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分析论文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706dd262af90242a895e511.png)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患有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分析误诊疾病涉及到的临床表现症状,误诊原因和病情时段及治疗转归。
结果 22例患者在初诊时都被误诊成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等。
通过mri详细检查确诊为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进行病理分析确定有20例患者为神经鞘瘤,2例患者为脊膜瘤。
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结论患者发生腰腿痛症状需要详细询问发病病史,严格仔细检查身体、如有可疑则需直接开展mri检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椎管内肿瘤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放置工作。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误诊;防治椎管内肿瘤发病时比较隐匿,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神经根疾病、脊髓受压特点,但是并没有特别的表现症状,其表现主要是胸、腰背和腿部出现疼痛和椎间盘退化发生病变以及椎管狭窄症混淆,使用在早期容易被误诊误治[1]。
本文通过选取22例患者进行误诊原因的分析,有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10年12月患有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8~52岁。
患者发病都比较缓慢,并没有很明显的外伤诱因,而且患者发病后表现症状无连贯性,时轻时重,但是达到一定期限后病情会持续增加。
发病历史为最长4个月至5年。
入院前患者被诊断成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实施过针灸推拿、理疗以及内服中西药等方法的治疗。
在患者当中有16例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18例发生单侧下肢疼痛症状,10例患者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症状,8例患者拇指背伸肌力发生下降情况,14例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发生退化,8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呈现阳性,9例患者屈颈挺腹试验呈现阳性。
患者都没有发生病理性反射。
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有14例患者的x线片呈现腰椎退变,4例椎间孔有扩大迹象。
ct检查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6例,l4~5椎间盘发生膨出的患者有12例,l3~5 椎间盘出现膨出的患者有2例,4例患者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胸腰椎管内肿瘤26例诊疗结果分析
![胸腰椎管内肿瘤26例诊疗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d44d0dbed5b9f3f90f1cde.png)
2
3
1
3
2
2
1
4
2
3
2
3
4
2
4
3
1
3
女 女
男
畸 胎瘤 神 经鞘 瘤 弘
脂 肪 瘤
蛳
聪
铊
6
l5
站
女 女 ”
畸 胎 瘤 畸 胎 瘤
懈
1 3 ∞ 8 l 4
女 男
痛、 造影痛 、 牵引痛和仅『 自 J 痛 的 特 点 。 此。 j { 仃 允 分 认 识胸
腰椎 管 内 肿 煳 患 1 i 亍 症 状 发 展 悄 干 ¨ 疼痛特点后 . 才 能 划‘ 该 病 进
干 了 甲 ^ 期诊断 . 提 岛 治疗 效 果 。 住 接 诊 患 者 时 . 啦 意 以下 儿 点 : 详细询 『 u J 病r 史, 细致查体 , 刈 小 叫 原 的 躯 体 卡 ¨ 四肢症状』 、 t 号
经 鞘 瘤 表 现最 为 【 I J 】 显; ( 3 ) 休 息 或 物 治 疗 小 能 缓 解 患 肯 的 临
床症 状 ; ( 4 ) 直腿 抬 高 试 验 为 性 者 多 ; ( 5 ) 根 性 疼 痛 仃 胺 穿
移 瘤 等 。 良性 肿 瘤 起 病 缓 慢 , 可 导致 疼 痛 、 麻小 、 ’ 肢 无 力等 症 状 或 尢 临 床 症 状 。恶 性 肿 瘤 则 表 为 突 然起 病 , 以疼 痛 为 主要 症状 . 病 情 化 较 快 髓 外 肿 瘤 多 为 神 经 鞘 瘤 . 苗 发症 状 多 为 根性烽痛 . 感 觉 障 碍 自 Fl 甸 发展 , 严重时可导致夫 、 、 便 功 能 障 碍 。髓 内肿 瘤 则 以 形 细 胞 瘤 为 主 , 酋发 症 状 多为 肢 体 麻 木 无 力 感 觉 障 碍 白 F向 [ . 发展 , 可 导 敛 小 同 程 度 的 感 觉 分 离 。 胸 椎 管 内肿 瘤 l } l j 表 现 尢特 片 忭 , 症 状 不 舆 , r 1 J 早 脊 髓 慢 性 受 表 现 . 有代偿性 、 波动性 、 节段 等 临 J 术特 征 . 误 诊率 较 高 , 常需 L j _ 椎I - 几 J 盘突出 、 椎 管狭窄 、 风 湿 性 关 炎 等 J 十 他疾病 干 u 鉴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71f02a4b35eefdc8d333aa.png)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
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
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
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
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4e30c6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9.png)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近20年来, 脊柱外科的发展非常迅速, 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相应提高。
但就不同的脊柱疾患而言, 其手术疗效也相差较大。
脊柱手术的失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术前诊断错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操作错误以及发生了手术并发症。
也有人认为脊柱手术的失败更为确切的定义不应包括上述几种情形, 而是指术后仍有或发生脊柱畸形、假关节形成、脊柱不稳、椎管狭窄、植入物断裂以及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未缓解或加重等。
本文重点介绍除手术并发症之外导致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术前诊断错误肿瘤脊柱及椎管内肿瘤几乎均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Gilbert等报道2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 在作出诊断时已有39例发生瘫痪, 在此之前这些瘫痪患者均有明显的疼痛症状。
其中肿瘤引起腰背痛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
我们曾对临床诊治的200例老年腰背痛患者进行调查, 有6例诊断为肿瘤, 其中转移性骨肿瘤4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椎管内肿瘤1例。
转移性脊柱肿瘤最多见, 此外腹膜后的转移性肿瘤亦可引起腰背疼痛。
转移性脊柱肿瘤大多位于胸腰段, 其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腰背部的局部疼痛和压痛, 部分病例也可发生沿臀部、下肢的根性放射疼痛, 当肿瘤压迫脊髓时病情发展可相当迅速, 甚至在数小时内即出现完全性截瘫。
有相当一部分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无法找到原发灶。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体会是, 当老年患者有持续腰背疼痛症状且进行性加重时特别是X线检查椎体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或压缩变形者, 应高度警惕转移性脊柱肿瘤之可能。
必要时可行放射性核素扫描、CT扫描及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该组病例中有1例系下胸椎合并下腰椎椎体压缩骨折, 经MRI检查诊断为转移性骨肿瘤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另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经放射性核素扫描发现肝区有核素浓集, 初步诊断为肝癌。
此外, 组织活检对于寻找肿瘤原发灶也有一定帮助。
脊柱肿瘤与脊柱退变性疾病很容易混淆, 就年龄而言, 最容易与退变性疾病相混淆的多数为脊柱转移性肿瘤。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78a4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b.png)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益,因此认真寻找其原因很有必要。
这些原因常被疏忽,临床工作中,结合有关文献的学习,对其常见原因初步归纳如下。
1.不重视病史的采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不重视询问病史:病史问得、写得简单、空洞。
从病史中根本得不到有关起病诱因、发病形式、主要病情和病程的演变、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等情况,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将询问和书写病史当做技术锻炼的好机会,而看成是负担,因而草率从事;忽视对以往和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史及不典型的症状的询问;忽视对流行病学、遗传因素、营养与保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询问;忽视女性患者的月经及有关妇科病史的询问。
对危重急诊,询问时则抓不住重点,关键问题往往被主症掩盖因而误诊。
对疑难复杂病例,询问病史缺乏广度与深度。
还有缺乏采问病史的知识和艺术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
使原始资料不全,难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讨论,造成误诊漏诊。
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查手段,如CT、核磁、彩超、电子内窥镜以及生化检验的今天。
在相当时期内病史仍然是门诊、急诊与日常查房的最基本资料,可能永远也难以为其他方法所替代。
任何医院都不应该忽视。
病史材料是医疗质量内的指标,是临床科研的依据,是医生业务水平的反映,对其采集与书写更是培训青年医生的主要项目,是青年医生的基本功,是中年医生为提高诊断水平的手段,也是老年医生要充实探索的课题。
有人统计,临床上约半数以上的疾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就能初步得出正确的诊断。
1958年Malney氏再次强调一句老的格言:“诊断70%依靠病史,20%依靠物理检查,仅10%依靠特殊检查。
”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仅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体征,这时体检、实验室检查,甚至器械检查都可能一无所获,而询问病史常可提供诊断线索。
故制止草率应付而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病历,对防止误诊至关重要。
环后癌误诊一例
![环后癌误诊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3c0501f78a6529647d53d4.png)
[ ] 孙 吉 林 . 新 船 , 华 字 , . 管 内 胚 胎 性 肿 瘤 的 MR 9 张 张 等 椎 I 诊 断 [ ] 中 华 放 射 杂 志 ,9 7 3 ( ) 16 19 J. 19 ,1 3 :5 ・5 . [O 刘 彪 . 管 内 肿 瘤 的 M I 断 ( 2 1] 椎 R诊 附 8例 分 析 ) J . 学 [] 医
N uoa i . 0 5 3 ( ) 4 49 e rrd 12 0 ,2 1 :2 . o
高信号 , 呈哑铃 形生 长 , 1例 MR 误 诊 为 神 经纤 维 瘤 。 I
神经母 细胞瘤 为少见椎 管外肿瘤 , 本组 1 为 1 例 4岁女
性, 病程 发展快 , 周 即 出现 双下 肢不 全瘫 痪 及 大小 便 1
2 ( 刊 ) l 一7 9增 : l. 4
本组 2例脂肪瘤 T 为均 匀高信 号 , 2为 中 等信号 , 1 T 经
S I 变为低信 号 。 TR转
3 2 3 硬膜 外椎 管内肿瘤 的定性 诊断 : .. 以转移 瘤 及淋 巴瘤 多见¨ …。本 组 2例 结 核 性 肉芽肿 为条 形 等 T 、 1
现为高 、 等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号 , 灶 内部均无增 强 。畸胎瘤 表现 病 为 T 、2混 杂信号 , 块包含 囊性 及脂 性结 构 , 1T 肿 本组 2
例 G .T A增 强后 呈 不均 匀 强 化 。腰 骶 部脂 肪 瘤 多 dD P
与 圆锥 或终 丝 粘 连 , 伴 有 椎 管 闭 合 不 全 等 畸 形 。 并
局部硬 膜增厚 、 强化 , 并与 瘤体 相 连 , 之 为“ 膜 征 ” 称 脊 或脊膜 瘤 的 “ 巴征 ” 。脊 髓 内皮 样 囊 肿 及 畸胎 瘤 尾
椎管内肿瘤误诊11例分析
![椎管内肿瘤误诊11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6f8f8db9d528ea81c77928.png)
(56 例 , 效 6膝 ( .% )总 有 效 率 达 9 .%。结 论 : 1 .%) 无 63 , 37 玻璃 酸 钠 关 节 腔 注 射 治 疗 轻 中 度 膝 骨 性 关 节 炎 疗 效 确 切 , 重 度 关 节 对 炎 疗效 欠 佳 。 [ 键 词 】 玻 璃 酸钠 ; 性 关 节 炎 ; 关 节 腔 注射 关 骨 膝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 A 是 一种 以关 节 软 骨 退 行性 变 和继 o ) 发 性 骨质 增 生 为 特 征 的 慢 性关 节 疾 病 , 中 老年 患 者 常 见 病 、 是 多 发病 , 性多 于男 性 。常 引 起 膝 关 节 疼 痛 和功 能 障 碍 , 重 女 严 者影 响行 走 与 日常 生 活 。玻 璃 酸 钠 关 节 腔 内 注 射 可 提 高 滑 液 的 黏 弹 性 , 关 节 软骨 得 到 保 护 和 修 复 。我 科 自 20 使 07年 9月
2 结 果
与 髓 外 定 位 诊 断 , 此 定 位 诊 断 的 基 础 上 , 合 肿 瘤 的 好 发 部 在 结 位 、 号 是 否 均 匀 、 强 扫 描 上 所 见 有 助 于 其 术 前定 性 诊 断 。 信 增 可 为 临 床 术 前 确 定 治 疗 方 案 提 供 帮 助 , 已 成 为 椎 管 内病 变 现
放射科诊断工作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和措施分析
![放射科诊断工作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和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77b1d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f.png)
放射科诊断工作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和措施分析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拥有500例病例征象+讲座【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投稿文章作者: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叶剑技师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杭州爱康国宾健康体检中心放射科近年来,医疗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误诊、漏诊的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导致各类医疗纠纷案件日益突出,并且逐年增多。
99%的影像医生都或多或少地犯过,医疗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误诊漏诊这个话题,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分析,到底怎么才能避免?一.误诊、漏诊的原因。
最低级错误的原因1、写反左右写报告开始就写错左右,可以说这个问题非常常见,但是影响也非常坏。
首先,会给人一种你不认真的感觉;其次,你这人水平不咋样。
最重要的是写错左右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手术医生没有认真执行TIME-OUT核实患者左右,开错了刀,往往影像医生将负责主要责任。
作为有效的法律文书,影像医生一定要认真核查“左右”。
2、写错男女这种问题往往出现在写腹部的时候,明明是一个男性,偏偏要描述卵巢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明明是女性,还有说说前列腺未见异常密度/信号影。
3、术后病人问题原因主要是没有询问病史。
如明明是胆囊切除患者,偏偏要描述胆囊位置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明明是子宫部分切除,还要描述子宫大小、形态无明显异常。
4、错别字这种错误非常常见,有时读起来也让人啼笑皆非,试想临床医生及患者读了这份报告该如何想?5、正常解剖结构的误认这种问题属于经验问题,发现“问题”但实际是正常解剖结构,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影像医生日积月累多学习,因为正常的变异实在太多。
但是如果把常见的血管、淋巴结、生理钙化等误认为病变。
6、没有发现病灶其实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发现病灶,这属于漏诊。
误诊属于经验问题,一般是不用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漏诊,很有可能承担全责。
产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有几种1、临床资料的不完善一份完整合格的放射检查申请单,应该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后提供的,如果病史不够详细,体格检查不够细致,分析病情不够深入、全面,简单地书写申请单,就会误导放射诊断医生,无法为放射科提供真正需要检查的部位和体位,而导致病变部位的遗漏。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826c101ba1aa8114531d904.png)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为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发病部位、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5月~2008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3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情况。
结果,肿瘤全切30例,部分切除+减压5例,治愈27例,好转5例,加重2例,无变化2例,复发1例,死亡0例。
椎管内肿瘤要早诊断、早治疗;显微外科对椎管内肿瘤治疗非常重要;MRI是椎管内肿瘤最好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脊髓肿瘤;显微外科;MRI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或与脊髓相连接的组织,包括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等组织的原发或继发的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无特征性表现,无MRI(核磁共振)之前诊断较为困难,常延误治疗,有MRI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5年5月~2008年6月共收住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9~62岁,平均42岁,病程5d~4.5年,平均9.3个月。
1.2 肿瘤部位肿瘤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7例,胸腰段11例,腰段7例,腰骶段3例。
髓内7例,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1例,椎管内外沟通6例。
1.3 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性质以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密切相关,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感觉障碍27 例,运动功能障碍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2种以上功能障碍12例。
脊髓内肿瘤多数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浅感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
而髓外硬膜下肿瘤多为根性神经痛,浅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
骶尾部的椎管内较大的囊肿和脂肪瘤,多有腰骶部疼痛和便秘症状。
1.4 影像学检查目前对椎管内肿瘤最可靠的检查诊断方法是MRI扫描,本组全部病例均经MRI检查并Gd-DTPA强化扫描。
1.5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采用全麻下侧卧位或俯卧位,后正中入路,术中根据术前定位行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减压,仔细止血,清晰暴露肿瘤,镜下全切除或部分切除。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两例论文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两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8a5edc3186bceb19e8bb5f.png)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两例【摘要】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脑干神经运动核和椎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
本文报道两例运动神经元病的误诊病例,并对该病的误诊原因加以分析。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束颤【中国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11-02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
临床上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期诊断的两例运动神经元病报道如下,其中一例在外院误诊为多发性脑梗塞,另一例误诊为颈椎病。
病例1:杨某,男,75岁,463962,病人以“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半年”为主诉入院。
病人半年前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情感失禁,肢体无力,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出现言语不能,体重明显下降,走路不稳。
查体:神清,构音障碍,强哭,强笑,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舌肌纤颤,余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鱼际肌,蚓状肌明显萎缩,肌束颤动,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chaddock征阳性。
辅助检查tcd 示脑血管功能重度异常。
头mri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外院)入院后查肌电图示上下肢、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给与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出院。
病例2:金某,男,64岁,472681,病人以“头晕,言语不利,左肩痛3个月”为主诉入院。
病人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头晕,言语不利伴有左肩上抬受限,无力,肩痛,症状持续存在。
病来言语比平时低,饮水呛咳。
查体:神清,声音嘶哑,智能可,舌肌轻微束颤,双上肢肌张力略减低,左上肢肌力3级,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正常,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亢进,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左手骨间肌萎缩,双上肢及肩部,后背部可见束颤。
椎管内肿瘤卒中1例报告
![椎管内肿瘤卒中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df46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4.png)
椎管内肿瘤卒中1例报告
董力群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男性,45岁,入院前6天无任何诱因颈部呈刀割,电灼样疼痛,向两肩部放射,咳嗽,转头时加剧,伴两上肢针刺样麻木,尿潴留,大便不畅,既往史无殊。
查体:神清,颅神经(一),颈项僵硬,呈强迫性左后头位,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增高,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双髌,踝阵挛(十),病
【总页数】1页(P224-224)
【作者】董力群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46例报告 [J], 陈恩智;常刚;刘宁
2.放大镜下颈胸段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112例报告 [J], 谢湘涛; 胡朝晖
3.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2例报告 [J], 张礼仁;杜浏学;刘志礼;张志宏;刘家明
4.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2例报告 [J], 张礼仁;杜浏学;刘志礼;张志宏;刘家明
5.经半椎板入路并椎板复位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附16例报告) [J], 陈川;李文胜;凌聪;罗伦;王辉;郭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管内肿瘤25例诊治体会
![椎管内肿瘤25例诊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24554d9240c844769eaee2e.png)
1 临床 资料
瘤, 整块 或 分块 切 除肿 瘤 。( ) 腰段 肿 瘤切 除 : 除 2胸 切 相应 部位 的棘 突 、椎 板 , 哑铃 状 肿 瘤 切除 扩 大 到 2例 同侧 的关节 突 关节 , 除 突 出椎 问孔 外 的肿 瘤 。 3 髓 切 () 内肿瘤切 除 : 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 , 经后正 中沟无血 管 区切 开脊 髓 显露 肿瘤 并 切除 。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例 . 1 , 9例 , . 1 5 男 6例 女 年龄 2 0~8 3岁 . 均 (52± 1.) , 程 3 0个 平 4. 25 岁 病 ~5 月。病理类型 : 神经鞘瘤 9 , 例 脊索瘤 7例 , 室管膜瘤 3 , 例 星形细胞瘤 3 , 例 转移癌 3 部位 : 例。 椎管颈段 6 例, 胸段 8 。 例 腰段 l 例 。临床表现 :0 以疼痛为 1 2例 首发症状 . 多表现为根性疼痛 。1 例 出现感觉 障碍 , 3 感觉障碍平面常伴有麻木或束带感。1 例出现运动 8 障碍 . 现 为受 压脊 髓 平 面 以下有 不 同程度 的运 动 障 表 碍 。 张 力 增 高 , 力 Ⅲ ~Ⅳ级 不 等 , 中 1 例 伴 有 肌 肌 其 1 肌 肉萎缩 。 本组 患 者 4例误 诊 为腰 椎 问盘 脱 出及 坐骨 神 经 痛 , 例 误诊 为 颈椎 病 , 例 误诊 为肋 间神 经炎 。 2 1 12 辅 助检 查 本组 1 患 者 19 . 0例 96年 以前 在 本 院 治疗 , 主要诊断方法为腰椎穿刺 、 脑脊液检查 , 可发现 脑脊液压力降低 , 蛋白细胞分离。 脊髓 碘油造影 , 可发 现 髓 外 颈脊 膜 下 肿 瘤 病 例 造 影 剂 在 患 处 变 细 并 有 脊 髓移位 。 阻塞呈杯 口状 , 内肿瘤时脊髓本身无移位 , 髓 造影 剂 通过 此 处蛛 网膜 下 腔 时两 侧 对 称性 变 细 , 阻塞 呈棱形。 本组 1 0例患者中 7例行 以上检查得 以确诊 , 另 3例 因未见 病 变 部 位 而误 诊 。 19 9 6年 以后 相 关 病 例均行 M I R 确诊 ,放弃腰穿及椎管碘油等有创检查 方 法 ,5例 患者 中 1 得 以确 诊 , 表 现为 硬 脊膜 1 4例 6例 受 压 偏 移 , 表 现 为脊 髓 受 压偏 移 、蛛 网膜 下 腔 间 5例 隙增 宽 , 表 现脊 髓 膨 大 、 网膜 下 腔 间 隙变 窄 。 1 3例 蛛 例 在 MR 使 用初 期 因 医生经 验 与 设 备 条件 等 原 因漏 I 诊。 1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 身麻醉 ,手术行侧 - 3 卧位 . 根据 不 同 的病 变部 位 与性 质 采 取不 同的 手 术方 法 。 1颈段 肿瘤 切 除 : () 经颈 枕后 中线分 离 显露 并分 离 枕骨鳞部( 高位颈段肿瘤) 颈椎棘 突及椎板 , 、 显露肿
椎管肿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椎管肿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a306bf31b765ce0408147d.png)
椎管肿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
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
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核磁共振;手术病理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诊断的最好方法,如医师的技术成熟,其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能达97%以上,定性诊断率也能达到70%以上[1]。
椎管内肿瘤是一类特殊性的疾病,其早期症状轻、体征不典型,如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极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带去一定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2015年5月-2016年6月本院共收治经核磁共振及术后病理两种方式进行检查的患者59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
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13~68岁,平均(41.3±4.6)岁。
其中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3例;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7例;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19例;以括约肌功能异常为主的19例。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都经核磁共振检查及手术治疗,对椎管内肿瘤核磁共振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检查的阳性情况。
1.2.2 检查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的仪器为飞利浦0.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常规行矢状位T1加权像(WI)TSE 400/11 ms,FA 90度,T2(WI)TSE3500/120 ms,FA 90度;横断位T2(WI)TSE 3 500/120 ms,层厚4 mm;部分加扫冠状位及抑脂序列(STIR)。
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体会
![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11cc320975f46526d3e166.png)
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医治进行探讨。
方式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科对6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按照患者肿瘤部位及年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10例,其中显微外科手术19例。
随访2-5 年,疼痛减缓率为%(51/58),感觉障碍改善率%(50/65),运动障碍改善率%(53/59),括约肌功能改善率%(52/58)。
结论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式并对手术切除有指导意义,椎管内肿瘤良性占多数且大多位于髓外,手术效果好,宜早诊断及早手术,髓内病变恶性占多数,疗效较差,宜适时手术为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 traspinal tumors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oper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Methods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65 intraspinal tumor cases from 2006-2008 were analyzed,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swere analyzed. Results 55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sected and 10 cases were subtotally removed. 19 were undergone microsurgery.The following up from 2 to 5 years showed that pain was relieved in % (51/58) of the patients, sense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 (50/65), motor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 (53/59), and sphincter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 (52/58). Conclusion MRI is the best way for diagnosis and it has directive function for excision, Benign intraspinal tumor of spinal canal is in the majority and many of them are located in extramedullarym, It is very effective by operation and should be early diagnosis, malignant intramedullary tumor is in the majority and has bad curative effect,micrological surgery techniqu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key word】Intraspinal;Tumor;Excision椎管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20~40岁[1]。
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的研究
![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692794be1e650e53ea993a.png)
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的研究发表时间:2018-04-13T13:39:35.7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作者:胡军明[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现象,应尽量避免腰椎CT检查结果。
佛山健翔医院骨伤科 528000摘要:目的对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将我院2016年6年7月-2017年8月接收的首次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最终诊断为腰椎转移肿瘤的患者,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48例患者中,明确原发灶的患者有43例,未发现原发病灶的患者有5例。
43例明确原发灶患者中,有16例肺癌,8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胃癌,3例食管癌,2例前列腺癌,6例肝癌。
5例未发现原发病灶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之后,提示为腺癌3例,转移性肺中低分化腺癌2例。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现象,应尽量避免腰椎CT检查结果,而应全面分析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询问病史,通过综合方式分析疾病,以避免腰椎转移瘤误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转移瘤;误诊在骨科中,较为常见而且多发的一种疾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1-3]。
近些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概率明显提升,但是,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
据有关资料显示[4],腰椎转移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达到30%。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腰椎转移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接收的首次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0:18,年龄最小为48岁,最大为79岁,均龄值数为(58.36±2.48)岁,最短患病时间为3个月,最长患病时间为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6.23±1.41)个月。
腰腿痛患者误诊病例分析
![腰腿痛患者误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20337331b765ce05081439.png)
[3 王 希 鹏 , 铭 春.医 源 性 桡 神 经 损 伤 的 因 素 及 预 防 ] 王 [] 实 用 手 外科 杂 志 ,0 3 1 :0 —0 . J. 2 0 ,5 181 9 [ 喻 爱 喜 , 振 光 , 国 荣 , 桡 侧 副 血 管 蒂 肱 骨 远 端 4] 陈 余 等. 骨膜 瓣 治 疗 肱 骨 骨 不 连 [ ] J .中 华 实 验 外 科 杂 志 ,
维普资讯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 2卷 , 5 ,0 6 1 第 期 2 0 年 0月
时, 通常术者在骨折复位及手术操作时, 都会非常注意保护 现, 出现腕背伸功能障碍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钢板固定
以后一般骨膜很难再缝合, 而桡神经直接置于钢板表面, 或 位于凹凸不平的骨痂表面, 神经下方无软组织床, 术后功能 锻炼时与钢板反复摩擦而发生迟发性桡神经炎。 这种情况在
作者简介: 张传 毅 (9 5 ) 男 , 治 医师 , 江省 台 州 医院 骨 科 ,1 00 17一 , 主 浙 3 70 。
腰腿 痛患者误诊病例 分析
王 全 兵 , 平 邱
(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康 复 科 , 西 太 原 山 山 000) 3 0 1
腰腿痛是指下腰、 腰骶 、 骶髂、 臀部等处的疼痛, 可伴有
或当肱骨中下段骨折需开放 顾 与 展 望 [] 中 华 显 微 外 科 杂 志 , 2] 骨 J.
2 0, 00 23: - . 3 4
接跨越钢板时。由于骨膜瓣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 当该骨膜
瓣覆盖于钢板与骨折端表面时, 既可起到促进骨折愈合 , 预
病例 2 患者男性,0岁, 6 因左下肢疼痛、 麻木、 乏力 6 h伴后背胀痛来诊。患者左下肢疼痛、 , 麻木、 无力, 症状变化 呈戏剧性, 严重时需卧床休息, 时而下地活动较 自如, 变化无 常。 患者既往无慢性腰腿痛史, 本次发病无明显扭伤诱因。 查
腰椎滑脱并腓总神经鞘瘤漏诊原因分析
![腰椎滑脱并腓总神经鞘瘤漏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1e671a55270722192ef72c.png)
有 一个 : 对每 一位 患者 最适合 。在 医生的大脑 中, 始终要把安全 放在 第一。
需要临床医生 回归疾 病, 回归病人 , 赢得 病人 的信任 与尊重。
滑脱 并腓总 神经鞘瘤漏诊原 因分析
,
但两者之 间不能划等号 。仅就脊柱 而言, 不但有蜕变 , 还
0; 有炎性疼痛、 肿瘤、 感染、 外伤、 骨 质疏松性骨折等, 此外 还包括髋关节、 膝关节 病变。
腿部疼痛 可以来 自丘脑 的肿瘤 , 颈、 胸、 腰椎 、 骶椎 、 骨盆以及神经 的全长走行。 本专栏 的两例却
改变来 自于膝关节水平 , 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尽 管治疗结果是积极 的, 但很 多不 良 预 后毫无疑 问是存在的。 医生整体 的思辨 能力下 降, 思路狭 窄 , 机械 单一 , 过于依赖 影像 学资料 , 不能进 一步深入 思考病理 一生理 一 的有机联 系, 甚至不愿花 时间动脑筋去分析 , 而是疲于应付指标性 的工作量。这些现象的出现 , 与很多 因素有
状鉴 别 诊 断 : 腰腿痛 ・
● : 腰腿痛并非腰椎疾病的“ 专利, , 症状
2 0 0 1 2 0上 海 , 同济大 学 附属 东A - 医 院脊 柱 外科 )
一 会 外 外 , 通 科 谭 腰 尽 常 学 军 腿 管 会 可 , 主 痛 腰 脊 分 任 是 椎 柱 为 医 微 一 退 脊 师 创 种 变 椎 , 教 学 症 是 源 授 组 状 腰 性 委 , 腿 博 、 员 不 神 士 痛 , 是 上 经 生 的 海 一 导 源 常 市 种 师 性 见 骨 特 , 、 原 同 科 内 定 济 委 因 脏 的 大 员 源 疾 学 会 性 病 委 附 、 。 属 员 血 疼 。 东 管 痛 方 源 医 的 性 院 病 和 副 理 心 院 基 理 长 础 源 、 骨 可 性 科 以 。 部 来 主 自 任 脊 , S 椎 A S , 也 国 可 际 会 以 员 来 、 自 q - 脊 华 椎 医 学 之
椎管内脂肪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_丁朝鹏
![椎管内脂肪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_丁朝鹏](https://img.taocdn.com/s3/m/091c9a4d336c1eb91a375d7b.png)
3 讨论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AL T 、A ST 、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1]。
齐墩果酸护肝、解毒作用已得到肯定,其机制认为是多重的,即化学结构存在活泼的双键、羟基、羧基官能团,如与毒物结合易发生化学反应,达到解毒目的;能对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有膜稳定作用;增加肝细胞谷胱甘肽酶活力,直接抑制转氨酶活性,减少几种,抑制P 4502E 1的表达和活性,并且使肝细胞DN A 及蛋白质合成速率明显增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坏死组织修复的作用,从而抗肝损伤[2,3]。
本实验结果显示,肝速康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CCl 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 L T 、A ST 升高,改善急性肝损伤的肝功能,提示肝速康胶囊具有抗脂质氧化和稳定质膜的作用,增强肝细胞抗损伤能力;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亦显示,肝速康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伴有较多双核细胞,说明肝速康胶囊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具有明显保肝作用,对CCl 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保肝作用可能也是通过这些药理作用和机制抗CCl 4的毒性,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贾俊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996-997.[2] 熊筱娟,陈武,肖小华,等.乌索酸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540-543.[3] 王德仁.齐墩果酸研究新进展[J ].天津药学,2003,15(3):56-58.收稿日期:2007-04-28;修回日期:2007-05-31 责任编辑:刘继烈椎管内脂肪瘤M R 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丁朝鹏,陈国平,王喜亚,鲍燕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467000【主题词】 脊髓肿瘤/诊断;脂肪瘤/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 R 739.4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7)18-4242-02 1997~2006年我们共收集了15例椎管内脂肪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与同期椎管内4例含脂类皮样囊肿、600例脂肪堆积、6例椎管内亚急性期出血作了鉴别,现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原因以及降低误诊率的措施。
方法对6例早期误诊但是后期经过病理证实的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误诊患者确诊后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
6例患者经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肿瘤无复发情况,除1例有轻微腰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
结论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相似程度较高、诊断方法不当和医师自身认识水平不足等是造成腰椎管内肿瘤的主要原因。
重视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上的不同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结合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可以减少误诊。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是提高腰椎管内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腰椎管内肿瘤;误诊
腰椎管内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一致,均表现为腰腿疼痛。
两种疾病在临床鉴别诊断上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共发生腰椎管内肿瘤误诊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早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后期确诊为腰椎管内肿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6岁。
1.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2例患者有下
肢疼痛或者放射性下肢痛表现。
有4例患者有下肢钝痛或者烧灼样痛表现,部分患者疼痛感在夜间加强。
全部患者症状在休息后不能得到明显的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均显示为阴性。
1.3 漏误诊情况本组漏误诊6例病例患者住院后即重点对患者腰椎进行了检查,采集患者腰椎部分x线片和ct扫描信息,根据诊断信息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2例位于l4,4例位于l5。
诊断之后使用按摩、小针刀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太明显,疑为误诊。
1.4 确诊方法 6例误诊患者首先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有无腰椎损伤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检,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例患者均显示为阴性。
所有患者在采集x线片和ct扫描信息基础上同时采集了mri影像学信息,对这些检查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临床症状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第二次鉴别诊断后全部确诊为腰椎管内肿瘤,后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对椎管内肿瘤进行完整切除。
6例患者经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肿瘤无复发情况,除1例有轻微腰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两种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同腰椎管内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果发生误诊且没有及时得到更正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患者终身瘫痪。
尽管如此,就大部分患者而言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则会为鉴别两种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首先腰椎管肿瘤发病较为缓慢且
早期疼痛症状不明显,然后症状逐渐加重,经按摩或理疗等普通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不能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
而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为迅速,一旦发病症状比较严重,多数患者经按摩、牵引和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其次腰椎管内肿瘤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患者会出现排尿和排便困难表现,而在鞍区会有感觉减退或者过分敏感表现。
而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单一神经根受压症状,一般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疼痛或者该受压迫神经控制区域的感觉障碍。
再次,虽然腰椎管内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会有腰部疼痛表现,但其疼痛表现有所不同。
腰椎管内肿瘤疼痛为弥散性疼痛,椎旁一般没有固定的压痛点,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显示为阴性,股神经牵引试验可表现为阳性。
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表现为疼痛区域相对固定,同时椎旁有相对固定的压痛点。
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一般显示为阳性,股神经牵引试验一般表现为阴性。
3.2 误诊原因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ct扫描和mri等影像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但是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为80%左右,因此如果过分的依赖这些科技手段而忽略了对患者病史以及常规病情问询,一旦影像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较大偏差时很容易造成误诊。
其次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在诊断时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体检则很容易将两种疾病混淆。
再次影像学医师的诊断经验对减少两种疾病的误诊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影像学医师对腰椎管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不够
准确,对其疾病的影像表现缺乏认识或者不敏感甚至对影像资料检查方法不正确等均可能导致最终诊断结果的错误。
本组6例误诊病例在初诊时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也忽略了对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试验。
在诊断方法上只是采用了x线片和ct扫描作为主要的鉴别依据,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mri检查,以致出现误诊。
3.3 预防误诊措施首先要重视患者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的不同点做出正确的
鉴别诊断。
其次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应该警惕腰椎管内肿瘤的可能甚至是两种疾病共存的可能,要结合x线片、ct扫描、mri检查进行详细的分析,必要时可以做脊髓造影检查以提高腰椎管内肿瘤的鉴别率。
3.4 治疗腰椎管内肿瘤早期因为肿瘤较小,因此对周围神经产生的影响较小,此时治疗难度较小,肿瘤病灶也容易完整切除,手术完成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较好。
如果早期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待肿瘤较大时,对周围神经的影响较大,而且手术切除难度也较大,术后神经组织恢复情况较差,可能会遗留神经障碍症状。
因此腰椎管内肿瘤确诊后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般采取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进行治疗,尽早的治疗是提高腰椎管内肿瘤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汉光.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11,(09):49-50.
[2]郭红雨,樊建勋,王冠军,刘清志,包改辉.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27. [3]陈志毅,王华,刘榆,朱伏生,胡中华.腰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6,(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