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一门容易出错的科目。
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中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点如果能够重点掌握,相信对于化学成绩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对高考化学常见的错误点进行梳理,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基础知识错误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混淆:在小题中,经常会出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混淆的错误,比如把氮气的符号写成"N2O"。
要避免这类错误,需要加强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符号的记忆。
可以通过练习记忆表格或者背诵元素符号来加深记忆。
2. 元素价态弄混:一些元素有多种价态,比如氯气的价态可以为+1或者-1。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区分,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标注元素的价态是非常重要的。
3. 化学方程式的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忘记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写错等等。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多做例题,并注意标明各种反应条件。
二、化学计算错误1. 单位换算错误:在一些题目中,需要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在换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可以使用单位换算表,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记忆清楚。
2. 化学计算公式应用错误:化学计算中有很多公式,比如摩尔计算公式、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等。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各个变量的含义,正确使用公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3. 代入计算错误:在一些复杂的计算中,需要将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容易将数值代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采用多次代入的方法,将计算结果反复核对,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错误1. 实验操作步骤忽略:在一些实验题中,会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但是很多学生看漏或者忽略了实验步骤,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要避免这个错误,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理解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仪器使用错误:很多实验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比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化学试剂、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高中化学实验题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21、守恒规律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
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元素处于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
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1.对氧化物分类的认识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2.认为胶体带有电荷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4.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5.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范本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比较容易出错,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总结了一些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易错点。
一、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在题目中给出已知物质和反应条件,要求判断反应类型时,要注意反应类型的判断标准。
例如:a) 燃烧反应:需要有氧气参与反应b) 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参与反应c) 氧化反应:需要氧化剂参与反应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给出了一个化学方程式,要求判断方程式是否平衡时,需要验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和种类是否相等,同时要注意物质的平衡状态(气体、溶液、固体等)。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准则:氧化态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b)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态的升高者为被氧化剂,氧化态的降低者为氧化剂c) 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等4. 离子方程式和分子方程式的转化在离子方程式和分子方程式之间进行转化时,要注意保持反应前后离子的个数和种类相同。
二、化学物质和化学计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化学考试中的基础知识,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有机物主要由含有碳的化合物组成b)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由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c)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质量和物质的关系: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物质是占据空间有质量的物体b)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要注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时的计算方法和单位c) 化学计量的计算:要注意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例关系,例如摩尔比、质量比和体积比的关系三、化学键和化合物性质1. 化学键化学键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基础知识,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化合价的确定:要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态的关系b) 电子对的排列和空间构型:要注意电子对的排列和空间构型的原理和方法c)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要注意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条件和特点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酸性、碱性和中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时,需要根据化合物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判断b) 氧化性和还原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需要根据物质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判断c) 物质的溶解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溶解性时,需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判断在题目中给出了一组物质,要求判断其中哪些是酸或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酸的常见特征:酸性溶液能够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酸性溶液能够与酸性的指示剂发生变色b) 碱的常见特征:碱性溶液能够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碱性溶液能够与碱性的指示剂发生变色2.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给出了一组酸碱溶液,要求判断是否能够发生中和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酸碱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注意计算酸碱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时的方法和单位b) 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根据物质的量比和相对分子质量比计算物质的量3.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盐的溶解: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成离子,离子的溶解度取决于盐的溶解度积b) 盐的酸碱性: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成离子,离子的酸碱性取决于离子的酸碱性c) 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盐能够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上是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对你复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有机易错知识点

高考化学有机易错知识点【1】1.羟基官能团可能的反应类型:取代、消除、酯化、氧化、缩聚和中和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2.CH2O分子式最简单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和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醇主链上有三个碳原子和两种结构正确4.在室温下,在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误差应该是10-4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盐酸,有五种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在某些条件下,醇可能不会被氧化成醛,但在某些条件下,醛可以被氧化成羧酸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六个醚和一个烯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对的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对的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没错,在相同质量的碳氢化合物中,氢的比例越大,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丝和玻璃纸都是纤维素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酯的水解物也可能是酸和酚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15.取代、加成、还原、氧化和其他反应类型的应用可能会将羟基引入有机分子。
取代卤代烃、添加烯烃、减少醛基并将醛基氧化为酸是正确的【2】16.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可能有三种产物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17.苯与己烯混合,加入适量溴水后,可通过液体分离去除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18.丙烯可以通过将2-丙醇与溴化钠和硫酸混合来制备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19.加入适量的氢溴酸,可以去除混合在溴乙烷中的乙醇正确,取代后分液20.煤焦油中的苯和其他芳香化合物可通过干馏分离错误,应当是分馏21.甘氨酸和谷氨酸、苯和萘、丙烯酸和油酸、葡萄糖和麦芽糖不是同系物,而丙烯酸和油酸是同系物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23.苯酚能与烧碱和硝酸反应正确24.在常温下,乙醇、乙二醇、甘油和苯酚可以以任何比例与水混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25.利用硝酸的硝化反应性质,可以制备硝基苯、硝酸甘油和硝化纤维素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化合物x水解生成两种无支链的直链产物,有7种x符合问题的含义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27.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和一氯苯,分别生产乙炔、丙炔和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28.添加甲醛并聚合形成聚甲醛,去除乙二醇形成环氧醚,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29.银镜反应可在甲醛、乙醛、甲酸、甲酸盐、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发生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和乙酸可以褪色kmno4h+aq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的精华,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科目之一。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泛,但是有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却经常出现。
本文总结了高中高考化学中的易错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高考中避免失分。
易错知识点一:酸碱中的pH值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以pH值为例,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理解pH值的物理意义,对于普通酸溶液,其pH值范围在1到7之间,其中7为中性溶液,小于7的为酸性溶液,大于7的为碱性溶液。
易错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知识,理解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弄清楚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应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氧化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并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
易错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学生要注意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组性质。
特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元素的周期性质,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分组证明方法,都是学生常犯的易错点。
另外,在计算元素的电子层数时也容易混淆,注意熟练掌握电子层数计算方法。
易错知识点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学生要注意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Kc和Kp的转换问题。
此外,在计算平衡浓度时,需要注意分子个数和反应容积的问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认真对待化学知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丰富知识面。
只有平时勤于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在高考中,化学常常是学生们拿高分的关键,但也是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供学生们重点复习和注意。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方程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出现较多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在平衡化学方程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易错点:1. 忽略配平系数:学生在配平方程时,往往忽略了给配平系数。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配平系数。
2. 配平系数的使用:有些学生在配平化学方程时,会将配平系数用于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实际上,配平系数表示的是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因此,在配平方程时,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配平系数。
3. 验算:确认化学方程式平衡后,应该通过验算来确保它们的确是平衡的。
验算的方法是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个数,保证它们在化学方程中的个数相等。
二、酸碱中的常见易错知识点酸碱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但也是易错的一个部分。
以下是容易出错的几个酸碱知识点:1. 酸碱的定义:学生容易混淆酸和碱的定义。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能够释放OH-离子的化合物。
2. 酸碱反应的结果:学生往往不清楚酸碱反应的结果。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HCl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
3. 酸碱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酸碱反应中,有些酸和碱也可以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答题时容易出错。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非常重要。
以下是易错的化学键知识点:1. 键长和键能:学生容易混淆键长和键能的概念。
键长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键能是指在键的形成或断裂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共价键与离子间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键,离子间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键。
高三化学五个容易错的专题

高三化学五个容易错的专题专题一阿伏伽德罗常数【易错题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错解分析』错选C,认为在Na2O2固体中,含有Na+和O-两种离子,1molNa2O2固体中含有2molNa+和2molO-,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NA。
『正确解答』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 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
『规律小结』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易错题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错解分析』选B或D。
认为羟基-OH中有8NA个电子或10NA个电子;22.4L乙烯是1mol,1mol乙烯C-H键数为4mol。
『正确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订正或说明原因)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2、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3、Cl2、SO2和氨气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它们都属于电解质4、氢氧燃料电池中,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正极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6L5、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足量的冷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6、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在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 A7、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0.050mol氯气,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10mol8、在同温同压下,由CO、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27.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9、含N A个钠离子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mol/L10、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4g11、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12、在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中,CaCO3是氧化剂,HCN是还原剂13、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你能配平该反应吗?)14、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15、某厂废水中含 5.00×10-3mol/l的Cr2O7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0.05molFeSO4·7H2O16、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反应中,若有5mol水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10/3mol17、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Cl2+3H2O =2SO32-+4Cl-+6H+18、碱洗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时,常有气泡冒出:2Al+2OH- =2AlO2-+H2↑19、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SO2+Ca2++2ClO- +H2O=CaSO3↓+2HClO20、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Al3+、NO3-、Cl-21、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的溶液大量存在:Cl-、NO3-、NH4+、F-22、在高温下,2C+SiO2=2CO+Si,由此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23、1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小于1L1mol/L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24、已知中和热△H=-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25、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2++2e-+2H2O =MnO2+4H+2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27、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铜不活泼,覆盖在铁制品上保护了铁28、以铝材为阳极,在硫酸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 -6e-=Al2O3+6H+29、已知2CO(g) CO2(g) + C(s),T=980K时,△H-T△S=0。
当体系温度低于980K时,估计△H-T△S的正负符号为负,上述正反应将自发进行30、物质在(t-BuNO)2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或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其平衡转化率减小。
31、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该溶液的pH=4,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32、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33、某二元酸H2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H++B2-,则在0.1mol/L的Na2B溶液中有c(B2-)+c(HB-)+c(H2B) =0.1mol/L34、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在0.001mol/LK2CrO4和0.01mol/LKCl混合液中滴加0.01mol/LAgNO3,刚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约是4.13×10-6mol/L35、白磷分子P4和甲烷分子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键角均为109028′36、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铜质量减少32g37、在恒温恒容下,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放出热量为19.3kJ,则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出热量为38.6kJ38、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具有稳定的结构,不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是不稳定的39、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6周期,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40、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41、利用电解原理,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作为阴极,另一附加惰性电极作为阳极,这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2、常温下,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则HA 溶液的体积≥10mL43、常温下,将0.2mol/LHUr(尿酸)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NaUr 为难溶物),则混合溶液中c(Na+) =c(HUr)+c(Ur-)44、因为K sp(AgCl)<K sp(AgOH),故氨水不可能使AgCl溶解45、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46、与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pH为2和pH为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xL和yL,则10x<y4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加入100g36.5%的盐酸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质量,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约是8mol48、由于水中既有范德华力,又有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49、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要大,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要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以上正确的是:7、9、15、23、28、29、31、32、34、46、47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在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在1:1至1:2之间2、标准状况下,120mL含有0.20molNa2CO3的溶液和200mL0.10mol/L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约为224mL3、在空气中直接加热MgCl2·6H2O晶体,可能生成Mg(OH)Cl或MgO4、将0.010mol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①=②>③>④5、由2Fe3++Cu =Cu2++2Fe2+可知,在某些情况下,铜的金属性可能比铁强6、要使新制氯水里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次氯酸钠或碳酸钙或碳酸钠等7、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8、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酸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9、水玻璃可用于生产粘合剂和防火剂,分子式为Na2SiO310、利用SO2的漂白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CO2和SO211、持续地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或将CO2通入氯化钙溶液中都有可能生成沉淀12、实验室用铵盐NH4Cl或NH4NO3或(NH4)2SO4,与强碱NaOH或Ca(OH)2加热制备氨气13、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2或+414、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只能生成FeCl3,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5、电解CuCl2、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16、取a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1a-84b)/31a×100%17、1molNa、1molNa2O2分别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N A,产生的气体都为0.5mol18、红宝石、珍珠、玛瑙、水晶和钻石等装饰品中都含有硅元素19、为确认铜丝与过量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CuSO4,可向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20、C60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uO发生置换反应21、氮氧化物、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氮氧化物如NO2会导致光化学烟雾22、在铜铁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加入少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一定是m1>m2以上正确的是:3、4、7、13、14、17、20、21、22三、有机化学1、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聚酯纤维、油脂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2、甲苯、葡萄糖和聚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3种5、除去苯酚中混有的少量苯甲酸,可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完全反应后,用分液漏斗分离6、凯库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维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不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9、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在加热和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醛的醇有4种,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不饱和有机物有5种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11、扁桃酸C6H5CH(OH)COO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既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酯类同分异构体共有13种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C6H5O-+SO2+H2O=C6H5OH+HSO3-13、常温常压下,100g含乙醇46%的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数目为6N A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15、C H2=CHCH3的名称是1-丙烯,CH3CH2CH2OH叫做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甲基-1-丙醇,CH3CHClCH3叫做2 -一氯丙烷16、(CH 3)2CClCOOH + NaOH CH 2=C(CH 3)COOH + NaCl + H 2O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