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

合集下载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二):李密战杀张须陀,率军夺取洛口仓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二):李密战杀张须陀,率军夺取洛口仓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二):李密战杀张须陀,率军夺取洛口仓导语:公元616年,仅仅延续了三十五年的大隋王朝,开始呈现战火燎原的局势,混乱之中,李密看到了争雄天下的希望。

在义军蜂起的河南地区,李密往来于各个首领之间,试图拉起一支人马,跟随自己完成改朝换代的宏图霸业。

同年十月,实力最强的瓦岗寨成为李密的首要目标。

仅仅一个月瓦岗寨就成为了李密手中的一把利剑,锋芒直指大隋王朝的心脏。

隋炀帝紧急诏令,平叛最得力的战将张须陀率领他的八风营讨伐瓦岗军。

一边是屡战屡胜,各地义军无不避其锋芒的百战名将,他率领着由秦琼、罗士信等名将组成的八风营,一边是一帮由农民为主组成的乌合之众。

荥阳大海寺内,袅袅的梵音缭绕于耳,却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见证了那场腥风血雨,而这里只是瓦岗军席卷中原的开始。

公元616年农历十月,瓦岗寨的寨主翟让面临着他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抉择。

作为盗匪聚集于山川沼泽之间,靠抢掠公私船只,翟让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在乱世之中,这对他来说已经很幸运。

至于夺取天下,翟让从来没有也没敢想过,一旦举兵失败,势必身首异处。

李密本人就是因为参加了杨玄感起义,被隋朝通缉无处藏身,李密劝他所做的事无疑是一条不归路。

李密的故事翟让早有耳闻,虽然是公卿子弟,却有夺取天下的志向抱负,多次死里逃生,仿佛真的被上天眷顾,王者不死。

更让翟让震惊的是,派遣李密去游说各地豪杰,当李密返回瓦岗寨的时候,跟随他的豪杰之士居然有好几百人。

人心所归,天命所向,李密无疑是人中龙凤。

此时翟让的心中跳跃着跃跃欲试的火苗,李密还需再添把柴,才能燃起翟让共举大业的欲望。

翟让的军师名叫贾雄,通晓阴阳占卜,翟让对他言听计从。

李密主动接近贾雄,与他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并且叮嘱贾雄假托占卜之术去劝说翟让。

举棋不定的翟让最终来请教军师贾雄,贾雄按照李密的叮嘱,以自己所擅长的占卜之术为翟让预测吉凶。

“吉不可言,您自立为王,恐怕未必能行,要是拥立此人,事情没有办不成的。

”翟让仍然心存疑虑,“按照你说的,李密应当自立为王,为什么来投奔我呢?”贾雄回答道:“有些事是相互联系的,李密之所以来投奔您,是因为将军您姓翟,翟是泽的意思,李密是蒲山公,蒲草非泽不生,所以他需要将军您。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1.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朝末年,赋税严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田租、口赋等“二十倍于古”,兵役、徭役更使得农民感到负担承重。

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以来“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且刑罚严酷。

秦二世元年,朝廷征发闾左(闾左即是秦朝时的贫困农民)屯戍渔阳(秦渔阳县,现至北京密云县一带),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的时候,被大雨阻拦,无法按照规定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斩杀。

于是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东汉:黄巾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何进)当政,宦官(十常侍)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土地兼并严重且赋税严苛。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组织群众率领起义,由于起义者头戴黄色头巾,故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然在9个月内被镇压,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央军权的下放,减缓了东汉的覆灭。

同时也使得地方将领官员私自培养兵力,为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拉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

3.隋末:瓦岗军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农民起义。

翟让、李密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为口号,赈济贫民,与隋军作战。

后期,瓦岗军内部发生分裂,战斗力日渐衰弱,终于瓦解。

瓦岗军起义推进了隋朝的覆灭,消灭了大部的隋军主力,沉重打击了士族大地主,为后期李渊取得长安打下了基础,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

瓦岗军险遭杨广所灭,幸李密献策反败为胜

瓦岗军险遭杨广所灭,幸李密献策反败为胜

瓦岗军险遭杨广所灭,幸李密献策反败为胜隋朝末年,天下打乱,各地起义军纷涌。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隋的江山被贪图享乐、花天酒地的杨广挥霍得不成样子了,天征高句丽失败后,隋朝重臣杨素之子杨玄感第一个站起来造反后,天下早已乱成一锅粥了。

各地起来“革命”的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出,到革命军队中形成了“三大集团”,分别是河南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

这三剑客中的翟让是其中的“大哥大”。

翟让领导的革命军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瓦岗军。

这个名字我们太熟悉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心目中,瓦岗寨的意思就是革命。

翟让,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妹村)人,本来是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判了死罪。

时主管监牢的狱吏名叫黄君汉,很佩服翟让的才能,就偷偷地把他放了。

翟让逃出监牢后,觉得与其窝囊地活着,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一场。

于是乎,马上与兄长翟弘、侄子摩侯、挚友王儒信在东郡附近的瓦岗寨,开始了招兵买马之旅。

打出的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引得前来投奔的义勇之士络绎不绝。

这其中包括绝世悍将单雄信(《隋唐演义》第十五条好汉)、徐世勣(徐茂功)和当地“首富”贾雄等人。

同郡人单雄信和翟让原是好友,听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瓦岗寨乡)革命,就在本乡召集了一批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农民,前来助阵。

单雄信善于马上用枪,出入敌阵,迅猛如飞,人称“飞将军”。

由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东南)迁居滑州卫南(今河南滑县)的徐世勣,字懋功(茂公),少年就有勇略,武艺高强。

他虽然出生于富家,但是同情农民,平时仗义疏财,爱抱不平,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翟让革命后,他带着一批青年也加入了瓦岗军。

他不只是个摇鹅毛扇的谋士,而且是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和统帅。

他后来曾说:“我年十二、三时亡(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由此可见,他参加革命时,已是以救天下饥民之苦为己任了。

隋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隋朝历史事件讲解

隋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隋朝历史事件讲解

隋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隋朝历史事件讲解隋朝监察制度与前代相比有很大变化。

一是在组织上,整顿御史台机构建制,淡化御史的天子监察官身份,强调独立行使监察权,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隋朝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隋朝历史事件一: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运河、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

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

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

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为1794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1)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不断扩大,如唐代繁华的京都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港口城市楚州(今淮安)是北上南下的重要码头;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大运河的通航,纺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如隋朝开通大运河不久就灭亡了,但却为唐朝创造了良好的漕运条件,把全国富庶地区的经济与全国的政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呈现出昌盛发达的景象,在不到九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历史趣闻隋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瓦岗军失败原因分析

历史趣闻隋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瓦岗军失败原因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隋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瓦岗军失败原因分

导语: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能分析复杂的社会局面,隋朝灭亡后失去了斗争目标先后投降了新王朝,充当了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农民军
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能分析复杂的社会局面,隋朝灭亡后失去了斗争目标先后投降了新王朝,充当了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农民军没有防止混入起义队伍中的地主阶级分子和隋朝的残余势力,他们逐渐影响起义军向封建军队转化,瓦岗军领导人翟让没有认...
在有利形势下,瓦岗军却出现了内争,在军事上也因久顿洛阳坚城之下而失去了发展机会,李密怀疑翟让要夺权,竟谋害了翟让。

后来他又重用隋朝降官降将,不爱惜士卒,致使部众逐渐离心。

宇文化及率军10余万人北上到了河南地区时,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隋朝的残余势力杨侗也在洛阳称帝(史称皇泰主)。

此时,李密不能利用杨侗与宇文化及之间的矛盾,反为杨侗所利用。

当杨侗派人招降李密时,李密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竟接受了杨侗的官封,调集精兵专击宇文化及军。

后来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大战于童山(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西南)下。

这次作战,瓦岗军虽取胜,但实力大为削弱。

窃取了洛阳军政大权的王世充乘机进攻,瓦岗军在不利情况下与之决战,结果败于偃师(今属河南)。

李密率余部投降李渊。

不久,又离唐以图再举,为唐朝大将盛彦师所杀。

瓦岗军失败后,农民战争仍在延续。

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窦建德攻破聊城(今山东省聊城东北),擒杀了宇文化及,接着又攻下许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史(隋-清前期)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隋-清前期)名词解释

【隋朝】大索貌阅: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官吏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叫做“大索貌阅”。

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

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

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法”,隋代制定各户等级的纳税标准的办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

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脱和抑制士族、豪情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其工程共分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贯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对加强南北联系、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开皇律》: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情况,即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队伍,由翟让、李密领导。

李密与宇文化及进行决战,双方损失惨重,此时王世充趁机对瓦岗军发起突袭,李密战败,率残部降唐,轰轰烈烈的瓦岗军起义失败。

三省六部制: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官制,在中央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旨,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的机构,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唐朝】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使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它坐落在甘肃的鸣沙山崖上,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绘制了金碧辉煌的壁画,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70字

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70字

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70字1、三征高句丽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

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

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

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

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

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2、瓦岗寨起义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中原,“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瓦岗军的巨大历史功绩。

遗憾的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及其保护下的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走向下坡路,以至最后失败。

3、江都兵变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

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

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

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

江南起事队伍逼近江都,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头颅,谁来砍它呢!”江都宫中人人自危。

这时宫中由司马德戡率领的骁果军都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在外,思念故乡。

中国历次农民起义实力与影响之比较分析

中国历次农民起义实力与影响之比较分析

中国历次农民起义实力与影响力之比较分析1.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强大的秦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但是导致秦王朝瓦解的直接力量不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而是项羽的军队,最后得天下的也不是陈胜吴广,而是同为农民出身的刘邦,并且很快被镇压,所以说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实力不强,远远低于其影响力。

他的影响力在于起到了反秦的带头作用,使全国各地想反秦但又不敢反的那些力量下定了反秦的决心。

影响力:五星军事实力:一星2.刘邦起义: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刘邦所领导的起义军虽然夺取到了天下,但是这支义军在军事实力上远远低于项羽的军队,其影响力又低于陈胜吴广。

但是毕竟是夺取了天下,所以仍然可算得上是非常有实力和影响力的。

刘邦的起义,更多是体现了刘邦的个人魅力和他的雄才伟略,从斩白蛇起兵到攻克咸阳再到垓下之战,最后登上帝位,无不体现了刘邦的才华和能力。

影响力:四星军事实力:四星3.绿林起义:由王匡王凤兄弟领导的绿林起义无论是从实力和影响上都不是最强的,但是在怎么样的农民起义都会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次起义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反抗王莽的大幕,最终导致新朝的灭亡。

而且绿林军建立了政权,立刘玄为帝,即更始帝,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算是成功了,但最终起义的胜利果实被刘秀夺取,可以算最终起义还是失败了。

绿林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给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使得西汉后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得到暂时的缓和。

但是,在新的封建统治者所布下的陷阱里,这一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失败了。

影响力:三星军事实力:四星4.赤眉起义:公元18年,山东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东北)集合饥民百余人起义,占据泰山,附近农民纷纷响应。

不久樊崇的同乡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等都率领群众参加,起义队伍猛增至数万人。

图解历史之瓦岗寨起义

图解历史之瓦岗寨起义

图解历史–瓦岗寨起义瓦岗寨起义,其实只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三支主要力量的一支,但名气大,后世几乎成了隋末大起义的代名词。

其他两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瓦岗军名气大,一者名将叠出、且后来投靠李唐建功立业得以青史留名,比如入了凌烟阁二十四贤臣的李勣、程咬金、秦琼;二者是因为首领李密,是个不世之英才,只是时运不济尔。

隋二世而亡,与秦二世而亡,有那么点像。

像在都是天下初定,本该与民生息,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一己之野心,枉顾民生,大肆征调民役且残酷无度以至官逼民反。

虽然杨广比之胡亥,其实是个有雄才的君王,可惜骄奢淫逸、穷兵黩武而不知民、不惜民。

频繁出巡、大修离宫不说,还在连年水灾、瘟疫、大旱的情况下,为了出征高句丽,不仅不开仓放粮还严控官仓,以至百姓废业、无以自给。

更有甚者,大肆征兵征劳役,在第一次百万之众征辽东大败而归的情况下,又准备二伐高句丽,以至引发洛阳兴兵暴动。

杨广不思悔改,枉杀乱民,在起义已席卷大江南北之时,还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继续征兵征役三伐高句丽,无功而返不说,民无生路,国将不国。

实在是no zuo no die。

后有历史学家曾说杨广修大运河泽被后世足以功过相抵,这话听着有理其实无理,攻是攻过是过,为实现自己的“大业”至生灵涂炭,无可原谅。

如果杨广不征辽东,如果杨广知难而退,如果杨广侥幸成功了呢(其实杨广如果不摆谱的话,何须百万大军又御驾亲征?三十万精锐备足粮草速战速决,征伐高句丽的胜算应该极大)?隋可能不会国祚三代,杨广也可能会被后世奉为盛世雄主,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说起瓦岗寨义军,是犯了死罪的小吏,法曹翟让(?-617)在被狱卒偷放之后逃回老家韦城(今河南省滑),与兄长翟弘及同乡单雄信、李绩一起上了瓦岗寨扯起义旗成立的。

活跃于南北运河之间,劫富济贫、截掠商旅公物,与讨伐的官军缠斗,日渐壮大起来。

但瓦岗军的真正强势崛起,是李密(582-619)加盟之后。

李密是世家子弟,祖籍辽东襄平(今辽阳),四世三公。

隋朝瓦岗寨袭取洛口仓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隋朝瓦岗寨袭取洛口仓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隋朝瓦岗寨袭取洛口仓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袭取洛口仓(隋朝)——瓦岗寨的好汉们下手非常狠,一下就端掉了隋王朝的命根子战争概述:隋末国内社会矛盾重重,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业六年(610年),翟让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扯起义旗,引得各路豪杰来归。

后来李密接管了这支队伍的领导权,瓦岗军败张须陀、灭刘长恭,并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初九袭取洛口仓,给了隋王朝致命一击,成为隋末农民战争的关键转折。

将帅星数:李密王伯当徐世绩秦叔宝单雄信程知节张亮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6.5★战争类型:粮战——当初修建洛口仓的时候,大隋王朝没想到是给瓦岗农民兄弟们提供了一道丰盛足的大餐。

战争深度解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烟阁,请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绘画,书法家褚遂良题词,将为唐帝国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画像置于凌烟阁。

据说太宗晚年经常独自前往凌烟阁,追忆当年与兄弟们金戈铁马一起打天下的峥嵘岁月,久久不愿离去。

后世称跻身凌烟阁的二十四人为“凌烟阁二十四臣”,它代表了大唐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耀。

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却是来自于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寨,竟然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大唐帝国李渊、李世民父子如此重用一支敌军的众多降将,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在中国民间,任何一个山村老寨里的老孺幼童,或许有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但没有人会不知道门神秦叔宝,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的牛鼻老道徐茂功,三板斧打遍天下的福将程咬金。

瓦岗!是隋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最亮丽的色彩。

隋王朝从当时地球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变成危机四起的末代王朝,只需要一个败家子杨广。

瓦岗军的简介及结果

瓦岗军的简介及结果

瓦岗军的简介及结果徐世绩建议西上郑、宋今郑州商丘一带发展。

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伯当引荐曾参加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加入瓦岗军。

李密有胆略,多智谋,在他的策划下,瓦岗军很快就壮大起来,并成为中原地区起事军队的主力。

及后瓦岗军攻克了荥阳今河南郑州诸县,又战死了前来镇压的隋将张须陀,声威大振。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瓦岗军攻克了兴洛仓,并将贮存的大批粮食分给民众。

隋留守东都的越王侗急忙派刘长恭、裴仁基兵分两路合击瓦岗军。

李密先击破刘军,后又招降了裴仁基。

由是李密成了瓦岗军首领,统众至数十万人,几乎控制了河南全境。

四月,瓦岗军进逼东都,炀帝遂派王世充坚守之。

但这时瓦岗军却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李密杀了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瓦岗军相遇,瓦岗军被宇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大败。

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岗起事军队终于溃散。

起义翟让出逃率众起义大业七年611,东郡法曹翟让因犯罪而被下狱,狱吏黄君汉私自释放了他。

于是,他逃亡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义。

同郡的单雄信、徐世绩也都前往参加。

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夺来往船只,以致"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步扩大起来。

投奔李密投奔瓦岗军战杀张须陀大业十二年616,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

李密较有政治眼光,他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

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取了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向东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关。

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隋的大粮仓洛口仓。

取得洛口仓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而且已逼近东都洛阳。

可见,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面临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可奈何,隋炀帝特派"号为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

李密认为张须陀勇而无谋,遂建议翟让与张须陀正面接战,佯败而北走。

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局限性,名将云集的瓦岗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局限性,名将云集的瓦岗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局限性,名将云集的瓦岗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隋朝末年,皇帝杨广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民不聊生。

众英雄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河南的瓦岗军,不过瓦岗军后来并没有取得成功。

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农民武装,在与王世充争夺洛阳的战争中,一战而彻底失败了。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瓦岗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有两点比较致命:第一,群龙无首。

他们起初揭竿的时候是走投无路被迫起义,而没有充分的准备,后期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即是,他们中间没有人有称帝的欲望,只是为了诛杀昏君,拯救百姓,导致最终群龙无首,没有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

下边具体分析。

瓦岗主要人物秦琼,历城县马快班头,凡事义字当先,尚武轻文,有勇无谋。

徐茂公,出谋划策典型军师辅佐型人物。

单雄信,黑社会老大出身,同样是义气行事,胸无大略。

王伯当,虽然是文武状元,但是在朝廷工作的时候没有留下什么人脉和背景,虽然有一些政治理想,但在瓦岗山他说了不算。

李密,似乎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在瓦岗的低位不牢固,除了王伯当能跟他和的来,其余的人几乎都不服他。

他这个魏王当的有名无实,随时有可能下台。

第二,军纪不严。

瓦岗军自从被杨林追杀被迫造反。

他们在以后的打仗做事,处理政务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义气用事,没有指定严明的军队纪律。

虽然有所谓的“十七令,五十四斩”,但是每当有人违反的时候,总是迫于各种压力而无法执行,最后形成了有法不依,不服管理的后果。

比如在铜旗阵的时候程咬金不听将令私自下山找罗成,结果被尚师徒追杀。

这是非常严重的违反纪律,但是最终没有任何的惩罚,徐茂公说要严惩,但是秦琼不点头,根本杀不动。

这些原因导致最后,瓦岗军没有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最后被李唐收编,纳入了军阀体系,以瓦解而结束,没有创立一番英雄大业,可悲可叹。

农民起义大多数都这结果,即使大隋气数全尽,也轮不起农民义军坐天下,就算让他们暂时坐了天下,结果也未必能坐稳天下,其实李密就已给出结果了,自已刚有些权力,就忙着享乐和争权,他们是没有大志向和大目标的,目光短浅,只能给人当棋子。

隋末农民起义的简介

隋末农民起义的简介

隋末农民起义的简介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

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关陇集团建立了唐朝。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隋末农民起义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隋末农民起义的分析中文名称:隋末农民起义参战部队:隋朝、各地军阀、各地农民起义军战争结果:隋朝灭亡,李渊获胜,建立唐朝时间:611—624年地点:中国北方、关中、江淮等地人物:李密翟让窦建德杜伏威李渊隋末农民起义的详情长白山起义大业七年(611年),炀帝下令出兵高句丽,并征调大批兵士、粮饷和建造大量的军船,河北、山东是出征军队集结地。

当时的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因此纷纷起反抗。

当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聚众起义,起义军占领了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王自称是“知世郎”,他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以号召人民抵制出征高句丽的战争,吸引了很多农民参与起义。

但是没多久,王薄的起义就被官军镇压下去了,但各地大大小小农民起义相继出现,席卷全国。

瓦岗起义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大业七年(611年),翟让聚众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举兵反隋,山东、河南两地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都率众投奔瓦岗窦,队伍迅速壮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荥阳是隋朝重要军事据点,翟让亲自率兵攻下荥阳门户金堤关及周围属县,同年10月,隋炀帝派2万隋军主力前来镇压。

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把隋军全部歼灭。

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突围不成也丧了命。

农民起义军取得了荥阳大捷,威震河南。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领导农民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反隋,山东、河南的贫苦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勣、李密、王伯当等人都率众投奔瓦岗起义军,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接受李密建议,亲自率兵攻下荥阳的门户金堤关及周围的县,又在附近的大海寺设伏,歼灭了2万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军主力。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瓦岗军与李密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瓦岗军与李密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岗军与李密的故事 ⽡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最强的队伍。

早在⼤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翟让因畏罪逃亡到⽡岗寨(今滑县南),继⽽聚众起事。

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势⼒渐强。

⼤业⼗三年(617年),⽡岗军发⽣严重的内讧,李密杀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

⼤业⼗四年(618年)三⽉,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岗军相遇,⽡岗军被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败。

九⽉,李密西⾛,降于唐朝,⽡岗起事军队终于溃散。

下⾯⼩编给⼤家啊讲⼀讲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岗军与李密的故事,请⼤家阅读欣赏。

⽡岗军与李密 隋炀帝独断专⾏、⾃以为是,不喜欢⾂下进谏,还诛杀了好些元⽼重⾂,使朝⾂们不敢讲真话,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众叛亲离。

隋炀帝对⼈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民揭竿⽽起,全国各地掀起了起义的浪潮。

隋炀帝第⼆次发动对⾼丽的战争时,派杨⽞感督运粮草。

杨⽞感的⽗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隋炀帝夺取了皇位,后来却遭到猜忌⽽闷闷不乐地死去。

杨⽞感因此⽽对隋炀帝极为不满,很想利⽤天下混乱的局势,乘机把隋炀帝推翻。

杨⽞感发动运送粮草的⼋千个民⼯起义,但苦于没有⼀个⼈替⾃⼰出谋划策,就把⽼朋友李密请来当谋⼠。

李密的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

李密少年时在隋炀帝的宫中当侍卫,因为过分机灵,隋炀帝觉得他不⽼实,就免了他这份差使。

他回家后发愤读书,决⼼做个有学问的⼈。

有⼀次他骑着⽜出门看朋友,坐在⽜背上还在看书,正巧遇到宰相杨素,两⼈便交谈起来。

杨素觉得这个年轻⼈很有抱负,就把李密介绍给⼉⼦杨⽞感,并对他说:“将来你碰到重要的事情,可以找李密商量。

” 杨⽞感起义,就找到李密请教:“我想推翻这个暴君,不知该怎么⾏动?” 李密道:“从⽬前形势来看,要推翻暴君,有三条计策可⾏。

上策是:暴君正在攻打⾼丽,我们举兵北上,断他的退路,他没了粮草,军⼼波动,⾃然就败了;中策是:夺取长安,把暴君的⽼家给砸了,如果他杀回来,我们可以凭险坚守,把关中做根据地;下策是:就近拿下东都洛阳,给暴君⼀个震撼。

瓦岗寨起义

瓦岗寨起义

瓦岗寨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611年,震动全国、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寨(今滑县瓦岗寨乡一带)农民大起义就这样暴发了。

公元613年,韦城人翟让便带领一支起义军在此举兵兴事,号称瓦岗军。

瓦岗军战果的不断扩大,内部也逐渐出现了分裂,不久,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李密率残部投唐。

轰轰烈烈的瓦岗寨农民起义至此失败。

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

简介大业七年(611年),山东邹平县铁匠王薄领导贫苦农民举起了反隋第一面大旗,起义军占领长白山,王自称知世郎。

王薄发难,犹如干柴烈火,全国各地立即蜂起响应。

同年,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刘霸道、漳南(今河北固城县东北)孙安祖、修(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相继举行起义。

大业九年(613年),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孟海公、齐郡(今山东历城县)孟让、北海(今山东青州市)郭方预、河间格谦、渤海(今山东阳信县)孙宣雅相继而起。

同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刘元进、梁郡(今河南商丘市)韩相国、吴郡(今江苏苏州市)朱燮、扶风(今陕西凤翔县)向海明、淮南杜伏威等纷纷聚众起义。

短短两年时间,全国各地起义军发展到百余支,人数几百万,隋朝统治政权陷入了农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主力:分别是支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曾扩修、占据金墉城,并以此作为与隋朝廷对抗的大本营,金墉城位于今洛阳城东北大约15公里、孟津翟泉村东、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

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多次进行重点发掘,部分夯土城墙仍保留在地面之上,最高者可达6米。

李密为官宦世家,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一职。

后对隋朝廷不满,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

他曾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

李密参与指挥的战役

李密参与指挥的战役

谢谢观看
大海寺之战
大海寺之战公元616年,翟让、李密等领导的瓦岗军攻破金湜关(今 河南荥阳境)和荥阳附近各县,隋廷十分惊恐。大海寺之战是瓦岗军取得 的一次重大胜利,荥阳大捷使得瓦岗军从此威震河南。
隋朝末年,炀帝暴政,信佞疏贤,骄奢淫逸,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 增,百姓困苦,人心思反。大业七年(611年),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揭竿而 起。瓦岗军的壮大需要粮秣蓄积作为后方补给,当时仅靠截取朝廷漕运来 维持军需。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休兵馆谷, 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李密参与指挥的战役
洛南之战
洛南之战是发生于隋朝末年,由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打败隋朝大将王世 充的一场战争。李密掌握军情,快速应变,取得最终胜利,乘胜追击占领 了金墉城,义军规模扩展到30万人,隋军大部闻风散胆,纷纷投降。
隋义宁二年(618年),在瓦岗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在洛口仓(今河南巩 县东北)附近的洛水之南,击败隋江都通守王世充的又一次重要作战。
大业十三年二月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为帅,带 领步骑2万5千人征讨瓦岗军。当初,东都(今洛阳市)的官宦子弟都以为瓦 岗军是一群饥不择食的乌合之众,容易攻破,纷纷应募争功。奉诏的官兵 衣着整齐,武器精良,军容倒也盛大。
刘长恭率兵在前,派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部人马从汜水(今河 南荥阳西北)出发,东西两面夹击瓦岗军。约定十一日在洛口仓城南会战。 隋军的作战计划,早已被瓦岗军首领翟让、李密获知。
洛口仓被瓦岗军占领的消息传到东部,驻守东都的越王杨们就匆匆忙 忙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助帅步骑二万五千人,到巩县来镇压农 民起义军。因为兵员不足,便在国子三馆中招收了一些学生来充数,这些 纨绔子弟衣服穿得虽然华丽,武器精良,旗旗鲜艳,但却都是酒囊饭袋, 不堪一击。刘长恭又是一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一起来看看吧。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瓦岗军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由于隋朝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农民无法生存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黑暗统治,瓦岗军就是这些农民起义军中的最大的一支。

瓦岗军攻打州县,对老百姓开仓放粮,赈济灾情,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于是迅速的壮大起来,下面说一下瓦岗军起义经过。

瓦岗军起义经过:瓦岗军人数越来越多,军需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于是徐世绩献计要求翟让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于是军需得到了保障。

614年,瓦岗军多次打胜仗,控制了从梁(开封)至黎阳(浚县)一段永济渠。

隋朝大为震动。

615年,张须陀率军前往镇压瓦岗军,被瓦岗军打败。

61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深受翟让的器重,瓦岗军迅速的发展壮大,达到了数万人。

616年10月,张须陀再次率军镇压瓦岗军,再次被瓦岗军打败。

617年瓦岗军攻下了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兴洛仓,并且开仓赈济百姓,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再夺下隋朝的第二大粮仓回洛仓,这个时候瓦岗军建立了政权,翟让将王位让给了李密,李密称魏公,617年为永平元年。

这一年瓦岗军击败了前来镇压的王世充,瓦岗军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个时候瓦岗军内部分裂,617年11月11日,李密杀死了翟让,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这次分裂使得瓦岗军开始走下坡路。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杨侗称帝,李密率领瓦岗军投降了杨侗,宇文化及前来镇压瓦岗军,瓦岗军大败。

618年7月,王世充攻打瓦岗军,瓦岗军大败,李密率兵两万投降了李渊。

后来背叛李渊自立为王,遭到李渊的夹击,全军覆没,李密也走上了不归路,年仅三十七岁。

瓦岗军起义的结果瓦岗军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人数一度达到数十万之多,威震四方,震动了隋朝统治者,隋朝统治者曾经数次派遣军队前往镇压瓦岗起义军,但是均被瓦岗军打败,但是后来封建贵族出身的李密窃取了瓦岗军的领导地位,并且杀死了瓦岗军的领袖翟让等人,使得瓦岗军从此走上了下坡路,下面说一下瓦岗军起义结果。

瓦岗寨起义读后感

瓦岗寨起义读后感

瓦岗寨起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瓦岗寨起义》,里面讲的是瓦岗军一次次攻打隋炀城都胜利了,最后却被李世民率领的唐军打败了。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三大义军之一,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

隋炀帝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建了都城,还建了大花园,大花园占了洛阳的一半。

因为他想看江南美景,就坐船到了江南。

但江南的老百姓不想他来,隋炀帝就决定攻打江南。

江南的杨玄感和李密成立了起义军进行反抗。

结果起义军输了,李密也被抓。

不过,聪明的李密最后逃了出来,逃到了瓦岗山。

瓦岗山在河南的北部。

李密投奔了王伯当,他们决定再次进攻隋炀帝,并召集了很多兵马。

然后瓦岗军和隋炀帝展开决战,取得了胜利。

接着,他们带了一万士兵把敌人引入包围圈,杀了个血流成河。

在二月里的一天,李密又率7000人攻打隋炀城,还把抢来的粮食送给老百姓,再次取得了胜利。

这时的隋炀帝每天却只想着:吃喝玩乐。

就在瓦岗军的将官准备杀死隋炀帝时,隋炀帝自己用皮带勒死了自己。

瓦岗军以为他们终于赢了!没想到,唐军来了,李世民率军把瓦岗军打得大败,唐军获得了最后胜利!
我们在祖国的蓝天下成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喝着滁河水,生活在鱼米之乡。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

祖国虽然安定,我们却仍需时刻保持警惕!
有时,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赢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就像波斯和希腊打仗一样,最后却是希腊赢了!瓦岗军是因为太骄傲了,所以才会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

下面是分享的瓦岗军起义的经过与结果,一起来看看吧。

瓦岗军起义的经过瓦岗军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由于隋朝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农民无法生存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黑暗统治,瓦岗军就是这些农民起义军中的最大的一支。

瓦岗军攻打州县,对老百姓开仓放粮,赈济灾情,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于是迅速的壮大起来,下面说一下瓦岗军起义经过。

瓦岗军起义经过:瓦岗军人数越来越多,军需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于是徐世绩献计要求翟让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于是军需得到了保障。

614年,瓦岗军多次打胜仗,控制了从梁(开封)至黎阳(浚县)一段永济渠。

隋朝大为震动。

615年,张须陀率军前往镇压瓦岗军,被瓦岗军打败。

61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深受翟让的器重,瓦岗军迅速的发展壮大,达到了数万人。

616年10月,张须陀再次率军镇压瓦岗军,再次被瓦岗军打败。

617年瓦岗军攻下了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兴洛仓,并且开仓赈济百姓,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再夺下隋朝的第二大粮仓回洛仓,这个时候瓦岗军建立了政权,翟让
将王位让给了李密,李密称魏公,617年为永平元年。

这一年瓦岗军击败了前来镇压的王世充,瓦岗军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个时候瓦岗军内部分裂,617年11月11日,李密杀死了翟让,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这次分裂使得瓦岗军开始走下坡路。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杨侗称帝,李密率领瓦岗军投降了杨侗,宇文化及前来镇压瓦岗军,瓦岗军大败。

618年7月,王世充攻打瓦岗军,瓦岗军大败,李密率兵两万投降了李渊。

后来背叛李渊自立为王,遭到李渊的夹击,全军覆没,李密也走上了不归路,年仅三十七岁。

瓦岗军起义的结果瓦岗军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人数一度达到数十万之多,威震四方,震动了隋朝统治者,隋朝统治者曾经数次派遣军队前往镇压瓦岗起义军,但是均被瓦岗军打败,但是后来封建贵族出身的李密窃取了瓦岗军的领导地位,并且杀死了瓦岗军的领袖翟让等人,使得瓦岗军从此走上了下坡路,下面说一下瓦岗军起义结果。

瓦岗起义军一开始的时候称得上是战无不胜,并且对老百姓开仓赈济,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队伍迅速的壮大,最多的时候甚至是达到了数十万人,一度威胁到了隋朝的都城,威胁到了隋朝统治阶级的江山稳固,但是后来封建贵族李密加入了瓦岗军,李密读过兵书,颇懂得用兵之道,于是翟让非常的器重李密,遇事总是找李密商量,而李密确实也是不负众望,为瓦岗军的壮大立下了相当多的功劳,但是后来随着瓦岗军的壮大,也随着李密的权利越来越大,李密开始拉帮
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开始了与翟让争夺对瓦岗军的领导权,而翟让却觉得李密确实比自己强,于是将最高权利让给了李密,但是李密始终觉得翟让的存在对自己是一个威胁,于是617年11月11日,杀死了翟让,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方得幸免。

翟让被害以后,部将非常寒心,认识到李密原来是个气度狭窄,忘恩负义之徒,所以离心日重,战斗力日衰,从此瓦岗军走向了下坡路。

618年,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在童山大战中差点被杀,后来被王世充的军队打败,李密率领残余的两万人投降了李渊,后来再次背叛李渊自立为王,被李渊打败,李密也死去了。

瓦岗军起义结果就是以失败告终,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李密与自己的部下离心离德,导致了瓦岗军的最终失败。

瓦岗军起义的背景瓦岗军是隋朝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百多支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瓦岗军是当时农民起义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数次打败隋朝前来镇压的军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下面介绍一下瓦岗军起义背景。

瓦岗军起义背景: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倒行逆施,施行残暴的统治,各地的军阀割据,基层官吏欺上瞒下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由于修建大运河以及宫殿楼宇,徭役不断,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冻饿而死的人民不在少数,广大的人民实在是无法生存下去,于是隋朝末年爆发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可谓是起义队伍风起云涌,据统计隋朝
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多大百余支,其中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有三支,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瓦岗军起义领袖翟让,韦城人,也就是今天滑县东南妹村人,原是衙门法曹小吏,因出于不平,放走无辜“罪犯”,被判死刑,被押在牢狱内等待处斩。

法主黄君汉看翟让气度不凡,将其放出,劝他聚众起义。

翟让回家,与其兄翟弘、侄摩侯、友王儒信奔瓦岗寨,聚众起义。

时现曹州单雄信、卫南徐世绩、当地富户贾雄,皆聚瓦岗。

他们杀赃官,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当时有歌谣说:“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去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

”农民纷纷加入瓦岗起义军,瓦岗起义军很快发展至万人。

瓦岗军起义的简介瓦岗军起义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611年到618年瓦岗起义军在中国的大地上轰轰烈烈,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当时直接威胁到了隋朝腐败的统治,并且对后来唐朝的统治者的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是说唐朝初年的政治清明与瓦岗军起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做一下瓦岗军起义简介。

隋朝末年,隋炀帝倒行逆施,实施残暴的统治,官府上下沆瀣一气,黑暗的实在是让人民无法生存,所以在隋朝的境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一百多支农民起义队伍,其中三支队伍最为出名,其中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就是瓦岗军。

611年,翟让由于救人于危难,放走了“罪犯”,被问罪,下狱
待斩,但是却被人放出牢狱,并且劝翟让扯起义旗,于是翟让与其兄翟弘、侄摩侯、友王儒信奔瓦岗,聚众起义,开始了瓦岗军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翟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的壮大,后来616年封建贵族出身的李密也加入到了瓦岗军中来,受到了翟让的器重,瓦岗军开始攻城略地,并且打败了隋朝派来的张须陀的镇压军队,之后更是攻占了隋朝的粮仓兴洛仓和回洛仓,开仓放粮,老百姓大力拥戴,队伍迅速的壮大到了几十万人。

于是瓦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最高权利却被李密窃取。

李密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忘恩负义杀死了翟让等最初的瓦岗领导人,从此瓦岗军开始离心离德,战斗力迅速下滑。

618年,瓦岗军接连被宇文化及王世充所败,李密率领残部两万投奔了李渊,但是后来背叛了李渊自立为王,被李渊打败,李密死去,瓦岗军起义画上了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