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及特点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4960c480eb6294dd886c77.png)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及特点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士兵提干考点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有争议的非法战争,它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
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
日本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1、开始阶段战争开始阶段。
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
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
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
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2、僵持阶段战争僵持阶段。
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
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
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3、转折阶段战争转折阶段。
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
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
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在劝说百姓与敌人同归于尽后,其本人与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藏匿起来。
“没有硝烟的战场”——心理战发展趋势
![“没有硝烟的战场”——心理战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063351d55270722192ef774.png)
国家负责心理战战略 目标、任务
及 方针 政 策 的制定 和 审 查 ,各 级
美 国 的心理 战 部 队一 直 编在 美 国 特 种部 队 的序 列 之 内 ,以 陆军心 理 战部 队 为主体 ,包 括一 个 现役
心 理 战 大 队 和 3 后 备役 心 理 战 个
代 战争 中的地位 和 作用 日益 凸
} 迅 猛 发展 ,为 战争 者通 过 心 理 震
下心理战的主动权 , 先
发 制 人 成 为 了 实 施 心 理战 的首要 战略 手段 。
一
于军 事领 域 ,它们 以 空前 的 规 模
和 能 量 与 心 理 战 战 法 等 交 互 作 用 ,使得 心 理 战陡 然 发展 成 为一
挥 机 构 , 成 系 统 、 畅 、 责 分 形 顺 职
明的心 理 战指 挥决 策 体 系 。 即由
种相 对独 立 的 作 战样 式 ,且 在 现
场心 理 战将 呈 现 以下 几 种发 展 趋 势。
略不发生任何冲突,实现对心理
战 的统 筹 规划 , 一指 挥 , 调 行 统 协
大 队 。 有 1个 心理 战 营 、2 共 2 2 个心 理 战连 。此 外 。 美国海 空军也 有少 量 的心 理 战部 队 ,编 在 该军 种 的 特 种作 战 司令 部 中。 部 队 的成 员 大 都具 有 较高 的外语 水 平 和心 理 学 知识 。 在2 0 年底 , 早 02 美军就 从 具 有 丰 富 作 战 经 验 的 美 空 军 第
13 9 特种 大 队和 陆军 第4 理 战大 心
动 ,充 分 发挥 心理 战 的整体 作 战 效 能。伊 拉克 战争 中 , 事心理 战 从 的力量 已经不 再 局限 于 双 方 的军 事、 政治 实体 , 是扩 展 到双 方全 而 体 人 员 ,初步 形 成 了一 种 国 家新
心理战
![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11c39ac608a1284ac8504310.png)
心理战之伊战1941年,德国建造了几十艘潜艇,需要招收几千名潜艇水手。
原来以为当潜艇水手十分浪漫的许多德国青年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报名。
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
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
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
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军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以上即是心理战的实际运用,心理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
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斗志或消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心理战在国外早不是新词,而且许多国家对内对外、对敌对友、对中立都用。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心理战有好感,苏联就认为“心理战是帝国主义的卑鄙、伎俩”。
他们研究和运用心理战,但就不叫它心理战,而称之为“意识形态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心理战的魅力在于它只要针对对手的心理,遵循科学规律,使用一定的方法,就能玩对手于股掌之间。
这种被称为不花钱的战争样式比流血、摧毁更吸引人。
伊拉克战争已经尘埃落定,在这场实力非常悬殊的战争中,双方的心理对抗发挥得淋漓尽致,古老的心理战作为伊拉克战争的组织部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伊拉克战争心理战的特点,不难发现未来战争心理战的发展趋势。
一、心理战在未来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完全可能成为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心理战是对敌方进行心理上攻击,使其精神防线崩溃,达到不攻自破,“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的一种战争手段。
心理战:战斗力的重要生长点
![心理战:战斗力的重要生长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b35c659b6648d7c1c74661.png)
心理战:战斗力的重要生长点心理战,是征服人心的战争,是在多维空间内进行的心理交锋,是从精神上瓦解对方的作战样式,其包括心理攻击战和心理防御战。
心理攻击战以攻击敌方的心理为主要作战目标,通过使其改变态度、产生错觉、摧毁意志、动摇信心达到瓦解民心士气,削弱战斗力的目的。
心理防御战则是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预防和化解消极心理现象,坚定胜利信念。
(一)心理战是针对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的特殊作战样式心理战是敌对双方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和媒介为武器,以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情感等主观世界为目标,通过心理宣传、心理威慑、心理恐吓、心理欺骗等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影响,使其朝预定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一方面分化瓦解征服敌人,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胜利,一方面巩固己方心理防线,保持昂扬士气,使己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说其特殊,主要是因为这种作战样式着眼点不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或从物质上彻底摧毁敌人,而是从精神、情感、意志上征服敌对方,通过实施心理作战,瓦解敌方的士气,弱化其抵抗意志,使其消极抵抗以至放弃抵抗,从而使己方能够小战大胜或“不战而屈人之兵”。
德川家康从7岁开始在丰臣秀吉家做人质,每天早上都要把丰臣秀吉的鞋抱在怀里捂热,等丰臣秀吉起床后立刻能穿到暖和的鞋子。
受到的其它的侮辱就更多了,可德川家康一直逆来顺受,从无怨言,别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个窝囊废。
后来到他13岁的时候,丰臣秀吉把他放回了家,但是仍然派人监视他的行动,发现他依然过着很平常的生活,似乎对丰臣秀吉没有任何的怨恨之情。
这才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后来,丰臣秀吉死了,消息传到德川家康那里,他马上带人,冲到丰臣秀吉家,把丰臣秀吉家所有的活物杀得一个不留。
最后统一全日本,成为日本明治天皇之前的最后一个幕府大将军。
德川家康正是利用丰臣秀吉麻痹心理,韬光养晦,突施奇兵,一举击败对手是心理战成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心理战
![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283c8613a216147917112806.png)
美军的心理战往往在战争爆发前 即实施,并贯穿于整个战争的进 程中,甚至在军事打击结束后, 心理战仍然进行。 美军不仅对战区的敌军和居民实施 心理影响,而且对潜在的敌人或美 国不喜欢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心理 战。 因此,我们要
下面就以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为背景, 阐述美军心理战的手段与方法。
案例一
艾森豪威尔认为:“在心理战宣传上 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十个美 元”。 美国总统卡特也认为,安装新的发 射设备对东方进行广播,要比设置 导弹更为重要,也更合算。 由此亦可见,心理战非常重要
美军约有7万余人的心理战专业人员,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心理战设备。 其主要作战方式有:
建立战地广播站,播放有利于己方的广播 信息,对敌方进行反宣传; 利用图像合成技术,制造假象,歪曲事实; 利用声像技术模拟国家领导人和战场指挥 员的声音,误导对方决策层,使其动摇立场 和决策失误,进而丧失战斗力; 利用网络技术,攻击对方政府和军队的指 挥控制网,阻塞其信息传输通道,制造信息 恐慌。
案例四
为了推翻萨达姆,美国采用了几乎所有的心 理战手段,包括石油心理战。 2003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在 记者招待会上呼吁说,希望欧佩克增加石油产量, 以弥补委内瑞拉(工人罢工)石油产量的不足。 其实,美国政府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 小布什政府声称增加石油产量的原因是为了应对 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下跌,但其深层次原因,则 是安抚石油市场和民心,打好一场“倒萨”的心 理战。
案例四
除了发售战略石油储备和呼吁欧佩克增 加紧急供应,美国军方还可能大量超额储备石 油,远远超出数据统计机构和媒体的预期量。 用来应对伊拉克战争,绰绰有余。
案例二
美国公开施压,甚至以调动军队和运送 装备的方式,向伊拉克警告:军事打击迫在眉 睫。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美国官方在借装备 调动准备,对伊拉克军民,尤其是高官打心理 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d9adc1f8aeaad1f346933f91.png)
中国电子报/2003年/06月/24日/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部崔德勋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是美伊双方运用最多的信息战方式。
联军方面:采用五花八门的心理战战术1.发起/震慑0行动,削弱伊方抵抗意志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1时,美军开始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震慑0(Shock and Awe)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炸毁萨达姆一处住所,空袭了伊拉克境内1500个目标,重创了伊军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此思想来自5震慑:快速夺取控制权6一文,其作者阐述了这种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它能/极大地摧毁或挫败敌方的抵抗意志,使他们除了接受我们的战略意图和军事目标以外别无选择0。
2.通过媒体,实施信息欺骗美军通过媒体或新闻发布,报道一些无法证实的消息,如萨达姆已被炸伤、萨达姆已初步被判定炸死、美英联军首日攻下巴士拉等等,企图削弱伊军斗志,涣散伊民心。
3.借助现代媒介,扇动伊高官反叛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不断向伊方高层官员、伊军指挥官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对他们发出警告,让他们放弃抵抗。
4.部署心理战部队,发动心理战攻势美军在伊部署了空军第193特种作战部队和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等心理战部队,利用飞机插播无线电和电视进行/反萨0宣传广播及播撒数以百万计的传单。
使用功能各异的心理战装备1.EC-130E心理战飞机。
193特种作战部队在伊共部署了6架EC-130E/铆钉骑士0飞机。
EC-130E/突击队独奏0心理战飞机使用标准的调幅、调频、短波、电视和军事通信频段进行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并具有指挥控制能力、干扰能力和有限情报收集能力。
它装备有大功率的调幅、调频、短波、电视广播发射机,可利用机上干扰设备干扰敌方的电视台及军事通信设施,然后播放其节目。
2.MC-130/战斗魔爪0飞机。
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装备了专门用来投撒传单的MC-130/战斗魔爪0飞机。
3.特种作战媒体系统-B。
美国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装备了10kW~50kW的广播与电视发射机、扩音器以及移动音视频广播发射车。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https://img.taocdn.com/s3/m/c91503c143323968001c92d1.png)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原始社会部落间的争斗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作为战争的主题,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喜悦、恐惧、厌恶、反感、兴奋、愤怒等等心理活动。
如果没有人的心理因素充斥其中,那么所有战争的胜利将成为物质换算相加的简单结果;正因为有了人在战争环境下的心理微妙变化,战争才称为一门充满偶然性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奇迹的“艺术”。
心理战,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主动性影响,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的战场行为。
确切地说,心理战是一场精神战役,它的武器就是敌方的“视”与“听”。
本文先从心理战的历史和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形式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无形“利器”。
历史源远流长心理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武器”之一。
在战争的历史长河中,心理战在许多战争中都曾起到过巨大的作用。
历史上不乏英明的统帅运用心理战在作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典范。
原始心理战在古代战争中初见端倪在古代社会,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各国无不例外地信奉君主,军队就是君主维护和扩张其家族统治的工具,除去人民起义和大范围的民族战争等特殊情况,人民很少积极主动参与战争之中。
因此,古代战争中的心理战也往往只是针对作战部队和统帅展开实施的。
据记载,在历史上最早运用心理战的人当数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在他统治下,马其顿王国几乎征服了世界大部分已知的疆域。
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块土地,就会留下一些士兵控制这块土地。
这样一来,他的军队就被分得七零八落。
在意识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危险后,亚历山大决定撤退并重新部署其军队,但是这又有可能会促使敌人追堵并打败他手中较弱的军队。
为威慑敌人,他命令工匠们连夜赶制超大号的盔甲,这种盔甲只有身高2.1~2.4m高的“巨人”才能穿,夜里偷偷撤退时,亚历山大故意让人将盔甲丢在驻扎过的军营里。
于是这些超大号的盔甲和道听途说的关于亚历山大野人军队的消息,使得敌人担心将与恐怖的巨人作战而放弃追击亚历山大的军队。
现代战争心理战的特征、作用及制胜方法,军事心理学论文
![现代战争心理战的特征、作用及制胜方法,军事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2720d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f.png)
现代战争心理战的特征、作用及制胜方法,军事心理学论文心理战,从本质上讲,就是信息战,通过特定信息的传播来影响敌方的精神领域,从精神上征服和控制敌方。
随着现代心理科学和信息传媒的高度发展,心理战突破了几千年制约其发展的“两大困境”---对人类精神现象机理认识的不深刻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发达,开始从武力战中脱胎出来,成为一种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的独立作战样式。
一、现代战争心理战的主要特点与传统心理战比较,现代战争中的心理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展开深层次对抗传统条件下,由于受活动范围和信息传播途径的限制,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流较少。
信息化条件下,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空前发达,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流碰撞达到空前规模,围绕核心价值观的争夺更趋激烈。
核心价值观斗争成为心理战的最高层次,核心价值观领域成为心理战的主要战场,借助武力输出价值观成为心理战的新动向。
(二)以决策者为重点进行多目标渗透现代战争,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心理战对象呈现扩大化趋势,不仅针对敌方的高层决策者、军人和普通民众,还包括友方和己方的军民,形成了以决策者为重点的多目标、全方位的心理渗透体系,在功能上能够影响决策者心理、削弱军队士气、转化民众态度。
(三)以综合国力为依托实施全方位较量传统条件下,由于受社会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信息流通不畅,国际交往较少,一个国家很难通过军事以外的手段对他国施加影响。
信息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相互依赖性明显加强,彼此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这就使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力量对他国施加影响。
因此,现代战争中的心理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由国家战略决策层统一组织协调,综合使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资源,依托现代传媒全时空传递信息的作战行动。
二、现代战争心理战的重要作用现代战争中的心理战已超越了军事领域,突破了前方与后方,模糊了战略与战术,逾越了平时与战时,成为一种能够适应国际斗争需要、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行动。
心理战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心理战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e18ef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f.png)
心理战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提出的“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论断,肯定了实施心理作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纵观人类战争史,只要有战争之剑挥舞的地方,就有心理战的身影。
心理战伴随着武力战,在战争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现代战争中,尽管军事高科技得到广泛使用,交战双方丝毫也未轻视和放弃从心理上攻击敌人。
相反,随着战争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丰富和发展心理战。
一、心理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之外的战争,是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手段。
孙子的思想精髓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通过“示形于敌”,达到“必以全争于天下”的目的。
由此可见,心理战在孙子军事思想中享有崇高地位。
当前,心理战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历来是军事指挥员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心理战是交战双方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心理搏斗,旨在依托强大的军事优势,通过战场宣传及其它手段鼓舞己方、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凸显,它不仅贯穿于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也比以往更能促成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战果,直至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争目标,因而,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经济而人道的作战方式。
不仅如此,其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军事斗争领域,而是广泛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大战略。
可以说心理战已成为“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
在国际斗争中,心理战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斗争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首选的战略手段。
一些世界强国,特别是少数霸权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发展、扩大并谋求垄断高技术优势,并把这种科学上的优势转化为政治、心理上的优势,图谋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竞争,攫取与维护其自身的全球利益。
当其追求的全球利益遇到障碍时,就可能选择战争手段,并紧密配合以现代心理战。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62b55e9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d.png)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美国空军一号条令明确指出信息优势能力是美空军实施攻防作战的支撑。
信息优势能力是指:使己方拥有不间断地搜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剥夺敌方的这种能力。
概念产生军事变革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军事变革大潮中,美军信息优势概念应运而生。
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军总结战争经验,提出了信息作战的概念。
在波黑战争后,美军于1996年12月颁布《信息作战条令》,正式明确了信息优势的概念,并将信息作战能力分解为13种能力。
1998年10月9日,美军颁布了第一版《联合信息作战条令》。
美空军在2002年对《空军信息作战条令》进行了修订,丰富了信息优势的概念与内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信息优势是美空军的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美空军拥有“交互式作战空间态势感知与共享能力”。
二是比敌方更全面地掌握战场空间情况,包括双方态势和企图。
三是拥有比敌方更先进的天基信息系统,有阻止敌方利用太空威胁美国的能力。
四是具有比敌方更强的情报搜集与评估能力、侦察与监视能力、信息传输与通信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能力。
五是拥有很强的信息防护能力,能确保美军遍布全球的传感器、通信和信息处理网络系统不被敌方干扰、破坏和利用。
六是具有很强的信息进攻能力,能用“软”、“硬”手段,影响、干扰、削弱、破坏或摧毁敌方信息系统。
能力目标体系高效美空军认为,信息优势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体系高效,作战需求是信息优势的根本动因,拥有信息优势能力对作战的真正意义在于掌握时空主动权。
美《2020空军构想》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能力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化的发展,空军将能够在任何地区发现、锁定、评估、跟踪、瞄准和攻击任何有军事价值的目标;将把完成上述任务的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而信息优势则是空军获得上述能力的关键。
只有提高信息优势能力,才能使空军作战决策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使敌人来不及反应,以确保对敌拥有决策优势。
能力构成五大要素2006年2月修订的《联合信息作战条令》将原先的13种信息作战能力归纳为5种核心能力: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作战保密和军事欺骗能力。
美军心理作战现状及其特点
![美军心理作战现状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8c4c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a.png)
交互性是指心理作战的 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 双向的,即敌我双方的 心理状态和行为都会相 互影响,这使得心理作 战的效果更加具有不确 定性。
美军心理作战的历史与现状
美军心理作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军队就开始运用心理战来打击敌方的士气和战斗 意志。冷战时期,美军进一步发展了心理作战的理论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作战 体系。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心理战和信息战已成为现代战争 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对美军心理作战进行深入研究,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为我国的国防 建设和军事斗争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军心理作战的现状及其特点,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等方法,全面梳理美军心理作战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战 略策略、手段方法以及成效与挑战等方面的情况。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关注了美军心理作战的 理论和实践,但未涉及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心理作战情况,缺乏对 比分析和研究。
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和案例 分析的方法,但未涉及实地调查 和访谈等其他方法,研究结果可 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心理作 战的特点和优劣,为提高全球心 理作战水平提供参考。同时,可 以尝试采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 以增强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网络心理战
通过网络心理战,影响敌 方军民的士气和战斗力, 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 的。
谍报活动与反情报
谍报获取
通过谍报活动,获取敌方重要情报,为军事行动提 供支持。
反情报防御
心理战构成要素探析
![心理战构成要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251d00a6c30c2259019e3f.png)
75
心理战场 !"#$$%&’()*+,-./0-,/1+
PSYCHOLOGY FIELDS
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即使是同一客体, 也会因不同时间、地点表现出不同的 心理和行为反应。必须准确地把握其 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战,才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如在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对伊心理 战时,就把心理战客体分为伊拉克军 政首脑、 共和国卫队、 伊拉克反对派、 普通民众, 同时又把伊拉克2000 多名 军政界人士分为 “死党派” 、 “骑墙 派” 、 “反对派” ,分别采取不同的心 理战法, 或威逼震慑, 或利诱拉拢, 或 策反劝降。
.7
!"#$$%&’()*+,-./0-,/1+
心理战场
FIELDS
PSYCHOLOGY
介。人类用以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研 究的方便,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对这些媒介进行分 类: 语言—非语言; 有声—无声。由此, 心理战媒介可 分为这样几类:
语言
须全面深入科学地研究实施环境, 才能保证心理战实 11 事件后, 施效果。即如9・ 美国充分利用国际社会对 其遭受恐怖袭击的同情, 一方面开展了强大的宣传心 理战,竭力渲染恐怖主义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危害; 另一方面改变其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积极实施战略心 理战,为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 ・ 拉登 “基 地” 组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同时严格按照国际惯 例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对阿富汗动武的申请, 使其获 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动武授权, 做到师出有名, 赢得 36 个国 了政治心理优势。在美一系列猛烈的攻势下, 44 个国家表示 家表示愿向美国提供部队和武器装备, 33 个国家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 愿意向美国开放领空, 飞机起降权利, 对塔利班政权和 “基地” 组织造成了
简析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威慑心理战
![简析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威慑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1ac5dcd4700abb68a982fbf5.png)
简析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威慑心理战作者:李峰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3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心理战的层次和规模也在不断升级。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局部战争表明,威慑心理战作为心理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样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基本要素、实施方式和实战应用三个方面对威慑心理战进行了系统地剖析。
【关键词】高技术;局部战争;威慑心理战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
防御者实施有效的威慑心理战,可使进攻者望而生畏,担心遭到报复,因而放弃进攻;进攻者实施有效的威慑心理战,可使防御者产生防御无效的心理,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一、威慑心理战的基本要素1、足够的实力。
足够的实力是形成有效威慑的前提,没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就失去了基础。
但实力并不等同于现实的威慑力。
要想使敌人相信严重威胁的存在,还要灵活恰当地显示实力,采用适当的方式证明实力的可靠性。
2、必要时使用实力的决心。
这是达成有效威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威慑的灵魂。
有实力,但没有敢于使用实力的决心,威慑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威慑必须以使用实力的决心和扎扎实实的实战准备作后盾,以便在威慑失效后,把威慑力量变成实战力量,实现战略目标。
3、适度的威慑目标。
威慑目标必须与实力相符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客体的承受能力。
当目标超过力量所能达到的可能时,必须调整威慑目标,或者增强实力。
当整个实力都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时,那就只能暂时放弃威慑目标。
4、准确的信息传递。
要使对方了解威慑的目标、实力和决心,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完整准确地把威慑信息传递给对方,这是有效威慑的基本要素之一。
5、威慑的对手要有足够的理性。
为达到有效威慑的目的,必须审慎地选择威慑对象。
如果对方不够理性,不计后果,孤注一掷,当然也就谈不上威慑的有效运用了。
当对方接收到威慑信息后,对信息判断不够准确,威慑也不可能生效。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3e23c27f1922791688e844.png)
28人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物,自人类产生开始,逐步发展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
有了意识,形成了社会团体,人类不可避免地便会产生“心理”的作用。
而这种“心理”的作用,在人类的战争冲突之中,逐步衍生出来“心理战”,这是现代战争中一个重要的作战理论,在国际战争中多次发挥重要作用,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表现突出,值得研究。
一、美军“心理战”由来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只要有社会的存在,便有利益的纠葛与冲突,同时“心理”层面的战术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但究其根本是同样的斗争方式。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心理战”的斗争方式就有所萌芽,早期的美利坚民族为获取独立与自由,充分发挥民族的创造力与智慧,在同英国殖民者武力抗争的同时也在心理层面斗智斗勇,但当时并未有“心理战”的提法。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宣传战”则是现代“心理战”的前身,在“一战”期间,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让其投入到军事领域的运用之中,但鉴于各国对于武力的崇尚与正面军事冲突的热衷,进行“宣传战”被认为是卑鄙、怯懦的行为,而且在敌军中投放传单竟被认为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而被迫停止。
美军在此期间建立了“心理”作战的相关机构,并在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宣扬中得以体现。
“一战”结束后,英国军事分析和历史学家富勒预言了传统战争手段终将“为一种纯粹的心理战而取代,那时取得的胜利不是依靠武器或通过战场战斗,而是通过某一国家的意志来使另一个国家出现腐败现象、理智的模糊、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沦丧来实现”,首次提出了“心理战”的概念。
美军摒弃了在“一战”中臭名远扬的“宣传战”,逐渐将其衍生为“心理战”,在二战中,美军“心理战”逐步发展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武器,自此美军正式提出“心理战”概念,虽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心理战”的地位有所波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多场局部战争中得到了运用与发扬。
二、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具体表现美军在正式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开始为战争造势,通过各种心理战方式对伊军进行心理打击,营造不利于伊拉克当局政府的国际环境。
浅谈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5abe6548d7c1c708a14544.png)
浅谈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心理战的历史由来已久。
我们可以把古代人在征战中使用的面具,咒语和画符等看成是最早的心理战术。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四面楚歌”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
目前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心理战。
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心理战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心理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辅助部分。
虽然说军事实力是战争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心理战可以为军事实力推波助澜,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
心理战能够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
最终能够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心理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很多国家早已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
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各国进行的大阅兵、频繁的军事演习无不是在展示己方实力,通过心理影响遏制敌人的入侵。
战争中的心理战
![战争中的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b4ae37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f.png)
战争中的心理战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残酷、最血腥的一种形式。
除了军事实力的较量,心理战也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心理战是指通过操控双方参战者的思想和情绪,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种军事手段。
在战争中,心理战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破坏敌军士气,降低士兵的战斗意愿,甚至改变敌军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从它的定义、特点、策略和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战争中的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心理战是指通过心理手段去影响和操纵对方思想和情绪的一种战斗形式。
它旨在使敌方产生恐惧、怀疑、焦虑、挫败感等消极情绪,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能力。
心理战的目的是通过心理攻击来瓦解敌方军队,同时增强我军士气,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二、心理战的特点1. 隐蔽性:心理战大多采用隐蔽的手段,通过宣传、渗透等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绪,使对方难以发觉。
2. 高度专业性:心理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精心准备,制定出合理的策略和方案。
3. 时效性:心理战要尽快产生效果,不能持续过久,否则对方可能会发现并采取相应对策。
4. 综合性:心理战往往与其他军事手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达到最大的战斗效果。
三、心理战的策略1. 宣传攻势:通过战时宣传、离间谣言等手段,制造敌方困境和舆论压力,从而削弱其士气。
2. 心理激励:通过精心策划的战时宣传,向我军士兵灌输胜利信念和战斗的意义,提升他们的士气和战斗意愿。
3. 谐音心理:通过声音、音乐等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产生干扰和困惑。
4. 对抗性策略:通过精心的分析对方心理,采取相应的战术行动,使对方在思想和行动上陷入困境。
四、心理战的影响心理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战场上,心理战能够影响敌方士兵的行为和决策,瓦解其战斗力。
心理战还能影响战争的国内外舆论,改变国际社会对战争的看法,对我方在国际上赢得支持和宣传形成有利的局势。
此外,心理战也会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战争带来长远的人道主义问题。
总结起来,心理战在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敌我双方的士气和行动方向。
浅谈“心理战”在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心理战”在战争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23de4569eae009581bec37.png)
看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心理战法”还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上,是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气势上给敌方一种“战无不胜”的印象,使敌方的士兵产生一种错觉,让敌方不战自乱。
一战时期,最喜欢用这种战术的应该说是英国莫属了。当时的英国军队最喜欢的攻击队形就是:把“火枪手”分成三到四个横队,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腰上挎着“军鼓”,在完成进攻炮击以后,则以一字横队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挎着“军鼓”的鼓手们,则击打着很有节奏的行进“鼓点”,前面的“火枪手”则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敌方阵地冲击,在气势上,给敌人一个“刀枪不入”的架势,前面的一个枪手被击中以后,后面的就补充上来,给守敌一个错觉,以为自己没有打中。在行进到有效射击距离以后,则由第一排的枪手射击,然后蹲下装填火药,第二排的枪手射击,......这样的排子枪射击给敌方一定的杀伤后,才开始以冲锋队形冲锋。这样的阵势在当时的战争里还真的很奏效,往往让敌方在心理上首先就失掉抗击的勇气,在心理上首先就胜敌方一筹,后来在西方很多军队里都使用过类似的战法。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里,侵略军也曾经使用过这样的战法,有相当一些“清军”就被这样的心理战法给吓坏过。
在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也曾使用过这样的战法,希特勒当时也想用这样的“心理战”取得很大的成效,他另外就是喜欢使用中国古代战法之一的“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别说,他还学的蛮像的,但是,他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弄懂我们老祖宗的“孙子兵法”,最后,他还是被自己的“闪电”战术给害了。
侵华日军也曾使用过“心理战术”,他们一冲锋的时候就“哇里哇啦”地大声叫喊,目的也是给对方一个气势汹汹的架势,让对方“心惊胆战”,从而达到惧怕他们的目的。
在进行“白刃战”的时候,他们首先就是退掉枪膛里的所有子弹,给对方一个“不怕死”的感觉,也是想在心理上去影响对方的斗志,然后再跟你拼刺刀。当然,他们的战场条例里也是有这个规定,“白刃战”的时候必须把枪膛里的子弹退出,这一是他们现实“武士道精神”的一种方式,也是怕误伤了自己的士兵,因为,当时他们部队装备的大部分都是“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的穿透力特别的强,近距离射击往往可以穿透几个人的身体,但是杀伤力却不那么强,很多给击中的战士都是穿透伤,这样的伤威胁没有当时中国的“中正式”“汉阳造”杀伤力厉害。
战争中的心理战策略
![战争中的心理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f1239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a.png)
战争中的心理战策略在战争中,除了军事实力的对抗外,心理战策略的运用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影响对方的心理,心理战策略可以改变战场的态势,制衡敌方的士气以及战斗力。
本文将讨论战争中常见的心理战策略,以及它们的实施方法和影响。
一、宣传和宣战宣传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战争之前,各方会通过宣传手段扭曲事实、渲染氛围,以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和对敌方的敌意。
这种心理战策略旨在动员和统一人民力量,鼓舞士气,为战争做好准备。
二、伪装和欺骗伪装和欺骗是心理战策略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行动,敌方可能被引导到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上。
例如,在战场上,一个部队通过采取虚假行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再利用其他部队实施突然袭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挑衅和煽动挑衅和煽动是心理战策略中的一种被动手段,旨在刺激敌方的矛盾和不满情绪,进一步削弱其士气和团结力。
通过恶意散布谣言、制造冲突和暗杀等手段,心理战可以成功地分化敌方内部,瓦解其抵抗能力。
四、威慑和恐吓威慑和恐吓是心理战策略中的一种强硬手段。
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意志坚定,心理战可以迫使敌方退缩,并降低其对抗的意愿。
例如,通过公开展示先进武器,或是发表高调的军事宣言,心理战可以制造威慑效果,使敌方产生畏惧和胆怯。
五、切割和孤立切割和孤立是心理战策略中的一种分化手段。
通过破坏敌方与其盟友之间的联系,心理战可以削弱其团结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通过外交手段,策反敌方的盟友,或是挑起敌方之间的纷争,心理战可以使其陷入孤立和分散的境地。
六、鼓舞和激励鼓舞和激励是心理战策略中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过及时反馈战场上的胜利消息,心理战可以提高我方士兵的士气,并激发其战斗力。
此外,通过给予奖励、展示英雄和利用宣传手段,心理战也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动员战斗力。
总结:心理战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恰当地应用宣传、伪装、挑衅、威慑、切割和鼓舞等手段,心理战可以改变战场的态势,影响敌我双方的士气和决策。
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范文)
![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8a1a1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0.png)
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透过硝烟未尽的伊拉克战场,美伊全面展开的心理战格外引人瞩目,交战双方在战场拼杀的同时进行着心理上的较量,心理战已成为美伊双方激战的主阵地。
美军在动用飞机和导弹对伊拉克发动“硬杀伤”的第一战场外,还利用流言蜚语和虚实结合的新闻信息,开辟了对伊拉克全方位心理渗透和影响的“第二战场”。
由此可见,心理战这一积淀着丰富智慧的特殊作战样式,随着高技术的注入又有了新的发展,已被称为“区别于现代陆战、空战、海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是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
从伊拉克战争看,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作战,参战人员多,作战样式多,战场转换频繁,心理战后勤保障任务繁重。
研究探讨心理战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伊拉克战争心理战后勤保障特点与传统的战争行动相比,心理战具有方法手段新,形式多样;科技含量高,技术超前;行动诡秘,欺骗迷惑;武力恐吓,震撼对方等特征。
心理战行动的特殊性必然使后勤保障成为一种特殊的保障行动,从而使心理战后勤保障呈现如下特点:1、首战必用,全程使用,从保障时间上看,心理战后勤保障为全过程保障。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达到速战速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首先用心理战拉开序幕,并把它贯穿始终。
美军在实施“斩首行动”的当天,就展开心理战宣传萨达姆已经被炸死;其后的“震慑”行动,更是企图通过狂轰滥炸摧垮伊军的心理防线,进而促变、促降。
伊军在战场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其针锋相对进行的反心理战也卓有成效。
可见,心理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所形成的特殊作战能力,已使其成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中首先使用、全程使用的主要作战样式。
论心理战的重要性--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论心理战的重要性--以伊拉克战争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f2560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3.png)
论心理战的重要性--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吴文莉
【期刊名称】《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心理战是敌对双方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和媒介为武器,以人的思想、情感等主观世界为目标,通过心理宣传、心理威慑、心理恐吓、心理欺骗等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或影响,使其朝预定的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心态.这种心理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一种自觉的战争实践活动,对信息战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战力,已经成为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吴文莉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社会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相关文献】
1.伊拉克战争中双方心理战的运用 [J], 赵小强
2.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J], 潘倩昀
3.论伊拉克战争对未来心理战的影响 [J], 傅乐平;徐建军
4.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心理战的新变化 [J], 刘革军
5.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特点及启示 [J], 吴义龙;彭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如果把美军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攻击称为“第一战场”的话,那么,运用心理手段对伊拉克军队展开全方位渗透和影响的无形战场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美军的“第二战场”。
所谓心理战,是指敌对双方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作战样式。
它通常分为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等。
心理战常用的手段包括: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收买等。
其中,宣传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往往通过无线、有线广播,散发宣传品,邮寄心战书信,实施战场喊话,宣传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主张;有时发动谣言攻势,进行挑拨离间,策划暴动骚乱,从事破坏暗杀,来动摇和瓦解对方的军心、民心,削弱其战斗意志。
进行心理战的要求是:宣传上要主动进攻;充分了解敌军心理上的强点和弱点;重点是对敌方军官从心理上进行瓦解;心理战的手段要与部队作战行动对敌施加的心理影响结合运用;要加强己方的心理训练,及时识破和挫败敌方的心理战。
心理战起源较早,中国古代的“四面楚歌”,就是运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证。
现代心理战作为一种专门的斗争手段被普遍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和军队对心理战的研究和运用逐渐广泛地开展起来,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心理战的理论,搜集心理战的情报,制订心理破坏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响的效能,研制并改进心理战的技术器材等。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国家和军队又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局和最高决策机构心理战委员会等。
有些国家把心理战作为总体战的一个环节,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斗争紧密结合,交互运用。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来源:新华社200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