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示
摘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益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自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就面临着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开始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研究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经验和启示,这是对历史负责,更可以为今天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验;启示
引言
能否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具有不可分割的
内在联系。
利用资本主义问题的本质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通过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最后达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目的。
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对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将急于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却到有效地适应苏维埃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使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成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强调借鉴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成果是要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即社会主义在各方面要高于资本主义,以此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一、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发展,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有益成果。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许多重要的论述。
今天,重温列宁这方面的论述,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从俄国国情出发,重新思考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领导人在实践中忠实于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
过程中出现过“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试图用直接的便捷的道路过渡到没有商品、货币、市
场的社会主义。
可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没有让自己继续受原有观念的束缚,而是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出发,不断修正过去信仰和尊崇的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他庄严宣布:“我们应该以现有的东西为出发点,我们应该以绝对确定的东西为出发点。
”[ 1]这个出发点就是俄国落后的经济、小生产占优势的国情。
他认为:“在一个小农
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以另一种速度,通过另一些途径,用“新的迂回办法”,实行整个过渡。
列宁坚决主张将不惜用独裁的方式和野蛮的手段在俄国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并提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观点:“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
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2]使私人资本主义也能
促进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列宁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大思路的重大变化,进而导致了他对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根本改变。
1.2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
1.2.1 必须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要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就要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3]。
在
他看来,要建设无产阶级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包括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并不是资本主义独占的东西。
1.2.2 要大力利用资本主义的技术和管理
列宁认为,任何社会化大生产都需要技术和管理,但技术和管理的本领不会因为这个阶级是先进阶级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加之俄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资金、人才匮乏,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知识经验,就此而言,更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目的之一就是要尽快地把资本主义这套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学到手,不是仅仅依靠办学校,必须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学习。
1.2.3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专家的作用
列宁把那些具有丰富知识,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当作宝贵财富,即便是一些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的资产阶级学者、教授也是主张尽力争取,耐心教育。
他要求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领导和指导专家们工作,又要爱护和尊重专家,虚心向专家们学习,并认为这是衡量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
“如果一个共产党员只能议论‘领导',不善于安排专家做实际工作,不善于使他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就。
那么,这样的共产党员就毫无用处。
”[ 4]正因列宁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使苏维埃国家把科技、文艺等各个领域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吸引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2.4 向资本家学习做生意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列宁敏锐地看到必须向资本家学习做生意、学会资本家的经营之道。
他坚决地批判了那种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并向全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现在,在我们和资本主义的西方并存的条件下,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
批发商这类经济界人物同共产主义似乎有天壤之别。
但正是这类矛盾在实际生活中能把人们从小农经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到社会主义。
”[
5]为此,列宁提出
了“大家都去做经济工作”的号召,要求共产党员向国内外资本家学习经商,学会做生意,学会做经济工作,并且警告“任何懈怠都是极大犯罪”。
二、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列宁和毛泽东虽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 但他们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一
致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是在利用资本主义的原则、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认识, 他们二人的思路都有极其相似之处。
2.1 大力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处在两大阵营对峙时代的毛泽东,自然将学习和利用的重点放在社会主义阵营, 但毛泽东并没有将视野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
不论在革命时期, 还是建设时期, 毛泽东都强调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我想是提得对的。
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 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
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6]他说: “我们的方针是,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习,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 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他们的短处、缺点, 当然不要学。
”[ 7]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组织形式
解放前,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缓慢发展,但总的来说, 依然是地方的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全部国民经济总比值的10%。
在有限的资本主义经济
中, 官僚资本占了80%,民族资本只占20%。
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提出了多种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措施, 如取消苛捐杂税、给民间工业以借贷资本和购买原料及推销产品的便利等。
从七届二中全会开始, 毛泽东在强调“利用”的同时, 越来越强调“节制”和“限制”的重要性, 他说: “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 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只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 才不在限制之列。
”[ 8]建国之初, 毛泽东提出应合理调整城市工商业政策, 如扩大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定货和代购代销, 调整税收负担,加强货币投放, 帮助合法的私营工商业渡过难关等。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 建国初期, 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发展的优惠政策, 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采用了收购、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和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对民族资本进行了改造。
1955年10月, 毛泽东提
出: “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 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 变成历史的东西。
” 19 56年,基本完成了对民族资本的改造, 消灭了资本主义。
由于过早消灭了民族资本, 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1956年底, 毛泽东在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提出了“消灭了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
他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
基本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 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
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 扣子没眼, 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 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
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 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 到现在社会物质还不充足。
我们保留了私营工商业职工二百五十万(工业一百六十万, 商业九十万), 俄国只保留了八九万人。
还可以考虑, 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
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
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
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
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
”[ 9]
2.3 大力开展对外贸易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 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 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 10] 新
中国建立后 ,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 ,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 ,但在 60年代中苏关 系恶化之后 , 毛泽东的对外思想有了重大调整。
1965年,毛泽东同来访的印度尼西亚客人谈道 全部开放 ,全部交流 , 不要垄断。
即使在犯“左”倾错误的 1973年,毛泽东还亲自批准了从日 本、英国、美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引进价值达 4.3 亿美元的成套技术设备。
总之 , 列宁和毛泽东根据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提出的许多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
不仅在当时 ,而且在当代 , 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 是很有价值 的。
三、邓小平对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对比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 邓小平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世界的差距, 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化。
他一方面继承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 指出 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落后西方必须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指出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利 用外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
另一方面, 他又不局限于前人, 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利用资本 主义文化的思想又有了发展。
3.1 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提高教育质量
邓小平认为,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赶超资本主义, 首先是要把我们的科学和教育搞上去。
他针对我国教育的落后的状况, 多次找人谈话, 指出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许多切 实可行的思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世界先进文化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思想。
首先, 必须编写出好的教材。
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 内容, 加上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以及正确的对待教师的政策, 我们的教育质量就
定会提高, 日后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有希望。
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起点, 方面恢复起来比较容易, 教育和科研方面就不是那回事了, 但是,他指出:
尽管我们损失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的时间, 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 洋为中用, 吸收外国好的东西, 新,
那末, 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如果不拿现在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
我们的起点, 件,努力奋斗,恐怕就没希望。
” 3.2 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
要学习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文化技术, 我们必须在科学文化领域实
行对外开放,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科学技术
和文化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促进科学文化进步, 推动国
民经 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邓小平非常重视利用良好的国际环境, 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并且制定出明确的 方针, 以利用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成果, 作为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从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引进了数千 项先进技术和其次,必须加强科学研究, 把世 并以此为基础创新。
他认为, 其他 因为这存在一个后继有人的问题。
但我们可以 “把世界上最先进的 先学会它们, 再在这个基础上创 创造条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
大批专业人才,同时派出大批青年到发达国家学习,许多年轻人学成归国。
这些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
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起点。
[11] 对于出国学习的人员,邓小平非常关心,并对他们寄予厚望,并指出要给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回国工作的条件。
他还制定政策,希望所有的留学生都回来,对于这些留学生,不管过去的政治态度怎样,只要回来工作,都会妥善安排。
我国的许多产业部门通过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使产品和技术竞争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占有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一些企业已经具有了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实力。
通过全面对外开放和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我国某些科学技术领域的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实践证明,邓小平把世
界先进技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起点的思想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3.3 提倡国际学术交流,吸收国外人才,派人出国留学邓小平提出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广泛吸收国外人才。
对于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邓小平非常重视,他多次提出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
他指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
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邓小平非常重视旅居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和中国留学生,把他们看成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宝贵财富,他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
”同时,邓小平也非常重视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优秀人才来我国讲学并参加我国各方面的建设。
他说:“我们不但要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他还专门为引进和利用外国智力作了具体的指示,他说:“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邓小平不惜破费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参加我国重点建设的思想和列宁当年提出的不惜破费利用外国专家来为苏维埃建设服务的思想是一
脉相承的。
3.4 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方针
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说:“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12] 教育同科学技术一样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根本问题。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教育加强了,我国的科学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普及了,才能从根本上发挥我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
才能使整个教育事业同我国整个国民经
济的发展相适应。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针对我国教育和科技的形势,十分尖锐地指出:“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
从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直接秉承了列宁的有关思想,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处的时代、社会基础等的不同,列宁的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只是初步的,而邓小平在这一方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还是高度上都比列宁大大前进了一步。
结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既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高难度的历史课题。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意义尤为重大,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既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全集:第4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列宁列宁全集:第3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
列宁列宁全集:第4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万泽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8]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6
9]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3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
1 1 ]侯树栋世纪伟人邓小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钟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