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3172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0.png)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一、20世纪战争的背景及特点1.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2.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3.国家利益的冲突4.技术发展与武器革新5.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矛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战争的爆发及各方介入原因2.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演变3.战争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4.战争的结果及对世界的影响三、二战前的政治与经济形势1.国际秩序的崩溃2.世界经济的动荡3.殖民地独立运动与民族主义抬头4.战争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战争的爆发及各方介入原因2.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演变3.大屠杀与战争罪行4.战争的结果及对世界的影响五、战争后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重建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冷战的兴起与冷战格局的形成3.各国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4.非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地独立六、冷战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1.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2.冷战时期的地区冲突及其影响3.冷战时期的核威慑与恐慌4.冷战结束的原因与过程七、全球化与和平的努力1.经济全球化与互相依存2.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发展3.和平与冲突解决的尝试4.21世纪的安全挑战与和平的前景八、和平与历史的启示1.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2.和平的可贵与和平的理念3.历史对当代和未来的启示4.和平的构建与维护的责任以上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知识,做好复习准备。
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事件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参考历史学家的观点和分析,扩展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祝你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3a0ecd84254b35eefd3455.png)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过程: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性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
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 高二历史教案PPT模板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 高二历史教案PPT模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200555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0.png)
火连绵的局部
最新版PPT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20分钟
总目录数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 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
部
演示内容长度
986字符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总页数
18个
3个
15个
x页
目录 CONTENTS
01 一、“蒙巴顿方案” 与印巴分立
01
二、三次印巴战争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1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 行“分 而治之”造成 冲...
2、不同民族和 2
宗教信仰之间 的隔阂与敌视
3 3、边界和领土
归属的长期不 确定
4
4、美苏两个大 国的不断插手
5
(六)两伊战 争
THANK YOU
03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 主要原因
02 二、三次印巴战争
01
一、“蒙巴顿方案” 与印巴分立
1.印度的特 点
2.“蒙巴顿 方 案”1947.6
(1)印度自 18c成为英国
殖民地
(2)存在两 大教派(印 度教和伊斯 兰教)和...
(2)主要内容: “印度独立法 案”(即“蒙...
(1)提出背景
(3)影响: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5b79a2cc22bcd126ff0cdb.png)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㈠背景巧记: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五点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
⑵主要原因:在殖民地瓜分问题上出现新的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战争,使世界大战具有物质上的可能。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世界大战具有思想上的可能。
⑸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㈡过程1、交战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2、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3、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4、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⑴三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⑵四年:1914—1918年①1914—1915年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东线:德挫败俄军攻势②1915—1916年重心: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③1916—1917年重心:西线: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海上:日德兰海战,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④1917—1918年: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
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革命、投降。
5、美国在一战中的政策及原因:⑴初期中立。
原因:胜负未明、不便投机;中立地位、发战争财⑵后期参战。
原因:①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②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由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基本上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所以在美国的军火和物质输入方面有利于协约国。
美国在1914年到1916年对协约国的出口增长4倍,协约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中考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0421e1ee06eff9aff8079d.png)
专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整合·专题归纳】【热点·中考预测】热点主题:战争及启示热点指数:★★★★★【新闻链接】暗杀激怒伊朗整个社会伊朗人高喊“以牙还牙”离爆发一场新的海湾战争看上去只需要一点火星了。
2011年1月11日,美国第二艘航母“卡尔·文森”号抵达阿拉伯海,第三艘航母“林肯”号据称也在前往途中。
就在当天早些时候,伊朗一名核科学家被汽车炸弹炸死,“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了全世界对海湾地区的强烈感受。
被重点怀疑的以色列军方称,不会为伊朗科学家之死“掉一滴眼泪”,美国从五角大楼到白宫也都撇得干干净净。
但几乎世界所有媒体都认为,美国和以色列与暗杀脱不了干系。
12日,伊朗媒体纷纷呼吁“以牙还牙”,“暗杀以色列官员和将领”。
一些国际媒体分析说,美国和以色列可能正在挑逗伊朗,逼伊朗打响第一枪,这样他们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开战。
【史实回放】1.第一次世界大战(1)概述: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两大敌对的政治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巴尔干半岛成为随时可以爆发的火药库。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了为时四年的战争,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2)影响: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概述: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它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战争初期由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势力猖獗一时。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它是一场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较量。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复习提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复习提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https://img.taocdn.com/s3/m/0eaab5476c175f0e7cd13778.png)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知识梳理】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经济因素)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经济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
2.表现:资本主义列强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3.影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因素)三国同盟原因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三国同盟条约》,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协约原因德国咄咄逼人,三国同盟威胁法俄;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过程1892年《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签订,另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初步形成,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成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因素)1.传统武器改进:使武器的性能提高,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2.新式武器问世:使战争突破陆地的限制,扩展到空中和海底3.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使战争突破到更大范围内进行4.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思想因素)1.军国主义(1)成因:近代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进入20世纪,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
(2)表现:崇尚使用军事力量,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转。
以德国最为典型。
2.极端民族主义(1)表现: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英法的极端民族主义幽灵。
(2)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3)影响: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拓展提升】1.垄断阶段的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的目的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所以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掠夺殖民地。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fb1148c850ad02de804159.png)
⒏内容:⑴《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2)内容: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 东线:俄——奥匈德 南线:
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 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⒋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英法军队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必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必打)](https://img.taocdn.com/s3/m/1c11221e4431b90d6c85c71e.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背景(原因)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2、原因:a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矛盾表现: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法德矛盾:报仇——压制,争夺焦点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争夺焦点是: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俄奥矛盾:争夺焦点是:巴尔干半岛的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过程: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具有明显的反俄和反法的性质。
三国协约: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年和1907年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
这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c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d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e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
问题1、: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docx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910e07bee06eff9aff80727.png)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教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㈠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⒈产生: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
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UnitedNations)正式成立。
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⒉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⒊主要机构: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
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
⑸托管理事会:⑹国际法院:在海牙。
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⒋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⑴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⑵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
⑶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排除第一支维和部队。
⑷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
但维和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只是维持暂时和平,等待问题解决的临时手段。
㈡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⑴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
高效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总复习
![高效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509938802d276a200292e46.png)
•
• • • •
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1. 世界成为整体: 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形成,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局面; 2. 大国全球争夺: 各国矛盾尖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两大集 团扩军备战愈演愈烈。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 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3. 科技飞速进步: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 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线索与 知识要 点概览
6.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①联合国(发展阶段与主要维和活动) ②二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三次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课程标准 ⑴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 战。 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 失败的原因。 ⑶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 5、二战的影响
• • • • • • • • ㈠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精神物质: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2、经济: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直接原因) 3、科技: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 命奠定了基础(原子能、火箭技术、电子计算机) 4、思想: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战后反战和平运 动的发展 ㈡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 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 主义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 走向崩溃
巴黎和会:各国外交意图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素材)-学习文档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素材)-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83bfa420b4e767f5acfcece.png)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期末复习提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期末复习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f6945815a2161479171128b4.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期末复习思考题1、从概念、实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归纳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从地位、发挥作用等方面归纳中国与国际联盟、联合国有关的史实。
4、从地位、发挥作用等方面归纳美国与国际联盟、联合国有关的史实5、分别归纳两次世界大战(包括两次世界格局)对中国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6、20世纪30年代(注:1930——1939年),国际上形成了哪三股政治势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战争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别归纳美国参加一战、二战的多方面原因以及对战后美国经济、国际地位产生的影响8、分别指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产生的背景、实质;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二者的出笼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9、20世纪西欧国际地位经历了相对衰落、彻底衰落和重新崛起的过程。
试简要概括这一过程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10、归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注意时限:1930——1949年)11、归纳联合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宗旨、原则、维和手段;成立以来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5答:(1)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美和反对法西斯的苏联及世界人民三股政治势力。
(2)相互关系:英、法、美既害怕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又敌视苏联,为保全自己,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侵略。
轴心国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号,利用英、法、美的纵容,到处侵略扩张。
被法西斯侵略的中国、朝鲜、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积极起来抵抗。
苏联及国际进步人士则大力支持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同时,苏联还为建立欧洲安全体系而努力。
(3)变化和影响:二战爆发后,轴心国首先向英法开战,法国沦亡,英国岌岌可危,美国珍珠港被偷袭,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德国在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后,野心膨胀,向苏联开战,苏联人民坚决抵抗了法西斯进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知识回归提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知识回归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feee0502020740be1e9be4.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专题知识要点本专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基本知识梳理1.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导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③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⑤由于列强争夺和民族矛盾,巴尔干地区成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线。
过程①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②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③1917年美国以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参战。
④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⑤1918年9月,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11月,德国政府宣布投降。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失误;同盟国内部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影响①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死伤无数,经济损失巨大。
②大战造成了欧洲的相对衰落。
战后,美、日迅速崛起。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和独立的浪潮。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⑤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⑥大战使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含义:一战后战胜国暂时调整在欧洲西亚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操纵国:英法美建立过程巴黎和会协约国先后与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共同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它所构建的和平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重新瓜分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b902c5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a.png)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⑴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开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⑶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开展的影响。
1、历史背景⑴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⑵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三对主要矛盾,即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⑶集团推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加紧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和斗争愈发剧烈。
⑸"火药桶〞形成: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剧烈和复杂。
随着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⑹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过程⑴时间:1914—1918年⑵三条战线①西线〔主战场〕:英法比与德国作战。
②东线〔第二战场〕:德国、奥匈和俄国作战。
③南线〔次要〕: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作战。
⑶主要阶段①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德国"施里芬方案〞破产,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场形成对峙局面。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交战双方元气大伤。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影响⑴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⑵引起世界局势的变化:西欧的相对衰落,美、日迅速崛起。
⑶催生了一个新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诞生;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⑷推动新技术开展,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815037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3.png)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篇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
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
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
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中国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二)越南战争(一)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1)二战后,越南成立了以胡志明为主席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取得了抗法斗争的胜利。
人教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提纲 pdf版
![人教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提纲 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ce87ef89eb172dec63b708.png)
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加试)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并加紧扩军备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加剧了这种矛盾,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方式:(1.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矛盾2扩军备战:陆海军人数海军实力)2.主要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③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出现。
④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二、(加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先后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加试)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1.原因(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2.条件(1)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一
![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8916671711cc7931b716b8.png)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1、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2、一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3、理解列强间矛盾的根源、实质及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4、一战前列强间几对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战前列强间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及其依据5、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目的、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影响)6、大战前英国(大陆均势政策到结盟政策)、德国外交政策(着眼欧洲大陆到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7、一战导火线(时间、事件、影响)及交战双方第二课1、一战中欧洲三条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理解东线、西线是主战线的理由P9表格P10地图2、马战的地理位置、时间、德国作战计划、地位与影响3、凡战:原因、地理位置、时间、特点、地位、结果,德军的新式武器,理解为什么凡战是决定意义的一战?4、索役的地理位置、时间、地位、英国的新式武器5、理解一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从战略意图、战争形势、双方投入、战争结局分析)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征第三课1、参战前,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2、美国参战的原因(注意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时间、影响3、中国参战的时间、方式4、苏俄退出大战时间、相关和约及其意义5、大战结束时间与标志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注意细化史实)7、如何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第四课1、一战的性质、具有正义性质的代表性国家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战争催生了怎样的新世界?4点)3、一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将三方面具体化)4、整理:战后西欧的相对衰落的表现(从经济、政治危机、精神危机、殖民地…等角度综合)5、综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2、原因: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意义:是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德国——英法)3、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一方面它们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
4、结果: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法德矛盾:报仇——压制,争夺焦点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德矛盾:争夺焦点是: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俄奥矛盾:争夺焦点是:巴尔干半岛的霸权2、结盟: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具有明显的反俄和反法的性质。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年和1907年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
这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巴尔干火药桶”1、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内容。
2、导火线: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5、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欧洲大国均势:16世纪后,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它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
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年—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发展要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2、“施里芬计划”内容: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德国陷入长期两线作战。
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东线:1914.8俄攻入东普鲁士。
对方对峙。
二、“凡尔登绞肉机”1、1915年战局:德、奥匈进攻重点在东线,德国取得一定成果,但彻底打垮俄国计划落空。
2、1916战争重心回到西线。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德国开始使用毒气弹、“绞肉机”,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的计划破产。
——大战中期的决定性战役和一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索姆河地狱——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间的最大规模的交锋。
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3、结果: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1、持久的原因:①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
②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③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2、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原因:①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②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本要求: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发展要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可以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因素认识)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917年4月)(1)美国参战的原因?影响?原因: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受到很大损失,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
④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⑤如果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败同盟国,不仅可以捞取战利品,还可以恃其经济力量在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2、1917年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盟国宣战战3、俄国退出(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原因:同盟国集团在物资供应上和兵源补充上,都面临着困境。
2、过程:①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②德国在西线溃退,“兴登堡防线”被突破,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1918年)③奥匈帝国瓦解投降(1918年)④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1、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的物资。
协约国拥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2、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
两线作战、阵地战、持久战导致德国失败。
3、内部矛盾尖锐: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
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
德国“十一月革命”。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
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兵力和战争物资的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第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阅读内容)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引发了欧洲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①经济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②政治上,苏联成为欧洲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③格局上,近代以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德奥战败,英法受创,美日崛起(2)美国实力巨增: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欧洲最大的债主,并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3)日本乘机扩张:占领山东、太平洋上德国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5)战后出现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三、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等等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各国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定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④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程标准】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不稳定性。
2、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一课巴黎和会基本要求: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发展要求: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说明:教学本课要联系上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出席国家:27个(不包括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英美法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2、大国各自的目的①美国:利用经济优势,夺取世界霸权②英国:稳固“殖民帝国”地位;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太平洋地区利益;维持欧洲大陆均势③法国: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④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占领德国在太平洋上岛屿3、大国操纵会议的原因?这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准则所决定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国际关系舞台上一直讲实力原则,从来不讲国家与民族的平等;另一方面,就战争的作用方面来说,广大中小国家对战争未能发挥决定作用。
帝国主义自然不允许这些国家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决策,从而影响它们自己利益的实现。
4、对德问题的争夺(焦点)①法:严厉制裁、肢解德国②英: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阻止法称霸欧洲③美英:反对肢解德国,一旦法国遭到进攻,将提供援助5、中国山东问题:日本:攫取中国山东。
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美国: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
最后,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给日本。
中国外交的失败消息传到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