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程度”“限制”类选择题

合集下载

《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

《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

2005年普通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年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

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请将答案填写在第4页的“答题卡”中。

1.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3.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A.航运业B.采矿业C.冶金业D.纺织业4.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他们创办的是A.安庆军械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5.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因为A.军费开支过大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产业布局不合理D.对外贸易连年入超,白银大量外流6.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8.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

这反映了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④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于日本巨额赔款10.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汇总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依然是一门比较棘手的学科。

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而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选择题考试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在历史选择题考试中容易混淆一些基本知识点,导致得分不高。

因此,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常见选择题型,介绍一些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以帮助学生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

一、古代文明知识点1.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尼安德特人生存于距今约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智人生存于约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 埃及文明的特点:埃及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河流文明”。

3. 古代近东文明:古代近东文明有苏美、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几个著名文明。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封建社会是主要的阶级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等级作为社会制度的基础。

2.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不同:春秋时期的重要代表是孔子,以礼为核心,强调家族亲属之间的互助关系。

战国时期时期的代表是荀子,以法治为核心,要求官吏以法律来统治百姓。

3.秦汉时期的制度和政策:秦汉时期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制,推广“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三、世界史知识点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推崇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促进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先发生的一场重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年至1918年间,欧洲数个大国和其它地区的陆海军力量大规模对抗,为全球战争。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指1939年至1945年期间,全球正在遭受德国纳粹和其它反民主的法西斯政体的侵略,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各个地区都参与了这场战争。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150例全国通用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150例全国通用

高考历史易错学问全套解析 150例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记是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误以为其标记是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

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政权。

而国家政权的主干部分是国家机器。

因此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如监狱、军队、官僚机构等等,才是文明社会起先的标记。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须要和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误以为奴隶制的残酷表明它是一种倒退。

衡量历史现象的出现进步与否,标准有多种,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应是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伦理道德观念。

3、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是讨伐暴政的斗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复原和发展,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误以为是剥削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都不值得确定。

剥削阶级内部的冲突,同样也有是非曲直,进步落后、正义非正义之分,并不能简洁地以文革时期的一句“狗咬狗”来评说。

4、东周事实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误以为它还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

春秋时的周王,其权威和地位与西周时相比大相径庭,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战国时,周王的地位甚至已不如一个一般的诸侯王。

因此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远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状态。

5、“春秋无义战”是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斗争目的的非正义性而作出的价值推断,误以为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斗争根本就没有客观进步性。

春秋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削减,客观上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为赢得争霸斗争的成功,诸侯国国君争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争霸斗争还促进了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政局大混乱是显著特征,误以为这一时期社会就没有任何发展和进步。

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局混乱现象相伴,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样轰轰烈烈,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思想文化的活跃、旺盛,科技的领先和进步更是不争的事实。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易错点1】羁縻政策【易错点2】改土归流【易错点3】海禁政策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易错点1】汉代儒学对治国思想和法律的影响【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易错点】保甲制度考点四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易错点1】民本思想与人文意识【易错点2】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羁縻政策【点拨】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

【破解】“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

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

【深度剖析真题试卷】1.(2023·南开·模拟预测)《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不利于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警示】掌握羁縻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B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是指封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看完不再失分!(下)

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看完不再失分!(下)

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看完不再失分!(下)“表明”“说明”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表明”、“说明”类试题也是现象-本质题中的本质题。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

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

从历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

需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2、解题思路:对此类题目的选项应该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确切的来说,“表明”题的选项应该只有对错,没有程度关系(现象-本质关系)。

不过,全国卷大多数“表明”的正确选项是指向本质的。

此外,“表明”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选项中对这一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中“反映”“表明”是有一定的区别。

用命题教师的话来说,“反映”一般指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一个可深可浅,深触及本质、浅可接近表面,但不是纯表象,具体要看题的要求。

“表明”一般指的是表象,一般来讲,考查的程度比“反映”低。

具体的也要根据题意决定,不是僵化的。

这些年的高考题来看(全国卷),“反映”的考察力度还是比较准的,基本是上面的说法,但是“表明”就不太一样了,有的接近“反映”,有的是表象。

所以,对待高考试题,一定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实战演练1.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 A 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 D 项错误。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14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14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十四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文官制度与国际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促进了国际法的形成【破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几乎涵盖欧洲的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深度剖析真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

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警示】掌握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

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高考复习——历史易错选择题精选50例

高考复习——历史易错选择题精选50例

高考复习——历史易错选择题精选50例1.假如你生活在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北洋舰队的建成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④⑤②3.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争取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4.“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西塞罗)下列解释最正确的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执政官权力最高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D、法律就是执政官5.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联邦宪法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6.“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A.商代 B.汉代 C.唐代D.宋代7.“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8.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新印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材料中的“书”应为A.《各国律例》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点易错点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点易错点

★选择题易考点易错点要逐条把握(时空观念最重要)一、先秦的试题易错(24题)1、西周:易考“民族文化国家认同”(血缘宗法家国一体、南北交融),突显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突显儒家文明根植的久远(周礼发端于陕西,《论语》不在五经之列)。

用排除法的话,把与西周经济政治特征不相符的排出即可,如:君主不能集权、等级逐步受到破坏、天子无法控制全国的土地和人口、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

2、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小农经济形成(原因在于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各国变法诸侯争霸、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私学兴盛、百家争鸣、人才流动频繁,等等。

把握住这些知识就能有效避免错误!二、汉唐宋明清的试题易错(25--27题)1、经济结构的变动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工商业发展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扩大、科举制推动下层向上层流动;地主(豪强、士族、官僚、庶族)、农民(自耕农、佃农、移民、机工)、工商业者(地主、市民)、外来人员(胡商、遣唐使、传教士、西方商人)2、土地制度(井田制、农民所有制、地主租佃制、地主庄园制、政府屯田制、政府均田制)、人身依附关系、税收制度及其特征(春秋鲁国初税亩、汉代编户齐民、隋唐租庸调制、唐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特征很重要!!)、农耕技术、经济重心、高产作物、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生态环境雍正时期四件大事:取消人丁税、完成改土归流、火耗银归公与厚禄养廉、设立军机处3、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造船航海技术发达(近海、远洋)与对外贸易、社会救济、币制改革(以重量为标准的金铜钱、通宝为标志的铜钱、非金属货币)4、民族关系、中外交往5、政权稳定统一(秩序、矛盾、财政、交流融合、地区开发)、中枢机构的演变(削弱相权)与异变(宦官外戚内阁擅权在本质上是君主专制集权的反映)、国家对地方的有效治理(中央集权、地方吏治、抑制权贵)、提升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行省制、督抚管理三司、司法监察等)、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顶峰的反映6、儒学的继承发展批判及对儒学的态度、儒学对理想政治的诉求来自于积极入世和责任使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7、科技文艺涉及的较少,但不可忽视要准确把握这些朝代的特征,对做题会有很大帮助!三、洋务运动的试题易错(28题)太平天国运动、汉族地主官僚实力增强、“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军工民用的资金问题、民用企业的管理问题(官督商办为主)、近代化的认识(积极与缺陷)四、维新变法、义和团、新政预宪、新文化、孙中山革命活动与国民革命及其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联(29题)五、陈独秀的主要贡献与右倾错误、中共中央“左”倾政策(以俄为师城市中心工人暴动、土地公有禁止买卖、否定民族资产阶级、阵地战冒险进攻)与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冲突(29题)六、抗日战争(30题):国民党持久抗战的提前谋划与准备、西方国家的援助与联合抗战、军民救护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国共合作联合抗战(统一战线)、争取民心与专制独裁、正面与敌后、片面与全面、国民党游击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表现以及共产党的三大对策、国共经济政策(国民党统制经济、政府主导、排挤民族资本,陕甘宁边区政府经济政治思想政策)与日本在华政策、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政策与国共实力变化中国近代难点: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变化、回应:道光禁烟,自开商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控制经济命脉,军事外交教育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全球化史观,五种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抵制、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夷夏之防、中央集权、传统文化),各阶级派别之间的论争、不足与贡献。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点点拨(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点点拨(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点点拨(中国古代史部分)易错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陷阱1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点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一辈子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陷阱2分封制导致分裂割据,但没有统一【点拨】分封制的实质是地方分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说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但在分封制下,不管是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还是通过周文化的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感,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式。

陷阱3宗法制下嫡长子的认定【点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宗法制下,嫡长子的认定与其母亲的身份密切相关,一母所生亦有嫡庶之分。

易错点2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陷阱1封国制在汉初只发挥了消极作用【点拨】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拓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维护汉初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陷阱2唐宋时期,皇权至高无上【点拨】唐宋时期,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一方面有政治制度的制约,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另一方面有思想的制约,如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等。

陷阱3科举制取消世家子弟参与官吏选拔的资格【点拨】科举制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

科举制向社会各阶层士子开放,既包括中下层士子,也包括世家子弟。

陷阱4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专【点拨】行省作为中书省的对外派出机构,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基本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

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且行省内部也存在权力制约,行省权力的大而不专,决定了它只能为中央集权服务。

高考历史选择题错题训练大全

高考历史选择题错题训练大全

选择题错题训练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两句话的共同点是说明统治者非常:A.重视宗法关系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规范D.任人唯亲3.《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仕由已”的思想4.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7.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8.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9.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

【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距今约5000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明蕴含在一体格局之内,而不同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见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在秦朝确立,材料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同源”,排除C项。

故选D项。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高二历史周考选择题易错题汇编1、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D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2、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A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BA.《共同纲领》B.1954 年宪法C.中共八大决议D.1982 年宪法4、1930 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B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5、196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B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始终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6、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BA.参知政事B.殿阁大学士C.内阁D.军机处7.古希腊喜剧《骑士》中描写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卖香肠的人说:“我想我还不够格。

选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见设误类型

选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见设误类型

4.(2015·全国Ⅰ卷)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 映了(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5.(2021.山东卷.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 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 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 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8.(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
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年代
1870
1896~1900%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见设误类型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 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 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6.(2021.湖南卷.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 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历史选择题易混易错

历史选择题易混易错

历史选择题易混易错古代西方易错点1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陷阱1 地理环境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点拨】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陷阱2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说明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点拨】其实古代雅典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对外邦人、广大奴隶和女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陷阱3 古代雅典民主没有弊端【点拨】古代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但泛滥的直接民主,特别是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等民主方式,都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陷阱4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胜利,维护平民的利益。

【点拨】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但它在根本上维护的仍是贵族的利益,属于贵族法。

陷阱5 罗马法不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点拨】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适当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所以不能以僵化的眼光来看待罗马法。

陷阱6 万民法和公民法是对立的。

【点拨】狭义上的罗马法是指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是指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与公民法是就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而言的,是罗马法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两者不是对立的。

陷阱7 罗马法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点拨】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规定都可在其中找到源头,其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

易错点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陷阱1 智者学派地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只有益处。

【点拨】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是过分强调个人折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陷阱2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思想是孤立的。

2020届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集锦

2020届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集锦

2020届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集锦(10月份)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的一次新的觉醒。

这次新的觉醒同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比较起来,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它是以反封建思想的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为先导的”其意在说明:A.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完全不同B.五四运动前的革命是不反封建的C.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舆论准备D.五四运动只是反对封建专制的运动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3.《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以上材料可看出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4.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5. (2018•卷Ⅰ)1948年-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6. 19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教师版: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

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

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国王即法老采用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将国王视为神,这是借助神权来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古埃及和苏美尔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而非只受到生产力影响,排除A项;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塑造神,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任何神都带有人的色彩,因此不能认为人塑造了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重视人、肯定人,材料并未体现人得到尊重,排除B项;苏美尔和古埃及联系颇多,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

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A.突出民众对神灵信仰B.侧重对战争的崇拜C.主张人神合二为D.赞颂了人类的智慧【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

根据材料“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可知、奥德修斯,其通过智谋或者武力获得了成功,因此上述故事多在赞颂人类的智慧,D项正确;材料没有突显信仰,排除A项;普罗米修斯与战争无关,排除B项;神人合二为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高中历史错题类型

高中历史错题类型

高中历史错题类型一、古代中国历史部分1.知识点:“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

易混点:把实行分封制的西周和欧洲的中世纪及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混为一谈。

易混点辨析:分封制在古代中国典籍中常被称为“封邦建国”,简称“封建”;而今天人们说的“封建”的主要含义是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史学家们开始运用唯物史观研读中国历史,一般把从战国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这一时期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

例1 历史转型是一个非常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政治社会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在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社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实行分封制的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紧密,“家国同构”,C项正确;A 项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排除;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项错误。

【答案】C2.知识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易混点: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概念混淆。

易混点辨析: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比较。

例2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的观点是()A.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B.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C.分封制和郡县制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D.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强大,分封制的弊端则是地方权力太大【解析】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A项错误;分封制在西周时期是有利于周天子巩固政权的,B项错误;分封制未突出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未强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项错误;根据材料,D项是顾炎武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程度”“限制”类选
择题
"程度""限制"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或者选项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

程度性词语按出现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现在选择题的题干中,也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最佳选择题;一类是出现在选择题的选项中,以绝对化的选项出现。

解题思路
(1)要抓住题干中那些标志这类题型的特定词句,如"主要在于"、"主要因为"、"最根本"、"最能说明"等,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

注:对于最佳选择题一般做到"三选三不选':选全面不选具体,选根本不选直接,选本质不选现象。

(2)对有绝对副词的选项,如最、均、全部、彻底、都、完全、绝对、已经、极其、始终、一直、一向、一概、开始等,出现这些词汇的选项,大部分是错的。

接下来,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

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
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留日学生区域分布
【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度有关,故A 项正确;20 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臵,故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 项错误
【答案】A
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考点】1840 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 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 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 项错误。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