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
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
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 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
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
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
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 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国家的职能范围对宏观税负的影响:1.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

我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1.宏观税负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
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等是决定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的主要因素。
宏观税负问题始终是政府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6个因素):决定中国宏观税负形成的因素既有各国宏观税负形成的一般因素,也有现阶段中国的特殊因素。
抽象出这些基本因素,了解中国宏观税负的形成机理,对于宏观税负状况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量是以财政支出因素为基本前提的。
1.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职责。
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因而也是研究宏观税负的逻辑起点。
2.公共商品的提供。
一是公共商品供给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
二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
即提供方式不同,提供成本不同,则所费价格不同。
三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效率。
公共商品的供应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并配置足以使机构和人员运转的资源。
3.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的发展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公共需求的增长、税收收入的增加都与一定时期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4.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
是指各种税收的优惠政策,其目的是放弃一部分收入,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5. 政府收入结构。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税收)+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其中只有财政收入属于预算内收入,其余的三项都是预算外的收费。
6.税务管理能力。
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的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多少,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
税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有哪些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税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有哪些
税负是指税收与税基的比例关系
企业的税负以公司的利润税收负担,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负指国家地区税收总量,以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来讲宏观税收负担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经济规模结构;(2)税收政策;(3)征管水平。
微观税负针对某纳税人、某个税种,或者某项业务应纳税务以及税基的比例。
一家企业税收负担受到产品结构、管理效益、税收政策等较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来讲,经营者关心的是整体税负。
w=c+v+t+m
w价格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v、t都是企业必须要支付的成本
企业的税收风险和法律风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纳税人应该切实履行防范法律风险,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对投资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使企业税收负担保持合理稳定的比例,保持可持续发展。
企业税负的计算方法:
如:税收负担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
入)×100%
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浅析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

浅析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
刘普照
【期刊名称】《税务纵横》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税收负担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的具体数量体现,
而宏观税负则是税收收入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比重关系。
宏观税负的轻重,必然会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此,研究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税负水平是否适当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决定税收。
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决定税收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和税制结构。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等。
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税负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刘普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J], 刘玉龙
2.浅析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一)--地方区域;地方语言因素 [J], 周鸿德
3.浅析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二)r——生活方式、认知意识因素 [J], 周鸿德
4.浅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沿海港口航运和人员安全的影响 [J], 董嘉航
5.浅析年龄因素与吸烟因素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J], 张芳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宏观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的比重与宏观税负存在正相关关系 , 并且 弹性系数大 于 1 。 [ 关键词] 税 收负担; 产业结构 ; 政府 财政支 出; 收征管 税 [ 中图分类号] 82 F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00 7X(0 90 —0 8 0 10 —9 1 20 )1 07— 9
一
、
引言
决定 因素进行 一 般 的 理论 分 析 , 对 我 国宏 观 税 负 并
的变化进 行 相关 的 实 证研 究 , 以期 对 前 述 问题 有所 揭示。 ( ) 念界定 二 概
( ) 一 问题 的提 出
18 90年代 中期利 改 税 以来 , 国 的宏 观 税 负 水 我
平经历了一个 先下 降再 上升 的过 程 , 18 年 的 由 95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 作者 简介] 李文(99一 ) 女 , 16 , 山东济南人 , 中国社会 科学 院博士后 , 山东 大学 经济学 院副 院长 、 授 、 士 。主要研 究 教 博
方 向: 财政税 收理论与实务 。
・
8 ・ 7
论 的问题 , 税收 负担 理 论 研 究 的 目标 是 纳税 人 的税 收 负担 公平 、 理 , 合 围绕这 一 目标 , 部 分 的研 究集 大 中在 如何 确定合 理 的税 收负 担 水 平 、 负 的转 嫁 与 税
归宿 以及税 收负 担 如 何影 响经 济 增长 等 问题 上 , 而
围有 大小 , 者 相关 的经 济 、 收政 策 发 生 了变 化 , 或 税 各 国宏观税 负 的高低 及其变 化趋 势也不 尽相 同 。大 部分 国家 由于政 府 所 承担 的经 济 、 治 和社会 职责 政
范 围的大小 没有 变化 , 因此宏 观税 负相 对稳定 , 变化 幅度 不大 。 潘石 , 飞( 0 0 比较 中 国 与发 展 中国 家宏 观 孙 2o )
我国宏观税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不明显,发展中国家基本维持在3 % 0 左右 ,发达 国家从0 年开 4 始,税负有所缓慢上升 ,平均在3 % 6 以上缓慢波动 。再看 中国, 1 9 年 到1 9 年 间,增长缓慢 ,9 年开始 ,增速 加大,且一直 94 97 7 持续到现在。
、
和 少 量 其 他 收 入)。
时 代经贸 2 1 O 0年 1 月 中旬刊 总第1 7 1 期 8
我 国 宏 观 税 负 现 状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郑 银
2 03 ) 0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海 师 范 大学 商 学院 ,上 海
【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宏观税 负的意义并对 高低税负国进行 划分。分 析了我国三种口径 的税 负,并对 国内外宏观税 负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宏观 税负的各种因素。得 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偏高、结构不均衡的结论。合理的宏观税 负水平应 当立足于经济发展现状,考虑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能使税 收 对经济发展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最后从税收政策与政府职能角度提 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 【 关键词 】宏观税负;税收 ;经济增长;税制结构
从与 国外 比较 的情况 可 以看 出 ,静态 角度 看 ,我 国宏观 税 负相对于 国外来 讲还是处 于偏低的位置 。但 是 ,从动态 角度 看 ,我 国税 负 一直 持续 上升 ,直 逼 发达 国家 的宏 观税 负 。同 时,扣除发达 国家征收 的社会保 障税等税 后,我 国税 负基本 与 发 达 国 家 持 平 。 国 外 的 高 税 负 可 以稳 定 地 一 直 持 续 下 去 。而 我 国税 负偏高就会 引起纳税人 普遍 不满 ,这 里的原 因还需要和政 府 的职 能相 联 系 。 宏观税负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政府所取得 的收入是否增进 了国民福祉 。如果税收收入高速增长,但税收收入没有 带来整个 社 会 公 共福 利 的增 加 ,国 民就 不 能 更 多 地 享受 到 税 收增 长 带 来 的 好 处 , 这 时宏 观 税 负 上 升 实质 足 增 加 了 国 民 的税 负 。 发达 国家 政 府 征 收 较 高 的税 收 ,但 是 纳税 人 也 不 会 觉得 税 收 负 担 很重 ,因 为 税收切实用于提高纳税人的福利 。纳税人没有感觉到税 收增长的 压力。欧洲发达国家宏观税 负超过4 % O 的不在少数,瑞典甚至超过 5% 0 ,但对于宏观税负高低的争论却不如我国激烈,主要原因就在 于这些 国家 的高税负对应着高福利。而从我 国日前的情况来看, 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并没有带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相反宏观税 负 的水 平和 公 共服 务 的供 给 水平 存在 着 严重 不对 称 。 ( )我 国宏 观 税 负增 长 的原 因分 析 一 我 国 宏 观 税 负 增 长 的 主 要 原 因 足 税 收 的增 长 持 续 高 于 经 济 的 增 长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国 民收 入 分 配 的 集 中度 下 降 , 税 收 收 入 占G P 比重 日趋 下 降 , 到 19 年 ,我 国宏 观 税 负下 降到 历 史 D的 96 最 低 水 平 8 3% 5 ,从 19 年 开始 逐 步 上升 。近 几 年 来 ,宏 观 税 负 97 上升幅度逐 渐加大 。到现 在 ,内需 不足,经济增长速度 放缓, 税 收收入却 有 了超常增 长,并一直延 续到现在 ,从 而间接引起 了宏观税负的增长。
论我国宏观税负的形成机理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作为对政府提供公共商品所付财政成本的补偿,与财政支出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互为因果。
因此,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量是以财政支出因素为基本前提的。
同时,由于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此,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量也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但是,由于政府收入结构的多元性、税制的非统一性、税务管理能力的差异性等都将作用于宏观税负的形成,因此,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一定时期政府的职责政府职责是政府内在职能的外在表现,它从总体上规定着政府非市场活动的范围。
理论上而言,政府的职责或作用范围与市场的作用范围是互补的,但实际的选择中,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复杂的、多面的,也是多变的。
而且,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此决定的政府职能运用的范围,即政府的职责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因此,自人类有国家与政府以来,人们看到的一种表象是: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因而也是研究宏观税负的逻辑起点。
就我国而言,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责范围的确定遵循“凡是政府能干的都由政府去干”的原则;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市场能干的都由市场去干,只有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才由政府去干”。
显然,这种政府职责范围的不同,对政府的支出范围、结构及对宏观税负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二、公共商品的提供由市场缺陷引致、由政治过程决定的政府对公共商品的供给范围,直接影响政府资金的需求量与需求强度。
而且,不同的提供方式、提供效率也对财政支出,进而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是公共商品供给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
这正如私人购买数量较多的商品需要多付费一样。
但公共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其范围、规模及形态往往是不相同的。
政府经济学 宏观税负影响因素论文

浅析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摘要:宏观税负问题是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然后从经济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最后指出,经济因素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是税收的支配者,是影响着税负水平的主观因素。
税收制度与监管是保障因素。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因素政府因素税收制度与监管一、宏观税负简介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
理论界把宏观税负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一)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因为税收来源于同时期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宏观经济总量的大小,可供分配的社会剩余产品的数量直接决定了税源的量度和税基的广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于教育、医疗、娱乐、餐饮、福利等公共产品的需求也迅速提高。
在我国,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提供,一方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为了取得足够的财政收入,必然要提高宏观税负水平;另一方面,纳税人为享有更好的公共物品,也会逐渐提高纳税意愿,从而推动宏观税负水平的提高。
2.产业结构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盈利水平,向政府提供的税收数量也不同。
如果盈利水平高的产业占国民经济总额的比重较大,那么税收总额就会相对较高。
反之,税收总额就会相对较低。
在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束缚,税收缺乏弹性,而当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加大时,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极大推动gdp增长,加大了税收的弹性,促进了税收总额的提高。
(二)政府因素1.国家职能一般情况下,国家的职能范围越广,宏观税负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论我国的宏观税负1

论我国的宏观税负摘要:税收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而宏观税负水平又是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着力点。
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GDP 构成、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税种构成及税率的确定、税式支出政策、非税收入所占比重等税制因素;政府职能范围;税收征管因素等因素的影响。
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快速上升及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制改革;减税政策一、宏观税负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如一个财政年度)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体税收负担状况的综合反映。
衡量税收负担大小一般不用绝对指标,而用相对指标。
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较多,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经济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性因素是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根本性因素。
一方面,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税源也就越充足,对税收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公共品需求的范围和水平也就越高,政府为了提供公共品所要筹集的资金也就越多,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其规模相应地也就越大,因而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高。
2. GDP 构成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GDP 增量中, 可税GDP 的比重是决定税收收入增量的首要因素。
假设实际GDP 的增量一定,政府公共产品和库存等不可税GDP 的比重越大,实际GDP 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就越小。
在现实中,如果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库存比例的大幅度提高,则同一时期的税收收入增幅降低。
3.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税收结构的差异。
基于生产效率和政府政策的一般取向,不同产业的税收负担是不同的,如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税收负担较轻,因此,若一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则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自然会相对较低,而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则总体税收负担会相对提高。
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分析与分解

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分析与分解一、税负转嫁的涵义1.税负转嫁的概念界定。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种种方法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纳税义务变为他人负担的过程。
赋税人使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在税负转嫁的条件下,真正的赋税人和纳税人是可以分离的,负税人是经济意义上的承担主体,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
对税负转嫁的理解应把握几点: (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上升、下降直接联系。
(2)纳税人的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才是税负转嫁,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
2.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1)前转。
也称顺转,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将其所应交纳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购买者。
(2)后转。
也称逆转,它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购价的办法,向后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前转和后转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3)混转。
也称散转,它是指对纳税人而言,即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同时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一种转嫁方式。
(4)税收资本化。
实际上是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应税物品在交易时,买方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现,从所购物品价格中作一次性的扣除。
二、税负转嫁存在的条件1.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实现的前提条件。
商品价格的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政府征税后,纳税人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机制自由制定商品的价格,通过抬高或压低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如果价格无法变动也就无法实现税负转嫁。
由此可见,税负转嫁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例如以商品或劳务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其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与价格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改变课税对象的价格来转嫁税负。
2.纳税人的物质利益驱动,是税负转嫁产生的根本动因。
国家征税,表明原来归属纳税人拥有的一部分价值向国家的单方面无偿转移,是纳税人的一种物质利益损失,纳税人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纪人必然要想办法避免或减少因纳税而产生的损失,因而会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来合法转移税负就成为纳税人的一个重要和基本的选择。
《中国宏观税负高低》课件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较低,但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涉及到我们下一节要讨论的 影响因素。
影响中国宏观税负的因素
经济结构
不同产业的税负差异、地区间的税负差异。
财政需求
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和社会保障需要。
税收政策
税制改革和税率调整等政策变化。
宏观税负高低的影响
宏观税负高低与经济增长、财政可持续性、社会公平等密切相关。合理的税 负水平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如何降低宏观税负
1
优化税收结构
调整不同税种的比例,减少企业负担。
2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避免浪费。
3
改革税收征管
提高税收管的效率和公正性。
结论和要点
宏观税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低但呈上 升趋势。合理的税负水平对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宏观税负高低》 PPT课件
本课件将探讨宏观税负对经济的影响,介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它的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降低宏观税负。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宏观税负?
宏观税负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征收的全部税金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例。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影响。
宏观税负的影响
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高税负会增加企业 成本,影响投资和创新,降低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宏观税负分析

3.6、各国家宏观税负对比分析
1995-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对比分析:
首先,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宏观税负也存在较大差异。根 据宏观税负不同,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税负 国家,这些主要是欧洲的高福利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 第二类是次高税负国家,宏观税负一般在30%--40%,主要包 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希腊、西班牙 等。第三类是一般高税负国家,宏观税负一般在30%左右, 如美国、日本等。
讲解人: 杨喜丹
目录
1 宏观税收负担基本介绍 2 我国现行税收基本框架 3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分析 4 总结
1、宏观税负 基本介绍
1.定 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额占国民 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 P) 、或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
3.5、我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分析
我国人均GDP: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5、我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分析
1985-2012年采用不同口径测算我国宏观税负: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5、我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分析
由表可以看出:一是近10年我国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是比 较高的,并且一直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二是大口径宏观税负平均 水平达到23.6%,而对应地小口径宏观税负为17. 00%,二者相差不 仅达6. 4%,并且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大口径与小口径宏观税负相差 越来越大,并且大口径宏观税负的增长速度快于小口径宏观税负增 长速度,尤其是自2006年以后,在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为29.5%)。 这说明除税收收入影响我国宏观税负外,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等 也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近几年非税收入增 长速度快,用小口径测算的宏观税负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经济主体的 真实负担水平。
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地区宏观税负现状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识别•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宏观税负差异优化对策建议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现象在现实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宏观税负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意义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税收负担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实现税收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能力等。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量验证。
研究内容与方法不同地区间宏观税负存在差异,但总体水平接近。
各地区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遍较低,但略有波动。
近年来,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沿海地区宏观税负普遍较高,内陆地区相对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的宏观税负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部分地区的宏观税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逐渐稳定。
在经济波动期间,各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也会相应波动。
部分地区的宏观税负在近年来略有上升,但总体趋势较为平稳。
宏观税负的时间序列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和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以工业为主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资源禀赋地区的资源禀赋也是影响宏观税负差异的因素之一。
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税收收入相对较高,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对较高。
03投资政策投资政策对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税收收入和宏观税负水平。
01税收政策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包括税率、税收优惠、税收惩罚等,这些都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
中部区域三次产业的宏观税负分析

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分析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不仅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手段,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宏观税负的分析对于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和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包括税负的定义、影响因素、现状和对策等方面。
1. 宏观税负的定义宏观税负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指标。
它反映了国家对经济主体资源收入的重要程度,也是衡量个体、企业和经济体系负担的重要指标。
2. 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2.1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税收额度会相应增加,从而提高宏观税负。
2.2 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的税负也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农业)的税负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工业)的税负较高,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税负相对较低。
2.3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越大,其税负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高科技产业往往拥有更高的纳税额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显著。
2.4 政策调整政府的税收政策调整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收等方式来影响税负的大小。
3. 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的现状中部区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宏观税负的现状对于了解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1 税收收入中部区域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这些税收的收入对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产业结构中部区域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工业的发展使得中部区域的税负相对较高。
3.3 经济增长中部区域的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增速较慢。
这也导致中部区域的宏观税负相对较低。
4. 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的对策针对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现状,应该采取合理的对策来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
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1%,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一)经济税基扩大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
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增长。
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二)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
2003~2007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9.38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
由于我国的GDP增长率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07年的GDP是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与税收收入增幅的差距会缩小5.6个百分点。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1.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同向变动。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联系往往较落后国家更为紧密和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使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
这是保持较高的宏观税负的可能条件。
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则会使社会经济无力承受较重的税收负担。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税负水平高度相关。
(一)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低,对宏观税负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在通常情况下,工业企业规模与宏观税负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工业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则宏观税负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
2、区域间产业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决定该国的税源结构。
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当产业结构出现新旧交替时,税收制度应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改革,使税源的分布与税收负担的结构相对应,从而达到产业间税负水平的公平,并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同样,税收负担的高与低、轻与重对产业的兴衰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高低,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少,企业效益低的好坏,对区域宏观税负的拉动能力都比较重要。
3、各区域间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政府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区域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政府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4、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的数量极限。
区域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下限和上限。
区域宏观税负的下限是指能够满足国家行使职能最低需要的税收数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家行使职能的最低需要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已达到的不随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二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三是为满足由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消费资料增加的需要。
西方国家宏观税负分析

西方国家宏观税负分析在当代世界,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在经济发展、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国家宏观税负的概念解释、影响因素、税收结构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宏观税负概念解释宏观税负是指国家在货币和非货币形式上对个人和企业实施的税收政策的总和。
它是一种衡量国家经济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
宏观税负可以通过计算国家税收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例来衡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宏观税负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降低投资和消费意愿,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宏观税负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调控对于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支出水平、税收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等。
1. 政府支出水平政府支出水平是决定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些支出需要通过税收来实现。
如果政府支出水平较高,所需税收就会相应增加,导致宏观税负的上升。
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也是影响宏观税负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有所差异。
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较高税率,以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而另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较低税率,以鼓励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税收政策的不同选择将直接影响宏观税负的大小。
3. 经济结构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不同行业对税收的贡献程度。
如果国家的税收主要依赖于某个行业或少数行业,那么该行业的纳税人将面临更大的税负。
4. 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社会福利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来自于税收。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项目较多,例如医疗保障、失业救济等,那么宏观税负将相应提高。
三、税收结构税收结构涉及到不同类型税收的比例和组成。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分析

(. 1北京大学经济学 院 ,北京 10 7 ; 2 深圳罗湖 区国税局 ,深圳 5 82 ) 0 8 1 . 10 3
摘 要 :宏观税 负问题是 国家税收制度和税 收政 策的核心 内容 ,是 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政 策、财政税收政 策的主要 内容 。本 文首先从宏观税 负度量 口径和影响 因素两个角度对现有 国内外相 关文献进行 了较 为详 细的回顾 ,然后 从基本理论入手 。深入 分析 了影响宏观税 负的经济 因素、政 府 因素和制度 因素等三个 因素。文章指 出,经 济发展 水平和产业结构不仅 影响宏观税 负
水平 ,而且经济与宏观税 负的相 互作 用表 明 ,合理 的宏观税 负水平应 当立足 于经济发展现状 ,考虑纳税人 的承受能力 ,同时
又能 使 税 收 对 经 济 发展 发挥 必要 的调 控 作 用 ;政 府 的 职 能 范 围和 支 出结 构 将 影 响宏 观 税 负 的 高低 以 及 微 观 主 体 对 宏 观 税 负水
平的评价 ;而一 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等制度 因素则对宏观税 负水平的高低产 生直接 影响。
关 键 词 : 宏观 税 负; 经 济 因 素 ;政 府 因素 中 图 分 类 号 :F 6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x 2 1 )3 07 — 5 0 4 2 2 ( 0 O 0 — 0 10
Ana y i fFac o sAfe tng t a r x Bur n l ss o t r f c i he M c o Ta de
DONG Zh - o g , DENG Li iy n z
(. c ol f c n mi , e igU iesy, e ig1 0 7 , hn ; 1 S h o o o c P kn nvri B in 0 8 1 C ia oE s t j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考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考【摘要】:宏观税负从总体上代裹, 政府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占用程度. 并因此成为制定财税政策的核心因索之一。
近年来,国家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纳税人感到税负重,国内一些学者和国际上的一些组织也认为中国宏观税负重。
本文从衡量口径、合理化标准等角度对宏观税负的概念加以厘清, 从结构、国际比较、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宏观税负水平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降低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宏观税负现状合理税负对策【正文】: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内民众“纳税人”意识的提升,近年关于税收、税负的议题,不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报告提到“中国人均税负近万元”,再次成为牵动人心、见仁见智的热议话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亦常有人提起种种看法。
那么,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过重?如何判断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成为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宏观税负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税收收入与其相应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宏观税负问题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分析和合理界定,使宏观税负既能保证政府合理支出的需要,又能对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和规模扩大保驾护航,并据此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税种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问题和差距,从而为税收工作确定清晰的目标方向,这是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种全新途径,是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尝试。
这一方面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收入的持续超常增长回,引发了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争论。
争论的一方以学术界、纳税人等非政府部门为主,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必须压缩政府收入规模、降低宏观税负。
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名为“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的报告称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
而“公共财政收入”仅是衡量“宏观税负”各指标中,口径最小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
理论界把宏观税负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心的课题。
斯卡利(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1980年总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平均来说,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化,在宏观税负大于45%时,经济增长率倾向于0,然后是负增长。
正因为宏观税负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学者结合国情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郭彦卿(2010)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在达到最优税负水平之前,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可以促进投资于经济的增长。
当宏观税负超过最优税负水平之后,提高宏观税负会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不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
从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是倾向于认同过度征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的。
本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宏观税负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宏观税负过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理论基础供给学派的阿瑟拉弗(1974)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即“拉弗曲线”:高宏观税负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负。
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税收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是不相容的。
当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时,国民产出并不是最大,国民产出是税率的减函数。
换句话说,若税收负担达到最大值,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产出随税率的提高而降低。
宏观税负不是越高越好,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当然,也不是说税负越低,经济就发展越快,关键是如何把握税负的“适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目前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的,因而选取的数据来源于1994年至2010年。
根据前人的经验将宏观税负的测算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gdp,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gdp,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gdp。
宏观税负,财政困难与体制转换一一对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水平的分析与思考财政收入水平反映一国政府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规模,其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t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越大, 同时财政在社会剩余产品中的集中程度也就相对越高.二是体制性因素.在同一的发展阶段,一国财政集中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运行体制,政府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则财政集中的程度也就愈高. 改革以来我国经挤运行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新体制过渡.与此相适应,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由直接干预和桶控向主要采取间接调控方式转变,在调控菹围上由无所不包的直接计划管理向主要负责平衡总量,协调基本经济关系和担负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方向转变. 体制转换过程中财政体制的变化同样是深刻的,无论是财政管理和调控体制,财力分配和使用体制都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很显然,财政体制变化的本身必然带来财力分配结构的变化.改革以来总的趋势表现为国家财政直接掌握的预算资金在社会总产品中的份额减小,这与体制转换的方向是一致的,基本台理的.但近年来国家财政出现一定困难, 一些同志将之归因于财政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不足,提出必须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我认为,只有在科学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家财政收入真实
水平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对财力分配结构作出合理的趔断.本文试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体制转换的角度, 对当前国家财政收支水平进行一些分析: 一,宏现税负t 改革以来的演变趋势及国际比较衡量一国财政收入水平特别是集中程度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是宏观税负,即税收总额(T)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其中尤以T/GDP 的比重应用更广泛.
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提升税务机关的组织收入能力,可有效提高征收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使税款流失减少。
从当前我国的实情出发,治理税款流失、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切实有效途径主要还是两条:一是完善税制,消除制度性隐患,比如,完善增值税政策,保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积极推动并鼓励基层税务机关创造性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巨有较强操作性的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机制;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监督,防范纳税人分解收入、多项扣除,达到少缴税的目的;简化税制,建立公平,明确和简便的税收制度,避免因税法复杂而产生税法真空,进而诱发的纳税人不遵从行为。
二是从户籍动态有效管理、发票监控与建管并重,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和分析成果应用水平、纳税评估日常化、税务稽查职能充分高效发挥等方面,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提升纳税评估的关键性管理税源和防范逃税的作用,增强税务部门的执法刚性,加大对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拥有有效的激励与惩处机制,提升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责任心。
当前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税收与经济增长呈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当前税收收入水平占整个财政收入的93%左右,约90%的财政支出是靠税收来承担的,现行的宏观税负水平满足了财政收入的支出的需要。
但是2005年宏观税负后已经超出了合理税负的上限,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且宏观税负结构在产业上、地区上仍然不够合理,一些具有正社会效益的税种没有开征,有待于通过税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宏观说服的合理化。
因此我国近几年的目标应该是保证税收完成筹集财政收入的情况下,控制税后的规模,通过结构性的减税,使宏观税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且实现税制优化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