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临床探索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李似伟 (于都县贡江镇卫生院,江西赣州 342300)摘要:目的:研究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优的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理疗、牵引、手法、卧床休息等,操作简单,不造成其他损伤,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1]。

但保守治疗效果不持久,易复发,不能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反应,整体疗效并不理想[2]。

本研究旨在探究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2岁,平均(66.27±16.05)岁;病程1,5~3年,平均(2.29±0.64)年。

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7~73岁,平均(66.52±16.17)岁;病程1~3年,平均(2.16±0.32)年。

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包括推拿按摩、针刺。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手法有按揉、扳法、法,推拿按摩的主要部位是腰臀部及下肢,目的是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每隔1天1次,每次20 min,持续治疗3周。

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手术麻醉的效果

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手术麻醉的效果
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以及深部组 织的破坏,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占到了 50%。大量研究显示,使用布比卡因实施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在高风险糖尿病足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起效时间更快, 效果也比较确切,但是手术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会长时间被 阻滞,但如果于腘窝坐骨神经分叉处给药,和在更高位置的主 干给药相比,支配区域的起效时间更快,因此,研究认为超声 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分叉处阻滞更具实用性,可以完全满足患 者足部所有手术区域的麻醉,且麻醉方式更加简单、可靠,是 一种有效的临床麻醉方法 [2]。
尿病足手术麻醉的效果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825-828. [2] 安静 , 刘钟珊 , 闫小强 , 等 . 超声引导下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单次注
计文中计量数据时,选择(— χ—± s ) 作代表;分析文中计数资料时,
选择“χ 2”检验,同时计量资料选择“t ”进行检验。给予 2 组 入选对象各项数据客观对照,若其结果有差距,则选用(P< 0.05) 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
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本次研究显示,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由此可见,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 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 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日永 , 徐旭仲 . 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
表 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n/%)
组别 例数(n) 优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摘要: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如今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如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等,但由于疾病伴随严重疼痛症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仍伴随剧烈疼痛,对患者身心状态影响较大,甚至诱发相关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良好恢复,因此术后镇痛备受重视。

传统术后镇痛采用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虽然对术后疼痛控制有一定作用,但该种方式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成为弊端,临床加强对其他更加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案研究。

隐神经阻滞近年来受到重视,其作为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可经超声引导下进行隐神经阻滞仪器获得安全可靠的镇痛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及常见方法,阐述了术后镇痛隐神经阻滞的解剖理论,并针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镇痛的措施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解剖理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病变,可起到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作用,尤其近年来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逐渐增加,该术式得到推广应用[1]。

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治疗价值,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术后疼痛剧烈难以被患者承受,主要是由于病变本身、手术创伤等因素释放炎性因子,引发外周神经过敏及脊髓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而且术后恢复需开展功能锻炼,导致疼痛加剧,即为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需采用可靠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影响肌力问题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如何改进镇痛模式减少对肌力影响需深入研究[2][3]。

为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安全可靠的镇痛模式。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帮助患者替换无法适用的病变膝关节,使用人工假体恢复膝关节功能,治疗价值较高。

但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借助药物镇痛,尤其术后早期需开展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而早期疼痛明显,活动后可能引起股四头肌痉挛加重疼痛,但若未能早期开展关节功能锻炼,或因疼痛严重限制锻炼强度,很容易因为新生胶原组织沉积导致关节粘连严重,需行二次手术治疗[4]。

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结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结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神经 阻滞术 ;三位正脊疗法 ;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 7 . 2 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9 (0 0 2 0 5 — 2 64 4 5 2 1 )0 — 0 6 0
Ci ia s r a i n o e t g t e Lu i c Ob e v to f Tr a i h mb r Dic He n a i n b r e Bl c f Lu b r La e a c s mb n d wi n i n a s r i t y Ne v o k o m o a t r l Re e s Co i e t h
【 bt c】 Ojcv T s v icln n —r cc tan eu br i mii t e e e l k f m A s at r b te o be e l i dog e e a o r tgh m ad c e ao h b t r o l - e i o r cn aa l tm f y f e i t l i s h tn e y nv b c o u h
r ae yn rebo k o tetdb ev lc flmb rltrlrc s o ie t h e —i n in l i d e t u g l ia f c c f r1mo t n u a ea e esc mbn d wi tredme so a nr g , oid eci c le a yat nh a d a h ma i n i e
l n - r f c c e r tr Re u t 3 ain swe e e c l n 2 a e , o d i 8 c s s g n r l n 3 a e , o r 4 c s s o g tm e a y t y a sl e . s l 2 0 p t t e i wo a s e r x el t 1 0 c s s g o 5 a e , e e a 8c s s p o 1 a e , e i n n i n i e c l n n o dr t s7 .9 . o l w- pp t nswe e 1 0 c s s e c l n 0c s s g o 8 c s s g n r l c s s n o r x el t dg o ewa 7 3 % F l e a a o u ai t e r a e , x e l t n9 a e , o d i 3 a e , e ea 1 a e d p o 5 e i n n i 8 a n 4 c s s e c l t d g o e wa 5 3 Co cu i n T e t i a e . x e ln n o dr t s8 .% . n l so r a ig t el mb r i e n ai n h yt en r eb o k o mb rltr l e e s e a a n h u a s h r i t t eb e v lc f u a e c s d c o h l a a r c mb e t r e d me so a i d eh so v o sci ia f c c dsa l n — r e c c . o i dwi t e - i n i n l n r g a b iu l c l i a y a tb el g t m f a y n hh ma i n e n o e i

国内外有关神经阻滞治疗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

国内外有关神经阻滞治疗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

国内外有关神经阻滞治疗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及技术资料国外在开始使用气体吸入全麻时,由于施用方法简陋,经验不足,病人不够安全。

这期间出现了注射器,1860年Nieman发现了可卡因,1884年Koller用于眼局部手术。

次年Halstead开始将可卡因用于下颌神经阻滞。

同年Corning在狗进行了脊麻的试验,施行硬膜外麻醉成功。

1905年Einhorm合成普鲁卡因,由于其毒性显著减小,麻醉作用可靠,得以广泛用于临床。

以后又合成地布卡因、美替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由于新的局麻药不断涌现,使用方法不断改进,神经阻滞已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麻醉方法。

进入21世纪,疼痛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方法、新仪器、新药品的应用使疼痛治疗技术更加完善,治疗效果也更加确切。

目前,神经阻滞(Neural Blockade)治疗技术已成为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且有正确诊断疼痛病因或判定预后的价值。

目前,对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机理也有以下几方面总结:1.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导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代谢异常,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同时产生致痛物质,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可明显减轻。

有时原发性疼痛的病因可能已去除,但恶性循环(反射弧)仍残留,神经阻滞治疗就可一次阻滞,疼痛治愈。

2.肌松作用:疼痛多伴肌肉保护性痉挛性收缩,长期疼痛使局部肌肉长期挛缩、僵硬,加以血管收缩缺血,甚至产生肌筋膜炎样的改变,阻滞治疗可使疼痛消除,肌肉松驰,血循环改善,在数小时后就可使症状明显改善。

3.改善局部循环:交感神经阻滞和阻断疼痛引起的恶性循环,可使局部血流增加,可直接治疗某些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足或脉管炎引起的疼痛。

4.促使局部组织修复:由于肌肉松驰,改善血循环,局部损伤易修复,特别是肌肉和肌腱部位。

5.抗炎作用:慢性疼痛多为无菌性炎症引起,除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作用外,局部用少量皮质激素,也有良消炎镇痛作用。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硬膜外麻醉是具有效果可观及相对成熟的麻醉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多为年龄较高的患者,且患者均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情况,因此提升了硬膜外穿刺的难度[3];患者在围手术期极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对其肾脏以及大脑等均存在损伤;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输液量上升,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提升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症状的发生概率。
[4]张宇.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57-58.
[5]赵崇法,郭艳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6):565-567.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16-02
膝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与常见病,关节软骨出现继发性的退行性病变与骨质增生为疾病的主要表现,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可增加患者的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1]。膝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中对疾病治疗较为常用的措施,主要通过将受损的膝关节表面用假体替代,将其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症状。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中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将患者的疼痛部位准确的选择,提升镇痛的效果且可以将药物对患者全身所产生的影响减轻,且利用抗凝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所产生的影响较小[4]。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对麻醉的效果给予保证,且利用超声可以将重要的血管与脏器避开,有利于提升麻醉的成功概率,同时可对药物刺激血流与机体等进行了避免[5]。除此之外,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可以将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轻,将镇痛药物的使用概率降低。

2015.6.5神经阻滞进展 万里

2015.6.5神经阻滞进展   万里

腹壁局限性手术麻醉和作为腹部
大手术多模式镇痛的一个部分 选用高频超声探头和短轴平面内 技术 将针尖置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筋
膜之间,注射15-20ml局麻药
TAP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走行于各 肋沟之中

选用高频探头,使用短轴平面内技术
将探头和肋骨垂直放置,即可显示肋间 神经的横截面超声图。 可多部位进行肋间神经阻滞。 从探头的下方进针,看到针尖到达肋骨 下缘和胸膜的成角处即可 注射3-5ml 局部麻醉药,可看到相应位 置胸膜下陷。
Reg Anesth Pain Med, 2009, 34:343-348.
腰神经背内侧支及小关节腔内注射
Reg Anesth Pain Med, 2007, 32:317-322.
骶髂关节注射
J Ultrasound Med, 2003;22:553-559.
骶管阻滞
Anesthesiology, 2004, 101:181-184.
不同器官组织成分的显像特点
坐骨神经
正中神经
锁骨上臂丛神经
肌间沟臂丛神经
腹壁层次
横突和腰大肌
不同器官组织成分的显像特点
肌腱长轴切面
肌腱横轴切面
胸膜
动脉
静脉
椎管横轴切面
经常面临问题——我的针呢?
平面内要共面 平面外不能确定针尖 抖动针临近组织运动 水定位判断 超声增强针 神经刺激器
病人因素 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近端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 手术因素 体位不当(上肢过度外展、外旋) 其他因素 免疫炎性反应
止血带压力和持续时间、挫伤、过伸、横断加压包扎、
糖尿病、尺神经病变、腕管综合征、外周神经病、化疗、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前言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治疗慢性疾病和急性疼痛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准确定位可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神经阻滞是通过药物或物理损伤的方法使靠近神经元的微小结构受到损伤,以抑制或减轻神经反应。

神经阻滞的实现需要准确地定位,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与进一步损伤有关的风险被最小化。

现在常用的工具包括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技术和X线引导技术等。

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神经阻滞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的进展神经阻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如麻醉学、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等等。

尽管这项技术持续进步,但值得关注的是,使用高超的定位和引导技术仍然是神经阻滞技术的关键点之一,特别是在复杂和狭窄的区域进行操作时。

因此,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进展是神经阻滞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神经定位技术神经定位技术使临床医生在操作时能够精确控制注射点。

它是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项技术利用超声、X线技术或电生理技术等来收集神经电信号和影像数据,并使医生通过这些信号和影像数据来确定适当的注射位置。

神经阻滞的特定用法通过精确的神经阻滞定位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一系列特定用途。

例如:1.阻塞性疼痛的治疗阻塞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例如癌症疼痛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阻滞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神经的工作来控制疼痛。

2. 神经丛阻滞术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用于控制三叉神经疼痛的方法,它通过接近颅骨底部的三叉神经干来实现。

它可以帮助控制由神经束刺激引起的疼痛。

3.神经切除术一些神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阻滞定位技术进行治疗。

这些疾病需要通过直接切除神经组织来实现,例如癌症患者或急性疼痛患者。

4. 疼痛管理在医院中,神经阻滞是一种重要的疼痛管理技术。

通过神经阻滞,在病人不适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或有对其他治疗方法引起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在百余年的麻醉史中,麻醉的进展使许多外科新技术成为可能,新的进展有助于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管理的质量。

其中神经阻滞历经多次兴衰起伏,到60年代由于术后镇痛技术的兴起,神经阻滞才再次引起重视[1],并已形成为麻醉学的一个分支。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新技术,使阻滞方法多样化,增添了临床的选择性,提高了麻醉效果。

一、神经阻滞进展的基础:(一)临床外科发展对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外科手术始终不断地对麻醉提出新要求。

随着手术病人的增多,外科要求麻醉科做到术前准备简捷、麻醉方法迅速有效、术后恢复室滞留时间缩短,藉此利于快通道手术的实现;同时也要求骨关节手术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许多研究也证实,无论单独神经阻滞或与全麻复合,均能改善病人术后恢复的评分,缩短术后在恢复室滞留的时间,全麻用药量减少,术中或术后阿片类药使用量也减少。

而全身麻醉病人往往因出现种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持续疼痛、恶心、呕吐、嗜睡等而需要延长住院滞留时间[2,3]。

Pavlin[4]对上肢手术病人比较了臂丛神经阻滞与全麻的术后恢复情况,接受臂丛阻滞麻醉病人的离院时间可提前70 min。

Vloka[5,6]等对下肢静脉剥脱术比较了下肢神经阻滞与腰麻的结果,施行股神经阻滞病人的出院时间可提前70 min。

对于住院病人,神经阻滞也能通过减少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程度而加速病人恢复。

(二)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发展1、罗哌卡因是一个新型局麻药,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它所产生的感觉麻醉与布比卡因类似,但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作用方面要好于RS-布比卡因。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某些病人意外地静脉注入大剂量罗哌卡因,但没有人发生有害的全身性毒性反应。

另外,有人提出罗哌卡因经硬膜外给药时,会产生较明显的感觉运动分离,它能产生良好的止痛效果而其运动阻滞作用比布比卡因弱。

十分适合用于神经阻滞。

分析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分析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分析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8-30T10:05:47.70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邵艳蕊黄月仙张晓君赵丽君刘常达刘洋车永佳[导读] 故本文尝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效果理想。

报道如下。

云南省腾冲市中医医院 679100摘要:目的:分析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把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康复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 AS评分、JOA评分差异不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 AS评分、JOA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

结论: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康复。

关键词:侧隐窝神经阻滞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当前社会频发,是腰腿疼痛的关键原因,当机体腰椎间盘呈现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因外力作用而破裂,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与窦椎神经,表现出腰腿麻木与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病程长,病情反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

保守治疗虽然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但维持周期短,复发率高,无法改善患者神经根炎症,造成效果不理想。

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是新型手术方式,可缓解患者疼痛,消除神经根水肿症状,临床应用普遍。

故本文尝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效果理想。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划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到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

对照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区间25~67岁,中位数(42.12±4.23)岁;病程8d~10年,中位数(5.64±1.47)年。

阴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阴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第12卷第3期2621年4月Vol. 12Apo52021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阴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张杨,黄西,涂发平(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四川南充477006 )摘要:阴部神经主要支配会阴部。

阴部神经阻滞后的镇痛效果确切,已用于会阴部产科、妇科微创手术、泌尿外科和肛肠科等手术的镇痛与治疗。

阴部神经阻滞为局部神经阻滞,对患者的影响小,并发症少,辅助神经阻滞仪和超声引导后的效果更加确切。

关键词:阴部神经阻滞;阴部神经痛;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16. 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421)08 -445、-42Resecrct Progres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udendal Neove BlockZhany Yany, Huany Xi, Tu Fapiny(Dexa/mect of Anesthesia, North Sichucc Mediccl Coimpa , Nrchony637406 , China -feme mainlc dominates tha pe/nxm , anf tha puPecfat feme blach has good ddgxic effect.treatment in Obstet/cc , Gygecomaicyt Minimalta Invasive Sur/er/, U/nam Sur/em ,PuPendal feme bloch is loccl. S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a patients , with lessAfter assistiny feme bloch apparatus anf uUaoonic guipanco , there is more exact XXt.PuPecfat feme bloch ; Pudexfal necralgic ; Research pmamssAbstroct : Tha puPecfat St has been used in analgesia anf Pmcmmac Dexa/mect , anf so on. complication.Key wood :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支配神经多,手术常用局部 麻醉、舐管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t a h to h o t o r u ( h n t a f t e c n r lg o p P< O 0 ) . 5 .C n l s n I s a smp e a ea d e fc i e me h d f r o cu i ti i l ,s f n f e t t o o o v t e t e t n f l mb r i t r e t h a ic h r i t n wi o h r a me t o u a n e v re r l d s e na i t n n—i g u d d l tr l r c s e v o h ma e g ie a e a e e s n r e
b o k o 1 m b rdic he niton M eho s Fory p te t ih 1 m b r i e ve t br ldic h r i to l c n u a s r ai . t d t ainsw t u a nt r re a s e n a in
i h r a me tg o p we e te t d wi o — ma e g i e a e a e e s n r e b o k,a d f r y p — n t e te t n r u r r a e t n n i g u d d lt r l c s e v l c h r n o t a t n s i h o to r u r r a e t c p n t r ,ma s g n r c in Afe h r a — i t n t e c n r l g o p we e t e t d wi a u u c u e e h s a e a d ta t . o t r t e te t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一 68 , ( 0 0 ) £ . 4 P . 5 。结 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9.03.014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进展范 俊 吕继鹏 顾凤香 彭晨媚 张广儒 冷玉芳△(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兰州 730000)摘 要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特异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炎等作用。

近年来,除静脉泵入的给药途径外,国内外学者还尝试了口服、鼻腔滴入、复合神经阻滞、椎管内给药等方式,这些给药途径均被证实有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佐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将为麻醉医生提供新的依据和策略。

本文将就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物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运用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神经阻滞;局部麻醉;镇痛随着对加速康复理念认识的加深,神经阻滞越来越广泛的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疼痛[1]。

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2]。

单纯局部麻醉药物产生的神经阻滞时效比较短暂,通过增加药物剂量可以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但同时也会增加全身和潜在神经毒性的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找局麻药的佐剂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来满足术中及术后的镇痛。

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用于神经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比较新颖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局部麻醉药及其他辅助镇痛药物的用量[3],还能延长镇痛时间、提高镇痛质量、降低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右美托咪定这种给药途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右美托咪定可以高选择性的激动α2肾上腺素受体,其与α2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4],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炎等作用。

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主要通过激动蓝斑α2受体发挥镇静作用[5],而其镇痛机制却尚不明了。

现阶段较为认可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①中枢性镇痛,作用于脊髓后角突触前、中间神经元突触后膜以及脑干蓝斑的α2受体导致脊髓及脊髓上动作电位改变,从而调节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和传递[6],还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P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7]。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孙丽蓉【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24(14)16【摘要】目的:分析对拟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在冠县新华医院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差异分为两组,每组41例。

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运动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24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股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隐神经阻滞中均有较好麻醉效果,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而罗哌卡因在缩短患者运动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总页数】3页(P104-106)【作者】孙丽蓉【作者单位】冠县新华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相关文献】1.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3.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4.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对比5.罗哌卡因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刘翠杰【摘要】目的分析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观察组,一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2.03±0.57)分,24 h 疼痛评分为(2.48±0.62)分,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为(257.53±12.75)min,运动阻滞时间为(238.65±12.82)min,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疼痛,延长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可在此类手术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15【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股神经;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取内固定手术【作者】刘翠杰【作者单位】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下肢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骨损伤类型,发病率比较高,传统的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和取内固定手术治疗一般选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但从其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腰硬联合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血压波动等情况,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不稳定,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1-2]。

近几年,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推广使用了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经实践检验发现,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提升,术后疼痛感也有效缓解。

为进一步实证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阴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阴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阴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升艳;邱情;姚益冰;曹婧;沈徐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22(44)6
【摘要】阴部神经由骶2、3、4神经前支组成,经阴部管发出直肠下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等3个分支,支配会阴区皮肤、阴囊(蒂)、海绵体和尿道括约肌等。

阴部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同时用于缓解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急慢性疼痛。

阴部神经阻滞入路包括近端、远端和经阴部管入路,定位途径有盲探、X线、CT、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检查等。

本文就阴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临床应用、穿刺入路、定位途径、阻滞并发症及解决办法等作一综述。

【总页数】6页(P661-666)
【作者】王升艳;邱情;姚益冰;曹婧;沈徐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嘉兴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无创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
2.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侧切缝合中的临床应用
3.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自然
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4.阴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双侧阴部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无保护助产在自然分娩中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郭雅琪;罗娟;岳子勇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34)24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成为影响患者实现加速康复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以股神经阻滞(FNB)为主流的术后镇痛模式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削弱作用而一直被广为诟病.隐神经阻滞(SNB)作为一种单纯的感觉神经阻滞,传统的阻滞成功率并不高,该技术通过超声引导得到改良,并应用于TKA术后镇痛.此文介绍了隐神经阻滞的解剖特点、阻滞方法及不同药物和浓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超声引导下该技术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及隐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的优势和适应证.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有望成为TKA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预防其相关并发症.
【总页数】4页(P4183-4186)
【作者】郭雅琪;罗娟;岳子勇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 [J], 汪其贇(综述);张俊峰;江伟(审校)
2.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 [J], 赵艳东; 王青华
3.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J], 陈娟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杨卓成
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杨卓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神经作为一支纯粹的感觉神经,支配着小腿前内侧从膝到内踝的皮肤感觉,是股神经最长的皮支。

隐神经细小且缺乏运动成分,异感引出或者神经刺激仪等传统神经阻滞技术成功率都不高,以往应用并不广泛。

本文就隐神经解剖、隐神经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SNB)入路及方法、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适应证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阐述。

1.隐神经解剖隐神经走行:隐神经在大腿近端1/3处自股神经分出。

在大腿处,隐神经全程位于缝匠肌深面,与股动脉一起进入收肌管。

在收肌管内,隐神经先伴行在股动脉前外侧,至接近大收肌末端水平,从股动脉前方跨过,行至股动脉前内侧。

之后,股动脉离开收肌管前向深部走行,与缝匠肌逐渐分离,在收肌腱裂孔处股动脉向后移行为胭动脉,正是这种在深度上的突然改变成为收肌管末端界限的重要标志,是进行隐神经收肌管阻滞(缝匠肌下阻滞)的理想位置。

而后隐神经继续行走在缝匠肌深面,但是隐神经离开收肌管的形式存在变异。

Saranteas等对9具成人尸体的11个膝关节进行解剖,探究隐神经离开收肌管的位置,结果发现11例标本中有9例(81.8%)隐神经从收肌管远端穿出,2例(18.2%)标本隐神经在收肌管近端穿出,其中有1例(9.1%)标本隐神经由两个分支吻合形成,一个分支在收肌管内走形,一个分支在收肌管外伴股动脉平行走形,两个分支于收肌腱裂孔处汇合。

在所有标本中,隐神经离开收肌管后不再有变异,出收肌管后隐神经与膝降动脉一起在缝匠肌深面沿膝内侧垂直下行。

行至缝匠肌肌腱附近,即胫骨内侧髁水平时,在缝匠肌和股薄肌肌腱之间,隐神经穿过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

隐神经分支:隐神经在膝关节内侧穿过深筋膜后通常分出2条主要分支:髌下支和缝匠肌支(又称小腿内侧皮神经)。

髌下支分布到膝关节前面,支配膝关节周围的感觉;缝匠肌支和大隐静脉一起沿小腿内侧缘下行,再分出多个分支,分布至小腿前内侧、内踝和足内侧的皮肤。

收肌管解剖:Horn等8和Jaeger等9对收肌管的解剖结构做过详细描述:收肌管又称Hunter管或缝匠肌下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在缝匠肌深面,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它是一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长约15~17 cm的肌肉间腱膜性通道,前壁为缝匠肌及位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胭窝上角。

收肌管内含有股动脉、股静脉、闭孔神经后支股神经分支(特别是隐神经和支配股内侧肌的神经)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2.隐神经阻滞入路及方法早期隐神经阻滞主要依靠解剖标志、体表触诊及阻力消失法定位,但这些盲探法阻滞成功率低,尤其对于肥胖患者。

而且体表定位技术操作时间长、注射部位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局部血肿。

后来,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外周神经阻滞,通过电流刺激目标神经,引起目标神经支配的肌肉抽搐,进而明确穿刺针与目标神经的位置关系。

但是隐神经缺乏运动成分,刺激隐神经只会产生麻木感,不会出现体动反应。

在Manickam等的研究中,先在超声图像上明确穿刺针位于隐神经表面,然后利用神经刺激仪刺激隐神经,有30%患者并未出现异感,这表明寻求感觉异常并不是一个很可靠的指标。

2003年Gay等第一次描述了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

近年来,超声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阻滞,可以直观地看到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穿刺针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及血管,明显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阻滞效果,并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经缝匠肌阻滞(transsartorialsaphenousnerveblock,TSSNB):vanderWal等首次提出TSSNB。

隐神经在大腿全程位于缝匠肌深面,二者之间呈现稳定的解剖关系,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先定位缝匠肌。

当伸展状态的下肢主动抬高5~10 cm时,缝匠肌在髌骨上缘中点处很易被触及。

进针点:髌骨上1横指处做垂直线与缝匠肌交点。

进针方向向后、头侧,与冠状面呈45°。

进针深度约15~3 cm,取决于患者的身高、体型等。

Vander Wal等使用“阻力消失法”(loss of resistance,LOR),针尖穿过缝匠肌后出现落空感即进入缝匠肌下脂肪垫,即可推注局麻药,进针深度约15~3 cm,取决于患者的身高、体型等。

股骨内侧課阻滞(femoral paracondylar field block,FPFB):Katz和Bonca对FPFB进行过描述:体表触诊股骨内侧髁,在股骨内侧髁中点处,将局麻药以扇形方式注射在皮肤和骨膜之间。

同时,在股骨内侧髁稍后方也要注射局麻药。

膝下区域阻滞(below the knee field block,BKFB)在胫骨结节前内侧,将局麻药注射在缝匠肌肌腱下,局麻药成线性沉积,长大约5 cm。

但此处阻滞成功率很不稳定,差异极大,从DeMey等报道的33%到vander Wal等的40%,以及Benzon等的70%。

内踝上阻滞(block at medial malleolus)直接将局麻药注射在内踝上方和前方的皮下,此方法对足内侧的感觉阻滞成功率约为60%。

股动脉芳阻滞(perifemoral):Bonica等将进针点选择在腹股沟皱褶下方4 cm,股动脉外侧0.5 cm,进针深度约2~4 cm。

此处股神经的股内侧肌肌支的走行与隐神经十分靠近,故可以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定位隐神经。

利用神经刺激仪,若可引出大腿中部肌肉收缩或髌骨移动则认为穿刺针到达股内侧肌支,即在隐神经附近。

此方法感觉阻滞的成功率约为70%。

但是由于隐神经与股内侧肌支十分靠近,注射局麻药后,有些患者伴随运动阻滞,表现为屈髋无力,伸膝不能。

静脉芳隐神经阻滞(paravenous saphenous nerve block,PSNB):根据隐神经穿出深筋膜后与大隐静脉一起沿着膝和小腿内侧缘下行这一解剖特点,可以先找到大隐静脉。

在DeMey等的研究中,让腿下垂至少60s,然后扎止血带,可以在下肢内侧发现大隐静脉,在大隐静脉周围注射局麻药可阻滞隐神经。

Gay等借助超声显像技术行胫骨结节水平隐静脉旁入路隐神经阻滞。

由于这个平面的隐神经通常不能被超声直接可见,故阻滞必须依赖隐静脉进行定位。

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有些患者存在多根静脉,这也给隐神经定位带来了困难。

另外,胫骨结节平面的隐神经已经有多重皮下分支,很可能会发生阻滞不全。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远端隐神经阻滞:收肌管远端有隐神经、闭孔神经的后支和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通过,向收肌管内注入一定容积的局麻药在理论上可以扩散到这些神经,阻滞膝关节感觉神经,产生镇痛效应且不影响关节运动。

因此,在超声引导下,在缝匠肌和股动脉之间,在收肌管远端注入局麻药是进行隐神经阻滞可靠而安全的方法。

患者平卧位,患侧下肢采取外旋、膝关节略屈曲的姿势。

超声探头最初放于大腿中部(髌骨上缘与腹股沟韧带连线中点)的内侧面,可以立即辨别位于缝匠肌深面的股动脉,在此平面隐神经较为细小,对隐神经的辨认应以股动脉为标志,因为隐神经在缝匠肌深面的收肌管内是沿着股动脉走形的。

然后探头沿着大腿的长轴向尾端移动,可以看到股动脉向深处走形,逐渐离开缝匠肌,直至在收肌腱裂孔处股动脉向后移行为胭动脉,而隐神经则继续沿缝匠肌深面下行。

隐神经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股动脉前内侧强回声、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结构。

阻滞部位选择在此裂孔近端2-3 cm处的远侧收肌管内,做好定位标识。

常规消毒铺巾,超声探头下2 cm为穿刺点,穿刺点用局麻药作局部浸润麻醉。

采用平面外法向头侧进针,开始时穿刺针与皮肤成45°,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图像调节进针角度。

穿刺针先穿过缝匠肌,然后进入缝匠肌和股动脉的缝隙间,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扩散(筋膜和血管之间被扩张开)以确保针尖在收肌管内,3min后如无不良反应,即注入负荷量局麻药,然后退出针芯,如果连续隐神经阻滞时,可在收肌管内向头侧置管5-^-8 cm,采用隧道法将体外导管向头端放置,妥善固定。

20min后采用针刺法观察隐神经阻滞效果,患侧小腿前内侧针刺痛觉减轻或者消失认为阻滞成功。

胫骨内侧髁水平阻滞:隐神经出收肌管后,仍然位于缝匠肌深面,与膝降动脉一起沿膝内侧垂直下行。

至胫骨内侧髁水平时,隐神经穿过缝匠肌和股薄肌肌腱之间的筋膜行走到皮下。

选择此处进行隐神经阻滞,此时,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回声的隐神经正好位于两个肌腱之间。

超声探头置于胫骨近端内侧面,从腿外侧进针,采用平面内法置入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图像调节进针角度与深度。

但是因为肌腱本身是很难辨认的,所以这种方法难度较大。

3.隐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穿刺针误入血管,回抽有血:停止给药,调整针尖位置直至回抽无血,给予1-2ml试验剂量,确保看到局麻药扩散。

2)局麻药中毒症状(口周麻木、耳鸣、神志不清、1惊厥等):立刻停止给药,依照局麻药中毒治疗指南进行抢救。

3)注射时阻力高或疼痛:针可能在神经内,缓慢退针直到阻力消失。

4)神经阻滞失败:在局麻药安全剂量范围内可以重新阻滞,或者改用其他麻醉或镇痛方法。

5)超声下看不到收肌管:试着从腹股沟皱褶处沿着股动脉根部向远端追踪收肌管,可以看到缝匠肌从股动脉外侧逐渐移动到股动脉正上方。

6)隐神经阻滞适应证:(1)低容量阻滞(5~10ml):膝关节镜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隐神经支配的小腿、足踝部手术。

(2)高容量阻滞(20~30ml):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4.隐神经阻滞发展前景膝关节镜手术如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或前交叉韧带修补术,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

尽管微创手术创伤小,且已应用了多种镇痛方法,但是仍然有高达60%~90%的患者在术后24h内存在疼痛的问题。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30%的患者有中度疼痛,60%的患者有重度疼痛。

疼痛使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阻碍患者术后的物理治疗和快速康复,并增加了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因此,术后进一步缓解疼痛是十分必要的。

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已经作为一种较成熟的镇痛方法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

但是,多项研究发现,CFNB会减弱股四头肌肌力,延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影响术后康复锻炼。

Jaeger等研究发现,FNB会使健康志愿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49%,SNB仅使股四头肌肌力下降8%。

对健康人群而言,两侧下肢肌力之间存在10%的差异,股四头肌肌力下降25%时认为有临床意义,故可以认为SNB几乎不影响下肢活动。

临床上需要一种既能保障术后镇痛又不影响术后肌力的神经阻滞镇痛措施,尤其是现在,很多患者是作为门诊患者处理的,SNB能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且不影响术后下肢活动的优势更加突显,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