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传染科的消毒隔离

传染科的消毒隔离

7. 2.2.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 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 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 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3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
临床科室使用消毒剂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对于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时间: ✓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 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 不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60天 科室自配的消毒剂,如用于物表消毒的含氯制剂,应现配现用,并监
被服多久更换?
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应每周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知识点
病人安置原则?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护士查房护理顺序?
普通病人、感染病人、隔离病人
隔离的方式及标识颜色主要有?
接触(蓝色)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空气(黄色)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飞沫(粉红色)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测浓度
卫生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1 隔离原则 7.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
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ICS 11 .020c05ws医院隔离技术规范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2009-04-01 发布2009-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WS/T 311-2009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 和附录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桂花、曹红谊。

WS/T 31 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本一、综述医院是诊治病人的场所,病人的健康与医护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必须加强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法规、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规范,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二、工作原则1.负责制原则:院长是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院所有人员都有消毒隔离的责任,各个科室的科长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2.预防为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预防性,通过管理、宣教、监督等手段,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内部感染的风险。

3.科学施策: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卫生部门的规定,科学制定医院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4.严格执行:要求全院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漏洞和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三、医院消毒管理1.医院环境的消毒(1)医院的环境消毒主要是对医院的公共区域进行定期的消毒,如病房、手术室、检验室、化验室等。

根据环境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2)医院环境的消毒应按时、按点、按质进行,要求消毒人员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配比。

(3)医院环境的消毒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医疗器械的消毒(1)医疗器械的消毒是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

(2)医疗器械的消毒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确保消毒的全程监控和跟踪,防止消毒药剂的浓度不足或浓度过高。

(3)医疗器械的消毒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药剂等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消毒方式和消毒药剂的使用量。

3.医护人员的消毒(1)医护人员是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必须严格进行个人消毒,如手消毒、口罩、手套等,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

2023版《医院隔离技术标准》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2023版《医院隔离技术标准》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消毒操作规范
采用规范的消毒方法和浓度,对隔离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等进行 全面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废弃物处理规范
废弃物分类
将隔离室内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如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
废弃物处理
根据不同类别的废弃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医疗垃 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和扩散。
消毒
指采用化学、物理或其他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 生物,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03 隔离技术要求
隔离对象与分类
隔离对象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可疑呼吸道传染病或肠道传染病患者,以及与其有 密切接触的家属、工作人员等。
分类
根据风险程度,将隔离对象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可疑呼吸道或肠道 传染病患者三类。
05 标准实施与应用
标准实施保障措施
建立组织架构
01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制定标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
间节点。
培训与宣传
02
组织培训,加强宣传,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提高标准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监督与考核
03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标准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细节把控
标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把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沟通协调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调,确保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风险评估与防范
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确保实施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准应用前景分析
01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标准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5篇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5篇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5篇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搜集整理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对隔离病区进行反复多次包括空气、地面、墙面,病区内所有医护和病人高频接触的医疗设施设备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净化系统过滤网及送风管路等进行了严格、规范、全方位、无死角的的终末消毒。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2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_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_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_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行政隔离工作的管理,包括传染病患者隔离、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观察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隔离。

第三条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人性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四条医院设立隔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隔离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隔离工作。

二、传染病患者隔离第五条传染病患者应安排在独立的隔离房间,实行单人单间隔离。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第六条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第七条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八条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应符合以下条件:1. 临床症状消失;2. 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3. 隔离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

三、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第九条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排在独立的隔离房间,实行单人单间隔离。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条疑似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十二条疑似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应符合以下条件:1. 临床症状消失;2. 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3. 隔离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

四、密切接触者观察第十三条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医院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心理支持。

第十四条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期满后无异常可解除观察。

第十五条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一、单选1、卫生部于 2009 年 4 月 1 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A2009.12.31B2009.12.1C2010.1.1D2009.9.1答案: B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严密隔离B标准预防C普遍预防D血液体液隔离答案: B3、患者,王某, 28 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

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A先清洗后消毒B先灭菌后清洗C先清洗后曝晒D焚烧答案: D4、黄色为()传播的隔离。

A空气B接触C严密隔离D飞沫答案: A5、当手没有明显污染时,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B清水C液体皂液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答案: D6、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 标准预防空气传播B 保准预防飞沫传播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D标准预防严密隔离答案: C7、普通病区床间距宜大于()m。

A0.8B1C1.1D1.2答案: C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A 6-8 小时B 4-6 小时C 8 小时以上D 10 小时以上答案: A9、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A口罩、帽子B口罩、帽子、手套C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D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答案: D10.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A纱布口罩B一次性医用口罩C外科口罩D医用防护口罩答案: D11、口罩何时更换?A2小时B潮湿或污染时C24 小时D一周 2次答案: B12、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A昏迷患者B气管切开患者C开放性创口患者D MRSA尿路感染患者答案: D13、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 近距离是A1米以内B 1.2 米以内C 1.5 米以内D2米以内答案: A14、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微粒子直径为:A直径≤ 5μ mB直径≧ 10μmC直径≧ 5μ mD直径≤ 10μm答案: A15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A库房B病区走廊C值班室D病室答案: B16.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A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B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D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答案: C1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清洁伤口 - 感染伤口 - 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 - 隔离伤口 - 清洁伤口C清洁伤口 - 隔离伤口 - 感染伤口D隔离伤口 - 感染伤口 - 清洁伤口答案: A18、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A隔离单位标记明显B门口设消毒盆、手刷、毛巾C脚垫用消毒液浸湿D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答案: D19、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时,以下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D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答案: C20、护士小张为传染病人进行注射,她使用过的隔离衣,清洁处应是:A衣的肩部B衣的内面和衣领C两侧腰部D腰以下部分答案: B21、隔离衣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A 每周更换 1次B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C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D隔离衣必须全部盖住工作服答案: D22、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立即更换D再加套一副手套答案: C23、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A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B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干燥、宽敞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D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答案: D24、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普通病房应划分在哪个区:A低危险区域B中等危险区域C高危险区域D极高危险区域答案: B25、两通道是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通道。

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制度

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制度

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隔离病区的正常运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的感染管理规定,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地进行隔离病区工作。

3.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基本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4. 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四、工作内容1. 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应衣帽整洁,戴好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进入隔离病区前,应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掌握隔离病区的工作流程和防护措施。

(3)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 患者管理(1)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2)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标记,并在患者一览表上进行登记。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隔离治疗,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3. 环境管理(1)保持隔离病区清洁、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3)患者使用的物品应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医疗废物管理(1)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由专人负责回收。

(2)病房及卫生间的卫生清洁用具应分开使用,标记清楚,用后进行消毒处理。

5. 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规范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擦洗。

(2)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3)特殊感染患者应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五、工作流程1. 预检分诊: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指导患者到隔离病区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上传:mishle333 点击次数:303 更新时间:2010-2-17参与讨论该主题医院隔离技术规范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附录,C、附录 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E、附录 F和附录 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 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桂花、曹红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精品文档交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 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 modes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 susceptible population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勃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空气传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 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教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精品文档交流3. 7 接触传播 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 infection chain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3.9. 1 纱布口罩 mask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3.9.2 外科口罩 surgicalmask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3. 9.3 医用防护口罩 respirator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 9.4 护目镜 protective glass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3. 9.5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face shield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面部的用品。

3. 9. 6 手套glove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3. 9. 7 隔离衣isolation gowns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其型号。

精品文档交流3.9.8 防护服 disposable gowns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3.10 隔离 isolation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3.11 清洁 clean 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3.12 潜在污染区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3.13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3. 14 两通道 two passages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3. 15 缓冲间 buffer room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3. 16 负压病区(房) negative pressure ward(room)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 )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3. 17 床单位消毒 bed unit disinfection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精品文档交流3. 18 终末消毒 tensional disinfection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4 隔离的管理要求4. 1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4.2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4. 3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4.4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4.5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6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预防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的、必要的防护用品,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4.7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313。

4.8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 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5. 1 医院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5.1.1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5. 1.1. 1 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5. 1. 1.2 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5.1.1.3 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房)等5.1.1.4 极高危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5.1.2 隔离要求5.1.2.1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5. 1. 2. 2 建筑布局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5. 1.2.3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5. 1. 2. 4应按照WS/T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精品文档交流5. 2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2. 1 适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2. 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古怪蝴动油潺泊在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一30 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一 15Pao。

5.2.3 隔离要求5.2.3.1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5.2.3.2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5. 2.3.3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5.2.3.4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2. 3. 5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5. 2.3.6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 1.lmo5. 3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3. 1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 3. 2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

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 lOcm。

门窗应保持关闭。

5. 3. 2. 1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

5.3. 2.2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

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5. 3.3 隔离要求5. 3.3. 1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 h换气 6次以上。

5.3.3.2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

病室的气压宜为 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5.3. 3.3 应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5. 3.3. 4 一间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

5.3. 3. 5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

精品文档交流5. 4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4. 1 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