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黄鳝苗的技术要点
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
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引言黄鳝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以其肉质鲜美和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野生黄鳝资源逐渐减少,人工繁殖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黄鳝繁殖效率和质量,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应运而生。
仿生态繁殖技术的基本原理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是将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模拟到人工养殖环境中,以提高黄鳝的繁殖效果。
这些关键因素包括水质、水温、光照、氧气供应等。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黄鳝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在仿生态养殖系统中,需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合理控制水质参数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保持黄鳝的生长环境。
水温控制水温对黄鳝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仿生态繁殖系统中,通过调节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控制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黄鳝的最适水温为25-30摄氏度。
光照管理光照是黄鳝生物钟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
仿生态繁殖系统中,通过模拟自然光照周期,使黄鳝保持正常的生物节律。
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促进黄鳝的食欲和生长。
氧气供应充足的氧气供应是黄鳝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在仿生态养殖系统中,可以利用增氧设备或水下植物等方式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良好的氧气供应可以增加黄鳝摄食量和耐受力。
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实施步骤选址与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黄鳝仿生态繁殖系统的建设是首要任务。
一般来说,选址应具备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
在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养殖池的建设,包括挖掘池塘、加固池堤、安装进水管道等。
水质准备与调整在养殖池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水质进行准备和调整。
首先清除池塘中的杂草和底泥,并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根据黄鳝的需求调整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
种苗放养与管理选择优质的黄鳝种苗进行放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种苗应具备健康、活力强、体型适中等特点。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水质条件合理确定,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限。
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控黄鳝仿生态繁殖技术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
黄鳝苗培育技术指导大全,好苗子才有大收获
黄鳝苗培育技术指导大全,好苗子才有大收获选择亲鳝要有杂交意识,作人工繁殖鳝苗的雌雄鳝种叫做亲鳝。
选择亲鳝时要有杂交意识。
(1)亲鳝的基本条件:花点大、个体大,体质好、体色好。
(2)雌雄比例:雌雄比例3:1比较好。
在选择时,75克左右的黄鳝要占74%,150克左右的黄鳝要占26%。
因为75克左右的黄鳝大多为雌性,150克左右的黄鳝大多为雄性。
(3)花点比例要搭配:一般大圆花点与长圆花点的比例各占一半。
(4)体色比例要搭配:褐黄色的黄鳝与青黄色的黄鳝比例各占一半。
如此选择亲鳝,可防止同一种类的黄鳝繁衍退化。
中亲鳝选好后,按每平方米5~7条放养在网箱内或水泥池内,精心培育,使其性腺成熟,以利人工催产。
直血2.注射催产剂应把握雌雄的药效应,亲鳝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到6月底7月初,其性腺已趋成熟,这时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剂一般选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其用量视黄鳝大小而定。
一般体重为75克的雌鳝与体重150克左右的雄鳝注射LRHA分别为10微克和20微克。
催产注射部位以黄鳝的腹腔为好。
共操作时,先将亲鳝用消过毒的毛巾包好,使亲鳝的腹部朝上,再将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一下。
进针时其针与亲鳝前腹成45°角,深度不超过0.5厘米。
由于雌雄亲鳝对催产剂的药效时间各不相同,注射催产剂时应对雄鳝提前24小时注射,以达到雌雄二者出现药效的时间基本同步。
人工授精时操作要快交。
催产后的亲鳝放置网箱内或水泥池内暂养,水深保持25厘米左右,并保持黄鳝最适宜的水温(25~28℃)。
雌鳝催产40小时,即雄鳝催产64小时之后,开始对雌鳝进行检查,每2~3小时检查1次。
检查时用手摸雌鳝腹部,若雌鳝腹部有卵粒游离之感,即可挤卵授精。
为了做到授精时操作迅速,人工授精前要备好瓷盆、干毛巾、小刀、剪刀、生理盐水、任氏溶液和长柄羽毛等,并对所有的工具进行加热消毒。
挤卵取精最好两人同时操作。
首先一人将雌鳝用毛巾裹住,使其腹部外露,用拇指由前向后挤压雌鳝腹部3~5次,将雌鳝的卵全部挤出,置于瓷盆。
黄鳝的种苗培育
黄鳝的种苗培育黄鳝的人工繁殖方法基本上与其他家鱼相同,但由于怀卵量不大(200~600粒/尾),所以需要的亲鱼数量较多。
选择和培育亲鱼时,要选个体长度不同的,以保证雌雄比例协调。
黄鳝繁殖的主要技术要点:1.亲鳝的选择亲鳝来源可由亲鳝培育池获得,或从市场选购,只要亲鳝选择得好,人工繁殖均能获得成功。
雌鳝选择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150~250克的为好。
成熟雌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个体较小的成熟雌鳝,腹部有一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用手触摸腹部可感到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
雄鳝以选体重200~500克的为好。
雄鳝腹部较小,腹面有血丝状斑纹,生殖孔红肿。
用手挤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状精液。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精子。
2.催产和催产剂可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鲤鱼垂体(PG)催产。
其中一次注射LRH-A效果较好。
注射剂量视亲鱼大小而定,15—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LRH-A5~10微克,50~2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10~30微克。
将选好的亲鳝用干毛巾或纱布包好,防止滑动,然后在胸腔注射,注射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LRH-A量不超过1毫升。
雌鳝注射24小时后,再给雄鳝注射,每尾注射LRH-A10~20微克。
注射后的亲鳝放在水族箱或网箱中暂养。
箱中水不宜过深,一般20~30厘米即可,每天换水1次。
水温在25℃以下时,注射40小时后每隔3小时检查1次同批注射的亲鱼,效应时间往往不一致,故应检查到注射后75小时左右。
检查的方法是,捉住亲鳝,用手触摸其腹部,并由前向后移动,如感到鳝卵已经游离,则表明开始排卵,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精。
3.人工授精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垫干毛巾握住前部,另一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但多数亲鳝会出现泄殖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处向里剪开0.5~1厘米,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3~5次,挤空为止。
黄鳝养殖中的种苗繁育技术与优良品种选择
黄鳝养殖中的种苗繁育技术与优良品种选择黄鳝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殖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关注。
种苗繁育技术与优良品种的选择对于黄鳝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黄鳝养殖中的种苗繁育技术与优良品种选择的相关知识。
一、种苗繁育技术1. 黄鳝卵产蛋技术黄鳝是卵生动物,卵产蛋技术是种苗繁育的首要环节。
在鳝鱼产卵季节,通过观察鳝鱼的体态和行为来判断是否开始产卵。
为了保障鱼卵的质量,可以在产卵期间给予适量的饲料,增加鱼体的养分储备。
产卵后,将鳝鱼卵放入适宜的孵化箱中,保持适宜的水质和温度,孵化出优质的幼苗。
2. 幼苗饲养技术黄鳝幼苗的饲养是种苗繁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幼苗期间,应提供适量的饵料,包括浮游生物、鱼类细粒料等,以满足幼苗的营养需求。
同时,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清除废料和病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繁殖环境的调控黄鳝的繁殖环境对于种苗繁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黄鳝的繁殖能力更强。
养殖池塘应具备适宜的深度和面积,以确保黄鳝有足够的生活和繁殖空间。
此外,应确保水质的稳定,不断通风和添加氧气,提高水体的可溶氧量。
二、优良品种选择1. 产量高、成活率高的品种选择在黄鳝养殖中,我们要选择产量高、成活率高的品种。
一些优良的品种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鳝鱼产量和较好的抗病能力。
在选择品种时,可以咨询相关专家或从正规的养殖场购买。
2. 大型黄鳝品种选择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型黄鳝的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养殖时,可以选择大型黄鳝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
大型品种一般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也较高。
3. 鲜美口感的品种选择黄鳝的口感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还要选择具有鲜美口感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肉质鲜嫩、细腻,肉色鲜红、无混浊和异味。
通过市场调研和品尝,可以选择出口感较佳的品种。
综上所述,黄鳝养殖中的种苗繁育技术与优良品种选择的确在养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黄鳝人工养殖技术
黄鳝人工养殖技术
黄鳝人工养殖技术
技术要点:首先做好苗种的选购、驯化工作;无论是购进苗种,还是自捕苗种,都要进行挑选,并进行驯化,以提高养殖成活率。
第二是要根据当地资源及拥有量,确定养殖黄鳝的长期和短期配给饵料,保证饵料的全年供给,又尽量降低成本。
第三是根据水源情况,确定养殖形式及放养密度、规格,既充分利用水体环境,又要求黄鳝生长良好,其体增重倍数较大。
第四是管理一定要做到“四定”、“五防”,有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以保证黄鳝的品位。
第五是病害的防治,常见病防在先,暴发病抓紧治。
第六是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情况,不失时宜的巧赚季节和地区差价钱,增取最大经济效益。
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核心提示:1、池塘选择与网箱制作。
池塘10口,面积50亩。
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网箱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
亲本与苗种培育网箱规格2×1、池塘选择与网箱制作。
池塘10口,面积50亩。
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网箱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
亲本与苗种培育网箱规格2×1×1.5米。
网箱先要在池中浸泡20天左右。
2、水草培育。
网箱中水草应选择水花生、水葫芦,供黄鳝栖息。
先将水草在池中培育好,再移入网箱中,水草要生长茂盛,覆盖面积80%以上。
3、投放鳝种。
鳝种选择本地大斑鳝。
3-4月选择连续晴好天气放种,规格20-30尾/公斤,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3公斤。
4、人工繁殖。
繁殖时间为6-8月,选择成熟度较好的亲鳝进行催产。
要经常加新水,保持水质活爽。
5、苗种培育。
采用小网箱培育,开口料用水丝蚓。
培育料以黄鳝专用料加鱼糜为主。
6、病害预防。
消毒药物用氯、溴、碘制剂等。
发生病害,必须及早发现,正确诊断,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人工养黄鳝的注意事项 - -
人工养黄鳝的注意事项
摘要:1、人工养殖黄鳝科技含量高,黄鳝对水质要求又十分苛刻;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
2、人工养殖黄鳝有条件的地方,科技力量充足,可以上规模批量生产;农村专业户要采取小规模地滚动发展或暂养催肥的方式为宜,其经济效益也很好。
3、人工养殖黄鳝利用生态学1、人工养殖黄鳝科技含量高,黄鳝对水质要求又十分苛刻;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
2、人工养殖黄鳝有条件的地方,科技力量充足,可以上规模批量生产;农村专业户要采取小规模地滚动发展或暂养催肥的方式为宜,其经济效益也很好。
3、人工养殖黄鳝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管理,其中特别要注意种植一些吸污性强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这样对黄鳝一可隐蔽栖息,二可防暑降温,三可改良水质,四可净化水体。
4、人工养殖黄鳝防治病害必须以防为主。
①溶菌酶减少。
黄鳝体表粘液中的溶菌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在人工规模养殖时,由于运输受伤,密度较大,水质恶化,水温多变等因素导致溶菌酶减少,活性下降,病菌入侵而发病。
②发现疾病较晚。
黄鳝喜欢生活在淤泥中,开始生病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病已扩散,最佳治疗时期已过。
③味觉过敏。
黄鳝的味觉敏感,对无味、苦味,刺激性饵料拒绝吞咽;因此,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5、人工养殖黄鳝要规格整齐,大小分开,一般以每公斤20尾为宜(因为每尾50g的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2kg。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引言黄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野生黄鳝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成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黄鳝的人工繁殖过程以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黄鳝的人工繁殖主要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来实现。
筛选优质种源选择优质的种源是成功进行黄鳝人工繁殖的关键。
优质种源应具有以下特点: -健康:无明显疾病和畸形。
- 体型适中:既不过于肥大也不过于消瘦。
- 性腺发达:性腺发达的黄鳝更容易产卵。
- 成年:通常在2岁以上的成年黄鳝更适合作为种源。
环境调控黄鳝的人工繁殖需要模拟自然环境,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水质控制黄鳝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为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更换水体。
- 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体污染。
- 安装过滤装置,净化水体。
温度调控黄鳝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温度调控: - 使用加热设备或降温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水温。
- 利用遮阳网或者调节光照时间来控制水体温度。
人工受精黄鳝是卵胎生动物,雌性黄鳝会产卵后再受精。
人工受精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选择健康的雌性和雄性黄鳝作为受精对象。
2. 将雌性黄鳝放入孵化箱中,并在合适的时间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刺激其产卵。
3. 采集雌性黄鳝产下的卵子,并放入容器中。
4. 选择优质的雄性黄鳝提取精液,将精液加入到卵子所在容器中,进行受精。
孵化过程经过人工受精后,黄鳝的孵化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受精卵放入适宜的孵化箱中,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2. 孵化箱中应保持湿度适宜,可以通过喷水或者加湿设备来实现。
3. 定期观察孵化情况,及时清除死亡胚胎。
黄鳝苗种培育技术黄鳝苗种培育技术是指对孵化出的黄鳝苗进行管理和养殖。
黄鳝人工孵化关键技术
黄鳝人工孵化关键技术梁越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靠自然捕获的苗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黄鳝苗种供应问题严重限制着黄鳝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
2018 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着重在人工繁殖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
经过近3 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
现将黄鳝人工孵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孵化设施1.1 孵化池孵化池为中央排水的圆形或多边形池,集受精卵孵化和仔苗培育为一体,池深25~40 cm,池内用间隔板将池分为多个小池,小池面积 0.05~0.08 m 2 。
两侧隔板高 15 cm,靠中心的隔板高 3 cm(此隔板可移动,移开后鱼苗排泄的粪便能够流向排水口)。
池中央排水孔直径 5 cm,用水管长短来控制水位高低。
池内中央区域设有面积 100~150 cm 2 的集苗池,孵化、培育时盖上盖,关闭开关;收苗时打开盖子和开关。
环绕孵化池安装进水管和具有控制水量功能的喷头给每个小池供水,喷头安装高度距池底3 cm。
环绕池内沿还安装有气管,给每个小池增氧,气管安装高度距池底10~12 cm。
1.2 蓄水池按照繁育 1 万尾苗每天需要 1.5 m 3 水的标准建设蓄水池;对于年繁育能力>300 万尾的繁育场,高峰期育苗量一般为 100 万尾,每天需要150 m 3 水,半天开机过滤,可过滤水 120 m 3 ,则蓄水池水体应>30 m 3 ,考虑蓄水量 1.5 倍,蓄水池水体定为 45 m 3 。
1.3 过滤池要求建设二级过滤池,第一级过滤用60 目粗砂(粗砂厚度30 cm),第二级过滤用 120 目石英砂(石英砂厚度 80~100 cm),按每小时过滤水 10 m 3以上计算设计建设,以确保供水量。
1.4 沉淀池根据育苗场用水量来确定沉淀池大小,占面积10%左右即可。
1.5 隐蔽物采用易清洗、无毒无味、比水稍重、不易变成细丝、耐用的浅绿色塑料带制作人工水草作为隐蔽物,塑料带每片宽 0.5 cm 左右,每把隐蔽物直径1.5~2 cm、长 15~20 cm。
黄鳝养殖技术之三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42 《中国水产》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刘学迅淡水养殖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近年来,黄鳝养殖较多,而如何选购优质苗种是一个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在此,笔者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养殖场或养殖户最好采取自繁自育的方式,以获得优质黄鳝苗种。
一、人工繁殖1.亲鳝选择 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鳝最好由成鳝养殖池中挑选,要求亲鳝的体质健壮、个体较大、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色以黄褐色或青灰色为宜。
由于黄鳝是雌雄同体,具有性逆转现象(在第一次性成熟前为雌性,产卵后逐渐变成雄性且终生为雄性),因此,雌性亲鳝一般选择个体体长在25cm 左右,雄性亲鳝个体体重在200g~500g 为宜,雌雄比例为2~3∶1。
2.亲鳝培育 亲鳝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4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亲鳝放养密度一般为雄性亲鳝7尾/m 2,雌性亲鳝2尾/m 2~3尾/m 2。
亲鳝培育池条件可参照成鳝养殖池条件,水深保持在25cm 左右,并要经常换水。
培育以动物性饵料投喂为主,最好是活蚯蚓和蝇蛆。
3.亲鳝催产 亲鳝培育至6月下旬~7月上旬,可选择性成熟度好的亲鳝进行人工催产。
性成熟好的雌性亲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橘红色,有一明显的透明带,用手触摸腹部可感到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性成胡宝林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水产技术推产站 223200喂。
开始1周要投喂蚯蚓,投喂量以鳝鱼体重的1%为宜,以后逐步增加螺蛳肉,半个月后全部投喂螺蛳肉,投喂量按鳝鱼体重的3%~5%为宜。
螺蛳要煮熟去壳后投喂,投喂要按“四定”原则,上午投喂日投喂量的30%,傍晚投喂日投喂量的70%。
2.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如果水质控制得好,黄鳝不易生病。
药物治疗中,敌百虫等要慎用,最好不用,而水蛭可用猪肝诱捕。
3.日常管理 高温季节要定期换水,每隔3天~7天换水1次。
注意高温防晒,7月~9月要在养殖池上方加盖遮阳网或草帘。
平时要注意不可让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区,以免黄鳝受惊。
黄鳝的人工繁殖管理技术 - -
黄鳝的人工繁殖管理技术摘要:1.亲鳝来源和选择:亲鳝来源途径主要采取人工专门培育的种苗,养殖者应选择深黄大斑鳝等优良品种为宜。
要求种苗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形肥大、色泽鲜亮、体色呈深黄色。
一般雌鳝要求体长30厘米以上,个体重200克左右。
2.雌、雄亲鳝的鉴别:在繁殖季节,雌鳝腹部膨1.亲鳝来源和选择:亲鳝来源途径主要采取人工专门培育的种苗,养殖者应选择深黄大斑鳝等优良品种为宜。
要求种苗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形肥大、色泽鲜亮、体色呈深黄色。
一般雌鳝要求体长30厘米以上,个体重200克左右。
2.雌、雄亲鳝的鉴别:在繁殖季节,雌鳝腹部膨胀透明,性成熟的个体,腹部呈淡橘红色,并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雄鳝头部较大,隆起明显,体背可见许多豹皮状色素斑点,腹部无明显膨胀,腹面有血状斑纹分布。
3.亲鳝的培育:亲鳝在催产前需精心培育,使性腺达到成熟。
培育亲鳝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水面雄鳝放2~3条,雌鳝放7~8条。
饲料以投喂优质活蚯蚓或蝇蛆为宜,水深保持20~30厘米,经常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质,在池中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凤眼莲等,可起遮阴和保护作用。
4.亲鳝的催产:催产剂选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使用LRH-A 为主,其注射用量依据黄鳝个体大小而有增减:雌鳝:体重20~50克时,1次性注射用量5~10微克;体重25~150克时,1次性注射用量10~15微克;体重150~250克时,1次性注射用量15~30微克。
雄鳝:体重120~300克时,1次性注射用量15~20微克;体重300~500克时,1次性注射用量20~30微克。
(1)催产剂液注射方法:每尾亲鳝注射的催产剂液量为1毫升。
操作时,由一人将选好的亲鳝用干毛巾包住鳝体,使腹部朝上,另一个进行腹部注射,进针方向大致与亲鳝前腹成45°锐角,针尖刺进深度不超过0.5厘米。
由于对雌、雄亲鳝的效应不同,雌鳝产生药效比雄鳝慢,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雄鳝的注射时间须比雌鳝推迟24小时左右。
黄鳝的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
黄鳝的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一、引言黄鳝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营养价值,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已经成为黄鳝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鳝的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
二、黄鳝的生物学特性1. 生长周期:黄鳝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2-18个月才能达到成熟期。
2. 繁殖特性:黄鳝属于卵生动物,通常在春季至夏季进行产卵。
3. 饵料适应性:黄鳝适应性强,能够食用各种动植物性饵料。
三、人工繁殖技术1. 选种:选择体型健壮、外观完整、无明显缺陷等优良品系作为繁殖对象。
2. 环境准备:在产卵前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水质和温度,保持水质清洁并控制水温在25-28℃。
3. 产卵操作:将选好的黄鳝放入产卵箱中,加入适量的饵料和激素,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黄鳝产卵。
4. 孵化:将产下的卵放入孵化箱中,保持水温在25-28℃,孵化期一般为3-5天。
5. 幼苗养护:幼苗出生后需要及时喂食、更换水质、控制水温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育种技术1. 选种:通过对黄鳝体型、颜色、生长速度等性状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出优良品系作为育种对象。
2. 配对:根据遗传原理进行配对,尽可能使得优良基因得到遗传和发挥。
3. 繁殖操作:采用人工授精等技术进行繁殖操作,确保后代品质优良。
4.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后代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作为下一代育种对象。
五、结论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是黄鳝养殖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黄鳝的养殖效益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环境准备、选种、配对等细节问题,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基因检测和评估,以达到最好的育种效果。
人工养鳝关键技术
人工养鳝关键技术摘要从人工养鳝的苗种来源及选择、苗种放养、驯化饲养、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人工养鳝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养鳝;苗种放养;驯化饲养;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黄鳝又名鳝鱼,隶属于合理鳃目合鳃科,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名优水产品。
随着野生黄鳝资源的减少,其人工养殖倍受青睐,具有广阔的前景[1-2]。
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就人工养鳝必须掌握的苗种放养、驯化饲养、水质管理、综合防病等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现介绍如下。
1苗种来源及选择苗种有野生和人工繁殖2种,野生苗应就近选购笼捕的野生幼鳝,凡电捕、药毒、钩钓的不可选用;笼捕的,如有体弱伤残,肛门淡红(多有内伤)的要坚决剔除。
人工繁育苗品种纯优,规格整齐,对饲料和水域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对运输技术要求较高,若方法措施不当,会造成大批死亡。
优劣苗的鉴别:一般优质苗健壮无伤,体表光滑,流动活泼,规格整齐,肌肉肥厚,体表金黄或略带棕红色并杂有大斑点;劣质苗体色发白,体表或口吻、鳃骨处有伤痕或断尾伤残,游动无力,规格参差不齐,体质瘦弱,体色青灰或体灰且斑点细密。
鳝苗选择可用盐水浸选法,把鳝苗放入3%~5%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5 min左右,身体有伤病的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身体变形甚至昏迷症状的会出现软弱无力,在盐水中能正常活动的均为优质苗;或采用旋水法,放养规格较小或苗种数量不多时,可将鳝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清水,用于按一定方向划动盆水,使其形成旋涡,体质差的均被卷入旋涡中,能在盆边沿抢水的为好苗;或用深水加压法,在鱼桶内放半桶苗,加满水并盖好桶盖,5~10 min 后,掀开桶盖,浮在水表层、头部伸出水面的为耐氧性差、体质弱、患有伤病的苗,沉在桶底的为优质苗[3]。
就近收购笼捕的野生苗时,可用桶篓框等装载,篓框底应铺1层无毒塑料薄膜,然后放入少量湿泥,运输前用3~5个鸡蛋,弃壳取蛋白和蛋黄,搅匀后拌入泥内,并放入少量新鲜水草及几尾泥鳅,若天气热或运输时间超过 1 h 时,应在运输水中加入青霉素0.5万~1.0万IU/L,以防鳝鱼相互缠绕引起发烧病;若是到外地购运人工繁育的苗,应采用木桶装运或尼龙袋充氧运输。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亲鳝选择及培育目前繁殖用的亲鳝由鳝笼、簖等捕鱼工具从水库、湖泊中捕捞而来。
由于黄鳝存在独特的性逆转现象,因而100%区别雌雄有一定难度,一般雄性体长选择40cm以上,50cm左右最佳,雌性体长选择25cm左右为佳。
亲鳝要求体形肥大健壮,体色鲜艳呈黄色,下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桔红色,生殖孔红肿。
雌、雄亲鳝按2:1或3:1的比例分开培育,将亲鳝池清整消毒后,每平方米投放亲鳝20-25尾。
经过人工驯食蚕蛹等动物性饵料,在培育期间,应注意经常灌注新水,调节水质,并保持水深10-25cm 为佳,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保证长时间微流水有利于刺激性腺的正常发育。
二、催产与孵化1、催情产卵:当水温达到25-28摄氏度时,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IV),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
亲鳝注射药物后,雌、雄亲鳝按2:1或3:1的比例配,放入产卵池内经45-50小时可自产或挤出卵粒,人工授精时通常先采雌鳝的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鳝取出精液,采用干法授精。
2、孵化管理:孵化最适水温为22-28摄氏度,在最适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率越高,一般在25摄氏度时,需经150小时(7-8天)左右孵出。
刚孵出的鳝苗,全长为12-20mm,鳝苗孵出后3-4天,即可放育苗池中专门培育,此时两者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3-5摄氏度。
三、苗种培育:鳝苗放入育苗池中,待卵黄囊逐渐消失(约1周左右)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部分大型轮虫),以后用熟蛋黄、豆粉调成糊状投喂,也可用蚌肉、蚯蚓、各种动物血及下脚料加工成糊状均匀撒入池中,每天投喂4-6次,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如果放养量为450-500尾/m2,到冬季就可收获20-40尾/kg的标准鳝种。
四、水质调节虽然鳝苗耐污水、耐低氧、耐疾病能力较强,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必须注意水质调节,每周注水或换冲水一次,每次换水占总池水1/3,盛夏季节可在育苗池中栽种磨菇、茭白、水花生或芜萍,起荫凉作用。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黄鳝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然而,黄鳝的天然资源受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人工繁殖黄鳝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种源,一般选择身体健康、活动力强、生长迅速的个体作为繁殖鱼种。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提供合适的水质和环境条件。
黄鳝一般适宜生长在水温为20-30摄氏度、pH值为7-8的水域中。
此外,还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氧气供应,保证黄鳝的正常繁殖。
黄鳝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两种。
自然繁殖指的是将雄性和雌性黄鳝放置在同一容器中,通过其自身的交配行为进行繁殖。
而人工授精则需要人工提取黄鳝的精子和卵子,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受精。
在自然繁殖中,黄鳝一般会选择适合产卵的环境,如水草丛生的水域或河岸边缘的沙滩。
雌性黄鳝会挖洞产卵,然后雄性黄鳝会将精子释放到洞中,完成受精过程。
随后,雄性黄鳝会保护产卵地,以防止其他鱼类捕食卵苗。
在孵化期间,黄鳝的卵会经历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孵化成为小黄鳝。
人工授精则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
一般来说,雌性黄鳝在产卵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发情期,此时雄性黄鳝的精子质量较高。
这个时候可以将雄性黄鳝捕捉出来,用特殊的工具将其精子提取出来。
然后,将提取到的精子与雌性黄鳝的卵子进行人工受精,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条件,促使卵子受精并孵化出小黄鳝。
苗种培育是黄鳝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合适的水质环境。
黄鳝苗种一般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可以选择人工合成的浮游动物饲料进行喂养。
同时,要保证水质清洁、温度适宜,定期更换水体,防止疾病传播。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黄鳝苗种的密度控制,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竞争和疾病传播。
同时,要定期检查苗种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证苗种的健康生长。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合理的繁殖和培育技术,可以大幅提高黄鳝的产量和质量,促进黄鳝产业的发展。
黄鳝苗种人工驯化技术要点
1.软壳苗主要是指蟹苗颜色浅,呈半透明状,甲壳中部有黑色,以及正处于蜕壳期蟹苗。
这种苗体质弱,一旦经运输挤压,下塘后成活率低。
2.来源不清苗指经过苗种中间商多次倒手的苗,大多会出现断爪、损伤、离水时间长、反复浸水、来源不清楚等情况。
3.“老头蟹”“老头雄蟹苗”螯足上面的绒毛比较长,并且相连,有的长满一圈,俗称“大胡子”蟹苗;“老头雌蟹苗”看一般腹脐的尖圆度,腹脐圆满则说明雌蟹苗已经成熟。
“老头蟹”早期摄食旺盛,当饲料不足时会吃软壳蟹苗,自相残杀。
后期“老头蟹”上岸爬边不吃食或者在塘口沿边昼夜巡游,夜间更加严重,导致塘口水浑浊,这是“老头蟹”生殖洄游的典型表现。
4.“药水苗”为投放大眼幼体做准备,苗塘要进行清塘,一般到蟹苗捕捞后期用农药消灭残余蟹苗,此时个别不良商贩会把中毒轻微的苗集中起来出售,虽然这种情况很少,但是成蟹养殖户购蟹苗时必须防备。
“药水苗”出水时活力旺盛,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出现“趴窝”现象,观看其爬动时会有拖腿或勾爪、下塘后爬边上岸现象,大多会慢慢死亡,成活率很低。
鳝鱼苗的饲料驯化成功与否对黄鳝网箱养殖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归纳及对湖南世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经验的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黄鳝苗种驯化及生态养殖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黄鳝食性人工养殖条件下,鳝苗孵出后经15~20天培育,体长5~8厘米时,就可以开始投喂红虫、水蚯蚓、鱼浆进行驯食。
养殖30天后鳝苗长到8~10厘米,可将鱼浆等动物性饵料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进行转食驯化。
二、放苗前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外界干扰少的池塘,面积5~10亩,池底平坦,水深1.2~1.5米。
在设置网箱之前,先用生石灰全面清理和消毒池塘,消灭水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并且改善土壤质量。
2.网箱安装选用聚氯乙烯无节网片制作黄鳝苗种的养殖网箱,网箱规格为1.5米×1米×1米,网箱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黄鳝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在黄鳝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展开探讨。
一、黄鳝人工繁殖技术黄鳝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鳝鱼选配、人工授精、孵化等步骤。
1. 鳝鱼选配:选配是保证品质优良的黄鳝苗种的基础。
首先,选择健康、体态匀称、外貌光滑且无明显畸形的黄鳝作为亲鱼。
同时,根据遗传原理,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亲鱼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品质。
2. 人工授精:黄鳝的繁殖方式是卵生,需要进行人工授精。
在选配好的亲鱼中,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入授精箱中,利用手指轻轻按压雌鱼的腹部,使其排出卵子,再将雄鱼的精液注入雌鱼体内,完成人工授精过程。
3. 孵化:授精完成后,将受精卵转移到孵化箱中进行孵化。
孵化箱内的水温要控制在25-28摄氏度,水质要保持清洁。
一般情况下,经过7-10天的孵化,卵壳会裂开,小黄鳝会从卵中孵化出来。
二、黄鳝苗种培育技术黄鳝的苗种培育是黄鳝养殖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黄鳝数量和质量的关键。
1. 苗种池建设:为了培育优质的黄鳝苗种,首先要建设合适的苗种池。
苗种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洁,水温要适宜,同时要有良好的水流和氧气供应。
苗种池的底部要铺设合适的底质,提供生长环境。
2. 饲料喂养:黄鳝苗种的饲料主要以浮游生物和人工饲料为主。
在苗种培育的初期,可以喂食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随着苗种生长,逐渐过渡到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以提供足够的营养。
3. 环境管理:黄鳝苗种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
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溶氧量。
同时,要注意苗种池的清洁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黄鳝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如合理饲养密度、健康管理等,以确保黄鳝养殖的顺利进行。
黄鳝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对于黄鳝养殖具有重要作用。
黄鳝全人工繁殖的人工授精与孵化技术
黄鳝全人工繁殖的人工授精与孵化技术1.人工授精: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鳝放入水族箱或网箱中暂养,箱内盛水不宜过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天换水1次。
水温在25℃以下时,注射50小时以后每隔3小时检查1次。
检查方法是捉住亲鳝,用手触摸腹部,由前向后滑动,如感到卵粒已经开始游离或有卵粒排出,则表明已经开始排卵,可立即进行人工授精。
同一批注射的亲鳝,效应时间往往不一致,故检查工作应延长到注射之后的80小时左右。
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用干毛巾垫于鳝体下并握住前部,另一只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粒于准备好的、经消毒的人工授精容器内。
但多数亲鳝会出现生殖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孔处向里剪一个0.5~1.0厘米的口子,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挤压3~5次。
也可将整个卵巢取出,这样可减少血污带入。
在卵粒挤入容器之后,立即把雄鳝杀死,取出精巢,将其中一小块放在400倍以下的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精子活动正常,即可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挤出的卵中,用羽毛充分搅拌(人工授精的雌、雄比例视数量而定,一般为(3~5):1),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任氏溶液配方:氯化钠0.78克+碳酸氢钠0.0021克+氯化钾0.02克+氯化钙0.021克+蒸馏水100毫升)或用0.5%~0.7%的生理盐水,放置5分钟,再加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反复清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2.人工孵化:受精卵比重大于水,无黏性,自然繁殖时受精卵附着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产卵巢上,漂浮在水面孵化出苗。
而人工孵化时要选择合适的孵化器,不致使受精卵堆积水底,因缺氧而夭折,要管理得当才能孵化出苗。
孵化器要根据卵的数量和当地条件进行选择。
如数量少,可选用玻璃缸、瓷盆、水族箱和小型网箱等,水不宜太深,一般控制在10厘米左右。
在静水中孵化时,要经常换水,如果大批量生产则要采用孵化桶、孵化环道和孵化缸等,采用流水法可以增加水中溶氧,使水从孵化器底部进入,由上部溢出,这样会使受精卵不断翻滚,不沉入水底,可避免缺氧引起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繁育黄鳝苗的技术要点
渔民要走黄鳝养殖致富之路,必须掌握人工繁育黄鳝苗技术,减少外地引种的经济成本和市场风险。
这里,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人工繁育黄鳝苗的技术要点。
一、亲鳝的选择和培养:用于繁殖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体色以粗黑、黄褐色或黑花、绿褐色为佳。
黄鳝具有性转化特性:1冬龄和2冬龄黄鳝基本上为雌性,2冬龄黄鳝产卵后雄性比例渐增,至6冬龄时基本上是雄体。
在非产卵季节,很难鉴别雌雄,一般以体长、体重为标准,一般体长37厘米~50厘米,体重75克~200克,为雄鳝,小于这一标准为雌鳝。
繁殖用雌雄配比以2~3∶1为好。
在产卵季节,雌鳝腹部膨大、柔软,有的腹部可见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产卵前性生殖孔红肿。
亲鳝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水体放雌鳝7条,雄鳝2条~3条,亲鳝培养池约3平方米,水深25厘米,池壁有充足的不规则洞穴,池内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约占1/4塘面积),供黄鳝避光和隐蔽之用。
饲料以活蚯蚓、蝇蛆、蚌肉或螺蛳为主,蚌肉和螺蛳肉除去碎壳和厣甲,投喂量每日为鱼体重的2.5%~8%,于傍晚时1次投喂。
管理上应及时消除残饵,加注新水。
二、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充气、增大换水量、调整养殖密度以及提供优质饵料等措施,对亲鳝自然催产,可明显提高其繁殖力。
有条件者,还可一次性注射LRH—A,雌鳝10微克/50克,雄鳝15微克~25微克/尾,雄鳝比雌鳝早24小时进行胸腔注射。
注射时,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量不超过1毫升,催产效果最佳。
亲鳝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或网箱中暂养,水深20厘米~30厘米,日换水1次,水温25℃,36小时后手摸雌鳝腹部,感到卵已游离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
三、人工授精:①亲鳝的选择。
雌鳝选择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150克~250克的为好,成熟雌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个体较小的成熟雌鳝腹部一般有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用手触摸腹部可感到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
雄鳝以选体重200克~250克为好。
雄鳝腹部较小,腹面有血线状斑纹,生殖孔红肿。
用手挤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状精液。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精子。
②人工授精操作要点。
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垫干毛巾握住前部,另一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但多数亲鳝会出现泄殖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处向里剪开0.5厘米~1厘米,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3
次~5次,挤空为止。
放卵容器可用玻璃缸或瓷盆,将卵挤入容器后,立即把雄鳝杀死,取出精巢,取一小部放在40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观察,如精子活动正常,即可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挤出的卵中,充分搅拌(人工授精时的雌雄配比,视卵量而定,一般3~5∶1),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放置5分钟,再加清水选去精巢碎片和血污,放孵化器中静水孵化。
四、控温孵化:孵化水深以10厘米左右为宜,中途宜经常换水,但温差不得超过4℃,胚胎在不同阶段耗氧量不同,越到一期耗氧量越多,因此应使用增氧品适当增氧。
孵化所需时间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越高孵化所需时间越短。
如22℃需288小时出苗,28℃时只需134小时,水温达到30℃时则更短。
五、鳝苗培育:宜用水泥池,水深30厘米~40厘米以上,上沿应高出水面20厘米以上,池底至少有20厘米厚泥土。
池内适当施入少量粪肥水供引殖丝蚯蚓,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尾左右,开口饵料以丝蚯蚓为主,也可投喂浮游动物或鱼肉酱、蛋黄粉等。
切忌大小混池,以免自残。
常加新水,1个月~2个月后,鳝苗长至10厘米左右即可移至成鳝池饲养。
六、疾病防治:鳝苗很少发病,但若管理不善或环境不良时,易发生水霉病、昏迷症等。
水霉病用3%~4%食盐水浸泡3分钟~4分钟即可消除;高温季节可用遮荫降温,勤换池水等办法防止昏迷症。
每年的5月~9月为黄鳝的繁殖高峰期。
渔民将新鳝配组入池后,应加强培育,促进性腺发育。
勤于苗种培育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需补充的是:鳝苗出膜时体长仅1.1厘米~1.2厘米,侧卧水池底面依靠卵黄囊为营养。
出膜5天后开始喂蛋黄(用50目过筛),经3天后增喂轮虫,1周后喂水丝蚓、水蚤,10天后增喂鱼糜,出苗后20天~25天后体长可达5厘米,开始投入人工配合饲料,并加喂蚯蚓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