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整理(1)
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17fd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3.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高考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涵盖了许多知识点和概念。
其中,有一些知识点容易令考生感到困惑或易错。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知识点中容易造成误解或易错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在高考化学中,化学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平衡概念是考生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点。
在这个方面,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表达法很容易造成考生的错误理解。
首先,考生容易混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一些考题中会涉及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比例关系,在解题时,应准确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区分主要物质与次要物质。
其次,对于化学平衡表达式的写法和理解也是一个易错点。
一些考生可能会错误地写出平衡表达式,没能正确列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系数。
此外,对于平衡表达式的理解也需要注意,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关系需要理清。
二、溶液与酸碱中的易错点在高考化学中,溶液和酸碱的相关知识点往往也是令考生感到困惑的重点。
其中,溶液浓度计算和酸碱性质的分辨是一些易错的内容。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考生容易忘记或混淆浓度定义和计算公式。
一些考题会要求计算溶液的浓度,此时需要注意液体的体积和溶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相关公式。
而在酸碱性质的分辨中,考生可能会弄混酸性和碱性物质的特征指标。
例如,酸性物质会产生酸性溶液,而碱性物质会产生碱性溶液。
考生需要根据试剂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来分辨其酸碱性质。
三、元素与化合物的归类在元素与化合物的归类中,考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包括元素的性质和分类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合价等方面。
在元素的性质和分类中,考生容易混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卤素和气体元素。
需要理清各种元素的特征和区别,准确判断元素的类别。
而在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合价中,考生可能会错误地命名化合物或混淆化合价的概念。
一些考题会要求写出化合物的名称,此时需要正确运用元素的名称和化合状态。
此外,化合价的理解也需要注意,正确判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编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c6c3e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0.png)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编化学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是高考中常常出现的科目之一。
然而,由于其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且概念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易错点。
本文将从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入手,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以便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复习和掌握。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在化学方程式中,有很多学生容易犯错误。
首先,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的左右两边所含原子种类和原子数要保持一致。
此外,还要注意写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应该遵循“反应物在前,生成物在后”的原则。
同时,还要注意写出反应条件和相态符号。
2.化学键的类型及特点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学生容易混淆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一般在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
离子键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
要注意区分这两种键的特点,以免混淆。
3.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学生容易混淆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平方根。
平衡位置则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比例关系。
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容易混淆速率与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是指在反应速率表达式中的比例常数。
4.对称性与分子极性在化学中,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极性是重要的概念。
对称性与分子极性有时容易混淆。
对称性是指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否具有对称性,可以通过观察分子的轴对称性和面对称性来判断。
分子极性是指分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布是否均匀,可以通过分子的电荷中心和电性差值来判断。
5.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但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容易混淆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通过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7fc42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4.png)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点科目,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乱的一门科目。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易错知识点,如果没有重点掌握和理解,就会对考生的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备考高考化学时,我们需要重点复习一些易错知识点。
1. 化学方程式和电解质化学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表达方式。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混淆反应物和生成物、电离和溶解等概念。
此外,在学习电解质时,应重点掌握正负离子的产生及其化学性质。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化学学习中是一个核心部分,它关系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成果的产生。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
同时,在理解化学平衡时,需要注意一些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平衡中物质的含量变化。
3.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在学习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时,需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概念、热力学定律、内能变化以及热传递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热力学定律等概念容易混淆,需要多加理解。
4.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易错的一个方面。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我们需要掌握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并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考化学复习中易错知识点的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备考高考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复习时,需要注意对每个知识点的细节和理解,避免简单印象和机械记忆,加强重点难点复习,不断练习提高,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清单(完整版)
![2019年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清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e1a4538762caaedc33d43b.png)
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
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 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
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
Fe3+>
Fe2+,
MnO 4 -
>
MnO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
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 H2 化合,生成的氢化物
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含氧酸) 的酸性越强 (氧元素、 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O2、 SO2…
第 10 页 共 10 页
碱性氧化物: Na2O2、CuO… 两性氧化物: Al 2O3、 ZnO 过氧化物: Na2O2 超氧化物: KO2 26.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 O2 与 O3;金刚石与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Na2HPO4… ③碱式盐: Cu2(OH)2CO3… ④复盐: KAl(SO 4)2·12H2O…
25.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Na2O、 Al 2O3、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 NO2、CO、SO2、CO2… (2)按性质分: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358e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6.png)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高考化学是理科生要面对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据了总分的一定比例。
然而,由于知识点众多且难度不低,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化学中易错的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公式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命名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名称,从而得到错误的化合物名称。
此外,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公式时,容易混淆离子的数量,导致公式错误。
解决方法:在命名离子化合物时,要熟记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
正离子的名称通常是元素名称,负离子的名称则根据元素名称后缀和化学式来确定。
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公式时,首先找出各个离子的电荷数,然后根据各离子的电荷数以及守恒原则来确定化合物的公式。
2.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高考化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
学生容易混淆平衡常量与平衡浓度的概念,导致对平衡位置的判断错误。
另外,在比较反应速率时,学生往往只考虑反应物的摩尔比,而忽略了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决方法:在学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平衡常量与平衡浓度的含义。
平衡常量描述了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而平衡浓度则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要综合考虑反应物的摩尔比和浓度的影响。
根据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以确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化学键与分子式高考化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键和分子式的问题。
学生容易混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特点,从而无法正确判断化合物的键类型。
此外,对于多原子离子的分子式,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写硫酸根离子的分子式时,将SO4写成SO3。
解决方法:在学习化学键时,要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对的共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键则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对于分子式的写法,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准确写出分子式。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ad66d383c4bb4cf7ecd1e1.png)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大全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反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留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响的混合气体。
②运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察气体时经常给非规范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形状:考察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规范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察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触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作复分解反响,离子不能少量共存。
〔1〕有气体发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少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少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少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少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少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少量共存;NH4+与OH-不能少量共存。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301ab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c.png)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我们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在备考高考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和难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
下面是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
1.化学键1.1 极性键极性键是指由原子间电子密度不均引起的键,通常存在于不同元素之间或不同取代基之间的键。
极性键的长度比同类型单键要短。
1.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指由原子间电子密度均匀引起的键。
同种原子之间或分子内相同取代基之间的单键为非极性键。
易错示例:HCN分子中,由于键长之比O-H键短,认为C与N 之间的键为极性键,其实这是错误的。
2.原子键长原子键长是指分子中相邻两原子之间距离的长度。
原子键长的长短与键的类型有关,不同键长的范围也不同。
常见的原子键长范围为:单键:0.1-0.3 nm双键:0.13-0.15 nm三键:0.12-0.14 nm易错示例:有的学生会误认为原子键长越长,键能越大,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水的电离常数水的电离常数 K w 是衡量水在一定温度下电离程度的指标。
其值受温度和离子浓度的影响。
25℃时,K w =1.0×10^-14。
易错示例:认为K w 值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4.化学反应比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数比叫做化学反应比例。
化学反应比例反应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比关系。
易错示例:在求反应比例时,如果没有将反应物的物质摩尔数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数看做是绝对值,则会出现数值的偏差。
5.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是在两个相互作用的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化学键类别。
共价键中原子是共用而非失去或得到电子。
共价键按电性差异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是在相互作用的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别,通常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
易错示例:认为只要有离子存在,就一定存在离子键;认为只要是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就一定是离子键。
化学计划总结-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精品
![化学计划总结-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f2c3b102f60ddccda38a0b5.png)
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物质分类中的“不一定”1。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为可以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
2。
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学式相同,它们混合时则是混合物。
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等。
3。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因为溶质可能不同,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
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
5。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如Ca(OH)2随着降温溶解度增大,其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没有晶体析出。
6。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如Mg(OH)Cl、H2O等。
7。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CrO3等。
8。
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有机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有机酸酐等。
9。
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
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机物碱就没有相应的碱性氧化物。
10。
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数”。
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属于一元酸。
11。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AlCl3是盐,不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共价子化合物。
12。
能透过滤纸的不一定是溶液。
如胶体可透过滤纸。
13。
常温下收集的NO2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物。
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
![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d7b4cdff00bed5b9f31de6.png)
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小伙伴们一定要来领取哈!化学要求很多方面的能力:碎片化知识的记忆,数字运算,描述性回答(通过已知信息推断分析等等。
只要你能力比较均衡,化学题就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
相反,如果你在某一个方面能力很差,考察这方面能力的化学题就会让你很头疼。
那么如何学好高中化学?为你整理了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1、羟基就是氢氧根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
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
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 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
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
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
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
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
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
和水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高考化学易错点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cb26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3.png)
高考化学易错点总结高考化学易错点是指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容易犯错或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通过总结易错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提高化学成绩。
下面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计算、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化学键和有机化学等方面总结高考化学易错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能被分解成其他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合形成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2. 化学式和分子式的区别: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分子式则是在化学式的基础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3. 离子和分子的区别:离子是带电粒子,可以是正离子(如金属离子)或负离子(如非金属离子);而分子是中性粒子,由共价键连接的非金属原子组成。
二、化学计算1. 基本单位和换算:常见的化学计算中需要涉及到物质的质量、容量、摩尔等,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单位和换算公式,如质量的换算、摩尔的计算、浓度的计算等。
2. 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是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单位为g/mol;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元素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质量。
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学生应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如元素周期数、主、副、内外壳层电子数目等。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规律的明确表述,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学生需要熟悉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化学式的写法、离子方程式的平衡方法等。
2. 酸碱反应:学生要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离子方程式的平衡、酸碱溶液的中和等。
五、化学键1.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生要理解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离子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而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2.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学生需要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极性键中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而非极性键中电子密度均匀。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经典汇总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经典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03acb4bed5b9f3f90f1cc8.png)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经典汇总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
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旧的说法就是,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
现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能Au配位生成[AuCl4]-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提高了Au的还原性,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
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而是它能提高金的还原性。
5.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37c741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d.png)
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必备的易错知识点归纳我们在备战化学高考的时候,要十分认真和细心,因为化学这门科目的知识点中,暗藏了很多容易让人出错的知识概念,我们要仔细区分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化学易错知识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
最新2019版高三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2019版高三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5dbf508e9951e79b892751.png)
2019版精编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2019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a9b30710661ed9ad51f3bc.png)
2019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整理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
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
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
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
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
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
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
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
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
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
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
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
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
(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
(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
(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
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
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
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 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
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
(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
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
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
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
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
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
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
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
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
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
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
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