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简答题专项总结
盘点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专项总结!(附送60个实验知识点).doc
盘点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专项总结!(附送60个实验知识点)盘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试题逐渐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且月考越热,大有占据全部实验之趋势。
由于考生回答的原理不对、格式不合理、语言不规范,导致高考失分的关键点。
那么,小编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总结如下:一.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考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简答题专项总结
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简答题专项总结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试题逐渐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且月考越热,大有占据全部实验之趋势。
在这些实验试题中最难回答或是最不好得分的就是实验简答题了,考生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就是不会回答,要么回答的原理不对,要么回答的格式不合理,要么回答的语言不规范,不能够用化学语言来回答,等等所有这些都成为了高三考试乃至高考失分的关键点。
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总结如下(有的是直接给出实验操作,有的是以试题的形式给出),希望能给各位考生一些帮助。
1. 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以试管为例)答:(1)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末端回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两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2. 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答: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3. 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答: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4. (1)用图1(图一)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易失分点总结
高考化学易失分点总结以下指出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
1、托盘天平称量时只能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如 3.5g,不能读3.52g2、选择容量瓶时,必须标明用多大规格的容量瓶3、滴定管选择使用必须指明酸式或是碱式4、书写方程式先看是让书写化学方程式或是离子方程式;填空题注意题中是否有附加条件(用化学式,元素符号,或名称表示);题后是否有小括号提示(从小到大,用> < =或大于小于等于表示)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是“=”还是可逆符号,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般用“可逆符号”不能用“ = ”,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一定要用“可逆符号”不能用“=”。
6、别忽视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
7、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
电子式、电子排布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
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8、注意澄清透明、无色透明的区别(某澄清透明溶液,则可以含有三价铁离子)9、选择题中氧化还原或电化学反应错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颠倒。
10、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一、物质所处的状态;二、△H的正负号;三:△H数值与方程式系数的关系;四:单位11、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
12、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
22 .4L·mol-1的适用条件。
注意三氧化硫、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
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13、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4、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简答型问题规范答题策略
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简答型问题规范答题策略【摘要】对高考实验题中常见简答型问题分类分析,总结出规范答题的策略,并应用于高考复习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训练规范答题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简答型问题答题策略化学实验复习中简答题看起来似乎并不难,但要准确回答却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
笔者下面就以“实验题中简答型问题规范答题策略”为主题,分类分析常见问题,总结出解答题策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一、现象描述型问题例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1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研究。
操作开始时,j形管左侧充满热的稀硝酸,且两侧液面相平,分液漏斗活塞关闭,则铜丝圈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如何?生1: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师:(引导)还有什么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出)师:答题时我们往往存在思维的缺陷,如何克服呢?【板书并讲解】思维的有序性化学反应操作顺序(抓住学生的心理,由典型的认知错误产生的冲突激发对正确的参考答案、有效的解题方法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及时解惑并指导。
)师:按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显性改变(比如颜色、状态的描述)→有无附属现象(比如燃烧时火焰颜色、水位变化)→“海、陆、空”生:齐声作答并补充尚未提到的“j形管左侧液面下降”以及将“产生红棕色气体”更正为“产生无色气体”。
师:如果将题中稀硝酸改为浓硝酸则现象如何?(学生能很快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保持思维的有序性要点。
按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物消失、产物生成、其他附属现象(如火焰颜色、水位变化等)。
二、方案叙述型问题例题2:如何证明j形管左侧收集的无色气体为no?生2: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若分液漏斗中的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则说明原来收集的是no气体。
练习:设计方案证明某盐晶体为硝酸盐晶体。
生3:取少量上述晶体,加适量硫酸和铜片并加热,若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逸出,则说明此晶体是硝酸盐晶体。
高三化学高考答题易错点小结
高三化学高考答题易错点小结高三化学高考易错点小结化学作为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验性的科学学科,对于高考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化学,下面将针对高三化学高考容易出错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化学方程式和配平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化学方程式和配平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解答题目时,同学们应该掌握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 方程式的写法:要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首先要了解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表达方式,掌握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理解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相关信息。
同时要注意电离方程式、中文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2. 平衡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配平方程式的基本方法包括改变系数、添加自由氧和还原数、氧化还原法等,同时要注意不改变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二、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经常涉及的内容。
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同学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以摩尔(mol)为单位,摩尔质量以克/摩尔或g/mol为单位。
可以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质量的定义进行计算,要注意单位换算和小数四舍五入。
2. 化学计量问题:化学计量问题是指通过给定的反应方程、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等信息,计算其他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问题。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同学们要先根据方程式的系数确定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然后进行计算。
同时要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方程式的方法。
三、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经常考核的内容。
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同学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 元素周期表:要正确地使用元素周期表,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元素周期规律和性质的变化规律。
同时要了解两个周期和两个主族中的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看,在实验题和理论试题中都出现了用文字正确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的题目,实验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11、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
(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10、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失误盘点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失误盘点
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中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难度适中,学生考后普遍感觉良好。
但是高考成绩公布以后,部分学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的得分相差较大,不少学生和家长甚至怀疑阅卷有误。
事实上,许多高考化学实验题表面上看似容易,但是它们的区分度良好,学生不容易准确回答,因而难以获得高分。
从每年高考阅卷中反馈的信息可知,不规范答题造成的失分现象比比皆是。
下面以近年高考化学实验真题为例,将学生答题失误进行盘点,并总结高考化W实验题答题的规范性要求及策略,期望对高三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实验仪器及操作的识别和描述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重点是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形状、用途的识别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描述,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化学实验事实的加工和处理
化学实验事实的加工和处理的考查重点是理解主要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的现象,其次是利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物质,而高考对数据的获取和实验结果的处理的考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三、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重点是对实验方案、过程、结论等进行分析,阐明各部分装置及所盛装试剂的作用,组装和连接实验装置,确定操作顺序;其次是根据反应原理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及误差进行分析,但呈现了递减的趋势。
运用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
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不全面
高考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改进的考查重点是利用给出的部分仪器和必要的药品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且呈现了先逐年递减后又逐渐增加的趋势。
2019-2020年高考化学难点精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化学难点精析 Word版含答案对于物质A n B m(s)= n A m+(aq)+ mB n-(aq),,溶度积K sp=c n(A m+)·c m (B n-)。
溶度积常数是高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溶积常数的计算、判断溶液中是否有沉淀产生、以及溶液中发生的沉淀反应。
一.溶度积常数的计算计算溶度积常数必须知道饱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案例1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下图所示(不考虑C2O42-的水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sp(Ag2C2O4)的数量级等于10-7B. 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C. 向c(Cl-)=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D. Ag2C2O4+2C1-=2AgCl+C2O42-的平衡常数为109.04分析:难溶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小,用离子浓度表示数值小不方便,因此常用对数表示离子浓度大小,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坐标中用的是离子浓度的对数还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计算溶度积常数要选取特殊的点进行计算。
解析:从图像看出,当c(C2O42-)=10-2.46mol/L,c(Ag+)=10-4mol/L,Ksp (Ag2C2O4)= 10-2.46×(10-4)2=10-10.46,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c(Ag+)=10-4mol/L,c(Cl-)=10-5.75 mol/L,所以Ksp(AgCl)= 10-4×10-5.75=10-9.75,n点中,c(Cl-)<10-5.75 mol/L,c(Ag+)>10-4 mol/L,浓度积c(Cl-)×c(Ag+)> Kp(AgCl),n点表示AgCl的饱和溶液,B错误;AgCl中c(Ag+)= Kp(AgCl)/c(Cl-)=10-9.75/ c(Cl-),Ag2C2O4中c(Ag+)= √Ksp(Ag2C2O4)/ c(C2O42-)=√10-10.46/ c(C2O42-)=10-5.23/ √c(C2O42-),假设c(Cl-)=c(C2O42-)=1 mol/L,则Ag2C2O4溶液中c(Ag+)较大,因此向c(Cl-)=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沉淀AgCl,C错误;Ag2C2O4+2C1-=2AgCl+C2O42-的平衡常数为c(C2O42-)/ c2(Cl-)=c(C2O42-)×c2(Ag+)/ c2(Ag+)×c2(Cl-)=10-10.46/(10-9.75)2=109.04,D正确;正确选项D。
高考化学答题注意要点梳理总结
高考化学答题注意要点梳理总结高考化学答题注意要点梳理(1)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的规范要求规范写出,许多官能团连在链的左边和右边写法不一样,例如:硝基(O2N- -NO2)、氨基(H2N- -NH2)、羟基(HO- -OH)、羧基(HOOC- -COOH)、醛基(OHC- -CHO)等,若不规范,则一律扣分,有时甚至定为“0”分。
(2)化学用语必须正确使用:①有机题中官能团名称与结构简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反应类型与反应方程式不能混淆,小分子不能漏写;②主观题中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反应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③最后一题中一定要看清“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基态原子”、“离子”等要求。
(3)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该大写的要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Na就不能写成na。
(4)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的符号等完全正确,缺一不可,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完全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5)计算题①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 b”一定要加括号写成(a+ b),否则会引起歧义。
②单位。
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③计算式。
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
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
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
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
④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
(完整版)高考化学实验题归纳汇总+习题(解析版),推荐文档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一、能力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二、知识归纳1、基本化学仪器及其使用(1)容器及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用于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滴瓶、细口瓶、广口瓶(2)加热器: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浴装置(控制一定温度≤100℃)(3)计量器:①温度计②天平:粗略称量药品(固体)的质量(精度≥0.1g)③滴定管(酸式、碱式):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④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精度0.01ml)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⑤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1ml)⑥移液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4)过滤(分离)器: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5)干燥仪器: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6)夹持(支撑)器:试管夹、铁夹、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角架、泥三角、石棉网、试管架、漏斗架、铁架台、滴定管夹(7)连接器:导管(玻璃、橡胶)、胶塞、活塞、接液管(牛角管)(8)其他:药匙、研钵、玻璃棒、试管刷、冷凝器、滴管、表面皿、水槽、U形管练习1、(1)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
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2)图(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 。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解析:一般情况下,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与其全容量关系如下:答案:(1)3.2ml (2)D2、如图所示由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套路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套路1.增加浸出率的方法包括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加浸出液浓度和固体粉碎以增大接触面积。
提高焙烧效率的措施包括增加氧气量、充分粉碎固体、逆流焙烧和适当升温等。
2.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有利于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3.适当升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某些溶质挥发(如浓硝酸)、分解(如H2O2、NH4HCO3)或氧化(如Na2SO3),或促进水解(如AlCl3),从而影响产品的生成。
而适当升温也可以对吸热反应平衡正移有利,增加产率。
4.从滤液中提取晶体的方法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
而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溶质的方法则包括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和干燥。
5.一些仪器用于溶液配制、蒸发、过滤和固体灼烧,不再赘述。
6.调节某反应的pH值可以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
调节pH时应使用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或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pH的范围应当确定,因为pH过小会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而pH过大则会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7.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是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一些溶质受热分解挥发。
8.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
9.洗涤沉淀的目的是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10.冰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11.乙醇洗涤的目的是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并且除去固体表面的水。
12.蒸发时的气体氛围不再赘述。
为了获得AlCl3,需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AlCl3溶液以抑制某离子的水解。
在实验前,需要通入N2以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H2O等干扰实验。
实验后也需要通入N2,将产生的某气体全部赶入至后续某个装置,保证产生的气体被后续某个装置的溶液完全吸收。
高考化学实验题常考易错点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常考易错点总结化学实验题在高考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总结了一些高考实验热点和易错点,期望能对教师教学和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1、常用容器受热时所盛液体的最大用量(V是容器的容量)(1)试管:V(液体)≤1/3V(2)蒸发皿:V(液体)≤2/3V(3)烧杯:V(液体)≤1/2V(4)烧瓶:V(液体)≤2/3V2、使用前要洗净,并检查瓶口处是否漏水的仪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
3、标有具体使用温度的仪器是:量筒、容量瓶、滴定管。
4、现行课本上使用温度计的实验以及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1)实验室制取乙烯: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混合液液面以下,但不触及瓶底。
(2)石油的分馏: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3)中和热的测定: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酸碱混合液液面以下。
注意:不能用温度计来搅拌液体,防止水银球被打破。
5、锥形瓶的实验用途:(1)用于滴定实验的反应器。
(2)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3)用于蒸馏实验中蒸馏液的接收器,可以减少挥发。
6、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坩埚用于灼烧固体。
注意:熔融NaOH、Na2CO3等碱性物质时要在铁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瓷坩埚。
7、玻璃棒的作用:(1)搅拌:搅拌的目的可以是加速溶解或散热或混合均匀等。
(2)引流: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加液体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都要用玻璃棒引流(3)蘸取少量溶液:如测定溶液的PH,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4)粘贴试纸:如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需要将试纸粘在玻璃棒的一端。
(5)转移少量固体。
注意:(1)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溶液,易捣破滤纸导致过滤失败。
(2)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易导致胶体聚沉。
(3)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下端要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内壁上。
8、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完毕后的处理方法:洗净、晾干后,应在瓶塞或活塞上缠一层白纸再放回原位,以防止粘结。
2020版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含答案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蒸发2 )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1 )装置及操作要领:(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3. NaCl①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晶体中混有的KNO3。
晶体中混有的②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NaCl3 3.蒸馏)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1()仪器装置:2(.)注意事项:(3 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①;②加沸石(或碎瓷片)”低进高出;③冷凝水“④不可蒸干4、萃取和分液)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将萃取后两种1(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操作方法:(2,盖好玻璃塞进行振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 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5、重结晶(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
(2)实验操作:①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②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③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④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综合性化学实验 考点深度剖析(解析版)
综合性化学实验考点深度剖析一、物质制备类实验1.物质制备的三大原则(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如用铝制取氢氧化铝: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当n(Al3+)∶n(AlO-2)=1∶3时,Al(OH)3产率最高。
(2)选择最佳原料如实验室用铝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应选用氨水,而不能选用强碱氢氧化钠溶液;用铜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选用氨水(氢氧化铜可溶解在氨水中)等。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如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
2.物质制备与提纯的思维流程例1.实验室中以粗铜(含杂质Fe)为原料,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某种流程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所得固体1需要加稀盐酸溶解,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1中加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NaOH B.NH3·H2OC.CuO D.CuSO4(3)反应②是向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CuCl白色沉淀。
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铁架台、铁夹省略)。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
失分最严重的实验简答题专项总结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试题逐渐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且月考越热,大有占据全部实验之趋势。
在这些实验试题中最难回答或是最不好得分的就是实验简答题了,考生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就是不会回答,要么回答的原理不对,要么回答的格式不合理,要么回答的语言不规范,不能够用化学语言来回答,等等所有这些都成为了高三考试乃至高考失分的关键点。
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总结如下(有的是直接给出实验操作,有的是以试题的形式给出),希望能给各位考生一些帮助。
1. 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以试管为例)
答:(1)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末端回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两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
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
2. 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答: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3. 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
答: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4. (1)用图1(图一)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
该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
答:(1)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
(2)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 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
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6. 常用的试纸有哪些?应如何使用?
答:(1)试纸种类: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④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⑤醋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或其溶液。
(2)使用方法: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①试纸不可伸人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
②测溶液pH 时,pH 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来溶液稀释了。
7. 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
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8. 只用一种试剂如何鉴别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
答:四种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加FeCl3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溶液是KSCN,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H2SO4。
9. 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
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
一层是苯。
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
10. 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11. 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
答: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12.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过实验证明。
答: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还能变红,说明是SO2酸性所致,若溶液不再变红,说明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4. 焰色反应应如何操作?
答:将铂丝用盐酸洗过后放到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铂丝蘸取样品,
放到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若是钾元素,则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15. 如何进行结晶蒸发操作?
答: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16.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 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答案:B
17.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B.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C. 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D. 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冷却后再加AgNO3溶液
E. 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F. 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测出反应前盐酸与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G.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H.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硫酸
I. 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J.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
K.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答案:C D H I K
18.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人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
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为无水碱式盐,含Fe2+ 34%~36% ,是薄衣片,……,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
请一起完成该实验:
第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可以氧化SCN-生成N2、CO2和SO42-,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第二步: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出现淡绿色浑浊液,说明有离子存在(填离子符号);
第三步: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
少量Fe3+离子存在。
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②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③本实验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溶液分成2份,分别装在A、B两个试管中。
第五步:向A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H2O2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
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溶液红色又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请自选中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________;
第六步:向B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VC有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中所述“与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
答案:第二步:Fe2+ ; 第三步:②③第五步:2Fe2++H2O2+2H+ 2Fe3++2H2OFe3++3SCN- Fe(SCN)3(血红色)H2O2氧化SCN-,使平衡Fe3++3SCN- Fe(SCN)3左移,红色消失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适量H2O2振荡,产生气泡,红色褪去,说明是H2O2氧化了溶液的SCN-离子使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