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
八年级黄河颂导学案
八年级黄河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光未然的相关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形象。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形象。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1)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品析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的主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黄河颂》。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市)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有《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等。
2、创作背景1938 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
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军队行军至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1939 年,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个乐章。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气势和情感。
(四)整体感知1、诗歌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诗歌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和伟大精神等方面赞美了黄河。
2、诗歌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歌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写“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黄河颂 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的节奏美、音乐美。
3.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情怀。
【写作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黄河,来到壶口瀑布,涛涛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高山之巅.()气魄.()澎湃..()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摇篮.()屏.障()一泻.万丈()发扬滋.长()哺.育()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气魄:惊涛澎湃:哺育:九曲连环:摇篮:浩浩荡荡:屏障:一泻万丈:起源:浊流宛转:【走进诗歌】一、情景导入二、话说黄河历史你对黄河知多少?(地理位置、总体概貌、中华文化、历史故事等等)三、吟读黄河颂歌1.以赞美的语气,稍稍慢一点的速度来读这首诗,比如,“黄河——滚滚——”……这一次,我们先小声地读,要读出味道。
2. 从题目上看,哪一个字是关键?3. 那么诗中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篇“颂”?最能体现诗人赞颂之情的句子是?4、勾画这些体现“颂”的词语,作批注:通过这些词语,作者写出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三,看看编者是怎么给文章作批注的,有哪些类型(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
先在导学案上完成,再批注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
例如:(1)摇篮:比喻,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我读到了诗人深情的呼唤。
(2)(3)(4)5.对比朗读,找不同。
你认为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伟大坚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学案导学案
同步学案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3.准确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情。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识记生字词。
巅.()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九曲.连环()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探究】
1.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啊!黄河!”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呢?
【拓展练习】
写一段话,表达你欣赏《黄河大合唱》后的感悟。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导入引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历史上,黄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毁灭者,也是中华民族的救赎者。
今日我们将进修一首诗歌《黄河颂》传递的文化内涵与情感。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能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熟识黄河的象征意义,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抒情。
第二部分:进修重点1. 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探讨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 分析诗歌《黄河颂》中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第三部分:进修过程1. 导入:让同砚展示对黄河的了解,引导同砚探讨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进修诗歌《黄河颂》,了解作者光未然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3. 分组谈论:让同砚分组谈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出关键点。
4. 分析诗歌:同砚阅读诗歌《黄河颂》,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与抒情,谈论诗歌的意义。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 组织同砚进行小组演讲,分享对黄河的理解以及《黄河颂》中的感悟。
2. 让同砚自由创作诗歌,表达对黄河的奇特感受和理解。
3. 鼓舞同砚进行实地实践,参观黄河风景名胜,亲身感受黄河的壮美与深刻。
第五部分: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黄河的地位、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熟识,激发了对祖国文化的热忱和对黄河的奇特情感。
期望同砚在将来能够更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课时一、诗歌背景《黄河颂》是中国摩登著名诗人光未然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黄河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丽景象和悠久历史。
光未然以奇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黄河的波涛壮阔、悲壮历史、壮丽功绩呈现得淋漓尽致,讴歌了这条壮丽河流的壮丽和壮丽。
二、导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2. 观览光未然的《黄河颂》诗歌,感受其中的悲壮和豪迈情感;3. 增强对民族母亲河的尊重和热忱,培育对祖国河流的保卫认识。
三、导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头在青藏高原,主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6课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主备人:张秀娟审核人:张秀娟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2、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本诗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
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但国民党反动派竭力设法打击领导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并在1939年底发动了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投降倾向和反共活动作了斗争,在斗争里坚持了团结抗日的方针,保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
抗战跟投降、团结跟分裂的斗争,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全部历史。
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里。
冼星海、光未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歌唱黄河、歌唱祖国、歌唱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激发了人民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作者简历: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黄河大合唱》:共八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巅()澎湃()()狂澜()九曲连环()哺育()屏障()()气魄()一泻万丈()浊流()宛转()滋长()劈()复辟()开辟()2.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山颠(diān)哺育 (pǔ) 澎湃 (pài)B.狂澜 (lán) 赞歌 (zàn) 发源 (yuán)C.屏嶂 (zàng) 浊流 (zhuó) 滋长 (zī)D.气魄 (pō) 劈成 (pǐ) 宛转 (wán)3、解释下列词语滋长:巅:哺育:狂澜:摇篮:浩浩荡荡:【小组合作】1、梳理作者思路,明确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细细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知识链接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河流。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预习导学】1.我为预习查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河边对口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的真实场面。
2.我为新课清字词。
·学习小助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滋长屏障..()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 ) 摇lán( )wǎn( )转(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一( )千里 浊流( )转九曲连( ) 万丈狂( )3.我为课文理脉络。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学习小助手·抓住“朗诵词”和“歌词”两个部分。
黄河颂{ 朗诵词:赞美黄河 伟大坚强歌词{主体{ 望 黄河 颂 黄河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答案】1.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2.(1)péng pài zī zhǎng píng zhàng bǔ 澜 巅 魄 篮 宛/婉(2)挠 骇 泻 宛 环 澜3.伟大坚强 望 颂 学习【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感小组合作,初步朗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七年级黄河颂导学案
七年级黄河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光未然的相关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精神的内涵。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发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1)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 年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背景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奔赴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后来,冼星海为这首诗谱曲,使之成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即《黄河颂》。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诗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浊流()哺育()屏障()九曲连环()2、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3、朗读诗歌,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2、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和“屏障”?4、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中的“你”指谁?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精读品味1、找出诗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黄河英雄气魄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示例:“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赏析:“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特点;“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则描绘出黄河蜿蜒曲折的形态,展现了黄河的雄姿。
2、诗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好处?七、拓展延伸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除了《黄河颂》,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歌曲或故事?请与同学们分享。
黄河颂 导学案
2.本文对黄河的赞颂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读全完成下表。
本体
喻体
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朗读技巧
黄河
黄河
黄河
3.思考作者在这里歌颂的仅仅是黄河吗?
扩充训练我是爱国小诗人
•各组仿照本诗第二小节句式写一首歌颂祖国的短诗。
•各组选出优秀诗篇进行班级展示。
《黄河颂》
第三单元1课时课型品读课设计人:邱志凯学生:
教学寄语:黄河,中华民族的动脉。
诗歌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颂》就是其中一篇。
教学目标
•1.提高诗歌的朗读技巧。(难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强烈的爱国情感。(重点)
自主预习(组长分工,组员自学,交流收获,整合答案)
1.初读全诗,用标注法标注出念不准的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生字词:
2.听朗诵带,联系时代背景体会朗诵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诵读课文的.。
合作展示(组长分工,组员自学,交流收获,整合答案)
1.第节是对黄河直接进行描写。本节中词语最能表现黄河的雄壮气魄。
《黄河颂》导学案
三、展示课题、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并齐读。
六、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补充讲解板书明确。
七、课堂小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八、图文并茂,深情齐读诗歌。
九、达标检测:4道选择题。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诗歌导入。
四、预习检查、朗读诗歌(听范读、自读、齐读)
五、自主学习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写了黄河有怎样的精神特征?
2.歌词部分起统领作用的是哪个字?
3.歌词部分写了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其中“颂黄河”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的?
(自学指导:1.认真读课文;2.自学5分钟,有疑问做好标记;3.小组讨论疑问,做好展示准备。)
中学教师备课记录表
课题
5黄河颂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重点
目标1、目标3
难点
目标2
教具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甘卫东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中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2、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学案基础训练⑴本诗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 湖北_______人,现代_______ , 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 、______ 等.本诗节选自《______ 》,由______部分组成,《黄河颂》选自其中第______章。
由光未作词, ______作曲创作于______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1、生字注音气魄.( )、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 )、倔强()3、形似字辨析1)______流腐_____ (蚀浊) 2)_____ 倒_____ 峰(颠巅)3)表____ 碍____ 层峦叠____(彰障嶂)4)____尾波____( 阑澜)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诗。
黄河颂导学案完美版
设计:老骥伏枥【学习目标】1.认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频频朗读并理解歌词内容,感觉中华民族的英英魄力。
3.感觉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汹涌澎拜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颂扬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预习案】1.给予下加点的字注音。
巓(.)汹涌(..)狂澜(.)浊流(.)滋生(.)培养(.)摇篮.()2.用以下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汹涌:3.原文填空。
我站在顶峰之巅,望黄河滔滔,()向东南。
惊涛汹涌,()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最少写出两句相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课内研究案】一·情况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宏伟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读来感染、调动学生。
2、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报告交流,共同认识《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自主研究,整体感知诗歌。
1、朗读。
要求用一般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并能概括马虎。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率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频频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三、内容研究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重点 ?2.颂歌的首尾怎样响应的?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4.“啊,黄河!你是伟大刚毅”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5.研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导学案)
5 黄河颂【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 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作家作品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吟咏黄河的优秀诗文。
大家能举出自己最熟悉的例子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一泻.万丈()滋.长()劈.()2.解释下列词语滋长:巅:哺育:狂澜:摇篮:浩浩荡荡:澎湃:宛转:辗转:九曲连环:3、整体感知(1).这首颂诗由朗诵词(第一节)和歌词(第二节)两部分组成。
其中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和。
三、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1.“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想象?“望”可以换为“看”吗?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3.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摇篮:屏障:4.为什么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四、教师精讲点拨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课堂达标检测1.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导学案:黄河颂
第3课《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自学指导】
1.给加点字注音。
巅.澎湃
..狂澜.屏障.哺.育
2.听录音,欣赏《黄河颂》,并对音乐中所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3.谈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和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4.分小组朗读,各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同学们评出最佳朗读者。
【合作交流】
1.全诗分成朗读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词可以看出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引出下文颂歌)2.歌词中那些内容是用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从“啊!黄河!”开始到“发扬滋长。
”分别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几个方面进行歌颂的。
)3.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课堂展示】
合作交流 1、2、3、4题。
【课后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导学案:《黄河颂》一、导语《黄河颂》是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
课文内容讴歌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激荡的形象。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课文,可以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预习1. 预习课文标题,了解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
2. 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形象、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黄河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黄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回答黄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步骤二:阅读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角色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2)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的珠玑”?(3)课文中黄河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4)课文中黄河的特点有哪些?步骤三:解读课文1. 分析词语:导师、矗立、板荡、翻盆、汹涌、澎湃、肆无忌惮。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
2. 分析语言:课文采用夸张、形象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雄奇壮丽。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夸张手法的作用。
步骤四:课文赏析和理解1. 培养学生欣赏诗性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短文。
2. 学习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形态,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黄河的形象,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态有更直观的了解。
步骤五:课文表达活动1. 学生自由小组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就“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列出三个支持的理由。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步骤六:课文串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黄河颂》,体会其中写黄河的豪迈和壮丽。
同时,为《黄河颂》献上我们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做一些有关黄河的访问调查。
了解黄河流经的城市,以及黄河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再做一次黄河图片展示,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说。
五、导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得以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总第课时)
主备:初审:审定:
班级:七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预习积累】
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一泻.万丈()滋.长()劈.()澎湃(pãng)(pài)气魄(pî)巅(diān )狂澜(lán)哺育(bǔ)
浊流(zhuï)屏障(píng )( zhàng )一泻万丈( xiâ)滋长(zī)劈(pì)4.解释下列词语
滋长巅
哺育狂澜
摇篮浩浩荡荡
澎湃宛转
辗转九曲连环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巅:山顶。
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狂澜:巨大的波浪。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泛指广阔或壮大。
澎湃:指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宛转:辗转。
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整体感知】
1.配乐诗朗诵欣赏:(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等)
2.自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
(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1)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
(2)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描绘黄河气势,赞美黄河精神。
3.反复诵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质疑交流、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题目中“颂”是关键词。
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3.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归纳总结】
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指什么?
诗人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坚强意志,赞颂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检测训练】
1.“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
即“望”字以后的诗句。
从“望黄河滚滚”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注意从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结合地理知识作答。
黄河含沙量大,多曲流
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找出本义及比喻义,结合诗歌理解其深刻含义。
指众多的支流。
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她孕育了万千强壮有力的儿女。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
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
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如“四大发明”“文天祥”等。
6.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②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③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④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