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和移民特征

合集下载

国际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移民政策

国际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移民政策

国际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移民政策人口迁移是指人们跨越国际边界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这种跨国人口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遍,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针对国际人口迁移的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移民政策,旨在管理和调控这一现象。

本文将探讨国际间的人口迁移情况以及各国移民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国际人口迁移的现状与原因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交通、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外国移民人口已超过2.7亿,相比上世纪70年代增长了近4倍。

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主要由以下因素推动:1.经济因素:许多人选择移民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可能希望在发达国家中找到一份更高薪水和更好待遇的工作,改善其家庭状况。

2.教育因素:一些国家的教育系统更加先进和优质,因此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

这些学生希望通过在另一个国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就业机会。

3.人道主义因素:战争、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人道危机会迫使人们逃离家乡,寻求庇护和安全的国家。

这种迁移通常是非自愿的,但为了生存和安全,迫不得已。

二、各国移民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移民政策是各国管理国际人口迁移的工具,旨在平衡经济、社会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它们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移民政策可以吸引高技能和创新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

对于劳动力短缺的国家来说,吸引合适的移民可以填补劳动力市场的空缺。

2.社会多样性:移民政策在促进社会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可以带来新的观念、经验和价值观,丰富社会的多样性。

3.人权保护: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可以保护移民工人和难民的人权。

这些政策可以确保他们受到公正待遇,并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滥用和剥削。

然而,不恰当的移民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社会压力:过多的移民可能给接收国的社会和公共服务系统带来压力。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

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

(2)暂时人口流动。

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

(3)周期性人口流动。

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和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也就是说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人口居住地暂时变动和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都不包括在人口迁移的范围中。

美国的人口迁移历程可简要概括为: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西移;第二次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50后至今,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分析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即美国二战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分析。

一、特点1965——1983年美国移民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1)在1965——1983年的18年里,东北地区的迁出人数比迁入人数多,尤其是1970——1975年和1975——1980年,这两个时期的净移民人数达到了-134.2和-148.6。

(2)中央北部也是以迁出为主,,上述的四个时间段里,就有三个时间段的净移民人数超过了-100,在1970——1975年、1975——1980年和1980——1983年,净移民人数分别达到了-119.5、-117.3和-106.2。

(3)南部地区的移民是以迁入为主,1970——1975年、1975——1980年和1980——1983年的净移民数都超过了+100,分别为+182.9、+176.4和+119.4。

(4)西部地区的移民也是以迁入为主,但是西部的迁入量没有南部地区的多,在这四个时间段里没有超过+100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美国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的迁移趋势是从东北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2)东部和北部地区是以人口迁出为主,迁出人口总是多于迁入人口。

1.2 人口迁移(1)2.8

1.2 人口迁移(1)2.8

(一)人口迁移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
人口迁入
-
人口迁出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名词解释: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为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人口迁入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迁出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年平均人口数x100%
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工人
沙特盛产石油,已探明 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石油 开发需要大量工人,而沙特 国内劳动力比较缺乏,发展 较快的经济吸引大量外籍工 人前来工作,2016年外籍工 人占沙特总人口的30%以上。
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人口迁移的持续 时间长。
15-19世纪人口由旧大陆迁往向新大陆
欧洲人向美洲移民: 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黑人的血泪史!
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①外籍工人逐接渐受成劳为务国输际出人的口地迁方主要 移的主要形式集,中即在劳西务欧输、出北。美和中东
【知识拓展】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 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 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 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 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 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 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
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提示:可从人口迁移时间、规模、方向(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以及迁移目 的和形式等方面说明。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第三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重点)3。

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类型概念迁移范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超越国界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超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②表现错误!(2)经济因素(4①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②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③宗教信仰和种族、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

(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2)小张高中毕业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与经商.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小张在美国留学期间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迁 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

经济发展

意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


1.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 2.造成人才外流
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 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12
想一想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吗?为什么? 【答案】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并 不都是往发达国家迁移。20世纪70年代,西亚的一些发展中国 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由于缺乏劳动力,西亚等产油国吸引了埃 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大批外籍工人迁入,这属于发展中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8
9

季 节 迁 移
组 织 迁 移
集 体 迁 移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原 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从欧洲迁往美洲
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

人 口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
织人口稠密地区向外迁移人口。
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影响明朝初期山西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 对我国当时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
2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
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
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春运是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②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 ③定居地的变更。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 家外出工作、旅游、探亲等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知识点总结1.1人口与发展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特点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1、极低的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迁移特征:渔猎采集经济活动、人口的繁衍带来人口的迁移人口分布特征: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疏散分布与相对集中,人口密度极低人口发展特征: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人口发展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人口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逐渐下降3、发达与发展中地区人口增长出现分化: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趋于下降,发展中地区在后期死亡率才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呈增长趋势,而且每10亿增长所用的时间一直在缩短,目前虽然人口增长率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世界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

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不同的组合形式,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要素。

(1)★★★人口转变理论①兰迪“三个序列”理论1、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3、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转入低②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型(融合前人的观点)1、高位静止阶段HS: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出于静止状态2、早期扩张阶段EE: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LE: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尔后减速4、低位静止阶段LS: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5、减退阶段D: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③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型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并非始终由高往低降。

2024年全球人口迁移趋势展望

2024年全球人口迁移趋势展望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2024年全球人口迁移趋势展望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全球人口 迁移背景
03.
2024年 全球人口 迁移特点
04.
影响人口 迁移的因 素
05.
人口迁移 对全球的 影响
政治和社会因素
政治不稳定和战争冲突:导致人们逃离家园,寻求安全庇护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差异,促使人们迁移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差异、宗教迫害和歧视问题等,促使人们离开原居地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能力,促使人们迁移到较为安全的地区
2024年全球人口迁移特点
迁移受阻
国内迁移特点
迁移规模庞大, 涉及人口众多
迁移原因多样化, 包括就业、教育、 家庭团聚等
迁移方向不平衡, 发达地区成为人 口流入的主要目 的地
迁移人口结构复 杂,包括不同年 龄、性别、民族 和地区的人群
城市人口流动趋势
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多元化趋势
城市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密切 相关
社会服务:增加 对教育、医疗等 社会服务的需求
文化交流:人口 迁入带来不同的 文化,促进文化 交流与融合
城市发展:人口 迁入推动城市规 模扩大,促进城 市发展
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减少,经济下滑
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下降
社会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 力增大
文化传承受到影响,社会凝聚 力减弱
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城市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产 生影响
乡村人口流动特点

人口迁移(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资料,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了解国际人口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3.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4.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知识点01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 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判断标准:判断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标准,即 (迁出地到迁入地)、 (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和 (长期或永久),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①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如洲际迁移、洲内迁移。

②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如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点拨] 人口迁移不等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口移动现象。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1.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类型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实质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居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差异、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影响等商务活动、进修性学习、旅游、探亲等判断标准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行政区界线、永久(或长期)三 个标准缺一不可主要判断标准:具有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或往返流动(短期流动)的特征举例“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出国留学等度假旅游、探亲活动等【探究一】2018年6月9日,由全球化智库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

人口流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

人口流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

人口流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交换。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趋势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流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具有差异性,一方面是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流出地,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成为人口流入地。

此外,不同人群的流动目的和动机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质量,有些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等不利因素。

因此,人口流动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人口流动呈现出四个主要的趋势。

首先是城市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入。

其次是国际间的人口流动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增加。

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另一方面,贫富差距拉大和战乱发生,促使一些人口逃离原居地,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三是农民工流动趋势。

在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是人口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为城市的工地、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

最后是流动人口中的高科技人才流动趋势。

高科技人才通常受到多方面的吸引,包括高薪酬、更好的研发环境和发展机会等。

他们的流动对于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进一步分析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趋势,应考虑到其带来的利益和问题。

人口流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力的流动,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产生了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社会矛盾,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美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分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和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也就是说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人口居住地暂时变动和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都不包括在人口迁移的范围中。

美国的人口迁移历程可简要概括为: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西移;第二次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50后至今,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分析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即美国二战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分析。

一、特点1965——1983年美国移民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1)在1965——1983年的18年里,东北地区的迁出人数比迁入人数多,尤其是1970——1975年和1975——1980年,这两个时期的净移民人数达到了-134.2和-148.6。

(2)中央北部也是以迁出为主,,上述的四个时间段里,就有三个时间段的净移民人数超过了-100,在1970——1975年、1975——1980年和1980——1983年,净移民人数分别达到了-119.5、-117.3和-106.2。

(3)南部地区的移民是以迁入为主,1970——1975年、1975——1980年和1980——1983年的净移民数都超过了+100,分别为+182.9、+176.4和+119.4。

(4)西部地区的移民也是以迁入为主,但是西部的迁入量没有南部地区的多,在这四个时间段里没有超过+100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美国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的迁移趋势是从东北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2)东部和北部地区是以人口迁出为主,迁出人口总是多于迁入人口。

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七章:族际互动

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七章:族际互动

二、民族分离主义
• 从冷战后的情况来看,民族分离主义有其产生 的复杂原因。
• 第一,冷战体制的结束诱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 勃兴。
• 第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民族分离主义 发展的重要原因。
• 第三,外部势力的介入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扩 张的现实因素。
• 第四,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民 族主义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移民的文化接触
• 族际迁移必然带来不 同文化的相互接触。 文化接触指不同民族 接触引起的原有文化 的变化和互相影响。
四、族际人口迁移的社会影响
• 族际人口迁移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位置的移动, 无论什么形式的族际人口迁移都会有意无意地产 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应主要包括:
• 第一,族际人口迁移有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 • 第二,族际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分布状况。 • 第三,族际人口迁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 • 第四,族际人口迁移会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结构。
第四节 族际融合
• 一、共处合作 • 二、民族分离主义 • 三、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
一、共处合作
• 我们提倡世界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提倡在充分 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 础上,各民族间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 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提倡在彼此尊重、 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 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 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
• 一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等级 式结构。
• 二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政治关系结构。 • 三是民族社会关系的经济关系结构。 • 四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文化关系结构。 • 五是民族社会关系的婚姻关系结构。
第三节 族际人口迁移与文化接触

人口迁移判定标准

人口迁移判定标准

人口迁移判定标准
人口迁移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变化: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

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且在目的地居住了一定时间,可以判定为人口迁移。

2. 居住地变更: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居住地,且在新的居住地居住了一定时间,可以判定为人口迁移。

3. 长期居住: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长期居住,不再频繁移动,可以判定为人口迁移。

4. 户籍登记变更:一个人在户籍登记地进行了变更,可以判定为人口迁移。

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判定还需要考虑个人情况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旅游、购物、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流动以及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是人口迁移。

(2)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3)时间限度:对于“永久性”或“长期”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如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见表1-10。

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迁移的特点

作为中国人,我们似乎有着“安土重迁”的传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的十年间,轰轰烈烈的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当下。

这十年间,宏观上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态势是从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那么,人口的迁移存在哪些特点?1、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

从2003年(年初)到2012年(年末),这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从03年的40.53%到现今的52.57%,城镇人口比例共上升12.04个百分点,在2011年,城镇人口比例更是首次突破50%。

2、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发达省份最近十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区域性变化是: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3、规模越大的城市增加的人口越多截至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与2002年年末(142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46.3万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73.8万(2012),与2002年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增加了387.2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7.1%提高到2012年的37.4%。

截至2012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80万人,与2002年年末(171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67万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为950万人(2012),与2002年上海市的外来人口比相比,十年共增加563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2.6%提高到2012年的40.1%。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必修2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含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①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被发现后方向:从旧大陆(欧洲、非洲)向②(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迁移。

原因:1.新航线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2)二战后方向:由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

②国际④增加,持续时间长。

⑤专业人才移民。

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1)原因:为了开发⑥。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1)特点: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人口向⑦迁移,人口向东部迁移(2)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⑧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⑨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

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生态环境因素(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⑩的地区迁移。

参考答案:①定居地②新大陆③发展中国家④难民数量⑤发展中国家⑥内地和边疆⑦城镇⑧经济收入较高⑨战争⑩生态环境较好重点一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空间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时间限度:较长,通常一年以上③居住地变更:必须跨越行政区界线(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山东东北圈
②华东圈
五、人口迁移与距离的关系
③迁出地与迁入 ①迁移成本 ②迁移风险 地之间自然和 人文环境的差

正 比 例
距离远近与三个因素 之间的关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56.2 34.5
性别比 217.3 39.0
其他原因
合计
9.3
100.0
215.0
123.1
二、年龄与迁移
图10-3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各年龄组人口的平均迁移率
二、年龄与迁移
少年儿童期
青年期
中老年期
迁移率低
迁移率高
迁移率低
三、文化程度与迁移
32% 16.2%
7.7%
4.5% 2.1%
⑤大学专科 ④高中和中专 ③初中 ②小学 ①文盲半文盲 ⑥大学本科
1.3%
迁移率
文化程度
四、向选择的规律性 (近邻优先) 人口迁移圈 (五大迁移圈)
⑤西南圈
28.8%
④华北圈
34.7%
①华南华中圈
五大迁移圈 56.0% 43.2%
49.7%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和移民特征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和移民特征
1
2 3
性别与迁移 年龄与迁移
文化程度与迁移 迁移流向选择与人口迁移圈 人口迁移与距离的关系
4
5
一、性别与迁移
新开发区
远距离迁移
经济性迁移
男性优势
一、性别与迁移
表10-1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分类 经济性原因 家庭性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