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擅长古文写作。
以下是四首欧阳修学书的文言文及其解析:1. 《学书为乐》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以学书为乐。
他说:“余幼时学书,见古人笔迹,爱之不已,遂刻意模仿。
及长,益觉其难,然亦不辍。
”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他努力模仿古人的笔迹,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书法的难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
2. 《书论》欧阳修在《书论》中说:“学书之法,在乎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他认为,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字才能写得好。
解析:这段话强调了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
欧阳修认为,只有心态端正,笔下的字才能端正。
这不仅是书法技巧的要求,更是一种修养和心境的体现。
3. 《集古录跋尾》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写道:“学书当以神会,不可徒求形似。
”他主张学习书法要注重领悟其精神实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形似。
解析:欧阳修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形似。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
4. 《试笔》欧阳修在《试笔》中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他认为,学习书法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妙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解析:这段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于书法学习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书法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笔法,但要达到独特的境界,则需要凭借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欧阳修的书法观强调了用心、领悟和创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个人的独特表达。
这些观点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的别名64例
笔的别名64例笔的别名 64 例斑管⽑笔。
以斑⽵为杆,故称斑管。
《怀素上⼈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元⽩朴《阳春曲•题情》:“轻拈斑管书⼼事,细折银笺写恨词。
”元汤舜民《⼀枝花•春思》:“闲拈斑管学张草,静对黄花诵楚骚。
”元汪元亨《雁⼉落过得胜令•归隐》:“风⽉供斑管,烟霞拥翠裾。
”宝管⽑笔的雅称。
《孽海花》第四回:“磨⾹⿊,润宝管,⾏⾏写定。
”宝帚⽑笔的异称。
宋陶⾕《清异录•宝帚》:“伪唐宜春王从谦喜书札,⽤宣城诸葛笔,号为‘翘轩宝帚’,⼠⼈往往呼为‘宝帚’。
”宝相枝⽑笔名。
宋陶⾕《清异录•宝相枝》:“开平⼆年,赐宰相张⽂蔚、杨涉、薛贻(矩)宝相枝各⼆⼗,龙鳞⽉砚各⼀。
宝相枝,斑⽵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彩毫画笔;彩笔。
亦指绚丽的⽂笔。
唐⽺⼠谔《忆江南旧游⼆⾸》:“曲⽔三春弄彩毫,樟亭⼋⽉⼜观涛。
”唐温庭筠《塞寒⾏》:“彩毫⼀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
”宋晏殊《胡捣练》:“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宋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四⾸》:“银钩落纸彩毫轻,醉写新诗⼊禁亭。
”犹彩笔。
唐黄滔《喜侯舍⼈蜀中新命》:“五⾊彩毫裁凤诏,九重天⼦豁龙颜。
”昌化笔神名,因以代笔。
《嫏嬛记》卷上引宋⽆名⽒《致虚杂俎》:“笔神⽈佩阿,研神⽈淬妃,墨神⽈回氐,纸神⽈尚卿,笔神⼜⽈昌化。
”宋胡仲⼸《将乐县》:“⼭如昌化到,⽔似⼷阳溪。
”翠管指⽑笔。
唐李远《观廉⼥真葬》:“⽟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
”宋柳永《凤衔杯》:“想初襞苔牋,旋挥翠管红窗畔。
”明孙柚《琴⼼记•家门始终》:“全凭翠管,巧将⼀段春织,风流写⼊宫商调。
”宋张纲《浣溪沙》:“腊⽇银罂翠管新。
潘舆迎腊庆⽣⾠。
卷帘花簇锦堂春。
”⼨管指笔。
南朝江淹《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管,备黩尺史,旷旬浃景,祈指遂宜。
”唐鲍溶《秋怀》:“恩荣不可恃,天道归⼨管。
”宋王安⽯《再⽤前韵寄蔡天启》:“侯⽅习篆籀,⼨管静尝擪。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本经史⽽为词章,盍展长才于⼨管?”⼨翰⽑笔的代称。
欧阳修简介及主要成就介绍
欧阳修简介及主要成就介绍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欧阳修的简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339篇诗文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用笔之法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李邕书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书法创作资料
书法创作资料1.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2.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3.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受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
萧何《佩文斋书画谱川》4.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有法焉,而况书乎!汉?扬雄《法言》5.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汉?崔援《草势》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汉?赵壹《非草书》7.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您性,然后书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汉?蔡邕《笔论》8.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汉?蔡邕《笔论》9.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汉?蔡邕《九势》10.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汉?蔡邕《九势》11.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三国?钟繇《笔法》12.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驾,舒翼未发,复举还安。
晋索靖《草书势》1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于银钩。
晋?卫铄《笔阵图》14.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晋?王表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6.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7.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成思矣。
晋王羲之《书论》18.藏骨抱筋,含文包质。
晋?王羲之《用笔赋》19.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南北朝王僧虞《笔意赞》20.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南北朝?袁昂《古今书评》21.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銛。
书法发展史501北宋前期书法概要
《集古录跋尾》
• 通篇笔势险劲,敦厚中见凌厉,字体新丽,神采秀发。东 坡赞曰:“笔势险劲,字体新丽。
《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尺牍》
• 又称“上恩帖”,是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苏轼评: “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 作品用笔精谨, 点画之间,一丝不茍,充分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 。
《灼艾帖》
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 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 “‘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
欧阳修的书法成就
他早年就对书法颇有兴趣,虽因正事所缠,在书法上 用力较少,但对书法之理却了然于心,并以振兴书 学为己任。“余尝与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 唐,书之废莫甚于今。”这充分表现了一位文坛领 袖的时代责任感。
一、宋太宗对书法的三个贡献
• 设立翰林御书院,招揽善书之士。 • 整理文字,命徐铉审定《说文解字》,刊
行全国,以正天下字学。 • 整理官家藏法书,命王著刊《淳化阁帖》,
拓本分赐群臣。
二、趋时贵书
• 米芾在《书史》中谈道:“本朝太宗挺出五代文物 已尽人间,天纵好古之性,真造八法,草入三昧, 行书无对,飞白入神,一时公卿以上之所好,遂悉 钟王。至李宗谔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学其书,肥扁 朴拙,是时誊录以投其好,取用科第,自此惟趋时 贵书矣。宋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 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 庶又皆学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学其体, 自此古法不讲。”
• 欧阳修:“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
谟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
• 黄庭坚:“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
• 沈括:“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 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 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_
2023 年第 6 期第 63 卷(总 306 期)No.6 2023Vol.63 General No.306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 *李成晴摘要:明茅维本《东坡先生全集》所载苏轼篇题《泗岸喜题》,宋本原貌应作《闻骡䭾试笔》或《骡䭾驿试笔》。
所谓“试笔”,既指试写行为,也指在书写准备阶段所自由书写的诗文。
以“试笔”为篇题,滥觞于晚唐郑谷的《试笔偶书》,并在宋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文士那里蔚然成风,《欧阳文忠公集》甚且专编《试笔》一卷。
试笔作为日常书写情境,深度参与了宋人的日常书写与文献生成。
试笔具有“书以自识”的个人化特点,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被作者用来自抒情志与自述身世。
以“试笔”为篇题的诗文大抵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有着“偶然欲书”的舒展和自由,因此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试笔类诗文的文体自由,为诗人检点身心行止提供了宽松的文本空间。
关键词: “试笔”; 宋人; 书写准备; “书以自识”;“偶然欲书”DOI :10.13471/ki.jsysusse.2023.06.006一、从苏轼《闻骡䭾试笔》谈起宋咸淳廖氏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卷2《送文畅师北游》“照壁喜见蝎”句下注曰:苏内翰《闻骡䭾试笔》:余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岸上骡䭾声空笼,意亦欣然,盖不闻此声久矣。
退之“照壁喜见蝎”,不虚语也。
①宋庆元六年魏仲举家塾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2所引,同作“苏内翰《闻骡䭾试笔》”②,后世韩集注本如顾嗣立《昌黎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等所引亦同③。
苏轼以自己听闻北地骡䭾声之喜与韩愈照壁见蝎之喜相印证,不著议论,而南谪北归之感慨毕见其中。
夷考苏轼此篇在苏轼本集中的载录情况④,可发现宋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0卷阙载,也不见于存世宋刻苏集* 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宋刻本所见唐人的别集编撰思想与实践研究”(19YJC751013)作者简介:李成晴,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91)。
中国古代女书法家介绍
一、说“女红”去年和前年,书法界有一本书很是火了一阵子,叫做《书法有法》。
我们今天不探讨书中所论述的书法问题,我们只是要关注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孙晓云先生。
说到先生,同学们不要误会了,所谓“先生”,是对于那些先于我们出生者的尊称,后来泛用于学问、道德、阅历比我们丰富的人。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注意到,毛泽东称呼宋庆龄女士的时候,用的就是先生这个词。
学习书法,懂得一点古人的习惯不是什么坏事。
孙晓云在书法界有很高的声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
也许有的同学知道这个人,但要提起她的外祖父,知道的人就更多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朱复戡。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静堪,40岁后更名复戡,原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明代桂王后裔。
早年游学法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西泠印社、中国书协理事。
朱复戡出身名门,十七岁即拜吴昌硕为师,书法、篆刻深得吴昌硕之旨。
吴昌硕尝谓其云:“以你才智,应取法乎上,力追秦汉,以迄晋唐,然后融会变通,走出你自己路子”。
朱氏最长篆书,除师法《石鼓》外,更博涉商周金文、秦刻石及诏版。
行草入手黄道周,倪元璐,王觉斯诸家,碑习《张猛龙》、《龙藏寺》。
孙晓云自小当然是受到外公指点的了。
当记者问到孙晓云先生对书法的认识之时,孙晓云说:书法让我愉悦,让我躲避了很多名利烦恼,让我获得许多做人道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觉得,书法就像是做“女红”。
过去女子出嫁前,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手艺。
浸于女红,则人心平气和。
书法练久了就有这样的感觉,殊途同归。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才成就了孙晓云宁静飘逸的书法风格。
“女红”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写作女工。
“女红”的“红”应该读做gōng,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
一般凡妇女以手工制作这些传统艺术以及制成品,都可以称为“女红”。
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书。
3. 苏轼《黄州快哉亭记》:
知止乎其所不能,谓之以德服人。
放矢鹄目,诸葛之武;含章默诵,夫子之文。
4. 欧阳修《试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鸿飞那复计东西,泥鸿踏雪留痕迹。
5. 杜甫《书事》:
抱朴真以策勋,忍将千载名归尘。
可怜光阴不相待,便作浮云隐月身。
6. 白居易《赋得书斋寄刘三十五》:
谁言五千文字,抵不上长安一片砖。
伤心落笔知多少,风雨江边夜夜船。
7. 韩愈《送杜曾游江南》:
为我谢王逸少,书传千里共追寻。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这些古诗词中,作者通过描绘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内涵,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观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札记讲课讲稿
观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札记观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札记001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啄不可缓,缓则失势——王羲之005 擫押钩格抵(yè)衂挫(nǜ )急捉短搦——欧阳询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苏轼007 闭眼投胎,睁眼投师。
008 字形既殊,笔法顿异——包世臣009 自夸其德010临帖三忌:失真不临乖时不临败笔不临透过刀痕见笔痕——启功011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兰亭十三拔中锋:常令笔尖画中行正锋取骨偏锋取妍真贵方草贵圆——宋姜夔白石012敬师不到学艺不高天地君亲师不敬师长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014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苏东坡019师古而不泥古021求之愈深,失之愈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曹操孟德德配孟母026朝学支笔,暮已自夸,可鄙可鄙——赵孟頫029惟明克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039有意变化和有意整齐都是一方死法——冯武(清•书学理论家)041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044好书臂肘须齐运,不是偏将腕举高。
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孙过庭045唯俗不可医——黄庭坚宋善读可以医愚046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不求与古人合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不能不异——姜夔姜白石宋无为而无不为,不期然而自然。
自古英雄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要。
051字身虽斜而字心必正——黄自元058楷法无欺060积非成是062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左旁小者齐其上,右旁小者齐其足——黄自元清《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066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虞世南仁者要山,智者要水。
067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孙过庭070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苏轼字直言心声李希烈者逆贼也犹知真卿之贤,不忍杀之,而唐实卢杞之辈宁堕长城以泄私愤,逆贼不如也。
——冯梦龙071傅山(字青主)评赵孟頫(清)中青年: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
晚年:秉烛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提起欧阳修,最先在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应该是那个苍颜白发,醉态酣然的老头儿。
迫而察之,会看到一个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的文坛巨擘,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最美情郎,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诗词文章光耀千古,金石遗文,断简残编爱不释手,酒筵歌席,游遍芳丛,潇洒风流。
这样一个姿彩纷呈的人,越来越乐在其中的喜好,唯书法而已。
让我们在《欧阳文忠公集》所录的《试笔》,《笔说》等书论篇章中去寻找答案。
欧阳修在《试笔》自述: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又不厌者,书也。
小编深以为然,自年少以来,爱好众多,人到中年大多都荒废了。
有些是厌倦,不再去做了,亦如小编少时喜欢象棋,杀伐好斗之心正炽,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以谋算为主的棋类游戏已经提不起来半点兴致。
“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有些是依然喜好,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有心无力,也不能再有进益了,比如小编喜欢篮球,上了年纪后,身体反应跟不上意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极容易受伤,伤过几次后,也就只能当看客了。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唯有书法,历久弥新,好之愈甚。
为何书法能有这等魅力,让人沉醉其间,愈久益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永叔有言:“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
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看看醉翁对书法的态度,我有空就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磨练技艺。
只是觉得学书法胜过在其他事情上劳心劳力。
难道学书法只是贪图身心的安逸?非也,学书不能不劳,书法之路不可能不动手,也不可能不动脑子,换句话说就是劳心又劳力,那为何书法还能让人在劳累中得欢乐?因为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得静中之乐,唯有书法。
这里有两个字让我们明白书法的意义,一是乐,书法可让人得其乐,沉醉于此,使人身心愉悦。
虽然书坛喧乱嘈杂,但拨开名利的纷纭,超越技法的高下,在明心见性之后,书法的初心是让人快乐,书法的趣味和快乐能够贯穿的持续于整个生命。
形容环境干净的成语
形容环境干净的成语1.形容环境特干净整洁的成语有哪些1、焕然一新2、井然有序3、井井有条4、面目一新5、一尘不染1、焕然一新huàn rán yī xīn[释义]: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造句]:小美用漂亮的壁纸将房间打扮得焕然一新。
2、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释义]: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造句]:走进客厅,只见各样家具摆得井然有序,且窗明几净。
3、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释义]: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造句]: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4、面目一新miàn mù yī xīn[释义]: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造句]:经过她的认真整理,整个房间面目一新。
5、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造句]:姐姐很勤快,总是把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
形容环境干净的成语 2脏,脏,不干净。
隐喻,丑陋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除恶务尽:恶;服务:必须。
坏人坏事的消灭一定要干净彻底。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树德莫如滋,云疾莫如尽。
”《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明亮干净的窗户:小桌子。
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出处: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3.形容“环境干净”成语有哪些1、一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解读:本来佛教徒修行就是为了排除物欲,保持心灵的清净。
现在泛指完全不受不良习惯和不良举止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干净整洁。
【精选】关于欧阳修的成语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changyong/14987.html 儿怜兽扰 ér lián shòu rǎo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卒俾來臣。
”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 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杯觥交错 bēi gōng jiāo cuò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 常镇静。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可磨灭 bù kě mó miè 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 道当然也。
”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
关于书法的熟练
关于书法的熟练● 过大江熟能生巧,这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对于书法来说,如熟练的目的和意义,熟练的标准,熟练的方法以及熟练是否会导致匠气、什么是熟练后返生等等,这些方面,书法界的看法未必一致,甚至相左,故深入讨论,似有必要。
关于熟练的目的和意义,历代书家颇多论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欧阳修《试笔》)“书至神妙,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无他,熟而已。
”(方薰《山静居画论》)“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成一气,却着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梁同书《频罗庵论书》)“口不忘声,则语言难于属文,手不能忘笔则限于刻雕,及其相忘之至也,则形容心术,酬酢万物之变,忽然不自知也。
”(苏轼《东坡集》)……总之,写字只有熟练后才能产生笔势,才能产生神气,才有可能形成风格,才谈得上创新变化等等。
关于熟练的标准即如何判断熟练的程度,根据笔者自己与他人的经验体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判断:一是纸面效果,这是直接性的,二是观察书写者的运笔动作,这是间接性的,当然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字面效果就是看字的神气、气势,即线条的内涵与质量。
最美的线条是刚与柔的统一,凝重性与流畅性的统一,沉着与痛快的统一。
熟练程度的不同必然直接影响线条的质量,产生差异。
但线条质量的判断比较抽象,不像结构与章法容易把握。
金开诚先生曾言:“线条的精深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判断的。
因为一般的线条看起来都是白纸上写黑字,看不出什么区别,这就是年轻的学书者不重视线条得缘故。
他练了三年五载,字的外观看上去蛮好,便以为线条的学问不过如此,因而主要在构思想象上用功夫。
” 1 “深知书者,唯同见神采,不见字形”,早在一千年前唐代张怀瓘就提出了书法品评中这一最重要的标准。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无论是书法学习还是书法欣赏,只有进入了线条即书神这一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书法的堂奥,尽管对它的感知相当的不易。
关于书写动作,包括速度、弹力、手腕的灵活性与节奏感等方面。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
-儿怜兽扰 ér lián shòu rǎo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卒俾來臣。
”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 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杯觥交错 bēi gōng jiāo cuò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 常镇静。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可磨灭 bù kě mó miè 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 道当然也。
”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
比喻才干不外露。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古代书法家的名言
古代书法家的名言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有很多书法名言流传至今,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代书法家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古代书法家的1) 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
宋.朱文长《续书断》2)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
东晋.王羲之《笔势论》3) 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倒出,取势加功,诊候调停,偏宜寂静。
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
唐.张怀灌《论用笔十法》4) 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
《书学详论》5) 凡事有志竟成......。
清.梁献《学书论》6) 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则其功夫全弃,但有佳处,岂忘存录!唐.李嗣真《书后品》7)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唐.孙过庭《书谱》8)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9)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西汉学者扬雄10)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11)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12)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13)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14)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15)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16)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17)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张彦远18) 心正则笔正。
——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19)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古人关于用笔的经典论断
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1.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2.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3.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4.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5.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艺概〉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7.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8.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9.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10.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1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12.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唐.孙过庭〈书谱〉13.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14.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15.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16.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17.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18. 览田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则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东汉.赵一,非草书〉19.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欧阳修诗词风格
欧阳修诗词风格欧阳修的诗文风格欧阳修主要是继承了韩愈那平易流畅中富曲折变化、文从字顺、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而且,他也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很具魅力,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臭风格,至于何谓“六一风神”,楼主可以自己上网查查便可知道....欧阳修的写词风格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1.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舒隽。
欧洲词与晏殊相比,在题材、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更具开拓性和独创性,开拓了宋词的文学氛围。
2.综观欧阳修词,既有精制的小令,以缠绵而旷达的笔调,表现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赏爱深情以及对酒当歌时生命无常的悲慨,形成细腻沉着而又豪放旷达的特殊风格,使词风向清空舒隽方面发展;又有新兴的慢词,写离别相思、男女恋情,多用慢词长调,通俗淫艳、泼辣直露;既有士大夫文学“雅”的一面,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词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宦途风波和地方风情,也有吸收民间文学风味,描写女子豆蔻相思和艳情的随“俗”的一面,感情不加掩饰地流露于字里行间,词风清新,自然真率。
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是多样的。
...欧阳修词的艺术特色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欧阳修笔下的妇女生活,涉及面要比前人为宽;还有他写男女之情,热烈的歌颂了爱情的永恒。
他认为男人和女人应该坚持不懈地相爱。
以此为出发点,他在文字中直接表达了男女之间的各种爱恋和相遇的利益,着重描绘了因无法自由表达爱情而产生的忧郁和相思。
以及谴责薄情男子对爱情的背叛,同情被抛弃妻子的不幸遭遇,表达对逝去恋人的怀念,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笔迹与养生(巫桢来)——笔迹读心网络公益课18讲课稿
笔迹与养生一般人都认为,学习书法可以养生,书法家都很长寿。
然面,纵观古今,恰恰相反,长寿书家很少,短命书法家比皆是。
我们从笔迹学的角度举例分析。
◎徐渭的落泊与疯癫徐渭(1521~1593)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画家,书法家。
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幼丧父,青年时屡试不第,曾在胡宗宪府中任幕僚。
胡案发后因怕牵连而一度发狂,自杀未遂,后因失手杀妻而入狱7年。
晚年以书画为生,生活贫困。
徐渭多才艺。
其画擅山水、人物,尤长于大水墨写意花鸟,师法林良、周之冕、陈淳,融合前人泼墨、破墨、积墨、简笔、写意手法,挥毫泼洒,随意点染,画面水墨交融、淋漓酣畅、气势豪放、充满激情,充分表达了他孤傲不群的个性和激昂郁愤的思想感情。
所绘物象意态生动,简括精练。
对后来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影响极大。
其书法长于行草书,兴之所至,笔走龙蛇,狂放恣肆。
有《墨葡萄图》、《牡丹蕉石图》、《榴实图》等传世。
徐渭文学上亦有突出成就。
其诗主张独创,反对拟古,多直抒胸臆,表现怀才不遇和愤世疾俗的思想。
其散文受苏轼影响,文笔潇洒自如。
亦从事杂剧写作,有《四声猿》,或借古喻今,鞭笞黑暗,或歌颂女子的聪明智慧。
对南戏有深入研究,撰《南词叙录》,对南戏的渊源、发展及表现形式、作家、作品均有所涉及,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遗有《徐文长集》30卷、《逸稿》24卷。
看徐渭的字,章法与行笔均是疯疯癫癫之状,笔画拉得很长,枯燥之笔多,肾水不滋心火,心肾不交,水火未济。
笔迹狂怪之人,尽管个性突出,突出之处,便是心理个性上存在毛病。
后世之郑板桥有类似之处。
从人生幸福的角度,这类作品是不能模仿的。
◎陈子庄的一生苦难四川有一个画家叫陈子庄,书画很有个性,但是一生穷困聊倒,生前无钱购买纸墨,常用卫生纸习画。
他的作品,在20世80年代被媒体捧为“大师”级,追学者日众。
我以为,学陈子庄,你就要做好象陈子庄一样聊倒一生的思想准备。
关于写字的名言
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11)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2)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清.梁谳《学书论》3)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北宋.黄庭坚《论书》4)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5)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
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明.丰坊《学书法》6)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晋.卫铄《笔阵图》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8)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梁谳《学书论》9)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0)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11)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12)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13)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试笔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隻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
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
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
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