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世间八法的方便
平息世间的八法
平息世间的八法证悟空性后的两个境界,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心生悲愍。
首先讲第一个:(一)平息世间八法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就是抉择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即通常所谓的三解脱门。
——原注)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
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
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
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
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
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
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
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
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
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
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
国学:“相观对治,方便法门”
国学:“相观对治,方便法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相观对治,方便法门”【原文】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与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轻松学中医 第10讲 中医八法
轻松学中医第10讲中医八法2018.04.02 晴天星期一湖心亭公园准备好了没有?好了。
怎么像没有吃饭一样,昨天讲什么?《五脏用药三板斧》。
几乎你们每出一个问题呢,这里面的都有解决的方法。
都在这四五十味药里头,但是怎么用这四五十味药呢?今天要教你们怎么用啊。
今天要讲的是《中医八法》。
八法是什么意思?对,八种治病的方法。
是清朝名医陈忠林,总结前人所有经验。
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归纳为汗吐下和消清温补。
就八个字就是中医的独孤九剑。
所以你们现在碰到的所有问题只需要讲出来病症,还有其他各种问题,老师用这个八个字就可以解答。
所以现在给你们机会八考老师,看看能不能把老师考倒。
这堂课就是老师用八法就把它捠来,去解答你们心中的疑惑,第一个问题,谁举手都问,什么问题都好,尽量问难一点的,不要问那些太普通的。
呵呵~因为老师等一下要给你们解释的时候啊,你们到时候也学着老师这种解释方法,学会如何解答问题。
好,第一个脚肿的。
美华问了第一个问题,常见的脚肿怎么办?脚肿的常规治法。
你们说哪种类型的人最容易脚肿?对,第一个老年人。
所以老年人的虚肿有。
第二种,吹风遇冷后关节肿胀,脚肿伤寒了,他又会肿胀。
第三种了。
第三种,假如你脚骨折或者什么周围了就会浮肿,骨伤气滞血淤。
一个气滞脚肿了我们常会用到几味药。
第一,补他的气血黄芪——补法。
第二个呢,活它的气血——川芎。
第三个呢,益母草——利水湿。
黄芪、川芎、益母草——脚肿三药。
到时候过下堂课吧,老师给你们讲讲常用的三药以后你们这个就脑子就很容易亮。
常规的脚肿,上次有一个在禅房里头打坐,禅修班打坐完以后他的脚就肿。
他就去问师父。
师父说你光打坐没有跑堂发汗。
好多静修的人都犯了这个问题,所以以前的在禅堂里头一边要打坐,一边要跑香,动静结合。
肿它是什么?肿它是一个人静止之相它气血流通动不了。
一发汗,汗出气血活。
如果他拖着沉重的脚就开始走香,先走香走得越来越快,跑香七八天了,没吃药肿就消掉,天天出汗发汗。
丙证悟空性之作用分二于自等离八法于他任运
丙二、证悟空性之作用分二:一、于自等离八法二、于他任运生悲名言上通过了知攀缘世间八法的种种过患,能停止耽著世间八法的心。
《静虑品》中有阐述这方面的内容。
这里是讲证悟胜义谛诸法无自性空性的作用。
所以这里讲到“等离世间八法”,就是对于利养的得与失、身心的苦与乐等,没有取舍之处而明见无二,而不是以取舍的方式来做对治。
也就是由见到世间各种顺境逆境的法都一样是无自性的,就会停止对世间八法的攀缘耽著。
而且,不但自利上远离世间八法,利他上对其他众生也能油然生起悲心。
丁一、于自等离八法【如是于自性空之一切诸事中,有何利养等的得、失呢?如是,有何敬事、轻凌呢?有何苦、乐呢?有何喜、忧呢?真实性中,以正理观察,于何境生贪?谁在贪著?若善观此存活世间(世间分情、器两种,这里指有情),于此三有之处,云何死亡?谁为来世当生者?谁为前世已生者?谁为亲人、朋友?一切诸法皆如虚空。
当如我(指寂天菩萨)般,以观察实相之慧受持后,远离世间八法。
】所谓“自性空”,是指诸法本自是空的体性,不是由因缘的力量使得不空的法转变为空,所以经上说:“如来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自性本空。
”总之,既不是由圣者的证悟使诸法的体性转变为空性,也不是由正理观察,使不空的法变为空性,而是诸法原本空性。
在这自性本空的一切因、体、果的诸事物中,有什么利养、恭敬、名闻等的获得与失去呢?有什么他人的恭敬、承事和轻蔑、凌辱吗?有什么身体的苦与乐呢?有什么内心的喜与忧呢?丝毫也没有啊!真实性中以理观察:贪的人和贪的境也是没有的。
这在上面“受念住”中已经解释过。
如果善加观察一切存活的有情,谁在这三有的处所中死亡呢?并没有什么实有的有情死亡。
而且有谁在来世将出生呢?有谁在前世已出生呢?谁是亲友呢?观察时也都了不可得。
“一切诸法皆如虚空”:由这样观察就认识到一切诸法都如虚空一样没有实法可得。
“当如我般”一句,就是应当如我寂天一样,以观照实相的智慧受持空义,而远离世间八法。
世间八法是一切顺逆境缘的总称,通常说是称、讥、毁、誉、苦、乐、利、衰,本论讲的是得、失、敬、轻、苦、乐、喜、忧,这两种解释大同小异,总的就是指顺境和逆境。
对治世间8法的方便
的一切。因此士夫们!我们必须用枪戳穿攀缘现世的观念,如果不戳穿它,
那么,一切习教,持律,说法和参禅,都不能关闭三恶趣的门,都不能回
避三恶趣的苦,而这样的法师,律师和禅师有什么用处呢?以及格西奔为
了施主的情面,希望施主赞叹庄严而作供品的故事。嘉色仁波切说:“亲
至尊米拉在道歌中唱到:“现世如欺岂不知?受用如幻岂不知?快乐
如梦岂不知?毁誉如响岂不知”?“亲友施主徒众三,我瑜伽师无所需,
汝世俗辈乃需之。财物资具喧闹三,我瑜伽师无所需,求虚名者乃需之”。
以及“为摧世间八法故,世尊人王说诸法,如今自诩智者众,谁不热衷于
八法?为舍世间诸业故,佛说守护戒律法,如今持戒尊者众,谁不身陷俗
妒诸有德,破坏圆满事”。
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誉称及利敬者,是于恶趣救护于我,斩除贪缚,
遮趣苦门,如佛加被。
如是思已,应由至心灭憎生喜。如云:“故若有现前,坏我誉等者,
彼岂非于我,救护堕恶趣?”“我为求解脱,无须利敬缚,若有解我缚,
我何反憎彼?我欲趣众苦,如佛所加被,闭门而不放,我何反憎彼?”其
他,毗钵舍那与止观双运三摩地等,这些虽然是由烦恼与世间八法作的,
但不是罪恶而是善。这些善在诸大教典中称之为“福德同品善”同样属上
界的一切烦恼及其所集业亦非不善。“救怖与正愿戒”及“正愿施”等并
非是不善,所以虽是世间八法与贪等烦恼所造集,而非罪与不善者有很多
谄诳等上界之一切烦恼,因奢摩他坚固及众多善法摄持故不成不善,此为
无有异,应自呵责而不贪著。如云“赞称及承事,非福非长寿,非力非无
病,非令身安乐,我若识自利,彼利自者何”?又云“若沙屋倾塌,儿童
亲友书脉络图
2:
2:知此而教诫修善
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独自趋入日月光,无法遣除之暗处。
1:说 厌
1:略说
屡屡造罪之众生,复合黑绳极烧热,众合号叫无间等,诸地狱中恒受苦。
明出 离
有被压榨如芝麻,另有碎成如细粉,有者以锯锯割之,有以难忍利斧劈。
6:
智慧 2:广说正念等
智慧
2:真实宣说具智
慧之道
2:真实之道
产生 忍之情 3:思维比喻 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
之理 3:思维感受长短
如是剧苦极难耐,百具胝年亲感受,乃至恶业未穷尽,期间必定不离命。
思 维 轮 回 过 患
2:宣 说痛 苦巨
1:当知轮回 乃痛苦之自 性
2:旁生之 苦
大之
理
3:饿鬼之
苦
2:教戒断除彼因 1:总痛苦 2:散居旁生别苦 1:略说
离染 一
污品 切
3:修
之理
学道
之本 2:别
体— 说慧
—三 学
学
轮 回 之 方 法 — —
2: 广说
1: 地狱 之苦
2: 广说
1: 当知 痛苦
有于沸腾溶液中,灌注炽烧之铜汁,有被炽燃铁戈刺,周身缠绕利荆棘,
1:真实痛苦
有被铁齿之猛犬,撕扯双手仰向天,利喙飞禽尖爪鸦,持执身已不由己。
有以各种昆虫类,万数黒绳蜂触食,遍体鳞伤实难忍,辗转反侧出哀号。
有者置于火烬堆,不断被焚口亦张,有于铁制巨锅中,身成小团被烹调。
2: 1:思维生时
诸作罪业之恶人,断气受苦存活时,闻诸地狱无量苦,毫不生畏如金刚。
思维 2:思维 1:总思维 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更受异熟果。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区分?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区分?展开全文要想区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
就要从代表人物主张说起。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孔子:1、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
同意对礼加以改造,其最大的创新纳仁入礼。
所谓仁,仁者爱仁,把人当人看待,体现了对人格尊重的思想,提倡德治,泛爱众,节用而爱人。
尤其反对人殉制度,不满于过分剥削和滥用刑罚。
2、哲学上,摇摆于唯心唯物之间,宣扬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天没有意志。
生而知之者上也,强调任何人的知识都是后天学习而得。
3、教育上,主张教学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要求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讲究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能够诗意盎然的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子思之门徒,子思孔子之孙。
1、政治上,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国君经反复劝谏而不听,可以更换。
平等看待君臣关系,臣子没有天生的服从和隶属义务: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建议统治者,保民而王。
谴责虐民、残民。
使民有恒产,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行劳役地租性质的,井田制。
提倡用分工不同证明压迫剥削的合理性。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哲学上,宣扬性善论和良知论。
人本具有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若扩充善念,人人可以为尧舜。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所谓学习要反求于内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认为理性思维高于感性认识:耳目之官不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另外,儒家讲究,不偏不倚、中规中矩,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集大成者为庄子。
庄子,主要渊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
庄子把老子的客观唯心论发展成主观唯心论,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成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亲友书第十四课课后思考题答案
亲友书第十四课课后思考题答案《亲友书》思考题第1节课1、《亲友书》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德?了知作者功德后,对你学习本论有哪些帮助?2、按照古大德的要求,听法者、传法者分别应具备什么条件?你欠缺什么?今后会怎么做?3、有些法师讲法时诙谐幽默,而有些法师则词句拙劣,假如你是听法者,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第2节课4、佛陀的教诲具备初、中、后哪三善?你对此有什么体会?5、名词解释:四魔六随念十善业道6、怎么样修持六种随念?如此做有什么功德?7、种什么样的因才能得生天界?衡量一下自己,你有把握吗?你平时是怎么做的?8、我们辛苦积累的财富,为什么要布施出去?请从今生、来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9、你现在守的是什么戒?如何让它具备四种功德?为什么要守持清净的戒律?第3节课10、什么叫做六度?请分别解释各自法相及其果报。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圆满六度?11、宣讲布施度时,为何布施的对境只提到了父母?孝顺父母有什么必要?会获得哪些功德?你是一个孝子吗?平时如何对待父母?12、八关斋戒有哪些戒律分支?它具备什么特点?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的戒律?13、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
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第4节课14、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15、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16、请从因的角度、果的角度分别阐述:修安忍的必要性。
17、众生的心千差万别,请以比喻说明大致有哪三种?善法方面、烦恼方面应当如何对应?你自己属于哪一种?第5节课18、众生的语言,归纳起来有几种?请具体阐述,并以比喻一一对应。
你应该选择哪一种?为什么?19、众生的今生来世,各自有什么明暗差别?分为哪几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20、请以芒果为喻进行分析,众生内心与外表的不同类型。
你属于哪一种?明白此理对你有什么帮助?21、为了避免对异性产生不正当贪念,作为一个在家居士,应当如何守护根门?请从各个角度加以剖析。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归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自性具恩正士无上诸师,以大悲故,请求从今乃至未证菩提中间,伏望随方摄引。
此为圣教悉皆圆满自在一切上师之教授教诫心要,若同若别,各各记录书写,刻于哲邦寺中,练习自慧,刻意不忘。
而且非但自为,并为今此五浊恶世时中,彼多众生.自分应学,不学于外,广行着取色受二蕴之业,是故摄此扼要大宝,口传教授教诫圆满锋利之小钩,以治伏彼难调醉傲大象狂乱之心故。
复次诸发心者,自欲解脱,更希证得一切智位,具诸精进,於地道果,乃至未得坚固以来,于其中间,能作中断、障碍、魔类,虽有不思议之多,而略分二:(一)总,(二)别。
(一)总中分四.一烦恼魔,二五蕴魔,三死魔,四天魔。
今初,烦恼魔者,谓于无我中,起我倒故.以此因缘,由五烦恼,使心粗细徧行缠缚不思议力,於诸时能作倒引、令诸有情,趣入邪途,特於修行之人,能作中断之障碍也。
二五蕴魔者,谓於有漏五蕴执我。
由此有漏五取蕴故,於生死中相续无间,於三界内轮转受苦,特於无漏圣道,能作障碍也。
三死魔者,谓於时非时中,攫夺有情寿命,於闻思修三,究竟无暇修习,此死、於道能作障碍也。
四天魔者,乃谓魔中之王,喜极自在等魔部眷属,多聚住一处。
彼等作业者,谓魔之罪恶妻子,於悉地成熟界限等时,投五花箭.一我慢行箭,二欲贪行箭,三瞋忿行箭,四愚痴行箭,五嫉妬行箭。
以彼等投施如是利箭,资助谁何补特伽罗,於是彼之烦恼多分从自体内,转为炽然火焰,由彼自在行去,能失已成菩提,嫉视现时增上,由是能使退悔於道。
彼别眷属守护世间者有四:一斗争行魔,二扰乱行魔,三增贪行魔,四变邪想魔。
彼等作业各有不同。
一斗争行魔二扰乱行魔者,能与行人相近作成喧哗纷扰,於听法等能作睡眠聋塞无闻之加行也。
三增贪行魔者;能令行人从衣食卧具等,少许施捨如割自肉,不能如想成办也。
四变邪想魔者,若谁欲出家,或作近住者,今成稽留,以安乐饮食亲属歌舞等,近染忆念,而使贪着心生,回复旧习也。
於既出家等,亦作稽留,爱恋营商、田业、工巧、医方、违道世法等,于心忆念,及由彼门,令其扰乱,或成贪欲,虽睡梦中,亦能变化妻子儿女!于彼生起未来贪心种子,而以种种方便,令出家者退失出家功德也。
早课0615
18:02发愿七遍语障消除加持语修颂文喇嘛钦诺,喇嘛钦诺,喇嘛钦诺,喇嘛钦诺我们今早能够坐起来,能够听闻佛法,感恩诸佛菩萨,能够我们今天早晨可以起来,能走路能说话,能听闻佛法,应该这样去思维,今天还活着呢我们应当这样去思维,人身如此难得,生命多么无常,有聚必散,有高必跌等等,我们要想到,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明天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昨天我在这里,明天我可能不在这里,这都是无常,世事无常对佛法要升起不退转的坚信和升起出离心的最好的条件是观想、思维无常,很多上师问,很多居士、修行者问自己的上师,不退转的条件是什么?对佛法有一定的坚信的条件是什么?要对世间法厌倦的出离心是什么?那就是观想和思维无常,只有无常才能感受到,才能深深的体会到,人生是多么难得,生命是多么的无常,随风飘荡,没有一个真正恒时在世间里,都是无常,昨天我好好的,今天呢昨天有些人吃了很多肉,今天一晚上可能睡不着,本来想着填饱肚子,能够,他是对自己补充营养的最好的一个事物,吃下去以后呢,最后一晚上睡不着,恶心又吐,这就是食物消化不良的症状,这都是无常的体现,真的,这都是无常的体现我吃了很多肉啊,所以就拉肚子,这也是一种无常,本来是一种食物进入,是一种营养进入了,其实它也是一种毒啊,食物中毒,拉肚子又要拉肚子,天啊,这都是无常的体现,所以这个,曾经有个上师,在山洞里面闭关,在山洞里面闭关的时候,他每次进进出出,山洞门口有一种带刺的一种植物,在他的岩洞,山洞的门口,长在它的门口阻挡着他的来来去去的路上,衣服挂,等等,就是很不好走,当时他就准备把它拔下,拔下,准备拔下的时候,他就这么想的:把这个拔了,我说不定可能进不去啊,死了啊,我死在山洞的门口,也许会死在门口,也许会死在里面,我为什么要拔这个呢?所以,他来来去去的时候就总是障碍着他,但是最后他就是没有拔,显现这个无常,这是多么无常,说不定拔完了我就走了啊,没拔完了我就死了啊,思维,所以他就始终从今以后带刺的植物仍然在他沿路的门口,所以最后他也就成就了,所以我们也应当这样去观修,这样去思维,咱们的这个人生是多么无常,我们聚积多少个财富,你有多大的军队、你有多少个军队都无济于事,当你死亡来临的时候,阎王爷的这个绳索放在你的脖子上以后,你无法躲藏,你叫娘娘不理你花多少个财富,阎王爷不认你,阎王爷只认你的因果,只认你的这个善业和恶业,所以,我们要取舍,分别,一定要有这个善恶的区分,我们要多做善事,少犯恶事,你做多少都是无常,真的,一分一秒钟也是无常。
证悟空性的结果,利益及前提条件
证悟空性的结果,利益和前提条件证悟空性的结果证悟空性有两个结果: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心生悲愍。
平息世间八法: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就是抉择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即通常所谓的三解脱门。
——原注)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
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人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
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
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
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
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
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
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
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
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
世间没有双全法——舍弃今生
世间没有双全法——舍弃今生常常说念佛要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如果听不懂,古大德换了一个词比较易懂,叫舍弃今生。
一、两个著名公案(一)阿底峡尊者在印藏弘法事业圆满,即将示现圆寂之时,有一位弟子请教尊者:「上师圆寂后,我将闭关修行。
」上师并不满意。
弟子又说:「那讲经说法呢?」上师仍不满意。
弟子再问:「我一边说法一边修行如何?」上师仍如前面一样否定。
「那么,弟子应当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说:「舍弃今生!」指舍弃贪执此生的心。
(二)一位僧人正在转绕寺院,种敦巴尊者语重心长的说:「你这样转绕当然令人高兴,但若能独自修习某一法门则更加令人开心。
」僧人心想:也许顶礼可以讨得欢心吧?于是,就开始顶礼。
谁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样的劝诫。
僧人又尝试了念诵及观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
他无计可施,只得询问道:「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的回答:「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舍弃今生!」修行人有无所得,先看他有无舍现世心,有则入于修行人的行列。
所以法本无过,而过在于行人之能否转变其心。
舍现世心,并不是徒具外形,而是重在内心。
内心所应舍的,总而言之,不过世间八风而已。
世间八风,总摄为名闻、衣、食三者,亦非必须远拒,不过心不应贪执追逐而已。
二、为何要舍弃今生(一)如同杂毒的美味般,乍一品尝,香甜爽口,但紧接着便是毒性入身的痛苦。
同样,本质上是苦谛的所谓今生圆满,表面上看来似有安乐可享,但实际上若贪着这虚幻不实的假相,结果只能是备受欺诳以至摧毁清净善根。
因为它就像一副漂亮的金手铐,虽然看起来金光闪闪,但若戴上去,便会被紧紧束缚,无有半点自由。
在这个世间不知有多少人被巨额的财富、显赫的名声等一副副光亮的「金手铐」所紧紧束缚,从而令自己的心不能与真正的安乐之因——正法相应。
它又像具有魔力的迷幻药,服用之后,便被其支配得颠颠倒倒,无有半点智慧。
放眼世间,凡是极其热衷今生圆满的人,心中除围绕名利所转动之外,又怎会有清净的世出世间智慧?如同芭蕉树,外表看起来硕大、坚实,但稍经剖析,便空空如也。
莲花生大士《松岭宝藏》 (选录)
莲花生大士《松岭宝藏》(选录)顶礼莲师!1,保持觉醒,但不形成概念。
这是让心和心识自然消融为法性明澈自性的要诀。
2,此觉性状态,绝非由努力而得;非以力可达,乃藉任随、从不奋力而至。
轮回,不因排斥而可弃;任随,轮回将自行解脱。
试图解除苦难,未曾带来自在;藉由松坦任随,方能感到自在。
3,遍在,是为总摄一切三昧耶的至要关键,因为它是无有时间和超越持守的。
觉醒的心离于过患与遮障,因此是清净且明澈的。
觉醒的心离于要接受的良善对境,也离于要拒斥的有漏对境,它没有要持守的事物,也没有持守这个作为。
4,无有希望且无有恐惧,是为总摄一切祈愿的至要关键。
在你仅只是认出觉醒心的无谬误状态之刹那,即是认出任运现前的法性之刹那,你就既不希求证得佛果,也不恐惧落入轮回。
如此一来,愿望即以从根本上净除,修道即已于根本上超越行渡。
5,共同乘门的有所作禅修,其所教导的已受到费力与获得这两个概念所束缚,因此无法带来自由解脱。
无作意的无修续流,是为总摄一切禅修学处的至要关键。
在无念的状态中,无修而修。
任由修学处于自然朴实之中,没有修学的原因,也没有禅修的人。
6,如果你行善行的时候,还有我和他的分别心,还有我在做善事这么一念的话,你的善根终将枯竭。
你要把善行变成一种不需要思维、自然自觉的行为,要把所有思想感觉化为虚空。
这样,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都能够不断扩大你的善根,直至到达无上证悟。
7,心的觉醒状态——不会因念头而败坏,且感知为自然的光明。
任其就像那样,便能感知对境、却不攀缘对境。
如此一来,不论显相如何现起,它们实际上并非真实,且不被执持为真实的事物。
因此,不论你感知何种事物,不论是大地或岩石、山谷或悬崖、花草或树木、房舍或堡垒、货物或工具、朋友或敌人、家人或伴侣、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对于所有这一切,以及所有其他事物,你都不抱持宣称拥有的态度。
因此虽然感知,却不以那种方式执持它们。
藉由离于对任何事物的攀缘,你于外在所感知的对境已然净化。
修心八颂教授
修心八颂教授(果硕仁波切讲授)(一)「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犹胜如意宝愿成就彼究义利恒常心怀珍爱情」(二)「随处与谁为伴时自己较诸众人卑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三)「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即克制令消除」(四)「彼境邪恶之有情恒为猛烈罪火惑见此如遇大宝藏愿珍惜此难得宝」(五)「吾昔曾饶益某人并且深心寄厚望彼虽非理妄加害愿视为圣善知识」(六)「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礼辱骂谤我等妒恶之言我取受愿将胜利贡献他」(七)「总之直接与间接愿先利乐于诸母如母有情之苦患我愿暗中自取受」(八)「愿此一切我所行不为八法念垢染已知诸法如幻智无执无缚得解脱」修心八颂教授(果硕仁波切讲授)一位信仰佛法的修行者,其修行最重要的核心所在,即为「修心」。
为何修心是修行的重点?心如何可修?此因,有情众生的心本质是清净的,只因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染污,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尘,唯有藉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藉由修心能净除染污,使心回复原来清净的本质。
世人皆喜欢清净,而厌恶污秽;每当身体不干净,便亟思沐浴清洁自身。
但对于最重要的心,每天为各种尘垢所染杂,却毫无觉知,不思藉修持以清净自心;因此,时时刻刻观照与清净自心,是行者最重要的课题。
藏谚云:「自己能成为自己最亲近的助伴,亦能成为自己最严厉的敌人。
」此句之意在于,自己的心念与行为,能决定自己将来会身处安乐或痛苦之中;心存善念、身作善行,将来即能获致安乐的果实;反之,若心存恶念、身作恶行,将来必堕入痛苦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其关键全由自己所决定。
有情众生于无数次的轮回流转中,曾沦堕三恶道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
促使众生堕落恶道的原因,在于累世所造作的恶业,而造作恶业的根源,即在于心续中所生起的贪、瞋、痴等烦恼;是故,欲斩断堕入三恶道的根源,唯有藉助修心,将心续中的烦恼净除,方能达成。
吾人欲使自己来生,继续于六道中轮回流转,或是藉由修持各种道次第,于心续中生起各种体悟,获致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全由自己决定。
《心性休息》第15讲记
《心性休息》第15讲记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现在正在宣讲由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共同加行部分,共同加行是有助于生起厌世心的殊胜引导。
诸佛菩萨都异口同声地教诫后学者:只有不贪恋世间八法,生起出离轮回的心,才能够真正趣入正法。
所以,必须要知道如何修持出离心。
寿命无常的修法分为四部分内容,现在正在讲“劝勉精进”中的第二个科判。
乙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如果不精进修持,则根本无法得到解脱。
劝勉诸位定要诚心精进修法。
无垢光尊者劝请诸位后学弟子和有缘的修行人,一定要诚心精进地修持正法。
何故佛赞珍宝器,净除诸过获正义,若不成办自他利,则自束缚轮回狱。
为什么不精进修法就不能获得解脱呢?佛陀所称赞的珍宝法器就是暇满人身。
如果依靠暇满人身而精进修持,就可以净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从而获得殊胜的大义。
相反,如果没有依靠暇满人身而成办自他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自己内心中的懈怠、贪著世间八法等非理作意束缚了自己,在轮回的牢狱中不得解脱。
怎么办呢?精进修持出离心、大悲菩提心和空性正见就是解开束缚的殊胜窍诀和关要。
获得如是闲暇人身时,如果不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则将永远为轮回之索所缚,获得暇满人身的时候,应该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否则将永远被轮回的牢狱所束缚。
小乘根性的人利用暇满人身而精进,可以成办自己的利益;大乘种姓的修行人,修持出离心、大悲菩提心和空性正见,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解脱。
因此劝勉具有智慧者为摆脱轮回而勤修正法。
没有智慧的人虽然听闻了教言,清楚了知利害关系并能为他人讲解,但根本不去实行。
相反,有智慧、具有善缘的人在听闻“修法得解脱,不修法得束缚”的道理后,应该为了摆脱轮回而精进修持正法。
《致弟子书》中云:“获得人身越过生死海,亦播殊胜菩提之良种,功德胜过珍贵如意宝,何者虚度人生令无果。
《广论》在暇满难得的内容中引用了这个教言,本论却把它放在了寿命无常的修法中。
世间八法
世間八法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佛經總是起始於阿難說:「如是我聞……」這點相當重要,它告訴我們許多事情。
阿難記錄下佛陀一切的話語,卻未曾宣稱這些教授來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說明他只是複述他從釋迦牟尼佛那兒聽聞到的話語。
時至今日,人人都想當原創者,特別是上師們。
我讀過一些現代上師們的書,他們宣稱他們的教導是自己的研究結果,是自己的發現。
現代社會的人,不知怎地,似乎受到新的、原創事物的吸引。
但在此,我們並非著眼於某人的發明,我們是在檢視純淨真實的法──佛陀的話語。
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受苦於無休止的不安全感,靈性事物已成為一種交易,因此像我自己這種靈性導師總覺得需要招攬更多生意。
因為有這不安全感、因為了解人們的弱點,販售靈性事物是很容易的。
你們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們知道銷售是怎麼一回事。
先告訴人們他們應該擁有某件他們所沒有的東西,然後再告訴他們購買的地方就是我這裡,我有你需要的東西。
佛陀說:「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這是絕佳的忠告。
進入靈性道路時,謹慎留神很重要。
趨近靈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兩種。
理想而言,我們修持靈性道路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達到證悟;就是這樣,就是句點。
然而,出於我們的習性,還有一個不同的方式,在東西方皆然。
在東方,佛教已然成為一種像是宗教的東西。
人們為了長壽、興旺、改善生計、個人利益、驅除某些邪靈等等而修習佛法。
因此人們並非意欲證悟,而是致力於妝點此生。
西方也好不了多少。
在西方,法也並未真正用於證悟。
在那裡,人們修習佛法主要是為了撫慰自己、療癒自己,為了放鬆……,為了所謂的自我成長。
佛陀不是為了這類的世間利益而教導佛法。
也許我們以為我們是富於靈性的人,所以我們並不是在尋求物質利益;然而我們仍在追尋某種心靈上的收益,我們希望擁有快樂的人生。
這兩者同被視為世間利益。
如果我們懷有那種動機,佛教就是一條我們應該避開的道路。
從自我的觀點來看,佛教道路基本上是個壞消息。
我們愈是修習、研讀佛法,它對自我愈顯得震撼,它與利己主義愈發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什麼才是我們要的。
佛法三根本要义4
(一)具缘人身难得
我们具足学佛修行良缘的这样一个人身,是如何的难得法;从三界缘起来看,人类的数量极为稀少。善趣的众生远远少于恶趣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少于地狱道的众生,畜生道的众生又少于饿鬼道的众生,而在畜生道中,陆地生物又远远少于海洋生物,海洋就几乎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即使仅相对与陆地上的生物来说,人类是少的可怜。地球的所有人口不过才有五十亿,可是在容纳下数人大的地方,就能有上亿只虫蚁,这个地球上的蚂蚁加起来会有多少?所有的虫鱼鸟兽又有多少?整个三界的六道众生又有多少?我们无法统计和想象!可见人类和它们相比,实际少的可怜,是非常稀有难得。难得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一、认明暇满人身所蕴含的珍贵价值;二、思维暇满人身的大利益:三、思维暇满人身的因缘极其难得。
只要有贪着衣食名的心,无论您修哪一种法,都会沦入轮回中,无上大法到您手中也成了虚假不实的,犹如甘露掺杂了毒药,不会给您带来解脱。您所修的一切法都是为了显赫这个野心,它又增长您的我慢、嫉妒、嗔恚、贪欲而成为轮回之因,所以您这个修法的念头实际上恰恰能把您抛入恶趣,这和犯罪堕入恶趣没有什么两样。除了衣食名外,我们还要出离世间苦、乐、荣、辱、得、失、毁、誉这八风。这个世间的八风很厉害的,受人称赞,我们就高兴,往这边倒;被人批评,我们就生气,又往那边倒;得到利益,我们满面春风;失去利益,垂头丧气,……,反正八风不停的吹来吹去,吹得我们东倒西歪。我们都喜欢表扬讨厌批评,听到他人的赞扬马上眉飞色舞,听到讥讽挖苦就嗔恨。我们总是随着别人的称赞或讥毁而变动,说明我们还是凡夫呀!而那些圣者才是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他们以自己圆满的修证,向世人展现了圣者的风采,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循因缘而化现于世间。
第一步,消除对现实的执著和贪爱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种性,或者此八随一产生的话,解脱三菩提之绿芽成为干枯后,绝离解脱种性故,称为断种性。
断种性的八无暇,先解释“断种性”的涵义。
相对而言,缘品是从内外缘而发生修法的障难,处在无暇中,心品指内在自相续跟解脱和一切种智的道背离,以此断掉了出世道的种性。
具体而言就是“厌患小”等八种,随便产生哪一种,解脱——声闻、缘觉、佛陀三种菩提的绿芽就成了干枯,没了发展的种性力量。
这就是断绝了种性,处在无机缘修出世道的状况中。
厌患小之对治者,了知三有三界之过患后,发起出离之心。
如果厌患三有过患的心很薄弱,那就没有求解脱的心力,在每一次修法时都不是一心求解脱和成佛,这样不具等起的缘故,所修之法最多落于成办轮回安乐上,从出世道的层面看,修再多的法也根本落不到上面,所以成为无暇状态。
知道后,要对治掉断绝解脱种性的贪染世间之心。
如何对治呢?必须了解欲、色、无色三有或三界充满过患,唯一是苦的自性,就像三苦炽然的火宅一样,一心从中出离。
由此起了出离心,包括小出离心、大出离心等,既有从三界中出离,也有帮一切众生从轮涅两边中出离的心,以此心摄持,每一种法行就都落在解脱和成佛之道中,都成了这上面的意义,这才拥有了修法的闲暇或充足的缘起。
因此,需要励力观修轮回过患,发出离心。
无信之对治者,于法及上师思维功德而持不退转之信心。
信心是出世道的源头,没有信心就无法趣入修持。
特别是对法和上师,假使不具信心,那必然不会依师教授修持所传授的法,这样在修法上就成了没有机缘,是由于自相续跟道的根源背离了,导致三菩提的绿芽变成干枯。
对治方法是思维法和上师的功德,持着不退转的信心,一直以信心为根子。
由于起了深忍信的缘故,每传一法都能依师教而修,这才会有修法的机缘。
否则任由你听多少,只要不具信心都是虚假的,不会在内心中真正出生菩提的根芽。
所以,要对治掉无信,它是由于不见功德而见过失,阻绝了修法的道。
反面来说必须作清净观,对法和上师唯一只能观德不能观过,必须反复思维功德和恩德生起信心和敬重,才有修法成就的机会,这是非常大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治世间八法的方便對治世間八法的方便帕繃喀大師著仁欽曲扎敬譯火雞年,帕繃喀金剛持住錫於昌都甘丹絳巴林時,為便於學人如何斷除,對治世間八法,特擇錄道次第廣論等而成此文。
敬禮上師﹗《善住意天子請問經》中說︰“得諸利稱與譽樂,不應於彼生驕慢,雖遭無利稱毀苦,願無耽著護世間”。
《妙臂請問續》中說︰“稱無稱與利無利,苦樂如是毀譽等,以心善破諸世法,罪惡淵藪應舍棄”。
《親友書》中也說︰“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譽,了世俗八法,齊心離斯境”。
文中的“了世俗”是指國王,此段勸誡國王對八法應等量齊觀。
受用圓滿之利與貧窮之不利,身中無病心情舒暢之樂與不樂,名聲遠播之稱與無稱,他人當面對自己恭維之譽與毀,這八種法是世人最為執著的,最容易生起貪憎,但由此生起的貪憎只不過是錯亂心造作的顛倒作意,所以實在的貪憎並不是取舍境,基本上應象注疏中所說的那樣︰“於利等四不生歡喜與念著,於無利等四不生苦惱與憎恚,於彼等八法應平等住﹗”《道次第廣論》中說︰“又易生難離,謂愛四事︰利譽稱樂,及於此等四相違品,意不歡喜,當修對治。
此複總修生死過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
以及“思惟譽等無功德之理,思惟有過失之理,故於破此應當歡喜”。
今初︰若他讚我稱譽廣大,全無現世長壽無病及無後世獲福德等二種利益,故彼失壞若不喜者,則無屋用砂屋傾塌,諸愚童涕哭與我等今者等無有異,應自呵責而不貪著。
如雲“讚稱及承事,非福非長壽,非力非無病,非令身安樂,我若識自利,彼利自者何”?又雲“若沙屋傾塌,兒童極痛哭,如是失讚譽,我心如愚童”。
第二︰讚譽等者,於諸非義令心散亂,壞滅厭離,令嫉有德,退失善事。
如是思已,則於彼等令心厭離。
如雲“讚等令我散,彼壞厭離心,嫉妒諸有德,破壞圓滿事”。
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譽稱及利敬者,是於惡趣救護於我,斬除貪縛,遮趣苦門,如佛加被。
如是思已,應由至心滅憎生喜。
如雲︰“故若有現前,壞我譽等者,彼豈非於我,救護墮惡趣?”“我為求解脫,無須利敬縛,若有解我縛,我何反憎彼?我欲趣眾苦,如佛所加被,閉門而不放,我何反憎彼?”其他如《入行論》所說教授,破除對作毀謗等三事的無法忍受︰心非有體他能害,若直害身間損於心,毀等於身亦不能損,既於身心二具無損故應歡喜,如是思已斷除憂悒,憂悒若滅,憎不生故。
亦如論雲“意非有形故,誰亦不能壞,由耽著於身,故身為苦損。
毀訾及粗語,並其惡名稱,於身若無害,心汝何故憎”。
霞惹瓦雲“若於康巴,內鄔蘇巴,照巴三人,任說何語與向工石,全無差別,故得安樂,後時諸人耳根薄弱,故無安樂”。
若對馨敦說某作是言,答曰︰“暗中可罵國王,汝犯離間應當告解”。
有謂慧金剛瑜伽師雲︰“人說我等為伏後者”。
答雲︰“人不於人作言說事,又於何事”。
次雲︰“速斷離間。
若作是念,由毀訾等則余補特伽羅於我不喜故不歡喜,若余不喜我,於我有損可為實爾,然此於自全無所損,故應斷除不歡喜心。
如雲︰“余不喜於我,此於現後世,俱不損於我,何故我不樂”。
若作是念,雖他不喜無損於我,然由依此,即能障礙從他人所獲得利養,故於毀訾謗傳惡名者而發憎憤,所得利養須置現世,憎他之惡隨逐而行,故無利養速疾死沒,與以邪命長時存活,前者為勝。
設獲利養長時存活,然於死亡終無免脫終須有死,至臨終時,先經百年受用安樂,與唯一年受用安樂,二者相等,唯為念境。
兒時苦樂無差別故,比如夢中受樂百年,與唯須臾領受安樂,二睡醒時,樂與不樂全無差別。
如是思惟,若於利敬能破貪著,則於毀訾揚惡名等不生憂悒,以不求於他顯我殊勝,雖不彰喜無退故”。
《宗喀巴大師散集》中說︰“是故此虛榮心有白黑花三種,黑者易知,余二多有錯亂,慎勿放逸”﹗至尊米拉在道歌中唱到︰“現世如欺豈不知?受用如幻豈不知?快樂如夢豈不知?毀譽如響豈不知”?“親友施主徒眾三,我瑜伽師無所需,汝世俗輩乃需之。
財物資具喧鬧三,我瑜伽師無所需,求虛名者乃需之”。
以及“為摧世間八法故,世尊人王說諸法,如今自詡智者眾,誰不熱中於八法?為舍世間諸業故,佛說守護戒律法,如今持戒尊者眾,誰不身陷俗務中”?《最初修心》中說︰“眾生依怙說得好︰現下一般法師,律師,禪師,也不過是想有現世的法師,律師之名,閉關修行的人在門楣上寫些字,表示修行人不會客,也無非是想有現世的禪師之名。
行布施,也只是希望得到現世的樂善好施的美名。
這比如把粑粉拋到水裡,毫不相干。
甚至作一點點供養,也希望別人看見。
任憑作什麼事,都有這個無所不想的理念來參加,任何善行,都是在追逐名呀名呀﹗“名”像個騎士,它索著我們的一切。
因此士夫們﹗我們必須用槍戳穿攀緣現世的理念,如果不戳穿它,那麼,一切習教,持律,說法和參禪,都不能關閉三惡趣的門,都不能迴避三惡趣的苦,而這樣的法師,律師和禪師有什麼用處呢?以及格西奔為了施主的情面,希望施主讚嘆莊嚴而作供品的故事。
嘉色仁波切說︰“親友承事皆舍棄,求他承事舍心衰,鄉親受用悉舍棄,複為好名心所縛,如斷鐵鐐被繩捆”。
博朵巴曾說︰“人所不欲四世法,解脫行者自選擇,不觸於庫藏無損,觸者為他做嫁衣,利等四法視為他,如同失物應了知。
多康覺沃持蜜行,招蜂利等引仇敵,權勢廣大苦海涌,俗語亦然應了知”。
正理自在說︰“希求世間八法事,讚毀以及稱無稱,利與無利樂與苦,於彼歡喜或不喜,種種分別生起時,不可自矜為佛徒,過去將來與現下,八法等起有或無,當於自心作提問”。
格西桑摩瓦說︰“此世間八法之事周遍於我等一切有情,其中歡喜快樂尤為周遍,在此大地之上,眾有情熙熙攘攘莫不為希求快樂而行。
然樂之根中有苦不應歡喜,於苦不應灰心失望。
若注重現世之樂而對後世漠然,以為作某某事即有快樂,則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法,一切所作皆成現世者,世間八法者,應如是思惟,於下述者亦應如是思。
若所求之樂未生,想“如彼出生即當歡喜”而生值遇之愛;彼若現前,想“我甚歡喜”而生現喜之愛;彼若已生,想“當不離此”而生不離之愛;若現下無而昔曾受樂,想“我當時歡喜快樂”而生味著過去欲之過去愛;若生苦與不欲事,想“若無此苦,我當快樂”而生遠離之愛;若彼不生,想“彼不生起甚妙”而生不值遇之愛;若苦樂皆非,則生欲彼不衰之愛,故彼等一切皆隨貪愛轉,乃是世間八法者現世者”。
覺貢欽摩說︰“我們也應該象以前格西敦巴所作的那樣在念誦偈頌時,甚或是一偈句,都應依止對治,斷除世間八法”。
敦巴仁波切對於這世間的一切享受都是棄舍了的。
有一次,因為街上請吃飯,他教功德自在說︰“今天你到那裡去吧﹗我因為想作一個棄舍世間享受的樣子,所以去不成”。
他說著穿一件破舊的衣服,披一件大氅。
褪出兩膊,把兩袖搭在左右肩上。
有時走進柏樹林裡,有時拿了一根滕杖支著下頜,口念︰“世間智者利與衰,苦樂毀譽及稱譏,世間八法非我境,一切當作平等觀”。
有時又念︰“我今求解脫,不須利敬縛”。
他這樣走來走去地念,有時全念,有時念一點,有時念一半。
在他,並不需要那樣做,這是為的教導後人。
瑾哦瓦也常常念這個頌文,而等觀八法。
正如《入行論》中所說︰“是故如來說︰凡夫無自利,終不生歡喜,故莫親凡夫”。
折除現世的牛鼻繩,任做何事都逃不出自利的俗套。
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主人對僕人,僕人對主人等相互欺騙者比比皆是。
耶協嘉措大師說︰“入自利洞窟,見利他皺眉”。
為了希望別人讚嘆自己的証德高妙,相續調柔等,對別人裝出恭敬和舉止文雅的樣子,表裡如一正直之人極為少有。
遇到別人呵責懷疑使心緒不寧,自己沒有個決定,別人向自己合掌敬禮或稱呼自己為仁波切,格西拉或先生等便滿心歡喜,反之若拳腳相加或直呼己名,或稱某某札巴,或喂等則心生憂惱等之輩無量無邊。
如果修暇滿,死無常等達到扼要的話,這些便容易遮退,不僅如此,二種菩提心的修心對對治八法也有很大的力量。
如《攝正法經》中廣說︰“說空性者無住故,諸世間法不能劫奪,無利之喜,亦無無利不喜,無稱之勇悍,亦無無稱怯弱,無毀之畏懼,亦無讚之歡快,無樂之貪,亦無苦之憂惱。
如是諸世間法不能劫奪者為通達空性,如是不能劫奪故應通達所說空性”。
又說“諸凡菩薩儀軌……利與無利,稱與無稱,讚毀樂苦不能撼動,一切知量……”。
又《最初修心》中說︰“若想至心求法,然未最初的舍棄現世白黑花三種所作是最重要的。
其中除埋怨發牢騷等之外,大家都容易知道象殺生,偷盜等黑所作是非理的,也容易斷除。
但白所作或花所作之類,如不舍現世之耽著,而忙於灌頂,說法,造像,施舍,經懺,印擦擦,繪護輪,降魔放咒及日課等,能斷除這些的就很少了。
心不離現世的耽著,所作再妙亦無意義。
總之,所有善與不善都是心的功用故,此心應不招致天鬼人三者嫌恨才是。
因陀羅菩提王在《智慧成就》中說︰“所作業隨一,皆身口意作,余無第四種,彼等應觀察,無心唯身口,絕不能造作,彼若無詞句,亦不能退場門。
是故身口業,是意之變化,眾生以自心,隨作善不善。
有益諸業者,一切善觀察,顛倒乃非福,諸勝者善說。
是故善不善,皆心所造作,心亦能破壞,眾生師所說”。
《迦葉品》也說︰“如為海水漂,卻因干渴死,愛多法放逸,法海隨惡趣。
比如巨囊藥,世人所珍愛,病者不服用,此藥終無益;比丘具戒德,見聞然不除,非禮煩惱病,彼勤聞無益”。
對這段經文應認真考慮,這裡說的意思是,某些人一生都在實踐佛法,別人都認為他們是佛弟子,他們本人也認為自己是個佛弟子,而他們最後卻象渴死在海中一樣死後墮入惡趣。
這究竟說的是何許人呢?回答是,就是那種經受不起現世的痛苦,放不下現世的快樂,要快樂,要福祉,要名聲,從灌頂說法到日常念誦,所有的一切都在忙於現世經營的人。
我們在輪回中所受的一切苦,都是世間八法招來的,但我們世間八法的白黑花三種所作仍在不斷地增長膨脹,而這一切所作都是沒有意義的,就象背負無益於治病的藥而行一樣。
有人不理解要絕不考慮現世的快樂而整個地加以拋棄的原因,或者會想︰“那麼一切以世間八法或煩惱為動機所造業都是罪惡,都是惡趣的因嗎”?總的來說,以世間八法為動機所作的白黑花三種,一切未由殊勝出離心所攝持的,都純系領受輪回苦之因。
所以說以煩惱為動機所作諸法皆成無益,然而是否成惡趣之因或罪惡,則分二種,上中下三士道中。
下士道之善,全是由只求輪回所積集的,所以是由世間八法與煩惱造集的,更確切的說是由貪所集之善,這些是善非是罪。
又下士道中,希求獲得欲界天人圓滿者,積集布施持戒等福德,希求獲得色界與無色界圓滿者修奢摩他,毗缽舍那與止觀雙運三摩地等,這些雖然是由煩惱與世間八法作的,但不是罪惡而是善。
這些善在諸大教典中稱之為“福德同品善”同樣屬上界的一切煩惱及其所集業亦非不善。
“救怖與正願戒”及“正願施”等並非是不善,所以雖是世間八法與貪等煩惱所造集,而非罪與不善者有很多諂誑等上界之一切煩惱,因奢摩他堅固及眾多善法攝持故不成不善,此為聖無著所說,那麼有人會問︰“究竟何為善,何為不善呢”?當知諸佛菩薩最為呵斥絕不讚嘆的那些業以及其動機煩惱為不善,與此全然相反之業及其等起為善,二者皆非之身口意業為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