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浅析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举措
![浅析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a71fc5f7f705cc17552709d3.png)
浅析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举措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表达能力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前提,因此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善于表达、交流自然、敏捷应对,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
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一)对口语表达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之所以会出现对口语表达能力不够重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很多学校、语文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切为应试做准备,侧重于记忆与掌握,片面认为只要学生作文写得好,基础知识扎实,语文教学就算取得了成功,这种态度和教学模式不但严重阻碍了初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提高,也不利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力度和时间。
随着学科内容的不断增加,现代初中学生的学业任务越来越繁重,每个学科分配到的时间都是极其有限的,语文学科同样如此,再加之学生还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学习写作文,老师对口语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口语表达能力所占据的时间比例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最终造成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采取的举措(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对口语表达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是关键,如果教师自身在思想上都不重视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更别提会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能力了,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努力提高自身认识,积极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勇气和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做铺垫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教师可通过写作、即兴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清做事的先后、次序,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二是教师可给定学生一定的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这种说话训练会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快速选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培养途径
![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ba8df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a.png)
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培养途径现代社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和社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一、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存在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表达时思维不连贯,词汇选择有限,难以准确表达意思。
其次,有些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信心,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再次,由于新媒体的普及,一些学生习惯使用网络用语和缩略语,导致书面语表达能力较差。
最后,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辨、分析和论证。
二、培养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养途径。
1. 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扩大词汇量,增强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证方式。
2. 练习写作写作是一个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学生应该多写作文、读后感、日记等,通过实践提升写作技巧。
老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不同题材的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规范和结构的训练,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
3. 组织演讲活动演讲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和班级演讲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观点。
演讲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准备、整理思路,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4. 进行辩论训练辩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辩论练习,锻炼论证和反驳的能力。
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寻找证据,并用合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培养社交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和自我展示能力密切相关。
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锻炼社交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7cb9623c5da50e2524d7fde.png)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现状与对策一、研究背景(一)对前期训练的总结和反思。
自踏上教师岗位,本人便开始利用“三分钟小演说”或者“五分钟讲故事”的模式在课前、课中甚至课后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该训练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促进了教育和教学工作。
但是思考这个训练过程,我感到其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去反思与探索,以期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前期的训练没有对农村初中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本人没有学习完整的教育学理论,只是凭着教师的个人经验在摸索。
同时作为学校班集体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方面,单凭教师个人经验的模式无法在全校进行推广实施,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目前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技巧和评价策略,在取得一定阶段性效果后,在更广的层面上进行推广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农村初中现状的了解。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现象,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听说等口语能力,农村初中更为突出。
我校地处浙西北,是一所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农村集镇初中。
为了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见附录),对本校三个年级31个班级中的4个班级共16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1、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兴趣较高,78.8%的学生相比较课文而言,更喜欢上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课。
2、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认识仍有些偏差,37.5%的学生认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就是课堂上发言,50%的学生认为是演讲、讲故事一类的活动,还有一些表示不清楚。
3、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时间更多,但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 49.3%的学生选择偶尔发言,13.1%的学生选择很少发言,而只有37.5%的学生选择经常发言。
4、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能够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的信心不足,61.3%的学生表示信心不足,21.9%的学生表示信心很足。
探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探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cef2e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c.png)
探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引言: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在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能力。
一、现状分析:1. 缺乏口头表达能力:许多中学生在面对人群演讲或小组讨论时感到紧张和不自信。
他们可能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中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频繁使用简化的词汇和表情符号,忽略了书面语言的规范和严谨性。
这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降,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缺乏倾听和理解能力: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常常只关注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重要性。
这种单向沟通模式限制了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1. 社交媒体的影响:中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更多地依赖于网络交流,而忽视了面对面的沟通。
这种依赖性导致了他们对于实际交流的不熟悉和不自信。
2. 教育体制的问题: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3. 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对孩子的言行过于严厉,导致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另一些家庭则过于溺爱孩子,没有给予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的机会。
三、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方法:1. 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学校和家庭应鼓励中学生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团队项目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2. 鼓励阅读和写作:中学生应被鼓励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报纸、杂志等。
通过阅读,他们可以扩展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写作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中学生足够的写作机会和指导。
3. 注重倾听和理解:中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学会提出问题和进行有效的回应。
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7e73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0.png)
contents•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对象与方法目录
•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建议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调查背景
分析影响农村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为改进教育提供依
据。
通过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了解农村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目的
02
010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学生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数据。
结合个案访谈法,选取典型案
例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情况。
使用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
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研究
提供数据支持。
03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整体情况
农村中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好,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但存在语音不标准、方言影响等问题,需要加强口语训练和纠正。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05
附录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数据统计与分析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
THANKS。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ab2fb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0.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现状。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改善当前的状况。
一、较低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目前,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
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学生缺乏语言环境。
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存在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其次,课堂教学重视的是书面语,口语表达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学生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接触和学习文字的书写、阅读等方面,而对于口语表达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存在欠缺。
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方面,加强课堂听说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加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
另一方面,拓宽语境,创设丰富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准确、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参加培训活动、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此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练习口语表达、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cfcf7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d.png)
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当代社会中,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改进方法。
一、现状分析当代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孩子在口头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表达能力不足。
他们可能缺乏词汇量,无法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在书面表达方面也存在问题。
他们可能不擅长组织语言,写作能力较差,逻辑不清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家庭环境的因素不可忽视。
一些孩子成长在缺乏语言刺激的环境中,缺乏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
其次,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过度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而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此外,一些孩子可能缺乏自信心,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语言表达困难。
二、原因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前社会注重知识的输入,但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重视。
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这限制了他们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另外,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也让许多孩子更多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减少了他们与他人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机会。
三、改进方法为了提高当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怕出错。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b091e92f46527d3250ce0c9.png)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有人说21世纪是“表达世纪”,在这个世纪信息极度膨胀,传声技术突飞猛进,声音语言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决定生产,语音输入、人工智能化将有巨大的发展。
时代要求人们提高说话能力。
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能快速高效的捕捉信息并及时输送信息将极为重要。
这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很短,并且声音在时间上的线性排列决定了它有不可逆转性,无法进行更新。
而书面语言是在空间上的线性排列,这决定了它可以不断被修复。
所以口语表达要求思维能力有极高的敏捷性、严密性。
同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极大有利于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够重视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首先,从语言文字的发展渊源来看,语言先于文字的产生。
人类是因为思维、交际的需要,才会随之产生语言。
同时,随着人类为了更复杂的思维过程、扩大交际,并进而传递文化便发明了文字。
换句话说,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
而且,因为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及“声不能传异于地、留于异时”的性质,使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传递信息的效能要低得多。
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也是口头语言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局限性的表现。
其次,口语表达在中国这个社会还受到一种特有的限制,即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多求内敛,而不主张外显,对能说会道者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
于是有了“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的生活哲学和“沉默是金”的至理名言,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带来的特有影响。
且现代社会中那种以“大老粗”为荣和一些所谓“大腕”说话辞不达意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33396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d.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语言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缺乏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足。
再者,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内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日常交流和表达中得到锻炼。
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读书会、文学讨论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再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写作指导、写作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包括语言的规范性、文明用语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加强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等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育水平。
关于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汇报
![关于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4298b3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5c.png)
对于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检查报告一、检查目的:跟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我们愈来愈感觉到语文讲堂教课中,学生说的能力愈来愈弱,能说的学生也愈来愈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白话表达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我对学生白话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检查研究。
二、检查方法:问卷检查法和比较剖析法。
我经过对 53 位三年级学生和45 位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检查,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剖析,得出了检查结论。
(附检盘问卷 )三、检核对象:四、检查项目方案和剖析:⑴学生的讲堂表现状况。
在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面对教师的提问,超出 70%的学生选择会思虑,有时会举手, 20%的学生选择了不举手,等候答案,剩下的一小部分学生讲话特别踊跃,很希望有机遇在讲堂上显现自我,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剖析学生不肯回复问习题的原由,有 56%的学生惧怕答错,不敢说,有 35%的学生站起来就紧张,说话无层次,更有少量学生以为内心会就行了,不想起来表达。
联合以上检查结果,能够看出,目前学生在讲堂上表达的意向其实不激烈,被动的思虑其实不可以激发他们举手的梦想,所以大多数学生习惯了等候答案,而不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其白话表达的能力可想而之。
⑵优选作文好就是白话表达能力强。
在检查中,以为优选作文好就等同于白话表达能力强的人超出了80%,而以为没相关系的只有 15%,不到 5%的人以为关系不大。
从数据上来看,能够反应出目前的中小学生为何在讲堂上不喜爱举手讲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感觉能写好优选作文就足够了,而不去搭理白话表达能力的强弱。
一节课下来,没有几个学生肯张口表达,烦闷的讲堂也间接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白话表达能力培育的不重视。
⑶对白话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
在对自己的白话表达能力进行评论的选项中,有 5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但想锻炼、提升自己的白话表达能力, 3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差,提不提升无所谓,只有不到 15%的学生以为自己的白话表达能力强,并相信自己会更好。
学生表达能力的反思与提升
![学生表达能力的反思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6b1d87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1.png)
学生表达能力的反思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字表达和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学生成功学习和就业的关键能力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许多学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结构混乱,逻辑不清,语法错误较多。
这种情况在考试作文中尤为突出。
其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陌生人或团体,学生往往紧张、羞涩,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可能会选择回避或沉默,无法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活动。
最后,学生在演讲和展示方面也存在困难。
很多学生在演讲时缺乏自信,节奏不稳,语气单调。
在展示方面,他们难以将自己的观点准确而生动地传达给他人。
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文、巧妙安排写作任务和及时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写作实践。
此外,要注意教授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其次,要加强口语训练。
学校可以开设口语角、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练习口语表达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发言环节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锻炼。
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改进演讲和展示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演讲课程,让学生熟悉演讲的技巧和要领,并进行实践。
同样地,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展示能力。
此外,学生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扩大词汇量,学习修辞和写作技巧等。
此外,还应当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了解自己在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
总结起来,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原因及提升策略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原因及提升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81244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d.png)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原因及提升策略摘要:口语表达不仅是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能力。
学校和教师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大对口语表达训练的投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口语表达现状原因分析教学方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下文简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做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叶圣陶认为,“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最基础的。
近年来口语表达越发受到关注,辩论类和脱口秀类的综艺节目、付费音频大热,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领域,而在升学、求职当中,面试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公司招聘入职,都需要进行面试,口语表达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顺应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需要和时代的迫切需求。
然而,作为语言能力之一的口语表达能力,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掌握程度却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显示口语表达问题主要表现有词汇量不多,内容空洞、逻辑混乱、不能控制语速、当众说话紧张等诸多问题。
由此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并非自然习得,而是需要通过大量训练来形成。
一、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不明确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总目标”的第 4 条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第 9 条要求学生能够文明交流;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要做到“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强调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还明确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要求初中生能够运用口语进行人际交流活动。
但是课标中的要求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能进行人际交流的标准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课标没有给出标准。
浅谈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bff8f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c.png)
中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的现状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面临
着一些挑战,如网络语言的流行、外来词汇的冲击等。
提高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意义
03
提高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增
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03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问题分 析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评价片面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 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学 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 质。
浅谈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 现状与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 •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问题分
析 • 提高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的
对策与建议 • 实践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
01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
效果评估
通过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他们不仅在课堂 上学到了知识,还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对大量中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他们在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 词汇量不足、语法错误、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等。
效果评估
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d6effafad6195f302ba602.png)
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
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要求学生动口读,动口说;二是要求学生动手练。
所以说的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
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许多教师也已认识到,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听说的训练的语文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
说话是一个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因而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智慧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综合表现。
高雅的谈吐仪态,幽默的语言风格、严谨的讲话逻辑,得体的语调表情,无疑都是现代人讲文明、有教养、有知识的表现,也是当代中学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人格。
所以,说话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更是道德情操,文化教育,性格气质的“外化”。
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然而,初中生说话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定向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故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刻不容缓的现实。
一、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找出初中生说话能力不强的真正原因,本人于2003年3月对不同层次的两所中学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各发问卷250份,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和198份,结果如下:表一: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结果统计表城镇农村初一初二初三初一初二初三总100人男59人女41人总69人男36人女33人总64人男34人女30人总62人男30人女32人总52人男33人女24人总79人男41人女38人好33332338.91024.11217.4822.2412.1914.11030620914.526.672.411.8130011.312. 400一般59593050.72970.85478.22569.42987.94976.62058.82273.35182.32893.32371.74985.92884.82187.56379.732783181.5差88610.425.134.338.40069.3411.226.723.20025.2712.3412.2312.51519819.6718.5表二: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的影响因素统计表城镇农村初一(100人)初二(69人)初三(64人)初一(62人)初二(57人)初三79人)学生认为说话差的原因平时不注意练习35352739.11421.91016.12442.13848.1认为说话好、差对升学、工作没影响991420.21218.8914.511.745.1不懂用普通话表达和感到无话说28281724.21523.42032.22849.13544.3在公众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说话时感到紧张53533347.83453.15487.14477.24860.8没有说普通话的气氛606041604570.35080.6571006582.3生理有缺陷(如舌头大)7745.734.623.20000老师对说话的训练情况经常进行44441318.8812.52032.21424.645.1偶尔进行51515275.34347.24267.74273.66683.5不进行5545.81320.30011.7911.4对说话能力与读写能力关系的认识应该并重66664260.94062.55487.14171.95569.6不应该并重6645.834.734.823.567.6说不清楚28282340.82132.8581424.61822.8(注:各项表达标准:好:说话语音标准,几乎没有方言,表达响亮流利,意思完整,有中心,仪态自然。
初中生语言表达的现状和提高方法
![初中生语言表达的现状和提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5d4cc733d4b14e852468ef.png)
初中生语言表达的现状和提高方法摘要:语言表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之一,但是初中生语言交际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交流欲望被弱化,语言表达能力现状令人堪忧。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变化和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教学的考查评价也没将其纳入考查评价内容。
另外是教师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也存在不足。
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消除其心理障碍。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评价方案,并明确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语言;表达;现状;对策语言表达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说,它的心理活动包括“编码—传码”。
在“编码—传码”这一过程中,具有三个明显的心理特点。
1、思维的敏捷性。
语言表达都是两个人或多个人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景使说话人不可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一般都是按逻辑,随语流,连续不思地把一件事、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当而冷场。
这就需要说话人快速组织内部言语,快速从大脑词汇库中搜寻筛选出准确的、生动的、形像的词语,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造成完整的句子(编码),然后借助发音器官的活动清晰而流畅地富有感情的传达出去(传码)。
这种瞬息之间的持续循环的遣词—造句—传达,就是语言表达“编码—传码”的敏捷性。
2、思维的选择加工性。
语言表达总是要传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或叙述一件事情,或介绍一个东西,或证明一个观点,但无论表达什么内容,都必须借助词语、句式、语气等。
这就需要大脑从储存库中选择准确的词语、恰当的句式、合适的语气并按一定的规范把这些材料编辑成一个表意的句子,然后才能传达出去。
3、思维的零乱性和疏漏性。
无论说话人思维怎样敏捷,在现想现说的口头交际活动中,有时想(编码)是跟不上说(传码)的。
这就造成了想与说之间的速度差,说话人为了弥补这种速度差,往往填充一些“啊、嗯、这个、那个”之类的语言杂质;或重说前面的内容,或补充前面的内容,致使传码结结巴巴、颠三倒四。
中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ce8aae69dc5022aaea0057.png)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把英语作为了我国的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进行教育。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英语教育到达的效果是比较低的。
虽然我国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与人交流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只知道怎么做题,却不能很好地使用口语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换句话说,中国的学生是只会英语学习的“哑巴”。
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加以纠正,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英语水平以及英语的口语水平得到共同的发展。
让学生不止是会做题,还会与人交流。
本文对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对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提出一些建议。
1. 中学英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1.1对口语教学不重视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侧重讲解英语的有关知识,却并不会对英语的口语做过多的教学。
再加上在中考当中并没有对于口语能力的考查这一项,这就更使得英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忽略对口语的讲解。
虽然有的学校会进行口语测试,但是这种口语测试大多局限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地测出学生的口语水平。
因此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比较弱。
他们并不能用普通的英语口语与人对话。
1.2环境因素的影响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这门语言的本土地方,或者是这种语言存在的环境当中去学习,比如说学习英语,那就可以多与本国语言为英语的人们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
但是中国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直接接触到英语的机会比较少,能学到的东西仅仅是来源于书本之上,因此,就导致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比较弱。
这样并不有利于学生以后英语的学习以及自身的发展。
2. 对于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式2.1创建情境学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学习,首先一点的就是要学是对这一科目感兴趣,这样他们才会去学习,英语口语也一样。
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
![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489518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c.png)
方法交流2014-04使之更加倾向于属和弦。
Ⅲ级和弦(副三和弦功能组)Ⅲ级和弦属于属功能和弦组的和弦,在大调中,这个和弦是小三和弦,色彩是柔和的;在自然小调中则是一个大三和弦,色彩是明亮的;而在和声小调中又是一个增三和弦,具有不稳定因素,色彩充满多变性。
Ⅳ级和弦(主三和弦功能组)Ⅳ级和弦是一个正三和弦,也属于骨干和弦之一,是下属功能和弦。
在大调中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但是也非常具有不稳定的感觉;在小调中,它是一个小三和弦,色彩暗淡,不明朗,但也具有不稳定的特征。
Ⅴ级和弦(主三和弦功能组)Ⅴ级和弦是正三和弦,是一个属功能组和弦,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和弦之一,由于此和弦中的导音的存在,使得和弦的倾向性非常明确,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持的作用。
Ⅵ级和弦(副三和弦功能组)Ⅵ级和弦是副三和弦功能组的和弦,由于和主和弦相比有两个共同音,因此,它的功能属性在主和弦和下属和弦之间,调性与属性十分明确。
在伴奏编配中用来代替Ⅰ级和弦,乐曲会变得忧郁、悲伤。
此级和弦就像一座桥,它前面和后面可以连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它可以使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
Ⅶ级和弦(副三和弦功能组)Ⅶ级和弦属于属功能组和弦,在大调中,由于此和弦是减三和弦,色彩给人以收缩、紧张、惊悚的感觉,所以不是很常用,只有在特定进行中使用;在自然小调中,此和弦是大三和弦,因此常常用于替换Ⅴ级和弦,或者是直接将其运用于关系大调的属类和弦中。
参考文献:[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08.[2]何初,何山.流行歌曲即兴伴奏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06.(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青少年活动中心)•编辑郭晓云表达能力是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读写更重要、更实用。
但是,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并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口语表达的现状令人担忧。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有人说21世纪就是“表达世纪”,在这个世纪信息极度膨胀,传声技术突飞猛进,声音语言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决定生产,语音输入、人工智能化将有巨大得发展。
时代要求人们提高说话能力。
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能快速高效得捕捉信息并及时输送信息将极为重要。
这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一个很高得要求:“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声音得过程很短,并且声音在时间上得线性排列决定了它有不可逆转性,无法进行更新。
而书面语言就是在空间上得线性排列,这决定了它可以不断被修复。
所以口语表达要求思维能力有极高得敏捷性、严密性。
同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提高将极大有利于她们得书面表达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够重视有着历史得与现实得原因:首先,从语言文字得发展渊源来瞧,语言先于文字得产生。
人类就是因为思维、交际得需要,才会随之产生语言。
同时,随着人类为了更复杂得思维过程、扩大交际,并进而传递文化便发明了文字。
换句话说,文字就是在语言得基础上产生得,就是一个更高得发展层次。
而且,因为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得限制,及“声不能传异于地、留于异时”得性质,使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传递信息得效能要低得多。
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得发展,也就是口头语言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得一种局限性得表现。
其次,口语表达在中国这个社会还受到一种特有得限制,即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得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多求内敛,而不主张外显,对能说会道者有一种天生得抵触情绪。
于就是有了“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得生活哲学与“沉默就是金”得至理名言,这些都就是传统文化积淀带来得特有影响。
且现代社会中那种以“大老粗”为荣与一些所谓“大腕”说话辞不达意对说话能力得培养更就是带来了严重得消极影响。
再次,对升学率得片面追求,也就是口语表达被忽视得重要原因。
现在得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仍就是围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来转得。
只因升学考试中无口语测试这一项,于就是口语表达便被忽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得就是,外语系得学生对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得认识至少在意识上要强得多,这不能不说就是语文教学中得一种悲哀。
此外对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下得学生口语表达,还受到一系列特殊原因得限制。
首当其冲得当然就是学生得心理“缄默”。
在我们得教学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景:即教师说得话要比学生说得多得多,这倒不就是教师不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而就是学生总喜欢用“沉默”来回答教师得提问、声音。
这使教师常处于在一种唱“独角戏”得尴尬局面。
而心理原因则就是这种现象得臻结之所在。
有些学者将这种"沉默课堂"归于一种教育方式得"必然产物"。
并具体阐述了三方面得原因:首先,教师权威性地位对学生得精神压力。
在课堂上学生不敢也不愿发表独立性见解,更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这就是课堂中师生得不平等关系造成得。
其次,讲授教学从心理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得距离。
“讲授时如果忽视启发学生思维,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注入式’”。
在这种教学法得主导下,教师讲得越长越多,学生被动接受得就会越多,那种表达自我得机会就越少。
这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提高。
再次,学生在课堂得挫败体验也会增大学生得心理负担。
课堂情境下,学生得口语表达会成为众人极为关注得对象,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得心理负担。
加上受挫败压力得影响,即“当众出丑”得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学生想说而不敢说。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由于中学生随着年龄得增长而发生得心理变化,尤其就是第二性征得出现导致了学生得自我封闭心理得产生。
即“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得冲突” 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一时期得自我意识又快速觉醒,两相对比,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以上这些原因使有些学生见了人就成了“哑巴”,即使能与人交谈,也就是期期艾艾,语无伦次,这些最终得后果就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严重缺乏。
二、学生说话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还与人们对说话能力得认识有关。
有些人认为,自小就会说话,因而说话不用去刻意锻炼;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得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得发展。
这说明她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得作用。
从整体与部分得关系来瞧,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基本内容。
这四个要素得组合,即就是理解、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得能力。
“听”就是为了理解口头语言,“读”就是为了理解书面语言,而“说”则就是为了运用口头语言,“写”则就是运用书面语言。
可见,运用口头语言、培养说话能力,就是提高语文能力得一个不可缺少得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得关系来瞧,听、说、读、写四部分就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得。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听、说、读、写得训练,都很重要。
听也就是读,用耳朵读;说也就是写,用嘴写;读也就是听,用眼睛听;写也就是说,就是用笔来说。
在叶圣陶先生得眼中听、说、读、写已全然相通,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从横向关系来,听、说、读、写各有功能,各有侧重,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
会听会读,才会说会写,而后两者又会促进前两者得提高。
从纵向关系瞧,在语文能力体系中,“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读”与“写”可以由个人独立承担,而“听”与“说”则属于双向或多向式。
说话作为语文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得一环,承担着不可替代得作用。
从当今得社会需求也可瞧出,对于口语表达得要求也不断增长,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它忽视不得、轻视不得。
既然口语表达有如此重要得地位与作用,而中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得状况又另人担扰,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按照第一部分得论述,我们可以瞧到,首先应消除学生得心理缄默,这个工作很大程度由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课堂心理气氛就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得心理背景”。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得氛围,使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对等得位置上,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过多得精神负担,过分担心自己表达结果得正确与否。
其次,教师应尽力避免“满堂灌”,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得意见、观点。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得不充分调动自己得思维,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得到锻炼。
再次,根据教育心理学得观点:“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就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与人格品质得一个重要因素”。
[5](p、65)教师期望会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期望效应说明,当教师对于学生所要达到得心理、行为、表达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得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得心理环境,左右学生在课堂得状态、行为。
简单得说,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得期望会影响学生得状态。
当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把某个问题表达清楚时,学生会感觉得到,她也会向积极得方面努力。
还有,应消除学生特别就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对自己生理变化得过度敏感,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良好心理状态。
另外,改变传统得课堂组织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一部分有效主动时间,并且可以在良好得同学关系中来表达自我。
这些就是有关学生在课堂上良好口语表达得心理前提,事关学生口语表达得开始状态,应引起教师足够多得重视。
三、口语表达作为一种个人能力,理所当然地可以通过一些日常锻炼来提高。
1、在诵读中加强学生得语感能力与语音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那么,让学生开口就是口语表达得一个前提条件。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得说话习惯、丰富词汇语库,从中学到别人得表达方式。
同时,口语表达毕竟就是思维得反映,也就是情感激发得过程,而在朗诵中,学生会充分体会到各种词汇得情味感与表达张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配乐朗诵得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与所表达感情得基础上来更好得领会文章得内容。
同时,通过与音乐得结合,激发了学生得兴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受到美得熏陶,又使学生得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
而背诵,则会对学生得口语表达有一个深层得影响。
在不同情境下得背诵就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得一种重要方法。
二者得区别只在于:前者就是学生说别人得话,后者则就是学生说自己得话,表达自己得思想。
根据各种文章体裁得不同,我们认为,散文、诗歌可以用朗诵来加强学生语感,而古文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背诵得作用。
这样通过诵读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得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得口语表达能力。
不过,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指导学生得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类得表达,规范学生得语音,以期达到较好得状态。
2、在论辩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固然通过第一个方式得训练,会让学生有说得内容,但就是我们知道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得过程很短,而且一成为语言就就是最终得形式,不能修改,那么如何提高思维得速度与正确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语表达得效果。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一个思维都紊乱得人,一定说不好话。
只有当她得思维清晰又有层次,语言也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口语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得配合。
论辩中,对思维得敏捷性有极高得要求,它就是锻炼思维得一种好得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开始阶段,可以让她们就一些身边有兴趣得事发表自己得观点、瞧法。
不求瞧法要多么面面俱到,但求可以有条理地表达清楚自己所想得。
然后,可以就某一特定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前要给充分得时间让学生准备,让正反两方学生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汇总。
主持人应由教师担任,力求公正,也可以让其她同学对辩手进行评述,从而最大程度上扩大同学们表现得机会。
教师应对每个辩手得发言进行述评,选出最佳辩手以鼓励学生。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退居幕后,这样会使学生具有更大得自主性,学生们在论辩中思维会渐为敏捷、见解也会更为深刻,逻辑思维得到锻练,也会消除心理“缄默”。
3、在表演中激发学生得表现欲与想象力。
摹拟表演得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编,即课本剧,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必须把课文吃透,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得兴趣,又可使学生在这种表演中训练口语表达。
同时,也可让学生就某一预设得情境进行表演,如新闻发布会、公交车让座等等。
这会使学生得观察力更加敏锐,对自己身边得日常生活有更好得辩别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得其它因素。
以上几种训练方式只就是口语训练中得一部分。
还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其它一些很好得方式。
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教师还可通过口头作文这种形式对学生得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检测。
这种口头即席式作文,使得学生边说边想,边组织词汇边组织思路,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就是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较好方法。
当然,对口语表达能力得训练最终目标还就是要提高学生得综合语文能力,并不能偏废对听、读、写得培养,毕竟四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语文能力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