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的负担,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精神科医师也应该在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情况,避免用药过度或不当引起肝损伤。
三、合并心血管疾病精神科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是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不规律,情绪波动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因此,在精神科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
同时,精神科医师也应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情况,避免用药过度或不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加重。
二、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精神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患者的自杀、暴力行为,医务人员的被伤害等。
因此,精神科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患者的风险防范1.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对于患者的自杀、暴力倾向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监护、限制活动范围等。
2.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情绪,减少自杀、暴力行为的发生。
3.加强患者的家庭支持,建立家庭治疗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4.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如加强门禁管理、安装监控设备等。
2.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风险防范流程1.建立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
2.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于风险事件进行跟踪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共同维护精神科医院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精神科疾病的并发症是一项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一、精神科常见并发症有:1、肺结核2、肝脏疾病3、循环系统的疾病4、代谢综合征5、合并脑萎缩6、2型糖尿病7、合并失眠二、防范措施:1、加强入院时的管理在患者入院时,医师必须认真采集病史,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传染病史,手术输血史,职业、生活情况,是否到过疫区等。
确定患者是否已经患者上述疾病。
同时予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甲功、心电图、彩超、胸片、传染病筛查等),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有上述疾病。
由于我院患者为集中管理,一旦发生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可能出现区域内爆发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首现必须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一旦有传染病的患者,或传染性疾病接触史的患者,或近期曾到疫区接触的患者,如果以精神症状为主,则在我院隔离治疗,如果以传染病症状为主,则通过医务科协调转传染病医院治疗或上级有传染科的综合医院治疗。
2、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需避免选择心脏毒性大的药物。
有代谢方面疾病的患者,避免选择会导致代谢紊乱的药物。
3、定期辅助检查。
定期检测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彩超等。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尤其是正在服用对肝、肾、心脏、代谢等功能有损害药物的患者。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专科药物。
4、加强医患沟通。
入院时、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时、改变治疗方案时,均需及时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沟通,告知患者目前的情况,和即将要做的治疗,以及将会产生的后果。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5、认真执行医院各项制度职责,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前提。
6、加强患者的生活(尤其是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监护人)健康宣教。
对于本身体重超标、或正在服用影响代谢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监督患者饮食情况,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监护人)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增加活动,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饮食。
对于已经有肝功异常、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师医嘱的饮食指示执行。
精神病护理重点
五、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急危状态的行为主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
(一)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多是在妄想或幻觉影响下发生的。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1、行为评估(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
)2、情感评估3、意识状态评估暴力行为的预防:1、交流技巧(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个人空间。
)2、服用药物3、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4、患者教育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1、寻求帮助2、控制局面3、解除武装4、隔离与约束(二)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自杀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按程度可分为:①自杀意念②自杀威胁③自杀姿态④自杀未遂⑤自杀死亡抑郁症是自杀的一个最常见原因。
自杀行为发生的症状评估(熟悉):1、有企图自杀的历史2、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无望、经常哭泣3、失眠,体重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4、将自己与他人隔离,特别是将自己关在隐蔽的地方或反锁于室中5、存在幻听,幻听的内容可能是命令患者去自杀6、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7、存在被迫害、被折磨或被惩罚的想法或言论8、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9、显得非常冲动、易激怒,行为比较突然,在预料之外10、问一些可疑的问题,如“值夜班的人员多长时间巡视一次”、“这种药要吃多少才会死”、“这窗户离地面有多高”或“流血死亡需要多少时间”11、谈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
如患者可能会说“我不想活了”、“没什么值得我活下去了”或“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我”12、对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表示出异常的兴趣,并开始分发自己的财产13、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自杀的预防(重点掌握):1、通知其他小组人员2、保证环境安全3、密切观察4、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5、使用安全契约6、给患者提供希望7、提高患者自尊8、参加有益活动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一)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出走的征兆评估(识别):1、病史中有出走历史2、患者有明显的幻觉、妄想3、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或强迫入院4、患者对住院及治疗感到恐惧、不能适应住院环境5、患者强烈思念亲人,急于回家6、患者有寻找出走机会的表现护理措施:1、出走的预防:(1)增加沟通(2)加强安全管理(3)丰富住院生活(4)争取社会支持(5)加强监护2、出走发生后的处理八、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脑部有明显病理改变的精神障碍。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与评估指南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与评估指南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急性肌张力障碍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常常发生于治疗初始24小时内,男性青少年多见。
风险评估: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为个别肌群的持续性痉挛如斜颈或颈后倾、动眼危象、脚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同时伴有焦虑、烦躁及心率增快、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
容易误诊为癔症、破伤风、癫痫、脑膜炎或脑炎等疾病。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太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观察和体查。
二、静坐不能风险评估:多发生于抗精神病药物的第2-3周,表现为双腿的一种强烈的不自主感,患者感到身不由己地被驱动感,如刚躺着又想坐着、坐着又想走,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或紧张情绪,容易关生自杀念头。
容易误诊为精神症状加重,致使继续加药而不良反应更加明显。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药物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和体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三、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风险评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是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哌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女性和老年患者多见。
多在2周后出现,表现为肌肉僵直、肢体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动作减少或缓慢、小步态、静止性震颤、面具脸、流涎、构音困难、吞咽困难、嘴唇快速震颤(兔唇综合征),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药物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和体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不合作
患者可能不配合治疗和 护理,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可能导致一 系列副作用,如头晕、
恶心等。
护理人员因素
01
02
03
04
沟通障碍
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可能 存在语言或理解障碍。
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处理精 神科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压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 人员造成较大压力。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措施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 防范措施 • 安全护理实践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患者自身因素
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自杀 倾向,需要密切关注和
预防。
攻击行为
部分患者可能对他人或 自己实施攻击行为,需
要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可能面临暴力、感染 等职业风险。
医院管理因素
制度不完善
医院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漏洞,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设施缺陷
医院设施可能不完善,如监控 、报警系统等。
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科护理人员可能配备不足 ,影响服务质量。
培训不足
医院可能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专 业培训和安全教育。
02
防范措施
精神科常见急诊及处理
器质性疾病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抑郁发作 反应性精神障碍 癔症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药物性木僵
精选ppt
11
缄默∕木僵状态的处理
器质性木僵: 主要是对因治疗
紧张性木僵:首选电痉挛治疗,可用舒必利 200一800mg∕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缄默状 态可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抑郁性木僵:首选电痉挛治疗,同时予口服抗 抑郁药治疗
维持生命功能预防及控制并发症(脑水肿、酸中毒、 呼吸循环衰竭、高热)
积极寻找及治疗原发病因 发作停止后长期口服维持剂量的抗惊厥药
精选ppt
14
急性肌张力障碍
常发生于治疗初始24小时内,男性青少年多见。临床 表现为个别肌群的持续性痉挛如斜颈或颈后倾、动眼 危象(仰视症)、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锁颌症)等, 同时伴有焦虑,烦躁及心率增快、出汗等植物神经症 状。
精选ppt
4
兴奋躁动状态
又称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患者的动作和言语 明显增加,患者常因缺乏自我保护导致外伤, 或扰乱他人而被送至精神科急诊。当患者较长 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时,体力消耗过度,加之饮 食和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 继发感染,甚至全身衰竭。
精选ppt
5
兴奋躁动状态可见于以下疾病
处理:①即刻肌注东莨菪碱或苯甲托品,十几分钟后 症状可迅速缓解。②预防措施可加用口服抗胆碱能药 如安坦或苯甲托品。③预防措施效果不明显,则应减 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④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患者禁 用抗胆碱能药,可试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或异丙嗪。
精选ppt
15
恶性综合征
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抗精神病 药物都可引起,常见于剂量过大或加药过快者,其中 以氟哌啶醇引起者最常见。该综合征可能是变态反应 所致,或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缺陷。
精神科噎食与跌倒的防范与护理
噎食定义噎食又称急性食道堵塞,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主要是服用精神病药物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所致。
表现为患者在进食时突然发生严重的呛咳、呼吸困难、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等危象,基至窒息死亡,应立即处理。
护理评估(1)噎食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I)因病抢食、暴食所致。
2)精神疾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容易出现噎食。
3)癫痫患者在进食时抽搐发作导致咽喉肌运动失调,可能出现噎食。
患有脑器质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吞咽反射迟钝,如果抢食或进食过急会发生噎食。
(2)噎食的临床表现进食时突然发生,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发音,呼吸急促,严重者喘鸣,Heimlich征象手不由自主的以V字状地紧贴颈部,面色青紫双手乱抓;重者口唇、黏膜及皮肤发绀,意识丧失,抽搐,全身瘫痪,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弱。
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极高。
如下图所示护理诊断(1)吞咽障碍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或脑器质性疾病等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进食过急有关。
护理目标(1)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不发生噎食。
(2)患者知道细嚼慢咽的重要性,能有效防止噎食。
护理措施(1)噎食的预防1)对暴食和抢食患者专人护理,单独进食,控制进食速度。
2)对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者可酌情给予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食半流食,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集体用餐,开饭时医护人员严密观察进食情况,防止噎食发生,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少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2)噎食发生后的处理抢救原则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立即停止进食,清除口咽部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用手指掏出口咽部食团。
若患者牙关紧闭,可用筷子或开口器等撬开口腔掏取食物,解开患者领口,尽快使其呼吸道通畅,用海氏急救法抢救。
精神科常见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一、心电图检查1.检查前不能饱饮、饱食、吃冷饮和抽烟,需要平静休息20分钟。
2.检查时要睡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切勿讲话或移动体位。
3.过去做过心电图的,应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
如正在服用洋地黄、钾盐、钙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告诉医生。
4.检查时,如涂有电极膏,检查毕可用卫生纸擦掉。
二、B超检查1、检查心脏时,应休息片刻后脱鞋平卧于检查床上,解开上衣钮扣,暴露胸部后检查;2、腹腔的肝、胆、胰的探测前3日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于发酵产气食物,检查前1天晚吃清淡饮食,当天需空腹禁食、禁水4-6小时;3、病人如同时要作胃肠、胆道X线造影时,超声波检查应在X线造影前进行,或在上述造影3天后进行;4、如检查盆腔的子宫及其附件等脏器时,检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开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2-4小时不要小便。
5、做泌尿系统B超检查,特别是输尿管和膀胱B超检查时,应在检查前1-2小时,饮温水400-600毫升,待膀胱充盈后再检查。
如果患者须一次接收消化、泌尿检查,最好检查当日不排晨尿,这样不必喝水即可达到膀胱充盈的目的。
三、CT检查1.腹部CT检查前,禁食4小时,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
2 .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已做钡剂检查的病人,须待钡剂排空后;急于作CT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3.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
4 需作增强扫描的病人,提前作好碘过敏试验。
并请家属在《接受碘造影剂志愿书》上签字,以履行必要的手续。
5.预先让病人了解检查过程,向病人耐心陈述屏气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并训练1~2次。
采用平均均匀呼吸时屏气。
6. 病人须携带有关的病史资料,如病史、超声检查、化验、放射性核素、MRI和已作过CT检查的各种检查资料,以备参考。
7、部分脑科病员检查欠合作者,需使用镇静剂。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预防规范及风险防范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并发结核精神科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
(一)预防规范:根据本地区结核病流行情况、本机构的诊疗条件等,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并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本机构中结核病感染危险区域、危险场合的界定以及危险级别的确定。
2. 采取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设备。
4. 涉及的相关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二)风险防范:1.开展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
2.制定本机构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3.建立健全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4.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的技术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开展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
二、合并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代谢异物的找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
(一)预防规范: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化,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少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二)风险防范:1.药物治疗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应把药物治疗作为一个潜在的病因。
2.转氨酶水平>2000U/ L,通常提示肝严重损害或肝细胞大面积坏死。
3.轻度转氨酶升高需广泛的鉴别诊断,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如果发现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应谨慎使用对肝有毒性的药物。
医院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预案(标准版)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预案
精神科药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为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制定本预案。
一、全体医护人员要树立牢固的医疗安全意识,科室经常性加强医疗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医疗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确保患者的用药治疗安全。
二、科室每年组织学习常见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并考核,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和防范措施。
三、主管医师在治疗用药期间,要严格按照相关治疗规范合理用药,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超适应症或超剂量用药。
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观察。
四、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及时作出相应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
五、对严重并发症需其他学科协助治疗时,应及时请会诊,必要时转科治疗。
六、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与家属沟通,耐心解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对出现的并发症在医疗文书中记载,并按相关制度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
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精神药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药物,一般不良反应较多。
在治疗过程中,为确保患者安全,应遵循以下用药及处理原则。
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防范: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或换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防范: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血容量,有助于血压恢复,或用压药物,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防范: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精神科常用制度修改版
精神科常用制度修改版目录精神科门诊工作制度 (2)精神科新入院病人接诊管理制度 (3)精神科留陪制度 (4)精神科探视制度 (4)精神科病房巡视管理制度 (5)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6)精神科病房门锁管理制度 (7)精神科病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精神科住院说明(知情)工作制度 (9)精神科入院评估制度 (10)精神科疗效评估管理制度 (11)精神科实施医疗保护措施的管理制度 (12)医疗保护措施知情同意签署制度 (13)医疗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意外的知情同意签署制度 (14)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15)精神科使用隔离措施的制度 (16)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预案 (17)精神科出院康复指导制度 (18)精神科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19)处理精神病患者危急重症患者应急预案 (19)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21)精神科入院评估和住院流程.....................................................................................21精神科临床疗效评估流程.........................................................................................22精神科医疗保护措施实施流程.................................................................................23医疗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意外的知情同意签署流程.................................................24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流程.....................................................................................25精神科使用隔离措施的实施流程.............................................................................27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流程.....................................................................................28精神病患者出院流程.................................................................................................29精神科医疗保护措施并发症预防规范.....................................................................30精神科门诊工作制度为加强精神科门诊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本制度。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护理观察与处置
念的患者容易发生自杀;
○ 药物治疗反应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时,容易发生自杀。
精神分裂症患者
识别自杀的预兆
反常语言:“我要死了”、“我活着没意思”; 反常行为:写遗书、清理东西、郑重打扮; 情绪变化:抑郁加重、突然好转。
自杀好 发时间
YES
NO
满意
不满意
医院:检视我们的支持
暴力处置的法律问题
护理人员负有保护个案的责任,然而暴力的结果可能 会造成个案受伤,且处置的过1 程常使用到约束与隔离措 施,个案或家属可能会因对此措施的不了解或误解而造 成医疗纠纷,因此执行暴力处置时必须遵守相关医疗法 规之规定。
管理者:关注员工们的反应
在创伤后的一段日子里,你可能会发现 你的员工:
障碍 进食自理缺陷 癫痫病史 情绪不稳时进食
引 起 噎 食 的 食 物
精神病人噎食 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人噎食一般发生突然,轻 者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双眼直 瞪、双手乱抓或抽搐。重者意识 丧失、全身瘫软、四肢发凉、二 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 进而停止。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 不当,死亡率较高。
// 1. 自缢——可利用的物品
• 约束带 • 衣服、裤子 • 裤带、鞋带 • 毛巾 • 床单、被罩 • 拖把 • 塑料袋 • ……
临床表现
严重程度 VS “时间” & “缢绳粗细”。
自缢时间短:面色紫绀、 双眼上翻、舌微外吐、呼 吸停止、全身软瘫、小便 失禁,可有微弱心跳。
自缢时间长:呼吸停止, 心脏停跳、大小便失禁、 四肢变凉,抢救将十分困 难。
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
自杀行为评估注意点
一.精神症状 二.家族或自杀史(未遂) 三.极端行为、情绪不稳,行为冲动、流露自杀意愿、病
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 2
抢救工作制度
•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 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 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 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 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 登记。 •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 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字可编辑目录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01020304添加标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会议基调年会视频
护理交接班制度
• (一)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
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 • (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 超过15分钟。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 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 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 (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 重患者、手术后患者、待产妇、分娩后、小儿患者以及有 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预防精神科常见并发症,保护患者身体和精神健康,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精神科疾病常常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结核病是常见的一种。
精神科病人由于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等症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因此,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开展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的技术培训,以及开展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都是有效的预防规范。
合并肝脏疾病也是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药源性肝病是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需要特别注意。
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化。
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少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此外,酒精滥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素沉着症和自体免疫性肝炎等都是导致肝脏疾病的因素,需要注意风险防范。
综上所述,预防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制定预防规范、开展风险防范、加强宣传教育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大多数患者出现肝酶异常是由于胆汁淤积引起的,常见病因包括药物反应和胆管梗阻。
如果药物因素被排除,应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胆管梗阻。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和QT-c间期延长较为常见。
为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应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急剧增药和长期大剂量用药。
对于高龄和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药物,剂量应小、加药宜慢,尽量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药物。
同时,应尽可能避免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和抗抑郁药联用。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或主诉胸闷、心悸等不适,应减药、停药或换药,并在必要时请专科会诊。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
为预防代谢综合征,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并对高危人群,如肥胖和有家族史的人进行早期干预。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梁小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梁小丽【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在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从提高法律意识、对管理的工作中加大管理的力度,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遵循工作规范,为减少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发生危险事件的主要因素为:①患者本身;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③医疗设施和环境;④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
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指导增强防范意识,不仅能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康复,还能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对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和谐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研究护理管理中将护理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而护理安全重视的程度非常高,不仅在保护患者健康生命的前下,还要消除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如何能一举两得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一直是我院精神科的目标和方向,在精神科进行护理的工作人员而言,护理安全非常的重要,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精神病患者,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将防范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为日后在护理工作中提供防范的方法。
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后,生活水平的加快,工作压力不断的增加,面对不断增大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致使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该病已经成为社会、医院以及家庭关注的重点,根据上述的情况,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也相对的增加,给我精神科室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而精神科的护理模式与其他科室的护理模式有明显的差别,精神科室在护理中更加容易发生危险事件,容易影响医患之间的不良关系、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1],根据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特点,为进一步有效地减少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故对精神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的重要性的意义非常的重要,根据分析后的结果,不仅能对护理的安全性进行提高,还能促使精神障碍患者尽快的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一、精神科常见并发症有:
精神科疾病也与其他学科一样,同一患者可能合并或出现许多其它学科问题。
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根据精神科疾病特点,精神科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肝脏疾病、循环系统的疾病、代谢综合征、合并脑萎缩、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等。
二、防范措施:
精神科至少有50%以上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不会主动叙述自己的额躯体不适,而家属带患者以精神问题前来我院就诊,那么要求精神科医生在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还是实验室检查方面,都应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躯体问题全面评估,以避免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入院时的管理
在患者入院时,医师必须认真采集病史,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传染病史,手术输血史,职业、生活情况,是否到过疫区等。
确定患者是否已经患者上述疾病。
同时予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甲功、心电图、彩超、胸片、传染病筛查等),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有上述疾病。
由于我院患者为集中管理,一旦发生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可能出现区域内爆发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首现必须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一旦
有传染病的患者,或传染性疾病接触史的患者,或近期曾到疫区接触的患者,如果以精神症状为主,则在我院隔离治疗,如果以传染病症状为主,则通过医务科协调转传染病医院治疗或上级有传染科的综合医院治疗。
2、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需避免选择心脏毒性大的药物。
有代谢方面疾病的患者,避免选择会导致代谢紊乱的药物。
3、定期辅助检查。
定期检测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彩超等。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尤其是正在服用对肝、肾、心脏、代谢等功能有损害药物的患者。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专科药物。
4、加强医患沟通。
入院时、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时、改变治疗方案时,均需及时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沟通,告知患者目前的情况,和即将要做的治疗,以及将会产生的后果。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5、认真执行医院各项制度职责,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前提。
6、加强患者的生活(尤其是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监护人)健康宣教。
对于本身体重超标、或正在服用影响代谢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监督患者饮食情况,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监护人)的健康宣
教,让患者增加活动,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饮食。
对于已经有肝功异常、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师医嘱的饮食指示执行。
并积极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以争取家属的配合,不私下予患者高脂高盐高糖等饮食。
7、改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
夜间时尽量把病房的光线调至最暗,白天时增加采光不好的病房的亮度,让患者能充分感受到昼夜变化。
晚上时经量减少噪音的出现。
安排病房时,冲动吵闹的患者经量远离睡眠障碍的患者。
8、积极开展工娱、心理、康复、脑电、脑反射等治疗
增加精神科各种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防止认知功能受损,是精神科治疗的根本目的。
因此对于没有绝对禁忌症的患者均需开展以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