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陈丽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第09期

摘要:若想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填补过去实验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让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够全面地体现出其价值,那么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来对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形式进行钻研,在和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比较之后,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并研究出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案例,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

关键词:中学化学数字;实验教学;教学案例

若想合理地制定数字化实验案例,并将其与中学化学进行结合,那么就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各种案例巧妙地与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师生合理地采用数字化实验案例.现在,不管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或是最新研究出的教学形式,已经较为成熟的已经有以下几种:实验探究模式、课题探究模式等.

1.用数字化实验探究石灰水与浓烧碱溶液吸收CO2的能力.

(1)研究背景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期间,很多教师觉得能够采用石灰水来吸取CO2,不过尽量要采用烧碱溶液来进行吸取,通过认真地研究发现,饱和石灰水没有较高的浓度,单位体积中的OH-也不大,所以不能够随意吸取CO2.通过计算得知,50mL的饱和石灰水如果全部被CO2所吸取,那么也就能够获取25mL,烧碱溶解度不错,而且单位体积中的OH-数量也较多,所以能够吸取全部的CO2.而如今比较先进、使用较为普遍的数字化实验,则能够直接比较它们在吸取CO2方面的差别.

(2)仪器、药品

计算机、Y型管、止气夹、胶皮管等.

(3)实验装置图

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潘玉昕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10期 摘要: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发展和提升学生科学、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实验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本文将从数字化实验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攻克教学疑点难点,强化学生知识巩固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数字化实验;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实验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与现代化实验教学相适应,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因此实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已经迫在眉睫。中学化学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数字化实验全面落实和应用到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推动实验教学的转变与革新,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中学化学中的实验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这便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率。因此,中学化学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实验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数字设备来开展实验教学,图片展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视频播放实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和仔细地观察,从而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 例如,在教授《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加深学生们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我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数字化媒体为学生们演示了该实验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视频中,工人采集矿石,投放在专业的生产线中,通过视频的展示,学生们认识到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根据视频的介绍及数据采集的展示,学生们了解了整个实验的流程。这样一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数字化实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中学化学的难度较大,教师在实验教学过中的教学语言往往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清楚地讲解给学生,学生也无法理解,这便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疑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呈现更加具体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理解。 三、利用數字化实验,强化学生知识巩固;

探究式教学案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式教学设计及评价 杨君萍武威第七中学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案例研究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案例研究 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合理的利用实验教学案例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并且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趣味化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教学辅助功效。透过很多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这也会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让大家对于实验后的原理展开积极的探索,并且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趣味实验作为课堂导入 趣味实验可以为课堂教学发挥很多辅助功效。首先,教师可以以趣味化的实验作为教学导入,这种方法往往能够非常好的提升知识教学的效果。以实验为教学导入首先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会非常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尤其是当看到的实验非常有意思,展开的一些实验现象让自己很惊讶时,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会进一步被激发。大家都会非常迫切的想知识实验后的原理,想明白会造成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这就非常好的为知识教学打下了铺垫,能够让学生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展开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因此,教师可以灵活的应用趣味化实验作为知识教学的导入,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们展开了如下实验教学导入。我选取的时常见的一个蓝瓶子实验:在一个圆底烧瓶中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于水中,加入数滴0.1%的亚甲基蓝(不能多,否则变色较慢),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同样不能过多,否则可能会使溶液变成黄色,就不能成功地观察到蓝色和无色之间的转化),当振荡圆底烧瓶时,溶液会变成蓝色,而放置2分钟左右会变成无色,再振荡又会变成蓝色,这样的循环无数次(一般可以持续1~2天)。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当看到瓶子内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时大家的学习欲望也极大的被激发。学生们都很想知识其后的实验原理,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就这样,借助这个有意思的小实验不仅很好的为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得到了激发。 二、趣味化的课外实验活动 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趣味化的课外实验活动来为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做出有效延伸,这同样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拓宽。化学课堂上学到的不少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们展开一些有意思的课外实验活动。这不仅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也会给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对于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关于在高中化学中展开学生数字化实验的研究

关于在高中化学中展开学生数字化实验的研究 上海市浦光中学徐琤雅张玲杨宇翔 目前数字化实验已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数字化实验的核心设备——各种传感器及微电极的研究为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优先资助的前沿课题。 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引入数字化实验教学,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实验工具的缺陷,使实验的方法更加先进,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实验的步骤更加清晰;另一方面革新了化学实验仪器与方法,拓展了化学实验的内容。 我校有非常有利的硬件条件——专属数字化教学的实验室。为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了将数字实验与教学实践更好的结合,通过对几个典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研究与改进,将其传统的实验操作方法改进为数字化操作,定位于可广为推广的学生实验,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同时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实验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进一步推进数字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本研究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积累相关案例,从实践中研究与改进几个典型的中学化学实验,将其传统的实验操作方法改进为数字化实验,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实验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发挥数字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使之与课堂教学更为合理、紧密地整合。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能广泛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学生数字化实验案例。 (2)研究学生数字化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报告的设计。 (3)研究比较学生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学生实验的教学效果。 (4)研究学生数字化实验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价值。 (5)研究学生数字化实验对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 (6)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研究结果: (一)能广泛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学生数字化实验案例。 在高中学段化学理论体系中,理论上有不少可用数字化实验实现的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案例背景】 本节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方法:实验分两组,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为实验组;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为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要有 两组同时进行。 首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观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记录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 下面来指导学生实验: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步骤:<1>首先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两个盒子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种子。<4>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水。<5>最后给它们进行编号,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制取二氧化碳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检查气密性,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3、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教学用具: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止水夹,集气瓶,毛玻片,火柴,酒精灯 新课 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一演示实验 (1)在锥形瓶中加入几块石灰石,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2)再打开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板书: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提出实验室还有其他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二,提问:制取氧气的装置怎样来设计? 两种发生装置和三种收集装置的选取非常重要。(小黑板展示) 请同学们自己来选择并说明理由 演示制取氧气,同时附上步骤 板书:步骤 1 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 固定装置 4 加热 5收集 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 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 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少许的原因?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实验的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制取气体,对学生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能按规定操作制取氧气。结合氧气的性质对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张丽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六章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案例描述: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所需要的药品。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碳酸钙和稀硫酸也是反应速率适中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硫酸的浓度的用量再稀一些;使用的大理石块再大一些或者在小一些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

出了最终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我接着安排了实验,“要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李碧玉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王凯然同学说:“不行药品的状态不同,反应的条件也不一样的”两位同学的意见说出来之后全班同学都不出声音了,当时很是尴尬,我想可能是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已经学过很久了,大家的印象不是很清楚了,我不应该直接把问题抛给他们,后来在我及时的引导下,学生一点一点的清楚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确认。 讨论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一些小小的意外,不过都及时解决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大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又的得到了提高,在小结是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谈论了自己的收获。 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下一页1 2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

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

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以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实验,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构建“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并积极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 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材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如:演示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后,提出问题:现有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它们? 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 1)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比较它们的燃烧程度。 2)在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它们的浑浊程度。 3)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一只活着的虫子,比较它们的存活时间。 4)称重两瓶气体的质量。 …… 通过知识的学习,实验的演示,学生的观察并且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不是很严密。但实验探究的意识已经得到了培养。 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支配时间,

初中常见化学实验装置图归类

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 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气体固体、固体?→?+? 1 ()()。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应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反应容器:试管 21 ()()()6 43212、注意事项:见图分液漏斗;加液容器:长颈漏斗、锥形瓶; 、广口瓶 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 液体、固体?→?+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启普发生器及改良4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17 163213、注意事项:见图加液容器:分液漏斗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 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固体?→?+?→?+?? 图 1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排空气法1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排水法2 、贮气瓶 3 三、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 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1 图27 、燃烧或袋装法2 (图28、图29) 气体:防倒吸。、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3 图26 图24 图 25 图28 图 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四、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 、常温反应装置1 、加热反应装置2 、冷却反应装置3 六、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 相平。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中水相平,图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注意事项:图5250 图43 图 44 图45 图46 图 47 图48 图 49 图50 图51 图52 图 53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doc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 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 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 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 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 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 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 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 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 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 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 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 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 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 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做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做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 通过实验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能判断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有着最大静摩擦力; 能借助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测量最大静摩擦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实验观察水平, 指导学生学习和体会探索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并能使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水平; 通过讨论、回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既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探索的过程。 难点:协助学生理解到静摩擦力有一个范围,理解由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引导学生实行实验、自主探索。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索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规律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过程 1 :理解摩擦力(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一些视频资料,根据以上资料理解摩擦力 教师: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 在中学阶段我们只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让我们先来看看滑动摩擦力。 2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 活动:让一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力气小的女生拔一不锈钢管,男生赢;教师给男生这端的钢管涂上洗洁精,再拔,女生赢。 教师指导同学仔细观察,男同学在第二次拔河中,为什么要用力握住钢管?根据活动中的体会,请同学们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相关? 学生: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正压力、面积、接触面的粗糙水准、速度……相关。 物理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学生提出设想,共同讨论,得出方案。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怎么测量? 滑动摩擦力可能和这么多的因素相关,该这样研究?用什么方法? 请大致说说你的实验步骤 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读数,记录数据。 比较两表数据,经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成正比 即:f=uN 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能够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面积无关 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也无关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5000字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河北省丰宁县选将营中学:党立东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复习课一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前边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的实验的认真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合作等方法复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接触控制变量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镊子、药匙、酒精灯、多媒体 药品:干燥的石蕊小花、醋酸、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 理石、木条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 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 路,提高科学 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课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同学们,你对二氧化碳了解了多少?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独立完成【预习检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2)二氧化碳既不能,也不,不支持呼吸,无毒。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写化学式),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为。 (5)实验室用和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收集方法 为:。 【小结】针对学生检测完成情况总结 【实验】石蕊试纸放二氧化碳中 【提问】为什么干燥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就没有现象呢? 【交流讨论一】 将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制成干燥的石蕊小花。用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下列对比实验 (1)干燥纸花的颜色变化ⅰ;ⅱ. ; ⅲ;ⅳ。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必修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必修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郑玉微 镇海区龙赛中学宁波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实验的特点及意义,统计了适合开展数字化实验的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实验,并分析了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必修实验中的三个应用案例,最后探讨了教师在寻求数字化实验与高中化学必修实验融合过程中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高中化学必修实验 数字化实验的应用特点及其意义 数字化实验,主要指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含配套软件)进行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数字化实验基本设备如图: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传感器的类型有:压强传感器、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常见的离子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等。数据采集器的作用是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过接口传送到计算机显示、存储、分析。使用时仍需要与传统的实验仪器配合,才能获取信号并转化。 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化学教案中实验教案是最生动的、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案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创造真实的、生动的、活泼的活动情境,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养成。因此高中化学必修实验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召唤,每个学校都要积极开展必修实验创新,争取实验效果最大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数字化实验在教案中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将微观事物通过软件等信息技术清晰地展现,能让学生掌握微观变化的原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微观的原理和变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对变化产生感性的认识,而这是传统实验无法办到的。由于高中化学多数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耗时过长不易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而应用数字化实验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利用氧气传感器,可以直接从图像上感受氧气的变化。利用分光光度计,能将肉眼很少捕捉的光读取,并借助于专门的软件将图像表现出来,数字化实验对于做图和处理数据这种要求高的难题,也能轻松解决。 南京师范大学马宏佳教授曾说过:“数字化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感官的延伸,能见原先之不可视,听原先之不能闻,触原先之不宜碰;它表征多元化,有图形,表格等;它数据可靠,既准确又实时;还有处理科学性,有斜率求算,曲线拟合,积分,统计等。”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案实际将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案 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 (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d、指导学生准备。 1.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改进、制作教具,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 教学进度安排 11-1水的沸腾 1-2胆矾的研碎 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1-5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 12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131-6取块状固体 1-7取粉末固体 1-8量筒与滴管的使用 141-9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给物质加热 1-10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1-11洗涤玻璃仪器 15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6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3硫的燃烧 2-4铝箔再氧气中燃烧 172-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6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 氧化锰催化) 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8活动: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 193-1水的电解 1103-2品红的扩散 活动:分子运动111 活动:水的净化 3-3用肥皂区分软硬水

3-4制取蒸馏水 112活动: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2、运用蜡烛、镁的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3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还原氧化铜 114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1156-3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验满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166-7一氧化碳的燃烧 6-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17活动:燃烧的条件 7-1灭火原理活动:灭火器原理 1187-2粉尘爆炸 119活动:燃料 7-3甲烷的燃烧 7-4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活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1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12探究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 138-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中学化学学生数字化实验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中学化学学生数字化实验 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生: 指导教师: 培养单位: 专业学位领域:学科教学(化学) 完成时间: 答辩时间: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密级:保密期限为年。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学生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化实验体现了现代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作为学生实验有利于推动中学化学实验改革。故本研究以4例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为切入点,利用澳大利亚的ACELL学生实验可行性评价系统探讨了数字化实验作为学生实验的可行性,为数字化实验作为学生实验进入中学日常教学提供实践基础。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综述了研究的缘由、研究目的、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部分为数字化实验的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数字化实验的研究内容与发展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介绍ACELL学生实验可行性评价系统,说明了ACELL的目的、评价工具、评价流程,以及相关的案例。第五部分对设计的4例化学学生数字化实验进行可行性研究,采用ACELL评价方法,通过26位在职教育硕士对4个数字化实验的亲自实施和问卷调查及用三角互证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根据反馈对实验进行改进。第六部分为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本研究设计的4个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作为学生实验在教学上具有可行性。主要表现为:(1)这些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在化学学习中具有价值;(2)这些实验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数字化实验后,基本上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3)这些实验的实验单中实验目标清晰、操作步骤明确、实验介绍充分、评价标准明确,能够满足学生做实验时的要求;(4)在一节实验课中完成一例学生数字化实验的时间是合适的。研究也说明用ACELL评价系统评价学生实验的可行性是科学和有效的。 论文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学生实验,可行性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