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
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
区,把先期到达海湾的美军部队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运到战区。这些快速船航速达30节,船长288米,可装载122辆M1A1主战坦克、183架直升机和2339辆其他车辆,船上起重机可用于托盘化和集装箱化货物的装卸,可全天候进行码头卸货或在3级海况下岸滩卸货,一天能装卸一个机械化师的坦克、火炮、车辆等大部分装备。此外,在开战前,抵达海湾地区的预备役船有16 艘滚装船,这些滚装船适于运载超大型军事装备和补给品,装载面积为10780平方米,能放置348个集装箱。为弥补军用运输船只的不足,美军还同总部设在美国的丹麦迈斯克船运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租用该公司的8艘商船将M1A1主战坦克和弹药等装备物资运往海湾。
此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42艘预置船中的34艘投入使用,其中13艘依然作为战略预置船,另外21艘则被用于支持海运行动。
2.信息化后勤装备经受实战检验,提高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为满足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近年来美军十分重视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建设,在研制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同时,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骨干后勤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后勤装备在战场上经受了实战检验,提高了战场后勤保障的精确化、透明化、实时化。
①后勤装备以完善的网络系统为支撑,实现了战场信息的互联互通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卫星通信建立了前后方紧密衔接的指挥网络系统。在后勤保障领域,美军以全军作战指挥网络为依托,利用完善的后勤指挥管理网络系统,实现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
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通过战略层的全球作战保障系统、联合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和全球运输网等,实时跟踪人员、物资、装备从美国本土到海湾的运送情况,实现了运输途中的可视性。
伊拉克战场上,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盟军地面部队主要使用“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通过战术互联网进行指挥通信,对敌军和友军部队进行跟踪。美第4机步师所有武器平台和后勤保障车辆以及其他部队(包括后勤部队)的指挥车上均安装了FBCB2系统。战术互联网可将后勤部队的信息与前方空中、地面部队和后方指挥部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实现了战争信息的“集成”。在科威特的补给基地与弹药库之间,美军通过“作战勤务保障自动化信息系统接口”(CAISI),采用无线局域网方式解决信息联通问题,实现了网络接入和重要信息的自动下载、自动识别信息的无线传输和弹药运输状况的实时跟踪。美海军陆战队实施库存物资补给时,在作业现场也开设了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联络。
②使用自动识别装置,自动采集装运资产信息,实现了装备物资运输的实时可视
近年来,美军将自动识别技术融入到全资产可视性网络中,逐步建成庞大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资产可视性网络系统。在这次战争中,美军主要采用射频识别系统、二维条码等,识别运送的装备以及由集装箱、空运托盘等装运的补给品,实现了对运送装备物资的实时可视。
美陆军部署了64套便携式无线电射频标签识别系统即“便
携式运输管理员用自动化运输信息系统II”,每套重29.5千克。该系统可安装在机场、码头、公路边或十字路口,在车辆通过时用来扫描补给车队运载物品的信息。为准确跟踪在海湾地区运送的重要物资,美军还采用了主动射频识别标签技术。据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司令部后勤信息管理主任称,NSI全球公司提供的使用卫星通信的主动射频识别装置已安装到伊拉克地区使用的500多台车辆和集装箱上。为在港口准确识别通过海运运往海湾地区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坦克和直升机等军事装备,美军采购了600套二维条码识别装置,包括便携式数据终端、PT400热敏条码打印机等,供在阿拉伯海湾港口的后勤部队使用。
③使用安装有移动跟踪系统的后勤保障车辆,实现战场补给的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