场合进行表演,提高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节奏感知2. 动作创编3. 合唱练习4. 作业设计一、节奏感知节奏感知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小班儿歌《小叶子》教案反思
![小班儿歌《小叶子》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6e9a6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c.png)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目标是符合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的。但在引导讨论环节,我发现自己在提问和启发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需要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
3.过程方法: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歌曲创编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价值观念:借助儿歌教学,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尊重自然、珍惜环境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幼儿正确掌握《小叶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歌曲表演:幼儿能通过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和节奏,展示秋天的氛围。
-歌曲创编:幼儿能运用简单的创编方法,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曲进行个性化改编。
举例:《小叶子》的旋律中有明显的升降调,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反复示范,引导幼儿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音高。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准确掌握音准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高低音转换时。
-节奏感知: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个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和掌握。
3.歌曲创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叶子》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3.1找朋友(附儿歌)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3.1找朋友(附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7e2018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4.png)
(2)音准控制:一年级学生在音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音准。
-举例:使用钢琴或电子琴伴奏,引导学生跟随乐器进行音准练习。
(3)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独立演唱能力尚可,但在团队合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如何让他们在合唱中达到和谐统一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与节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找朋友》,并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重点是全音符、二分音符的识别与运用,以及歌曲中重复出现的乐句和节奏型。
-举例:歌曲中“找啊找啊找朋友”一句,要求学生准确唱出二分音符的时长,并在旋律中体现出来。
(2)音乐符号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并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等基本音乐符号,为后续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2.音乐表现与创作: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尝试用肢体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团队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文化理解与尊重:使学生了解《找朋友》儿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举例:通过对比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意义和区别。
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案《绿树叶》
![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案《绿树叶》](https://img.taocdn.com/s3/m/4276e5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9.png)
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案《绿树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材的第三章《大自然里的儿歌》,详细内容为《绿树叶》儿歌。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绿树叶的特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绿树叶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2. 学会朗读《绿树叶》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绿树叶的外形特征描述,儿歌的朗读与背诵。
2.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绿树叶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绿树叶实物、PPT、儿歌录音。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绿树叶,引导幼儿说出绿树叶的特点。
b. 教师出示绿树叶实物,让幼儿触摸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 儿歌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绿树叶》儿歌录音,让幼儿跟读并模仿。
b. 教师逐句讲解儿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意义。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加强记忆。
3. 例题讲解(5分钟)a. 教师出示PPT,展示绿树叶的图片,让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子描述图片。
b.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参与。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绿树叶。
b. 教师指导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子,为自己的画作配上文字描述。
5. 团队协作(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绿树叶画作。
b. 教师邀请各组展示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一猜画作中的绿树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儿歌《绿树叶》的,配以绿树叶图案。
2. 儿歌内容逐句展示,重点词汇加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绿树叶画作,并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绿树叶,绿油油,好像一把小扇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课件.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058e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0.png)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小星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取了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三章《儿歌与童谣》中的《小星星》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歌《小星星》的歌词学习,掌握儿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通过歌词理解儿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小星星》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儿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小星星》儿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夜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小星星》的节奏和韵律掌握,对夜空观察和想象力的引导。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小星星》儿歌,理解儿歌表达的美好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音频播放设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星星,引导学生进入儿歌《小星星》的学习情境。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小星星》儿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引导学生跟读歌词。
3. 歌词学习(15分钟)教师逐句讲解《小星星》歌词,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同时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短语。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词中的一句,分析其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歌词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观察夜晚的星空,选择一颗最亮的星星,用《小星星》的韵律和节奏创作一首关于星星的儿歌。
答案示例:小星星,亮晶晶,挂在天空中,闪闪发光。
我愿变成那颗星,陪伴着你,照亮你的心。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八、板书设计1. 儿歌《小星星》歌词2. 节奏和韵律分析3. 学生创作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的延伸性8.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选取《小星星》儿歌作为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小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四册第三章歌曲《打花巴掌》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四册第三章歌曲《打花巴掌》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5929ba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8.png)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四册第三章歌曲(打花巴掌)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
游戏以两人为一组,边拍手边按节奏数着花的名字,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
积极向上的歌词则鼓舞孩子们要做一个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儿童。
这首歌不仅给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而且还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歌游戏。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接受知识容量比拟少,一般一节课中只能容纳一个教学任务。
而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由于学生最有兴趣是不受任何约束,自由发挥亲身体验来进行实践制造。
所以,我依据学生这一年龄心理的特点,以感情体验为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中外地方儿歌的童趣。
特长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纳聆听观赏、节奏练打、创编歌词、游戏表演、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制造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打花巴掌),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表现这首童谣。
2、能力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创编歌词、动作,体验表现歌曲。
3、感情目标:能充分利用亲身体验音乐的集体表演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会北京风味的童谣,正确演唱歌曲。
2、难点:能对歌词、动作进行创编,培养学生体验音乐制造音乐的乐趣及同学间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本人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分析—感受—体验,来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制造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在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中,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既活泼了学生的思维、又使他们学会思考,丰富了他们的感情体验,鼓舞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评价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学《小花猫睡》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学《小花猫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ab5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8.png)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学《小花猫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幼儿快乐学儿歌》第三章《动物儿歌》,详细内容为《小花猫睡》儿歌。
该儿歌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在温暖阳光下慵懒睡觉的情景,歌词简洁易懂,旋律轻快,充满童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儿歌《小花猫睡》,并能背诵出来。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3. 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重点:儿歌歌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花猫玩偶、音响设备、歌词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花猫玩偶,引导幼儿描述小花猫的外貌特征,进而引出儿歌《小花猫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小花猫睡》,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讲解歌词中的重点词语,如“慵懒”、“喵喵叫”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每组幼儿按照顺序背诵儿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歌曲演唱(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小花猫的动作,一边演唱《小花猫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 创意绘画(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和彩泥创作小花猫睡觉的场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花猫睡》2. 歌词:以卡片形式展示,方便幼儿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儿歌《小花猫睡》,向家人展示绘画作品。
2. 答案:儿歌《小花猫睡》歌词,小花猫睡觉的场景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儿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尝试创作类似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重点:儿歌歌词的理解和背诵。
3.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猫玩偶,描述小花猫的外貌特征。
2024年中班儿歌标准教案《小熊过桥》附反思
![2024年中班儿歌标准教案《小熊过桥》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39b0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c.png)
2024年中班儿歌标准教案《小熊过桥》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儿歌教材第三章《快乐小动物》,详细内容为《小熊过桥》。
这首儿歌以生动活泼语言,描绘小熊勇敢过桥情景,旨在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演唱《小熊过桥》这首儿歌。
2.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品质。
3. 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节奏和音准。
2. 教学重点:歌词理解和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小熊玩偶、过桥道具。
2. 学具:儿歌教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熊妈妈,一起表演过桥游戏。
(2)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小熊过桥勇敢和自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小熊过桥》儿歌,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分析歌曲节奏、音准和歌词。
(3)逐句教唱,指导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扮演小熊,其他幼儿演唱儿歌。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中错误。
4. 汇报演出(10分钟)(1)每组轮流表演,全体幼儿共同参与。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小熊过桥》歌词。
2. 标注节奏、音准和重点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小熊过桥》这首儿歌。
2. 答案:儿歌《小熊过桥》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熟练掌握儿歌。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创作类似儿歌,培养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2)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如过独木桥、攀岩等,锻炼他们勇气和自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中节奏和音准。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幼儿充分参与,提高兴趣。
3. 作业设计:让家长参与,增进亲子互动。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
儿 歌
![儿 歌](https://img.taocdn.com/s3/m/7fe4f0aa960590c69ec376e5.png)
做习题
小调皮,做习题, 习题难,画小雁, 小雁飞,画乌龟, 乌龟爬,画小马, 小马跑,画小猫, 小猫叫,吓一跳, 学文化,怕动脑, 看你怎么学得好。
坡上立着一只鹅, 坡下就是一条河。 宽宽的河, 肥肥的鹅,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八百标兵奔北坡, 北坡炮兵并排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
手指歌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 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白兔呀,蹦蹦蹦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花蝴蝶呀,飞飞飞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花狗呀,汪汪汪
问答歌
什么圆圆红彤彤?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气球圆圆空中飘。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粉红墙上画凤凰, 红凤凰,粉凤凰, 粉红凤凰,花凤凰。
小弟和小猫
我家有个小弟弟, 聪明又淘气, 每天爬高又爬低, 满头满脸都是泥。 妈妈叫他来洗澡, 装没听见他就跑, 爸爸拿镜子把他照, 他闭上眼睛咯咯笑。 姐姐抱来小花猫, 拍拍爪子舔舔毛, 两眼一眯“喵、喵、喵, 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弟弟伸出小黑手, 小猫连忙往后跳, 胡子一撅头一摇:
四、儿歌的分类
民间流传的儿歌
根据来源不同
作家创作的儿歌 知识 生活 季节 游戏 数数 绕口令 谜语 连锁调 问答歌
根据内容不同
四、儿歌的分类
根据结构格式
三言 五言 七言 杂言 二拍 三拍 四拍 杂拍
2024年中班儿歌《碰碰车》教案
![2024年中班儿歌《碰碰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df7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f.png)
2024年中班儿歌《碰碰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儿歌教材第三章《快乐游戏》,详细内容为《碰碰车》儿歌。
通过学习该儿歌,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碰碰车》儿歌,并能熟练演唱。
2. 能正确把握歌曲节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歌词记忆。
教学重点:学会《碰碰车》儿歌,把握歌曲节奏,进行团队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碰碰车模型、卡片学具:碰碰车手偶、彩色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碰碰车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碰碰车的特点。
随后,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模仿碰碰车碰撞的声音,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碰碰车》儿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中的节奏变化,并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幼儿手持碰碰车手偶,跟随音乐节奏演唱《碰碰车》儿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团队表演(10分钟)每组幼儿进行团队表演,演唱《碰碰车》儿歌,同时用碰碰车手偶进行动作表演。
教师对每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碰碰车》歌词2. 歌曲节奏图示3. 碰碰车手偶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碰碰车》儿歌,并尝试创作一个与碰碰车相关的故事。
2. 答案示例:碰碰车在游乐园里快乐地奔跑,它们互相碰撞,发出欢快的笑声。
有一天,碰碰车们决定举行一场比赛,看谁碰撞的次数最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碰碰车》儿歌。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结合游乐园等实际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拓展延伸,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52adfb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6.png)
2024年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材第三章《快乐歌唱》,详细内容包括儿歌《小星星》、《两只老虎》和《拍手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儿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中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歌唱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卡片、星星挂饰。
学具:小星星手偶、小鼓、沙锤。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星星挂饰,带领学生唱《小星星》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钢琴伴奏,逐句教唱《小星星》,让学生注意歌词中的音准和节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儿歌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歌曲演唱与展示(10分钟)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两只老虎”、“拍手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星星》歌词及音谱。
2. 《两只老虎》歌词及音谱。
3. 《拍手歌》歌词及音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新的儿歌,并录制视频。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一首适合的儿歌进行学唱。
2. 作业题目:用小星星手偶创编一个故事。
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多唱歌,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音乐教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环节。
3. 作业设计:学唱新儿歌并录制视频,用小星星手偶创编故事。
第三章 美妙的天籁:儿歌解说[8页]
![第三章 美妙的天籁:儿歌解说[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4fd3b65dd88d0d232d46a02.png)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 儿语”等。儿歌一词在我国启用于“五四”后歌谣运动大 发展时期。严格说来,儿歌并不专属儿童文学,它其实是 一种边缘文学、口头文学样式,与其他歌谣一样,是民间 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比喻 (二)拟人 (三)夸张 (四)起兴 (五)摹状 (六)反复 (七)设问
(一)创设情境,以理解内容 (1)故事法。 (2)画面法。 (3)视听法。 (4)说做法。 (5)游戏法。 (二)重视朗读,以调动感官感受
1.举例说明儿歌的特征。 2.收集整理5~10首小学低年级儿童熟悉和传唱的
(一)儿歌的特点 1.内容上单纯浅显 2.形式上简短、易唱 3.节奏上音韵明快,富有音乐性 (二)儿歌的作用 1.培养某些特定的情感 2.启迪心灵和智慧 3.训练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摇篮曲 (二)游戏歌 (三)数数歌 (四)谜语歌 (五)问答调 (六)连锁调 (七)拗口令 (八)颠倒歌 (九)字头歌
儿歌。 3.策划、组织一个儿歌吟唱比赛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 少。”
• “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 苦。”是孩子们对课业负担过重的一种反抗;
• “窗前太阳光,照得头发烫。举头望老师,低头心发 慌。”是对教师授课方式古板、常常体罚学生的一种委婉批 评
• “一年级小偷二年级贼,三年级女孩没人追,四年级帅 哥一大堆,五年级情书满天飞,六年级鸳鸯一对对。”
第四章 儿歌、儿童诗
•
第一节 儿歌
•
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
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
一、中国历史上的儿歌观念
•
在封建社会里,儿歌的性质往往被扭曲,政治
家利用儿歌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反映乱世社
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集。
•
清代,儿歌观念趋向多元。其中也有神秘主义
倾向的出现,把儿歌说成是“天地之妙文”,“纯
乎天籁”。但与明代以前的政治色彩和迷信特征有
本质区别,而与“童心说”相承连。清人编成了
《天籁集》等优秀儿歌集。(“童子者,人之初也;
童心者,心之初也。” ——李贽(明)《童心
说》 )
•
必会导致儿歌的变质(如诗化倾向,过于注重审美
性),甚至导致儿歌本质上的衰落。
•
举例柯岩的《坐火车》
• 坐火车 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 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 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小站我都停,/ 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哎呀呀,怎么啦,你们一个也不下 收票啦,下去啦,快让 别人坐坐吧./(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 柯 岩
一样满足低幼儿童听觉上的需要,在各种儿童文体
中最早对低幼儿童产生文学影响。
•
如传统儿歌《排排坐》
•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
• 2.天真活泼的稚拙美
•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幼儿能理解的
内容,或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物,一种现
象,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某一普遍道理。优
• 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 念则是上世纪的事,有新文化思想的关照, 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 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更切近于儿歌实际, 且具有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
•
•
▲从创作主体看,儿歌的作者有两种人,一是母亲或其
他成年人,二是孩子自己。
• “地下儿歌”——
• “走进光明小学阳光灿烂,走近一看一堆破烂,15个老 师14个笨蛋,加上一个国际通缉犯。”
会生活的儿歌多于盛世。同时,古代儿歌的迷信色
彩也很浓重,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阴阳五
行说把“儿歌”当作“诗妖”现象,儿歌与儿童的
生活与情感无关联。儿童被政治家利用,“不假思
索、信口而唱、模仿能力强”。
•
•
明代,儿歌观念发生大的变化,突破五行迷信
的束缚,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1593年出现
了由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演小儿
• 三、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
•
1.摇篮歌(从内容上分)
•
又称摇篮曲、催眠曲。表达的感情较为朴素,
内容一般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和安慰,对孩子命运
前途的祝福等。在艺术传达上,具有内容通俗浅显、
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等特点,对幼儿所起
的作用在“声”而不在“义”,通过柔和舒缓的吟
唱给孩子们最早的美的熏陶。
•
“地下儿歌”的出现,起码说明二点:一是学校没有
及时开展教育,校园风气不正;二是好儿歌贫乏,孩子们唱
儿歌时饥不择食。
• 二、特点;
•
1.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
儿歌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反映在诗句的停
顿而构成的节拍上),使儿歌的语言具有了鲜明的
音乐性特征。婴幼儿听觉发展较快,对声音异常敏
感,对音乐性强的韵语特别敏感喜爱。而儿歌音乐
•
• “三岁的小孩去上学,老师说他年纪小, 背起书包往回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 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 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理 员,原原原子弹,蛋蛋炸死鬼子王八蛋。”
• 如西南地区流传的《三国刘备打草鞋》 便是最能体现连锁调上述特征的作品。
•
•
来来来,/三国刘备打草鞋,/草鞋打给苏妲妃。
• 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慢慢爬。
• 3.连锁歌
•
“顶针续麻”是连锁调的修辞特征,即前一诗
句尾词作为后一诗句的首词。上下句在内容上没有
关联,而靠韵把它们“粘”在一起,同时“中途换
韵”是连锁调的韵脚特征,“无意味之意味”是连
锁调主题表现的特征,一般不表现一个突出的中心 思想,而重于作品形式的特殊性或内容的诙谐幽默。
• 3.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 是实用的。儿歌的形式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 合唱儿歌又能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与他人合作的习 惯。如常见的拍手谣、跳绳歌、踢毽歌等等。
•
如跳皮筋时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
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
儿歌如果不能提供音乐性很强的游戏形式,势
秀的儿歌在浅显单纯之中蕴含着高妙悠远的神韵。
•
如北京传统儿歌《丫头丫》
• 丫头丫/打蚂蚱/ 蚂蚱跳 /丫头笑/ 蚂蚱飞/丫头追
•
唱出一副小女孩追逐蚂蚱的嬉戏图,“打”、
“跳”、“笑”、“飞”稚趣的动感。
•
• 如何酿造儿歌活泼的稚拙美?
• 首先是儿歌内容上,描绘低幼儿童所 熟悉的生活,并且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一 致;其次体现在文学表现上的技巧,譬如 说连锁、重迭、反复等手法,使儿歌充满 节奏感,此外比兴、夸张、拟人、对话、 问答等手段则对儿歌描述情景,刻画人物, 表现情趣尤为有效。
• 2.问答歌
• 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
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孩子唱诵问答歌,能引起他 们的思考、联想,从而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
• 如广西传统儿歌《谁会飞》
• 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
• 谁会跑?/马会跑。/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摇。
• 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调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