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程实验项目复习过程
中国石油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工程》复习总结
第一章总论1、需氧污染物:能通过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
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CODCr,CODMn-高锰酸盐指数(适用于比较清洁的水样) COD>BOD5BOD5/COD可以反映废水可生化性,>0.3适宜生化处理。
总有机碳(TOC)-废水中的总碳量。
总需氧量(TOD)-高温燃烧后,所消耗的氧量。
2、最广泛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类健康生产长远的影响。
必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的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规定的取样点在排污单位的排出口,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按地面水使用功能的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3、按处理原理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四类。
按处理程度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SS和漂浮物质,通过中和和均衡等预处理对废水进行调节以便排入受纳水体或二级处理装置。
二级处理: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水可以达标排放。
三级处理:对难降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物质进一步处理。
采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超滤、消毒等。
4、反应器形式:间歇反应器;推流反应器—沉淀、过滤、吸附;连续流反应器—快速混合、活性污泥;任意流反应器—推流和连续搅拌;填料床—填料固定;流化床—填料流化-孔隙率可调节第二章预处理1、水量调节:线内调节(三峡大坝)全部流量流过调节池;对废水成份和流量大幅度调节线外调节(溢流,应用少):只有超过日平均流量的那一部分才进入调节池,对废水的变化起轻微的缓冲作用水质调节:任务: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方法:--利用外加动力(如叶轮搅拌、空气搅拌、水泵循环)而进行的强制调节,它设备较简单,效果好,但运行费用高。
[整理]《水处理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水处理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些污染物属于第一类污染物()。
A.总汞、总铬、总砷、总铅、苯并[a]芘、总α射线B.pH值、色度、悬浮物C.BOD5、CODD.石油类、动植物油2.污水所含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A.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体B.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C.挥发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D.重金属和氮、磷3.5天生化需氧量(BOD5)约为阶段生化需氧量的 ( )。
A.碳氧化;70%~80%B.碳氧化;5%C.硝化;70%~80%D.硝化;5%4.用于工业企业()的药剂,不得含有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A.生活饮用水B.生产用水C.水厂自用水D.消防用水5.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称为()。
A.反应B.助凝C.絮凝D.凝聚6.平流沉淀池设计过程中是以()来判断平流沉淀池中水流的稳定性。
A.水池宽深比B.水平流速C.弗劳德数D.雷诺数7.经混凝沉淀后的待滤水,其中悬浮颗粒在滤池中被滤料截留在滤层中的主要机理是()。
A.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碰撞作用的结果B.悬浮颗粒被滤料表面筛滤的结果C.悬浮颗粒与滤料之间黏附作用的结果D.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引力作用的结果8.关于氧化还原法处理工业废水的正确描述是()。
A.氧化还原法处理工业废水时,氧化与还原是同时发生的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本身被还原的物质称为还原剂C.氧化还原法处理工业废水时,好氧条件下的反应称为氧化D.氧化还原法处理工业废水时,厌氧条件下的反应称为还原9.臭氧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
A.臭氧与污染质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仅与化学反应速度有关B.处理后尾气应进行处理C.其反应缓慢D.其臭氧的运输、储存和操作管理均比较烦琐10.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无机物质,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B.具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污水带人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C.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和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各种有机离子D.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人的无机物质11.一般认为,当废水的BOD5/COD cr( )时适宜采用生化处理A.<0.25B.<0.3C.>0.3D.>1.012.按照处理原理可将污水处理方法划分为()。
水处理工程实验讲义汇总
钟虫等)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因此,
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 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原生动物通过一般的光学显微 镜就可以观察。通过观察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 以及是否有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
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
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本实验就是通过测定曝气池中 的溶解氧浓度、pH值、温度,通过观察菌胶团的特征 考察不同条件下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变化。
BOD培养瓶,
曝气装置, 虹吸管, 玻璃搅拌棒, 各规格的(胖肚、刻度)移液管等。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试剂
测定溶解氧所需的试剂,
氯化钙溶液, 三氯化铁溶液, 硫酸镁溶液, 磷酸盐缓冲溶液, 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 稀释水, 接种液, 接种稀释水等。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五、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
f—稀释水用量在稀释试样中所占的百分数,以小数表示;
P一水样用量在稀释试样中所占的百分数,以小数表示。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 数据记录
测定时 稀释倍 取样量 滴定前 滴定后 滴定数 ΔDO 间 数(n) (mL ) (mL ) (mL ) (mL ) mg/L
当天 / 五天
BOD5mg/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试剂 5 6 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7 实验注意事项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二 、实验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 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
1 2 3 4 5 6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实验目的
长春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大三下 水污染处理期末复习
水污染处理(下)期末复习曝气1、曝气的作用:供氧和搅拌。
2、曝气的方式:鼓风曝气、机械表面曝气和两者联合的鼓风-机械曝气。
3、鼓风曝气原理:鼓风曝气是将由空压机送出的压缩空气通过一系列的管道系统送到安装在曝气池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曝气装置).空气从那里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逸出,并在混合液中扩散,使气泡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去;而气泡在混台液的强烈扩散、搅动,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混合、搅拌状态。
4、机械曝气原理:机械曝气则是利用安装在水面上、下的叶轮高速转动,剧烈地搅动水面,产生水跃,使液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不断更新,使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去。
5、菲克定律:6、双膜理论①在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在其外侧则分别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两个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
气体分子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与液膜而进入液相主体。
②由于气、液两相的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基率上是均匀的,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存在传质阻力,气体分子从气体主体传递到液相主体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膜中。
③在气膜中存在昔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④氧难溶于水,因此,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又集中在液膜上,因此,氧分了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步骤,通过液膜的转移速度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度。
7、提高充氧速率的途径8、氧转移的影响因素:①污水水质:影响氧的转移阻力,溶解度;②水温:影响氧分子动能扩散个数,氧溶解度等;③氧分压:Cs值受氧分压或气压的影响;④其他因素:1)气相中氧的分压梯度2)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3)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4)污水的性质以及紊流程度。
9、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10、曝气系统的设计步骤:①求风量;②求风压③根据风量风压选风机11、空气扩散装置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12、空气扩散装置的作用:13、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指标:14、鼓风曝气系统的组成:由空压机、空气扩散装置和一系列连通的管道所组成。
水处理复习重点
调节的目的减少和控制废水水质(污染物浓度)及流量的波动,以便为后续处理提供最佳条件。
①调节水量;②均和水质;调节池其它作用:①调整pH值;②降低水温;③临时贮存事故排水。
④生物预处理(如预曝气)动力混合水泵搅拌、混合空气搅拌、混合机械搅拌混合利用外加动力而进行的强制调节,构造简单,效果较好,能防止悬浮物沉积于池内,并兼有吹脱有害气体的作用,但运行费用高。
水力混合采用异程式均质池,它使同时进入池内的每一质点的水流流程长短都不相同,使前后进入池内的水流在池内得以相互混合,取得随机均质的作用。
水力混合调节池构造:出水槽沿池的对角线方向设置。
废水走向:经左右两侧的水槽进入池内。
同时进入池内的废水,停留时间不同。
出水槽内,同一废水不同时刻流入池内的,在槽中相遇并混合,实现水质均一。
(水量调节池按位置分类)在线调节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流程可以大幅度地调节废水的成分和流量,但能源消耗大。
调节池设在旁路上,当废水流量过高时,多余废水用泵打入调节池,当流量低于设计流量时,在从调节池回流到集水池。
(离线调节)混凝就是向废水中投加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化学药剂(混凝剂),并创造一定的水力条件,使水中污染物相互凝聚、颗粒增大的并与水分离的处理过程。
主要是污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0.1~0.001 um)、微小的SS。
2、混合设备1)水泵混合投药投加在水泵吸水口上常用于取水泵房靠近水厂处理构筑物的场合,两者间距不大于150m。
优点:水泵混合效果好,不需要另建混合设备缺点:混凝剂对水泵叶轮有一定腐蚀,且运输管线长时早形成的絮凝体会被打碎。
(2)隔板混合优点:水量稳定时,混合的效果好;缺点:水量不稳定时,混合的效果也不稳定。
3)机械混合优点:搅拌强度可调节,混合效果好,不受水量变化影响缺点:使用了机械设备,增加了维修保养工作和动力消耗浆板式:体积小于2m3的混合反应池螺旋式:体积较大的池子(4)管式混合优点:混合效果好,费用低,设备简单缺点:流量变化,效果不稳定,流速低时,混合不充分3、反应设备P300(1)隔板反应池(水力搅拌)往复式:做一百八的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0.3~0.5m ,后期絮凝体会被打碎.回转式:做九十度的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小,比往复式的小40%左右,絮凝效果提高.优点:反应池构造简单,管理方便,效果好缺点:反应时间长,容积大,适用处理水量较大的处理厂,水量较小时,隔板间距过窄,难施工和维修(2)折板反应池(水力搅拌)优点:水流在折波间形成众多旋涡,提高颗粒絮凝效果。
水质工程给水处理部分复习题.doc
水质工程给水处理部分复习题.doc第十四章给水处理概述一、选择、判断1、现行国家生活水水质标准共分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2、《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规定:出水浊度<3度,大肠菌群≤3个/L。
3、水种杂质根据颗粒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杂质。
4、地表水特点:浊度变化大、水温不稳定、易受有机物污染、细菌多。
5、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其特点是:分布广、水温稳定、浊度低、受污染少。
6、地表水水源有江河水、湖泊、水库水和海水。
最常用的是海水。
7、给水处理的方法有:澄清和消毒、软化、淡化和除盐、除臭和除味、除铁除锰和除氟。
二、名词解释给水处理:根据给水水源的特点采取必要的水处理措施,改善源水水质,使之满足生活饮用水或工业用水要求。
给水处理方法有澄清和消毒、软化、淡化和除盐、除臭除味、除铁除锰除氟。
三、简答1、若去除水中浊度和泥沙,通常采取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砂池的澄清工艺。
2、地表水源有江河水、湖泊、水库水和海水。
最常用的是江河水。
第十五章混凝一、选择、判断1、混合阶段要求快速剧烈,通常不超过2分钟。
2、在混合阶段,剧烈搅拌的目的是药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
3、胶体能稳定存在于水中的原因是具有布朗运动、表面水化膜、双电层结构。
4、胶体稳定性的关键是聚集的稳定性。
5、破换胶体稳定性可采取投加混凝剂。
6、影响混凝效果的水力控制参数是速度梯度。
7、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水温、水电PH值、水的碱度和水中杂质含量。
8、异向絮凝是由颗粒的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
9、同向絮凝是由水力搅拌、机械搅拌造成的颗粒碰撞。
10、在同向絮凝中,颗粒的碰撞速率与速度梯度、颗粒直径、颗粒浓度有关。
11、混合设施可分为:机械混合、水泵混合、水力混合池混合、管式混合。
12、絮凝设施可分为:水力搅拌式、机械搅拌式。
13、在机械絮凝池中,颗粒碰撞主要是靠机械搅拌器提供能量。
14、采用机械絮凝池中,采用3~4挡搅拌机且各档之间需用隔墙分开的原因是:防止互相干扰、防止短流、G值逐渐减少。
水处理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处理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处理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锅炉补给⽔的预处理⼀、选择题根据题意,将正确答案的填⼊括号内。
1.为了保证良好的反洗效果,滤料的膨胀度和冲洗强度应保持适当,冲洗强度过⼩时,下部滤层浮不起来;冲洗强度过⼤时,滤料之间碰撞机率减⼩,细⼩滤料也易流失。
⼀般来讲,⽯英砂的反洗强度为(C)L/(m2·s)A、5~10B、10~15C、15~20D、20~252.超滤膜是分离膜技术中的⼀部分,它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种膜过程,笼统地讲,超滤膜孔径在(A)之间。
A、1nm~0.1µmB、0.1nm~0.1µmC、1nm~1µmD、0. 1nm~0.1µm3.常⽤中空纤维超滤膜材料有聚偏氟⼄烯、聚醚砜、聚砜等,其中聚醚砜英⽂代号(D)A、PSB、PVDFC、PSAD、PES4.部分回流加压溶⽓⽓浮澄清池,设计回流⽐控制在(C)之间。
A、5%~10%B、10%~20%C、20%~30%D、30%~40%5.活性炭⽤作吸附处理时,表征其理化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碘吸附值的含义是指在浓度为0.1mmol/L的碘溶液50mL中,加⼊活性炭(B)g左右,震荡5min,测定剩余碘,计量单位为mg/g,即每克活性炭吸附碘的毫克数。
A、0.1B、0.5C、1.0D、2.06.当澄清池分离室泥渣层逐渐上升、出⽔⽔质变坏、反应室泥渣浓度增⾼、泥渣沉降⽐达到(C)以上时,应缩短排泥周期,加⼤排泥量。
A、5%B、10%D、50%7.(A)适⽤于处理有机物含量较⾼的原⽔或有机废⽔的处理,pH适⽤范围4.5~10。
A、聚合硫酸铁(PFS)B、碱式氯化铝(PAC)C、硫酸铝D、三氯化铁8.在电⼚⽔处理中,为了提⾼混凝处理效果,常常采⽤⽣⽔加热器对来⽔进⾏加热,也可增加投药量来改善混凝处理效果。
采⽤铝盐混凝剂时,⽔温(C)℃⽐较适宜。
A、0B、10C、20D、409.当原⽔浊度⼩于(A)FTU时,为了保证混凝效果,通常采⽤加⼊粘⼟增浊、泥渣循环、加⼊絮凝剂助凝等⽅法。
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水质与水处理概论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分类⑴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
⑵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
⑶按杂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杂质和污染性杂质。
2、水体富营养化: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氧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3、两个相关的水质指标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生化需氧量BOD:该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水体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水中溶解氧DO:是维持水生物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化分解的条件,DO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少。
水体中BOD值和DO值呈高低反差关系4、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和限制:第四章凝聚与絮凝1、胶体的稳定性:从水处理角度而言,是指交替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状态的特性。
⑴动力稳定性;⑵带电稳定性;⑶溶剂化作用稳定性。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⑴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⑵胶体粒子在不停的做布朗运动。
3、胶体的凝聚机理:⑴压缩双电层作用:水处理所去除的胶体主要为带负电的胶体,常用的铝盐、铁盐混凝剂产生的带正电和的高价金属羟基聚合离子可以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
高价电解质压缩双电层的能力优于低电解质离子,所以,一般选作混凝剂的多为高价电解质。
如:Fe3+、AL3+。
⑵吸附电中和作用:指胶体微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⑶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此时胶粒间并不直接接触,高分子物质在两个胶体颗粒之间像一座桥一样将它们连接起来。
水处理复习资料
1.(概念)沟道:排水沟渠和排水管道的合称。
排水系统: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如再利用)各种废(污)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它的作用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污)水。
排水体制:也称排水制度,指采用不同的污水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的分类:合流制、分流制)最小管径:上游部分污水流量较小,根据流量计算其管径也较小,但管径小易堵塞,不易疏通,所以必须规定一个最小管径,当计算管径小于最小管径时采用最小管径,大于最小管径时采用计算值。
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底物降解:污水中的物质可被微生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生物化学变化。
厌氧生物处理:指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好氧生物处理:指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反应速度:在生化反应中,指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活性污泥法:是根据水体的自净作用并进行人工化,使微生物群体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并与污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所以又称悬浮生长法。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化,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呈膜状,并让它和污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又称固定生物法。
MLSS(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单位mg/L。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1克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毫升计)。
污水土地处理:在农田灌溉的基础上,运用人工调控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处理方法。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2.沟道水利学设计依据中的设计流速是什么?最小流速:污水管道为0.6m/s,明沟为0.4m/s。
最大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3.污水沟道水力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请详细说明。
水工程施工复习
水工程施工复习水工程施工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包括水利枢纽工程、灌溉工程、供水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等。
水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复习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水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水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力学等,对这些基本原理要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要了解水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质量的控制等。
二、熟悉水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水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实施和施工验收四个环节。
复习时,要了解这四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掌握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1.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现场勘察、施工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材料的准备等。
2.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建、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施工资源的配置等。
3. 施工实施:包括施工工艺的运用、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安全的保障等。
4. 施工验收:包括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量的核算、工程款的支付等。
三、了解水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安全问题、施工进度问题等。
复习时,要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水工程施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水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参观实习、模拟施工、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了解水工程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工程施工涉及到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如工程建设标准、土地使用权、环境保护等。
复习时,要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合规性。
总之,水工程施工复习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全面复习,为水工程施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质工程学基础复习要点
水质易忘1水体自静过程的两个指标:生化需氧量BOD,越高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水中溶解氧DO,越高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少。
2消毒剂:氮气,过多会生成三卤甲烷。
二氧化氯,会产生氯酸盐。
臭氧消毒,水中不能有-Br3 水源-曲水-一泵站-处理构筑物-调节-二泵站-管网4 反应器:间歇式活塞式恒流搅拌式容积除以流量得停留时间5凝聚和絮凝浊度:表征水中胶体物质含量,常将胶体颗粒的去除称为除浊。
G值:速度梯度1-S,先大后小GT值:无因次数。
541010-过程:(1) 混凝剂配制:药剂溶解,溶解池,搅拌方式有水力搅拌,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搅拌等溶液稀释:也要搅拌设置(2)混合设施:水力混合,平流的穿孔板式混合池,竖流的涡流式混合池,来回流动的隔板式水泵混合,混合后胶体脱稳。
管式混合,管道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P83。
机械混合,混合池里装搅拌装置(3)絮凝设施常用机械絮凝池,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4沉淀: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表面负荷: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 BL Q q =流量计算:Q=BHV (水平)污水:VMAX=0.3m/s.Vmin=0.15m/s水中颗粒杂质在沉淀区中的总沉淀效率为:udP u p p ⎰+-=+= 011)1(2ηηη(完全加混合的)P 。
为沉速小于U 。
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udP p ⎰ 0颗粒沉速为Uj 的颗粒所占百分数斜板沉淀池雷诺数Re 较低,而弗罗德数较大。
所以其水流中稳定性较好,这也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机械搅拌澄清池:沉降比:由絮凝区取100mL水样,静置沉淀5min,测得沉淀泥渣的毫升数。
辐流沉淀池:污水多,大水量,占地大,机械维修差5 变速过滤,是指水量逐渐减少,滤速减少,水头不变,空隙速度不变。
K80=D80/d10:分别通过滤料重量80%(大)和10%(小)的筛孔孔径。
越大,越不均匀。
慢滤池颗粒滤料(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颗粒尺寸和粒度组成)滤池表面负荷:单位面积过滤的水量快滤池水质周期:滤池由开始进入有效过滤期到出水浊度达到泄露值。
水处理工程复习提纲-2014年7月
水处理工程复习提纲-2014年7月第一篇:水处理工程复习提纲-2014年7月《水处理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1.饮用水中的杂质包括哪些。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四类指标以及主要水质指标浊度和余氯;3.水处理方法的确定依据。
第二章常规给水处理技术(重点)4.给水常规处理工艺包括哪几个工艺过程?混凝、沉淀和过滤的基本概念。
5.混凝机理。
混凝处理能够去除水中的何种杂质。
6.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概念和作用,常用的混凝剂,混凝剂在水厂的投加地点。
7.沉淀池的类型。
两种主要的沉淀类型。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构造及配水方式。
斜管沉淀池的特点。
8.根据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流量、表面负荷,停留时间和水平流速,试计算沉淀池的主要尺寸。
(重点)9.过滤工艺中滤池的承托层的作用;配水系统的作用;反冲洗的作用,反冲洗的方式;过滤的机理。
滤池的滤速。
10.V 型滤池的主要特点。
(重点)11.氯气消毒的基本原理,水厂多点加氯的位置。
游离性氯和化合性氯的区别。
氯消毒的接触时间的规定。
12.氯气消毒、二氧化氯和紫外以及臭氧消毒的各自特点。
第三章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13.气浮法的基本概念。
膜处理技术包括哪些方式?14.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工艺特点(重点)。
第四章水中无机离子的去除技术15.硬度,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概念。
16.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的主要工艺单元。
第五章给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17.给水处理厂设计中水量如何确定。
18.简述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选择的依据。
19.简述水厂高程布置的原则。
(重点)第七章污废水处理概述20.BOD、COD 和 TOC 的概念和数值。
21.MLVSS/MLSS 的概念和比值。
22.什么是污水处理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什么是污水深度处理。
(重点)23.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污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24.格栅的分类。
25.什么是中和。
水质工程复习内容..
6、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 区别?
答: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在数值上相等,但含义不 同。沉淀池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产水量,而截留沉 速指沉淀池中能被全部去除的所有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
A、1.0%~1.5% B、1.5%~2.0%
C、0.2%~0.28% D、0.6%~0.8%
答案:C。开孔比
6.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 发展趋势。
答:双层滤料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 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双层滤料含污能力较单 层滤料高一倍。在相同滤速下,过滤周期增长;在相同过滤周 期下,滤速增长。
《水质工程学Ⅰ》课件
第10章 消毒
1.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答案:C 2.需氯量与余氯量 答: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
原性物质所消耗的加氯量;余氯量指为了抑制水中残 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 氯。 3.含有氨氮化合物的水中,余氯量随加氯量的变化? 答:零——增加(化合性氯)——减少(化合性氯) 到达折点——增加(自由性氯)
《水质工程学Ⅰ》课件
第8章 过滤
1、等速过滤时,随着过滤时间的延续,滤池水头损失(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答案:A 2、无阀滤池采用的过滤方式是( ) A. 等速过滤 B. 变速过滤 C. 重力过滤 D. 压力过滤 答案:A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害
给水处理 水质工程学 复习资料整理
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使水产生浑浊现象的根源。
常规处理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对于不受污染的天然地表水源而言,饮用水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致病微生物。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厂。
所谓“胶体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1)动力学稳定系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
粒子愈小,动力学稳定性愈高。
2)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
☆压缩双电层是指通过加入电解质压缩扩散层而导致胶粒脱稳凝聚的作用机理。
吸附-电性中和是指在水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通过吸附作用,使胶体电性中和而达到脱稳凝聚的目的的作用机理。
两者作用性质并不相同,区别在于:(1) 压缩双电层是依靠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加而使胶体扩散层厚度减小,导致ζ电位降低,其总电位 φ0 保持不变,且为纯静电作用,(2) 不可能使胶体电荷符号改变。
(2)吸附-电性中和是异号反离子直接吸附在胶核表面,总电位 φ0 会发生变化,会由 φ0 降低至 φ0' ,ζ电位降低至 ζ k(3)压缩双电层通常由简单离子起作用,而吸附-电性中和通常由高分子物质或高聚合离子起作用。
☆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同向絮凝:靠流体运动的推动来促使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区别:a. 两者絮凝动力来源不同。
b. 只有小颗粒才具有异向絮凝,当颗粒粒径大于1μm 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较大的颗粒进行同向絮凝。
c. 异向絮凝所造成的颗粒碰撞速率与水温成正比,与颗粒的数量浓度平方成正比,而与颗粒尺寸无关;同向絮凝的碰撞速率与颗粒的数量浓度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速度梯度G 值为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
水质工程学一复习重点(自总结 )
的双电层变薄,排斥能降到相当小时,两胶体颗粒相接近时就可以由原来的排斥力为主变为吸引力为
主,胶体颗粒间就会发生凝聚。
2, 吸附电中和作用:指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 从而中和
第四章 沉淀 自由沉降:悬浮物浓度不高,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相不碰撞,呈离散状态,各自独立完成沉降的过程。 拥挤沉降:拥挤沉降:废水中大量可沉固体在有限的水体中下沉时,颗粒受水的阻力,沉速减小,相互间
干扰加剧,液体与颗粒群间形成清晰界面,并以界面形式下降的过程称为拥挤沉降 絮凝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 沉淀池截留沉速: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以 U0 表示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答: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在数值上相等,但含义不同。沉淀池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 产水量,而截留沉速指沉淀池中能被全部去除的所有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 理想沉淀池条件, 1. 进水均匀分布在沉淀池始端,并以相同流速水平流向末端。 2. 进水颗粒杂志均匀分布在沉淀区始端,并在沉淀区内进行等速自由沉降 3. 泛能沉降至沉淀区底的颗粒杂志便认为已被除去,不再重新悬浮进入水中。 平流沉淀池的进水方式:平流沉淀池要求进水区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 一般做法是使水流从絮凝池直接流入沉淀池,通过穿孔墙将水流均匀分布于沉淀池整个断面上。 效率
第二章 水处理方法 主要处理方法 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过程,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聚集成易沉淀的絮凝体。 沉淀和澄清:通过重力作用,是水中的悬浮颗粒,絮凝体等物质被分离去除,若向水中投加适当化学物质, 他们与水中带去除的离子换位或化合,生成难溶化合物,则称化学沉淀。 浮选:利用固体或液滴与他们在其中悬浮的液体之间的密度差,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方法 过滤:使固液混合物通过多孔材料从而截留固体使液体通过的过程。u 膜分离;利用膜的孔径或半渗透性质实现物质的分离。 吸附:两相构成一个体系时,其组成在两相界面和相内部是不同的,处在两相界面处的成分产生了积蓄。 氧化还原:改变某些金属化合物的状态使其无毒化 反应器分为 间歇式反应器:按反应物一罐一罐的进行反应的,反应完成卸料后,再进行下一批生产。 特点:间歇式反应器是在非稳态条件下操作的,所有物料一次加进去,反应结束后物料同时放出来,所有 物料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也随时间变化。但反应器内成分均 匀。 连续流式反应器:进料和 出料都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是一种稳定流的反应器。 连续流反应器分为活塞流反应器(PF)和恒流搅拌反应器(CFSTR) 活塞流反应器特点:流体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绝无混合现象(垂直方向有可能), 构成活塞流反应器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是,反应器中每一流体元素的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由于管内水流 较接近于这种理想状态,所以常用管子构成这一反应器,反应时间是管长的函数,反应物浓度,反应速度 沿管长而有变化,但是沿管长上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反应速度有一个确定不变的值,不随时间变化。 恒流搅拌反应器特点: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其特点是,反应物受到了极好的搅拌,反应器内各点浓 度完全均匀,而且不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反应速度也是确定不变的。理论上一部分反应物停留时间为零, 一部分为无穷大,会产生返混总用。间歇式反应器最快的反应速度在某一时刻,二活塞流反应器最快反应 速度在管长的某一点。 反混作用:某些后进入反应器内的成分必然要与先进入反应器内的成分混合。 恒流搅拌反应器串联:将若干个恒流搅拌反应器串联起来,在级内是充分混合的,级间是不混合的,优点 是使反应有一个确定不变的速度,又可以分段控制反应,还可以使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对集中 给水处理流程: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污水处理流程:进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消毒——出
水处理工程实验..
• 固体物(活性炭)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 称为吸附质。 • 吸附容量的大小直接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有关。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容量越大。 • 当固体物表面所吸附的溶质浓度与溶液中 所剩余的溶质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即达 到了吸附平衡。 • 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容量q与吸附质平衡浓 度C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即
五、实验数据及整理 (1) 吸附等温线 作LgC~Lgq曲线,并求出K和n值。 用q=KC1/n绘出吸附等温线。 (2)吸附动力学 绘出标准化的浓度比( C/C0 )与时间的关系曲 线。 在同一图上,绘出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安排
• 原来的4组每组再分为A、B小组;提交 小组名单及各组组长; • 实验时间安排:
日期 实验名称 混凝 吸附 5 月 11 日 1组 2组 5 月 18 日 3组 4组 5 月 25 日 2组 1组 6月1日 4组 3组
(4) 计算每瓶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q V (C0 C) / W (mL/ g )
式中V-水样体积,ML W-活性炭重量,g C0-原水中吸附质浓度,mL/mL; C-平衡时水中剩余吸附质浓度,mL/mL
(5)列表计算
2.吸附动力学
(1)配制水样,取5mL 0.15%亚甲蓝溶液用蒸馏 水稀释至 500mL,均分装到 500mL 具塞三角瓶 中(每瓶溶液250mL),同时测定浓度C0。 (2)在时间为零时加入1g准备好的粒状炭,然后 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振荡。 ( 3 )在时间为 5 、 10 、 15 、 30 、 45 、 60 、 75 、 90 、 105、 120分时,各取样一次(取 20mL),在平 衡之前连续取样至平衡为止。 (4)将每一水样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并用标准曲 线变换为浓度。 (5) 列表计算吸附量及浓度比。
第二阶段水处理实验讲义
实验六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概述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
这里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吸附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
吸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交换吸附 二、 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熟悉实验过程的操作;3 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及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三、 实验原理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x 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 e 即吸附容量(平衡吸附量)可按下式计算mx m c c V q e e =-=)(0 (6-1)式中 V ——溶液体积 L ;c 0、c e ———分别为溶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 mg/L ; m ——吸附剂量 (活性炭投加量) g ; x ——被吸附物质重量,g ;显然,平衡吸附量越大,单位吸附剂处理的水量越大,吸附周期越长,运转管理费用越少。
q e 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 值有关。
工业水处理复习提纲自制Word版
工业水处理复习提纲前提复习思路:主要以老师的PPT为主要复习工具,在对照PPT的基础进行理解性的背记。
下面是我根据老师上课说的重点总结出来的复习重点,仅供大家参考。
鉴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同学们见谅。
试卷分值分布第一章基础知识1、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1)污染物的多样性;(2)污染物的复杂性;(3)污染物的行业性;(4)一些种类的废水具有难除解性;(5)污染的严重性;(6)资源性。
2、工业污染源的基本控制途径:A.减少废水排出量(1)废水进行分流;(2)节约用水;(3)改造生产工艺;(4)减少废液排放。
B.降低污染物的浓度(1)改造生产工艺,了解淘汰生产工艺;( 2)改造深漂洗装置;(3)废水进行分流;(4)废水进行均和;(5)回用有用物质(重点),如电镀的回收槽;(6)排出系统的控制。
第二章流量(负荷)调节1、调节池的分类:A按功能:水量调节池、水质调节池、水量及水质调节池B按运行方式:交替导流式调节池、间歇导流式调节池C按混合程度:完全混合式调节池、非完全混合式调节池2、调节池的混合搅拌形式:A动力混合(搅拌形式)(1)水泵强制循环搅拌:布水结构为穿孔管,简单易行,搅拌效果一般,动力消耗大。
(2)空气搅拌混合:搅拌效果好,兼有预曝气的作用,运行费用高。
(3)机械搅拌混合:搅拌效果好,运行费用高,易受腐蚀。
B水力混合第三章 PH值的调节1、中和化学药剂的选择影响因素:(1)药剂的类型;(2)运行费用;(3)投资费用;(4)反应时间;(5)溶解固体产生量;(6)固体产生量;(7)安全性;(8)操作的难易度;(9)货源及其他问题。
2、碱性中和剂和酸性中和剂有哪些?酸性中和剂:石灰、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碱性中和剂:硫酸、二氧化碳、盐酸、硝酸、磷酸。
第四章消毒1、常见的消毒剂有哪些?其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A液氯消毒优点:价廉,技术成熟,有保护型余氯,有持续杀菌的能力;缺点:对病毒无效,其氧化产物对人体有害,并有刺激气味和损害人体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工程》实验项目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必修实验实验一:混凝实验二:自由沉淀实验三:气浮实验四:过滤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实验六:厌氧污泥活性的测试实验七:污泥过滤脱水二、选择实验实验八:臭氧脱色实验九:吸附三、演示实验①虹吸滤池②脉冲澄清池③活性污泥工艺④UASB反应器⑤膜分离技术实验一混凝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学会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E表示,乂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影响。
如果pH 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丁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混凝搅拌实验中,水流速度梯度G值可按下式计算:G^/%V式中:P一搅拌功率(J/s);H一水的粘度(Pa - s );V一被搅动的水流体积(m3);本实验G值可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助凝剂以提高混凝效果。
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作用机理是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它能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散的絮粒变得粗大而结实。
二、实验设备1、梅宇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6个1000ml烧杯);2、转速表(用丁校正搅拌机的转速);3、ORION 828 型pH 计;4、温度计;5、HANNA LP2000 浊度仪。
四、实验水样各组自定实验水样。
水样参考:自配水(高岭土悬浊液) 五、实、生活污水、河水等。
验药剂1、精制硫酸铝A12(SO4)3 • 18H2O溶液;2、氯化铁FeC13 - 6H2O溶液;3、聚合氯化铝[A12(OH)m C16-m]n溶液;4、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助凝剂);5、浓度为10%的HCl溶液(化学纯);6、浓度为10%的NaOH溶液(化学纯)。
本实验提供较高浓度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各组可根据自己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六、实验方案1、观察研花:于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原水并用玻璃棒慢速搅拌,向烧杯中缓慢投加混凝剂并仔细观察,直到研花的出现。
2、实验水样千差万别,对不同的水样、不同的混凝剂或助凝剂其最佳混凝条件也各不相同。
各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以下参考实验方案中进行选择,也可发挥创造力自行确定实验方案。
(1) 选取某种混凝剂,比较其对不同实验水样的混凝效果(2) 选取某种实验水样,比较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3) 选取某种实验水样,确定某种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4) 选取某种实验水样,确定某种混凝剂的最佳pH值(5) 选取某种实验水样和混凝剂投加量,确定助凝剂的最佳投加量(6) 选取某种实验水样和混凝剂投加量,确定混凝最佳速度梯度注意事项:1、混凝一般分慢速搅拌和快速搅拌阶段,其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可根据实验自行确定;2、实验过程中需记录水样的名称及浊度、pH值、温度等参数,同时记录所使用混凝剂或助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混凝时的水流速度梯度等;3、水样的浊度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4、在最佳pH值实验中,用来测定pH值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5、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管抽吸上活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
同时,各烧杯抽吸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减小。
实验二自由沉淀、实验目的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届丁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由丁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丁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 100mm以免颗粒沉M 3图1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1、沉淀柱2、水泵3、水箱4、支架5、气体流量计6、气体入口7、排水口8、取样口一般来说,自由沉淀实验可按以下两个方法进行:(一)底部取样法底部取样法的沉淀效率通过曲线积分求得。
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
将取样口设在水深H处,实验开始时(t=0),整个实验筒内悬浮物颗粒浓度均为C0。
分别在t1、t2、……、t n时刻取样,分别测得浓度为C I 、C 2、 C n 。
那么,在时间恰好为t l 、t 2、 、t n 时,沉速为 h/t 〔=U 〔、h/t 2=U 2、 、h/t n =u n 的颗粒恰好通过取样口向下沉,相应地这些颗粒在高度H 中已不复存在了。
记p i =C i /C 0,则1-p i 代表时间t i 内高度H 中完全去 除的颗粒白分数,p j -p k (k>j 易i 代表沉速位丁 U j 和U k 之间的颗粒白分数,在时 问t i 内,这部分颗粒的去除白分数为(“ "2 (p j p k ),当j 、k 无限接近时,U iu ;(p j p k ) —dp j o 这样,在时间t i 内,机淀柱的总机淀效率 U io pi^p j 。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绘出 p-U 曲线并通过积分求出沉淀中部取样法与底部取样法不同的是,中部取样法将取样口设在沉淀柱有效沉淀高度 (H)的中部。
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 ,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 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 悬浮物浓度为Co ( mg/l),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
不同沉淀时间ti,颗粒下沉H.................到池底的最小机淀速度U i 相网为U i 一。
严格来说,此时网将实验筒内有效水t i深H 的全部水样取出,测量其悬浮物含量,来计算出t i 时间内的沉淀效率。
但这 样工作量太大,而且每个实验筒只能求一个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 弊病,乂考虑到实验筒内悬浮物浓度随水深的变化,所以我们提出的实验方法是将取样口装在H/2处,近似地认为该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 浮物的平均浓度。
我们认为这样做在工程上的误差是允许的,而实验及测定工作也可以大为简化,在一个实验筒内就可以多次取样,完成沉淀曲线的实验。
假设 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C CCC.................................E o 1 P i ———L 1 工。
而P i 二则反映了 t i 时未被去除的颗粒(即d<d i C o C o C o 的颗粒)所占的白分比。
三、实验水样硅藻土自配水。
四、 主要实验设备1、 沉淀实验筒[直径4 140mm ,工作有效水深(由溢出口下缘到筒底的距离) 为(U j U k )/2U i P (1 p i )效率。
2000mm];2、过滤装置;3、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
以SS为评价指标时,定量分析设备包括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带盖称量瓶,十燥器,烘箱等;以悬浮物浊度为衡量指标时,定量分析设备为浊度仪。
五、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搅拌筒中,用泵循环搅拌约5分钟,使水样中悬浮物分布均匀;2、用泵将水样输入沉淀实验筒,在输入过程中,从筒中取样两次,每次约20ml (若以SS为评价指标时,取样量应提高到100ml并在取样后准确记下水样体积)。
此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即为实验水样的原始浓度C0;3、当废水升到溢流口,溢流管流出水后,关紧沉淀实验筒底部阀门,停泵,记下沉淀开始时间。
4、观察静置沉淀现象;5、隔5、10、20、30、45、60、75、90分钟,从实验筒底部取样口及中部取样口各取样两次,每次约20ml (若以SS为评价指标时,取样量应提高到100ml并在取样后准确记下水样体积)。
取水样前要先排出取样管中的积水约10ml左右,取水样后测量工作水深的变化;6、将每一种沉淀时间的两个水样作平行实验,测量其SS值或浊度。
水样SS值的测量步骤如下:用滤纸过滤(滤纸应当是已在烘箱内烘十后称量过的),过滤后,再把滤纸放入已准确称量的带盖称量瓶内,在105-110 C 烘箱内烘十后称量滤纸的增重即为水样中悬浮物的重量。
7、分别对底部取样法和中部取样法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的水样中的悬:浮物浓度C,沉淀效率E,以及相应的颗粒沉速u,并画出E-t和E-u的关系曲线。
六、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提出实验纪录及沉淀曲线。
2、分析实验所得结果,并对底部取样法和中部取样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3、分析不同工作水深的沉淀曲线,如应用到设计沉淀池,需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三气浮(浮选)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浮实验系统设备及构成;2、通过静态实验考察气固比对气浮效果的影响;3、通过动态实验了解气浮工艺工作过程及操作运行方法。
二、实验设备1、平■流式沉淀池;2、溶气水系统:包括尼可泵、溶气罐、水箱、除油器、截门及流量计、压力表、减压释放器等;3、水源系统:包括水泵、配水箱、流量计、定量投药泵、截门等;4、排水管及排渣槽等;5、设备系统示意图及气浮池构造图如图一所示:6、测定悬浮物、pH值、COD等所用仪器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用尼可泵取代原有的空压机,简化了溶气水的制作过程,使得实验更加便丁操作。
1、在原水箱中加原纸浆(或浓污水),用自来水配成所需水样(悬浮物约为mg/L)。
同时在投药瓶中配好混凝剂(1%的硫酸铝溶液)。
2、将气浮池及溶气水箱充满自来水待用。
3、开启尼可泵使回流水和空气混合后进入溶气罐,按一定的回流比调节流量,当压力水压力达到约0.26Mpa (即2.6kg/cm2)时,打开释放器前阀门放溶气水,然后调节流量及气压使溶气罐气压稳定,气浮池进出水平衡。
4、静态气浮实验确定最佳投药量取5个1000ml量筒,加750ml原水样,按药量20、40、60、80、100mg/l加入混凝剂(1%的硫酸铝溶液),快搅1min,慢搅3min,快速通过溶气水至1000ml, 静置10min,观察现象,确定最佳投药量。