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加法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加法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加法的概念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符号是“+”,读作“加”。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加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物操作等,提高学生学习加法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认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对数字的不熟悉或者运算方法的不正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字的认识训练,并且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加法计算技巧,如数数法、联想记忆法等。
另外,我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加法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或者是因为他们觉得加法学习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
-算式结构错误,如忘记写加号,应加强算式的结构训练。
-计算错误,如数字加错,应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运算准确性。
10.加法运算的拓展
-探索加法在更复杂情境下的应用,如两位数加法、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等。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与其他数学概念(如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2、技能目标:通过点子图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经历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加法的概念,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加法,理解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4个气球、小棒
【教学过程】
1
2。
教育孩子五以内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育孩子五以内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 0~5 及其基础加法概念。
2.让学生会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让学生知道如何书写加法运算符号并且会用箭头表示等于符号。
4.让学生明白植树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0~5 以及加法概念。
2.学习在 5 以内的数字之间进行加法运算。
3.掌握加号和等于号的书写方法。
4.明白植树节的含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教导学生如何将基本数字进行加法计算。
2.让学生区分加与等于符号的不同作用。
3.帮助学生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和它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1)以互动的方式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植树节吗?你们为什么要植树呢?(2)请学生观看与植树节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持续性的环保意识。
2.学习数字 0~5(1)利用数字卡牌及零食等,让学生识别并拼凑数字卡牌。
练习数字的阅读和算术。
(2)利用数字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扩大对数字的理解。
3.学习加法概念(1)请教学生将两个小球(或其它任意物品)进行组合,练习基础的数字组合加法。
(2)利用示意图等方法,更好地解释加法的观念。
4.学习 5 以内的数字加法(1)以数字组合加法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例如: 1 + 2=?,2 + 3 =?等。
(2)请学生用发现的方式,找出所有 5 以内的加数,通过相加运算总和检查组合是否正确。
5.加、等符号的识别(1)通过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加、等符号的不同作用。
(2)将和、加、等符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交互操作的方式,理解符号的书写方法和表意。
6.复习课程内容(1)盘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未掌握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程度,安排巩固与加深理解课程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1.数学复习让学生通过卡牌识数字等形式,巩固基础数字识别能力;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等形式,练习组合和数字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站等,iscourse看着视频练习加法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号、加数、和的含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法的意义。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如:苹果树上原有3个苹果,又长出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出加法的概念。
2. 学习加法的概念(1)教师讲解加法的含义,介绍加号、加数、和等术语。
(2)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3. 探索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1)教师演示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10以内加法。
(3)师生共同总结10以内加法的计算规律。
4.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的概念和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加法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出示小丑图仔细观察,
(1)一共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
(2)“3”是什么意思?“1”和“4”呢?
活动二(5分钟)
1.你能用小圆片来摆一摆刚才的过程吗?
2.你知道“4”是怎么来的吗?你能试着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吗?合起来用“+”表示。(板书)
3.认识加法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梳理本节课在知识方面及学习方法上的收获。(3分钟)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目标三)
学生谈收获。
作业/拓展
教材练习五第1、2题。(5分钟)
1、会用语言表述图意并会操作表示图意。(目标一)
2、知道“+““=”表示的意思和加法算式的读法。(目标二)
3、借助图画会列式计算,同桌互相交流算式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目标三)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引出课题,呈现相应的主题图让孩子认识“+”这个符号,利用动手操作、手势等活动知道加法的含义,再通过练习体会加法,能全面体会加法每部分的意义,进而解决课本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后以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梳理知识巩固收获。
3+1=4
4.加法算式的读法。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的方式,概括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就用加法。
2. 通过说一说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的意义及“+”“=”的含义知道加法的含义(评价目标一)
独立思考。
观察图片表示的意义,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含义
学生看算式
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字代表什么?两种符号表示什么?
1.选择孩子喜欢的图片复习对数量的认识,以图片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节课加法做准备。
2.通过图片,让孩子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加法的概念。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同学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同学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同学操作、表述,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培育同学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
3.使同学主动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增添自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看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具预备:课件,四个圆片学具预备:算式卡片,每名同学预备5个圆片或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先请3个男同学上前,提问:老师请了几个小伴侣上来?〔3个〕再请1个女同学上前,提问:老师又请了几个小伴侣上来?〔1个〕把前面的小伴侣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一共有4个〕师:谁能把刚刚的过程用一句话完好的描述一下呢?〔依据同学发言,互相补充〕老师规范同学语言:先上来3个男同学,又上来1个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是4个同学。
〔让同学反复说。
〕师:你能把刚刚描述的过程配上手势再描述一下吗?揭示课题:在数学里面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种运算方法叫加法。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同学上前参加教学活动,调动同学学习的爱好,并通过老师的动作,形象直观地表达合并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气球图〔第一张幻灯片出示第一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分别的图片,提示同学认真观看小丑手上的气球有什么改变,播放其次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的图片。
〕提问:谁能用一句完好的话,把小丑手上气球改变的过程说清晰?〔同学描述的过程中,师用手势协作着演示。
〕2、摆一摆师:用手里面的学具代替图上的气球摆一摆,边摆边说,你会吗?请同学到黑板上用老师的学具展现沟通摆的过程。
〔先找同学说,再让其他人摆,降低难度〕3、画一画师:刚刚我们用小棒表示了气球,假如请你用画圆点来表示小棒,你会不会?刚刚摆学具和观看气球图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合起来〕,想一想你画怎样的圆圈图,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两部分是合起来的呢?〔依据同学的画法,利用刚刚同学在黑板上摆的教具揭示好的画法。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加法的初步熟识〉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同学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2.熟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3.初步渗透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力气.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连续演示动画“”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生:也就是1和1组成2.(连续演示动画“”)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同学看图回答.问:这幅图呢?(连续演示动画“”)师:同学们回答得特殊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嘉奖你们了.(连续演示动画“”)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连续演示动画“”),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学习新知1.建立加法概念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熟识一位新伴侣,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生:是2.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同学练习读算式.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2.进一步熟识加法含义(1)连续演示动画“”问:有几个小伴侣做玩耍?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伴侣”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连续演示动画“”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当怎么想?同学相互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摆一摆、说一说让同学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4.小结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在什么状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依据什么算出得数?老师引导同学回答上面的问题.巩固练习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课前教学准备(一)教学目标和内容1.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时就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加法,但过于机械化。
因此在进行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应利用主题图和气球、磁扣、图片等实物的演示,让孩子体验加法的含义。
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合并的过程,从而引出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以1-5的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为主。
教材中具体安排的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是围绕主题图(魔术演示)来呈现的,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能够准确的读写加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说出具体情境中加法算式的意义,加深对合并的理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准确的读算式。
教学难点: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方法:在加法的含义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实物情景图、直观图、等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也要关注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等训练。
(三)课堂反馈单:这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来理解“合”的意义。
二、课中教学设计(一)导课师:孩子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生:分与合师:学习了以后你掌握了吗?接下来啊张老师要考考你们啦,敢不敢接受挑战?生:敢。
师:来个简单的先试一试,好不好?(题目要求)你能先说一说方框里填什么,再具体说一说怎么填的吗?生:方框里填2,因为1和2合起来是3。
生:方框里填2,因为2和2合起来是4。
生:方框里填1,因为4和1合起来是5。
生:方框里填2,因为3和2合起来是5。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号、加数、和的含义。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加号、加数、和。
2. 10以内的加法计算。
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加法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加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引出加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加号、加数、和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 注重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法.(二)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3以内的加法.课前准备(一)教具:计数器、气球图、游戏图、小猫图.(二)学具:小圆片、小鹿卡片各3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拨珠说数的组成.(老师拨珠学生说)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2.出示小黑板,说数的组成.学生说,老师板书.(二)学习新课通过直观演示,引入新课:师说: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1支铅笔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1支放在右边.现在请把这2支铅笔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做合并的动作)一共是几支铅笔(一共是2支铅笔)师说:对,1和1组成2,一共是2支铅笔.1.教学1+1=2(1)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一).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小朋友左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板书1)小朋友右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右手有1个气球)(板书1)(2)出示图(二):师问:把这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板书2)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1个气球,把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个气球.(3)出现加法算式:师说: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两个数(指1和1)加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先写1(指板书1),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再写1(指板书1),表示右手的1个气球,求一共是多少个气球,在两个数中间写加号(板书加号).写加号时,先写一横,再写一竖.1+1得2,最后写等号和2.板书:师说:这个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指名读加法算式,齐读.指名说:算式中的两个1和2各表示什么?2.教学2+1=3.出示游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做拍手游戏)你们看图思考: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要求学生把这3个问题连起来回答.先自己小声练习回答以上3个问题.指名回答: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学生边说,老师边画上集合圈)师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这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在三个小朋友的外面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2和1加起来,算式怎么写?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2+1=3谁能把这个算式读一读?谁能说说2,1,3在这个算式里各表示什么3是怎么得来的(3是2和1合起来的.)师说: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1=3.(指名说)3.教学1+2=3.(1)出示小猫图.引导学生看图,然后用三句话叙述图意:(原来有几只小猫又跑来几只一共有几只小猫)先自己小声练习说,再两人一组互相说,最后指名2~4人说图意.师说:原来有1只小猫,又跑来2只,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老师板书:1+2=3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就是把1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指名读算式、指名说算式中的1,2,3各表示什么?(2)师问:我们不看图,计算1+2时,怎么想得数(想1和2组成3,所以1加2等于3)还可以怎么想(想2加1等于3,1加2也等于3)师说:你们说得对,计算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想得数.刚才我们看过的图都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它的得数.(三)巩固反馈1.摆一摆,算一算.(1)请同学们在桌子的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为什么请同学们在圆片的`下边用数字卡片摆出加法算式:1+2=3.(2)在桌子左边摆2只小鹿图片,右边摆1只,一共有几只?在小鹿图片下面摆算式:老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指名读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这是把2只小鹿和1只小鹿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看图说算式:3.看算式说得数,说出你是怎样算的.2+1=1+1=1+2=4.做一做:做教科书第12页的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叙述图意,再填算式.第2题,要求直接填得数.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根据数的组成来想得数.今天学的就是“加法的初步认识”,(贴出课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计算虽然简单,但它在本单元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好10以内的加法打好基础.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准备阶段的拨珠说2,3的组成、看卡片口答数的组成都是为新课铺垫的.二、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看图叙述图意,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新课前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铅笔,目的是让学生对“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有个感性的认识.最后在巩固反馈阶段,又安排了自己摆一摆,算一算,也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三、三个例题在安排上各有侧重,例一,是以老师为主导,把概念交待清楚.例二,重点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例三,重点训练学生在看清图意的基础上能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体现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开始了.同时,体现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整个教学安排,重点在新课环节,使学生知道加法的意义.。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讲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讲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讲课方案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一讲课形式班级讲课教师马利勇单位利通区第十一小学课题名称加法的初步认识学情剖析剖析重点: 1.教师主观剖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剖析反响、问卷检查等; 2. 学生认知发展剖析:主要剖析学生此刻的认知基础(包含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阻拦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阻拦点。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讲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 1~5各数,掌握了 5 之内数的序次及各数的构成的基础进步行讲课的。
本节课是要指引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研究 5 之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 之内的加法。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初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多半拥有必定的计算能力。
学生缺乏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何用加法计算。
所以,在讲课中,不仅需使学生“知其然”并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面对学生已经拥有必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当充满兴趣、问题设计有梯度,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讲课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升一个水平。
讲课目标剖析重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感神情度与价值观。
1.经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学生初步意会生活中有好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经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一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初步认识加法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初步认识加法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中,加法作为数学中最基础、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加法运算的初步认识展开,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加法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加法运算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的能力;3. 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1. 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开始加法运算初步认识的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可以通过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的数量、玩具的数量等,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存在和应用。
同时,引入加法符号“+”,解释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2. 实际操作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训练。
比如,在小组活动中,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小球或糖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法的过程。
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选择两个小球或糖果,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数数得到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3. 游戏和活动的引入为了增加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和活动。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加法闯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加法运算题目才能顺利过关。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团体活动,如加法接龙,让学生轮流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结果,一直接龙下去。
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引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 归纳总结的讲解在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加法运算训练后,要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讲解。
通过集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让他们通过计算验证这两个法则的正确性,并逐步理解其实际应用。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针对加法运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评估他们对加法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概念,能用口算的方式简单地进行加法计算;2.让学生感知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以及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掌握加法的概念,并能用口算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2.突出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并让学生感知和减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深入理解加法的概念;2.帮助学生在口算中体会加数、被加数、和数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加法概念的认识,如:“你都有什么水果?如果再加上一个苹果,你有几个水果了?”2.导入:对加法、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3.操作: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口算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4.拓展:通过简单的填空题或计算题来加深学生对加法及其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简单的讲解、说明和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概念与运算。
2.操练法:通过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口算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活动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或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并进一步感知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加法概念的思考与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你都有什么水果?如果再加上一个苹果,你有几个水果了?”2. 导入(10分钟)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堂说明,介绍加法、加数、被加数、和数的定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求它们的和的运算;•加数:加数是指参加加法运算的数,加数加上被加数等于和数;•被加数:被加数是指参加加法运算的数,加数加上被加数等于和数;•和数:和数是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结果。
然后通过多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3. 操作(30分钟)通过真实生活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用口算的方式进行简单加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有1个苹果+2个苹果=几个苹果?•你有2只鞋,再买1只鞋,一共有几只鞋?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操作,让学生逐渐提高口算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加法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加法(第23 页-第 24 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达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 页的第 1―― 4 题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5 之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数的构成”来计算 5 之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经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
5、使学生踊跃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获取成功体验,加强自信心。
教课重、难点:掌握对自己适合、喜爱的计算方法教课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生:小棒或学具卡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电脑演示:从漂亮的大丛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
同时还陪伴着洪亮的鸟喊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3、多媒体持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察看)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4、“一共有几个小鸟?”谈谈你是怎么想的?(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二、合作沟通,探究发现1、小组合作,探究多种算法问: 4+1 等于几?你是如何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沟通算法。
(对得出不一样算法的小朋友赐予鼓舞,并板书5)师:方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 1刮目相待构成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类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1、“做一做”第1 题(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沟通。
(2)学生报告算式; 3+2=5 ,2+3=5师:谈谈你是如何算的?察看上边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互换两个加数的地点,和不变的规律)2、“做一做”第2 题要修业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稳固深入1、游戏一:贴苹果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 5 之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体会加法的意义。
2. 学生能够用加法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用加法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法的教具,如小卡片、苹果等。
2. 学生准备学习加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教具,如两个苹果,提问学生:“我这里有两个苹果,如果要再拿一个苹果过来,我们怎么表示这个数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加法。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用加法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找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并用加法表示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加法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正确使用加法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初步认识减法的概念。
3. 引导学生将加法应用到生活中,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加法。
加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杨樱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 xx::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4、25页。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将《加法》这一课,编排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比大小、第几、数的组成与分解之后进行。
学生已经有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对于加法运算的核心思想---“合起来”的意思也有了足够的经验。
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呈现情境,为老师提供了教学素材。
24页的主题图呈现了“小丑拿了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并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在一起”,从左图到右图,中间用一个箭头来表示动态的过程,意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把“3和1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教材还借助摆圆片,用直观的合并圈表示“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列出加法算式,认识加号、等号,并学习加法算式的书写。
接着25页的主题图呈现了“3只松鼠在树枝上吃松果,另一根树枝上2只松鼠要跳过来和它们一起吃松果”,让学生再次感知“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从两个情境所表达的信息可以看出,加法意义中“合并”的意思理解需要学生结合事物动态发生过程,加以直观的感知和不断的描述来完成,它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析事物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关于“加法”,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者生活中接触过,有的学生会算10以内的加法,有的甚至会算20以内的加法。
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计算经验,但他们了解的只是加法的计算,对加法的意义理解模糊或不明确,而且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差异。
人教版教材在学习加法前安排了1-5各数的认识及5以内数的“分”与“合”,使学生对“合起来”的意思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一经验与“加法”模型联系起来。
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结合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加法教案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3.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5个三角、挂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1.请三名同学拿出纸鹤(前面表演)男生折了1只纸鹤。
两个女生折了2只纸鹤。
让学生提出问题:生:他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只纸鹤?师:“放在一起”也就是“合起来”折了多少只?“一共”是多少只?对吗?谁能说说“合起来”是多少只?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答对了,(请表演的同学回去)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板书:加法。
师:1只纸鹤和2只纸鹤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中间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1 + 2 = 3加号等号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预设: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2.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师:怎样列式计算?根据回答板书:3+1=4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2、技能目标:通过点子图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经历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加法的概念,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加法,理解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4个气球、小棒
【教学过程】
四、实践应用——应用加法
1、填一填。
(1)2+3=5,读作2()3()5,“+”叫做()号。
(2)在圆圈里填一填。
3○2=5 2○2=4
1○2=3 4○1=5
2、找朋友,连一连。
2+2=4 4+1=5 3+2=5 3+1=4
3、(出示课件)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1=4 1+3=4 2+2=4
4、生活中用到加法的地方很多,根据这个算式说一说生活中的例子。
3 + 1 =
4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列式计算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列式计算
动手画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思考作答
独立完成
应用加法。
通
过设置学生喜
欢的活动,训练
题突出针对性、
层次性、实践
性、开放性,训
练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从多方
面加深学生对
加法的认识和
理解,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五、总结评价——回味加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知识拓展:用学到的知识,找一找生活中的加法。
回顾,汇报收获
自我评价
课后延伸
回味加法。
让
学生在回顾中
体验成功喜悦,
进一步拓展思
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加法(合起来)
3 + 1 = 4
| |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等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