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及一体化教学
《液压与气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对策
建立校企合作机 制,共同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
加强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
推进产教融合, 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高教师实 践能力和教学水 平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培训教师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 基本原理和应用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研 讨,提升教学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的互动与合作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 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评价:利用数据分析、在线测试等方式,实时评估学生学习情 况,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化教学互动:利用在线讨论、实时反馈等功能,加强师生互动,提高 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 求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 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未来社会 的发展需求。
改革目标与预期成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 素质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 能人才
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液压与气动设备,掌握基本技能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故障排除:模拟设备故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培养创新思维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 操作相结合:将 理论知识与实践 操作相互渗透, 使学生在实践中 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
评估内容:重点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究
作任务。实验班 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 习设计制作完成了教学
项 目。在实验教学 中同学们 以极大的兴趣投入 到学 习中 , 学 习的
2 0 1 3年 9月 1 8日
职 业技术
; 商 压与气动疆啭提提 "f i r e 孰学豫究
文/ 陆 彩满
摘
要: 液压 与气动技术是职业学校机 电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 , 长期 以来 , 课程 的教 学模 式按 照传统 的方式教 学, 学生对课程学 习
兴趣 不大 , 教学效果不理想。我校对该课程的课 改研究进行 了近 5 年 的时间, 实验性地采用一体化教学模 式, 取得 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关键 词 : 液压 与气动技术 ; 一体 化教 学模 式; 项 目教 学; 实践练 习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 职业 学校机 电专业核 心的课程之一 , 职业 作用演示 ) 。2 . 方向阀结 构及作用知识讲解 。3 . 学生实践练习。
学校 开设 的这一课程大 多采 用 “ 理论 讲授+ 实训 ”的教学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
项 目四 1 . 双作用液压缸往返运动控制操作 ( 涉及单向 阀、 手 项 目五 1 . 双作用 液压缸一往返 运动控制 ( 非接 触传感 器控
积极性 大为提 高 , 在 分组设计 制作过程 中 , 在 教师 的管 理和协 调
作、 会话等 学习环境 要素 充分 发挥学 生的主动 性 、 积极性 和首 创 精神 ,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 当前所学知识 的掌握的 目的。 以下是 实施一 体化教学模 式液压 与气 动技术课 程 的项 目组 成及 基本 的 内容 , 通 过项 目的完成实施 , 理解液压 与气 动技术 相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如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
一、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传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1、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做理论作业不能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学生做作业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教学滞后,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阶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扎实,到实习时不能很好利用理论知识,也就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训练。
2、教学内容整合不够传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主要介绍液压和气动回路中的各种液压元件,而一般不介绍液压系统中的电气控制线路,但实际应用中气、液和电是密不可分的。
3、教学场所分离传统的教学法把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由教学系部负责,而实践教学由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负责。
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
4、“双师型”教师不足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思路(一)师资队伍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是实现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职业院校非常重要。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课(含实验课)。
2.课程作用《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
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课程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职业能力要求(1)能较好的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能较好的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3)能教好的掌握液压与气压回路的组成和功能;2、能力目标(1)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2)具有初步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调试和排故的能力。
;(3)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技术手册等获得信息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4)具有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2)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3)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4)负责任的工作习惯;(5)节约并保护环境的意识;三、课程设计一、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而 教 逻辑 元 件 的应 用 , 们要 求学 生 先 了 我 流 体 力 学 》 《 压 元 件 》 液 压 传 动 系 统 》 标 , 学 校 的 发展 必 须 以 教 学 为重 点 , 学 例 如 , 、液 、 和 《 压 传 动 》 门 专 业 课 经 合 并 、 简 后 的 重 点 必 须 以 实 训 为 基 础 。 国 伟 大 的 人 解 “ 阀 ” “ 阀 ” 内 部 结 构 和 工 作 原 气 四 精 我 与 和 或 的 形 成 的 。 系统 介 绍 液压 与 气 压 传 动技 术 , 它
2 1 N0 . / 01 0 C h n [du aLon I ov in ia c i nn ato Her d aI
理 论 前 沿
中 , 生 的 认 识 积极 性 呈 现 一 个 波 形 , 初 果 。 师 一 节 课 要 讲 的 内容 和 知识 点很 多 , 使 学 生 能 掌 握 问题 的 实 质 , 以 , 学 最 教 所 良好 的 结 的 3~5 钟 注 意 力 不 稳 定 , 生 仍 处 于 上 不能 把 所 讲 的 知识 全 都 写 在 黑 板 上 , 以 , 课 方 式 也 是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的 有 效 途 径 之 分 学 所
素 。 为 培 养 职 业 人 才 的 高 职 院 校 , 养 任 务 引领 型 课 程 等带 有 工作 过 程 导 向的 课 作 培
念 、 学 内容 和 教 学 方 法 上 进 行 强 有 力 的 在 课 程 实 施 上 从 教 师 为 主 导 转 向 学 生 为 中 教
符 合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的 人 才 , 要 在 教 学 理 程 开 发 模 式 , 在 课 程 体 系 上 进行 了重 构 , 结 合帮 助学 生 学 的好 , 的 更 好 。 就 并 做
浅谈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
浅谈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1. 引言1.1 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设计、维护和操作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液压传动系统和气动传动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高职院校开设《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门实用性强、领域广泛的专业课程,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1. 课程目标与意义《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与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该课程的目标包括: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类机械设备的控制和传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设计、调试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液压和气动系统的不同类型和组成,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搭建和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并能独立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2 2. 课程内容安排《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内容安排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具体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会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包括液压与气动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内容。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在分别介绍了课程背景和课程目的。
在详细讨论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支持、评估与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在总结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同时提出了课程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资源支持和评估方式上都有着较为完善的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同时为今后课程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引言,课程背景,课程目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支持,评估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评估,结论,总结与展望,课程改进建议。
1. 引言1.1 课程背景《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专业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将在未来就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背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技能和数学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外,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地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为将来的工程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课程背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核心知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课程目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相关领域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 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 探索 学、 做” 一体化的实 施效果, 我院近年来开展了多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 从 为进一步全面开展教学改革获得 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 了大量资料。 《液压与气动技术》 是机电类、 制造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基本 原理、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各种设备 ( 如起重 机、 挖掘机、 垃圾车、 扫路车、 数控机床、 航空设备等 ) 和自动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 设计液压与气动回 化生产线上的应用, 路, 安装、 调试、 使用、 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诊断和排除液 《液压与气动技术 》 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的能力 。在 的教学中, 采用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 实施 “确定项目、 自主 、 、 、 ” , 学习 制定方案 项目实施 反馈评价 的五步教学法 全面提 升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 , 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 一、 教学思路 《液压与气动技术 》 课程以高职生就业岗位与本课程相 关的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 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 、 精简陈 “必须 ” 、 “够用” 述性知识, 以 原则选取课程内容, 即以实际应 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 、 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 课程教学强调实践,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解为辅, 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 。 设计过程的基本理念: 一是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 , 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 知识、 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 , 突出应用能力 , “ 、 、 ” 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充分注意 教 学 做 三结合。 二是符合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 , 符合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 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 渐进的认识规律。从元件的结构、 分析与应用, 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 用。三是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 采用行之有效 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应用能力。 由系统的分析、 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四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帮 助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来学会学习气 压传动, 乃至其它课程、 其它专业的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 。 该技术灵活地运 习。五是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 ” 用于各行各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 泛。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 , 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 六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课程代码:0146101105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一、课程性开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适用对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一门群平台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为《自动控制系统制作》、《智能制造技术》等。
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对接“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国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标准。
(二)设计思路依据智能制造专业群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和工程机械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把企业典型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
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两转换、两对接”的课程内容重构思路。
教学内容中及时融入近几年新兴的叠加阀、插装阀、伺服阀和比例阀。
有机融入大国工匠、技能冠军和时代楷模等思政育人元素。
有效达成“坚定信念、养成素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的四维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教学模块,开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位一体教学。
让学生掌握液压系统安装、调试、控制及维修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具备一定的液压系统操作技能,树立液压系统安全操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适应生产一线工作的需要。
(二)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拥有技能强国的爱国主义、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100%)。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按规范、重安全、保质量的职业素养(100%);2.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100%);3.具有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50%);4.具有紧密关注液气压新技术发展,成为液气压领域专家的职业发展倾向(20%)。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专项能力课程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需的液压传动及气压传动技术中的基本理论、元件的结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初步达到中、高级液压控制维修工职业资格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液压、气动、电子气动、电子液压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回路的简单设计方法、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典型回路的实际应用,得到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职业能力、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的能力,本课程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到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思路是按实际的液气压传动设备岗位工作为主线,以完成这一具体任务为驱动,并以完成此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托滕州市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岗位人员所需的素质、能力、知识为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实施方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
(1)与企业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学习领域。
(2)在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背景下,确定能力目标。
①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②掌握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保养要求③具备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④具备正确选择液压与气动系统元件能力⑤具备一定的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能力(3)根据课程能力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依据能力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选取合适的学习载体,将实际工作过程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每个学习情境项目,都通过对方案制订,设计实施,检查评估,职业素养的考核,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能力目标(1)能熟练查阅、使用设备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2)掌握常用的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职能符号、特点及应用范围。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及一体化教学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及一体化教学□马文倩马海国【摘要】我们将在本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训的充分融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
课程内容以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分解为三项:行走液压系统、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每一项都有若干工作任务。
任务的设定是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确定的。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效果分析【作者单位】马文倩,马海国;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产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通过对陕西省周边企业的调研,近年来,陕西省机电产品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08年1 8月,陕西省机电产品进出口28.7亿美元,同比增长52.2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7%。
目前大约拥有装备制造企业500家,其中有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鼓集团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30多家。
专业教师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起多次召开调研论证会议,最终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是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操作。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的核心部分。
一、课程定位分析(一)《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1.总目标。
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2.目标的四个方面。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元件←→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
3.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
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以学习液压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进而逐步转向气压为主。
(二)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
课时设置如表1所示。
表1传统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其中讲授实验1概论222液压与气动基础知识4223液压元件161424液压基本回路10825机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446液压伺服系统447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6428气动元件气动回路862学时总计544410教师依据表1中的课时计划按部就班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很难形成对该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学习过程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o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液压与气动系统中的主要元器件,如液压泵、气缸、控制阀等。
o让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具备液压与气动系统图纸的阅读和绘制能力。
o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液压与气动回路组装与调试。
o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故障诊断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确保在实验和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o引导学生关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最新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元器件的功能与特性、典型液压与气动回路的分析与设计。
-难点内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复杂回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系统原理介绍、元器件识别与分析、典型回路讲解、实践操作与故障诊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系统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
-讨论法:小组讨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业应用案例,加深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系统工作原理。
-网络教学: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
四、教学资源-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教材。
-教具:液压与气动元器件实物模型、系统示教板。
-实验器材:液压泵站、气缸、各类控制阀、压力表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系统工作原理动画、在线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鼓励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探讨,分析了课程背景介绍和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支持,课程评价方法以及实践环节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评估了课程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评价、实践环节、课程效果评估、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高职专业课程,涵盖了液压传动、气动传动、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内容。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显重要。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应用技巧,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学生将能够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要求。
具体来说,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包括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液压与气动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维护。
浅谈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
浅谈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涵盖了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针对高职院校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教学思路,下面就来浅谈一下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
高职院校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更加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大量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实际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和调试,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注重与行业的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结合目前机械类行业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的需求,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和经典工程的分享,让学生了解到课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或者工程师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新设计项目,让他们结合所学的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能竞赛,让他们在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注重跨学科融合。
在当今社会,液压与气动技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需要与电气、机械、自动化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电气、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液压与气动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课程类别: 职业能力模块课程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授课系(部): 机电工程系学分学时: 4/56编写执笔人: 张梦洁审核人签字:1. 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1.1.1课程的定位 :《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1.1.2课程的作用: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面向制造装备业设备制造、操作与维护岗位专门人才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液压和气动技术是机电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更好地了解并制造、操作和维护机电设备。
它不仅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 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该课程是机电工程系重点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本课程研究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回路功能及用途、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2)课程作用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 采用“讲、学、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强化实验、实训实践环节, 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 使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 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气动元件, 学会实践动手搭接各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常用回路, 熟悉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功能及用途, 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一般液压与气压传动故障, 学会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 高等数学: 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和计算工具;物理: 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电工基础: 学会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电子实训: 掌握了电气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安装技巧;机械制图: 学会看机械图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及一体化教学
□马文倩马海国
【摘要】我们将在本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训的充分融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
课程内容以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分解为三项:行走液压系统、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每一项都有若干工作任务。
任务的设定是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确定的。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定位;效果分析
【作者单位】马文倩,马海国;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产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通过对陕西省周边企业的调研,近年来,陕西省机电产品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08年1 8月,陕西省机电产品进出口28.7亿美元,同比增长52.2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7%。
目前大约拥有装备制造企业500家,其中有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鼓集团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30多家。
专业教师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起多次召开调研论证会议,最终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是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操作。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的核心部分。
一、课程定位分析
(一)《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1.总目标。
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2.目标的四个方面。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元件←→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
3.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
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以学习液压为主,
根据实际需要进而逐步转向气压为主。
(二)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
课时设置如表1所示。
表1传统学时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学时
其中
讲授实验1概论22
2液压与气动基础知识422
3液压元件16142
4液压基本回路1082
5机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44
6液压伺服系统44
7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642
8气动元件气动回路862
学时总计544410教师依据表1中的课时计划按部就班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很难形成对该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学习过程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日益丰富,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在逐渐暴露出它的不足。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缺少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更缺少认知以外的其他素质的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为实现理论、实训的充分融合,可以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
课程内容以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分解为三项:行走液压系统、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每一项都有若干工作任务。
任务的设定是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确定的。
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笔者与西安空工西航机械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分厂、Festo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即:
1.提出任务。
根据企业常见机电设备的液压系统为任
·
661
·
务,教师进行任务介绍,并提出问题,在提出任务过程中,任务必须来源于生产实际,并尽可能典型简单。
任务描述过程要清楚、简洁,能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自主学习。
按照任务要求,将学生分组,每组3 5人,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其中信息资源尽可能的要多于完成任务的信息量;学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进行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理论知识学习,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方案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实施的方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案完成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时通过自己的团队处理问题,得出切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
学生分组按照方案进行任务的实施。
教师要强调安全规范操作,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有需要的给予指导,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自主检查,发现问题,老师不要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培养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检查评价。
根据实施演示结果,小组学生总结自己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对其他小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共同提高。
教师对于各小组优点要给予肯定并进行项目实施的总体评价,将实施作为资料汇总保存。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一)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一是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三是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要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不仅要多读教育理论书籍,还要重视个人知识体系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就无法对学生的大学学习乃至日后的就业方向作出正确的规划与部署,所以教师不能局限在始终只带一两门课,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赚到课时费就万事大吉。
即使不带新课也应该多学习、多更新专业领域内甚至周边学科的相关知识,只有自己先做跳出井底的青蛙,才能带给教学团队一片蔚蓝的天空。
当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完整了、内容全面了、理念更新了,才谈得上搞科研、服务社会。
2.养成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
可以把从书刊、网络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好点子做成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比如一体化教学,从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使教学工作突破了常规,看到了变化、发现了特色,更新了观念,同时也初步探索到了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
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思想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细节的知识融进每一个综合的项目中去,加大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实践的时间,最后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科学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在设计任务、付诸实施最后解决问题的同时只要勤思考、多动手就可以从中发现难解的问题,找到科研的方向。
3.主动与外界联系,多参加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
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
同时也要求学校多给年轻教师一些培训的机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跳出井底,我能见白云?不去见世面,咋能有点子?
4.把写作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等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
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
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
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赵乐华,任毅.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中国地质教育,2009
3.于晓红,张慧,景志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
·
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