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终末处理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间终末处理常规

一、常规手术终末处理(按标准化预防措施)

㈠洗手护士将布类上的巾钳取下,薄膜巾撕去后将所有布类放入布袋内,将房间地面垃圾捡干净。

㈡将所有台上用的器械、电刀头、无影灯灯罩等取下规范放置在外走廊治疗车上,由工人将此车推到污物洗涤间预清洗后,再与供应室回收人员交接回收。

㈢分类处理各物品

1.将初步去除肉眼血迹的器械与供应室工作人员交班。

2.输液管、输血器、电刀头、吸引器管、吸引瓶、手套丢入黄色垃圾袋内。

㈣用1:500含氯消毒剂拖地,用1:500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手术床。

㈤整理铺好床铺,要求整洁,无外露。

㈥补充壁柜内术中所用物品。

㈦填好标本送检单,标本标签,及时送检。

二、乙型肝炎阳性等手术的处理

㈠乙型肝炎、梅毒、HIV、绿脓杆菌感染等病人除常规处理外,还需贴橙色接触隔离标记以示警告。

㈡污物

垃圾袋及布袋贴上橙色隔离标记统一处理。

三烈性感染手术的终末处理

㈠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用一次性包,含脓血的物品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㈡术前尽量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室外,配备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

㈢在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门外挂“隔离手术”标识。

㈣关闭手术室空调或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空气流通造成交叉感染。㈤术中用过的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㈥将手术用过的器械在手术间内用1:2000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器械并在手术间打包,由室外护士用清洁包布在外层再次打包,包外写明器械名称及隔离种类,将器械包与供应室人员进行当面交接。

㈦手术完毕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鞋套及帽子留在手术间内一起熏蒸。㈧手术间熏蒸,用6g/平方米高锰酸钾,12ml/平方米甲醛熏蒸。关闭净化,用报纸封闭门缝,24小时后净化通风,再进行彻底清扫手术间。

㈨熏蒸后布类及垃圾及时送出手术间。

㈩常规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间。

(十一)标本外套两个袋子,门外护士填写病理单,外贴隔离标志,立即联系送病理科。

(十二)吸引瓶内吸入含氯消毒液。

2.锐器损伤预防措施

2.1遵循普遍防护原则

对锐器损伤树立标准防护的理念是防止锐器损伤的关键,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护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使用双层手套能够针对手套破损造成的危险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2.2 针头的使用

2.2.1 注射器针头

医护人员在使用注射器操作后习惯回套上针帽,是造成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忙碌的工作时,仓促的回套针帽,容易发生针刺伤。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4]。

2.2.2 手术缝针

不要对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

2.3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

所谓“中间区域”指被预先指定的放置锐器的区域,并且医护人员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2.4 尖锐物品的处理

2.4.1 尖锐物品处理原则

将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手术刀、缝针、注射器针头等直接丢弃在利器盒里;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如需重盖,应使用专用的针头移除设备或使用单手操作技巧完成;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

2.4.2 利器盒的要求

材质坚硬,不能被利器穿刺;开口大小合适,能轻易容纳利器;利器盒安置在适当并容易看见的高度,安置在利器的附近;利器盒装满3/4后便及时更换并移去。

2.5 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戴手套者应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酊,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抽血做进一步

检查,如被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损伤,应采取预防接种及治疗,并定期复查,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

2.6 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锐器损伤报告管理制度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手术室使用的化学物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各类化学消毒剂、各种麻醉废气、抗肿瘤药物等。这些物质在起到消毒、灭菌、治疗等功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巨大危险。

1.1.1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1]。

1.1.2 手术室废气的危害:麻醉废气污染的危害: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蓄积后,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心理行为改变、慢性遗传学影响以及对生育的影响等,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其他废气: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时组织产生烟雾焦味可引起烦躁、头痛、头晕。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1.1.3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影响: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应用抗肿瘤药物也很普遍,护士在准备及输注药物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少量药物进入人体,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

1.2 生物因素、意外损伤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3]。电损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1.3 物理因素的危害:噪声危害:手术室属于噪音污染严重的科室,因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抢救设备及器械等,噪音常>90 dB[4]。长期如此工作会造成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心悸、焦虑等,影响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辐射损伤: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粉尘吸入:手术室敷料、棉球、一次性口罩、帽子等粉尘极易吸入呼吸道引起过敏性鼻炎,日积月累可造成呼吸系统损伤。

1.4 与职业相关的危害

1.4.1 手术室工作性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连续长时间工作及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护士患溃疡病、偏头痛;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痛、颈椎病等;长时间憋尿及禁水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1.4.2 患者方面的因素:护士经常面对手术患者紧张、恐惧、憔悴的面孔,手术中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刺激也会对护士的心里产生影响,经常接受这种刺激会导致护士神经过敏,过分担忧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等;或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因醉酒及精神方面疾病所致的外伤急诊手术,由于此类特殊患者已丧失了正常的理智,也会对护士的身心带来一定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物质安全使用与防护

2.1.1 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知识的教育,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提高防污的自觉性,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1.2 改善通风换气条件:保证麻醉机密闭性能良好,防止气源管道漏气,减少麻醉废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