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的定义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因在同一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又称作重量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
体积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土壤容重ρ=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干土的质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来求得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继而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
三、仪器
环刀(100cm³)、电子秤、量筒
四、实验步骤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称取干土和环刀的质量,然后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称取湿土和环刀的重量,重复做五组,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质量含水量。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重复做五组,记录加水的量,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含水量。
得出结论: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 生长 • 土壤含水量过低会导致作物缺水,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理活动 • 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导致作物根系缺氧,影响作物生长
土壤含水量对农业生 产灌溉管理的影响
• 土壤含水量对农业生产灌溉管理的影响 • 土壤含水量是农业生产灌溉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壤含 水量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 业产量 • 不合理的灌溉管理可能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影响作物 生长和农业产量
土壤含水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 影响
• 土壤含水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 土壤含水量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农业 生产可持续性 • 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可能导致地表径流、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土壤 水分保持和供给能力
• 土壤改良,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和供给能力 • 采用土壤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提 高土壤保水能力 • 深松改土,增加土壤深度,提高土壤水分供给能力 • 种植植被,如植树造林、草地保护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 善生态环境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土壤含水量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对环境的影响
• 土壤含水量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土壤含水量过高可能导致地表径流,影响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稳定 • 土壤含水量过低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影响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
土壤含水量与气候变化
• 土壤含水量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气候的湿润程度 • 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含水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
土壤质量含水量计算公式
土壤质量含水量计算公式咱们平常说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这可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呢!简单来讲,它就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那怎么算这个比值呢?这就得靠一个专门的计算公式啦。
先来说说为啥要搞清楚这个土壤质量含水量。
就拿我之前去农村调研的经历来说吧。
有个村子,大家种的庄稼总是长不好,收成也差。
后来一研究,发现问题可能就出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上。
庄稼就像小孩子,得吃好喝好才能茁壮成长。
土壤里的水分不合适,庄稼就“饿”着了或者“撑”着了,能长得好才怪呢!那这个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其实就是:土壤质量含水量 = (土壤水的质量 ÷烘干土质量)× 100% 。
这里面,土壤水的质量得通过测量才能得到。
一般是先称一下新鲜的土壤,这叫湿土质量。
然后把这土放在烘箱里烘到恒重,再称一下,这就是烘干土质量。
湿土质量减去烘干土质量,就是土壤水的质量啦。
比如说,我们取了一份土壤样本,称得湿土质量是 120 克。
然后把它烘干后再称,烘干土质量是 100 克。
那土壤水的质量就是 120 - 100= 20 克。
按照公式算一下,土壤质量含水量 = (20 ÷ 100)× 100% = 20% 。
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时候,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果园里做实验。
果农们都特别好奇,围着我们看。
我们小心翼翼地采集土壤样本,认真测量和计算。
果农们在旁边一边看一边问这问那,“这能让我们的果子更甜不?”“是不是知道这个就能多结果子啦?”我们耐心地给他们解释,告诉他们合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能让果树吸收到恰到好处的水分,果子品质自然就更好。
而且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的含水量还不一样。
像砂土,它的保水能力差一些,含水量就得相对高一点。
黏土呢,保水能力强,含水量就得控制一下,不然容易积水。
在农业生产中,要是能准确掌握土壤质量含水量,那可就像是有了一双“透视眼”,能清楚知道土地的“渴”和“饱”。
土壤含水量名词解释
土壤含水量名词解释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并用于生长的水分含量。
它是植物安全繁荣生存及恢复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
下文就土壤含水量的内涵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介绍:一、概念解释1. 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水分的含量。
它指土壤中可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份的数量。
2. 土壤含水量主要有渗透性水分和结合性水分之分,渗透性水分是指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水分,而结合性水分就是指土壤中被膨胀物质吸附的水分,不能被植物吸收。
3. 土壤含水量不但包括土壤中固定水分,还包括土壤中的游离水分,以及土壤深层和邻近地表的水分。
二、重要性1. 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重要,低含水量会导致植物干旱、衰退。
相反,高含水量则可以使植物生长茁壮。
2. 土壤含水量还与土壤温度紧密相关,上面提到渗透性水分是可以被植物吸收的水分,而结合性水分则能够把土壤中的热量吸附,因此土壤含水量也影响着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3. 土壤含水量对于河流、湖泊、湿地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河流、湖泊等湿地的土壤含水量低于正常的水位,那么将导致其生态系统的恶化,甚至变得没营养,无法支撑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三、提高策略1. 降雨增加:适当控制土壤的降雨量有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的状况。
2.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不仅能够减少土壤单位体积中水分的流失,也能减少土壤单位面积中水分的流失,因此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
3. 引调技术:许多现代农业技术,如坡面灌溉、排水吸收管道灌溉等,都可以提升土壤含水量,有效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的状况。
四、结论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植物的生命线。
为了保持土壤含水量的良好状态,建议采取控制降雨量、造林以及引调技术等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土壤水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土壤含水量标准范围
土壤含水量标准范围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它是决定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对于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含水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它是土壤中水分与干重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干重法、重量比重法、电阻法和射线法等。
其中,电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所导致的电阻变化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也不同。
在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通常较低,而在湿润地区,土壤含水量则相对较高。
地形也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地和平原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很大。
土壤类型也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也不同。
植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也很大,植被越茂盛,土壤含水量就越高。
三、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标准范围不同,但通常在以下范围内: 1.沙质土壤:5%-10%2.壤土:10%-20%3.黏土质土壤:20%-30%4.淤泥质土壤:30%-40%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可以作为土壤管理的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农民和环保工作者更好地管理土地和保护环境。
四、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和作用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当土壤含水量过低时,植物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壤含水量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的分布和利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了解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对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比例,它决定了土壤中能够容纳的水分的多少。
土壤的孔隙度越大,土壤中的水分就越多。
反之,土壤的孔隙度越小,土壤中的水分就越少。
土壤的含水量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土壤的含水量与土壤孔隙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当土壤孔隙度较大时,土壤中的水分也会较多,因此土壤的含水量也会较高。
反之,土壤孔隙度较小时,土壤中的水分也会较少,因此土壤的含水量也会较低。
因此,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土壤孔隙度越大,土壤含水量也就越大;土壤孔隙度越小,土壤含水量也就越小。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的粒径组成、土壤的压实程度、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土壤的结构等。
土壤结构越松散,土壤孔隙度就越大;土壤结构越紧密,土壤孔隙度就越小。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都非常重要。
适当的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土壤孔隙度过大也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流失,影响土壤的肥力。
因此,维护土壤孔隙度适宜的水平对于保护土壤肥力和促进农作物生长都非常重要。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不仅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还会影响土壤的透氧性和透光性。
土壤孔隙度较大的土壤,其透氧性和透光性也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反之,土壤孔隙度较小的土壤,其透氧性和透光性也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此外,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土壤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土壤孔隙度较大的土壤,其导热性和导电性也较差;反之,土壤孔隙度较小的土壤,其导热性和导电性也较好。
因此,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影响土壤的透氧性、透光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特性,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饱和含水量计算公式
土壤饱和含水量计算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土壤饱和含水量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它其实与很多方面都息息相关。
比如说,农民伯伯种地时需要考虑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来决定浇水的量;搞园艺的人也得清楚这个,才能让花草长得更好。
那到底啥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呢?简单来说,就是土壤在被水充分浸泡,达到再也吸不进水的状态时,所含水分的量。
而要计算这个量,就得用到特定的公式。
土壤饱和含水量 = 土壤孔隙度 ×水的密度。
这里的土壤孔隙度,就是土壤中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个公式,我给大家讲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的农场帮忙。
那时候正赶上要种一批新的蔬菜,朋友就特别纠结到底要浇多少水。
我就跟他说,咱得先搞清楚这片地的土壤饱和含水量。
我们先是找来工具,在地里取了几个样本。
然后,通过一些实验和测量,算出了土壤孔隙度。
这过程可不容易,又是测量又是计算的。
特别是测量的时候,得特别仔细,稍微有点偏差,结果就不准啦。
等算出了孔隙度,再根据水的密度(这个一般是个固定的值),就能得出土壤饱和含水量了。
有了这个数据,朋友心里就有底了,浇水的时候也不再盲目,蔬菜后来长得那叫一个好。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公式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呢。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了土壤饱和含水量,就能合理安排灌溉,既不会浇水太多导致浪费和土壤过湿,也不会浇水太少影响作物生长。
而且对于一些水利工程、地质研究啥的,这个公式也很重要。
总之,土壤饱和含水量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就能在很多方面派上用场,让我们更好地和土地打交道。
所以啊,大家别觉得这只是个枯燥的公式,它背后可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能帮助我们在与土地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3.1测定意义严格地讲,土壤含水量应称为土壤含水率,因其所指的是相对于土壤一定质量或容积中的水量分数或百分比,而不是土壤所含的绝无仅绝对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经常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以便适时灌溉或排水,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需要,并利用耕作予以调控,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要了解土壤水运动及土壤对植物的供水能力,只有土壤水数量的观念是不够的。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如果粘土的土壤含水量为20%,砂土的土壤含水量为15%,两土样相接触,土壤水应怎样移动?如单从土壤水数量的观念,似乎土壤水应从粘土土样流向砂土土样,但事实恰恰相反。
这说明,光有土壤水数量的观念,尚不能很好研究土壤水运动及对植物的供水,必须建立土壤水的能量的观念,即土水势的概念。
测定土壤水特征曲线(基质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土壤工作者需要土壤水特征曲线这一基础资料,了解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对今后土壤水特征曲线(不管是自己测定还是由别的单位测定)的应用是有益的。
3.2方法选择的依据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烘干法、中子法、射线法和TDR法(又称时域反射仪法)。
后三种方法需要特别的仪器,有的还需要一定的防护条件。
土水势包括许多分势,与土壤水运动最密切相关的是基质势和重力势。
重力势一般不用测定,只与被测定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测定基质势最常用的方法是张力计法(又称负压计法),可以在田间现场测定。
土壤水特征曲线是田间土壤水管理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
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可获得很多土壤基质和土壤水的数据,如土壤孔隙分布及对作物的供水能力等等。
测定土壤水特征曲线最基本的方法是压力膜(板)法,它可以完整地测定一条土壤水特征曲线。
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烘干法又称质量法,具体操作是:用土钻采取土样,用感量0.1g的天秤称得土样的质量,记录土样的湿质量m t,在105℃烘箱内将土样烘6h~8h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录土样的干质量m s,根据θm=m w/m s×100%计算土样含水量,式中:m w=m t-m s;θm表示土样的质量含水率,习惯上又称为质量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及求农田作物需水量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指一定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干土指在105℃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通常要求烘干时间达8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
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也是经典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文献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
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水重%)可由下式求得:例1:测得湿土重为95克,烘干后重79克,求重量含水量。
%3.20%100797995%=⨯-=水重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指一定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
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克/厘米3,因此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水容积%)可由下式求得: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g/cm 3。
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在土壤工作中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 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蓊或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大,如下表。
容重(g/cm 3) 松紧程度 孔隙度(%)< 1.00 最松> 60 1.00~1.14 松60~56 1.14~1.26 适合56~52 1.26~1.30 稍紧52~50 > 1.30 紧< 50(2)计算土壤重量 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平均容重来计算,同样一定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1:一个直径为40cm ,高为50cm 的盆,如果按1.15g/cm 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解:(40/2)2 3.14 50 1.15 = 72220克 = 72公斤如一亩地面积(6.67⨯106cm 2)的耕层厚度为20cm ,容重为1.15g/cm 3,其总重量为:6.67 ⨯ 106 ⨯ 20 ⨯ 1.15 = 1.5 ⨯ 108(g) = 150(t) = 150000kg = 30 万斤土(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量 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灌溉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和施肥的依据。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是描述土壤水分含量的两种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的质量与土壤质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它反映了土壤中水的相对含量,是衡量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参数。
质量含水量受到土壤质地、孔隙状况、有机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体积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的体积与土壤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它反映了土壤中水的相对体积,是衡量土壤水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和土壤空隙状况的重要参数。
体积含水量与质量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受到土壤孔隙率和密度的制约。
对于同一土壤来说,在土壤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土壤孔隙率越高,体积含水量越高,质量含水量也越高。
因此,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在低水分含量时,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增长趋势可能较为接近。
而在高水分含量时,由于土壤孔隙率已经趋于饱和,体积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而质量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可能相对较快。
因此,在描述土壤水分状况时,需要综合考虑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土壤水分状况和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可以采用烘干法、电阻法、中子法等方法来测量土壤质量含水量。
而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方法则包括电容法、TDR法、FDR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植被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整。
总之,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是描述土壤水分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来评估土壤水分状况和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水分的正常值
土壤水分的正常值一、引言土壤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土壤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水分的定义、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土壤水分的正常值以及土壤水分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土壤水分的定义土壤水分指的是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
土壤水分是由降水入渗、蓄水、蒸发散发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土壤水分的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1. 蓄水量法:通过测量土壤剖面上下限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来间接推算土壤水分的含量。
2.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取出后,通过称重的方法来测量土壤中的含水量。
3. 电导率法:利用土壤中水分的电导性质来测量土壤水分的含量。
4. 电容法: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土壤中的电容变化来推算土壤水分的含量。
四、土壤水分的正常值土壤水分的正常值是指土壤中含水量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数值。
正常的土壤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水分的正常值因地域、季节、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水分的正常值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表层土壤水分的正常值: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表层土壤的水分正常值应保持在20%~30%之间。
这样可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有利于植物根系的扩展和生长。
2. 深层土壤水分的正常值:深层土壤的水分正常值应保持在30%~40%之间。
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供给植物的根系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土壤水分的正常变化范围:土壤水分的正常变化范围是指土壤水分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范围。
一般来说,土壤水分的正常变化范围应保持在10%~20%之间。
这样可以满足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
五、土壤水分对植物的影响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土壤水分可以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而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 过高的土壤水分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差,根系缺氧,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养分吸收,还容易引发病菌滋生,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
土壤含水量
率。
土壤含水率是农业生产中一重要参数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
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
田间持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悬着水的最大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认为是一个常数,常用来作为灌溉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的指标。
但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严格说不是一个常数。
虽在田间可以测定,但却不易再现,且随测定条件和排水时间而有相当的出入。
故至今尚无精确的仪器测定方法。
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束缚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自由水,包括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
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0.3巴。
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
这部分水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15巴。
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称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
当然,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即土壤水势-1巴左右就采取措施进行灌溉。
土壤饱和含水量(saturated moisture)是指土壤颗粒间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亦称持水度。
在沙质土壤中,饱和含水量在25~60%范围内。
有机土如泥炭土或腐泥土的饱和含水量可达100%。
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
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
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
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
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十分重要。
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相对含水量=(实测土壤湿重-干重)/(饱和重-干重)×100%其中,实测土壤湿重是指将一定体积的土壤取出并称重后的湿重;干重是指将同一体积的土壤在105°C下烘干至恒重后的重量;饱和重是指将同一体积的土壤在水中浸泡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并通过这一指标来评估土壤的湿度情况和植物生长的适宜性。
相对含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等过程,因此对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进行监测和调控对于实现高效的农田管理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农田管理中,通过对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的湿度,可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作物根部的腐烂和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对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进行精准的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利用土壤含水量计算仪器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这些仪器通常采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测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一个重要的土壤指标,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以及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地测定和监测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因此,在实际的农田管理中,应给予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控。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3.1测定意义严格地讲,土壤含水量应称为土壤含水率,因其所指的是相对于土壤一定质量或容积中的水量分数或百分比,而不是土壤所含的绝无仅绝对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经常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以便适时灌溉或排水,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需要,并利用耕作予以调控,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要了解土壤水运动及土壤对植物的供水能力,只有土壤水数量的观念是不够的。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如果粘土的土壤含水量为20%,砂土的土壤含水量为15%,两土样相接触,土壤水应怎样移动?如单从土壤水数量的观念,似乎土壤水应从粘土土样流向砂土土样,但事实恰恰相反。
这说明,光有土壤水数量的观念,尚不能很好研究土壤水运动及对植物的供水,必须建立土壤水的能量的观念,即土水势的概念。
测定土壤水特征曲线(基质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土壤工作者需要土壤水特征曲线这一基础资料,了解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对今后土壤水特征曲线(不管是自己测定还是由别的单位测定)的应用是有益的。
3.2方法选择的依据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烘干法、中子法、射线法和TDR法(又称时域反射仪法)。
后三种方法需要特别的仪器,有的还需要一定的防护条件。
土水势包括许多分势,与土壤水运动最密切相关的是基质势和重力势。
重力势一般不用测定,只与被测定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测定基质势最常用的方法是张力计法(又称负压计法),可以在田间现场测定。
土壤水特征曲线是田间土壤水管理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
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可获得很多土壤基质和土壤水的数据,如土壤孔隙分布及对作物的供水能力等等。
测定土壤水特征曲线最基本的方法是压力膜(板)法,它可以完整地测定一条土壤水特征曲线。
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烘干法又称质量法,具体操作是:用土钻采取土样,用感量0.1g的天秤称得土样的质量,记录土样的湿质量m t,在105℃烘箱内将土样烘6h~8h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录土样的干质量m s,根据θm=m w/m s×100%计算土样含水量,式中:m w=m t-m s;θm表示土样的质量含水率,习惯上又称为质量含水量。
土壤湿度和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湿度和含水量的关系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通常被用来描述土壤中水分的状态和含量。
土壤湿度是指土壤中水分的相对多少,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含水量则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通常以重量比或体积比来表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含水量。
当土壤湿度较高时,表示土壤中的水分较多,因此含水量也会相对较高。
相反,当土壤湿度较低时,表示土壤中的水分较少,因此含水量也会相对较低。
因此,土壤湿度和含水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土壤湿度越高,含水量也越高,反之亦然。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土壤类型对土壤湿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同,因此相同的土壤湿度可能对应着不同的含水量。
例如,沙质土壤通常含水量较低,而粘土质土壤则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
因此,即使两种土壤的湿度相同,它们的含水量也可能存在差异。
另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产生影响。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湿度可能较低,但是由于蒸发的作用,土壤中的含水量可能会下降。
而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湿度较高,土壤中的含水量也相对较高。
因此,气候条件对土壤湿度和含水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产生影响。
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保持土壤湿度和含水量的相对稳定。
而人类的农业活动、灌溉和排水工程等也会对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
综上所述,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控制土壤湿度和含水量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
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
摘要:
I.土壤相对含水量定义
II.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
A.烘干法
B.容积法
III.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应用
A.农业
B.环境科学
C.工程领域
正文:
I.土壤相对含水量定义
土壤相对含水量,通常被定义为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它是衡量土壤湿度的重要参数,对植物生长、土壤形成和水分循环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II.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
A.烘干法
烘干法是计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烘干至恒重。
然后,通过称重计算出烘干前后土壤样品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土壤的含水量。
B.容积法
容积法是通过测量土壤的体积和重量来计算其相对含水量。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放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记录容器内土壤的体积。
然后,通过称重计算出土壤样品的重量。
最后,将土壤的重量除以它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III.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应用
A.农业
在农业领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于作物生长和灌溉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农民可以了解土壤的湿度,从而制定合适的灌溉计划,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
B.环境科学
土壤相对含水量是评估土壤质量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指标。
例如,它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预测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以及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C.工程领域
在工程领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于土壤稳定性、侵蚀和沉降等方面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
在地质学中,含水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岩石或土壤中水的含量。
含水量可以分为绝对含水和相对含水两种。
1. 绝对含水量:这是指岩石或土壤中水的实际质量与其干燥状态下固体部分的实际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水的质量/干固体物质的质量)*100%。
2. 相对含水量:这是指岩石或土壤中水的含量与最大可能含水量之比。
最大可能含水量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石或土壤中的水分子可以被吸附或结合的最大数量。
计算公式为:(水的质量/最大可能含水量的质
量)*100%。
相对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都是描述岩石或土壤中水含量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或土壤的水分状况,对于农业、水文、地质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六节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
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第五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主要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能系统地处理土壤水、气、热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措施。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
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
4、全容水量
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水分基本充满了土壤孔隙,在自然条件下,水稻土、沼泽土或降雨、灌溉量较大时可达到全容水量。
4、有效水含量
土壤中的水分,并不是全部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
最大有效含水量(%)=田间含水量%—凋萎系数%
1."0—
1."5um之间的细孔,瓷杯和管内充满水,水可通过细孔与土壤水接触,当土壤水势小于瓷杯内水势时,水分由细孔进入土壤。金属管上端连接金属表,水分由瓷杯细孔进入土壤后,管内形成负压,当内外水势相等时,真空压力计上的负压读数即代表管外土壤水吸力。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概念:
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吸力是一个连续函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的相关曲线。
1."34~
1."5)
3、田间持水量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2."5
测定方法(野外):
在野外地里灌水后,铺上枯枝落叶防止蒸发,两天后,重力水下渗,这时所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土壤的水吸力或pF值越大,土壤水所受的吸力也越大,对植物的有效性就越小,当土壤对水的吸力超过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的吸力说,即pF值大于
4."5时,土壤水分就处于无效状态。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水的吸力越低,土壤水本身的势能就高,土壤水的可移动性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就强。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时,实际的含水量相差很大,但土壤水吸力相似。达到萎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pF为
氧气
10."35——
20."03%
二氧化碳
0."15——
0."65%氮气
78."8——
80."2%
相对湿度100%
土壤孔隙和土壤含水量影响土壤空气数量
二、土壤的通气性的生态意义
1、对植物的直接影响
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必需的氧气。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根系长、颜色浅、根毛多,根的生理活动旺盛。缺氧时,根系短而粗、色暗、根毛大量减少,生理代谢受阻。当土壤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9%~10%时,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大部分的植物根系就会停止发育。
4、如何从吸湿系数计算土壤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
5、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
7、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由于作用力不同,土水势可以分为几个分势:
基质势:
由土粒分子吸水和毛管力作用下所降低的势能,是最主要的土水势组成部分。
渗透势:
土壤水中溶质所降低的势能,在一般土壤中忽略不计。
重力势:
在淹水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水向下渗漏时产生。
土水势是上述各分势的代数和。
二、土壤水吸力
1、概念: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2、对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和养分转化的影响
通气良好时,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迅速、彻底,植物可吸收利用较多的速效养分。通气不良时,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慢,还会产生有毒的还原物质(如硫化氢、磷化氢等)。
三、紧实土壤的改良
人为践踏、机械压实以及有机质缺乏、结构不良等引起的土壤紧实现象在城市绿地中异常突出。
二、膜状水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
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0."001毫米,据公式得出H为75米,但这个数据无法从实验中得到证实。实际上,一般毛管水的上升高度不超过3—4米,这可能是由于毛管直径太小,当达到一定长度后,很容易被堵塞。
四、重力水
降水或灌溉后,不受土粒和毛管力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植物能完全吸收重力水,但由于重力水很快就流失(一般两天就会从土壤中移走),因此利用率很低。
三、xx
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xx:
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
P = 2T/r
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可分为2种类型:
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2、体积百分数: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意义:
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如土壤含水量(重量)20%,容重为
1."2。则土壤容积含水量为20%*
1."2=
24."0%
改良措施:
松土可采用人工、机械、爆破以及生物方式。
施用抗紧实的物料:
粗有机物料、膨化岩类。
采用通气透水的铺装方式
强化地下通气的措施
本章重点:
掌握土壤液态水的类型及其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掌握土壤水吸力的测定方法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含义。
本章难点:
是各种液态水分类型划分的依据,以及对土壤水分能量观点的理解。有些内容比较抽象。
4、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水分的入渗、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分状况。与气候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较容易改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
主要是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
三、土壤水分的调节
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吸力为
0."3atm或
0."3bar;pF为
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水力相差很大。
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一、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定量测定方法
1、xx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
4、xx、电阻法、石膏法
5、压力膜
二、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
1、气候:
降雨量和蒸发量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难以人为控制。
2、植被:
植被的蒸腾消耗土壤的水分,而植被可以通过降低地表径流来增加土壤水分。
3、地形和水文条件:
地形地势的高低,影响土壤的水分。在园林绿化生产中,要注意平整
土地。对易遭水蚀的地方,要注意修成水平梯田。
有效水分含量(%)=自然含水量%—凋萎系数%
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水的数量比较复杂,受土壤质地、结构、土壤层位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
一、土水势
土壤水和自然界其他物体一样,含有不同数量和形式的能,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能自发地从能量较高的地方向能量较低的地方移动。土水势是表示土壤水能量状态常用的名称。土壤水的“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但由于土壤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缓慢,所以只考虑它的势能。势能是由力场中的位置决定的。土壤水分由于受各种力的影响,其势能必然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水分的自由能降低。如果要把水从土壤中抽出,必然要施以相应的力作相应的功,以克服土壤中对水作用的各种力量。土水势就是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势能的变化。
三、水分常数:
土壤含水量根据受土壤各种力的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的水量,对于同一土壤来说,此时的含水量基本不变,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又叫水分特征值,它是一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的数值。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
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
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
土壤总孔隙度=1—
1."2/
2."65=55%
空气所占体积为55%—24%=31%
固相体积为100—55%=45%
3、土壤蓄水量(立方米/亩)=每亩面积(平方米)*土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重量含水量如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重量),容重
1."1。测得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0%,现将没亩1米深的土层内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水平,问应灌多少水(立方米/亩)
1、灌溉和排水
2、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