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

(3)VHF/UHFF地面电视广播。

2、有线网络传输:利用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行传输,通过一定的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系统。

3、卫星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行信号的传输。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主要使用频段:(1)C频段(3.7 ~ 4.2 GHz):有24个频道。

(2)Ku频段(11.7~12.75 GHz):有24个频道。

4、增加两种新的传输方式:(1)因特网广播(2)移动多媒体广播六、广播电视制播设备和技术1、声音信号:录音室(或播音室)、传声器、拾音技术、调音台、录音设备、声音节目的编辑加工设备、高质量的监听系统等。

广播电视技术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节目制作基础电视节目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天然结合。

制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制作设备的特点、性能、操作等。

才能根据节目内容和要求,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有效的制作方法以及合理的制作流程,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一、常用的制作方式:1、——电子新闻采集()使用便携式摄像、录像设备,以满足新闻采集的运动性、灵活性、时效性。

2、——电子现场制作()使用的设备至少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个视频切换台,一个音频控制台和所需的辅助设备。

特点:“多机拍摄,即时编辑”3、——电子演播室制作()演播室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三、节目制作人员:1、非技术人员:制片人、导演、作家(编剧)、主持人等等。

它们的工作是把一个脚本或事件通过创作转换成有效的电视节目。

2、技术人员:摄像师、音响师、灯光师、编辑人员等等。

通过它们对设备的熟练操作来具体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3、新闻制作人员:四、节目制作流程:1、制作计划和稿本阶段:1)选题:2)稿本准备与定稿:3)制作计划的制定:2、前期的准备阶段:3、实地拍摄阶段:4、后期制作阶段:画面编辑、声音混配、节目审定第二章彩色电视摄像机一、摄像机的类别按质量分类广播级: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最好,性能全面稳定,自动化程度高。

业务级:一般应用于文化宣传、教育、工业、交通和医疗等领域。

图像质量较好。

家用级:家庭文化娱乐用。

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按制作方式分类:用:装配有一个大的镜头和一个大的取景器,通过电缆把摄像头和等设备相连。

用:一般为便携式的。

用:便携式。

3、按摄像器件分类:摄像机:摄像机:,英文全称:,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

可以称为图像传感器。

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

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

一块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一、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是一种实现电波传播的收听和观赏的信息媒介,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渠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形式中的综合媒体。

它是由将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以电子波形的形式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的通信形式,通过演绎、编播等方式传播给接收端,并被拿起的接收器接收,它具有面向全国范围、覆盖面广、实时性强、传输容量大、声音精细、象征性强等特点。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射的信息,即音频、视频等以信号形式经过复杂的加工和处理,通过电波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其中间的空间传播以特定的速率和频率,因此,它可以被自然和人工制造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在接收器(接收机)中,收到的信号又经过精密的处理,以达到能够被接收者接受的电子信号质量,从而实现了电视与广播的功能和效果。

三、广播电视的优势
广播电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同时传播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学习知识点.docx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学习知识点.docx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颜色的三要素了解 ENG/SNG/EFP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等能白光源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绝对黑体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基波和谐波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录音棚的隔音方法课件: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用围 20-20000HZ 。

f 表示。

人的频率范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S),用 T 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m ),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m/s 。

V= λ *f15 度下的声速—— 340m/s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 ,软橡皮50m/s频率和波长成反比“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人的听觉器官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题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题

1、结合第一题,谈一谈传声器或扬声器的原理。

(1)传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将声音振动变成相应的电流变化,首先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包括声波接收器和力/电换能器两部分。

按接收原理:声压式和压差式、复合式。

(电磁感应)(2)扬声器:简称喇叭,是电能转换成声能的换能器件,效率仅为5%-15%。

高保真放音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通电导体在磁场内受力的作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号筒式等。

2、调频广播的优点。

优点: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频带宽、音质好;效率高、成本低;解决了频率不够分配问题。

缺点:覆盖范围有限;“门限”效应、弱信号接收差;仍受寄生调频干扰(汽车、飞机)3、电离层的特性。

电离层: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层D、E、F1、F2,夜间只有E、F2层。

D层对中长波有强烈吸收作用,衰减很大;电离层对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层反射,存在衰落现象;超短波可以穿出电离层很远。

4、人怎样判断声音的方位?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

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

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5、怎样实现录音棚的隔音?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隔音原理就是将声音转化,一般转化为机械振动能或热能,声波被录影棚的吸音材料、特殊结构吸收或减弱,从而实现隔音。

主要有以下方式:一、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地点,减少噪音影响。

二、隔音棚内的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等用吸音材料或者特殊结构,从而不易使音波通过或能吸收音波。

6、三基色的原理是什么?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彩。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重点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重点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重点
本文档旨在复广播电视技术相关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需要重点
关注和复的几个方面:
1.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了解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音频信号处理:熟悉音频信号的采样、编码和解码过程。

- 视频信号处理:掌握视频信号的采样、编码和解码方法。

- 调频和调幅调制:理解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数字电视技术: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解码和显示方式。

2.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 传输介质:了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所使用的常见介质,如电波、有线和卫星。

- 模拟信号传输:掌握模拟信号传输中的调制、频率分割和信
号放大技术。

- 数字信号传输:熟悉数字信号传输中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技术。

3. 广播电视信号接收与处理
-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的种类和工
作原理。

- 信号解码与处理:掌握广播电视信号解码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 信号质量检测与优化:熟悉广播电视信号质量检测和优化的
方法和技巧。

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从策划到制作的
整个过程。

- 制作技术与设备: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 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掌握节目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基本方法
和技巧。

请记住,以上只是复习的重点知识,为了更好地备考,建议结
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详细学习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1、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即20k 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

2、次声波的定义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波长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

3、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小于4.5k HZ4、广播的三种调制方式三种模拟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在广播电视实践中,以前两者为主。

调幅:使高频载波的幅度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AM表示.第一代广播技术。

调频:使高频载波的频率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FM表示。

第二代广播技术。

调相:使载波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用PM表示。

数字调幅或调频:第三代广播技术.5、声音在几种介质的传播速度15度下的声速—-340m/s ,水(常温)——1500m/s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6、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的特点(选择题)长波: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波长为1000~10000的无线电波,沿地面、水面传播的,信号稳定,传输距离较远,一般几千公里。

频率低于30kHz的超长波,能绕地球作环球传播(小于300KHZ)中波:功率越大、则越远,通过塔身发射,4/1波长,约传200km,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

(300KHZ-3MHZ)短波:地面吸收强,传几十km,靠天波则距离达上万km,发射功率很小,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

但信号易受大气干扰,信号不稳定,带宽小,音质不好。

(3-30MHZ)超短波:仅靠空间波,直线传播,仅几十km,天线高,绕射能力较差,只能作为视距或超视距的中继通信。

(30—300MHZ)中波—526。

5KHZ—1605.5KHZ(波长570m-187m),国内广播短波—2.3MHZ—26.1MHZ(波长130m—11。

5m),国际广播7、颜色的三要素亮度: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

技术总复习

技术总复习

广播电视技术总复习广播的定义:是通过电磁波向广大(或特定的)地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和电视广播,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

1、广播的特点:(1)形象化(2)及时性(3)广泛性3、※※※(1)声音节目处理的对象是声音信号。

前期现场采访、录音(拍摄)后期编辑、配音(加字幕)播出主控、播出制作与播出录(播)音室、传声器、拾音技术、调音台、录音设※备、声音编辑加工设备、监听系统等(2)电视节目处理的对象是活动图像信号及其伴音。

演播室、摄像机、录像机、编辑制作设备、视频切换台等广播电视系统(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的基本构成:发送与传输(2)有线网络传输※(3)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后,发送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需要采用适当的设备来接收所传输的信号,并经过一定的处理及变换后送往显示器或扬声器接收与重现进行音箱重现。

根据节目传输方式的不同,在接收※端所采用的方式也(1)有线接收不同,基本可分为:※(2)地面无线接收(3)卫星接收4、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架构:节目采编、制播、远程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用户接收第2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为20Hz—20000Hz。

(1)定义:传声器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换能器件。

无指向性传声器(2)根据指向特性可分为:双指向性传声器2、传声器:单指向性传声器※※※新型传声器(3)按接收声波原理分为声压式和压差式;按能量转换方式分为动圈式、电容式、压电式。

(4)技术指标/参数:灵敏度(mV/Pa)、频率响应、指向特性、固有噪声(1)定义:在放音技术中将按声音变化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称为扬声器(或喇叭)。

(电动式、压电式、舌簧式)3、扬声器:频率响应※※※(2)技术参数:辐射特性失真扬声器的功率和效率(1)A-B制拾音方式——法国人提出(2)X-Y制拾音方式——英国人提出4、立体声的拾音方式(3)M-S制拾音方式——丹麦人提出※※※(4)模拟人头制拾音方式(5)多声道立体声拾音(1)采样:在数字音频技术中,视应用场合的不同,通常使用以下几种采样频率:32KHz(用于数字卫星广播);44KHz(用于CD);48KHz(用于演播室)5、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2)量化↓(3)编码(数据率问题另列)6、数字音频信号的信源编码:(1)PCM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2)MPEG音频编码:MPEG1、MPEG-2、MPEG-4(3)杜比AC-3音频压缩技术:左(L)、中(C)、右(R)、左环绕(LS)、右环绕(RS)5个全带宽(20Hz—20KHz)声道和1个频宽仅为20Hz—120Hz 的超低音声道。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一1.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①同向加强,反向抵消②不同声波混成复杂声波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反射、衍射或形成阴影区3.无线电波传播途径:地面波、空间波、天波4.天线的类型及各自特性①磁棒天线:效率高,方向性强,用于调幅广播接收;②拉杆天线:可伸缩改变接收波长、可旋转调整接收方向,用于调幅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中低波段接收;③八木天线:方向性强,增益高,用于调频广播和电视中低波段远距离接收;④抛物天线:方向性强,增益高,用于微波传输和卫星广播电视接收。

5.调制方式: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①调幅,是指高频载波的幅度随音频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而载波的频率不变。

②调频,是用音频信号去调制高频载波的频率,即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的大小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高频载波的幅度则保持不变。

③调相,是让高频信号的初相角随音频信号的大小作正比例的变化。

6.传声器按换能原理分为:电动式、电容式、电磁式7.传声器主要性能指标①灵敏度②最大输入声压级③最大输出电平④频率响应⑤输出阻抗⑥方向性8.动圈式传声器及电容式传声器特性比较动圈式传声器特性:牢固、抗机械冲击、不易被摔坏、工作稳定、寿命长、使用方便,但灵敏度低、频率响应较好、音色浑厚。

电容式传声器特性:机械强度较差,使用寿命短、需要供电、使用相对麻烦,新型驻极式电容话筒已大有改进,频率响应好,音色清脆、灵敏度高、信噪比高、失真小。

9.扬声器按放声频率分为:低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全频带扬声器只用一只扬声器很难满足全音域声音重放,必须使用专门适合的高、中、低音域重放的扬声器进行组合工作。

10.扩音设备组成:前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11.调音台的作用调音台是录音,放音,扩音的重要音响设备。

)利用调音台对来自话筒或其他信号源设备的声音信号进行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然后馈送给录音机或其他扩音设备。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它通过电波传播娱乐、信息和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是指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和接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原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波形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数字码。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技术。

2.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音频或视频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磁波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始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方式。

调频广播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调幅广播则是通过改变载波振幅来传输音频信号。

2.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码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或数字码恢复成原始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常见的编码技术有PCM(脉冲编码调制)和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等。

3.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3.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用户接收设备的方式。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有同轴电缆传输和光纤传输。

同轴电缆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是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光纤传输则是利用光纤传输介质传送信号。

3.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信号的方式。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电广播、卫星广播和无线电视传输。

无线电广播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器,卫星广播则是通过卫星传输信号,无线电视传输是指将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

4. 广播电视调频技术调频技术是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调频技术具有信号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4.1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指通过调频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颜色的三要素了解ENG/SNG/EFP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等能白光源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绝对黑体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基波和谐波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录音棚的隔音方法课件: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

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

●V=λ*f●15度下的声速——340m/s●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频率和波长成反比“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人的听觉器官●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题教学教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题教学教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题1、结合第一题,谈一谈传声器或扬声器的原理。

(1)传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将声音振动变成相应的电流变化,首先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包括声波接收器和力/电换能器两部分。

按接收原理:声压式和压差式、复合式。

(电磁感应)(2)扬声器:简称喇叭,是电能转换成声能的换能器件,效率仅为5%-15%。

高保真放音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通电导体在磁场内受力的作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号筒式等。

2、调频广播的优点。

优点: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频带宽、音质好;效率高、成本低;解决了频率不够分配问题。

缺点:覆盖范围有限;“门限”效应、弱信号接收差;仍受寄生调频干扰(汽车、飞机)3、电离层的特性。

电离层: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层D、E、F1、F2,夜间只有E、F2层。

D层对中长波有强烈吸收作用,衰减很大;电离层对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层反射,存在衰落现象;超短波可以穿出电离层很远。

4、人怎样判断声音的方位?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

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

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5、怎样实现录音棚的隔音?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隔音原理就是将声音转化,一般转化为机械振动能或热能,声波被录影棚的吸音材料、特殊结构吸收或减弱,从而实现隔音。

主要有以下方式:一、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地点,减少噪音影响。

二、隔音棚内的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等用吸音材料或者特殊结构,从而不易使音波通过或能吸收音波。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一、引言
A.简述广播电视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B.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原理
A.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和特点
B.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
C.传输媒体的选择和影响因素
三、广播电视信号接收与解码
A.接收天线和调谐器的原理和作用
B.信号解码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
A.节目录制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B.节目制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C.广播电视的节目播出原理和系统结构
五、广播电视信号传播与发射
A.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B.发射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C.广播电视发射站的建设和管理
六、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A.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B.IP电视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C.移动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兴趋势和挑战
七、结论
A.总结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的要点和关键知识
B.展望广播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的大致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补充。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电视频道:电视频道是指用于播送一套电视节目的频率范围,它取决于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一个频道的频带宽度为8MHz。

2、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Nonlinear Editing System,NLE),是指使用盘基媒体进行存储和编辑的数字化视频、声频后期制作系统。

3、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电视信号播放和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4、混合(编辑中的过渡方式):与切换所不同的是,混合的转换过程较慢,在屏幕上表现为一个画面由强变弱至逐渐消失,而另一画面同时由弱变强至最终取代前一画面,因此混合也称慢转换或淡变。

具体来说,混合又包括X形切换和V形切换两种形式。

X形切换在电视屏幕上表现为在A画面逐渐消失的过程中B画面逐渐出现,最终取而代之。

也就是说,在整个切换的过程中,两个画面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原来的画面逐渐变弱,后一画面逐渐变强。

两路信号的变化过程如同字母“X”的形状,因而形象地称之为X切换。

v切换是在A路信号“逐渐消失之后,B路信号魄才逐渐出现。

在电视屏幕上表现为前一个画面逐渐变暗到完全消失之后下一个画面才逐渐出现。

两路信号的变化过程如同字母“V”的形状,因而形象地称之为V切换。

5、声音合成:声音合成是指将多路声音信号按电视节目的要求合成为一路信号,并将其作为最后的播出或记录的电视节目声频信号。

6、调制:把基带信号“寄载”到一个频率较高的载波上而形成一个新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

将这个新形成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则称为调制信号,把这个完成“寄载”工作的技术过程称为调制。

7、彩色电视的制式:彩色电视的制式是实现彩色电视的方式,也就是对彩色电视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和传输的特定方式。

8、条件接收:条件接收(Conditional Access,CA)是提供对数字电视用户业务进行授权和认证的一种技术手段,通俗地讲,是对视频、声频和数据等信息实施加密、解密、接收的控制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题型:填空题(33分),名词解释(14分2道题),简答题(53分,6道题)一.填空题1.进入20世纪后,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新技术革命时代,其核心技术就是信息革命。

它的标志是:,以电子工业为中心的新兴工业蓬勃发展。

10.第一代声音广播是模拟调幅,第二代声音广播是模拟调频,那么第三代声音广播是DAB。

11.在声学方面对播音室的基本要求有二: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并且房中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外面的噪音。

12.声音广播的传播媒介是电磁波。

13.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可以很明确地指出这一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即可判断出声源的位置。

因此,人是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及相位上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的。

14.声音的物理属性有声强、频率、波形等,它们通过人耳传入大脑,产生响度、音调、音色等感觉。

指用基色信号减去亮度信号。

对色差信号进行频带压缩的依据是利用人眼的特性去节约带宽。

因为人的眼睛对彩色图像(对图像的彩色部分)的分辨力较低,所以对色差信号传输的带宽比亮度信号小。

2.数字电视的优点是什么?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1)在复制或传输等处理过程中,噪声不会累积。

(2)数字信号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存储、计算机处理、网络传输等功能,而且数字电视信号很容易实现加/解密处理。

?(3)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

?3.节目制作与播出: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信号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发送与传输部分: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传送到接收端。

?节目接收与重现部分:电视广播系统的终端,其主要作用是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调音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调音台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1)多路音频输人信号的混合(如传声器、CD机、录音机等);?????? (2)多路音频输入信号音量的平衡;??????(3(4(5(65.(1)(2(3)(4)频谱效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