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

MSDS
MSDS

氧气MSDS

一标识

中文名氧;氧气

英文名oxygen

分子式O2

相对分子质量32.00

CAS号7782-44-7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化学类别空气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高纯氧≥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清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

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

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危害

眼睛接触无危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无危害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助燃。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火源,用水喷淋保护却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

灭火有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八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性质

熔点(℃)-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 1.14(-183℃)

相对密度(空气=1) 1.43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4℃)

临界温度(℃)-118.4

临界压力(MPa) 5.08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热源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十一环境资料

对环境无害

十二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前湾燃机电厂废弃物控制程序。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废弃容器交由生产厂家或合格承包商处理

无水乙醇MSDM

一标识

中文名无水乙醇;酒精

英文名ethyl alcohol ; ethanol

分子式C2H6O

相对分子质量46.07

CAS号64-17-5

结构式CH3CH2OH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醇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

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

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

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必性神

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粹病等。皮肤长期

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兔经口)

7430mg/kg(兔经皮)

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 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显性致死试验:

小鼠经口1-1.5 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小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0):7.5 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 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12

爆炸下限(%) 3.3

引燃温度(℃)363

爆炸上限(%)19.0

最大爆炸压力(MPa)0.735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 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1000

美国TVL-TWA

OSHA1000ppm,1880mg/m3;

ACGIH1000ppm,1880mg/m3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九理化性质

熔点(℃)-114.1(119kPa)

沸点(℃)78.3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MPa)6.38

折射率 1.366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十一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二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前湾燃机电厂废弃物控制程序。

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润滑油MSDS

一标识

中文名润滑油

英文名oil

分子式含大部分环烷烃的烃类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非危险品

结构式

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

化学类别油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主要为高分子环烷烃的成份。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机械润滑、密封和冷却。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石油蒸汽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可燃

闪点(℃)>180

爆炸下限(%)无资料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

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 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八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可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九理化性质

酸值(mgKOH/g)<0.2

破乳化度(min)<60

水分ppm根据不同润滑油定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溶解性不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十一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二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前湾燃机电厂废弃物控制程序。

处置方法:废油及废油桶收集后存放于废料仓库#6小库,再由设备部仓库联系承包商处理。不可将废油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脱模剂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脱模剂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脱模剂(防锈型)

有害物成分含量LEAD

无无无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环保型不易燃烧

侵入途径:吞服

环境危害:本产品为环保、无毒、无公害产品。

燃爆危险:本产品为水溶性,不烯烧。使用中应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和射,没有使用完的产品,桶盖密闭,以免质变。

第四部分急求措施

皮肤接触: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无特殊反应

食入:现时末发现会对健康或生命构成危害。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达到一定温度可致使产品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CO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效。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大量物质溢漏应有容器收集后并弃置,小量物质溢漏时,如果当地法规允许,将其冲入下水道。

废物弃置方法:在当地法规允许下,可采用焚化及堆填于泥土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防止阳光长时间暴晒。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仓温宜5-4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泄露应急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的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无害物质,无需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无害物质,无需特别防护。

身体防护:无害物质,无需特别防护。

手防护:无害物质,无需特别防护。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透明液体

粘度:600-1200cps/25℃

相对密度(水=1):0.92/20℃

固含量:(36±2)%

溶解性:可溶于少量苯

挥发百分率:22%

主要用途:辅助UV上光,可使面没对印品有更高的吸附力。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禁区配物:防止乙醇混装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

聚合危害:使物品产生反应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此项测试无结果

慢性中毒:此项测试无结果

致突变性:此项测试无结果

致畸性:此项测试无结果

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无毒产品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L C5012测试无结果

LD50对金鱼无作用

TLm对金鱼无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不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脱脂剂M S D S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1.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危险性概述: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3.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操作处置与储存:

①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②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①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②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③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④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⑤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⑥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硅烷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硅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ANE

中文名称2:四氢化硅

英文名称2: SILICON TETRAHYDRIDE

CAS No.: 7803-62-5

分子式: SiH4

分子量: 32.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硅烷7 99.999% 803-62-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硅烷蒸气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恶心、多汗;严重者面色苍白、

脉搏微弱、昏迷。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硅、氢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钢瓶温度不应超过52℃。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5ppm,6.6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

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恶臭。

pH:

熔点(℃): -185

沸点(℃): -112

相对密度(水=1): 0.68/-18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 <-50

引燃温度(℃):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苯、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用作固态电器、布漆。

其它理化性质: 40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氧、碱、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9600ppm,4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天然气MSDS表

MSDS及标识管理规定

MSDS及标识管理规定 1.0目的 通过标识系统和原材料、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向公司员工、销售人员、客户说明公司内外关于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产品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安全操作、消防及应急措施、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危险信息。 无论何时工作环境和标准发生变化,或处理新的化学品和危险品时,进行评审和更新相关信息及制定标识标签的措施。 保证从事特殊任务或处理危险品的新员工或转岗人员在上岗前得到有关的指导并在工作中得到强化培训。 符合国内或国际关于标识标签的标准、法律法规。 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锦泰实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员工、销售人员及与客户之间的危险信息交流。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此程序,并监督本程序的执行。 负责人 评估进行MSDS及标识标签的管理的需要,制定MSDS及标识标签的管理计划,当标准和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负责更新MSDS及标识标签; 负责收集所需要的MSDS,控制其拷贝件发放至适宜的部门或岗位; 更新MSDS清单和标识标签清单; 保证公司的员工明白理解标识标签的内容。 采购物流部负责人 负责向供应商索要原材料的MSDS,拷贝后送交EHS负责人; 负责采购回公司的危险化学品的槽罐、卡车、包装和其他容器均有符合国家或国际要求的适宜的标识标签。 销售部负责人

负责把公司产品的MSDS传递给顾客或销售代理; 负责将公司产品销售国内或出口时,装载产品的槽罐、卡车、包装和其他容器均有符合当地国家或国际要求的适宜的标识标签。 生产部负责人 负责保证公司在工程设计、库房储藏和生产活动中遵守和正确使用标识标签。 各科室负责人 负责保管本科使用的MSDS文件,同时将每一岗位涉及的产品、中间产品、原料的MSDS发放至此岗位并培训下属,使岗位人员明确掌握和正确使用MSDS;负责要求本科室的员工按照MSDS里的建议操作和自我防护,保证本区域使用合适的标识标签。 程序 公司的危险交流体系 MSDS和标识标签(标识包括运输标识和工作现场安全标识、产品标签)是公司进行危险信息交流的两种工具。 负责人和各科室部门负责人通过查找国家和国际法律法规要求或集团公司和化工事业部标准,评估公司内需要进行危险信息交流的原材料和产品,并完成MSDS清单、标识标签清单。当公司购进新的危险化学品时,要随时更新,通知相关人员了解健康危险、工业卫生危险和危险品的信息;产品的MSDS,由企业的MSDS负责人审核批准。 关于危险品的总体信息 下面是危险品的危险等级分类,按照联合国危险等级分类: 1类:爆炸品 2类:毒气(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类:可燃性和易燃性液体 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GHS产品标识符:丙烯酸漆稀释剂 产品类型:液体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仅用于专业的车辆油漆。 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增城市瀛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长江岭边 邮编:511330 国家应急电话: 营运时间:24H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 3 急性毒性: 口服 - 5 急性毒性: 吸入 - 4 皮肤腐蚀/刺激 -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A 吸入危险– 1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 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2 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体系(GHS)标签要素 危险象形标记: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吸入有害。吞咽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和所有的物料操作设备。禁止排入 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贮存:保持阴凉。 废弃处置:不适用 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加剂。 职业暴露限制, 如果有的话, 列在第 8 节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注明必要的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检查和取出任何隐形眼镜。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没有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寻求医疗救治。如有必要,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如失去知 觉,应置于康复位置并立即寻求医疗救治。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过紧的衣服,如领口、领带、皮带或腰带。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衣物重新使用前应清洗。鞋子在重新使用前应彻底清洗。 食入:用水冲洗口腔。如有假牙请摘掉。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物质已被吞下且患者保持清醒,可饮少量水。如患者感到恶心就应停止,因为呕吐会有危险。 禁止催吐,除非有专业医疗人士指导。如发生呕吐,应保持头部朝下以避免呕吐物进入肺 部。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寻求医疗救治。切勿给失去意识者任何口服物。 如失去知觉,应置于康复位置并立即寻求医疗救治。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过紧的衣服,如领口、领带、皮带或腰带。 最重要的急性和延迟症状/效应 潜在的急性健康影响 眼睛接触: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吸入有害。 皮肤接触:造成皮肤刺激。 食入:吞咽可能有害。吞咽并进入呼吸道 可能致命。刺激口腔、咽喉和胃。 过度接触征兆/症状 眼睛接触: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疼痛或刺激流泪充血发红 吸入: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恶心呕吐头痛瞌睡/疲劳头晕/眩晕意识不清 皮肤接触: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刺激充血发红 食入: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恶心呕吐 必要时注明要立即就医及所需特殊治疗 医生注意事项:对症处理如果被大量摄入或吸入,立即联系中毒处置专家。 特殊处理:无特殊处理。 急救人员防护:如果有任何人身危险或尚未接受适当培训时,不可采取行动。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 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 请参阅“毒理学资料”(第11部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介质 适当的灭火介质:使用化学干粉、CO2、雾状水或泡沫灭火。 不适当的灭火介质:禁止用水直接喷射。 化学品产生的具体危险:易燃液体和蒸气。在燃烧或受热情况下,会导致压力增加和容器破裂,随后 有爆炸的危险。溢出物流入下水道会产生着火或爆炸危险。本物质对水生 物有毒。本物质对水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久影响。必须收集被本产品污 染了的消防水,且禁止将其排放到任何水道(下水道或排水沟)。 有害的热分解产物: 分解产物可能包括如下物质:二氧化碳一氧 化碳 消防人员的特殊防护设备和防范措施:

最新版石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年2月12日 SDS编号: 产品名称:石脑油版本:2014年第一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石脑油;粗汽油;轻汽油;化工轻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naphtha;petroleum naphtha;coal tar naphtha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1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化肥、乙烯生产和催化重整原料,也可用于生产溶剂油或作为汽油产品的调和组分 产品限制用途: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本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接触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紫绀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1类(GB20581);急性毒性4类(GB20592);皮肤腐蚀/刺激3类(GB2059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液体和蒸汽吸入有害引起皮肤轻微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禁止明火、防止火星和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乙酸异丙酯MSDS

乙酸异丙酯MSDS 国标编号: 32128 CAS: 108-21-4 中文名称: 乙酸异丙酯 英文名称: isopropyl acetate 别名: 醋酸异丙酯 分子式: C5H10O2;CH3COOCH(CH3)2分子量: 102.13 熔点: -73℃沸点:88.4℃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7; 蒸汽压: 2℃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乙醚、酯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样的芳香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用作医药品的萃取,制造香精、涂料等的溶剂和试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麻醉作用。蒸气和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致角膜损害。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短时接触对皮肤无刺激,长期接触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000mg/kg(大鼠经口);大鼠吸入32000ppm×4小时,5/6死亡;人吸入200ppm,眼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羟胺-氯化铁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msds溶剂150

化学品安全资料说明书(MSDS) 1.产品和公司名称: 产品名称:S-150芳烃溶剂 化学品族:芳香烃碳氢化合物 产品描述:澄清无色液体 2.产品的化学组成/成份资料: 危害健康成份: 丙苯及异丙苯(枯烯) 1,3,5---三甲苯 二甲苯及其异构物 1,2,4----三甲苯 3.危害性 健康危害性: 对呼吸系统有刺激性 对身体危害: 吞下后会造成肺部损伤 经常不断接触下对皮肤造成疙瘩及分裂

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及晕眩。 物理和化学危害性/火灾和爆炸的接触危险 中度危险: 在略为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时,液体放出的蒸气会形成可燃性混合物静电放电: 产品会积累静电,发生电火花 4.急救措施: 吸入: 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皮肤接触: 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肥皂。 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 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处理。 误食: 若发生吞服,不要引诱呕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5.灭火措施: 灭火步骤: 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的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切断“燃料”源。 用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喷洒灭火。 特殊防火警告: 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这样会导致暴沸的危险。 参阅第4部分“急救措施”以及第10部分“稳定性与活性”。 危险燃烧产物: 没有不寻常。 6.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地面泄漏: 消除点火源。阻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水网或低洼地带。 隔离人群。避免吸入蒸气和接触人体。无危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道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用黄沙或泥土吸附泄漏液体。在处理之前请参照第3部分“危害标识”,并戴防护用具,具体请参照第7部分“个人防护”。 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用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或废弃。

聚氨脂MSDS

聚氨酯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化学品英文名:polyurethane 化学品俗名: 分子式:分子量: 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生效日期: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含量):CAS No.: 环氧基烃类聚合物无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制备和使用环氧树脂的工人,可有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眼灼痛、眼睑水肿、上呼吸道刺激、皮肤病症等。本品的主要危害为引起过敏性皮肤病,其表现形式为瘙痒性红斑、丘疹、疱疹、湿疹性皮炎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

叔酊脂msds

修订日期 2016-1-11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皮肤致敏物,类别1 对水环境的急性危害,类别1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信号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加热可能起火。 吸入有害。 引起皮肤刺激。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还原剂(如胺类)、酸类、碱类/可燃 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操作后彻底清洗接触部位。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如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清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贮存温度10~30℃。保持阴凉。避免阳光直射。 远离其他材料存放。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产品属于有机过氧化物,加热可能起火。

修订日期 2016-1-11 健康危害 吸入有害。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其他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产品形式:物质 (其余未提及的成分为杂质,且无危害分类)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的描述: 吸入: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困难,供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脱下受沾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清洗皮肤。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受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才可使用。彻底洗净或销毁受污染的衣物。 眼睛接触: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果方便取下隐形眼镜。分开眼睑,在冲洗的过程中保证冲洗到眼睛表面及眼睑。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食入: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立即就医。如果吞咽,应立即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诱导呕吐。切勿向失去意识的伤者口中塞任何东西。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 详细资料可参考第11部分。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R/flex? 8080基体LP9, LP10 化学品英文名:R/flex? 8080 Bases LP9, LP10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R/flex? 8080 Bases LP9, LP10 生产企业名称: 罗杰斯高级线路板材料部门 (Rogers Advanced Circuit Materials Division) 地址: 100 North Dobson Road, Chandler, AZ 邮编: 85224-6196 传真号码: 1-480-917-5256 企业应急电话:1-480-917-5270/860-774-9605 技术说明书编码:99178 生效日期:2008年7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119/800-424-9300/703-527-3887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X混合物 主要成分,有害成分含量% CAS编号 石脑油 < 10 64742-94-5 丙烯酸酯 < 60 商业机密 乙酸-2-(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 < 23 112-15-2 丙烯酸聚合物 < 5 商业机密 二甲苯 < 2 1330-20-7 本材料不包含任何其他由OSHA的危险品沟通标准29 CFR 1910.1200或者是欧盟指令1999/45/EC中定义的危害物质,也不产生指令67/548/EC中的健康或者环境危害。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不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中。 侵害途径: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可能导致头昏眼花,头疼,恶心;眼睛接触,刺激;皮肤接触,刺激;摄取,大量吞食有害。慢性,长期反复过度暴露可导致肝脏和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害:材料可产生有毒的烟和蒸气包括CO。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服,用水彻底清洗接触区域15-20分钟,如症状持续,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15-20分钟,如症状持续,就医。

脱脂剂 MSDS

编号:MSDS-010-00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1.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危险性概述: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3.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操作处置与储存: ①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②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①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②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石脑油MSDS

石脑油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称:石脑油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粗汽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Crude oi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MSDS-锂基润滑脂(黄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产品名称:锂基润滑脂(俗称黄油) 用途:车用或普通设备用脂 ------------------------------------------------------------------------------------------------------------------------- 2:组成/成分资料 成分:精制矿物油、皂类增稠剂、适当的性能添加剂。 此产品不含任何等于或高于规定限值的有害成分。 请参阅第八节职业接触限度 ------------------------------------------------------------------------------------------------------------------------- 3:危险标识 此产品并不属于危险产品。但必须按照良好的工业卫生条件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 4:急救措施 眼:将眼睛张大,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若眼睛仍有任何红肿、疼痛或不适,应尽快就医。 皮肤:皮肤若接触到油品,应尽快用清水和肥皂彻底加以清洗。更换严重受污染的衣服,清洗下 面弄脏的皮肤。 吸入气体:产品在规定温度下使用不会生烟。如若吸入高温下产生的油烟造成鼻喉部刺激、或咳嗽,应尽快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仍有不适,应送医诊治。 吞服:若污染了口部,应用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 5: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媒介:使用泡沫、干粉、或水沫,不要用水流。 特殊接触危险:燃烧或遇热可能会发出有毒烟雾。 特别保护仪器:限定空间内的火灾,应该由受训过的人员穿戴好氧气面具进行处理。 可以用水冷却附近的遇热区域/物品/包装。由于有沸溢之危险。要避免直接喷射到储存容器里。------------------------------------------------------------------------------------------------------------------------- 6:意外溢出后措施 个人安全:产品溢出在地上,容易使人滑倒。 环境安全:避免流入去水道、污水渠或其他水道。 解除污染程序:集中刮去大部分油品,剩下部分用砂土或其他适当的惰性物质去除。建议备有足量的适当吸收性物质,以处理可能发生的任何泄漏。 ------------------------------------------------------------------------------------------------------------------------- 7:处理及储存 处理:避免与眼睛接触。如果有可能会溅出,应戴上适当的全面罩护目镜或化学护目镜。 避免经常或长期地与新油或旧油有皮肤接触。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良好的个人卫生和车间清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表1-001 乙炔气 (1) 表1-002 氧气 (2) 表1-003 二氧化碳 (3) 表1-004 氢气 (4) 表1-005 氩气 (5) 表1-006 甲烷 (6) 表1-007 四氢噻吩 (7) 表1-008 活性炭 (8) 表1-009 三乙胺 (9) 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 硫黄 (11) 表1-012 甲胺磷 (12) 表1-013 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 黄磷 (15) 表1-016 氯 (16) 表1-017 三氯化磷 (17) 表1-018 甲醇 (19) 表1-019 液碱 (20) 表1-020 氨水 (21) 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 甲胺磷 (23) 表1-023 液氨 (24) 表1-024 氯仿 (25) 表1-025 二氯乙烷 (26) 表1-026 二硫化碳 (27) 表1-027 甲苯 (28) 表1-028 盐酸 (29) 表1-029 氯甲烷 (30) 表1-030 硫酸 (31) 表1-031 二甲苯 (33) 表1-032 醋酸酐 (34) 表1-033 多聚甲醛 (35) 表1-034 草甘膦 (36) 表1-035 稻瘟灵 (37) 表1-036 异丙胺 (38) 表1-037 漂白粉 (39) 表1-038 氯化氢 (40) 表1-039 氰化氢 (41) 表1-040 氰化钠 (42) 表1-041 氯乙酸 (43)

表1-043 丙烯腈 (45) 表1-044 氧化亚铜 (46) 表1-045 四氯化锡 (47) 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 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 酚醛树脂 (52) 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 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 三氯乙烯 (57) 表1-055 磷酸 (58) 表1-056 四丁基锡 (59) 表1-057 柴油 (60) 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 醋酸乙酯 (62) 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 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 扑草净 (66) 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 硫化钠 (68) 表1-066 异丙醇 (69) 表1-067 丙酮 (70) 表1-068 二氯丙烷 (71) 表1-069 环己酮 (72) 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 锌粉 (74) 表1-072 乙醇 (75) 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 石脑油 (77) 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 乙酸丁酯 (79) 表1-077 双氧水 (80) 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 丙烯酸 (82) 表1-080 苯乙烯 (83) 表1-081 过硫酸铵 (84) 表1-082 过硫酸钾 (85) 表1-083 丙烯酰胺 (86) 表1-084 甲醛 (87) 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9)

乙酸乙酯MSDS-GHS版(醋酸乙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化学品英文名:Ethyl acetate;Ecetic ester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类别3 皮肤刺激性类别1A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害说明:易燃性高的液体及蒸汽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 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 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 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 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饮水,催吐。如有不

适感,就医。 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置:本品及容器的处置应遵循地方/国家法规规定。 物理化学危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 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痹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 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危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酸乙酯≥99.50% 141-78-6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MSDS_常用多种危化品

一、氢气 【别名】氢 【英文名称】Hydrogen 【分子式】H2 【CAS 号】1333-74-0 【WGH 号】21001[压缩气体];21002[液化气体] 【U N 号】1049[压缩气体];1966[冷冻液体] 【理化特性】 无色、无臭的气体。很难液化。液态氢无色透明。极易扩散和渗透。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熔点-259.20C,沸点-252.80C,气体密度0.0899g/L,液体密度0.071g/m3(-252.7660C),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400C,蒸气压13.33kPa(-257.90C),爆炸极限4%~75%[10],自燃温度5000C[10],最小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用于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馏分油和润滑油加氢精制以及渣油加氢改质过程。用于氨和甲醇的合成、氢化加工及金属氧化物矿的还原等,也可作高速推进火箭的燃料。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液体 【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活性反应】 还原剂。高压低温下,使用氢气的钢制设备、管线易产生氢脆。在铂及其他金属催化剂上,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即能发生爆炸反应。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加氢精制以及渣油加氢改质过程中,烯烃、芳烃加氢饱和、加氢脱硫、加氢脱氮以及加氢脱金属均为放热反应,若取热能力不足,会使多余的热量在反应器中蓄积,发生“飞温”现象(热失控),导致爆炸。与氧化剂、卤素(氟、氯、溴、碘)、乙炔、氧化氮接触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毒性】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

2020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目录 表1-001 乙炔气 (1) 表1-002 氧气 (2) 表1-003 二氧化碳 (3) 表1-004 氢气 (4) 表1-005 氩气 (5) 表1-006 甲烷 (6) 表1-007 四氢噻吩 (7) 表1-008 活性炭 (8) 表1-009 三乙胺 (9) 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 硫黄 (11) 表1-012 甲胺磷 (12) 表1-013 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 黄磷 (15) 表1-016 氯 (16) 表1-017 三氯化磷 (17) 表1-018 甲醇 (19) 表1-019 液碱 (20) 表1-020 氨水 (21) 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 甲胺磷 (23) 表1-023 液氨 (24) 表1-024 氯仿 (25) 表1-025 二氯乙烷 (26) 表1-026 二硫化碳 (27) 表1-027 甲苯 (28) 表1-028 盐酸 (29) 表1-029 氯甲烷 (30) 表1-030 硫酸 (31) 表1-031 二甲苯 (33) 表1-032 醋酸酐 (34) 表1-033 多聚甲醛 (35) 表1-034 草甘膦 (36) 表1-035 稻瘟灵 (37) 表1-036 异丙胺 (38) 表1-037 漂白粉 (39) 表1-038 氯化氢 (40) 表1-039 氰化氢 (41) 表1-040 氰化钠 (42) 表1-041 氯乙酸 (43)

表1-043 丙烯腈 (45) 表1-044 氧化亚铜 (46) 表1-045 四氯化锡 (47) 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 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 酚醛树脂 (52) 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 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 三氯乙烯 (57) 表1-055 磷酸 (58) 表1-056 四丁基锡 (59) 表1-057 柴油 (60) 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 醋酸乙酯 (62) 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 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 扑草净 (66) 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 硫化钠 (68) 表1-066 异丙醇 (69) 表1-067 丙酮 (70) 表1-068 二氯丙烷 (71) 表1-069 环己酮 (72) 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 锌粉 (74) 表1-072 乙醇 (75) 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 石脑油 (77) 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 乙酸丁酯 (79) 表1-077 双氧水 (80) 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 丙烯酸 (82) 表1-080 苯乙烯 (83) 表1-081 过硫酸铵 (84) 表1-082 过硫酸钾 (85) 表1-083 丙烯酰胺 (86) 表1-084 甲醛 (87) 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8)

乙酸乙酯 MSDS

乙酸乙酯 MSDS 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乙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acetate 中文名称2:醋酸乙酯 英文名称2:acetic ester CAS No.:141-78-6 分子式:C4H8O2 分子量:88.10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熔点(℃):-83.6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0.9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13.33(27℃) 燃烧热(kJ/mol):2244.2 临界温度(℃):250.1 临界压力(MPa):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73 闪点(℃):-4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11.5 爆炸下限%(V/V): 2.0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产品用途 主要用途: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设置与储运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乙酸丁脂MSDS

乙酸丁脂MSDS 1、化学产品 产品的鉴定物质:乙酸丁酯 这是一种乙酸(醋酸)醋类化合物 产品品质:羧酸脂 产品描述: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 2、组成/成份资料 分子式:C6H12O2 相对分子质量:116.16 CAS号: 123-86-4 3、危害标识 环境危害性:对水体生物有毒,会造成对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理和化学危害性/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高度危险,在其闪点成高手其闪点温度时,液体放出的蒸气会形成可燃性混合物 静电放电。产品会积累静电,发生电火的电火花。 4、急救措施 吸入:讯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倕吐,就医。 5、意外措施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6、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闲。

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人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底蒸气灭害,用防爆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远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7、储远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具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量损坏。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本产品有轻微毒性,应避免长期直接与皮肤和眼睛接触,若不慎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应参照有关急救措施行进急救处理。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 MAC(mg/m3) 300 前苏联 MAC(mg/m3) 200 美国 TVL-TWA OSHA 150ppm 713mg/m3 ACGLH 20ppm 95mg/m3 美国T 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气相色普法:羚胺一氧化铁分关关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101.3Kpa)℃ 126.114 蒸发热(bp) kl/kg 309.3熔点:℃-73.5 生成热 kj/mol 4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