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学

合集下载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

在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以下是第三版绪论的总结:一、企业经营统计学的概述企业经营统计学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营销策略等进行科学验证和决策的统计学分支。

企业经营统计学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必备技能,也是未来数据分析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

20世纪初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企业经营统计学主要是为计划经济部门提供服务,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经营统计学逐渐转向为企业自身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三、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和特点企业经营统计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经营数据收集:包括销售额、利润、成本、财务指标等数据。

2.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3.经营决策: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竞争分析等。

4.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价、产品策略、市场定位等。

企业经营统计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用性: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必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性:企业经营统计学不仅涉及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还涉及数据管理和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

3.专业性: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一门专业技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4.创新性:企业经营统计学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践。

四、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法: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2.访谈法:通过对企业管理者、消费者等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3.观察法:通过对生产、销售等现场进行观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4.实验法:通过对企业进行实验,验证或否定某种决策。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总结
一、课程概述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分析工具,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以便准确、准确地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把握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联性活动,从而便于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状况把控,掌握各种经营活动,利用企业统计学获得可靠的经营管理决策及其他咨询方案的经济分析。

二、课程内容
1.经营统计学概述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一门以企业为依托,专门研究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依据经营数据而进行经济分析的一门学科。

经营统计学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需要利用技术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深入地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研究和审视,从而获得可靠的经营管理建议和准确的经营决策。

2.经营统计分析技术
经营统计学分析技术是经济分析的基础,包括了多种统计方法,如趋势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等,用以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筛选出决策变量,提出可行方案,指导经营管理。

三、教学方法
课程中以实际案例讨论为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练习和经典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
方法,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方案,有效地引导经营管理,从而指导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业务决策。

四、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管理者为决策而获取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企业经营统计学的概念、经营统计分析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方案,有效地引导经营管理,从而指导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业务决策。

企业统计学

企业统计学

同步练习题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企业的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人与产出)的运行。

4.(车间)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作为经济组织和独立法人的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其经营活动是围绕着商品的(生产和营销)而进行的。

6.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投人,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

7.(活劳动)投入主要体现劳动报酬的投入。

8.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不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品种、(质量)和数量。

9.在三大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

10.研究经济效益,既要从生产角度考察,又要从(使用)角度考察。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决定生产经营成果的核心要素是(B )。

A.信息要素B.人力要素C.财力要素D.物力要素2.下列企业环境中哪个属于自然环境(C )。

A.市场竞争环境B.经济体制环境C.气候水文环境D.宏观经济环境3.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门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行业为(D )。

A.13个门类B.16个门类C.18个门类D.20个门类4.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企业可以分为( D )。

A.单厂企业和联合企业B.公有企业和非公有企业C.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D.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5.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分类企业可以分为(A )。

A.单厂企业和联合企业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C.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D.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6.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D )。

A.车间B.厂部C.个人D.班组7.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是(C )。

A.通用化、标准化、制度化B.现代化、制度化、系列化C.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D.现代化、标准化、普通化8.企业三大核算不包括(C )。

A.业务核算B.会计核算C.产品核算D.统计核算9.从哪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资金利税率的因素(C )。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

计量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价值 (万元)
计入工业 总产值的项目
台 80 3000 台 20 300 万元 台 6 2200
24.00 0.60 3.00 1.32
24.00 0.60 3.00 1.32
台 4 4500 1.80
1.80
万元
1.20
-
万元
0.40
0.40
万元
0.16
0.16
台 4 200
0.08
-
万元
11.00
-
万元
0.14
-
1.70
1.70
注:表中价格可以是不变价格,也可以是现 行价格;本企业生产周期六个月以上.
工业总产值:
二、企业工业增加值
〔一〕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构成
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 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 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工 业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 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 的价值.
企业增加值次之,新创造的价值V+M再加上固 定资产折旧价值.
企业净产值最小,由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M 构成.
〔二〕企业产值包括劳务价值在内的指标
1、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总产量指 标称为企业总产出.
2、企业生产净值: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 的企业净产值.
3、企业增加值: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 企业增加值.
〔2〕收入法的构成要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 产损耗而应提取的补偿价值.
劳动者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 资、奖金、津贴及各种收入,既包括货币形 式的收入,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统计学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一切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

1.2 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主要作用包括:概括数据、分析数据、推断总体、控制和监督、预测未来等。

在企业中,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在统计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总体、样本、抽样、参数、统计量等。

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的动作,参数是用来刻画总体的指标,统计量是用来刻画样本的指标。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

直接调查是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询问并记录答案的方法,间接调查是指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数据的方法。

2.2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展示。

分类是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划分,整理是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展示是指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将整理好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

2.3 数据的质量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只有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三、统计学的描述统计3.1 频数分布频数分布是一种描述数据分布的方法,它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进行划分,并统计每个区间的频数。

通过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2 中心趋势的度量中心趋势的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加总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

3.3 变异程度的度量变异程度的度量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
2、国标。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旳原则,主要
针对某些对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有主要意义旳产品 定制旳。我国旳国标一般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或专业原则化技术委员会)提出草案,报国标总 局审批和公布。
3、部颁原则(行业原则)。部颁原则是指全国性旳
各行业范围内统一采用旳原则。它原由全国各行业主管 部门组织制定、审批、公布,报送国标总局备案。如某 些纺织原则,日用具旳轻工业部原则。
对于不同旳产品,其质量评价旳侧要点是不 同旳。如灯泡侧重于寿命旳长短;砖瓦则 侧重于其抗压强度性能,手表又侧重于走 时精确旳可靠性等。
(二)产品内在质量原则
目前我国采用旳产品质量原则主要有下列几种:
1、国际原则。是指某些国际组织要求旳质量原则,
或某些有较大影响旳企业要求旳而且被国际组织所 认可旳原则。

120
- 100
-
-
-
合计
-
--
-
249000
240000
品种计划完成率
计划内品种实际产值之和(扣除超计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划内品种计划产值之和
100%
(按产值计算)
240000 100% 96.39%
249000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统计
在市场竞争日趋剧烈旳形势下,企业只是不 断开发适销对路旳新产品,才干保持旺盛 旳发展气势。如今国际市场旳竞争是商品 竞争,更是物化在商品之中旳技术竞争, 是新产品旳竞争,是一种比“价格竞争”更为 有力旳非价格竞争。
平均等级指标
(某等级 相应产品产量)
全部合格品产量
3、产品等级变化对企业经济损益影响分析
=∑( 因为等级变化对
企业损(—)益 (+)旳影响

企业统计学完美版PPT

企业统计学完美版PPT

1600 0.2 94.06 0.2 95.11 0.2 12.04 0.4
评价该企业经济效益
同学们首先对应该例题来 说明评价的基本程序
请同学们利用以上程序及所涉及 的主要方法来完成此题
确定指标 目的性、全面性、可行性

同一性、目的性、稳定性
题 设
确定标准值
计划标准、时间标准、

空间标准、主观标准
本 内 容
企业统计的基本职能,企业统 计的基本工作目标

统计的描述职能为 我们进行评价奠定
基础,统计的预测
决策要求客观要求
承 上 启
我们对统计对象做

出正确的评价
综合评价的相关概念
基 本 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是把描述 内 企业经营系统或其子系统各个方面 容 不同的多项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 二 相对评价值,并合成这些评价值,



确定权数

选择综合评价方法
无量纲化
合成
(综合指数法)
直线型无量纲化
加法合成
(功效系数法)
折线型无量纲化
乘法合成
曲线型无量纲化
加乘混合法
(综合指数法)
直线型无量纲化 Y і= Xі/ Xі,
加法合成 Y=∑YіWі
请看前面的例题:例题资料
指标
劳动 生产 率
本企业实际水 平
97
98


1200 1400
2、计算各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
a 进索要行罗求综 模 :合型用评:功价y效=的系α+基数a本法k+程加βl序以n和评方价法该企业经济n效益。
企业统计的基本职能,企业统计的基本工作目标

企业经营统计学精品文档72页

企业经营统计学精品文档72页
5
(一)根据部门分工或经营领域分类
按照各经营单位的活动性质或职能的同类性 质进行分类,即按照部门分工或经营领域分 类。这是由全国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又称 行业分类。企业的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的部 门分类是相适应的。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标准共有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 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10
(三)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
这是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 类型为依据,将企业进行分类。
11
表1-2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
代码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代码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代码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100
内资企业
110
国有企业
120
集体业
130
股份合作企业
140
联营企业
141
国有联营企业
13
表1-3 企业按生产规模分类
行业 名称
工业 企业
建筑业 企业
批发业 企业
零售业 企业
交通运输业 企业
邮政业 企业
住宿和餐馆业 企业
指标 名称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100-200以下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5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万元
15000及以上
1000-15000以下

3000及以上
500-3000以下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9
(二)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分类

企业统计学

企业统计学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它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2.企业的经济运行是怎样的?简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简述企业的分类。

4.什么是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它有哪些职能和任务?5.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内容。

6.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组织结构。

7.简述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含义。

8.什么是企业一套表制度?二、单选题1.农业属于三次产业的()。

A.一次产业B.二次产业C.三次产业D.四次产业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B )。

A.单产业法人单位B. 单产业基本单位C.多产业法人单位D. 多产业基本单位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 B )。

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4.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D )。

A.3个大类,6个中类B.3个大类,18个中类C.6个大类,6个中类D.6个大类,16个中类5.企业销售产品的发票是( D )。

A.企业的原始记录B.企业统计台帐C.企业厂内报表D.企业外部报表三、多选题1.企业的特征是()A.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B.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C.集团企业形式D.国家财政拨款E.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2.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法人单位应包括多个产业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C.法人单位都应该分解为产业活动单位D.位于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E.多产业法人单位至少应包括两个产业活动单位3.工业企业按规模分类分为()四种类型A.特大型B.大型C. 中型D. 小型E.微型4.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A.从业人员数B.资金利税率C.营业收入D.资产负债率E.资产总额5.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职能是()A.提供信息和传输信息职能B.综合评价职能C.诊断职能D.决策职能E.监督职能6.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数字来源的多渠道性B.记录时间的连续性C.统计台账指标的系统性D.指标数字的可比性E.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4.说明:(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

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P2)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

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主要宏观环境: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P10)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进 行变量转换、创建新变量等。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直观地 展示出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数 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以揭示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03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01
02
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
效率。
资产负债率指标
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 风险程度,包括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等。
产值能耗指标
反映企业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 源,是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
反映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 创造的价值,是评价企业劳动
效率的重要指标。
03
数据整理和展示
通过图表、图形和数字等 方式整理和展示数据,以 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 布和特征。
集中趋势的度量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等,以衡量数据的中心 位置或平均水平。
离散程度的度量
计算方差、标准差和变异 系数等,以衡量数据的离 散程度或波动情况。
推论性统计分析
假设检验
通过设定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 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对企 业经济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判
断总体参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置信区间估计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置信区间,以估 计总体参数的置信范围和可靠程度。
方差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方差,分 析各因素对总体变异的影响程度。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构成和特征
时间序列的季节性调整
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如趋势、 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并分析其特征。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涵盖了企业经营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材。

本书包括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分析方法和经营统计学的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的知识点的概括:第一部分:统计学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统计学的定义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等。

第二部分:统计分析方法本部分介绍了经营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其中包括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相关分析的原理和应用等。

第三部分:经营统计学的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包括销售统计分析、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生产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等。

每个应用领域都介绍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实例,并阐述了如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方法。

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质量监控与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第五部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本部分介绍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决策分析的常用模型和技术、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网络分析和决策等。

第六部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等。

第七部分: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本部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综合应用,对前面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综合运用。

案例涉及的领域有销售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此外,书中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实践。

对于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案例和实例加以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较为综合全面的企业统计学教材,涵盖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个研究和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企业经济数据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以从中获得有关企业经济状况和趋势的信息。

企业经济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济状况,制定经济决策,评估经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预测和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经济统计学涵盖了大量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抽样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释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企业可以对自身的财务状况、销售和市场表现、生产效率、成本和利润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

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研究、竞争分析、绩效评估、投资分析、预测和规划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总之,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应用统计学方法,帮助企业深入分析和理解经济数据,为企业的经济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企业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企业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企业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试卷号5538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统计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组由_____ 、_____ 、_____而组成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2.像高度、收入、年龄这样可被测量的变量叫__________。

3.一个由100人组成的群体,无论它有51个女人(和49个男人)或者99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其性别变量的众数都是________ 。

4.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5.“取值范围是8到12”是一个_________ 。

6.散点图是以_______ 轴为自变量,_______轴为因变量的一个图。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A.第一种,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B.第二种,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11 0%以上C.第三种,80%以上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D.第四种,85%以下85%—95% 95%—105% 105%—115% 115%以上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A. r=0B. |r|=1C. -1<V<v<1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 07%C. 2%×5%×8%×7%D.(2%×5%×8%×7%)-100%1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60分)1.某一高中乐队的制服帽要改变。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企业经济统计学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测算、比较、预测等方面的方法和工具。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统计,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下面介绍几个与企业经济统计学相关的重要资料。

1. 《企业财务报表解读》该书由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家联合编写,详细介绍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构成和解读方法。

书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经理人员快速了解财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经营决策。

2. 《会计学原理》该书是会计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会计学课程中。

该书详细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持。

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是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会计学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企业经济统计实用技能》该书由企业经济管理专家编写,介绍了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同时还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学的应用。

该书内容全面、实用,是企业经理人员进行经济统计方面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好帮手。

企业年报是一个企业一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报告,是企业经济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该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企业年报对于分析企业经济状况、了解管理层决策理念和经营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5. 国家统计局官网国家统计局官网是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网站,提供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

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指标、行业运行情况、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数据,可帮助企业了解全局经济情况,指导企业经营决策。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统计学需要企业经理人员逐步培养,并应用这些资料进行长效实战操作。

通过财务报表、会计学原理、企业经济统计实用技能、企业年报和国家统计局官网的资料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情况等,帮助企业决策者明晰企业经济形势、制定有效的经营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经营状况、制定经营决策和优化经营过程。

在第三版绪论中,我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部分总结如下:
1.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一种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学科。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
企业经营统计学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统计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

目前,企业经营统计学已经涵盖了财务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等多个领域,并引入了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3.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等。

其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经营效率分析的常用方法、市场分析的常用方法、竞争分析的常用方法等。

4.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
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例如,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可以使用市场分析的结果来进行产品定位、定价和市场推广;在制定财务决策时,可以使用财务分析的结果来进行资本预算、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

总之,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企业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按重围价值计价:对原有固定资产重新估计的全部价值,即按当前的生产条件和价格标准,重新购置或新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计价.半成品:在本企业内完成了或几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职工个人和用于集体的保险福利费用总额.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实物量;在经济效用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的产量.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

产量定额:是用每个班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规定应完成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产品品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数;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投产的品种数.产品品种统计中不抵补原则:即算式的子项只计算计划任努内的实际产量,超计划部分不计,没列入计划的产品产量也不计入。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用某种品种的超计划数(或计划以外的产品数),去抵补其他品种的未完成计划数。

产品质量;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或属性.产业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成品价值:是指本企业在报告期内,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并已包装入库,或者虽未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价值。

单耗定额;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

单耗定额指数:实际单耗定额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建成投资项目,新增单位生产能力平均耗费的投资.动力设备;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的总称.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综合说明动力设备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它是动力设备在报告期全部工作时间内生产的动力同报告期全部日历时间内充分利用最大有效能力而生产的最大可能动力之比. 短期偿债能力: 是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附营: 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岗位技能工时制:按照工人在生产中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分别规定不同工资标准,凡能达到该岗从头再来技能要求,并能独立操作未完成者,可领取此岗位的工资.工时定额: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规定应消耗的劳动时间(工时)来表示。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企业统计学》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在培养企业统计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遵循OBE理念,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批判性的思维发现、辨析、质疑、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统计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够构建起经济统计学专业思维体系,坚定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和从事经济统计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深刻认识企业统计工作,感受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感受作为新一代青年统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问题不仅引起了微观企业的关注,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学术界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

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统计实践工作,也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二、教学目标(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贯穿“统计质量”的理念和目标,帮助学生强化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统计背后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思政目标),使学生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过程控制统计指标(教学目标)。

2.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统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实现本讲课的教学目标,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进而体现本讲课程的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结合近年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对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统计指标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指标体系中对过程质量控制的指标讲解,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具体的企业产品质量案例更好的理解企业质量过程控制对企业改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企业质量统计的价值理解和认同。

2.通过中国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卓越进步和世界贡献,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立场,认清和勇挑时代担当,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中国企业的作用和贡献,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以中国统计人的职业担当为己任,坚固自己的学习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公斤/人= 10公斤/人+30公斤/人
3、技术装备及其利用情况对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通常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用平均每一 劳动者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表示,现有 技术装备利用程度用固定资产产值率表 示,他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用公式表 示为: • 劳动生产率指数 = 劳动者技术装备率指 数×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
练习
指 标
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基 期 报告期
总 产 量 (吨)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其中:工人平均人数(人)
500 450 360
650 500 425
要求:根据资料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和工人在 全部职工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根据资料计算相关指标如下:
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 基期 1. 11 1. 39 80% 报告期 1.3 1. 53 85%
根据三者的经济联系建立指数体系:
•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 = 工人劳动生 产率指数×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指数
绝对数体系:
例:有关某企业资料如下:
企业 工人人数(人) 基 甲 乙 合计 期 报告期 1500 1000 2500 劳动生产率(吨/人) 基 期 400 240 — 报告期 440 252 —
二、企业平均工资统计
• 平均工资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劳动者 的工资额。反映企业平均工资的变动程 度是企业统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映平 均工资的变动程度可用平均工资指数。 其公式为:
报告期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指数 基期平均工资
(二)职工的平均工资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平均工资
xf x f
其中:x 代表各组工资水平, f 代表各组的人数。
公式表明,平均工资的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 影响,一个是各组工资水平 x,一个是各组 的人数f。
当对平均指标的变动进行分析时,也是从对这两个 因素的变动分析来进行的。即平均工资的变动受到 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和各组人员结构变动的影响。
对平均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如下:
相对数 体 系 平均指标 可变构成 指 数
指标 工人月劳动生产率 时劳动生产率 人均工作小时数
基期 120 0.75 160
报告期 160 0. 8 200
工人月劳动生产率总变动为:160-120=40公斤/人
其中:由于工人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使得工人月 劳动生产率提高:(0.8-0.75)*200=10公斤/人 其中:由于人均月工作小时变动使得工人月劳 动生产率提高:(200-160)*0.75=30公斤/人
=
平均指标 固定构成 指 数
×
平均指标 结构变动 影响指数
x f f x f f
1 1 0 0
1
=
0
x f f x f f
1 1 0 1
1
×
1
x f f x f f
0 1 0 0
1
0
平均指标 固定构成 指 数 平均指标 结构变动 影响指数
反映了各组质量指标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 变动的影响相对程度。 反映了各组数量指标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 变动的影响相对程度。
• 2 、劳动资料:包括设备、厂房、建筑 物等。特点是以其完整的实物形态在生 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价值以折旧形式 参加企业再生产的周转循环。 • 主要指标:包括设备数量、构成、更新 指标,设备利用指标,以及产品生产能 力指标。
• 3 、劳动对象:指原材料、能源等被加 工的对象。特点是在企业再生产中一次 性消耗,其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产品 价值中。 • 主要指标:包括原材料的收入、消费、 库存指标以及利用指标
指数体系:
119.61% = 108.57% × 110.16% 59.8(吨/人) = 28.8(吨/人) + 31(吨/人)
说明:两个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总
的上升了19.61%,人均产量增加了59.8吨。 这一变动是由两个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其 中由于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总平均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57%,人均产量增加了 28.8吨;由于各企业人员结构的变动,使总平 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16%,人均产量增加 了31吨。
例:有关某企业资料如下:
企业 工人人数(人) 基 期 甲 乙 合计 650 950 1600 报告期 1500 1000 2500 工人工资(吨/人) 基 期 400 240 — 报告期440 252 —
要求:对两个企业工人工人平均工资变动 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所需数据计算如下: 企 业 甲 乙 合计 工人人数
x f 840000 336 (吨 / 人) f 2500
0 1 1
劳动生产率 可变构成指数
x1 364 .8 100 % 119 .61% 305 x0
绝对数分析: x1 x0 364 .8 305 59.8(吨 / 人)
劳动生产率 固定构成指数 绝对数分析: 劳动生产率结构 变动 影 响 指 数
第三步,计算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出勤率 作业率
出勤工时数 66000 = = = 93.75% 制度工时数 70400
= 实际生产工时数 = 出勤工时数
61600 = 93.33% 66000
制度工时利用率
实际生产工时数 = 制度工时数
61600 = = 87.5% 70400
四、劳动生产率指标
• 劳动生产率指标反映了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能 力或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有正、逆指标之 分,其具体含义有区别,但其经济意义一样。 学习本部分内容,重点掌握劳动生产率变动 的分析方法。 • (一)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生产经营成果分析 • 劳动生产率变动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影响表现 在两个方面: • 1、劳动力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分析劳动生产 率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f0
工人工资
f1
x0
工资总额(万元)
x1
x0 f 0
x1 f1
x0 f1
650 950 1600
1500 1000 2500
x1
400 240 —
440 252 —
1
26
22.8
66
25.2
60
24
48.8
91.2
84
报告期总平均 工人工资 基期总平均 工人工资
x f f
1 1

912000 364 .8 2500
某企业某月有关资料如下:
指 标 基 期 12000 16000 100 报告期 16000 20000 100
总 产 量 (公斤) 月实际工作工时数(工时) 月平均工人人数 (人)
要求:根据资料分析工人时劳动生产率和劳 动时间利用情况的变动,对工人劳动生产率 变动的影响。
根据资料计算相关指标如下:
绝对数体系
x f x f f f
1 1 1 0
0 0
x f x f x f x f ( )( f f f f
1 1 1 0 1 1 0 1 1 0
0 0
)
总平均指标报 告期比基期增 减变动数值
各组平均指标的 变动对总平均指 标变动的影响值
各组数量指标结构 的变动对总平均指 标变 动 的 影 响值
企业劳动力及利用统计
• 一、企业劳动力的涵义 • 企业劳动力亦称劳动者,指经企业安排 在企业在企业从事各种劳动和工作,并 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 同工、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 二、企业劳动力数量指标 • 期末人数 • 平均人数
• 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是在核算企业直接 生产者各种劳动时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 的,因此,掌握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应 首先掌握各种劳动时间的总量指标。
日历工时数 劳动时间总量指标 制度工时数 出勤工时数 实际生产工时数 出勤率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作业率
制度时间利用率
已知某厂四月份月初生产工人380人,月末4 20人。该月份公休日8天,实行一班制(8小 时)生产,其劳动时间统计资料如下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量
全日缺勤 全日停工 全日非生产 非全日缺勤 非全日停工 非全日非生产
•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报 告期劳动生产率 – 基期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劳动力平均人数 • 2 、产量一定条件下,分析劳动生产率 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报告期产量 报告期劳动力人数 基期劳动生产率
• (二)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 1 、工人在全部劳动力中比重的变化对 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 这种分析是通过工人劳动生产率、全员 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三者的 经济联系: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工人劳动生产率×工 人占全部人员比重
• 绝对数体系:
企业工资统计
• 一、企业工资总额的含义及统计原则 • 企业工资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 月)内,实际支付给全部企业劳动者的劳动 报酬总额。 • 企业工资总额统计应遵守的原则: • 1、应与企业劳动者人数统计范围相适应; • 2、工资应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性质的 支出; • 3、 应按实际发放数额统计。
650 950 1600
要求:对两个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总平均变动 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所需数据计算如下: 企 业 甲 乙 合计 工人人数
f0
劳动生产率
f1
x0
产 量(万吨)
x1
x0 f 0
x1 f1
x0 f1
650 950 1600
1500 1000 2500
x1
400 240 —
1 1
440 252 —
工日 工日 工日 工时 工时 工时
400 300 120 1200 680 360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工人出勤率、作业率、 制度时间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