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选修课)
道家的主要思想概要课件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是千古传颂的典故。在《庄子齐 物论》中,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真是 一只自在飞舞的蝴蝶,十分开心得意!不 知道还有庄周的存在。忽然醒过来,发现 自己就是一个僵卧不动的庄周。不知道是 庄周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 变成庄周?
相濡以沫
庄子说:泉水枯了,鱼儿在泥巴地里互相 吐口水滋润,这样真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 就是道的比喻,一个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鱼 活在水里,让自己没有挂碍,让自己能够
酸属木,树上结的果子是酸的;苦属火,东西 烧焦了是苦的;甘甜属土,土里长出来的庄稼 是甜的; 辛辣属金,冶炼金属时闻起来会有一 股辛辣的味道;咸属水,海水是咸咸的。
老子的人生观
• 以“道”的角度来看待宇宙人生。 • 道是整体,以整体来看,人世间的种种遭遇
与挫折,都不应该太执着。 • 尽量顺其自然生活,不要太注重身体的享受
河 伯之口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审美情操
• 庄子认为:一个人若想感受美,必须以超 脱的心灵来看待有形的世界,不求任何现 实中功名利禄的满足,而只是纯粹感受到 生命的创造力源源不绝地表现出来。 故事:粘蝉老人《达生》、 庖丁解牛《养生主》、 谁是美女《齐物论》、 自以为美《山木》。
处事态度
鱼快乐吗?
•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在水 中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惠施是逻辑论 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 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逻辑之辩
• 有人说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 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 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 惠施又称惠子,出行时随身带五车之书跟 在后边,靠雄辩博学赢取功名,为名家的 代表人物,是庄子的好朋友。
道家思想 PPT课件
(一).道法自然
1.宇宙自然 为什么条条江河归大海?为什么春去冬又来?为什么月球围绕着地球,地球围绕着 太阳,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来,依照某种规律旋转这、运行着,片刻不息?这,便 是宇宙,便是大自然。 2.“道”的内涵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博大精深的哲学概念,它体现了自然万物的本原 和运动变化的法则。简言之,易学旨在论一阴一阳之道。《周易》曰: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情以至于 命。”其核心内容是讲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天地万物是由 “道”所产生的。 道教养生学以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为依据。《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的规律仍为自然无为,必然要逆人欲之所为。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乃是通过对社会矛盾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来得的。无论 在政治或人生态度上,都主张自然无为,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发地达到生存和发展的 最佳状态。这种观念称为“生态智慧”。“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 这说明 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能 分离,得“道”即可长生,违“道”只能短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道 家 思 想
•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
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 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 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先是提出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再是遵从道家思想。 虽然道 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 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 家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的创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 身功法等各方面。
道家思想ppt 课件
社会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行为准则应以自然 主义为指导。
生态保护意识
道家强调人类应当具备生 态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保意识觉醒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身心
道家思想提倡平衡身心,即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在现代生活 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 然规律,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遵循道家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
ERA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
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反 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家思 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 一。
庄子
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 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发展 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不违背自然法则。
守柔处弱
道家主张守柔处弱,认为柔弱 胜刚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
反朴归真
道家追求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 ,认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
道家思想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3
三、无为政治
▪ 《老子》的政治指导思想可称之为“无为政 治”。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
》二章)。
2020年9月28日
14
无为政治的内容和实现的手段
▪ 《老子》的无为绝不是纯因自然或消极的观 望,而是一种政策,用作实际叫做“为无为 ”。在《老子》看来,当时人们都是沿着“ 有为”的道路行事,这就是“有争”、“有 欲”、“有知”等等,这些正是产生祸乱的 根源,“为无为”首先要把这一切铲除。
▪ 老子认为,一切所谓“有生”之物,都违背 了自然之道,他主张复归于“静”,复归于 “无”。
2020年9月28日
7
▪ 老子认为人道与天道是相背的,《七十七章 》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 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 大道是以暧昧不明、清静无为为宗旨,即所 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老子》四十 一章)。而人总是有所欲求,以进取为满足 ,以有为为能事,他们“不足知”、“可欲 ”、“欲得”、好声色走马之乐,结果,破 坏了大道,导致了祸咎及身、“多藏”而“ 厚亡”的悲剧。
▪ 道家讲“道”。“道”是他们整个理论中的 核心范畴。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无为,达到无不 为的境界。因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道 家的基本主张。
▪ 法自然(或因道)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特点
2020年9月28日
2
第一节 老子
▪ 老子与《老子》一书,是学术界争讼不决的 疑难问题。早在战国就已不清楚。司马迁作 《史记》,虽给老子列传,但从内容上看是 含混不清的。
第三讲老子及道家思想PPT课件
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 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 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 下《道德经》。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获得 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 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 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 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 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 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 的影响。
道家思想课件ppt
道家的文学观
1 2
文学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道家认为文学是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能够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家认为文学具有启迪智慧、弘扬道德的作用, 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3
文学的审美标准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含蓄的审美标准,认为文 学应该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过于追求 形式和辞藻。
道家思想可以与现代哲学进行对话,为人类思考宇宙、生命和存在提供
独特的视角。
02
生态保护理念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了理念基础。
03
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有助于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
CHAPTER
05
道家的艺术与审美
道家的音乐观
音乐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01
道家认为音乐是表达自然之声、天籁之音的一种方式,能够达
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音乐的社会功能
02
道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
和谐与道德修养。
音乐的审美标准
03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审美标准,认为音乐应该表达内
崇尚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高境界的美,人类 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道家的道德观
宽容
道家主张宽容,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以达到和 谐共处的境界。
谦逊
道家倡导谦逊,认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要自以为是、 骄傲自大。
诚实
道家认为,诚实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要虚伪矫饰。
无为而治的应用与实践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被许多统治者所采纳,如 汉初的黄老之学、唐代的道家思想等。其应用范围包 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践上强调与自然 和谐相处,减少过度的人为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规律发展。
第五讲 道家思想
第五讲 道家社会思想
一、道家的基本特征 二、老子与《道德经》 三、庄子与《庄子》 四、道家基本思想 五、道家的地位
22
《老子》风格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 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兮若存,用之不勤。‛(6章) ‚含德之厚者,比如赤子。蜂虿(chai)虺(hui)蛇弗螫, 檴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 脧(zui)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you),和之至 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55章)
34
理想人格
‚神人‛。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 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 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35
道
《庄子· 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 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 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 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德经· 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 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13
郭象
郭象(约252—312) ,西晋玄学家。 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 、太傅主簿。 好老庄,善清谈。曾注《庄子》,由向秀 注“述而广之”,别成一书,“儒墨之迹 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道家思想PPT课件
运行指向遥远的时空), 逝曰远(遥远的时空无比深远),远曰反(大道运行到遥远的时空又会周
行而反,回到原点)。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
目关于”道”的内涵
13
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意识形态,还设计了无为而治的政 治模式,即小国寡民。
• 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道德经》八十章)
• 不妄为,不折腾
14
庄子
•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 286年),战国时代楚国 蒙地(今蒙城)人,战国 哲学家、文学家。他的代 表作品为《庄子》,其中 的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
哲学思潮,其实质是以道家为本、杂糅儒家思想
学 的哲学流派,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三
玄为理论支柱。
22
魏 前期玄学家名教出于自然,以自然为本,以
名教为末,主张人性自由发展;
晋
中期阮籍、嵇康是玄学中的激进派,提出
玄 越名教而任自然;
学
后期向秀、郭象将玄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名教就是自然,应安命乐性,任之而不互羡,
——《道德经》 道: 不可道之物; 宇宙的本源; 以自己为法则。
8
道是宇宙本体,是宇宙和人类万物的终极本源,它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则,
它遵循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的模式循环运行: 有物混成(有一种东西混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 寂兮寥兮(寂寥旷大),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不停止), 可以为天下母(她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本源)。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 字之曰“道” (勉强给它一个名
昆明理工大学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道家.道学术语
昆明理工大学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道家.道学术语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老子》(《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作者老聃,通称老子。
原书分上下两篇,不分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今本分八十一章,一至三十七章为《道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为《德经》。
《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明确指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所倡导的“无为”不是号召君王甚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
全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书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一些名句流传至今。
注本有西汉何上公注、魏王弼注等等,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文物中,有《老子》的抄写本。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
凡是可以被说得出的“道”,都不是真正的恒常大道(自然法则、定律)。
凡是可以被形容得出的“名”(住相),都不是真正的恒常现象。
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 “外”“内”两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
A.对外的克制;就是人对外在于自身的各 种欲望的自觉克制。
B.修炼内功——内修。这是庄子人生哲学 的另一面。做到坐忘,心斋,达到死而不亡。
21
魏 战国后期严遵的《老子指归》,其深刻的逻辑形 晋 式上推理开魏晋玄学的先河。 玄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开创的
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演 变 1、道家学说
2、鬼神崇拜 3、神仙之说与方术
25
➢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为张陵、张角、张鲁等;
➢ 魏晋时有葛洪、葛玄等;
道 ➢ 北魏的寇谦之和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改革道 教,形成宫观式道教;
教 ➢ 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却得到了充
的
分发展。唐宋时有孙思邈、王玄览、马承祯、吴 筠等人;
202444/9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46
2024/9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二)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 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分为内 养、外养、房中术。
•
28
外养指的是金丹不死之术。 道教徒相信经过对一些化合物如水银、铅、硫 磺的合成冶炼,他们就可以制成一种“含天地 之隐秘”之金丹,人一旦服用了这种金丹就可 以羽化升仙。
内养就是道教的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一个 修炼仙丹的丹炉,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修炼, 人就可以获得长生久视。修内丹的方法有许多 ,诸如守一法、避谷法、胎息法、导引法等。
道家思想 课件
4、谲谏的政治目的
➢ 中国传统文化有实用性目的,西方在概念、定义上 建立纯碎的理论逻辑 墨子《时论》: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兼爱非攻
➢ 《易经》有实用性目的,为政教服务,“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儒、道思想,一体两翼
孔子问道
《史记》: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 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 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 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 以告之,若是而已。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 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 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语出《庄子·养生主》
现代释义: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语出《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道家思想》教学设计
《道家思想》教学设计道家思想教学设计第一章:导言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它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道家思想,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道家思想的起源、核心理念和主要代表人物;2. 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和分析道家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区别;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心。
第三章:教学内容1. 道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 道家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2) 道家思想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
2.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道的概念与内涵;(2) 无为而治的思想;(3) 自然与人的关系。
3.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 老子的《道德经》;(2) 列子的《列子》。
第四章: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道家思想的内涵;2. 辩论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比较道家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异同;3. 视频资源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更加直观地了解道家思想。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1)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道家思想有了解吗?”;(2) 分享一个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故事或者名言。
2. 知识讲解:(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老子及其《道德经》的核心思想;(2) 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讲解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3) 视频欣赏: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列子及其《列子》的哲学思想。
3. 深化理解:(1) 辩论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辩论,探讨道家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异同;(2) 进一步讲解:根据小组辩论的结果,教师对道家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4. 总结回顾:(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进一步强调道家思想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5第五章 道家思想
第五章道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的:了解老子的生平教学重点:老子的哲学思想教学难点:“道”的涵义教学课时:2节课教学方法:讲授一、先秦道家(一)老子与庄子的生平简介老(lao,第一声)子(约B580—B500),春秋末年人,比孔子大约大30岁,相传孔子向他问礼(见图)。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另一说认为,在今天安徽亳州涡阳)人。
补充:老子为何不被成为“李子”?为何取名为“耳”?相传,老子生下来就相貌奇特,白发如雪,胡须垂膝,耳大至肩,其眉重鬓。
“聃”的意思是,耳朵又大又长而无轮廓。
或许聪明人的耳朵大。
“聪”的本义是听力好,所谓“耳聪目明”。
韩非子为何不叫韩子呢?老子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典籍的史官,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后隐居,不知所终。
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见图)西去,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遇守关将领关尹,接受其建议,写成一书,此为《老子》(在道教中被称为《道德经》),全书只有5000多字。
今传《老子》掺有后人的一些文句。
老子的著作产生的影响晚于孔子的著作。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哲学与古希腊的哲学成为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的国外译本有1000多种。
庄子(约B369—B286),战国中期人,与孟子大致同时代,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蒙的漆园吏(管理漆树园的小官)。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
晚年生活更为悲惨,住在破陋的街巷里,面黄肌瘦,不得不靠打草鞋谋生。
他是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代表。
著有《庄子》(在道教中被称为《南华经》),分内篇、外篇与杂篇,内篇基本上是庄子的作品,另外两篇主要是庄子后学的作品。
《庄子》是非常优美的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常以寓言故事、比喻阐发哲理,其文学与美学的浪漫主义风格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作家、艺术家与知识分子。
庄子还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幽默大师。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第七讲道家思想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
一、道家学说的来源与发展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目 录
1.老子 2.庄子 (二)道家思想与道教信仰 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0年9月28日
2
Part
道家学说的来源与发展
一、
2020年9月28日
3
道家的产生
•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 乐不能入",乐观豁达。
2020年9月28日
18
• 二.庄子的人生观——逍遥
•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020年9月28日
19
逍遥的人生态度 (“无所恃”)
所谓“逍遥”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 态度。
王子猷雪夜访戴 乘兴而去,
• 现存《庄子》一书,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老子和庄
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称为“老庄”思想。
2020年9月28日
16
庄子的主要思想
• 一.庄子的生死观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17
鼓盆而歌
•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 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 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庄子说:“不然。是 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 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在俗世之中求得逍遥。
2020年9月28日
23
道教
• 道教是中国本土固 有的一种宗教,距 今已有1800余年的 历史。
2020年9月28日
【语言文化】10道家思想模版课件
• 《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反与弱
• 《第四十章》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
有,有生于无。
反,反者道之动*
(1)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 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 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
无为与自然
• 《六十五章》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
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 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语言文化】10道家思想模版课件
老子的思想
老子其人
•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 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 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 争论)人。
•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想家 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 化名人。
• 后人称为“老子”(古时“老” 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
老子其事
•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这里说“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 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 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 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
但是,这一切都是“道”恍忽幽深的情况。
天道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 道”,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老根,似 乎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不能是某一具体的有规 定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世界统一问题的理解。
道家思想(选修课)
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 之母也。 (第一章)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 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 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 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 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 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 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 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 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 伤不了人。
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 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 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 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道德经》经典名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 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 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道德经》经典名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道隐无名。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 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 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 名无声。
道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 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 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 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 新的和谐体。
道的作用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 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 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 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 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 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 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 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是天下得到治理)
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事例)
4、道家思想的复兴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崛起并极盛一
时的一股新的哲学思潮。
魏晋玄学上接汉代道家的自然无为和
“以无为本”的基本思想,以《周 易》、《老子》、《庄子》所谓的 “三玄”为主要的经典依据。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是何晏和王弼, 他们侧重注解《老子》,发挥老学,通 过有无之辩,以道释儒,致力于名教与 自然的结合。
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 之母也。 (第一章)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 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 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 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 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 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 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 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 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 伤不了人。
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 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 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 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道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而人 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 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 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 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 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 个名字叫做“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 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 自然。
《道德经》经典名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
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 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道德经》经典名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道隐无名。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
第四个层次则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庄子思想探微
1、万物平等观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2、因其自然 3、死生如一
生死乃自然现象,如四时如转运,昼夜之循环 4、宿命论:富贵贫贱皆造化安排好
3、道家思想的分化 黄老之学
3、道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
黄老之学(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 ) 所谓黄老之学,是指由老学与黄帝崇拜 结合而形成的学说,其思想如司马谈所说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可黄老之学是 借黄帝之名,宗老子之学,兼取儒、法、阴 阳各家而建立起来的。黄老之学实质上是道 家的一种政治哲学,其宗旨是以“因性任 物”、“虚静自持”,达到政治上的“无为 而治”。
无为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 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第六十三章)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 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 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 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 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 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 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道家思想与现代心理
1、清静无为与精神安定
2、绝圣弃智与心理防御
3、不死不生与生死关怀
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 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 名无声。
《道德经》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 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 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 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 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 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授课人:喻长友 单位:医学院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经典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 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 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 之一。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另外, 《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书》、《列子》、 《淮南子》等古代典籍,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或保 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 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 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 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道教是一种宗教流派,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
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
老子
道家思想的产生
A、道家创始人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 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 子,隐君子也”。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 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 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 “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 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后来的阮籍、嵇康等,则着重发挥了
《庄子》思想,要超越名教而纯任自然。 此为玄学的两大流派。
何晏与王弼
魏晋玄学
山涛与嵇康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价值理念 追求自由平等,个人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 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骨
道家的人生哲学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 虚幻若谷、宽容谦逊 倡慈劝善、扶贫救灾 少私寡欲、恬淡素朴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 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 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 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 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 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道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 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 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 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 新的和谐体。
道的作用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 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
B、《道德经》
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 《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 《道德经》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流传,主要是因为它的篇 幅很短,加上言语古朴精练。
《道德经》的主要内涵
道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 “道”是他用 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 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道家派别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 老庄之学、 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道教合 流。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 的各个方面。 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
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 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 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 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精神世界超人:庄子
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置生死于度外
庄子
庄子名周, 字子休 ,宋国蒙人, 曾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 同时。 庄子一生不为名利所动, 淡泊 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所著书五 十二篇名《庄子》。大旨本于《老 子》,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对后世 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逍遥 游 生命的境界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 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第二个层次则是宋荣子: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 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 分,辩乎荣辱之竟,斯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第三个层次的人是列子:夫列子欲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 行,犹有所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