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5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5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组全体教师一、教学设计方面:1、本课的重难点把握的较好。
讲重点时用了充足的时间,讲的比较透。
“文景之治”是为后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垫的,在操作过程中李明老师能够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也做到了这个一点,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应用了准确的史料,精炼的语言,突出了重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运用恰当,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如导入新课时,应用《沁园春雪》,同学们对历史人物很感兴趣,由此导入本课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导学案的使用情况:1、首先做到了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提前发给学生,好处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的比较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在这一环节中,课堂气氛比较民主、和谐、平等、自由,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3、精讲释疑。
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的精讲很有针对性和有启发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方面:本堂课中对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李明老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探讨。
当时时间有点仓促,但学习能力强的小组还是总结了出来,回答的也很好。
建议,多让每个小组内能力差的学生回答能力所及的问题,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对汉朝的历史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了解汉朝的历史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2.削弱诸侯王权3.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2.有利于民族融合3.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建三江八五九农场学校历史教师尹佳锟,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等四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构思,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程标准对本课是这样规定的: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下面进入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大一统的汉朝》讲述的是继秦统一后,汉朝又创造的大一统局面,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课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规定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本课的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学习“文景之治”;如何实现汉武帝的大一统,重点由学生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三、教学流程1、课前复习西汉建立的过程,这个内容与本节课内容联系较紧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2、新课导入采用《汉武大帝》的一段视频,可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景之治”采用读书指导法,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汉武大帝的大一统”采用合作学习法这样学生可在交流合作中互相提高。
学习“东汉的统治”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对的历史的分析能力。
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后要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就感。
3、在学习过基础知识后,可设置一道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不同态度的比较题,这样可发散学生的思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政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国家在“文景之治”时期的政策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熟悉西汉“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汉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政策。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历史常识分析和评价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整理和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能够理解并运用历史术语和概念。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西汉“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内容; 3. 西汉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政策。
3.2 进度安排本节课的进度安排如下: 1. 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提出学习目标; 3. 20分钟:介绍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4. 15分钟:讲解西汉“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 5. 10分钟:介绍西汉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政策; 6. 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4.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多媒体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讨论交流: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互动。
4.2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 多媒体投影仪:使用投影仪展示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教学材料; - 课件制作: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呈现清晰明了的教学内容; -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互动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准备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 课件和教学PPT; 3. 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昌盛的秦汉文化评课稿
X老师在我校开设初一新授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结构完整,贴近日常生活,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
她的课堂设计有很多的特点和亮点,具体如下: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在介绍纸的用途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写字、绘画、纸巾、纸杯这几个方面,X老师能够抛开书本上的固有知识,列举了春联、窗花、剪纸等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能够在贴近生活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在讲到“医圣”张仲景时,运用了“仲景”六味地黄丸和小柴胡冲剂的例子,来说明遥远的历史人物为现代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既说明了历史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的教学手段。
X老师在本节课中运用了非常经典的教学视频。
导入环节,使用了2008年
奥运会开幕式的《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一个短片,以短片中的竹简这一文字的书写材料来引出课文,简洁而又新颖。
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时,运动了与众不同的flash动画来介绍“蔡侯纸”的形成过程。
此外,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和“五禽戏”的介绍都是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使其非常直观地掌握知识点。
三、师生互动融洽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X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回答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她还能巧妙地运动师生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讲授华佗发明了医疗体操“五禽戏”时,请两位男生走到讲台上跟着视频播放的《虎戏》一起做动作,其他同学在座位上比划,让所有的同学都非常感兴趣,师生互动达到最高点。
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这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我受益匪浅。
《秦朝的统一》评课稿
《秦朝的统一》评课稿评课稿:秦朝的统一本次评课的主题是《秦朝的统一》,教师在此次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深入探讨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对秦朝统一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在开篇部分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地图,引发了学生对中国分裂时期的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和观点,并与教师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
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介绍了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秦朝统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同时,教师还对视频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解读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掌握。
在课堂的核心环节,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
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讨论秦朝统一的方法和影响。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启发,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最后,教师通过提问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学生们回答问题时犹如演讲者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了他们对《秦朝的统一》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
总的来说,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式的问题引导,还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同时还有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等形式。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历史思维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整个课堂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过,教师在课堂中有时候过于重视学生的发言,导致一些学生参与度较低。
历史公开课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历史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对于这堂课,我深感启发,下面我就自己的听课感受和思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要为授课老师点赞。
在这堂历史公开课中,授课老师以其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
老师能够紧扣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此外,老师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下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感受: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授课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深入浅出,既涵盖了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老师能够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等,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高。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师生互动的密切性。
在这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密切。
老师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当然,在这次公开课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这次历史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以这次公开课为契机,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历史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九龙中学
张晓芳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 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但教材内容并没有拘泥 于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而是叙述了从西汉初期 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 以及东汉的建立及其统治。其中,“东汉的统治” 一目用楷体字编排,是供同学们阅读的内容,不 做强制性要求。这样编写,既呈现了较为完整的 知识体系,使汉朝历史发展线索清晰明了,又突 出了重点,兼顾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当堂检测
1.“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 平淮书》中的这段 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现象?(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2.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 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实力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 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 被砍光了。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 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 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由刚才李宁品牌的介绍顺势谈到李宁人的目标,承上启下,结合李宁品牌的目标,将个人的成功上升到民族自尊心。
自然过渡到对学生道德修养上的要求,指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信,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歌曲的艺术处理: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2)“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历史评课稿范文(共11篇)
历史评课稿范文(共11篇)历史评课稿范文(共11篇)1. 《大明王朝》评课稿本文是对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评课稿。
从剧情、演员表现、历史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该剧在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 《红楼梦》评课稿本文是对小说《红楼梦》的评课稿。
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其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细节和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之处。
3. 《西游记》评课稿本文是对小说《西游记》的评课稿。
从故事结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其在表达人性、讽刺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4. 《水浒传》评课稿本文是对小说《水浒传》的评课稿。
从情节紧凑、形象鲜明、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进行评价,认为该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和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有着独特魅力。
5. 《三国演义》评课稿本文是对小说《三国演义》的评课稿。
从历史真实性、人物形象塑造、战略谋略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6. 《唐诗三百首》评课稿本文是对《唐诗三百首》的评课稿。
从选诗标准、艺术表现、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其在传承古代文化和培养审美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7. 《论语》评课稿本文是对《论语》的评课稿。
从思想内涵、教育意义、语言简练等方面进行评价,认为该书在传承儒家思想和培养道德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8. 《红岩》评课稿本文是对戏剧《红岩》的评课稿。
从剧情、表演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其在塑造革命英雄形象和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意义。
9. 《论语》评课稿本文是对电影《活着》的评课稿。
从剧情、表演、影片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该片在揭示封建社会残酷现实、反思人生意义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10. 《红楼梦》评课稿本文是对电视剧《琅琊榜》的评课稿。
从剧情、人物刻画、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评价,认为该剧在还原历史背景和展示政治斗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11. 《水浒传》评课稿以上是11篇历史评课稿范文,分别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进行评价,突出它们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魅力。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东汉的兴衰》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东汉的兴衰》评课稿一、教材简介华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高中历史高一年级。
第二分册《东汉的兴衰》是该教材的其中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东汉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能够掌握东汉王朝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兴衰原因等方面的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历史事件。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东汉王朝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掌握东汉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革;3.理解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4.认识东汉时期的文化教育成就;5.分析东汉王朝兴衰的原因。
四、教学内容1. 东汉王朝的起源与演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东汉王朝的起源与演变。
主要内容包括: - 汉光武帝的建立和刘氏逐鹿的过程; - 王莽新朝的兴起与衰亡; - 东汉王朝的建立,更迭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 东汉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革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学习东汉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革。
主要内容包括: - 逐鹿中原后光武帝建立的政治制度; - 王莽新朝的政治改革; - 东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变革。
3. 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主要内容包括: -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变化; - 商业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 社会阶级的变动与社会矛盾的产生。
4. 东汉时期的文化教育成就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东汉时期的文化教育成就。
主要内容包括: -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 名士风范的出现与传承;- 东汉时期的教育制度与学术成就。
5. 东汉王朝兴衰的原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东汉王朝兴衰的原因。
主要内容包括: -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东汉衰败; -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关系; - 内忧外患导致东汉王朝的覆亡。
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范文
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范文今天,去听了吴老师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新课教学。
首先,吴老师以楚汉之争最后刘邦建立西汉的设问进行导入。
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起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尤其是在经历了期中考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从之前的复习状态转入学习新课的状态中。
其次,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并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她给出《汉书》中西汉初年经济形势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出西汉初年经济荒凉、萧条的状况。
进而再分析这些景象如何产生的原因。
接着,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西汉初年恢复经济的措施,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此引出文景之治。
并强调文景之治是第一个盛世局面。
再次,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汉武帝的大一统。
先提问学生汉武帝可以实现大一统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是文景之治提供了经济基础,以及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书本,找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措施。
在学生自行归纳的前提基础上,教师再针对与每一项内容做具体的讲解。
其中,在讲推恩令时,吴老师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用长方形切割的办法,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推恩令相比于之前分封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不同,通过图形也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推恩令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它的作用。
这是我认为本节课最精彩的一个地方。
吴老师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她在讲述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新课时,还帮助学生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同样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概括,让学生形成一个前后知识对比的思路。
吴老师特别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拿出来进行比较,从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两者思想方面内容的认识。
最后,简要介绍西汉灭亡和东汉建立的史实,并利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东汉外戚和宦官专权的两大特点,这也是导致东汉最终灭亡的原因。
整节课总体而言,逻辑通顺,提问层层深入,师生互动良好,是一堂非常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我从中获益很多。
汉代历史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历史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汉代的基本历史背景,包括汉朝的建立、发展、繁荣与衰败。
2. 掌握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教学难点:1.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汉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汉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有哪些主要成就?二、讲授新课1.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介绍汉朝的建立背景,如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等。
- 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称帝、建立都城、制定制度等。
- 分析汉朝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等。
- 介绍汉朝统治者采取的巩固措施,如减轻赋税、推行均田制等。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介绍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
- 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背景,如儒家思想的兴起、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等。
- 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内容,如重视儒家教育、设立太学等。
- 探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如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建立与发展有哪些原因?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汉朝的建立与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汉朝的历史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汉朝有哪些主要成就?2. 引导学生思考:汉朝是如何实现繁荣的?二、讲授新课1. 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介绍汉朝的政治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范文
今天,去听了吴老师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新课教学。
首先,吴老师以楚汉之争最后刘邦建立西汉的设问进行导入。
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起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尤其是在经历了期中考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从之前的复习状态转入学习新课的状态中。
其次,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并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她给出《汉书》中西汉初年经济形势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出西汉初年经济荒凉、萧条的状况。
进而再分析这些景象如何产生的原因。
接着,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西汉初年恢复经济的措施,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此引出文景之治。
并强调文景之治是第一个盛世局面。
再次,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汉武帝的大一统。
先提问学生汉武帝可以实现大一统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是文景之治提供了经济基础,以及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书本,找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措施。
在学生自行归纳的前提基础上,教师再针对与每一项内容做具体的讲解。
其中,在讲推恩令时,吴老师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用长方形切割的办法,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推恩令相比于之前分封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不同,通过图形也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推恩令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它的作用。
这是我认为本节课最精彩的一个地方。
吴老师还有
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她在讲述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新课时,还帮助学生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同样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概括,让学生形成一个前后知识对比的思路。
吴老师特别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拿出来进行比较,从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两者思想方面内容的认识。
最后,简要介绍西汉灭亡和东汉建立的史实,并利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东汉外戚和宦官专权的两大特点,这也是导致东汉最终灭亡的原因。
整节课总体而言,逻辑通顺,提问层层深入,师生互动良好,是一堂非常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我从中获益很多。
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