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周长的概念;2.学会测量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够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数学教材: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准备用于测量的尺子、量角器等工具;3.准备学生用品:练习册、作业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展示一些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点;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边,然后再问学生边的概念是什么;3.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边还有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周长。
2. 认识周长1.老师给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即指封闭图形的边界,它的长度叫做周长;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并让学生分别测量矩形的长和宽;3.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它们的长度计算出矩形的周长,并告诉学生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如厘米(cm)、米(m)等。
3. 计算周长1.老师展示一些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让学生分别测量它们的一条边(一条边即可);2.老师引导学生使用这个长度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将结果记录在练习册上;3.老师点名学生回答计算周长的结果,并给出正确答案。
4. 实战演练1.老师给出一些日常生活情景,如公交车的上车门、学校操场等,并让学生估算它们的周长;2.学生在练习册上记录答案,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答案的准确性;3.老师选取几位学生回答他们的估算结果,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2.布置回家测量家中某些物品,并计算周长,并在作业本上记录讨论。
五、课后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学生反馈是否积极;4.为下节课教学做出计划。
《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内涵,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概念图,各种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长概念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特点,进而引出周长的定义。
3. 案例分析: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周长,总结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2. 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和圆规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对于学具的准备和课堂组织,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
2.掌握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提供实物,使学生感性认识直线段与周长的关系。
3.教授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4.让学生练习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教授计算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认识周长的概念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周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形图形,如圆形或矩形,并围绕图形画上几条等长的线段。
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理解的周长概念,引导他们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3.让学生回答这个概念和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长度、面积等。
二、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1.准备物品:可以是纸片、笔筒等物品。
2.教师演示用尺或卷尺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测量多个物品的周长,注意记录测量结果。
三、计算物体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物品周长的测量结果,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2.让学生利用计算周长的公式计算测量过的物品周长。
3.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品的周长。
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周长概念。
2.正确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
3.能够计算物品周长。
4.活跃参与教学活动。
展示与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周长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周长对物品进行测量,例如:衣服尺码、腰围、手腕等,因此这些知识点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7.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7.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等。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胶水、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周长的含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并计算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公式。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及圆的周长公式。
6.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圆的周长公式:C=2πr3. 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绘制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并计算其周长。
3.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就出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
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结合物体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周长2.正确认识周长,并会测量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一周的含义以及周长概念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长方形学具、纸杯学具准备:直尺、绳子、彩笔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并感知一周的含义1、生通过读游戏规则以及师生共同提取规则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在后面的描述中有更加规范的语言,也为后面认识一周起强调作用。
2、生通过观察三位动物爬树叶的情景明白什么是一周,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爬,又回到起点这才是一周。
并让生再说怎样爬一周时加上手指跟着围,印象更深刻。
3.师将树叶贴在黑板上,请其中两位同学上来围树叶面的一周,进一步感知一周。
接着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同桌合作围一围我们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为后面引出周长概念做铺垫。
(二)什么是周长1、请同学们将刚才围的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打开,视觉感知一周的长度,师接着将围树叶面一周打开,与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进行对比,谁的一周更长?2、通过对比,可以知道一周有长也有短,短的这这段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面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围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面的周长;让生齐读一遍这句话。
接着长的这段绳子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围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叫做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再次出现周长,周可以理解为一周,长是长度。
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3、再次回到数学书封面,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说出长方形的周长。
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紧接着让生用彩笔描一描学习单上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生总结概念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再出示概念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意义。
2. 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3. 掌握计算周长的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
难点:计算周长的公式,将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软尺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周长模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周长的存在。
二、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周长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讲解1. 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周长的含义。
2.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 讲解计算周长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运用。
四、实践1.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周长的实践活动,巩固测量方法。
2. 让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周长,提高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测量周长的方法3. 计算周长的公式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周长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周长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周长的概念。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在讲解环节,学生对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3.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2.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课堂练习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先展示一张图形,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什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 输入环节教师通过板书或幻灯片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长之和。
计算公式:周长 = 每个边长之和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它的周长为3cm × 4 = 12cm;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宽为3cm,则它的周长为(5cm + 3cm) × 2 = 16cm。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图形的周长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例1: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4cm,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4 × 4 = 16cm例2:一个矩形,其长为6cm,宽为4cm,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6 + 4) × 2 = 20cm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草稿纸上计算出周长,并将答案说出来或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5.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练习册让小组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练习计算周长。
6. 板书复习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将板书内容进行抄写。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本节课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法也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下一步,老师可以准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周长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或者安排更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认识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测量方法。
4.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图形周长的识别与测量。
2. 教学难点: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识别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周长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7.1 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1)周长的概念(2)图形的周长(3)周长的测量方法(4)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家庭作业:设计一道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讲解周长概念时,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抽象难懂。
3. 在操练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4.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周长知识的运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周长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周长知识。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
一、前置知识
在教授周长相关内容前,需要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比较长短的概念;
•规则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边数、角度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
2.掌握求解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周长的概念;
2.如何求解规则图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1.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
2.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环节
1.以比较两张图纸大小为导入活动;
2.以探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边长和周长之间的关系为导入活动。
4.2 操作演示
1.展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模型;
2.操纵模型计算周长;
3.让学生模仿操纵模型,验证计算周长是否正确。
4.3 探究实践
1.制作不规则图形模型;
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4.4 总结评价
1.对每个图形的周长求解方法进行总结;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资料
1.三种规则图形的模型;
2.不规则图形模型;
3.练习册。
六、上课注意事项
1.保证教学秩序和安全;
2.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
七、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授解决实际问题中周长的应用。
7.1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直接测量和利用公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特别是圆形的周长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直尺,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周长,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直接测量和利用公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物体,选择一个物体并计算其周长,记录下来。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解释计算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圆形的周长计算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周长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介绍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复杂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软尺、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直尺、软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探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解释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认识周长2. 核心内容:周长的定义、测量和计算方法3. 辅助内容:相关公式、示例图形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测量和计算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一些图形,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周长,并能根据简单的图形求出它的周长。
2.能够通过为图形配对,找出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认识周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周长。
2.如何计算周长。
3.如何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周长,并能根据简单的图形求出它的周长。
2.能够通过为图形配对,找出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2. 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周长。
2.如何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教师挂图,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看一会儿,然后让他们说一下这些图形的相同之处。
2.导出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讲周长是指图形边界上的长度总和。
2. 认识周长1.展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下图),让学生观察并数数计算周长。
__ __| | | |-- --2.从简单的图形出发,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计算周长。
3. 计算周长1.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计算周长的题目。
2.教师巡视,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4. 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1.展示几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
2.引导学生总结,找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图形的周长。
5. 总结和讲解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
2.讲解课程中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
五、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给学生出一些计算周长的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以及学生对周长相关的图形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整体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表现积极,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需要进行重点讲解。
建议多余时间使用教学游戏或者课外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相关知识的理解。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 周长的计算方法:将图形的边长相加即可得到周长。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周长的含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3. 活动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相加。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3. 拓展题:研究周长与图形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
4. 对学生的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5.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测量方法,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计算: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4. 周长的应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树叶、硬币等物体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软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树叶、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周长的定义。
3. 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软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周长的测量方法。
4.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规律,并总结出计算公式。
5. 活动三:教师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测量树叶、硬币等物体的周长。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3. 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认识周长》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之一,学生在此单元中学习计算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掌握周长的定义,理解周长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长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周长相关问题;4.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1. 教学内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周长的应用:例如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
2. 课程安排本单元共分为三课时,教学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认识周长的概念和定义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第二课时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第三课时周长的应用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图示、板书等方式讲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活动探究教师设置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巩固掌握。
4. 小组合作教师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周长应用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发现周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及解决周长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力、听讲态度、课堂回答、作业本完成情况等方面。
2. 作业评估老师通过作业本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考试成绩老师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学最终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反思来进行总结。
针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总结并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测量周长的方法:介绍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学具:直尺、软尺、绳子、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讨论如何测量周长。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活动二:让学生使用绳子、彩纸等材料,自己制作一些简单图形,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鼓励学生尝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5. 总结: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会了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7.1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活动,探究并掌握周长的意义。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2. 认识周长的意义3. 周长的计算方法4. 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图形都有边界,边界就是它们的周长。
2. 讲解周长的概念- 利用黑板,画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学生回答:周长就是图形边界的长度。
3. 认识周长的意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周长,计算跑道的长度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周长?4. 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并演示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并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5. 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周长与面积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都是图形的特征。
6. 总结与归纳-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周长?如何计算周长?周长与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周长是图形边界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周长与面积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都是图形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意义3. 周长的计算方法4. 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测量并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7.1.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 认识周长的方法:观察、测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圆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绳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然后请学生代表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案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里的物品,计算它们的周长。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 认识周长的方法:观察、测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1)正方形:边长×4(2)长方形:长宽长宽(3)圆形:直径×π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下列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否正确?(1)正方形:边长×4(2)长方形:长宽长宽(3)圆形:直径×π2. 计算题: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
3. 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图形的周长,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绳子等。
2. 学具:直尺、绳子、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的概念。
3. 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用绳子测量其周长,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每组派代表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5. 活动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3. 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周长的题目。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2. 讲解周长的含义时,举例要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3. 在测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的含义。
2. 学习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并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形物品、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活动,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周长的含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家里或学校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含义、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周长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家里或学校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周长的含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并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在活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解放说)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晰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适合的帽子。
【教育资料】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详尽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例外,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例外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