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民间风俗
特色菜品私房菜扬中

特色菜品私房菜扬中私房菜作为中国传统的烹饪文化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
在江苏扬中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私房菜品,以其口味独特鲜美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几款扬中地区的特色私房菜品及其独特之处,让大家对扬中的美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款特色私房菜品是“黄焖鸭”。
这道菜品选用鸭子作为主要食材,搭配扬中特产的黄焖酱,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
黄焖鸭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肉质鲜美,口感嫩滑。
其中,黄焖酱的制作需要使用扬中特有的鲜花辣椒和新鲜的鲜酱油,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使得酱料更加浓郁,给黄焖鸭增添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这道菜品烹制简单,口味独特,既适合日常家常食用,也是款大餐上桌的佳肴。
第二款特色私房菜品是“红烧带鱼”。
带鱼作为扬中地区的特色特产之一,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可口而备受青睐。
红烧带鱼选用新鲜的带鱼,配以扬中特产的红烧酱油和糖,经过独特的烹饪技巧制作而成。
红烧带鱼色泽红亮,肉质鲜嫩多汁,香味四溢。
烹制过程中,带鱼融入了红烧酱油和糖的香甜,使得菜品更加具有扬中地区的特色风味。
这道菜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是一道既营养又美味的特色菜品。
第三款特色私房菜品是“毛蟹黄焖面”。
扬中地区以螃蟹种植业发达,出产的毛蟹品质上乘,被誉为江苏的“黄金蟹”。
毛蟹黄焖面是以扬中特产的毛蟹黄为主要原料,配以面条、鲜鲍鱼、带子等多种食材制作而成。
菜品煮制过程中,将毛蟹黄与面条充分融合,形成独特的黄金色,带有浓郁的蟹香和海鲜味道。
这道菜品口感醇厚,细腻爽滑,回味无穷。
毛蟹黄焖面作为扬中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不仅体现了扬中当地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是一道集营养与美味于一体的私房菜品。
特色菜品私房菜扬中不仅在口味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制作工艺和用料上也有所区别。
私房菜制作着重于烹饪的精细与讲究,从选材到烹饪方式都有独特的要求。
在扬中地区,私房菜的制作不追求繁复,而更注重于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让每种食材都发挥出最好的味道和口感。
扬中河豚甲天下扬中河豚饮食特色2011

扬中河豚甲天下扬中河豚饮食特色2011-03-21 12:50:00河豚是“鱼中之王”,是天卜第一美味,但它又有毒.暗藏着看不见的风险。
这是一对矛盾,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关键还是要看河豚烹饪的技艺如何。
1.中国河豚烹饪的传统中国历来有烹食河豚的习惯。
在古代,很多人都敢吃吖毒的河豚,但物产丰饶并形成区域特色的恐怕只有江南地区。
从武昌顺长江东下,越向东则食风越浓。
江南食用河豚的风习起始于宋代。
《赤城志》卷?六说此鱼:冬月为上味。
腹有舢,白如酥,名西施乳。
”《倦游杂录》记载:“每至暮春,柳花坠,此鱼大肥,江淮人以为时珍,更相赠遗(wei)。
″其烧法为:“脔(1uan)其肉,杂茼蒿荻芽,瀹而为羹。
”“或不认熟,亦能害人,岁有被毒而死者。
”这说明当时的河豚烧法还不成熟,尚处于摸索阶段。
故苏东坡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元明时期,江南地区把河豚奉为食界至尊。
《重修琴川志》卷九记载:“河豚出扬子江中,……初出,高价争市,经馈邻里亲旧。
”烹河豚,在明朝已成为宫廷名菜。
据明人宋诩所撰《宋氏养生部》记载:“河豚宜日暴(pu),宜酱烧、清烧。
同鲤鱼。
烹河豚,二月用河豚剖治,去眼,去子,去尾鬣、血等,务涤甚洁,切为轩(大块)。
先入少水,投鱼烹过熟。
次以甘蔗、芦根制其毒。
荔枝壳制其刺软。
续水,同烹过熟。
胡椒、川椒、葱白、酱、醋调和。
”为防河豚中毒,当时还发明了“饮芦菜汤以解其热”的方法。
明人徐谓《河豚》诗云:“万事随评品,诸鳞属并兼。
惟应西子乳,臣妾百无盐。
”在众人捧抬之下,江南河豚鱼的美食名气扶摇直上,大有凌架水族众鲜之势。
到清朝时,江南地区喜食河豚的风气更是居高不下。
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说:“河豚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
”清《三风十衍记》记载了河豚烹制的全过程:“隔年取上黄豆数斗,拣纯以及酱黑者之,……乃煮烂,用淮麦面拌作酱黄,六月中入洁白盐,合酱稀少,作罩,晒之烈日中。
酱熟入瓮,覆之瓮盆。
,用灰封固,名豚酱。
扬州结婚风俗礼仪

扬州结婚风俗礼仪扬州位于江苏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结婚习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扬州结婚风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扬州的结婚风俗1、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喧闹起来。
2、压床。
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
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
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
我和我哥相差10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
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正日迎亲。
迎亲礼在前一天就预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
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放的是礼金),猪肉等。
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议好了。
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简化了不少。
4、回门。
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便利,一般是其次天回门。
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
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婚宴。
是在镇上的饭店里办的,和城里的差异不大,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像。
结婚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会请,有30多桌人。
过去大都在家里办,桌数多吃饭就要分两批。
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来帮忙,家里那个忙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
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
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预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
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见面礼。
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到一桌桌敬酒答谢,看到长辈后的是要大大方方,正正式式的喊一声的,长辈,会给出红封子,叫见面礼。
7、敬茶。
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
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尊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
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六(1)班袁明才一、案例题目:《家乡的春节习俗》二、活动主题设计:寒假一到,也就意味着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了。
新春佳节是一年里第一个盛大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
节日里有一些耐人寻味的风俗习惯是因地而异,它们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即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
如果我们不留心,那么这些这么有意思的过年习俗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改变。
扬中本地有不少传统节日的风俗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这次我们选取了农历新年这个传统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家乡的新年习俗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三、教育目标设计: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
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实施阶段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
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探究记录表一: 第一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组长组员探究主题家乡春节的饮食习俗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体会附:第一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知道关于当地过年的贺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吗?2、您了解的当地的过年的饮食方面的习俗有哪些?3、您认为现在过年的饮食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改变的?探究记录表二: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组长组员探究主题家乡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成果探究体会附:第二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能说说家乡过年时衣着上的习俗吗?2、春节期间在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3、您觉得现在过年在衣着、言行上跟以往有什么变化?4、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探究记录表三: 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组长组长探究主题春节的庆祝活动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成果探究主题附:第三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知道家乡春节期间有什么庆祝活动上的习俗吗?2、您是如何庆祝春节的?3、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4、您觉得在春节的庆祝习俗上跟以往有哪些变化?5、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
扬州的独特的风俗作文

扬州的独特的风俗作文扬州的独特风俗之一是“扬州三绝”。
这是指扬州三种独具特色的美食: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和扬州盐水鸭。
扬州炒饭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是扬州人餐桌上的必点之选。
扬州狮子头则是一道体现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的肉类菜肴,形状像狮子头,味道鲜美可口。
而扬州盐水鸭是扬州人喜爱的传统烹饪技艺,用盐水腌制后再煮熟,香醇爽口,颇受欢迎。
扬州的独特风俗之二是“扬州八怪”。
八怪是指扬州八位著名的文人、画家、诗人、书法家等,分别是:岳飞、张旭、秦观、祖河、赵孟坚、陆机、贺知章和张璪。
这八位扬州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成就,成为扬州文化的光辉象征,被后人誉为“扬州八怪”。
扬州的独特风俗之三是“扬州扇子”。
扬州扇子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扇子之冠”。
扬州扇子有许多种类,如绢扇、竹扇、檀木扇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用途。
扬州人喜爱用扇子来遮阳避暑、赠送礼物、装饰房间等,扇子已经成为扬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扬州的独特风俗之四是“扬州龙舟”。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扬州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活动。
龙舟赛是扬州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加龙舟赛的队伍来自各个单位和社区,人们齐聚江边观赛,呐喊助威,喜气洋洋,欢乐无限。
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俗庆祝活动。
扬州的独特风俗之五是“扬州水乡”。
扬州位于长江流域和扬子湖平原之间,水网交织,河港密布,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城市。
扬州人利用水资源的优势,发展了水上交通、渔业和农业,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
在扬州,你可以乘船游览古城河道,品尝江南水乡风味,感受古老水乡人文风情。
扬州的独特风俗之六是“扬州古城墙”。
扬州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墙之一,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扬州古城墙全长约9.6公里,高12米,厚约5米,有城门5座,城楼11座。
古城墙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沧桑,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胜地。
扬州风俗的介绍

扬州风俗的介绍如下是关于扬州风俗的介绍:1.扬剧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原名“维扬戏”,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它是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地方戏种。
各角色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曲调有《满江红》《梳妆台》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
拥有的大小传统剧目有近500个,较为流行的有《孟丽君》、《秦香莲》、《莲花庵》、《双珠凤》等。
2.扬州评话扬州评话,又叫扬州评词,是以扬州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
扬州评话,始于明末,兴于清初,到清代中叶大到极盛阶段。
在艺术上扬州评话以描写细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
艺人在创作和表演时,还刻意渲染扬州本地风光,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演出方便,表演不需舞台,不需化妆,亦不要道具、布景和音响设备,只要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即可演出。
说者多为一人,说中夹评,只说不唱,以扇子、手帕为道具,以醒木击桌加强氛氛。
表演时注意运用口技,绘声绘色,一人多角,以手、眼、身、步、神与口头说表紧密配合,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扬州评话的传统书目十分丰富,已经发掘整理出来的有20余部,《水浒》和《三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创作的书目,近年来也多有问世,在全省、全国的曲艺汇演中屡获奖励。
3.扬州弹词扬州弹词,原名弦词,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苏北里下河地区,是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曲艺曲种。
表演分单档和双档两种,单档一人说唱,以三弦伴奏,双档二人对唱,乐器为三弦、琵琶。
扬州弹词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
其表演与评话大致相同,所不同者一是更加讲究字正腔圆,语调韵味,二是演示动作幅度更小,连手的动作都很少做,重在面部表情。
其说表多用扬州方言,起角色时也用外地“码头话”以区别和刻划人物。
扬中

扬中的名人、特产及风俗习惯扬中的前身是太平洲,隶属于镇江府的丹徒、丹阳,常州府的武进,扬州府的江都、泰兴等四府六县。
清末,在太平洲地方设立太平厅,隶属于镇江府。
1914年因与安徽省太平县同名,而更名为扬中县。
1994年撤县设市。
扬中地处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气候适宜,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等特点。
温度。
据1959年-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扬中常年平均气温15.1℃,最高年达16℃,最低年14.3℃。
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有1月、2月、3月、11月、12月5个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的月份没有。
湿度。
扬中降水量年均1000毫米左右,常年降水日数116.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3。
由于四面环水,空气温度相对较大,春、秋两季达80左右。
日照。
扬中常年日照数为2135小时。
扬中市的主体为长江上的一个岛屿,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28万,位于东经119度、北纬32度,是仅次于崇明的长江第二大岛。
扬中的地名是因其位于扬子江中而得名。
扬中市北隔长江主航道与泰州市、扬州市相望,西南隔长江南汊与镇江市镇江新区、丹阳市及常州市新北区相望。
扬中长江大桥是连络南北的重要交通孔道。
扬中市下辖6个镇区:三茅街道、新坝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开发区。
其中三茅街道面积133.19平方千米,人口13万,占扬中全市40%。
扬中是一个以电力电器产业为主的“工程电器岛”,电力电器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近70%,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
扬中有很多名人,其中:施正荣先生,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现任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
2005中国大陆首富;马伟明先生,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
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包信和先生,1959年出生在扬中市油坊镇。
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扬中市地方美食探索

扬中市地方美食探索
扬中市是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核心位置。
扬中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以其丰富的地方美食而闻名。
接下来,让我
们一起来探索扬中市的地方美食之旅。
美食文化的渊源
扬中市地方美食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美食文化融合了本地
传统饮食习俗和外来菜系的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味。
扬中市的地方美食以海鲜、
豆制品和糕点为主,口味清淡鲜美,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
地方特色小吃
扬中市的地方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其中,著名的扬中炸酱面是当
地人的最爱,细腻的面条搭配香浓的酱料,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此外,扬中糕团、
三套鸭和蟹粉狮子头等小吃也各具特色,值得一试。
美食街区探访
在扬中市的美食街区,街头巷尾散发着诱人的美食香气。
步行其中,可以品尝到
各种地方特色美食,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美食街区不仅有当地特色小吃,还有各种
风味餐厅和餐饮店,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群需求。
美食文化传承
扬中市的地方美食文化代代相传,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家庭传统和手
艺传承,让扬中市的地方美食得以保留和发扬光大。
不论是节日聚餐还是日常生活,
地方美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承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结语
扬中市地方美食探索之旅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当
地人的热情和文化底蕴。
走进扬中市的美食世界,探索地方美食的魅力,必将留下难
忘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
扬州的独特的风俗作文

扬州的独特的风俗作文篇一《扬州的三把刀风俗》扬州有个独特的风俗,跟“三把刀”有关,这三把刀就是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可别小看这三把刀,那里面的讲究能说上三天三夜呢。
先说这厨刀吧,扬州菜讲究精细刀工。
我有一次去扬州朋友家吃饭,那真是开了眼。
他家大厨做文思豆腐的时候,就像变魔术一样。
一块嫩豆腐,那大厨手持厨刀,不紧不慢地在豆腐上划来划去。
只见那豆腐丝像一根根细软的发丝,随着刀刃纷纷落下,在清澈的汤水中散开。
每一根豆腐丝都细得惊人,而且粗细均匀。
我在旁边看傻了眼,这厨刀功夫可全是经年累月练出来的呀。
朋友笑着说,在扬州,厨师要是刀工不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扬州菜的。
而且扬州的宴席上,那一道道精美菜肴,哪个不是掌勺师父用厨刀精心雕琢的结果啊,就像艺术品,这吃的不仅是菜品,也是欣赏厨艺呢。
再看看这修脚刀的风俗。
大街小巷里的修脚店可不少,刚走进一家,师傅就热情地迎上来。
师傅那箱子一打开,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修脚刀,形状各异,大的小的都有。
等我把脚放进盆里泡好后,师傅就开始施展他的绝技了。
师傅手拿修脚刀,在我脚上这修一修,那剜一剜,力度恰到好处。
他一边干活一边跟我唠嗑,说在扬州,修脚可不是简单的剪指甲去老皮,那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人际交流呢。
这修脚师傅的手艺还有传承,一代代传下来,每一道工序都有它的道理。
最后就是理发刀啦,扬州的理发师也是一绝。
我有一回在扬州街边的小店里理发,那理发师拿起理发刀,在我头上那手法真是熟练极了。
他先根据我的头型和脸型构思这头发该怎么剪,每一下都不慌不忙的,而且十分精准。
耳朵边、脖子后的头发都被打理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头发剪完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在扬州,理发店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大家在这理发的时候总会聊聊家常,这理发刀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呢。
扬州的“三把刀”风俗,真是独特而有趣,这三把刀可是扬州人的生活智慧的体现啊。
篇二《扬州的早茶文化风俗》扬州的早茶文化那可是相当独特,是扬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扬中风俗的资料

扬中风俗的资料
嘿嘿,你知道吗?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超好玩的作业——搜集扬中风俗的资料!我一听就高兴坏了,蹦着嚷嚷:“好嘞,这活儿我包啦!”回家路上,我边走边想,扬中是个小岛,肯定有特别多有意思的东西。
回到家,我拉着奶奶问:“奶奶,咱扬中有啥风俗啊?”奶奶一拍大腿,“哟,问对人了!你知道咱端午节可热闹啦,包粽子、划龙舟、还要插艾草呢!”我眨巴眨巴眼睛:“艾草有啥用啊?”奶奶笑呵呵地说:“驱虫驱邪哟,小馋猫!”
第二天,我带着写好的资料去学校,老师问我:“你都学到了啥?”我兴奋地站起来:“老师,咱扬中的人可讲究了!端午要吃咸粽子,中秋要吃麻油团子,连春节都要守岁放鞭炮呢,噼里啪啦!”老师听完直点头:“不错嘛,回去记得谢谢奶奶!”
我摸摸脑袋,嘿嘿一笑,想着回家要给奶奶讲讲今天的表扬,奶奶肯定也会乐得合不拢嘴
—— 1 —1 —。
扬州习俗

扬州习俗早上皮包水:早点,扬州人称早茶。
并非以饮茶为主,而是要吃点心面条之类,尤其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
以豆腐干而言,有素干、五香干、蜜干、臭干数种。
豆腐干可被分成十七层,然后切丝,丝细如发。
煮干丝在乾隆时期名“九丝汤”,即干丝加火腿丝、笋丝、口蘑丝、木耳丝、银鱼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高档的还要加海参丝或燕窝丝。
烫干丝、蛋皮丝,是用洁白大干劈成细丝,用开水烫泡装盘,然后用芽姜切成细丝,覆于盘顶,干丝洁白,姜丝金黄,另加一小撮虾米,浇上黄豆酱油和纯香小磨麻油,一经拌和,黄白相间,一碟食毕,齿颊留香。
点心以富春茶社最为著名,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扬州三绝”三丁包子、千层油糕、翡翠烧卖不可不尝。
包子造型讲究,鲫鱼嘴,荸荠肚,32道褶皱,出笼时挺立笼中,犹如牙雕玉刻。
富春茶"魁龙珠",为该店20年代初始创,用富春花局种植的珠兰与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银针合制而成。
魁针取其色,珠兰取其香,龙井取其味,浓郁醇朴,解渴去腻。
晚上水包皮:“水包皮”就是在浴室洗澡。
这是老扬州对洗澡的生动描述。
扬州在一千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
老扬州的浴室门口作兴挂一个壶或一个灯笼。
在浴室里“水包皮”是扬州人的一种生活享受。
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捶背、品茗、小吃、聊天、理发、刮胡子、闭目养神,总之忙得很。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身体,都有忙的内容。
忙完了,然后就呼呼大睡,跑堂的会在你身上轻轻地盖上一条大毛巾,等你睡醒了,又立即递上一个热手巾把子,全方位服务,其乐无穷。
浴池一般分为头池、大池、娃娃池。
头池上面盖着粗木条制成的栏架,浴客往上一躺,池里的热气涌涌而上,有点桑拿的意思。
大池里的水热而不烫,可以将整个身子泡在水里,这时,“水包皮”算是“点题”了。
娃娃池面积不大,是温水,小孩泡在里面击水嬉戏,活象一群“水猴子”。
扬州“三把刀”:(剪发刀、扦脚刀、厨刀):理发:扬州理发师善用刀剪,剃推,修面齐整,按额捶肩,颇有独到之处。
扬中美食的推荐词

扬中美食的推荐词1、河蚌烧秧草是扬中传统的家常菜。
作为扬中的特色蔬菜,秧草伴随着几代扬中人的记忆;而水域较多,河蚌无疑也是鲜美的水产,两者结合,造就了独具扬中特色的鲜美菜肴“秧草烧河蚌”。
2、扬中刀鱼营养价值非常高。
刀鱼鳞片小,可食,刺多细软,肉味鲜美,是长江三鲜之一。
吃刀鱼最好的时节是清明前,刀鱼多刺,但在清明节前,刀鱼鱼刺绵软,几乎可以同鱼肉一起下肚。
一过清明,鱼刺会变硬,肉质也会变粗。
3、麻油馓子是扬中人早餐的必备美食。
扬中的麻油馓子是用特产麻油做的,所以又脆又酥,越嚼越香。
时至今日,扬中仍有不少老人在吃麻油馓子的时候,搭配茶一起食用。
这种馓子,和北方的馓子是不同的。
4、扬中江蟹江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也是非常不错的补品,因此当地人都非常喜欢吃江蟹。
在扬中,螃蟹的做法是非常多的,最常见的就是直接蒸着吃,或者炒着吃也是可以的。
5、河豚干烧肉河豚干烧肉是江南特色家常菜,河豚干是由海中未受污染的野生河豚,经消毒晒干而成的。
河豚干是主菜,再加入肥瘦相间的猪肉。
河豚干很好吃,口齿生香。
猪肉是红色的。
6、三叶咸秧草三叶咸秧草是扬中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美味小菜,是扬中的传统土特产,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秧草就是一种食物。
三叶咸秧草好吃,酥嫩,鲜香,方便易吃,是居家聚餐和馈赠亲友的好选择。
7、鸭血粉丝汤扬中当地的鸭血粉丝汤十分有名,味道鲜香,价廉物美,广受男女老少喜爱。
鸭血粉丝汤的制作非常简单方便,只需将粉条放在煮好的鸭血汤中,然后将粉条和鸭血汤倒入碗中,再加入鸭肠、鸭肝、葱花、香菜和调料即可。
8、扬中陈醋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很多人在做饭的时候,都会加入大量醋,从而让自己胃口大开。
扬中的陈醋赫赫有名,也是当地的特产,味道非常鲜美,而且也足够酸爽。
9、虾油扬中水产资源丰富,这里有蟹也有虾,虾是扬中人经常会吃的一种美食。
当然,虾还可以制作虾油,味道十分鲜美。
扬中人会用虾油拌面以及拌饭,味道都是非常绝的。
扬中家乡的习俗作文

扬中家乡的习俗
扬中是江苏省最小的县级市。
扬中的历史较晚,有人居住的历史约有1000多年。
穷奔沙滩富奔城,当年从四面八方移民而来的老祖先把各地的习俗也一并带来。
经过长期的演变磨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扬中特色的风俗民情。
腊月初八,扬中人家家要吃腊八粥,新年的盛宴就此拉开了帷幕。
到了腊月二十四,过年的准备已进入快节奏。
中午,家家要煮豆豆饭,是用红豆或其它豆类煮成的米饭。
红豆,象征吉祥,吃了豆豆饭,意味着新年即将来临,人人参与忙过年。
红红火火过年,是扬中人的共识。
过年首先买的是红货,人们把买年货叫请年货,还要买大人小孩的鞋帽、服饰,过年要全身新,才会人财两旺。
买鱼、买猪肉,还要说买年鱼、年猪,过年有鱼吃,才能年年有余。
扬中人过年买的年鱼通常为三种:青鱼和扁鱼,扁鱼三十晚上中午祭祖必备,青鱼则是初一开始吃。
就该准备年夜饭了,扬中人一贯对食物的热情就体现出来了,之前早就腌制好的腊肉、风鸡、咸鱼、香肠等等一碟碟端上了桌,之后便是各式各样烧、煮、煎、炸的食物,花样繁多、色香味诱人,但无论如何餐桌上不能缺的是芋头烧肉,有俗话说“三十晚上吃芋头,一年四季不会愁”;蔬菜里扬中人也很讲究,吃水芹菜,意味着路路通(因为水芹菜是空心的);豌豆,扬中人读作安豆,平平安安的意思;鱼肯定是少不了的,只不过要等到正月初一才能吃,因为“年年有余”
嘛。
春节习俗是扬中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自扬中成洲以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种习惯,在人们的思想里已根深蒂固,将会永久传承下去历史。
这种习惯,在人们的思想里已根深蒂固,将会永久传承下去。
扬州民俗风情

扬州民俗风情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朴纯雅,令人陶醉。
游人至扬州,如果适逢其时,不妨入乡随俗。
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
维扬灯会一年一度的灯节,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称元宵佳节。
传统的维扬灯会就在这时举行。
《望江南百词》中说:“扬州好,灯节庆元宵。
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
”扬州扎彩灯,集彩扎、裱糊、书画、诗文、剪纸、刺绣、编结等技艺于一体。
灯的式样很多,有简单普及的兔子灯、西瓜灯、元宝灯、荷花灯、蛤蟆灯……有工艺复杂的龙灯、船灯、麒麟灯、寿星灯……还有扬州特产琉璃灯。
维扬灯会还和猜谜结合起来,称为灯谜。
扬州时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圆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二月二,龙抬头到了二月,春意萌动,天气渐暖,春耕大忙即将开始。
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
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
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也称花朝。
扬州时俗,花朝日用红布条系在花枝上,谓之挂红,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
清明节清明时节,春光烂漫,风和日丽,桃红柳绿。
扬州人多喜在这时出城踏青放风筝。
《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胜日爱清明。
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
”扬州风筝也享有盛誉,可以扎成八角、金鱼、蝴蝶、蜈蚣、寿星和孙悟空等形象。
有的还配以藤弓,风吹发出嗡嗡之响。
夜间还有装上小灯的。
放风筝时,有人故意将线弄断,让风筝随风飘走,称作“放晦气”。
旧时清明,妇女还喜在头上戴花插柳,谚云:“清明不戴花,死了变老鸦;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
”清明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上坟扫墓,点烛敬香,烧纸叩头。
叩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即敬神叩三个头,敬鬼叩四个头。
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传统的踏青挑荠之日。
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
踏青挑荠,采回荠菜,或包饺子,或做圆子,滋味特别鲜美。
此外,三月三还是江都仙女庙逢集的日子。
扬州风俗的介绍

扬州风俗的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吸引人们前来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
谈扬中民间面花艺术

谈扬中民间面花艺术作者:张晋毓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在扬中,每逢老人大寿、房子上梁等喜事,人们都要请面工艺人,用面粉、糯米粉制成鱼、百合、寿桃、笋子等形状的“花圆子”,蒸熟后,在上面插上天竹叶子,这些“花圆子” 拙朴可爱、妙趣横生、寓意吉祥。
本文从“花圆子”的形态特征、制作过程、寓意以及与民俗活动之关系等方面做一梳理和介绍。
关键词:花圆子;面花;传统文化2013年1月26日,笔者对自己的家乡江苏省扬中市进行了一次有关民间传统手工食品“花圆子”的调研。
在此次调研中笔者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这项与扬中人息息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做了基本的梳理。
扬中市隶属于江苏省,由镇江市代管,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由大小4个岛屿组成),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东北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28万。
扬中,取名“扬子江中间”的意思,江水簇拥的扬中岛,是由江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在南宋的时期始有人烟。
虽然扬中建制不过百年,但据史料记载岛上有人迹出现可以追溯到900多年。
早期居民们从大江南北移民至岛上,六邑交错,八方杂处,南腔北调,使得扬中人的风俗习惯、交往心态乃至方言口音都在互相接近交流、兼容并蓄中成长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俗风情。
在这种南北文化风俗的交流与冲击下便产生了“花圆子”这种独特的手工艺。
1 花圆子的由来花圆子是由面工艺人,用面粉、糯米粉捏制而成,造型多样,色彩鲜艳。
放入笼屉蒸熟后,在上面插上天竹叶子,寓意吉祥。
花圆子的由来和扬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扬中市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市,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全市无山岳,地势低平,海拔4~4.5米,相对高度1米。
气候上,扬中地处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气候适宜,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等特点。
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和小麦,这使得扬中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介绍扬中家乡的特色风俗作文

介绍扬中家乡的特色风俗作文扬中是扬子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可爱的家乡。
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伴随了多少岁月,回首过去:昔日的破旧,经过岁月的冲刷,今朝的美好,令人赞叹不已。
扬中虽小,但小得精致,小得特别,只要你走进扬中,就能感受到属于她的独特的清新与秀美。
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绕扬中而过,形成了江水共长天一色的独特景观,全国闻名的农民小康住宅掩映其中,一派江南水乡风光,精美绝伦和雍容华贵的刺绣,生翠碧绿和浑然天成的莲蓬,香雾袅绕的柳树和浓荫覆地,苍翠扑人的小亭,杏花烟雨的小桥流水小屋,真是好一派风景绝伦!扬中也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综合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宜于人居创业。
扬中还拥有长江之中唯一一座尚未开发的自然岛屿—一雷公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越,特别适合开发旅游、度假项目。
扬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有以河豚为代表的“长江三鲜”,长江三鲜,指的是刀鱼、卿鱼、河豚,都属长江鱼类,咸淡水两栖,每逢春季溯江而上,在淡水产卵繁殖后入海,与一般定居类江鱼不同。
因此,不仅肉质特别细嫩肥美,营养丰富,且蜚声四海,吸引着无数中外佳朋。
在扬中,秧草菜粥、秧草汤是农家户户日常的主食,做法简单,味道鲜美,在外久居还乡,喝一碗菜粥,是最舒心的事了。
扬中还久负盛名菜“秧草烧河豚”,每到烟花三月,扬中群贤毕至、佳朋满座,有人冲着河豚而来,有人慕着秧草而至,秧草有两个用途:一是去油,二是解毒,喜荤者吃河豚,食素者吃秧草,各取所好。
还有秧草烧带鱼、秧草烧鳜鱼、秧草烧河蚌等名肴,秧草虽是配菜,但味却毫不逊色,与河豚烹制更是“锦上添花”!感悟着变化,游览扬中。
徜徉在三茅街市,只见这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景象。
在红绿灯指挥下,川流不息的车辆井然有序,来来往往的行人川流不息。
花圃里的鲜花,绚烂多彩,迷人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人们的欢声笑语,汽车的喇叭声,奏成了一曲优雅的城市交响乐,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扬中家乡的习俗作文

扬中家乡的习俗作文
今年春节,我回了趟扬中老家。
最让我难忘的是扬中人的过年习俗。
每年春节,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因为“福”字要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
有的
人家在门口贴一张年画,上面有两只大狮子和一个小狮子在嬉戏、打闹。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弟弟妹妹都抢着贴对联。
奶奶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春联的故事,比如: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而现在人们写春联则是为了寄托美好的祝福与希望。
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大年三十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因为除夕有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和一个团圆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了!在我们家吃年夜饭有个规矩:长辈不上桌,晚辈不动筷子。
吃饭时要先上香、三柱清香,再上一碗汤、一盘菜、两个馒头。
我最喜欢吃菜和馒头了!
初一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跟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庙会。
我看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庙会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有许多好看的花灯;有许多有趣的游戏;还有很多好吃的小吃……
—— 1 —1 —。
扬中家乡的习俗作文

扬中家乡的习俗作文
扬中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如:春节、清明、中秋、端午、重阳,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习俗。
春节——扬中人最喜欢的节日,家家都在门前贴上大红福字,挂上红红的灯笼,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到处跑着放鞭炮。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一串串喜庆的小灯笼。
小孩子们早早地吃好年夜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
十二点钟声敲响时,整个扬中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说
得一点也不错。
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却是“清明
时节雨纷纷”,一连下了几天雨,这也是扬中清明节前后最好的
天气了。
我和家人早早地起了床。
我们一家人从院子里挖出新鲜的艾草放在门口点燃。
不一会儿,就看见从房子里冒出一股浓烟,真像电视里所演的“火海”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包粽子吃粽子。
—— 1 —1 —。
扬中风俗作文500字

扬中风俗作文500字【中英文版】Yangzhong Folk CustomsLocated in the heart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ng is a city rich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lk customs.With a history spanning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this city has preserved many unique traditions and practices that continue to enchant visitors and locals alike.扬中,坐落在江苏省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富含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的城市。
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持续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Festival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Yangzhong"s folk customs.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or instance, is celebrated with great enthusiasm.The city comes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drums and the scent of traditional zongzi.Residents gather by the river to watch the vibrant dragon boat races, cheering for their favorite teams.节日是扬中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端午节就在这里热烈庆祝。
城市中充满了鼓声和传统粽子的香气。
居民们聚集在河边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
In addition to festivals, the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Yangzhong are also worth mentioning.The Hanfu, or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is often seen during cultural events and ceremonies.The elegant and intricate designs reflect the city"s rich textile heritage.除了节日,扬中的传统服饰也值得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陈新总编:陈新第1期,共2期
一、腊八节习俗、简介——第2页
二、除夕夜习俗、简介——第3页
三、春节习俗、简介——第4页
四、元宵节习俗、简介——第5页
腊八节习俗、简介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呢!
扬中腊八节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
同时许多人
除夕夜习俗、简介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春节习俗、简介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
元宵节习俗、简介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
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整整十天。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