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歌、儿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生活的儿歌多于盛世。同时,古代儿歌的迷信色
彩也很浓重,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阴阳五
行说把“儿歌”当作“诗妖”现象,儿歌与儿童的
生活与情感无关联。儿童被政治家利用,“不假思
索、信口而唱、模仿能力强”。


明代,儿歌观念发生大的变化,突破五行迷信
的束缚,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1593年出现
了由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演小儿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 少。”
• “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 苦。”是孩子们对课业负担过重的一种反抗;
• “窗前太阳光,照得头发烫。举头望老师,低头心发 慌。”是对教师授课方式古板、常常体罚学生的一种委婉批 评
• “一年级小偷二年级贼,三年级女孩没人追,四年级帅 哥一大堆,五年级情书满天飞,六年级鸳鸯一对对。”
第四章 儿歌、儿童诗

第一节 儿歌

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
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中国历史上的儿歌观念

在封建社会里,儿歌的性质往往被扭曲,政治
家利用儿歌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反映乱世社

• “三岁的小孩去上学,老师说他年纪小, 背起书包往回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 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 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理 员,原原原子弹,蛋蛋炸死鬼子王八蛋。”
• 如西南地区流传的《三国刘备打草鞋》 便是最能体现连锁调上述特征的作品。


来来来,/三国刘备打草鞋,/草鞋打给苏妲妃。
• 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慢慢爬。
• 3.连锁歌

“顶针续麻”是连锁调的修辞特征,即前一诗
句尾词作为后一诗句的首词。上下句在内容上没有
关联,而靠韵把它们“粘”在一起,同时“中途换
Fra Baidu bibliotek
韵”是连锁调的韵脚特征,“无意味之意味”是连
锁调主题表现的特征,一般不表现一个突出的中心 思想,而重于作品形式的特殊性或内容的诙谐幽默。
一样满足低幼儿童听觉上的需要,在各种儿童文体
中最早对低幼儿童产生文学影响。

如传统儿歌《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 2.天真活泼的稚拙美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幼儿能理解的
内容,或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物,一种现
象,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某一普遍道理。优
秀的儿歌在浅显单纯之中蕴含着高妙悠远的神韵。

如北京传统儿歌《丫头丫》
• 丫头丫/打蚂蚱/ 蚂蚱跳 /丫头笑/ 蚂蚱飞/丫头追

唱出一副小女孩追逐蚂蚱的嬉戏图,“打”、
“跳”、“笑”、“飞”、“追”五个动词的运用,
使得画面充满稚趣的动感。

• 如何酿造儿歌活泼的稚拙美?
• 首先是儿歌内容上,描绘低幼儿童所 熟悉的生活,并且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一 致;其次体现在文学表现上的技巧,譬如 说连锁、重迭、反复等手法,使儿歌充满 节奏感,此外比兴、夸张、拟人、对话、 问答等手段则对儿歌描述情景,刻画人物, 表现情趣尤为有效。

“地下儿歌”的出现,起码说明二点:一是学校没有
及时开展教育,校园风气不正;二是好儿歌贫乏,孩子们唱
儿歌时饥不择食。
• 二、特点;

1.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儿歌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反映在诗句的停
顿而构成的节拍上),使儿歌的语言具有了鲜明的
音乐性特征。婴幼儿听觉发展较快,对声音异常敏
感,对音乐性强的韵语特别敏感喜爱。而儿歌音乐
• 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 念则是上世纪的事,有新文化思想的关照, 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 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更切近于儿歌实际, 且具有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


▲从创作主体看,儿歌的作者有两种人,一是母亲或其
他成年人,二是孩子自己。
• “地下儿歌”——
• “走进光明小学阳光灿烂,走近一看一堆破烂,15个老 师14个笨蛋,加上一个国际通缉犯。”
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集。

清代,儿歌观念趋向多元。其中也有神秘主义
倾向的出现,把儿歌说成是“天地之妙文”,“纯
乎天籁”。但与明代以前的政治色彩和迷信特征有
本质区别,而与“童心说”相承连。清人编成了
《天籁集》等优秀儿歌集。(“童子者,人之初也;
童心者,心之初也。” ——李贽(明)《童心
说》 )

• 三、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

1.摇篮歌(从内容上分)

又称摇篮曲、催眠曲。表达的感情较为朴素,
内容一般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和安慰,对孩子命运
前途的祝福等。在艺术传达上,具有内容通俗浅显、
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等特点,对幼儿所起
的作用在“声”而不在“义”,通过柔和舒缓的吟
唱给孩子们最早的美的熏陶。
必会导致儿歌的变质(如诗化倾向,过于注重审美
性),甚至导致儿歌本质上的衰落。

举例柯岩的《坐火车》
• 坐火车 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 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 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小站我都停,/ 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哎呀呀,怎么啦,你们一个也不下 收票啦,下去啦,快让 别人坐坐吧./(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 —— 柯 岩
• 2.问答歌
• 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
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孩子唱诵问答歌,能引起他 们的思考、联想,从而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 如广西传统儿歌《谁会飞》
• 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
• 谁会跑?/马会跑。/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摇。
• 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调调头。
• 3.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 是实用的。儿歌的形式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 合唱儿歌又能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与他人合作的习 惯。如常见的拍手谣、跳绳歌、踢毽歌等等。

如跳皮筋时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
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儿歌如果不能提供音乐性很强的游戏形式,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