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结合实际情况试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利弊

金融学作业陈骁财务管理4班0一、结合实际情况,试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利弊。
答:1、直接融资。
特点:1)融资模式最简单。
2)直接性。
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需求者直接从资金的供给者手中取得资金,并在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之间成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3)分散性。
由于融资活动分散于各类场合,具有必然的分散性4)信用上的不同性较大。
由于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其信用好坏有较大的不同,、从而带来融资信用的较大不同和风险性。
5)部份不可逆性。
如:在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资金,是不需返还的。
6)相对较强的自主性。
在直接融资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融资者可以自己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
例如在商业信用中,赊买和赊卖者可以在两边志愿的前提下,决定赊买或赊卖的品种、数量和对象利:1)资金供求两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2)融资本钱较低,还贷风险较小,收益较大。
如发行股票,公司倒了,不用你去还股东的钱。
弊:1)要求投资者具有必然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够在金融市场寻觅到较好的投资品种,把握好投资机缘。
2)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3)不容易融到资。
直接融资两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4)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门坎较高,对于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大体上不可能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2、间接融资特点:1)贷款条件高。
需要较硬的抵押条件(土地证,固定资产)。
2)间接性。
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给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系;3)相对的集中性。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
4)信用的不同性较小。
由于间接融资相对集中于金融机构,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都较严格,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也多受到相应稳健性经营管理原则的约束。
5)全数具有可逆性。
通过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到期均必需返还,并支付利息。
6)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资金贷给谁不贷给谁,并非由资金的初始供给者决定,而是由金融机构决定。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它们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市场将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其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够减少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的劣势在于市场不成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然存在。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机构来间接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
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最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经济发展、作用、优势、劣势、共同推动、金融市场、投资者、企业、资金、风险、创新、融资方式。
1. 引言1.1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今经济形势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而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来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
这两种融资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其优劣势,但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直接融资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融资规模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企业面临发行成本高等问题。
间接融资作为传统融资方式,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利弊,但共同推动着经济的繁荣。
直接融资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创新活力;间接融资则能够稳定融资渠道,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经济的稳定增长。
2. 正文2.1 直接融资的作用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向投资者进行融资,而不经过中间机构。
直接融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融资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14种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的比较

投融界:14种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的比较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整个过程不经过任何中介环节。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一、吸收投资吸收投资的方式融资是指非股份制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的直接投入的资本,形成企业投入资本的一种筹资方式。
投入资本不以股票为媒介,适用于非股份制企业。
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股权资本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合伙企业中,两个及以上的人员共同出资可以看作为吸收投资而成立。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成立,亦可看作是吸收中方或外方的投资,获得相应的股权,或者协商的股权。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吸收投资便成为吸收股东,但局限于50人以下。
对于股份公司来说,发起设立人只能作为共同的投资方,一旦吸收投资,则吸收的投资性质将改变,直接成为发起人;对于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特定对象募集吸收投资,从而成立股份公司。
当然,以上的合伙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以上形式吸收的直接投资也可以是非股权参与,具体由协议来确定。
二、发行股票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
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名词解释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名词解释
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
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
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
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
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在金融领域,融资是一项核心业务。
融资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这两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将就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工具,直接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融到资金,并且资金的性质比较稳定,投资者也更有信心。
而缺点则是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发债和发股需要一定的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债券是指公司向投资者筹集资金,承诺向投资者支付一定的利率,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
债券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也比股票低。
股票则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增加自己的投资,投资者则通过购买股票获取企业的经济利益。
股票的风险比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较高。
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对比较低的融资成本,并且还有巨大的潜在投资者。
而缺点则是缺少直接融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并且还需要承担中间机构的利润和管理成本。
在间接融资中,有发放贷款、发行信托、发行保险等多种方式。
贷款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进行偿还。
信托是指信托公司向投资者集合资金,并投资于不同的资产中,从中获取收益分配给投资者。
保险则是指保险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保险产品,并以保费和保险赔偿的形式进行资金的流转和激励。
总的来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融资成本和风险,但优点在于更为灵活、可控并且信任度更高;间接融资优点则是融资成本相对低,但不可忽略的问题是需要面对的风险以及中间机构的利润和管理成本等。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定义与区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5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题为?从金融角度看经济增长?的论文。
“直接融资〃定义为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置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的资金融通活动。
“间接融资〃定义为资金盈余者通过存款等形式,将闲置的资金提供银行,再由银行贷款给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
1996年,朱铭基同志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首次将此概念引入中国,这个概念的提出与中国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上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转制不久,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即使在1999年到2000年期间剥离出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4家国有银行2002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62%,而直接融资因为省去了金融中介的效劳本钱,可以有效降低融资利率,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有助于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是企业直接面对投资者,风险只会在相关投资者中扩散;而间接融资高度依赖银行,一旦银行破产将造成巨大的信用危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会瘫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日本经济曾长期依赖间接融资,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大量破产,金融体系遭到重创,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阻塞,实体经济元气大伤,这也是其“消失10年〃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为了防止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成为必然之举。
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置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缺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时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各具有特点,融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条件选择融资方式能有效调节产业生产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质量。
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广东金融结构现状分析内容:广东现有的金融机构结构,存贷款情况2两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1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理论比较目前我国整个金融活动中间接融资占主体地位,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银行最为典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并不直接发生债务关系,而是同过金融中介发生信用关系,从形式上直接与金融中介发生债务关系。
间接融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资金的来源多,可以积少成多。
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分布范围比较广,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广泛地筹集社会上的各方面的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大额资金。
②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接受承担的风险较低。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的,某一项融资风险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应的要求融资者对资金的用途有一定的要求。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①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之间由于加入了金融中介,阻断了二者的直接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约束作用,如债权人对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等方面。
②金融中介作为商业机构要从经营中获得利益,这样就增加融资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投资人的收益。
③银行金融中介作为国家货币政策传递通道和唯一的贷款者,完全承担了风险,因此对资金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要小得多,融资的稳定性较强。
其他方面,间接融资通过中介进行,在多数情况下,中介同融资者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具有金融中心的作用。
另外,间接融资中,资金都集中于金融机构,金融中介作为唯一贷款者,有权决定是否借出资金,贷与不贷的决定权在于金融机构,而不在于借款人,这样金融中介具有主动权,对于融资需求者在主动权上有很大程度地限制。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介绍

由这些金融机构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有偿地提供给资金需 求单位使用。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见面,他们之间不 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由金融机构以债权人和 债务人的身份介入其中,实现资金余缺的
调剂。间接融资同直接融资比较,其突出特点是比较灵 活,分散的小额资金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集中可以办 大事,同时这些中介机构拥有较多的信息和专门人才, 对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
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 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 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直接融资 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
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 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间接融资 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 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
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 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 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 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
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通 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 下,在一定时期里,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 或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证券,然后再
面有独特的优势,这对投融资双方都有利。
四川火锅加盟
ty9439htvv
完,均属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 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 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 却又比较低。但由于筹资人资信程度很不
一样,造成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程度很不相同,且部分 直接金融资金具有不可逆性。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 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 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任务是:以扩大
直接融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 、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资本市场。要围绕这 一目标,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筹集资金、满足多种投资需 求和富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 创新机制,形成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并举、股票融资与债 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培育诚实守信、运作 规范、治理机制健全的上市公司和市场中介群体,强化市 场主体约束和优胜劣汰机制;健全职责定位明确、风险控 制有效、协调配合到位的市场监管体制,切实保护投资者 合法权益。
倍。2010年上市公司融资金额首超1万亿元。 商品期货成交量、保证金总额分别增长9.7倍、23倍。商品期货
交易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融资者
手
投
续
资
费
直
债 权
接 融
收
债
中介机构 益 务
关
资
系
委 托
手 续 费
债
权
债 务
利
关
息
贷
系
款
间
接
银行
融
资
债 权
利
债
息
务
存 款
关
系
投资者
项目 Items
公司信用类
单位:亿元
政府类债券
政策性银行 债
中央银行债
公司信用类债券
国债 地方债 金融债
央行票据 企业债 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 公司债 可转债 可分离债 合计
68825.25 5970.00 76759.46
17480
14395.55
9260.07
20564.06 3101.90 1134.71
796.15
218287.1 5
74795.25 76759.46 17480.00 14395.55 29824.13
5032.76
34%
35%
8%
7%
14%
2%
占比
77%
23%
100%
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信用类债券 余额
公司债+可转债 +可分离债10%
企业债 29%
4.93万亿
短融+中票 61%
2011年末商业银行持有信用类债券比重
2.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他月份为正式数。
3.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2012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
各类贷款及 承兑汇票
88%
3.87万亿
股权融资 2%
公司债券 10%
2011年底金融资产存量占比
保险资产余额 5.3%
18600 10100
950 770 952 2769 1974
38734 24588
1328 2810 1696 2243 3960
100% 63% 3% 7% 4% 6% 10%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1源自229565875
2%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股票市值增加8.2倍,从世界排名14位上升到第2位。 证券公司总资产增加了6.9倍,净资本增加了12.1倍。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资产增加4.2倍。 从2009年开始,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超过全国规模以上企业
利润总额的50%。 境内股票筹资2.84万亿元,相当于市场前15年股票筹资的3.1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表
2012.01 2012.02 2012.03
单位:亿元 合计 占比
社会融资规模 其中: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9754 7381 -148 1646 247 -214 442
10380 7107 526 394 497 -312 1544
贷款余额 54%
107万亿
公司信用类债券 4.7%
政府信用类债券 15%
股票市值 21%
2010年末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
现金 7.6% 其他 4.5%
保险 10.6%
债券/股票/基金 13.5%
49.5万亿
存款(31.8万 亿元) 63.8%
2011美国金融资产结构
其他 6%
私募股权14%
养老金 27%
商业银行 (2.8万亿)
57%
4.93万亿
其他投资者 (2.1万亿)
43%
2011年底中小企业情况
中小企业 大企业
1%
50%
40%
30%
20%
99% 中小企业
50%
60%
70%
80%
总数超过 1000万户
税收
GDP
创新
城镇就业 企业总数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间接融资 股权融资 公募融资 大企业融资 境内企业融资
直接融资 债权融资 私募融资 中小微企业融资 境外企业融资
个人投资者 场内市场 境内投资者 无适当性要求 现货产品
机构投资者 多层次市场 境外投资者 有适当性要求 衍生产品
47.7万亿美元
存款类 26%
股票、基金 27%
2011年末A股市场股东结构
法人 58.2%
个人 26.4%
专业机构 15.4%
其中QFII占 0.76%,外资 总计2.87%
2011年A股市场交易结构
个人 85%
专业机构 13%
一般法人 2%
2012年3月全国债券市场债券存量统计表
政府信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