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降压药等三类药物骤然停用的不良机体反应与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药物突然停服 小心不良反应来袭【推荐下载】

药物突然停服 小心不良反应来袭【推荐下载】

药物突然停服小心不良反应来袭【推荐下载】导语对于某些药物来说,其疗效相当显著,但在疾病治愈或稳定后却不能突然停服,而应逐步减量,慢慢地停下来,让人的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然,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致死亡。

心血管药物抗心绞痛的药物:如消心痛、心得安等,若随意中断,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者引起心肌梗塞。

硝酸甘油类药物:如果骤然停服,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

降压药:突然停用降压药可乐安、甲基多巴,会造成血压在短期内重新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出现头痛、头晕、眩晕、呕吐、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死亡。

抗心律失常药:骤停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卡多因,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房纤颤。

抗癫痫药若骤然停药,会导致癫痫频频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在用药过程中如改用其他新药,原用药也不可骤停,要与新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量,待到病情完全控制后,方可完全停药。

镇静安眠药物长期服用安定、安宁、去甲羟安定、舒乐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宁、水合氯醛等药物,如骤然停药,就会出现焦虑、兴奋、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胃肠功能失调、厌食、感知过敏、癫痫发作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氯丙嗪期间,尽管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发作,但如果突然停药,则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现象的急剧恶化。

因此,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在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在一段时间内应用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抗抑郁药物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喜普妙等,突然停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肌肉痛、焦虑等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充分,复发次数增多,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降血糖药物如果在血糖控制正常后就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可使血糖浓度急剧上升,使病情恶化。

特别是平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治疗显效后如果突然停用胰岛素,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乃至昏迷。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而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艺术。

怎样因病施药,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的配伍、剂量及患者机体情况等等问题都必须严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效 1+1>2,而不良反应 1+1<2。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利尿剂不良反应1. 低钾血症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

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2. 低钠血症由尿钠排出增加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日常饮食较少易发生低钠血症。

研究发现,约 30% 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 5 倍。

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3. 低血压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

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

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

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

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4. 高尿酸血症服药后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

利尿剂一般不会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病患者则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等痛风发作。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最好不要用利尿剂。

5. 血糖升高用氢氯噻嗪治疗 3 周后,空腹血糖较用药前可能有所升高,故一般高血糖症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

一提词器文档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但某些慢性疾病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常常需要延长用药时间,这是由于长期的用药使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如果突然停药或药量减少过快即会产生种种“停药反应”,严重的危及生命。

对以下几种不可骤停服用的药物,1. 中枢性降压药——如α-甲基多巴、氯压胍、可乐定、胍环定等。

在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之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急剧回升,达到或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并出现心悸、烦躁、多汗、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脸部潮红、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的停药综合征多与用药剂量有关,如可乐定每日剂量超过1.2mg,停药后24~36小时内血压有回升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的趋势,故应有一周以上的逐渐减量过程,最好治疗后血压稳定6~12个月再试行减量,否则易引起停药综合征,甚至影响心功能而导致死亡。

一旦发生停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恢复给药,且剂量应较停药前的用量稍大,待显效后逐渐减量并过渡到服用其他药物,若血压回升较快,应立即静注静滴硝普钠或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等,可使血压迅速下降。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去炎松、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培他米松等。

这是用于治疗及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药,主要通过从外界补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达到治疗目的。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机体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减退,甚至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从而使体内激素的分泌减少。

如果突然停药,中断了外来激素,体内腺体分泌来不及作相应增加,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为头昏、发热、恶心、呕吐、肌力减弱、食欲不振、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症状,促使原发病复发或恶化。

3.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如心得安病人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体内β受体数目代偿性增加,一旦停药增加了体内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的机会,就会引起反跳性交感神经兴奋而使病情加重,如颤抖、出汗、全身不适、严重头痛、心悸、反跳性高血压、心肌梗塞加重或心律失常等。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一个常见病,很多人因为饮食、生活方式等原因都会患上高血压。

高血压本身并不会导致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因此,很多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

然而,很多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威胁。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一、钙通道阻滞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但是会产生头痛、心悸、肌肉无力等不良反应,有时还会引起视力障碍。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参考医师的建议,适当降低药量。

二、ACEI类药物ACEI可有效减轻高血压并保护肾脏功能,但有时也会导致咳嗽、皮疹以及过度低血压等副作用。

咳嗽是长期服用ACEI的常见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应参考医师的建议,适当减少药量。

此外,患者应遵循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低血压。

三、β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是高血压治疗中非常常见的药物,能降低心率和血压。

但是,它也可能导致疲劳、头晕、短暂性记忆丧失等副作用。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

四、利尿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但也会导致钾、镁、钙等电解质严重失衡,甚至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因此,患者在使用利尿剂药物时,必须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五、钙拮抗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但是,它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胃部不适、头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

总之,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药物副作用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适当调整药量,并与医师密切合作,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刺激,以降低因药物副作用而引起的身体损害程度。

如何处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处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处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是当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以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饮食口味偏重等众多因素导致。

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无法根治,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得不长时间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药虽然能够有效帮他们控制血压,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且这些反应千差万别,有些看似相同的不良反应,反应机理也可能完全不同。

因而为了保障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就需要明确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应对方式。

现对一些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加以说明。

首剂反应部分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在以常规剂量首次服用某些降压药时,因机体尚未适应会出现表征非常严重的反应,这类患者的体质一般有所异常,而这种反应则被称为首剂反应。

临床上偶尔能发现一些出现首剂反应的患者,在服用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等)、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或将以上两种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时,会出现非常强烈的首剂反应,其反应症状多以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一旦患者出现这类反应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则有一定的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表现为患者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率逐步下降及心力衰竭等症状,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预防首剂用药反应是在最初降低用药量,第一次用药控制在常规用药的1/4-1/2,在观察过患者的反应之后决定是否增加剂量,且即使是患者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也需要缓慢增加用药剂量。

当患者需要将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合用时,需要先明确患者此前服用的是哪种降压药:如果是利尿剂,则需要在停药一天之后再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果是α受体阻滞剂,首次用药则需要在医生监护的情况下进行。

当患者因为合用降压药出现首剂反应之后,应立马停药并卧床休息:如果状况不严重,那么病人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不良反应会消失;如果状况严重则需要马上送往医院。

男性性功能障碍降压药同样会对男性性功能产生影响,且不同药物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常见药的不良反应

常见药的不良反应

常见病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

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

尤其是有些药物不良反应较难避免所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合理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尤为重要,在此根据常见病的用药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归纳。

一、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常见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消炎止痛药最常见。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此外,甲氨喋呤、雷公藤之类的药物可引起肝脏的损害,从而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

2、泌尿系统:可发生水肿,肾脏损害等;此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3、神经系统:常见为头痛、眩晕。

部分药物可引起癫痫发作。

4、血液系统: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此外,还可以出现循环系统的症状,过敏反应、致畸、致癌等不良反应。

二、感冒类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康泰克、康必得、感冒通、力克舒、快克胶囊等感冒药,服用后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和冠心病的症状。

滥用则可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粒细胞减少、血尿,长期服用还可导致及出血、过敏性皮疹或药疹、荨麻疹,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若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和死亡。

三、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各种降压药都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由于每个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良反应表现也各异。

1、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噻米(速尿)等利尿药:主要不良反应有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等。

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也有不利影响,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

故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另外有一种利尿降压药叫吲哒帕胺(寿比山),长期服用可致低钾血症,偶可致高尿酸血症,而对血钙、血糖和血脂则无影响。

2、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博苏、康可)等β-受体阻滞药:都能导致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高血糖、高脂血症等。

干货必读!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干货必读!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干货必读!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有钙拮抗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

这五大类药物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都相对较好,但长期使用中也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爱民教授在2020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对这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利尿剂临床常用利尿剂主要分为3类1、袢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等;2、噻嗪类:包括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氯噻酮等;3、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等。

其中,噻嗪类利尿剂最为常用;如患者肾功能不好,可以用袢利尿剂代替噻嗪类利尿剂;低钾患者可以使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也常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作用机制1、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2、平滑肌细胞内Na+浓度降低,钠-钙交换机制减弱,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3、诱导动脉血管壁产生激肽等扩血管物质。

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肾脏排泄增多低钾血症主要发生于身体较为虚弱、饮食过于清淡或进食较少的老年人群中,中青年人群较少出现。

钾消耗与低钾血症的程度与利尿剂的剂量直接相关,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高剂量利尿剂相关的低钾血症可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增加原发性心脏停搏的风险,特别是合并洋地黄治疗或心电不稳定的患者。

即使是无症状的低钾血症也可能导致慢性残疾和死亡。

低钠血症约30%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增高5倍。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瞌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

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处理及时补充氯化钾,监测血钾、钠等,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利尿剂与ACEI或ARB同时使用可减少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升高血糖•较大剂量并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升高血糖,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低血钾增加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小剂量服用利尿剂不影响糖代谢。

2020-2021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完整版)

2020-2021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完整版)

2020-2021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完整版)降压药在心血管及其他疾病中应用广泛。

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应如何处理呢?近日,在第31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20)虚拟会议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医院的党爱民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1.电解质素乱•低钾血症:钾消耗、低钾血症的程度与利尿剂的剂量直接相关,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高剂量利尿剂相关的低钾血症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原发性心脏停搏的风险,特别是合并洋地黄治疗或心电不稳定的患者,即使是无症状的低钾血症也可能导致慢性残疾和死亡。

•低钠血症:约30%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生率增高5倍。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少尿甚至无尿等,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处理:及时补充氯化钾,监测血钾、钠、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同时使用则可减少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血糖升高•较大剂量并长期用药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可能与低血钾增加、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小剂量服用利尿剂不影响糖代谢。

处理:补钾,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利尿剂。

3.高尿酸血症•服用利尿剂后,因血容量减少,近曲小管重吸收减弱,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患者则可能诱发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慎用、痛风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

4.肾功能不全•利尿剂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血流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当高血压合井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时禁用噻嗪类利尿剂,此时可用呋塞米代替;•吲达帕胺禁用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其缓释剂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该怎么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该怎么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该怎么处理?发布时间:2023-06-03T07:43:49.16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谭鑫宇[导读]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该怎么处理?谭鑫宇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一旦罹患该病,大多数患者需终身服药,那么常见的降压药都有哪些,它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又该怎么处理呢?1β受体阻滞剂1.1心动过缓在服药初期,患者发生心动过缓的现象较少。

随着服药时间与药剂量的增加,开始出现心律减缓的情况。

若是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还会发生传到阻滞,甚至引发心搏停止,应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一步确定处理方法。

处理方式:对于出现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对于出现Ⅱ度或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立即停药。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患者,首选兼有减慢心率作用的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如索洛尔、美托洛尔。

1.2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可被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直接阻断,这不增加了呼吸道阻力,还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这种作用对于正常患者的影响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

但是对于自身有哮喘疾病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导致哮喘发作或者哮喘症状加剧,故该类药物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

1.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降压药物具有脂溶性,如美托洛尔,在口服后会使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70%,具体表现为厌食、嗜睡,重者将会出现抑郁等精神类疾病。

针对这类患者可改服水溶性的阿替洛尔,临床显示口服该药后,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20%。

1.4心功能不全β受体阻潜剂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会引起心力衰竭。

处理方式:针对高血压心脏病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可改用利尿剂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预期的降压效果,还能缓解其心力衰竭症状。

1.5对血糖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肝糖原分解的功能,患者服用后可能会伴随血糖的升高;也会因周围血管收缩导致骨骼肌灌注减少,进而引发胰岛素敏感性减弱。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临床表现有头痛,多发生在后脑部,并拌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也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有“隐形杀手”之称。

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六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用药达100余种。

以上常规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急性发作、高血压危象及围术期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不良反应也大,可明显影响水、电解质、血脂、血糖等的代谢,直接损伤心、脑、肾等器官。

1 利尿剂最有价值的降压药物之一,作用温和,廉价、剂量小。

其通过利尿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管张力。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

1.1 电解质紊乱:是利尿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大剂量、长疗程应用尤其容易发生,低钾和低钠血症最常见。

临床上通过适当补充电解质,如口服或静脉补钾法,或与保钾利尿剂或ACEI合用法避免或减少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1.2 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心衰应用利尿剂情况下加用ACEI时,要从小剂量开始。

1.3 血尿酸升高、糖耐量减低、脂质代谢紊乱: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

如血糖明显升高,可适当应用胰岛素。

2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非选择性的,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和选择性的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

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一线药物,也是心肌梗死后防止复发和意外突然死亡的重要药物之一。

这种降压药突然停药病情会“反跳”

这种降压药突然停药病情会“反跳”

龙源期刊网 这种降压药突然停药病情会“反跳”作者:侯晓平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2期我们常说,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停药,是因为用药后的血压下降到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如果用药后血压偏低或是有其他不适,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这是因为患者不熟悉药物的作用,随意减量、停用会出问题。

诸多降压药中,尤其有一大類不能突然停。

因为突然停药易导致临床病情出现“反跳”,发生“撤药综合征”。

有时候这种“反跳”会引发危险。

这类药,就是临床降压很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阿罗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

近日,一位49岁的患者前来就诊。

主诉心慌难受,要求检查。

一问病史,高血压10余年,一直口服康忻(比索洛尔),每天半片(2.5毫克)。

最近自测血压偏低,只有80/40毫米汞柱,但是没什么不舒服。

她想到血压低,一周前就把口服的康忻给停了。

停药后感觉有些烦躁,易着急,夜间睡眠也不好了,出现一阵阵的心慌、出汗,3天前因为家事着急,更是心慌难受,坐立不安。

自己一测血压,到了148/88毫米汞柱。

这是因为突然停服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撤药反应,也就是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β受体阻滞剂是怎样作用的?为什么停药会引起“反跳”呢?阻断β受体,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血管的紧张度,血压就可以降低。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压,还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突然停药。

因为一旦突然停药,被阻滞的β受体突然没了束缚,就会更多地接受交感神经的指令,兴奋性增加,会出现心跳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以及情绪紧张激动、手抖、出汗等诸多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对原本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有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血压飙升,引起脑梗死、脑出血。

所以,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切忌突然停药。

降压药尤其β受体阻滞剂该如何减量停药呢?。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病症,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推荐用于降血压的一线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

本文收集了这6类降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参考。

1利尿剂利尿剂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其作用温和、价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为有效。

国内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1.1低钾血症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且氢氯噻嗪比吲哒帕胺发生率更高。

国内报道此副作用发生率门诊患者为28.1%,住院患者为15.7%。

老年患者的此种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处理:减少剂量、进食含有充足钾的食物、常规补钾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或与保钾降血压药物合用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

还有学者比较了吲哒帕胺小剂量(1.25mg)与常规剂量(2.5mg)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发现降压作用相同,而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更少、更轻微。

李丽等应用咪哒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可相互预防单用两药时所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咪达普利的干咳副作用无加重迹象。

另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仅1例出现低血钾。

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使各药的剂量减小,低血钾副作用明显减少。

1.2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由于它们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治疗182例高血压,观察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现象,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达250μmol·L-1时,停服吲哒帕胺1~2月后血肌酐及尿酸均下降,说明此现象是可逆的,当血肌酐升高>250μmol·L-1时则较难逆转。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首剂反应首剂反应是指患者在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些降压药后,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常表现为,首次服用降压药后病人相继出现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症状。

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起病人死亡。

常见引起首剂反应的降压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应对策略:首剂用药的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以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再逐渐增加剂量。

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

首次最好在医生的监护下应用。

一旦发生了首剂反应,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

如果病人症状不太严重,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自愈;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头痛头晕不少高血压患者在查出高血压之前身体还好好的,服药后反而感到头痛头晕,很不舒服。

这是由于病人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表现为头痛头晕等。

在临床上,很多类型的降压药都能引起上述症状,其中以钙离子拮抗剂最为常见,因为其能较快地扩张血管。

应对策略:降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收缩压为180mmHg,不可能一下子降到110mmHg,而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将血压稳定至正常水平。

此外,血压即使慢慢降下来,也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患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高血压是“无声杀手”,服药治疗利大于弊,坚持服药是硬道理,症状一般不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顽固性干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

但它们有一个突出不良反应,就是引起病人咽痒、干咳,这种咳嗽往往可轻可重,发生率大约10%~20%,严重时病人甚至自行停药。

应对策略:出现干咳无须紧张,服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轻微的干咳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心肺疾病。

因此,如果咳嗽可以耐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则可以继续服用;如果出现顽固性干咳,可换用沙坦类药物。

治疗高血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治疗高血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治疗高血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利尿剂利尿剂可致血钾、血钠减低,血尿酸升高,长期应用者应适量补钾(每天1-3克),鼓励多吃水果和富含钾的绿色蔬菜。

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以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利尿剂;伴有高血脂症者应慎用。

β-受体阻滞剂常见不良反应有疲乏和肢体冷感,可出现激动不安、胃肠功能不良等,还可能影响糖代谢、脂代谢以及诱发高尿酸血症。

伴有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为禁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慎用。

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故应逐步减量。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管扩张所致头痛、颜面部潮红和踝部水肿,发生率在10%以下,需要停药的只占少数。

踝部水肿系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而非水钠潴留所致。

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但若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仍可明显减少这些不良反应。

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较明显,可抑制心脏传导和引起便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做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持续性干咳,发生率为3%-32%。

多见于用药早期(数天至几周),亦可出现于治疗的后期。

机制可能由于ACEI抑制了激肽Ⅱ,增加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形成。

症状不重者应坚持服药,约半数可在2-3个月内咳嗽消失。

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高血钾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以及味觉障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主要为头晕、与剂量有关的直立性低血压、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腹泻、肝功能异常、肌痛和偏头痛。

α1受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为“首剂现象”,多见于首次给药后30-90分钟,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眩晕、晕厥、心悸等。

首剂现象以哌唑嗪较多见,特立唑嗪较少见。

合用β受体阻滞剂,低钠饮食或曾用过利尿剂较易发生。

防治方法是首剂剂量减半,临睡前服用,服用后平卧或半卧休息60-90分钟,并在给药前至少一天停用利尿剂。

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嗜睡、口干、心悸、鼻塞、乏力、性功能障碍等,常可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自行减轻或缓解。

药物停用综合征后的处理办法

药物停用综合征后的处理办法

药物停用综合征后的处理办法一、背景介绍药物停用综合征,又称戒断症状,是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突然停止使用或剂量骤减,导致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

药物停用综合征的处理非常重要,因为不当的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常见的药物停用综合征1. 镇静催眠药物停用综合征: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停用后可能出现焦虑、失眠、震颤等症状。

2. 抗抑郁药物停用综合征: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停用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焦虑等症状。

3. 抗精神病药物停用综合征:如抗精神病药物停用后可能出现幻觉、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

三、药物停用综合征的处理办法1. 与医生进行全面沟通和合作。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使用历史,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停药计划。

- 医生会根据药物种类和剂量的不同,考虑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的方法,以缓解患者的戒断症状。

2. 逐渐减少药物剂量。

-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的计划。

- 过快、过大地减少药物剂量可能导致严重的戒断症状,因此需要缓慢地进行剂量的调整。

3. 提供支持和心理疏导。

- 在药物停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和抑郁等情绪。

- 医生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变化。

4. 监测和处理不良反应。

- 在药物停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或其他不良反应。

- 医生会进行定期的监测,以及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5. 建立支持网络。

- 可以建立支持小组,让患者与其他经历过类似情况的人交流经验。

- 这样可以提供互相支持和分享,帮助患者更好地渡过药物停用综合征的过程。

四、总结药物停用综合征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之一,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和医生都应该充分了解并重视药物停用综合征的可能发生。

在处理药物停用综合征时,医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及时反馈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只有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药物停用综合征的处理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并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能够有效降低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然而使用药物期间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更会对患者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故我们需了解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一、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能减少体内钠离子、液体以及钾、氢离子的浓度,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但在应用中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口干、多尿、乏力、腹泻、低钾血症等。

而低钾血症则容易引发心律失常、肌无力、疲乏、甚至脱水、昏迷等情况。

因此,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期间,应注意饮食均衡,及时补充足量的钾及水分。

二、ACEI(如贝那普利等)ACEI是一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其通过抑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从而起到降压效果。

不过,该类药物在使用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咳嗽、口干、皮疹等。

其中咳嗽是较为明显的一种表现,据统计,有1%-10%的患者使用ACEI后会出现咳嗽。

当患者出现咳嗽时,可尝试更换其他降压药物;若患者需要持续使用ACEI,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咳嗽止咳剂。

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能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及耳石细胞而产生降压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面部潮红、食欲不振等。

其中头晕是使用该类药物后出现的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倒。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注意不宜突然起床或变换体位,可适当增加饮水,加强脑血流量,防止发生晕厥。

四、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β受体的活性,进而减少心跳次数及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不过,该类药物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乏力、心悸、失眠等。

其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心脏性哮喘,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等,当出现此类症状时,需停药并及时就诊。

总之,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多,例如低钾血症、咳嗽、头晕等,引起不少患者的注意。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制剂易致 低血钾 。高血压 患者使 用利 尿
剂导致低 血钾可使 心 血管病事 件发生 率 及死亡率增高 , 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保 钾利尿剂 , 别是 醛 固 酮受 体拈 抗 剂 及 特 A E 会 导 致 高 血 钾 。因 此 , 于 服 用 CI 对 A E 和( ) 内酯 的患者 , 密切注 意 CI 或 螺 应
离子 拮 抗 剂 ( 氢 吡 啶 类 )+1 体 阻 滞 二 3受
即使是无合并 内脏损害的一期高血压 , 在 单独使用非药 物疗 法 , 控制 饮食 , 如 增强
运动 , 理 调适 等 末能 使 血压 稳 定并 < 心 10 9 m g就要进行药物疗法 , 4 / 0 mH , 在使用 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 , 难免造成药物 对患者健 康产生不 良反应和危险因素。 根据 不同患者 的特 点可单 用和 联合 应用 各类 降压 药。 目前 常用降 压药 物可 归纳 为 6大 类 。利 尿 剂 、 B阻 制 剂 和 A E 和钙离子拮抗 剂 、 肾 I CI 仪 : 腺素 受体 拈抗剂 和 血管 紧 张素 Ⅱ受体 拈 抗 剂 等。 除 了关注抗高 血压 药物 的降压效 果 以及
对 象 , 医 学 L被 称 为 高 血 压 的 靶 器 官 。 在
血钾变化 , 尤其 是老 年人 , 因为 老年人 肾 功能已衰退。此外 , 抗高血压药物对代谢
的 不 良影 响 还 涉及 血脂 、 血钠 、 糖 、 血 血尿
联合用药可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 、 最少 的
不 良反应发 生率 。有效 的联 合用 药组合 是 : 尿 剂 +B受 体 阻 滞 剂 、 尿 剂 + 利 利
联 合用药 如第 1 种药无效 , m压未 能
达到 目标 , 合 用 药优 于 大剂 量 单 药 治 联 疗, 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 的第 2种抗高 血 压药物 , 而不是 加大第 1种药 物的 剂量 。

药物不良反应与治疗反应处置流程与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与治疗反应处置流程与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与治疗反应处置流程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严格用药与治疗适应症,合理用药与治疗。

2、用药与治疗前,严格检查药物与器具的质量。

3、熟练掌握用药与治疗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选择适宜的环境,便于进行用药与治疗。

5、用药与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用药与治疗反应。

【处理措施】
1、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或停止治疗,立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用药和治疗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6、及时报告药学部、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

【应急处理程序】
停药(停治疗)T报告医生、护士长并遵医嘱处理T就地抢救T观察患者生命体征T记录抢救过程T及时上报T保留药物T送检。

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

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

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闫捷(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庆阳745000)关键词: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8)11-0184-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如果不积极防治,会导致严重的危害,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中风(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缓解高血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将持续攀升,应用药物降压不可避免!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老年患者基础病多,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显得非常重要。

医护工作者在临床用药时,既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又要确保安全性,下面就临床常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做一总结,供医护工作者参考。

1利尿药物1.1常用药物:最常用的利尿药物应该是氢氯噻嗪,是中效能利尿药物,坚持长期使用,可通过多个机制扩张血管,呈现降压作用,临床用于轻度中度高血压的控制。

吲达帕胺,它的降压作用除了与利尿作用和钙通道阻滞作用有关,也能直接舒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用于轻度、中度高血压的治疗,1.2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氢氯噻嗪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性碱血症,应警惕低血钾的出现。

低血钾常见症状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后者发作前可先有肌无力,发作以晚间及劳累后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见,头颈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发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继而乏力,最后自主活动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较远端肌肉症状稍轻,不能站立,行走,坐着或蹲着不能站起,较轻者可靠手扶支撑物勉强站起,不能自主翻身,也可发生痛性痉挛或手足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大都正常,神志清醒,可有表情淡漠、抑郁、思睡、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或丧失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脑神经罕见受累,神经浅反射减弱或完全消失,但深腱反射、腹壁反射较少受影响。

九类药物莫骤停

九类药物莫骤停

九类药物莫骤停作者:福新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5年第8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慢性病患者在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或暂时痊愈,就自作主张地停药,结果要么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症状,要么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其实,这是停药反应在作祟。

停药反应,又称撤药综合征,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长期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可使人体对药物的存在产生适应,骤然停药,就可能发生停药反应,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

容易出现停药反应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福新降压药。

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硝苯地平或心得安等,若长期使用后突然中断,即可造成血压剧升、心率加速等症状,甚至出现脑出血。

上述反应大都发生在停药后1 2~7 2个小时之间,体弱多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硝苯地平(心痛定)是一种钙离子阻滞剂,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对钙离子的摄取,降低心肌耗氧量。

如骤停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出现“反跳”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

降糖药。

糖尿病仍是医学界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之一,目前药物只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不能“ 根治”。

所以,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药。

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患者应使用不同的药物,但不得停药。

如用胰岛素显效后,若突然停药,可使血糖骤然升高,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乃至昏迷,危及生命。

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物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药物,如超过正常治疗剂量,或以正常量长期服用,可形成药物依赖性,即“成瘾性”。

成瘾后一旦停药,就会出现“停药综合征”。

为延缓和防止耐受性和成瘾性的形成,严禁长期只用一种安眠药,应采用“交替”服药法:即选用2~3种安眠药交替服用。

一种安眠药使用1个月左右就要更换其他品种,但在用药过程中改用其他新药,原用药也不可骤停,要与新药同服一段时间再减量。

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阿普唑仑等,癫痫病人服用,症状得到控制后,若突然中断使用,可引起癫痫频繁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性降压药等三类药物骤然停用的不良机体反应与应对措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68-01
通常人们认为用药的目的是为防病治病,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后就应及时的停药。

但是对于
某些慢性疾病,当其症状得到控制后,还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这是由于长期的用药使机体产
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

如果突然停药或药量减少过快就会产生“停药反应”,有的会促使旧病复
发或病情加剧,有的还会出现与原来疾病毫无相关的症状,严重的危及生命。

因此笔者就患者
突然停服药物的问题谈谈几点建议。

仅供参考。

1 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α—甲基多巴等,在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之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急剧回升,甚至达到或超过治疗前的水平,患者会出现心悸、多汗、烦躁、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脸部潮红、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高
血压脑出血。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的停药综合症多与用药剂量有关。

如可乐定每日剂量超过1.2mg,停药后24-36小时内血压有回升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的趋势。

所以应有一周以上的逐渐减量过程。

建议最好治疗后血压稳定6-12 个月再试行减量,否则易引起停药综合症,有的
甚至影响心功能而导致死亡。

如果发生停药反应,要采取立即恢复给药的方法,用药剂量应
较停药前的用量稍大,等见效后再逐渐减量并过渡到服用其他药物,如果血压回升较快,应
立即静脉静滴硝普钠或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等,可使血压迅速下降。

对一般反跳性交感神
经活动亢进的病人,如果症状较清,可卧床休息,同时适当应用镇静剂,以此达到血压平稳
的目的。

2 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阿米妥、速可眠、鲁米那等巴比妥类药物,以及地西泮、
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等。

如果
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在突然停药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生理机能障碍,如忧虑、失眠、抑郁、厌食、心烦易怒、心慌胸闷、直立性低血压、精神错乱,甚至惊厥等严
重的戒断症状。

例如长期使用巴比妥类药物,突然停药后8-10天会出现焦虑、失眠、乏力、
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也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症状;突然停安定类药物
3-4天后可出现意识模糊,视觉及听觉障碍,全身抽搐,或有近期严重记忆力减退,停前6- 8天后
严重的也会出现戒断性昏迷;利眠宁突然停药可出现抽搐、抑郁、震颤、失眠及食欲不振等。

一旦出现此类症状使应及时恢复用药,并做对症治疗。

因此对镇静催眠药已经产生依赖性的患者,建议停药前应有五日以上的逐渐减量过程,确保用药安全。

3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许多患有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服用心得安,收
到一定的疗效,但切忌不要长期服用或突然停药,因为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体内
β 受体数目代偿性增加,一旦停药增加了体内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的机会,就会引起反跳
性交感神经兴奋而使病情加重,如严重头痛、心悸、颤抖、出汗、全身不适、反跳性高血压、心肌梗塞加重或心律失常等。

要防止停药反应,患者必须逐渐减少剂量直至最后停药,小心
监护2周时间,特别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时也不要突然停药,否则同样可出现
反跳性交感兴奋,症状要比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的症状严重得多,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后果严重。

总之当患者服前以上三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合理安排用药时程,以期达到治疗疾病、提高
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